学术投稿
中华医学杂志

中华医学杂志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376-2491
  • 国内刊号:11-2137/R
  • 影响因子:1.47
  • 创刊:1915
  • 周期:周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2-588
  • 全年订价:1544.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国家图书馆馆藏, 医学文摘,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剑桥科学文摘, CA 化学文摘(美),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 1992年与1996年连续两次在中宣部、国家科委、新闻出版署组织的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中荣获全国优秀期刊一等奖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华医学杂志   2016年40期文献
  • 小切口开放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T1b期肾肿瘤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小切口开放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T1b期肾肿瘤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9月期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泌尿外科47例小切口开放保留肾单位手术的T1b期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共47例患者,男31例,女16例,平均年龄40(22 ~67)岁.肾肿瘤中山评分6分5例,7分13例,8分12例,9分5例,10分6例,11、12、13分各2例.切口长度7.0~9.0 cm,平均8.1 cm.手术时间70 ~ 150 min,平均96 min,术中出血量50 ~ 600 ml,平均135 ml,热缺血时间20 ~35 min,平均28 min,手术切缘均为阴性.术后1例患者术后2周肾周积液穿刺引流,1例患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余未发生其他手术相关并发症.住院时间5~14d,平均8d.病理诊断:透明细胞癌37例,多房囊性肾细胞癌1例,嫌色细胞癌4例,乳头状肾细胞癌5例.术前血清肌酐浓度48 ~ 150μmol/L,平均87μmoL/L,术后3个月为52 ~ 148 μmol/L,平均91 μmol/L,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7例患者中45例获得随访,随访36~78个月,平均60个月,未见复发和转移.结论 小切口开放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T1b期肾肿瘤是安全、有效的.其手术切口创伤较小,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惠新;胡骁轶;郭剑明;王国民;王杭 刊期: 2016年第40期

  • PAK1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其对膀胱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

    目的 探讨P21活化激酶1(PAK1)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和其对膀胱癌细胞侵袭能力的生物学影响.方法 免疫组化法检测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手术获取的54份膀胱癌组织蜡块和12份正常膀胱组织蜡块中PAK1的表达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印迹实验验证PAK1在膀胱癌细胞系和正常膀胱上皮细胞系中的表达差异.构建PAK1基因沉默的膀胱癌5637细胞稳定株,Transwell法检测PAK1基因沉默的膀胱癌5637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的改变.结果 PAK1在膀胱癌组织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膀胱上皮组织(28/54比1/12,P<0.05),其高表达与高级别病理分级、淋巴转移以及肿瘤直径等呈正相关(均P<0.05).膀胱癌细胞系T24、5637中PAK1的mRNA和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膀胱上皮细胞系SV-HUC-1,PCR和Westem印迹实验证实PAK1-短发夹RNA (shRNA)对膀胱癌5637细胞中PAK1表达抑制效果理想,迁移和侵袭实验证实PAK1基因沉默的膀胱癌5637细胞穿过小室数目较对照组减少.结论 膀胱癌组织中PAK1高表达是一个重要特征,与膀胱癌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有关,其调控的分子机制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黄凯;陈刚;李岩;刘吉凯;王占宇;周广臣 刊期: 2016年第40期

