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普罗布考对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PCI)术后对比剂肾病(CIN)的预防作用、可能的作用机制及安全性.方法 连续入选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于天津市胸科医院、天津市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四所医院心内科行择期PCI术的冠心病患者共641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普罗布考组(n=321)及对照组(n=320).其中普罗布考组于PCI术前1 d至术后3 d,每日给予患者口服普罗布考500 mg,每天2次;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2组患者均于术前12~24 h给予静脉点滴0.9%氯化钠溶液水化.分别观察两组患者PCI术前及术后72 h的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肾小球滤过率估算值(eGFR)、胱抑素C (Cys-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指标的变化,并记录两组患者CIN的发生情况,住院及术后14 d随访期间有无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结果 两组术前血Scr、BUN、eGFR、Cys-C、hs-CRP、NGAL、SOD、GS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72 h血Scr、BUN、Cys-C、hs-CRP、NGAL、SOD、GSH水平均较术前升高(P<0.05),普罗布考组hs-CRP、NGAL水平低于对照组[(10 ±4)比(11 ±4)mg/L、(25 ±8)比(34 ±7)U/ml,P<0.05],普罗布考组eGFR、SOD、GSH 水平高于对照组[(80 ±27)比(72 ±26)ml· min-1· 1.73 m-2、(67 ±9)比(58 ±8)U/ml、(4.6 ±0.9)比(3.9 ±0.8)U/ml、P<0.05].普罗布考组CIN发生率4.0%,对照组CIN发生率为10.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χ2=-3.3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普罗布考是对比剂肾病的独立保护因素(OR=0.334,95%CI 0.172~0.648,P=0.001),住院期间及术后14 d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肌无力、肝功能异常、心血管事件等不良反应.结论 普罗布考对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对比剂肾病可能起到一定预防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普罗布考的抗炎、抗氧化应激作用有关,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作者:索新祺;杨世诚;马振华;孙婷婷;张文雅;丛洪良;林文华;卢成志;田凤石;付乃宽 刊期: 2017年第41期
目的 探讨鼻咽癌3.0T MRI高分辨率扩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ADC)整体直方图参数特征及与肿瘤分期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54例新发鼻咽癌患者的MRI资料,其中男102例,女52例,年龄15~80岁,平均(48 ±11)岁.所有患者治疗前行高分辨率扩散加权成像分段读出平面回波成像序列(RESOLVE)检查.利用Image J软件在ADC图上逐层分割肿瘤区域并生成直方图,后由SPSS 22.0软件生成整体直方图,1个月后由同一研究者重复上述步骤.利用SPSS软件计算两次测量的组内相关系数(ICC);生成鼻咽癌的ADC直方图参数(体素数、ADCmean、ADC25%、ADC50%、ADC75%、偏度和峰度),比较不同肿瘤分期直方图参数的差异.按体素数差异,分为小病灶组(<305体素,约2.0 cm3)、大病灶组(≥2.0 cm3).直方图参数与分期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 鼻咽癌ADC整体直方图两次测量体素数、ADCmean、ADC25%、ADC50%、ADC75%、偏度、峰度的ICC值分别为0.938、0.861、0.885、0.838、0.836、0.358、0.456,观察者内测量的一致性好(偏度、峰度除外).不同T分期的鼻咽癌体素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22.306,P<0.05),与T分期正相关(r=0.368,P<0.05).小病灶组ADCmean、ADC25%、ADC50%在T1、T2、T3、T4分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K=8.409、8.187、8.699,均P<0.05),与T分期正相关(r=0.221、0.209、0.235,均P<0.05);大病灶组不同T分期ADC值、偏度及峰度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大、小病灶组间偏度、峰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87,Z=-3.770,均P<0.05).结论 鼻咽癌肿瘤体积、组织的均匀度是影响ADC值及肿瘤分期的重要因素;小体积鼻咽癌ADCmean、ADC25%、ADC50%与T分期正相关,大体积鼻咽癌各直方图参数在不同肿瘤分期均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王国杰;王颖;叶颖;陈飞;陆苑婷;李绍林 刊期: 2017年第41期
目的 探讨阿司匹林、泼尼松与爱乐维联合用药在治疗不明原因早期复发性自然流产中的效果.方法 收集2013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于北京协和医院就诊育龄期妇女,共353例.纳入其中血、尿、阴拭子等项目检查结果均为正常的155例患者为观察对象.将155例患者根据治疗用药分组,三联(阿司匹林、泼尼松、爱乐维)用药治疗的89例(57.42%)患者作为试验组,将服用叶酸的66例(42.58%)患者作为对照组;经超声检查孕12周时的胎芽胎心与颈项透明层厚度,将可见胎芽胎心并且颈项透明层厚度<0.3 cm作为治疗成功的指标.差异统计学意义检验采用t检验与χ2检验,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之间各项指标差异的统计学意义,并使用Logistic方法对数据进行校正分析,观察用药的效果.结果 试验组患者中治疗成功67例,成功率为83.75%(67/80);对照组患者中治疗成功33例,成功率为54.10%(33/6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不明原因早期复发性自然流产的患者,治疗中使用三联用药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可以降低患者妊娠早期的流产率.
