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膝关节镜结合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回顾2015年8月至2016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骨科采用膝关节镜结合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患者36例,记录并比较术前及术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 10个月.HSS评分由术前(56.1±11.1)分增至术后3个月(83.0±5.9)分及末次随访(83.7±3.9)分;VAS评分由术前(7.9±0.8)分降至术后3个月(2.4±0.7)分及末次随访(1.8±0.9)分.术后患者的HSS评分均明显升高、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3例患者出现腓浅神经损伤表现,术后3个月均恢复正常.结论 膝关节镜结合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早期疗效满意.
作者:佟刚;解强 刊期: 2016年第43期
目的 回顾性分析原发性结核性腰大肌脓肿(TPA)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自2002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柱外科确诊为原发性结核性腰大肌脓肿患者13例,记录所有患者症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微生物学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并对终治疗效果予以分析.结果 本组13例患者中,11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腰背部疼痛,6例患者合并下腹部(包括腹股沟区)疼痛,2例患者有发热,平均病程35 d.11例患者行切开引流,1例患者行穿刺引流,1例患者给予保守治疗,术后未见感染等并发症,随访中未见复发或病死患者.结论 原发性结核性腰大肌脓肿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因此提高对原发性腰大肌脓肿的高度怀疑是早期治疗的关键.切开引流术后复发率和死亡率较低,使用范围较广,是治疗原发性结核性腰大肌脓肿的可靠的方法.
作者:甫拉提·买买提;徐韬;买买提艾力·尼亚孜;买尔旦·买买提;郭海龙;荀传辉;王丙超;盛伟斌 刊期: 2016年第43期
目的 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照,评价70、120 kV下肢动脉CT成像的图像质量、辐射剂量及诊断效能.方法 前瞻性连续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临床疑诊或确诊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SO)于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行下肢动脉CT血管造影(CTA)的200例患者资料,男124例、女76例,年龄40 ~80(59±8)岁,体质量53 ~80(67±8) kg,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100例,行70 kV下肢动脉CT成像,对比剂用量0.8 ml/kg体质量,B组100例,行120 kV下肢动脉CT成像,对比剂用量100 ml;A组30例患者35个患肢(420段血管)、B组28例患者32个患肢(384段血管)行DSA检查,基于血管分段,比较2组间3个解剖分部50%以上狭窄程度的诊断效能.并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记录并比较2组的辐射剂量、对比剂用量及对比剂的总碘量.结果 A、B组小腿-足部平均主观评分分别为2.20±0.36,1.72±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B组平均CT值分别为500、310 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于血管分段,A、B组小腿-足部50%以上狭窄程度敏感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8.6%、95.8%、98.1%、96.7%;90.9%、88.5%、91.0%、89.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剂量长度乘积分别为(396±34)、(1 041土159)mGy·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B组对比剂用量、对比剂总碘量分别为53.5、100 ml;18.7、35 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70 kV管电压结合低对比剂用量下肢动脉CT成像操作简单、方便、诊断准确率高,是诊断LEASO可靠的检查手段.
作者:段艳华;卢光明;武杰;杨显存;乌大尉;程召平;王锡明 刊期: 2016年第43期
目的 探讨首发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病例组)静息态全脑功能活动特点.方法 分别对63例自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住院及门诊就诊的首发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与39名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均与之匹配的健康儿童青少年(健康对照组)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fMRI)扫描,采用比率低频振幅(fALFF)算法作为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排除头动后,病例组50例,健康对照组30名.同健康对照组比较,病例组fALFF降低的脑区有左侧的颞上回与顶叶(MNI坐标分别为:x=-42、-57,y=-3、-21,z=-12、9;体素分别为:22、32;t=-4.792 3、-5.269 7;Alphasim矫正,矫正后P<0.05);fALFF增高的脑区有左侧的额中回与额前回,右侧的额上回、中央后回、尾状核(MNI坐标分别为:x=-42、-21、12、27、15,y=54、39、48、-18、15,z=0、21、33、30、9;体素分别为:12、21、17、28、18;t=4.784 8、4.907、4.861 5、5.4441、4.270 4;Alphasim矫正,矫正后P<0.05).用年龄作协变量进行分析后发现,同健康组比较,病例组fALFF显著性改变的脑区除了左侧丘脑fALFF降低外(MNI坐标为:x=-6、y=-12、z=24;体素为:9;t=-4.268 4;Alphasim矫正,矫正后P<0.05),上述结果基本一致.结论 首发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有多个脑区功能活动异常.