  • 低氧诱导因子2α基因多态性与汉族高原肺动脉高压的关联性

    目的 探讨低氧诱导因子2α(HIF-2α)基因多态性与汉族高原肺动脉高压(HAPH)的关联性.方法 以移居高原(平均海拔3300m)且居住20年以上的汉族人群为研究对象,整群随机抽样收集49例HAPH患者为试验组(HAPH组)和39名非HAPH个体(均无呼吸及心脏疾病)为对照组.采用Sanger基因测序方法,测定所有对象HIF-2α基因5个位点(rs1562453、rs1867785、rs4953361、rs7598371、rs11125068)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析各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的分布在两组间的差异.结果 HAPH组与对照组位点rs1562453三种基因型均为CC、CT、TT,其频率分别为49.0%、46.9%、4.1%比76.9%、17.9%、5.1%;等位基因为C和T,其频率分别为72.4%、27.6%比85.9%、14.1%;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在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基因型:P =0.017,等位基因:P=0.031).HAPH组与对照组位点rs1867785三种基因型均为AA、AG、GG,其频率分别为46.9%、46.9%、6.1%比74.4%、25.6%、0.0%;等位基因为A和G,其频率为70.4%、29.6%比87.2%、12.8%;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在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基因型:P=0.020,等位基因:P =0.008).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位点rs1562453三种基因型分布在两组间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Wald=9.561,P=0.008),CT比CC(β=1.720,OR=5.580,P=0.011).结论 HIF-2α位点rs1562453基因多态性可能与汉族HAPH遗传易感性相关,基因型为CT个体患HAPH的风险较CC人群高,等位基因T可能是HAPH的危险等位基因.

    作者:余震坤;韩永建;陈单单;张晓菲;常荣 刊期: 2016年第40期

  • 荆花胃康胶丸联合含呋喃唑酮三联或四联疗法补救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 探讨并比较荆花胃康胶丸联合含呋喃唑酮三联或四联疗法补救治疗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的疗效.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对象为6个中心H.pylori根除治疗失败需要接受补救治疗的慢性胃炎患者,采用分层随机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4个治疗组:A1组,泮托拉唑40 mg+荆花胃康3粒+阿莫西林1 000 mg+呋喃唑酮100 mg,2次/d,疗程10 d(第1 ~10天);A2组,按A1组方案给药后,继续予荆花胃康18d(第11 ~ 28天);B1组,泮托拉唑40 mg+枸橼酸铋钾220 mg+阿莫西林1 000 mg+呋喃唑酮100 mg,2次/d,疗程10 d(第1 ~10天);B2组,按B1组方案给药后,继续予荆花胃康3粒,2次/d,18d(第11 ~28天).治疗结束至少28 d后所有患者均接受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H.pylori,判断根除情况.结果 共纳入357例患者,其中男145例;A1、A2和B1、B2组分别入组90、88、89、90例.A1、A2组H.pylori根除率采用符合方案数据(PP)分析分别为76.1%(67/88)、79.6%(70/88),采用意向性治疗(ITT)分析分别为74.4%(67/90)、79.6%(70/88);B1、B2组H.pylori根除率PP分析分别为85.9%(73/85)、92.1%(81/88),ITT分析分别为82.0%(73/89)、90.0%(81/90).4组间PP分析H.pylori根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其中A1、A2组与B2组H.pylori根除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3、0.020),但与B1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1组与B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间ITT分析H.pylori根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2、B2组患者治疗后嗳气、纳差缓解情况明显好于A1及B1组.结论 荆花胃康胶丸联合含呋喃唑酮铋剂四联疗法治疗H.pylori感染疗效明显高于其联合三联疗法,并高于含铋剂四联疗法疗效.在治疗方案中延长荆花胃康胶丸给药时间,可以显著改善患者部分消化不良症状.

    作者:成虹;胡伏莲;盛剑秋;安贺娟;许乐;刘方旭;李岩;郝庆;郑鹏远 刊期: 2016年第40期

  •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夹层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心肌夹层临床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安贞医院2010至2014年经超声心动图及临床证实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夹层9例患者临床资料,并随访观察临床结局.结果 9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夹层患者,男7例,女2例,平均年龄(61±5)岁.9例患者中,右心室心肌夹层1例,患者因心脏、肾脏功能衰竭,未及时进行外科手术而死亡.左心室心肌夹层8例,1例因外科手术后围手术期出血死亡,余7例患者5例内科保守治疗,2例外科手术治疗,随访2~6年,患者均未出现其他并发症.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夹层临床少见,患者病死率高,临床应提高对此病的认识并积极治疗,以减少死亡,尤其是右心室心肌夹层患者.