作者:欧华;郁琦 刊期: 2017年第41期
目的 了解综合医院门诊躯体症状障碍患者的心理特征、生活质量.方法 2014年5月至2015年6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心理医学科门诊纳入诊断为躯体症状障碍(SSD)、抑郁障碍(MDD)的患者,在消化内科门诊纳入诊断为消化性溃疡/反流性食管炎(PU/RE)的患者,对3组患者使用抑郁症状严重程度量表(PHQ-9)、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12项健康调查简表(SF-12)、躯体形式障碍筛查问卷部分条目评估抑郁、焦虑、述情障碍严重程度、生活质量、医疗资源使用及主观感受,比较3组患者的心理特征、生活质量.结果 SSD组PHQ-9[(10 ±6)分]、GAD-7[(8 ±5)分]、TAS[(74 ±7)分]均显著高于PU/RE组[分别为(5 ±4)分,(5 ±4)分,(71 ±8)分],生活质量SSD组躯体健康总评[PCS(40 ±8)分]、精神健康总评[MCS(37 ±10)分]显著低于PU/RE组[PCS(45 ±6)分,MCS(47 ±9)分,P<0.01];SSD组与MDD组相比PHQ-9、GAD-7、精神健康总评(MCS)、TAS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躯体健康总评(PCS)得分低于MDD(P=0.017);SSD组就诊次数多,生活受影响大,疾病持续时间长;多元线性回归发现,PHQ-9总分、主观感到生活受影响是SSD患者PCS的显著影响因子(F=14.600, P=0.001),PHQ-9总分、无业、认识区分情感和躯体感受的能力是SSD患者MCS显著影响因子(F=28.022,P=0.001).结论 综合医院门诊躯体症状障碍患者受到躯体症状、情绪症状的多重困扰,并影响其生活质量,医师应针对性地予以生物-心理-社会全面评估和干预.
作者:崔飞环;熊娜娜;洪霞;段艳平;魏镜 刊期: 2017年第41期
目的 探讨短效复方口服避孕药对人工流产后阴道出血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7至9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妇产科门诊接受人工流产术的72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服用短效复方避孕药分为观察组(312例)与对照组(414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后阴道出血天数及出血量、术后3周子宫内膜厚度及月经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人工流产后出血天数、出血量低于对照组;术后21 d观察组69.87%(218/312)子宫内膜厚度可达到8 mm以上,对照组61.11%(253/414)达到8 mm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观察组患者90.06%(281/312)、对照组82.61%(342/414)月经按期复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结论 人工流产后应用短效复方口服避孕药可缩短阴道出血天数及减少出血量、促进子宫内膜修复及月经复潮,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及应用价值.