作者:吕丹;邵荣荣;梁颖慧;夏艳红;郭素芹 刊期: 2016年第43期
目的 了解平山病患者治疗方式选择及影响颈托佩戴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2014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临床资料完整的73例患者资料.结果 (1)10例首选手术治疗,36例首选保守颈托治疗,其余27例首选采用其他保守治疗.(2)患者颈托佩戴时间为0.3 ~36.0(7±11)个月,其中28例(77.8%)患者佩戴时间≤6个月,仅有8例(22.2%)患者佩戴时间在1年及以上.(3)影响患者佩戴颈托的因素依次为影响外观(33.3%)、生活工作不便(22.2%)、病情加重改手术(14.3%)、就诊时病情已稳定(9.5%)、选择其他保守治疗(9.5%)、自觉病情轻(8%)及佩戴不适(3.2%).(4)发病年龄及就诊年龄小的患者更易选择颈托治疗,而发病年龄及就诊年龄大的患者多选择保守治疗(P<0.05).结论 平山病是一种可致残的疾病,本研究发现平山病患者佩戴颈托的依从性较差,多种因素影响患者佩戴颈托,未来应加强患者的宣教或改变颈托外观,提高患者依从性.
作者:傅瑜;秦薇;孙庆利;樊东升 刊期: 2016年第43期
目的 采用3.0T磁共振定量分析冰雪运动对儿童及青少年膝关节软骨发育的影响.方法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招募20名参加冰雪运动的儿童及青少年与20名普通健康的儿童及青少年,分为冰雪运动组与对照组,进行3.0T膝关节磁共振扫描,根据膝关节承重及冰雪运动的应力分布特点对膝关节股骨内侧髁、股骨外侧髁、胫骨内侧平台、胫骨外侧平台4个部位进行分区处理,对各个区域的软骨厚度、T2值进行定量测量.结果 冰雪运动组年龄11~17岁,平均年龄14.2岁,体质指数(BMI)为18.3 kg/m2;对照组年龄10~18岁,平均年龄13.6岁,BMI为17.9 kg/m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冰雪运动组与对照组中,男性与女性的股骨内、外侧髁的中央前区、中央后区、后区前部以及胫骨平台内、外侧的前、中、后区的软骨厚度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冰雪运动组与对照组股骨内、外侧髁的中央前区、中央后区、后区前部以及胫骨平台内、外侧的前、中、后区的软骨厚度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在冰雪运动组与对照组中,男性与女性的股骨内、外侧髁的中央前区、中央后区、后区前部以及胫骨平台内、外侧的前、中、后区的软骨的T2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冰雪运动组与对照组股骨内、外侧髁软骨的中央前区、中央后区及胫骨平台的内侧软骨的前、中、后区软骨的T2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股骨内、外侧髁软骨的股骨后区前部、胫骨平台内、外侧软骨的后区软骨的T2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性别差异是软骨厚度的重要影响因素,科学恰当的冰雪运动对青少年的膝关节软骨发育可能存在促进作用.