    作者:赵映;孙琳;韩建成;刘文旭;满婷婷;陈倬;何怡华 刊期: 2016年第40期

  • 性别因素对胰腺囊性肿瘤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影响分析

    目的 比较男性与女性胰腺囊性肿瘤(PCN)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0月325例经术后病理证实为PCN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男性与女性PCN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征、治疗方式及预后.结果 325例PCN中,男104例,女221例.男性患者平均发病年龄明显大于女性[(55.0±12.7)岁与(47.9±13.4)岁,P <0.001],肿瘤直径小于女性[(3.9±2.7)cm与(4.9 ±3.0)cm,P=0.0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男性患者肿瘤更易位于胰头颈部,肿瘤性质以黏液性肿瘤居多.PCN患者的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8.5%、92.6%、87.5%,男性患者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7.8%、84.9%、77.8%,女性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8.8%、96.5%、92.2%,女性患者的预后明显优于男性(x2=5.543,P=0.019).CA19-9升高(x2=3.843,P=0.050)、神经侵犯(x2=6.250,P =0.012)、淋巴结转移(x2=4.529,P=0.033)是影响恶性胰腺黏液性囊性肿瘤患者预后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 男性PCN发病率较低,且多为黏液性肿瘤,PCN恶变后预后较差,即使完整切除后,男性患者预后仍差于女性,术后仍需密切随访.

    作者:徐明月;史宪杰;何蕾;芦芳;陈明易;王宏光;卢实春 刊期: 2016年第40期

  • 低氧条件下人角膜上皮对棘阿米巴易感性的观察

    目的 探讨低氧条件下人角膜上皮对棘阿米巴易感性的调控机制.方法 培养永生化人角膜上皮细胞(THCEs),随机分为低氧(1%O2)棘阿米巴刺激组和常氧(21%O2)棘阿米巴刺激组(1×106/ml).收集刺激细胞检测Toll样受体4(TLR4)及其通路分子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核因子κB(NF-κB),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和干扰素β(IFN-β) mRNA的表达水平.同时检测TLR4、NF-κB抑制蛋白α(IκBα)、磷酸化IκBα (p-IκBα)、磷酸化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p-ERK1/2)的蛋白表达水平.收取上清检测相关炎性因子IL-8、TNF-α和IFN-β的表达水平.结果 低氧条件下棘阿米巴诱导的TLR4、MyD88、NF-κB、TNF-α、IFN-β及IL-8 mRNA表达相较常氧条件下分别下调47%、41%、45%、53%、36%及50%,细胞培养上清TNF-α、IFN-β及IL-8蛋白表达分别下调46%、28%及35%.同时,低氧明显抑制p-IκBα和p-ERK1/2蛋白表达(分别下调56%、55%),并促进IκBα的表达,与常氧棘阿米巴刺激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低氧抑制人角膜上皮细胞对棘阿米巴刺激引起的炎性反应,该反应可能是通过抑制TLR4及其信号通路来完成的.