作者:王雪飞;钟梅;刘洁 刊期: 2017年第41期
目的 探讨Wnt/β-连环素(β-catenin)和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ERK/MAPK)信号通路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促进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分化为神经干细胞(NSCs)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iPSCs传代培养、鉴定,BDNF和维甲酸(RA)诱导iPSCs分化为NSCs,流式细胞仪检测巢蛋白(Nestin)阳性细胞率.应用小分子RNA干扰技术(siRNA)分别沉默β-catenin及ERK1/2基因,并将iPSCs分为BDNF组(添加10 μg/L BDNF)、siRNA-ERK/BDNF组(转染siRNA-ERK并添加10 μg/L BDNF)、siRNA-β-catenin/BDNF组(转染siRNA-β-catenin 并添加10 μg/L BDNF)及空白对照组分化培养,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Wnt/β-catenin和ERK/MAPK信号通路关键因子β-catenin、ERK1/2及下游转录因子c-fos、c-jun、c-myc的表达.组间两两比较用小差值显著法进行分析.结果 免疫荧光染色显示iPSCs表达八聚体转录因子(Oct4)、胚胎干细胞转录蛋白(Sox2)及干细胞关键蛋白Nanog等多潜能标志物.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BDNF诱导iPSCs分化为NSCs的Nestin阳性细胞率为78.7%,而以RA为诱导剂的Nestin阳性细胞率为43.5%,不含诱导剂自然分化的Nestin阳性细胞率仅为7.8%.与对照组相比, BDNF组中β-catenin、ERK1/2、c-fos、c-jun及c-myc的mRNA表达明显上调(t=2.805、2.318、2.255、1.799、1.582、1.663,均P<0.05),蛋白表达也明显上调(t=2.805、2.318、2.255、1.799、1.582、1.663,均P<0.05).与BDNF组相比,siRNA-ERK/BDNF组中ERK1/2的mRNA及蛋白表达均明显下调(t=1.917、2.042、1.673、1.540,均P<0.05),c-fos、c-jun 的mRNA 及蛋白表达出现部分下调(t=1.022、0.907、0.848、0.801,均P<0.05),而β-catenin及c-myc的mRNA及蛋白表达无明显改变(t=0.216、0.185、0.097、0.112,均P>0.05);siRNA-β-catenin/BDNF组中β-catenin及c-myc的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下调(t=3.104、2.774、2.235、1.911,均P<0.05),而ERK1/2、c-fos及c-jun的mRNA及蛋白表达仅出现部分下调(t=0.776~1.192,均P<0.05).结论 BDNF通过激活Wnt/β-catenin和ERK/MAPK信号通路促进iPSCs分化为NSCs,c-fos及c-jun是两条通路共同的核内转录因子,两条通路之间可能存在交互作用.
作者:陈双庆;黄敏;刘晨鹭;沈玉英;蔡庆;王培军 刊期: 2017年第41期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常见的心血管急危重症.AMI也是导致心室内阻滞的重要原因.当AMI合并束支传导阻滞(BBB),往往提示心肌梗死面积大,预后凶险,病死率显著升高,因此越来越受到世界范围的重视.然而,在相关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方面仍存在争论.
作者:郭芮丰;周生辉;缪黄泰;聂绍平 刊期: 2017年第41期
患者男,18岁,因口腔、外阴溃疡及眼炎2个月余于2016年5月收住华东医院风湿科.患者一般情况尚可,因口腔溃疡较重伴疼痛,饮食量稍下降致体质量下降2 kg,营养状态尚可.稍觉乏力,无发热,体格检查:心肺无异常、全身未扪及肿大淋巴结.血、尿常规正常,血红细胞沉降率16 mm/1 h,C反应蛋白1.64 mg/L,肝肾功能及凝血功能均正常,蛋白电泳显示:a1球蛋白8.26%(参考值2.63 ~5.03),免疫球蛋白E 315 000 U/L(参考值<100).抗核抗体稍高68.1(参考值0~55),余自身抗体均阴性.结核斑点试验(T-SPOT.TB)、梅毒特异性抗体(ANTI-TP)、乙型肝炎标志物、HIV均阴性.诊断考虑为白塞病(图1),因患者临近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以下简称高考),给予积极治疗.甲泼尼龙80 mg· 次-1· d-1静脉滴注,环孢素A75 mg/次,2次/d;沙利度胺100 mg/睡前;白芍总苷0.6 g/次,3次/d;并给予口腔、外阴溃疡局部运用抗生素、激素及促进皮肤黏膜生长药物,针对眼炎给予氟米龙滴眼液、双氯芬酸钠滴眼液.患者治疗3 d后无明显好转,给予依那西普25 mg皮下注射,2次/周(共计2次).患者仍无明显好转,因急于参加高考出院,并将沙利度胺减量(避免神经系统副作用)50 mg/睡前;余口服药物同住院期间.
作者:陈永;鲍华芳;蔡剑飞;申艳;邹峻;管剑龙 刊期: 2017年第41期
第二部分: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监测的操作规范TCD可以在床旁对患者进行动态的颅脑循环评估,因此,它的监测价值得到越来越多的肯定和重视.本部分主要阐述了TCD在颅脑监测领域的操作规范[1-3].
