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医学杂志

中华医学杂志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376-2491
  • 国内刊号:11-2137/R
  • 影响因子:1.47
  • 创刊:1915
  • 周期:周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2-588
  • 全年订价:1544.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国家图书馆馆藏, 医学文摘,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剑桥科学文摘, CA 化学文摘(美),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 1992年与1996年连续两次在中宣部、国家科委、新闻出版署组织的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中荣获全国优秀期刊一等奖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华医学杂志   2017年30期文献
  • 血游离轻链在有肾脏意义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明确血游离轻链(FLC)检测是否有助于鉴别诊断有肾脏意义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MGRS).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住院的49例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患者资料,按照临床诊断和肾脏病理检查结果分为2组:MGRS组(32例)和意义未明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MGUS)组(17例).收集患者的血清蛋白电泳(SPE)、血免疫固定电泳(IFE)、尿IFE及血FLC检测结果.结果 MGRS组肾脏病理类型:原发性轻链型淀粉样变性(pAL)24例(75.0%),轻链沉积病(LCDD)7例(21.9%),纤维样肾小球病1例(3.1%).MGUS组肾脏病理类型:膜性肾病10例,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3例,糖尿病肾小球病、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抗肾小球基底膜病合并膜性肾病、肾小球肥大各1例.MGRS组SPE、血IFE、尿IFE阳性及血FLC比值异常者分别为12例(12/29)、16例、23例、30例.MGUS组的SPE、血IFE,尿IFE阳性率及血FLC比值异常者分别为11例、17例、6例和3例.两组的血IFE阳性率、尿IFE阳性率及血FLC比值异常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2,P<0.001).血FLC比值异常诊断MGRS的敏感度93.8%,特异度为82.4%,总符合率89.8%.血FLC比值异常联合尿IFE诊断MGRS的敏感度100%,特异度64.7%,总符合率87.8%.结论 肾脏病患者出现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需要结合肾活检病理确定其意义.在排除淋巴浆细胞肿瘤的前提下,血FLC比值异常对于MGRS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有助于存在肾活检禁忌证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合并肾脏病患者病因的鉴别诊断.

    作者:李超;文煜冰;李航;苏薇;李剑;蔡建芳;陈丽萌;李雪梅;李学旺 刊期: 2017年第30期

  • 不同疗程布拉氏酵母菌散联合四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疗效分析

    目的 评价布拉氏酵母菌散联合含铋剂四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ylor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于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就诊的H.pylori阳性患者2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四联组:枸橼酸铋钾 220 mg+雷贝拉唑钠肠溶片 10 mg+阿莫西林1 000 mg+呋喃唑酮 100 mg,2次/d口服,共10 d;短疗程益生菌组:在上述四联组基础上,自服药第1天始口服布拉氏酵母菌散500 mg,2次/d,共14 d;长疗程益生菌组:在四联组基础上,自服药第1天始口服布拉氏酵母菌散500 mg,2次/d,共28 d;所有用药停药至少4周后行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或14C-UBT,结果阴性者视为H.pylori根除成功,观察并记录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 四联组、短疗程益生菌组和长疗程益生菌组意向性(ITT)分析的根除率分别为80.0%(64/80)、87.5%(70/80)、87.5%(70/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1);3组符合方案(PP)分析的根除率分别为92.8%(64/69)、94.6%(70/74)、95.9%(70/73)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7);短疗程益生菌组不良反应的总体发生率以及腹泻、腹胀的发生率均低于四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0.003、0.004),长疗程益生菌组不良反应的总体发生率以及腹泻、腹胀的发生率均低于四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0.001、0.010),而两益生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2周或4周布拉氏酵母菌散加入含铋剂四联根除H.pylori方案,均可降低不良反应的总体发生率和腹泻、腹胀的发生率.

    作者:朱新影;杜娟;吴婧;赵丽伟;孟霞;刘改芳 刊期: 2017年第30期

  • 不同来源的外泌体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

    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中,溶栓、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等再灌注治疗方法是减少心肌细胞死亡的有效治疗策略.然而,再灌注治疗在挽救缺血心肌的同时也可引发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MIRI是指心肌组织缺血或者缺氧一段时间后,血供的恢复会加重原本缺血缺氧引起的损伤或引起新的损伤.这可能与血管再通时氧自由基产生增加、炎症加重、钙超载及线粒体转换孔开放有关[1].外泌体是一种直径为30~100 nm的微小膜泡,其可包含蛋白、脂质和核酸,是细胞与细胞间信息传递的重要方式[2].1981年,外泌体首次被描述为细胞分泌的细微米结构脂质小泡.近年来,研究发现外泌体在很多生理病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免疫中抗原呈递、肿瘤的生长与迁移、组织损伤的修复等.在缺血性心脏病中,不同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可以通过不同的机制减轻MIRI,从而改善心功能.

    作者:徐珺;杨跃进 刊期: 2017年第30期

  • 缩短结核病化疗疗程的研究进展

    结核病仍然是全球威胁人们健康的为严重公共卫生问题[1].目前,初治敏感肺结核的化疗疗程为6~9个月.肺结核疗程越长,不规则服药率越高.这种不规则服药除造成治愈率降低外,还易使结核分枝杆菌产生耐药性.而缩短疗程是保证规则用药、获得高效的主要手段.近年来,结核病缩短疗程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现综述如下.