    作者:庞鵾鹏;潘虹 刊期: 2016年第40期

  • α-硫辛酸对小鼠TNBS诱导的实验性结肠炎治疗作用的机制探讨

    目的 探讨α-硫辛酸(ALA)通过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介导细胞自噬调节结肠炎进展的机制.方法 采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建立实验性结肠炎小鼠模型,将雄性Balb/c小鼠(22~25 g)共分为4组:对照组、ALA组、结肠炎组以及ALA治疗组,每组10只.ALA以80 mg/kg剂量每天1次灌胃,共7d.计算各组大鼠结肠质量指数、疾病活动指数(DAI)以及结肠组织HE病理学评分(HDS),反转录(RT)-PCR检测各组小鼠结肠组织自噬基因Beclin-1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mTOR、磷酸化mTOR(p-mTOR)蛋白表达情况以及Beclin-1蛋白水平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结肠质量指数在ALA组中无明显变化[(9.21±0.57)比(8.91±0.91) g/kg,P>0.05],但在结肠炎组中显著升高[(12.65±1.33) g/kg,P<0.05],在ALA治疗组中降低[(10.04±1.02) g/kg,P<0.05];DAI及HDS在ALA组中无明显变化(均P>0.05),但在结肠炎组中显著升高,在ALA治疗组中降低(均P<0.05).Beclin-1 mRNA及蛋白水平在对照组及AL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0.12比1.05±0.05,1.00±0.11比1.00±0.06),在结肠炎组小鼠结肠组织中表达显著降低(0.51±0.07,0.52±0.07),而经ALA干预后显著上调(1.75 ±0.09,1.82 ±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TOR总蛋白水平在各组小鼠中无明显变化,但p-mTOR在结肠炎组显著升高(3.07±0.20比1.00±0.07),而在ALA干预后受到抑制(1.49 ±0.11比3.07±0.20)(均P<0.05).结论 ALA可能通过抑制mTOR磷酸化水平促进细胞自噬而改善TNB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症.

    作者:孙菁;孙明军 刊期: 2016年第40期

  •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矫形术后中长期随访研究回顾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是一种青春发育高峰期女性多见的脊柱畸形,文献报道发生率为1.0% ~7.5%[1-2].目前,脊柱矫形术是严重畸形的AIS患者有效的治疗策略,正确的手术方案可以有效地矫正脊柱畸形,使患者即刻获得良好的脊柱三维重建[3].然而,AIS患者行矫形术后中长期随访中的自然转归目前仍无明确定论.本文回顾既往评估AIS矫形术后中长期随访(>5年)疗效的文献研究,从影像学参数、肺功能、并发症及生活质量四个方面探讨其中长期的手术疗效,并与AIS自然史相对比,综述如下.

    作者:史本龙;朱泽章;邱勇 刊期: 2016年第40期

  • 基于共表达受体策略的功能性垂体腺瘤内分泌治疗进展

    垂体腺瘤(pituitary adenoma)是起源于垂体前叶细胞的良性肿瘤,占颅内肿瘤10%~15%,在非选择性尸检中发现意外瘤约占20%~30%,根据分泌状态分为激素分泌型(功能性)垂体瘤和无功能性垂体瘤[1].功能性垂体瘤的主要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疗和药物治疗.除泌乳素腺瘤外,其他类型垂体瘤均以手术治疗为首选,以经蝶切除手术为主;一些体积较大、侵袭海绵窦的肿瘤,手术难度较大,可联合使用药物治疗.放疗则属于辅助治疗[2].

    作者:方红娟;张亚卓;钟历勇 刊期: 2016年第40期

  • 老年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淋巴瘤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一例

    患者,男,72岁,主因“乏力、发热1个月,皮肤发黄伴鼻塞2周”入院.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乏力、发热,每日体温高39℃,无明显畏寒、寒战,无咳嗽、咳痰等伴随症状,在当地医院发现全血细胞减少,肝脾肿大,给予保肝、退热、抗感染、成分输血等治疗,病情无明显好转.半月余前出现皮肤巩膜发黄,伴鼻塞不适,随后出现2~3d的鼻腔流脓、流涕、出血及少许痰中带血而转入我院.

    作者:杨洁;杨永宾;王瑞仓;李杰;李燕;袁军;郝洪岭;王素云;王超 刊期: 2016年第40期

  • 中枢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并脑膜瘤一例

    患者女,48岁,4个多月前(2015年7月)出现头晕、头痛,为隐痛,于外院行头颅MRI提示颅内多发占位(图1,2),就诊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于2015年11月27日行“开颅大脑多发病损切除术”,术中脑膜边缘一约1 cm×1 cm大小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分界较清,无明显血供;脑室旁肿瘤约3 cm ×2 cm ×2 cm,血供较丰富.术后患者症状无明显缓解,仍感头晕、头痛,伴行走不稳,交流抵触,体查表情淡漠,行走不稳,右侧肢体肌力Ⅳ级,余无阳性体征.