作者: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神经超声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影像协作组 刊期: 2017年第41期
目的 系统评价切开复位内固定与外固定两种方法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的远期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 PubMed,ScienceDirect, EMBASE, BIOSIS, Springer和Cochrane Library 等数据库,纳入关于切开复位内固定与外固定两种方法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远期疗效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制定入选和排除标准,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利用RevMan5.0(Cochrane Library)进行荟萃分析.结果 共有16篇研究符合纳入标准,共1268例患者,切开复位内固定组618例,外固定组650例.切开复位内固定与外固定比较,在术后并发症[感染(I2=0%,RR=0.27,95%CI 0.16~0.45,Z=4.92,P<0.00001)及术后总并发症(I2=0%,RR=0.71,95%CI 0.59~0.85,Z=3.65,P=0.0003)]、随访终期的DASH评分(I2=37%,MD=-5.67, 95%CI -8.31 ~-3.04,Z=4.22,P<0.0001)和掌倾角(I2=78%,MD=2.29, 95% CI 0.33 ~4.24,Z=2.30,P=0.02)方面,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随访终期的临床结果(握力、伸展、屈曲、旋前、旋后、桡偏及尺偏)及影像学结果(桡骨长度)方面,两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切开复位内固定与外固定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均取得了一定的远期疗效;与外固定相比,切开复位内固定具有更低的术后并发症、远期DSAH评分和更好的掌倾角恢复.
作者:杨召;苑珍珍;马剑雄;马信龙 刊期: 2017年第41期
临床资料患者男,25岁,因间断腹泻、发热4年余,口腔外阴溃疡1年余,加重2个月于2016年8月16日入住北京协和医院.患者于2012年6月因腹泻、发热就诊于当地医院,结肠镜示回肠末端、回盲部、升结肠黏膜散在浅表性溃疡,予美沙拉嗪治疗有效.2015年3月起出现反复低热,偶有视物模糊及结膜充血,有反复口腔溃疡、外阴溃疡.2015年6月至北京协和医院住院,查血红细胞沉降率(ESR)38 mm/1 h,超敏C反应蛋白(hsCRP)96.09 mg/L;大便潜血阳性;胃镜示胃底、胃体多发虫蚀小溃疡;结肠镜示全结肠散在阿弗他样浅溃疡.诊为白塞病、胃肠道受累,住院期间曾有1次上消化道大出血,行内镜下钳夹止血术后好转.原发病方面予大剂量泼尼松、美沙拉嗪、硫唑嘌呤、他克莫司、沙利度胺及间断应用环磷酰胺等治疗,症状好转.激素渐减至泼尼松12.5 mg 1次/d,硫唑嘌呤100 mg 1次/d、他克莫司2 mg 1次/d治疗.2016年6月起患者再次反复低热,伴口腔溃疡、下腹痛、大便潜血阳性,将泼尼松加量至50 mg 1次/d,并予硫唑嘌呤50 mg 1次/d、他克莫司1 mg 1次/d、沙利度胺75 mg 1次/d,口腔溃疡好转,但腹痛无缓解.2016年8月5日起予甲泼尼龙80 mg,1次/d静脉滴注,环磷酰胺0.4 g1次/周静脉滴注,患者出现发热,体温高39.5 ℃,伴咳嗽、咳黄痰.2016年8月16日收入院.既往史、个人史、婚育史、家族史无殊.入院体格检查:心率70次/min,血压110/72 mmHg (1 mmHg=0.133 kPa),指氧饱和度99%(室内未吸氧时).心律齐,无杂音.双肺听诊未及啰音.腹软无压痛,肠鸣音正常.阴茎龟头处可见溃疡.
作者:白炜;李秀霞;周佳鑫;李梦涛;费允云;冷晓梅 刊期: 2017年第41期
目的 比较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使用不同止血带放松方式对患者术后失血和输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诊断为原发性骨性关节炎,并在骨科由3个不同的手术工作组完成的单侧、初次TKA手术的患者共484例;其中A组于截骨完成后放松止血带进行止血,在使用骨水泥之前再次使用止血带至手术结束,B组手术全程使用止血带,C组安放假体后放松止血带直至手术结束.比较3组患者术后的引流量、血红蛋白的丢失量、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以及输血率的差异.结果 A组患者在术后第1天血红蛋白丢失量、引流量和术后第3天总失血量上要略多于其他两组,B组患者在术后第3天血红蛋白丢失量和术后3d隐性失血量上要略多于其他两组,C组患者在总失血量和隐性失血量少.所有患者中共29例接受了输血治疗(A组10/165,6.1%;B组11/177,6.2%;C组8/142,5.6%).3组患者手术后的引流量(P=0.496)、血红蛋白丢失量(P=0.242)、总失血量(P=0.390)、隐性失血量(P=0.204)和输血率(P=0.976)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氨甲环酸、非负压引流、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局部冰敷等综合性止血措施的常规应用下,膝关节置换中是否放松止血带以及是否进行局部止血对术后的出血量和输血率没有显著影响.