    作者:姚岚;王雅;唐神结 刊期: 2017年第30期

  • 重视支气管哮喘发作的特点,提高患者自我管理水平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受全球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环境污染及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哮喘患病率有增加的趋势.哮喘的疾病负担既表现为劳动力丧失导致的社会经济负担增加,也表现为对卫生资源的消耗.哮喘的急性发作是导致患者误工、误学,影响生活质量,增加经济负担的重要原因.虽然多数哮喘患者仅需门诊就诊,但因哮喘急性发作急诊或住院治疗所造成的花费比例却很高.

    作者:林江涛;邢斌;王文巧 刊期: 2017年第30期

  • 病毒性角膜炎角膜共焦显微镜的临床观察

    活体共焦显微镜(IVCM)检查是一种无创检查技术,以激光为光源,具有高分辨率(1 μm),高清晰度的优点,通过连续共焦扫描,可以清晰获取活体角膜各层组织和细胞的图像,是临床从细胞水平深入探讨疾病病理机制的重要研究手段之一[1].本研究收集了2014年8月至2015年5月间临床诊断为病毒性角膜炎的患者50例,通过应用角膜共焦显微镜(HRT),观察治疗前后上皮型角膜炎、基质型角膜炎和内皮型角膜炎患者各层细胞的形态学改变,为深入探讨角膜炎的发病机制和转归提供形态学依据.

    作者:张佳男;王海昆 刊期: 2017年第30期

  • 严重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旁路移植术和腔内治疗技术的荟萃分析

    目的 评价下肢动脉旁路移植术(BSX)和下肢动脉腔内治疗技术(EVT)治疗严重下肢动脉闭塞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按系统评价的要求,检索MEDLINE (1980至2014年)、Embase (1980至2014年)、Journals@Ovid Full Text(1980至2014年)数据库,根据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选择文献,提取资料,应用STATA11.2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 共纳入17项研究(3项随机对照研究,14项非随机研究),共统计患者5 515例,BSX组2 454例,EVT组2 769例.荟萃分析结果表明,两组术后30 d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110, P=0.523).BSX组患者术后总体并发症(OR=2.456, P=0.003)、感染(OR=3.163, P<0.001)、血栓形成(OR=3.069, P=0.002)的发生率明显高于EVT组,但夹层、假性动脉瘤发生率较低(OR=0.537, P=0.012).BSX组中远期结局明显优于EVT组.BSX术后1年、3年的一期及二期通畅率优于EVT组(一期通畅率:1年, OR=1.415, P=0.008; 3年, OR=1.619, P<0.001; 二期通畅率:1年, OR=2.156, P<0.001; 3年, OR=2.547, P<0.001) ,5年总体生存率也高于EVT组(OR=1.243, P=0.007).结论 EVT在减少手术创伤、降低早期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等方面具有潜在优势.BSX在降低患者中远期死亡率、提高远期通畅率上要明显优于EVT组.

    作者:沈世凯;吴丹明;王成刚;张立魁;刚清伟 刊期: 2017年第30期

  • 我国中心城市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住院患者的季节性分布特征

    目的 调查我国中心城市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急性发作住院患者的季节性分布特征.方法 回顾性调查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9家三级甲等医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间呼吸内科总住院例数及因哮喘急性发作住院例数,计算同期因哮喘急性发作住院例数占总住院例数的比例,分析哮喘急性发作患者逐月变化的季节性分布特征,并分别分析了南方及北方城市哮喘急性发作患者例数占住院总例数的比例.结果 在研究的时间范围内,共有6 480例患者因哮喘急性发作入院,占同期呼吸内科总住院例数的3.14%(6 480/206 135).因哮喘急性发作住院例数占同期住院总例数比例的按月份分析显示,3月份比例高(3.49%),4至6月份逐渐下降,从7月份开始逐月上升,9月份达到第2个高峰(3.28%),随后又逐月下降.北方城市各月因哮喘急性发作患者所占比例均高于南方城市.结论 我国中心城市因哮喘急性发作住院患者例数占呼吸内科同期总住院例数比例有一定的季节波动性,3及9月份为两个高峰;北方城市因哮喘急性发作住院患者比例高于南方城市.