作者:张卜天;刘亮;郑佳;代一猛;于绍南;刘桂峰;柳林 刊期: 2016年第43期
目的 观察使用钙离子载体A23187对同周期同胞卵子进行人工辅助激活,对比正常受精率及胚胎结局.方法 2015年1至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助孕周期,经过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符合纳入研究周期病例标准至少符合以下之一:前次ICSI周期2PN(即正常受精)率≤30%;前次ICSI周期第3天无优质胚胎;诊断为圆头精子症患者.将卵母细胞随机分为对照和人工辅助激活(AOA)两组.对照组卵母细胞完全按照常规ICSI操作进行处理,AOA组卵母细胞在进行ICSI后使用钙离子载体A23187进行激活.对比两组正常受精率、卵裂率、妊娠及出生结局.结果 AOA组2PN受精率65.93% (60/91)明显高于对照组46.67%(41/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符合纳入标准1(2PN≤30%)患者AOA组2PN受精率79.59% (39/49)明显高于对照组57.14% (28/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符合纳入标准3(圆头精子症)患者AOA组2PN受精率75%(6/8)明显高于对照组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钙离子载体A23187对卵母细胞进行人工辅助激活有助于提高ICSI后正常受精率,但对于早期胚胎发育影响及子代安全性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作者:郝大勇;张锐;张晓;申春燕;杨悦;武文斌;刘艳丽;刘景;张建瑞 刊期: 2016年第43期
目的 探讨肌肉破坏对局部腰椎椎体骨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30只20周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伪手术组、双侧背部侧正中切口,CNT)、双侧竖脊肌组(切除双侧腰椎旁竖脊肌,RESM)以及去势组(切除双侧卵巢,OVX).术后第3个月取材腰椎椎体(L4 ~6)依次进行骨密度、显微CT、椎体压缩实验等检测.结果 在术后第3个月RESM组骨密度明显地低于对照组CNT[(0.211±0.028) g/cm2比(0.253±0.021) g/cm2,P<0.01],然而,OVX和RESM两组之间骨密度差异不明显[(0.197±0.015) g/cm2比(0.211±0.028) g/cm2,P>0.05].在显微CT三维重建及椎体显微形态计量学分析中,相比于对照组CNT,实验组OVX、RESM的骨小梁都更为稀疏,骨小梁数目和骨小梁之间相互连接较少,特别是OVX骨小梁网络的疏松趋势更为明显.在椎体压缩实验中,实验组OVX和RESM较之CNT组的大载荷、能量吸收、大应力以及弹性模量均显著的减低(P<0.01).RESM上述4个生物力学参数均显著高于OVX(P <0.05).结论 椎旁肌肉的完整性和活力对于维持邻近椎体骨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切除双侧竖脊肌可致局部椎体骨质量明显减低,椎旁肌肉萎缩或损伤可能会引起椎体骨质疏松.
作者:王雪鹏;王圣杰;晏鹏;朱六龙;李茂强;边振宇;田纪伟 刊期: 2016年第43期
儿童运动损伤的防治和康复问题,正在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1],如何开展儿童运动医学研究以利儿童健康发展并避免运动损伤及相应的治疗对生长发育带来负面影响,一直是我们我国儿童及青少年运动医学研究的重点、难点[2].一、儿童运动医学流行病学特点
作者:吕晓虹;张祥林;陈大鹏 刊期: 2016年第43期
患者男,48岁,因右侧眼球突出2个月,右眼视物模糊1个月就诊于山西省人民医院.患者入院前数日行眼眶部CT检查示右侧蝶骨嵴处占位颅外及眶内沟通(图1).近期无明显头痛、头晕、乏力、恶心、食欲减退等症状.既往曾患有乙型肝炎,因既往肝功能检验正常未予特殊治疗.体格检查:右眼视力0.8,左眼视力1.0,右眼球向外突出,触之无搏动感,听诊未及杂音,肺及胸膜的视诊、触诊、叩诊及听诊未见异常,腹部触诊未触及肝脏和脾脏,其余体格检查及专科检查均未见明显阳性体征.
作者:吴昊;王春红;成睿;吉宏明 刊期: 2016年第43期
患者男,69岁,因双下肢肿胀伴腹胀5年,加重2周入院.入院前1个月患者因黑便于当地医院保守治疗.查体:腹膨隆,胸腹壁可见曲张静脉,血流方向由下而上,腹部移动性浊音阳性,双下肢及阴囊重度肿胀.丙氨酸转氨酶(ALT)21 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 45 U/L,总胆红素67.0 μmol/L.腹部彩超示门静脉宽约1.2 cm,血流速缓慢,右肝静脉0.7 cm,管腔内填充不均质回声,血流信号不明显,下腔静脉管腔内填充不均质回声,肝后段明显,边缘探及少许血流信号通过,腹腔探及中等量积液声像,脾大.诊断: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合并下腔静脉、肝静脉血栓形成.
作者:陈启鸿;徐浩 刊期: 2016年第43期
患者女,59岁.因左上肢麻木3个月余,加重伴颈部左侧疼痛2周于2015年7月13日入院.患者于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上肢麻木,无发热、恶心,无头痛、头晕等症状,未诊治.2周前患者左上肢麻木症状加重,伴颈部左侧疼痛,站立位持续性钝痛,无放射性痛,平卧位好转,于当地医院就诊,按“颈椎病”治疗,具体不详,患者症状未见好转,2d前于当地医院行磁共振(MR)检查示颈1、颈2椎体后方颈髓占位.查体:全身皮肤及黏膜未见黑色素瘤样病变,四肢肌力Ⅳ级,病理征阴性.