作者:李杨;卢猛;田华;李子剑;张克 刊期: 2017年第41期
目的 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采用安置对称性胫骨假体后胫骨平台覆盖情况.方法 回顾分析2014年8月至2015年2月天津市西青医院骨科收治的内翻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39例(39膝),男9例,女30例;年龄50~78(67 ±6)岁.采用Mimics 10.01软件建立胫骨3D模型,模拟TKA手术并测量截骨面前后径、横径、内外侧胫骨平台前后径.选择PFC Sigma对称性设计胫骨假体模型导入Mimics软件,观察并测量胫骨平台覆盖情况.结果 胫骨平台截骨面前后径、横径分别为(45.7 ±3.4)、(71.7 ±4.2)mm,截骨面不对称率63.8%±3.0%.内侧胫骨平台前后径显著大于外侧[(46.9 ±3.3)mm比(41.8 ±3.3)mm,t=11.803,P=0.000],不对称率为112.4%± 6.9%.胫骨平台内缘、前内、后内、后外侧覆盖不良发生率分别为33.3%、76.9%、20.5%、33.3%.后内侧覆盖不全5例、悬挂3例;后外侧覆盖不全1例、悬挂12例,假体悬挂发生率30.8%.后内侧、后外侧假体覆盖不良与同侧胫骨平台前后径呈线性正相关.结论 内翻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内侧胫骨平台前后径显著大于外侧,对称性设计的胫骨假体TKA术中易导致内侧胫骨平台前、后覆盖不全及后外侧悬挂.
作者:赵成礼;王巨鹏;孙振辉;李猛;陈京伟 刊期: 2017年第41期
目的 评价抗凝联合扩血管药物预防和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3年8月至2006年8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研究方法收集期间在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应用大量激素治疗患者56例,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对照组(安慰剂28例)和预防组(抗凝联合扩血管药物28例);同时对24例确诊为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早期患者(治疗组)应用抗凝联合扩血管药物治疗的疗效进行前瞻性分析.通过影像学评价股骨头坏死发病率以及病情进展,绘制随访患者股骨头生存曲线,观察干预前后患者HHS评分及SF36健康调查评分.结果 对照组随访24例,随访时间为7.5 ~13.0(10.7 ±1.6)年;预防组随访22例,随访时间为10.0 ~13.0 (11.5 ±0.8)年.对照组发生股骨头坏死为10例(41.7%),预防组发生股骨头坏死3例(13.6%),对照组股骨头坏死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病例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4 ± 2.4)年,股骨头坏死塌陷7例(29.2%).预防组股骨头生存率为100.0%,对照组股骨头生存率为66.7%,预防组股骨头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股骨头生存率为70.8%.对照组随访后Harris髋关节评分(HHS)显著低于预防组HHS;预防组随访后SF36生理职能评分(SF)显著高于对照组,预防组随访后SF躯体疼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抗凝联合扩血管药物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预防和治疗具有明显作用.内科医师在应用激素进行治疗的同时预防性应用抗凝联合扩血管药物有助于降低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生率.
作者:刘保一;杨磊;王本杰;王子华;程亮亮;谢辉;邱兴;马志杰;赵德伟 刊期: 2017年第41期
目的 观察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银屑病关节炎髋关节病变的效果.方法 2005年1月至2016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骨科对15例(20髋)银屑病关节炎髋关节病变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置换前患者日常活动均明显受限,Harris 评分平均25.2分,髋关节总活动度平均39.6°.所用假体均为生物型,摩擦界面为陶瓷对陶瓷.结果 全部病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35.7(6~63)个月.所有患者术后均达到了生活基本自理的程度,Harris评分平均83.2分,其中优15髋(12例),良3髋(2例),可2髋(1例),差0髋,优良率90.0%,髋关节总活动度平均为175.0°.末次随访20髋均无感染、假体松动和移位出现,1髋术后即发现大粗隆撕脱骨折,随访中发现形成关节内游离体,但未影响髋关节功能.结论 在把握良好手术时机的前提下,全髋关节置换是治疗银屑病关节炎髋关节病变安全、有效的手段,可以恢复关节功能,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李晔;翁习生;林进;金今;钱文伟 刊期: 2017年第4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