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医学杂志

中华医学杂志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376-2491
  • 国内刊号:11-2137/R
  • 影响因子:1.47
  • 创刊:1915
  • 周期:周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2-588
  • 全年订价:1544.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国家图书馆馆藏, 医学文摘,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剑桥科学文摘, CA 化学文摘(美),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 1992年与1996年连续两次在中宣部、国家科委、新闻出版署组织的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中荣获全国优秀期刊一等奖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华医学杂志   2017年35期文献
  • 车祸后急性应激反应患者脑结构网络拓扑学性质的变化

    目的 采用基于图论的复杂网络分析方法探讨车祸创伤幸存者在1周内急性应激状态下脑结构网络拓扑性质的改变,为患者及时、早期干预提供客观影像学参考.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16年2月收治于南京总医院的急性应激状态(急性应激障碍访谈问卷评分>3分)车祸创伤患者20例及20名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行3T弥散张量成像扫描,观察急性应激反应(ASR)组和健康对照组全脑结构网络属性和节点属性的差异,进一步将汉密尔顿焦虑及抑郁量表评分共同作为协变回归后比较两组被试各参数间的差异,此外,计算结构网络属性异常脑区的相应参数和临床量表间的相关性.结果 (1)ASR组和健康对照组均表现出了明显的小世界属性;(2)ASR组部分节点的节点属性改变明显,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左侧额下回三角部的节点连接强度Si(1.36±0.47比0.92±0.38,P=0.008)及节点中介中心性BCi(20±15比7±6,P=0.002)增高、右侧额下回眶部的Si(1.10±0.31比0.77±0.30,P=0.004)增高,而左侧尾状核的Si(0.75±0.24比1.04±0.35,P=0.004)降低;(3)进一步将焦虑和抑郁评分作协变量进行统计分析,左侧额下回三角部、尾状核、丘脑以及颞下回原有节点属性差异消失.结论 本研究发现ASR患者脑结构网络的节点属性相对于健康对照出现了较明显的改变,主要异常位于前额叶及纹状体区,且这些改变部分与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程度有关.

    作者:翁艺菲;戚荣丰;张晓东;张丽;柯俊;钟元;陈峰;许强;卢光明 刊期: 2017年第35期

  • 慢性病治疗功能评估疲劳量表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关系及影响因素

    目的 应用慢性病治疗功能评估(FACIT)疲劳量表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进行疲劳评价,探讨FACIT疲劳量表与SLE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就诊的223例中国汉族SLE患者,对其记录FACIT疲劳量表调查问卷进行的疲劳评价,同时记录患者的一般信息及实验室检测指标,同时记录健康调查简表(SF-36)调查问卷及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积分表进行的生活质量和疾病活动度的评价.结果 SLE患者FACIT疲劳量表积分与SF-36各维度呈负相关(P<0.05).与小学及以下学历的SLE患者相比,中学和大学及以上学历的SLE患者FACIT疲劳量表积分降低(P<0.05).与红细胞沉降率(ESR)正常组SLE患者相比,ESR升高组SLE患者FACIT疲劳量表积分升高(P<0.05).与补体C3正常组SLE患者相比,补体C3减低组SLE患者FACIT积分升高(P<0.05).SLE患者FACIT疲劳量表积分与SLEDAI积分、年龄、ESR呈正相关(P<0.05).SLE患者FACIT疲劳量表的独立影响因素为躯体疼痛、精神健康、补体C3.结论 SLE患者的FACIT疲劳量表积分与疾病活动度、生活质量等因素相关.因此,降低SLE患者的疾病活动度,改善生活质量可能有助于减轻SLE患者的疲劳.

    作者:李红娟;杜晴;王书雅;关尚琪;战焕焕;田微;邵玉霞;张志毅;梅轶芳 刊期: 2017年第35期

  • CT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风险评估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CT在甲状腺良性结节(BN)和恶性结节(MN)风险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组织学证实的447例461枚MN和484例548枚BN的CT征象,包括结节形态、咬饼征、微钙化、增强后范围缩小/模糊、囊变为主和高强化,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对各种CT征象进行统计,计算阳性CT征象在BN、MN结节诊断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结节形态不规则、咬饼征、微钙化、增强后范围缩小/模糊均更常见于MN中[χ2、P和OR值分别为(509.263、0.000和5.297)、(504.619、0.000和3.467)、(97.793、0.000和1.730)、(361.967、0.000和5.729)],而囊变为主和高强化则更常见于BN中[χ2、P和OR值分别为(223.208、0.000和7.537)、(65.983、0.000和10.782)].结节形态不规则、咬饼征、微钙化、增强后范围缩小/模糊诊断MN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5%和90.0%、74.2%和94.3%、35.6%和90.1%、80.7%和79.4%;囊变为主和高强化对BN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42.2%和98.1%、19.0%和97.4%.结论形态不规则、咬饼征、微钙化及增强后范围缩小/模糊是CT评估MN的重要征象,囊变为主和高强化是CT评估BN的重要征象,各种CT征象的诊断效能存在较大差异,多征象联合可提高诊断效能.