作者:郑瑞平;张勇;程敬亮 刊期: 2016年第43期
麻醉学正处于向围术期医学的转变过程中[1],而老年患者麻醉是这一转变过程的重要部分.中国社会快速老龄化使得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比例急剧升高,而老年患者所合并慢性疾病的类型数目和比例远超其他年龄阶段,对围术期老年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和术后转归造成严重影响,显著增加了国家和社会对这一人群的医疗投入和社会及家庭的负担.围术期麻醉管理在降低老年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等方面正在发挥愈加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作者:王天龙;王东信 刊期: 2016年第43期
病历摘要患者男,25岁.主因“进行性双下肢无力麻木1年”于2015年12月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科就诊.患者入院前1年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无力麻木,行走踩棉感,日常活动不受限.症状进行性加重,近半年平地行走缓慢,上下楼费力,不能足尖足跟行走.夜间症状更重,有穿拖鞋掉落及穿鞋上床现象.上肢持物等精细活动时有轻微震颤.无头晕复视,无言语不清、饮水呛咳,无呼吸困难.
作者:马妍;鲁明;樊东升;刘向一;张朔;张英爽 刊期: 2016年第43期
《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报告》显示,2004-2005年,脑卒中已成为我国国民第一位死亡原因,其死亡人数已经超过肿瘤和心血管疾病.《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15》指出,我国40岁以上人群约有15%为脑卒中发病高危人群,脑卒中综合标化患病率约为2%.缺血性脑卒中是常见的卒中类型,占全部脑卒中的60%~80%.目前国内外指南均推荐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用于卒中发病高风险人群的一级预防治疗和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二级预防治疗[1-4].据此推算,我国至少有8 320万人需要或正在应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这部分人群围手术期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就成为一个亟待规范的临床问题.
作者: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 刊期: 2016年第43期
目的 观察以每搏量变异度(SVV)、心脏指数(CI)、平均动脉血压(MAP)为目标导向的血流动力学管理策略对老年合并脆弱心脏功能行腹部胃肠手术患者术后转归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10月至2016年5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老年合并脆弱心脏功能拟行择期胃肠手术患者90例,年龄65~ 90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Ⅱ或Ⅲ级,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Ⅱ或Ⅲ级,随机分为经验麻醉组(E组,n =45)和目标导向血流动力学管理组(G组,n=45).G组连接Vigileo传感器监测CI和SVV,术中依据SVV(≤12%)、CI(≥2.5 L·min-1·m-2)、MAP(维持在基础值±20%)来调整前负荷输注液体、给予正性肌力药和正性压力药;E组依据麻醉医生经验判断输注液体及给予血管活性药物.两组均应用多模式麻醉管理: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麻醉镇静深度、靶控输注(TCI)异丙酚、肺保护性通气、维护核心体温,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为基础的多模式镇痛.记录术前、术毕、术后24 h两组患者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肌钙蛋白T(cTnT)的值;术后住院期间心肌梗死/心绞痛、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等心血管严重并发症及脑梗死、肾衰竭、其他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患者出院后电话随访上述并发症至术后30 d.结果 E组术中晶体、胶体、液体输注总量分别为(1 110.20±332.00)、(536.65±72.25)、(1 677.20±424.44) ml,G组术中晶体、胶体、液体总量分别为(708.72±240.85)、(414.41±74.31)、(878.51±199.13)ml,与E组比较,G组术中液体输注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057、2.701、9.742,均P<0.05);术后24h血乳酸值较小,E组为(1.11±0.43) mmol/L,G组为(0.89±0.31)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48,P<0.05);术后24 h动脉血氧分压(PaO2)较高,E组为(76.46±10.96) mmHg,G组为(78.77±6.86) 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08,P<0.05);G组术后住院时间缩短,为(12.21 ±2.20)d,E组为(13.16±3.8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41,P<0.05);G组术后住院期间总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30 d总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26%、5.13%,E组分别为29.73%、24.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545、4.520,均P<0.05).G组NT-proBNP基础值与其术毕差值△NT-proBNP1、术前基础值与术后24h差值△NT-proBNP2分别为12.0(-291.0,1 517.0)、0(-6 770.0,291.0),均高于E组的0(-440.0,200.0)、-12.0(-7 200.0,2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412、-2.163,均P<0.05).结论 以SVV、CI、MAP为目标导向的血流动力学管理策略能改善老年合并脆弱心脏功能腹部手术患者转归.