    作者:胡云飞;黄韵红;李永霞;鲁雷 刊期: 2016年第40期

  • TEM联合肛肠手术器械切除巨大直肠绒毛管状腺瘤一例

    患者,男,53岁,因便血1年行结肠镜检查,发现距肛缘2~ 15 cm巨大片状隆起型肿物,病理为绒毛管状腺瘤.入院后胸膝位肛门指诊:距肛缘2 cm可触及片状质软肿物,无法触及肿物上极,肿物主体位于直肠后壁,距肛缘3 ~6 cm处瘤体呈环周生长.超声内镜显示病变局限于黏膜层,决定采用经肛门内镜显微手术(TEM)联合肛肠手术器械技术完成肿瘤的完整切除.手术方法:术前常规肠道准备,插管全麻后,患者取头低足高截石位,经肛插入TEM直肠镜达肿瘤上极,应用TEM手术系统自肿瘤上极做黏膜下切除,切除至距离肛缘6 cm处,终止TEM手术,撤出相应器械,改用德国Wolf(狼)牌肛肠手术器械自肿瘤下极开始向直肠内做黏膜切除,直至双向汇合完整切除肿瘤,将肿瘤经肛完整取出并固定,送检快速病理检查,回报为管状腺瘤,环周切缘及基底均未发现腺瘤细胞,创面仔细止血后喷洒肾上腺素,手术结束.术后第8天患者恢复良好,痊愈出院.

    作者:苏同荣;佟伟华;杨栋;孙东辉 刊期: 2016年第40期

  • 第381例 咳嗽—喘息—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胸部CT马赛克灌注征

    病历摘要患者女,18岁,在校高中生.因“咳嗽、气喘伴乏力4个月余”于2015年6月15日入院.患者自诉于2015年2月起受凉后出现畏寒、咳嗽,无发热,在校医院按“上呼吸道感染”予抗菌、抗病毒等治疗后仍有反复咳嗽,咳嗽为阵发性,少许白黏痰.自诉初始时跑步约400 m后就出现气促不适,休息后能缓解,无喘息样发作;以后症状渐加重,不能跑步,快步或远距离行走即觉呼吸困难.遂于4月6日至当地医院就诊,胸部CT示两肺间质性肺炎?

    作者:梁毅;舒资平;张建全;钟小宁;何志义;邓静敏 刊期: 2016年第40期

  • 第380例 间断发热—气喘—血压下降

    病历摘要患者男,26岁,因间断发热半年,气喘2个月,再发加重2d于2015年4月15日就诊于我院急诊.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多波动在37.0~38.5℃,高达40.0℃,偶有畏寒、寒战,无咳嗽、咳痰,在外院行“头孢类”药物抗感染,体温可恢复正常.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气喘,一般活动后加重,2d前再次出现发热,体温波动于38.0~40.0 ℃,无胸痛、咯血、下肢浮肿,就诊我院急诊科,胸部CT平扫示双肺多发结节状阴影(图1A),考虑“肺炎”,予头孢美唑、莫西沙星抗感染2日,体温有所下降,气喘渐加重,轻微活动后即感气喘,查脑利钠肽前体(proBNP)3 200 ng/L,上述症状呈进行性加重,并出现全身乏力、头晕,多次一过性黑朦,血压下降至75/45 mmHg(1 mmHg =0.133 kPa),予面罩吸氧、多巴胺升压等处理.为求进一步诊治转我科.