    作者:王海滨;舒艳艳;韩志江;丁金旺 刊期: 2017年第35期

  • CT淋巴管造影在定位及评估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初步探讨CT淋巴管造影(CT-LG)定位及评价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LN)状态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014年9月至2016年6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穿刺或局部手术病理证实且临床触诊腋窝淋巴结阴性拟行SLN活检(SLNB)的36例早期乳腺癌患者行CT-LG检查.定义自造影剂注射部位至腋窝方向的引流淋巴管上先显像的1个或数个淋巴结为SLN,并与SLNB结果对照.对CT-LG和SLNB检出的SLN数目作Wilcoxon秩和检验;依据病理结果,对阳性和阴性SLN的长径、短径、长短径比(L/S)、SLN是否出现充盈缺损及有无卫星淋巴结作Student t检验或χ2检验.结果 36例患者CT-LG检查均见SLN显像,32例(88.9%)图像效果良好(SLN及淋巴管均显像);CT引导下导丝共定位36枚SLN,定位成功率为100%.36例患者CT-LG显示SLN 88枚,SLNB获得SLN 102枚,两种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46,P=0.008);SLNB检出SLN的L/S较CT-LG小(1.7±0.3比1.9±0.4),差异有统计意义(t=2.880,P=0.004).对照病理,CT-LG共检出21枚阳性SLN,67枚阴性SLN,且阳性SLN短径较阴性大[(5.9±2.1)比(4.8±1.8)mm],差异有统计意义(t=2.235,P=0.028).67枚阴性SLN中,61枚(91.04%)对比剂充填均匀,21枚阳性SLN中,13枚(61.90%)出现充盈缺损样改变,阳性及阴性SLN中充盈缺损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479,P<0.001).结论 CT-LG检查可准确定位早期乳腺癌SLN,短径、淋巴结内充盈缺损改变可有助于评价SLN的性质.

    作者:王攀鸽;谭红娜;王博;肖慧娟;高剑波 刊期: 2017年第35期

  • 丹防胶囊对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的干预作用

    目的 探讨丹防胶囊对猪血清致大鼠肝纤维化的干预作用.方法 健康雄性1周龄SD大鼠[体重(180±20)g]60只经适应性喂养后,随机分为6组,即正常组(A组)、模型组(B组)、复方鳖甲软肝片组(C组)、丹防胶囊高剂量组(D组)、丹防胶囊中剂量组(E组)、丹防胶囊低剂量组(F组),每组10只.除A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腹腔注射无菌猪血清复制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造模的同时,D、E、F组分别给予丹防胶囊4.32、2.16、0.54 g/kg灌胃,C组给予复方鳖甲软肝片(0.54 g/kg)灌胃,每日1次,共12周.12周末股动脉放血处死大鼠,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Ⅲ型前胶原N端肽(PⅢNP);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检测肝脏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Ⅰ型胶原(COL-Ⅰ)、Ⅲ型胶原(COL-Ⅲ)的表达.多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B组血清中ALT、AST、PⅢNP水平和肝组织中α-SMA、COL-Ⅰ、COL-Ⅲ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8.3±3.4)比(51.5±6.3)U/L、(205±52)比(135±24)U/L、(3.1±1.4)比(1.6±0.6)μg/L和0.35±0.02比0.13±0.02、0.37±0.02比0.13±0.02、0.43±0.13比0.13±0.01,t=17.020、71.053、1.552、0.214、0.241、0.292,均P<0.01].病理检查显示B组肝纤维化程度高于A组;丹防胶囊各剂量组血清ALT、AST、PⅢNP水平和肝组织中α-SMA、COL-Ⅰ、COL-Ⅲ蛋白表达均明显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8.232~-0.104,均P<0.01).而丹防胶囊各剂量组肝纤维化程度亦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821、3.761、3.904,P<0.05).结论 丹防胶囊对猪血清致大鼠肝纤维化有一定的预防保护作用.