作者:郑立山;顾尔伟;彭晓慧;张雷;曹袁媛 刊期: 2016年第43期
目的 评估老年患者非神经外科非心血管手术围术期脑卒中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6年5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接受非神经外科非心血管手术治疗的年龄≥65岁的住院患者21 419例.依据患者是否发生围术期脑卒中,分为脑卒中组(n=22)及非脑卒中组(n=21 397).对比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合并疾病、术前实验室检查、手术麻醉资料及预后.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该人群围术期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结果 22例(0.1%)患者发生围术期脑卒中.该人群围术期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美国医师协会(ASA)分级(P=0.031,OR=2.395,95% CI:1.082~5.301),既往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病史(P<0.001,OR=61.305,95%CI:19.311~194.617),需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P=0.015,OR=3.488,95%CI:1.275 ~9.540),颈动脉狭窄(P=0.001,OR=15.157,95% CI:3.068~74.885)及术前贫血(P=0.032,OR=3.272,95%CI:1.108~9.662).围术期脑卒中组及非脑卒中组患者住院时间分别为30(23,55)d及10(6,1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3.302,P<0.001).脑卒中组及非脑卒中组患者死亡率分别为18.2%及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老年患者非神经外科非心血管手术的围术期脑卒中的独立预测因素包括ASA分级、既往脑卒中史或TIA病史、需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颈动脉狭窄及术前贫血.具有此类因素的患者应给予更精细化的围术期管理.
作者:姜柏林;姚兰;冯艺;刘峻豪 刊期: 2016年第43期
目的 评价腰丛联合第一骶后孔阻滞在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择期行单侧髋关节置换术患者44例,年龄60~ 91岁,体质量37~100 kg,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Ⅲ级.所有患者均采用腰丛联合第一骶后孔阻滞,其中23例第一骶后孔采用体表定位,另21例采用超声引导下定位.记录患者围手术期情况、注药后30 min腰骶丛神经感觉阻滞效果、阻滞及手术开始前后不同时点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手术麻醉效果及神经阻滞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注药后30 min,腰骶丛神经支配皮区针刺感觉阻滞成功率为73%~100%.手术开始后10 min(T5)、20 min(T6)收缩压分别为(119 ±20)、(118±18) mmHg(1 mmHg =0.133 kPa),与阻滞前(T0)的收缩压(137±23) mmHg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825、4.403,均P<0.05),各时间点心率和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0.877、1.439,均P>0.05).总体手术麻醉优良率为93%,44例患者发生1例尿失禁.结论 腰丛联合第一骶后孔阻滞在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作者:李继;柯希建;刘勇;陈堃;陈明兵;梅伟 刊期: 2016年第43期
目的 探讨穿刺前应用超声辅助定位能否提高老年患者椎管内麻醉的一次穿刺成功率.方法 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采用椎管内麻醉实施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200例,应用RandA 1.0随机分组软件随机分为传统解剖定位组(解剖组)和超声定位组(超声组),每组各100例.超声组应用低频(2~5 MHz)凸阵超声探头采用旁矢状倾斜位和横向水平间隙位扫查腰椎管后定位穿刺点.两组穿刺均采用旁正中穿刺入路.主要观察指标包括一次穿刺成功率,即通过1个皮肤穿刺点到达蛛网膜下腔的比例.次要观察指标包括穿刺次数、调整穿刺针方向的次数、硬膜外穿刺针的深度、定位时间、穿刺时间、操作时间、总时间、操作过程中的不良反应以及术后相关并发症.结果 共191例患者由住院医师成功完成腰硬联合麻醉,有9例穿刺失败(解剖组7例,超声组2例).解剖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37.6%,超声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6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112,P<0.01).解剖组皮肤穿刺次数和调整穿刺针方向的次数分别为2(1,3)、5(3,10)次,超声组分别为1(1,2)、3(0,5)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132、-4.077,均P<0.01).超声组定位时间、穿刺时间、操作时间、总时间分别为2.8(2.6,3.1)、2.5(1.8,4.1)、7.8(6.5,8.9)、10.6(9.5,11.9) min,解剖组分别为0.4(0.3,0.4)、4.1(2.2,6.3)、8.8(7.5,11.4)、9.2(7.8,11.9) 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11.931、-4.025、-3.550、-3.290,均P<0.01).旁矢状倾斜位置超声图像质量优于横向水平间隙位置的图像.结论 应用超声对拟行腰部椎管内麻醉的老年患者进行穿刺前定位,可以有效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缩短穿刺时间.穿刺前超声扫查定位的优势弥补了总时间的延长.