    作者:刘凯雄;丁海波;林超;黄春燕;阮琴韵;邓朝胜;林其昌 刊期: 2016年第40期

  • 蒙哥马利T形管置入方法及适应证探讨

    蒙哥马利T形管多年来一直为耳鼻喉科医师专用[1].近年来由于呼吸介入技术的快速发展,气管切开也不再是耳鼻喉科医师的专门技术,越来越多的呼吸科医师也可通过呼吸内镜进行气管切开和T形管置入.但由于呼吸科开展此项技术较晚,还有很多事项需要引起注意.现就我院近2年来应用T形管置入的经验和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王洪武;周云芝;张楠;孙欣 刊期: 2016年第40期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的认知障碍及其与APOE基因型的相关性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一类由于睡眠过程中上呼吸道反复的塌陷阻塞所致夜间反复呼吸暂停、低通气的临床综合征,可累及各大系统和脏器,造成系统性损害,其中认知障碍是重要并发症之一[1].载脂蛋白E(APOE)是极低密度脂蛋白的主要成分之一,由299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共有3个等位基因:APOE£2、APOE ε3和APOE ε4[2].APOE ε4基因在神经退行性疾病尤其是在阿尔茨海默病(AD)的认知减退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APOE基因对OSAHS的认知功能损害也有一定的影响.现结合国内外文献对OSAHS、认知障碍及其与APOE基因型的关系的研究阐述如下.

    作者:周莉;欧阳若芸;陈平;彭雅婷 刊期: 2016年第40期

  • 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同年龄组心血管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描述中国不同年龄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分布状况.方法 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注册登记(CAMI)研究在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9月30日期间,共连续入选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107家医院从发病至医院就诊时间在7d之内、并填报了完整的危险因素信息的AMI患者24 394例.采用调查问卷收集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包括吸烟、超重/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不良生活方式包括吸烟、缺乏运动、喜肥腻饮食.将24 394例患者分为< 45岁(2 307例)、45~54岁(4 448例)、55~64岁(7 029例)、65~74岁(6 147例)和≥75岁(4 463例)5个组进行比较.结果 24 394例入选患者平均年龄(62.2士13.8)岁,男性18 162例(74.5%),18 209例(74.6%)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24.7%的患者合并3个及以上可干预的危险因素.总体而言,随着年龄增加,女性、高血压、糖尿病比例逐渐升高;年轻患者中,吸烟、肥胖/超重、高脂血症比例较高.在<55岁的AMI患者中,男性约占90%.按照年龄分组,从<45岁组到≥75岁组,男性(从92.3%到58.0%)、肥胖/超重(从63.9%到37.4%)、目前吸烟率(从68.7%到19.8%)、合并血脂异常(从9.1%到4.5%)、早发冠心病家族史(从6.2%到1.2%)以及喜肥腻饮食(从86.1%到66.2%)患者的比例均呈现显著下降趋势,在男性患者中上述因素的年龄趋势尤为明显.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比例呈现显著上升趋势(从34.3%到57.9%);合并糖尿病的比例则呈现先升后降的曲线趋势(< 45岁组低,为11.1%;65~74岁组高,为22.1%;≥75岁组则又有所下降,为19.3%).结论 不同年龄组的AMI患者危险因素存在差异,年轻AMI患者合并不良生活方式相关危险因素的比例更高.

    作者:高晓津;杨进刚;杨跃进;李卫;许海燕;吴元;严若华;金辰 刊期: 2016年第40期

  • 《第十一届全国幽门螺杆菌及消化疾病诊治临床论坛》会议纪要

    2016年8月19日至21日《第十一届全国幽门螺杆菌及消化疾病诊治临床论坛》在中原腹地河南郑州隆重召开.本次论坛由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中华医学杂志》、郑州大学第五医院、中国幽门螺杆菌信息中心共同主办.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消化内科胡伏莲教授任大会主席,杨云生教授、郑鹏远院长、王化虹教授任共同主席,张学智教授、成虹教授、杨桂彬教授任执行主席.

    作者:刘芳勋;滕贵根 刊期: 2016年第4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