    作者:胡晓会;吴君;陆爽 刊期: 2017年第35期

  • 胸椎管内毛细血管瘤一例

    患者男,62岁,腰痛1个月余入院,专科检查阴性.DR及CT检查:阴性. MRI检查:胸11椎体水平椎管内硬膜下髓外可见片状等T1 稍长T2 信号影(图1,2),压脂呈高信号,同水平脊髓呈受压改变. 胸10-11椎体水平脊髓内可见条状长T2 信号. 注入GdPA后增强扫描:胸12椎体水平椎管内病变明显均匀强化(图3),同层面脊髓未见明显强化.

    作者:郭亚飞;程敬亮;张勇;苗培芳 刊期: 2017年第35期

  • 子宫叶状分割性平滑肌瘤二例

    例1 患者女47岁,腹胀1年,自扪及下腹包块2个月,偶有下腹痛,可忍受,同时有肛门坠胀感,无其他不适,自患病以来始终没有进行治疗. 近期腹胀较前加重,出现胸闷、大、小便困难,南城人民医院 B 超:前位子宫,大小约6.1 cm ×5.0 cm ×7.5 cm,轮廓清楚,形态正常,肌层回声欠均匀,基层内探及多个低回声结节,大者约1.4 cm ×1.1 cm,内膜居中,宫腔内见节育环回声,双侧卵巢未探及,腹盆腔探及约26 cm ×22 cm ×10 cm的不均质回声包块,位于子宫后方及上方,边界清,形态不规则,上缘达到剑突下,内可见不规则无回声区. 彩色多普列( CDFI):内可见条状血流信号,右下腹探及深约3.3 cm的液性暗区;超声提示:子宫肌瘤、腹盆腔不均质回声包块、腹水. 2016年4月8日单县中心医院妇科门诊收入院. 患者自发病以来,月经规律,周期25~26 d,行经3~4 d. 妇科检查:外阴发育正常,阴道通畅,宫颈不能窥见,盆腔内触及一囊实性包块达脐上2横指,活动度差,无压疼,子宫及双侧附件触不清;肿瘤标志物检测:AFP、CEA、CA199、CA125、CA150 均阴性;临床初步诊断:(1)盆腔包块;(2)子宫肌瘤. 于2016 年4 月12日经腹探查,术中见:子宫大小正常,双侧附件外观无异常. 子宫后方宫颈处见大小约26 cm ×20 cm ×15 cm包块,向上达剑突下,左、右达阔韧带基底部,囊实性,活动度差. 打开阔韧带后叶腹膜及子宫直肠陷窝,电刀分别切开瘤体包膜,见肿瘤沿宫颈周围静脉走行,呈红色分叶状,分叶大小不等,大者约13 cm ×13 cm ×12 cm,小者约3 cm ×2 cm ×2 cm,均与子宫浆膜相连,高度可疑恶性肿瘤,遂行子宫、双侧输卵管切除术(图1,2). 术中快速冰冻结果:子宫体叶状分割性平滑肌肿瘤伴水肿、黏液变性,待常规多取材后以除外恶变;腹腔冲洗液脱落细胞学检查阴性;免疫组化标记:Ki-67阳性指数<1%SMA (3+) Desmin(3+) CD10( -),常规病理学检查结果:子宫颈、体交界处叶状分割性平滑肌瘤伴水肿变性.

    作者:陈海霞;朱佳本 刊期: 2017年第35期

  • 对踝关节骨性关节炎治疗现状的思考

    踝关节骨性关节炎可以引起疼痛、功能障碍、甚至残疾,导致社会经济损失和医疗费用增加.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病人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 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病率占全身骨性关节炎的13%[1] ,亚洲人由于胫骨平台内翻和生活习惯的原因,踝关节骨性关节炎绝大多数为内翻型.

    作者:张建中;王显军 刊期: 2017年第35期

  • 肉毒杆菌毒素对慢性偏头痛负性情绪和睡眠质量的影响——一项单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