    作者:林江涛;邢斌;唐华平;杨岚;袁雅冬;顾玉海;陈萍;刘晓菊;张捷;刘辉国;王长征;周玮;孙德俊;陈一强;陈卓昌;黄茂;林其昌;胡成平;杨晓红;霍建民;叶贤伟;周新;蒋萍;张伟;黄奕江;戴路明;刘荣玉;蔡绍曦;许建英;周建英 刊期: 2017年第30期

  • 我国中心城市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征兆及其自我管理水平的调查分析

    目的 调查分析我国中心城市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急性发作的征兆及其自我管理水平.方法 采用多中心横断面研究,对2015年10月至2016年5月我国内地(除西藏外)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0家三级甲等医院的门诊哮喘患者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哮喘发作的频率及征兆、从征兆出现到哮喘发作的时间、哮喘发作对患者工作生活的影响及哮喘自我管理.结果共纳入3 875例门诊哮喘患者.调查结果显示,78.1%(3 026/3 875)的哮喘患者症状恶化时会限制或停止运动和日常活动,82.5%(3 160/3 829)的哮喘患者在上次经历哮喘发作时有明确的征兆,主要征兆为咳嗽、胸闷、气促.从征兆出现到哮喘发作的中位时间为2 h,平均时间为90 h.哮喘症状恶化时,非常有信心自己控制哮喘的患者仅占4.4%(167/3 829).哮喘症状加重或妨碍日常生活时使用平喘药物的哮喘患者占76.7%(2 937/3 828).药物使用选择情况:含福莫特罗的复合糖皮质激素吸入剂45.8%(1 776/3 875),短效β2激动剂吸入剂23.9%(927/3 875).结论 我国中心城市哮喘患者哮喘发作时大多具有咳嗽、胸闷、气促等明确征兆或症状;能够实施自我管理的患者比例较低.

    作者:林江涛;王文巧;周新;王长征;黄茂;蔡绍曦;陈萍;林其昌;周建英;顾玉海;袁雅冬;孙德俊;杨晓红;杨岚;霍建民;陈卓昌;蒋萍;张捷;叶贤伟;刘辉国;唐华平;刘荣玉;刘春涛;张伟;胡成平;陈一强;刘晓菊;戴路明;周玮;黄奕江;许建英 刊期: 2017年第30期

  • 外周血CD4+记忆T细胞的表型及其与支气管哮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外周血CD4+记忆T细胞的表型及其与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2014年12月至2015年8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医院中山医院呼吸科招募哮喘患者32例(哮喘组),并将慢性阻塞性肺病(简称慢阻肺)患者26例(慢阻肺组)及健康对照22名(健康对照组)作为对照.将受试者外周血分离的单个核细胞(PBMCs)进行细胞表面标记(CD45RO、CRTH2、CD62L、CCR7)和细胞内因子染色,如白细胞介素(IL)-5、IL-17、γ-干扰素(IFN-γ).CD4+T细胞在中性、Th2、Th2+脂多糖(LPS)、Th2+屋尘螨抗原(HDM)条件下培养6 d,刺激细胞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胞内细胞因子水平.CD4+记忆T细胞数量与哮喘严重程度及药物使用级别之间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哮喘组外周血中CD4+记忆T细胞数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48.0%±5.7%比32.0%±4.1%,P<0.05),其分泌的细胞因子与慢阻肺组和健康对照组不同,哮喘组以IL-5、IL-17高分泌为主,而慢阻肺组以IFN-γ高分泌为主.IL-17+CD4+记忆T细胞数量与哮喘严重程度相关.IL-17+CD4+记忆T细胞数量与药物使用级别呈正相关(R2=0.829 6,P<0.05).结论 哮喘组CD4+记忆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以IL-5、IL-17为主,且IL-17+CD4+记忆T细胞数量与哮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作者:杜春玲;徐侃;闵智慧;李丹丹;袁弘蕾;刘铖;陈智鸿 刊期: 2017年第30期

  • 呼出气一氧化氮与脉冲振荡技术对亚急性咳嗽患者筛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价值

    目的 评估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与脉冲振荡技术(IOS)对亚急性咳嗽患者筛查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价值.方法 纳入2016年5-10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呼吸科门诊就诊的亚急性咳嗽患者,根据《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15版)》诊断标准,诊断为CVA者为CVA组,其他诊断为其他病因组.对患者进行肺功能、支气管激发试验、FeNO及IOS检测.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FeNO及IOS检测指标对亚急性咳嗽患者筛查CVA的诊断效能及佳界值.结果 85例亚急性咳嗽患者中,CVA组35例,其他病因组50例.CVA组FeNO和呼吸总阻抗(Zrs)均显著高于其他病因组,大呼气中期流量占预计值百分比和剩余75%、50%、25%肺活量时用力呼气流速占预计值百分比、外周弹性阻力(X5)均显著小于其他病因(均P<0.05);FeNO与Zrs和响应频率(Fres)呈正相(ρ=0.312,P=0.003和ρ=0.318,P=0.003),与X5呈负相关(ρ=-0.288,P=0.007);以FeNO指标诊断CVA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86(95% CI:0.684~0.889).FeNO体积浓度佳界值为24.5×10-9,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7.8%和70.0%;以Zrs和X5指标诊断CVA的曲线下面积分别0.679和0.687;FeNO与IOS检测指标联合诊断CVA效能更佳(均P<0.05),其中FeNO联合X5的AUC大为0.817(95% CI:0.726~0.908),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6%和66.0%.结论 FeNO及IOS检测均可作为亚急性咳嗽患者筛查CVA的指标,两者联合效果更好.

    作者:方思;陈树煜;何熹;沈其晓;樊慧珍;吴锡平;方泽葵;于化鹏 刊期: 2017年第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