作者:耿姣;陈宣伶;王雪冬;郭向阳;李民 刊期: 2016年第43期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啶复合舒芬太尼清醒镇静术用于老龄患者多发肠息肉切除术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 选择2016年1至5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接受多发肠息肉切除术的60例老龄患者,男28例,女32例;年龄65~80岁,平均年龄(70.4±4.5)岁;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右美托咪啶组(D组)及丙泊酚组(P组),各30例.D组术前泵注右美托咪啶0.3 μg/kg,10 min后静注舒芬太尼0.1 μg/kg,术中泵注右美托咪啶0.2~0.4 μg·kg-1·min-1;P组静注舒芬太尼0.1μg/kg、丙泊酚1.5 mg/kg,术中泵注丙泊酚3~6 mg·kg-1·h-1.记录基础值、手术开始时、手术开始10 min、开始20 min、开始30 min、术毕及离室时的心率、平均动脉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脑电双频指数(BIS)值,同时记录镇静/警觉(OAA/S)评分及镇静后的其他临床效应.结果 与基础值相比,给药后两组患者处于不同程度的镇静状态.D组患者手术开始时、手术开始10 min、开始20 min、开始30 min及术毕时的BIS值分别为89.6(87.8 ~91.0)、79.4(78.0 ~80.0)、76.9(75.0 ~80.0)、76.0(73.0 ~79.0)、75.6(70.0 ~79.0),显著低于基础值96.4(95.0 ~9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645,-4.788,-4.787,-4.789,-4.789,均P<0.05);OAA/S评分分别为4.5(4.0 ~5.0)、3.4(3.0~4.0)、3.0(3.0 ~3.0)、3.5(3.0~4.0)、3.3(3.0 ~4.0)分,显著低于基础值4.8(5.0 ~5.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28,-4.862,-5.031,-4.420,-4.710,均P<0.05).P组患者手术开始时、手术开始10 min、开始20 min、开始30 min及术毕时的BIS值分别为54.7(50.0 ~59.3)、54.8(50.0 ~59.3)、50.7(47.8 ~56.8)、54.4(51.5 ~58.0)、53.7(50.0 ~57.3),显著低于基础值95.8(95.0 ~9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786,-4.787,-4.788,-4.786,-4.786,均P<0.05);OAA/S评分分别为0.4(0.0 ~1.0)、0.4(0.0 ~1.0)、0.4(0.0~1.0)、0.4(0.0 ~1.0)、0.4(0.0~1.0)分,显著低于基础值4.9(5.0 ~5.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927,-4.901,-4.912,-4.912,-4.901,均P<0.05).但D组的镇静深度要低于P组,手术开始时、手术开始10 min、开始20 min、开始30 min及术毕时的镇静评分及BIS值D组高于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D组呼吸循环较P组稳定,手术开始时、手术开始10 min、开始20 min、开始30 min及术毕时D组的平均动脉压、呼吸次数及脉搏氧饱和度高于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D组均未发生低血压、脱氧和及嗜睡等不良反应,而P组低血压、脱氧和及嗜睡的发生率分别为30.0%、33.3%及13.3%.D组患者的苏醒时间、恢复室停留时间分别为(2.0±1.2)、(22.0±7.4) min,均显著短于P组的(4.9±2.4)、(35.8±11.6)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39、-5.472,均P<0.05);两组手术时间、患者满意度、术者操作难度评分及再检接受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031、t=-7.322、x2=2.069,均P>0.05).结论 右美托咪啶复合舒芬太尼清醒镇静术可安全有效地用于老龄患者肠镜下多发肠息肉切除术.
作者:史成梅;周永德;徐懋;王雪冬;孟灵梅;刘小靖;郭向阳 刊期: 2016年第4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