    慢性偏头痛( CM )是一种复杂的、严重致残性的神经功能紊乱,以每月头痛发作≥15 d、持续3个月以上,执行标准为至少每月发生5次无先兆的偏头痛,每月头痛≥8d. 典型的慢性偏头痛进展模式为随着时间发病频率增加,人群发病率为1%~3%,临床治疗治愈率偏低,具有很高的住院率和偏头痛相关的残疾,给患者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极大的负担. 已有研究证实肉毒杆菌毒素对传统治疗无效的慢性偏头痛有一定疗效. Aydinlar等在The Journal of Headache and Pain发表的一篇文章[J Headache Pain,2017,18(1):23]旨在对肉毒杆菌毒素注射治疗慢性偏头痛后的治疗效果、负性情绪及睡眠质量进行评估. 该研究选取190例患者[平均年龄(39.3 ±10.2)岁,87.9%为女性],分别进行初次访视(基线水平,第1次访视)和随后的4次随访,4次随访分别在肉毒毒素注射后12 周(第2 次随访)、24 周(第3 次随访)、36周(第4次随访)、48周(第5次随访)进行,每次访视均对其PAQI(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头痛频率和严重度、止痛药使用数量、偏头痛残疾评定量表( MIDAS)、抑郁、焦虑、压力量表(DASS-21)进行评估,将四次随访与基线水平进行对比. 结果发现:从基线水平到第5次随访,各项指标均在减少,平均头痛频率从19.5降至8.4 (P=0.002),头痛严重度从8.1降至6.1 ( P=0.017 ) ,止痛药物使用剂量从26.9降至10.4 ( P=0.023 ) , MIDAS 评分从67.3 降至18.5 ( P<0.001 ). PSOI和DASS-21评分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无明显变化. 由此得出结论:肉毒毒素注射治疗后使偏头痛结局明显好转,表现在偏头痛发生频率及严重程度、止痛药使用数量、MIDAS评分方面均降低. 虽然在总体睡眠质量和在普遍存在的消极情绪状态没有显著改善,但在基线水平无消极情绪的患者显示在整个研究过程中睡眠质量改善.

    作者:张素美 刊期: 2017年第35期

  • 拇外翻治疗专家共识

    拇外翻作为前足常见的病变之一,近年来其发病日渐增多. 拇外翻的治疗极具挑战性[1-4]. 国内外治疗拇外翻的手术方法有近二百种,方法亦各有所长[5-14] ,目前大多数已被淘汰. 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问题是如何选择适用于患者的个体化手术方案[15-16] ,避免并发症的发生、获得满意的疗效.

    作者: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足踝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足踝外科学组 刊期: 2017年第35期

  • 抗血栓压力泵对颅底肿瘤患者术后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观察

    颅底肿瘤位于颅内深层,与脑干及颅内神经关系密切,治疗难度大,术后并发症较多且较重[1-3].颅底肿瘤患者由于手术时间较长以及术后并发症较多致长期卧床等,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风险往往较高,而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如未及时救治可致残,严重者可因血栓脱落而引起肺栓塞等严重后果[4] ,是导致围手术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故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非常重要[1]. 抗血栓压力泵通过辅助循环,改善下肢静脉血液循环,为患者下肢静脉提供动态连续压力梯度,从而来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5]. 2016年3 月至2017 年3 月,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采用抗血栓压力泵对颅底肿瘤患者进行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性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任亚娟;王科大;贺欣;范艳竹 刊期: 2017年第35期

  • 改良Ottawa踝准则鉴别急性足踝损伤骨折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改良Ottawa踝准则(Ottawa ankle rules,OAR)对急性足踝损伤骨折鉴别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6年10至12月天津医院骨科前瞻性纳入急诊连续收治的足踝损伤患者272例,男135例,女137例;中位年龄27.5(7~87)岁;左侧肢体155,右侧117例;受伤至就诊中位时间4(0.3~24)h.参照传统和改良OAR进行体格检查,然后行足踝X线确定骨折发生情况,对比两种方法对足踝骨折的检出效果.结果 272例患者骨折100例(发生率36.8%);踝关节骨折49例,足部骨折51例.以影像学检查结果为标准,传统和改良OAR灵敏度分别为93.0%、100%,特异度9.9%、8.7%,阳性预测值37.5%、38.9%,阴性预测值70.8%、100%,准确度40.4%、42.3%,漏诊率7%、0%.改良OAR灵敏度、阳性似然比、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阴性似然比、漏诊率均优于传统OAR,特异度略低于传统OAR.改良OAR的Kappa值=0.065(P>0.05),对足踝骨折的诊断一致性优于传统OAR.传统OAR可以减少6.3%(17/272)X线检查,改良OAR减少5.51%(15/272).结论 改良OAR明显降低了足部骨折漏诊率,但其特异度较差,临床需辅助超声检查提高其特异度并减少不必要X线检查.

    作者:李楠;刘彦士;辛景义;马信龙;梅晓龙;石忠琪;李刚;孙振辉 刊期: 2017年第35期

  • 矫正手术治疗拇外翻合并转移性跖骨痛的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行拇外翻矫正手术治疗拇外翻合并转移性跖骨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11年9月至1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骨科足踝外科矫形中心21例(30足)拇外翻合并转移性跖骨痛的患者,采用单纯拇外翻矫正手术,不同时进行外侧跖骨短缩手术.足负重正位X线片测量术前,术后半年,1、2年时的拇外翻角和第1、2跖骨间夹角,同时进行依据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以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所随访的患者中,26足术前,术后半年,1、2年时,拇外翻角分别为(39.6±9.7)、(14.2±7.9)、(14.8±7.9)、(13.2±6.5)°,第1、2跖骨间夹角分别为(13.8±4.0)、(4.5±4.3)、(5.8±3.9)、(5.4±4.9)°,均P<0.001.术后2年跖骨痛的治愈率为65.3%,疼痛及胼胝改善率为73.1%.所有患者无需再次手术.术前和术后2年,拇趾AOFAS评分分别为(59.0±17.6)、(95.4±6.6)分,外侧足趾AOFAS评分分别为(84.4±8.1)、(92.0±12.5)分,VAS视觉模拟评分分别为(7.5±2.0)、(1.3±2.0)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均P<0.001).结论 单纯拇外翻矫正手术治疗拇外翻合并转移性跖骨痛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可避免外侧跖骨截骨手术所引起的相关并发症.

    作者:王显军;包贝西;魏芳远;张建中 刊期: 2017年第35期

  • 跟骨后上结节切除与跟骨体闭合楔形截骨治疗Haglund综合征疗效的对比分析

    目的 对比研究跟骨后上结节切除与跟骨体闭合楔形截骨治疗Haglund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2月至2014年7月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骨科运动医学中心共纳入Haglund综合征患者36例.分为两组,每组各18例患者.分别采用跟骨后上结节切除术或者跟骨体闭合楔形截骨术.于术前及术后6个月采集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收集患者术前及术后6、12、24个月随访的踝与后足功能问卷评分(VISA-A)、美国骨科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Maryland足部评分及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运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手术后6个月,站立位X线片图像显示跟骨后上结节切除术不改变跟骨Fowler-Philip角、跟骨后倾角,而跟骨体闭合楔形截骨术显著减少跟骨的Fowler-Philip角、跟骨后倾角[Fowler-Philip角由术前(56.5±5.4)°减小到术后(48.4±4.6)°,跟骨倾斜角从(120.0±1.3)°减小到(109.0±5.3)°].跟骨体闭合楔形截骨组的AOFAS评分、VAS评分、VISA-A问卷评分和Maryland足评分较跟骨后上结节切除组差.术后12个月,两组间的VAS评分和Marylan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OFAS评分和VISA-A问卷评分方面跟骨体闭合楔形截骨组优于跟骨后上结节切除组.术后24个月,跟骨体闭合楔形截骨组的AOFAS评分、VAS评分、VISA-A问卷评分和Maryland足评分优于跟骨后上结节切除组(P<0.05).结论 跟骨后上结节切除术与跟骨体闭合楔形截骨术均能显著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并改善足踝功能,但跟骨体闭合楔形截骨术能减小跟骨体Fowler-Philip角、跟骨后倾角在长期疗效方面优于跟骨后上结节切除术.

    作者:林灿;马林;陈万;陶旭;袁成松;周兵华;唐康来 刊期: 2017年第35期

  • 负压封闭引流在足部闭合复杂骨折脱位伴严重软组织损伤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辅助治疗足部闭合复杂骨折脱位伴严重软组织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5年1月唐山市第二医院足踝外科收治的足部闭合复杂骨折脱位伴严重软组织损伤的病例108例.受伤机制为压砸伤、挤压伤、车祸伤.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VSD组56例及对照组52例,伤足消肿后分别行骨折脱位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或关节融合术.VSD组应用VSD技术覆盖伤口及创面,术后给予持续负压引流.对照组适度缝合伤口,无菌敷料覆盖包扎,定期换药治疗.结果 VSD组与对照组术前住院时间(16 d比28 d)、总住院时间(33 d比53 d)、伤口一期愈合(29例比12例)、延长换药后愈合(16例比13例)、植皮后愈合(9例比17例)、皮瓣转移术后愈合(2例比10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足部Maryland评分,VSD组均值88.8(55~98,中值:91.5)分;对照组均值:84.9(38~97,中值:91.00)分,应用中值秩和检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755,P<0.05.后期恢复效果评级:VSD组:优39例,良12例,可5例,差0例;对照组:优29例,良8例,可11例,差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SD技术辅助治疗足部闭合复杂骨折脱位伴严重软组织损伤临床效果显著,缩短了术前等待及总住院时间,提高了伤口的直接愈合率,降低了后期植皮或皮瓣转移等替代治疗率,减少了副损伤,增加了骨折复位内固定的概率,降低了关节融合率.

    作者:马海东;高岩;李绍光;白洁;杜晓健;刘洪达;李建军;梁卫东;曹立海;曲家富 刊期: 2017年第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