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早期胃原发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G-DLBCL)诱导化疗后达到完全缓解(CR)的患者是否需要巩固性放疗,以及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泼尼松)方案(R-CHOP)的疗效是否优于CHOP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ⅠE和ⅡE期PG-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选患者均未接受过手术治疗,以化疗为初始治疗,并至少接受3个周期的R-CHOP 或CHOP样方案治疗,且疗效达CR或部分缓解(PR).结果 共91例PG-DLBCL患者纳入本研究,中位年龄51(16~81)岁,其中男47例,女44例;ⅠE期52例,ⅡE期39例;64例(70.3%)采用R-CHOP样方案,27例(29.7%)CHOP样方案,中位化疗周期数6(3~8)个.80例(87.9%)患者诱导化疗后获得CR,11例(12.1%)获得PR.CR患者中,48例(60%)进行了巩固性放疗,32例(40%)未行放疗;PR患者均接受了解救性放疗.接受和未接受放疗的CR患者,4年无进展生存(PFS)率分别为96.4%和96.7%(χ2=0.546,P=0.46);7例(7/11)PR患者放疗后达到CR,中位随访41个月,均无病生存.一线采用R-CHOP或CHOP样方案治疗的患者,4年PFS分别为93.2%和89.7%(χ2=0.096,P=0.757).结论 诱导化疗后达CR的早期PG-DLBCL患者,巩固性放疗未显示改善PFS;但对于PR的患者,解救性放疗可提高CR率,并获得长期无病生存.R-CHOP对比CHOP方案,未显示改善疗效.
作者:秦燕;刘鹏;杨建良;金晶;何小慧;王维虎;房辉;周生余;周立强;宋永文;石远凯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回顾性分析硬式支气管镜下气管、支气管肿瘤冷冻治疗中高频喷射通气(HFJV)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中日友好医院2008年8月至2015年2月35例HFJV下经硬式支气管镜行气管肿瘤冷冻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下行HFJV,记录术中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血气分析以及术中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35例患者中,有1例多次行气管冷冻术,第2次手术时,HFJV通气40 min后出现气道痉挛,行气管插管;第3次行手术时,HFJV通气5 min后,SpO2降至70%,遂行气管插管;该患者术中出现严重CO2蓄积,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为71 mmHg(1 mmHg=0.133 kPa).其余患者术中血压、心率平稳,未出现严重CO2蓄积.结论 经硬式支气管镜行气管、支气管终末期肿瘤冷冻治疗中,高频喷射通气技术可提供满意的通气效果.
作者:牛学功;刘鲲鹏;任宪凤;李健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对比分析解剖性肝切除术(AR)与非解剖性肝切除术(NR)治疗合并MVI的单发小肝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84例合并MVI的单发小肝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行解剖性肝切除术治疗的患者为AR组,行非解剖性肝切除术治疗的患者为NR组,对比两组患者术中、术后的疗效及生存率.结果(1)AR组平均手术时间(170 ±41)min,术中出血量≥300 ml 8 例(8/35),术中输血例数7 例(7/35),NR组平均手术时间(148 ±35)min,术中出血量≥300 ml 19例(19/49),术中输血例数18例(18/49),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AR组的1、2、3年的总生存率为85.7%、68.6%、57.1%,NR组的1、2、3年的总生存率为79.6%、53.1%、42.9%.AR组的1、2、3年的无进展生存率为80.0%、62.9%、51.4%,NR组的1、2、3年的无进展生存率为71.4%、49.0%、38.8%(P<0.05).(3)影响合并MVI的HCC患者预后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直径和手术方式是影响合并MVI的HCC患者总体生存和无进展生存的相关因素,AFP水平是影响合并MVI的HCC患者无进展生存的相关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直径为3.0~5.0 cm和手术方式为非解剖性肝切除术是合并MVI的HCC患者总体生存和无进展生存不良的独立因素,AFP≥20 μg/L和总胆红素≥20 μmol/L是合并MVI的HCC患者无进展生存不良的独立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合并微血管侵犯的单发小肝癌患者进行解剖性肝切除术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刘煜;代扬;张欣雪;李沈铭;刘荣军;樊华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观察A20 基因表达下调对鼻咽癌细胞体内外增殖、侵袭及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筛选并建立Tet-on基因表达系统诱导A20沉默的鼻咽癌肝转移亚系5-8F-H3细胞系,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印迹检测干扰效率;CCK8法、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A20对5-8F-H3增殖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侵袭小室检测A20对5-8F-H3侵袭能力的影响;裸鼠皮下成瘤实验和体内转移实验检测经强力霉素(DOX)诱导A20基因表达沉默对5-8F-H3在体内增殖及转移能力的影响.结果 可诱导沉默 A20 的鼻咽癌细胞5-8F-H3/A20-shRNA 构建成功.5-8F-H3/A20-shRNA经DOX诱导后,A20基因mRNA及蛋白的表达均下调(均P<0.01);CCK8法(F=18.542,P=0.003)、平板克隆形成实验(F =40.080,P <0.001)及流式细胞术检测实验(F =7.398,P =0.024)结果显示A20基因表达下调明显抑制5-8F-H3在体外增殖能力;侵袭小室检测结果显示A20基因表达下调抑制5-8F-H3在体外侵袭能力(F=26.157,P<0.001).裸鼠皮下成瘤实验和体内转移实验结果显示A20基因表达下调明显抑制5-8F-H3在裸鼠体内的成瘤和转移能力.结论 A20与鼻咽癌多种恶性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有望成为鼻咽癌潜在治疗靶点.
作者:刘芳;谢卫兵;周来勇;柳玉红;方唯意;姚开泰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在免疫受损宿主(ICH)呈现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通常推荐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但疗效有限.至今为止,有关ICH-CAP的研究甚少,几乎所有CAP的前瞻性临床研究均排除了该类人群[1-2];美国感染病学会和胸科协会关于CAP管理的指南中也未囊括对该类患者的治疗建议[3].现对相关研究进行系统性回顾并综述如下.
作者:倪啸颖;吴旭;朱蕾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病历摘要患者女,56岁,因怕冷10年、多尿6年于2017年7月19日入住北京协和医院.患者自2007年起无诱因出现怕冷,伴颜面、手足水肿,乏力.无发热、尿量改变.2008 年9 月查促甲状腺激素(TSH)5.55 mU/L(参考范围:0.38~4.34 mU/L),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4.70 pmol/L(参考范围:2.76~6.30 pmol/L),游离甲 状腺素(FT4)16.9 pmol/L(参考范围:10.5~24.4 pmol/L);24 h尿游离皮质醇(24 h UFC)正常范围,未特殊治疗.2011年起无诱因出现多尿、烦渴、多饮,逐渐加重,每日饮水量及尿量约7 L,夜间尿量约4 L,夜尿5~6次.查血糖正常;TSH 10.4 mU/L,FT3、FT4正常范围,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阳性;甲状腺超声示甲状腺体积增大、其内回声粗糙呈网格状、血流信号丰富.给予左甲状腺素钠口服,由12.5 μg/次,1 次/d逐渐加量至100 μg/次,1次/d,复查TSH降至正常.2017年7月查尿比重1.005;血钠147 mmol/L(参考范围:135~145 mmol/L);红细胞沉降率22 mm/1 h(参考范围:0~20 mm/1 h);鞍区增强磁共振成像(MRI)示垂体柄增粗、垂体后叶短T1信号消失(图1);行禁水试验结果符合尿崩症;全身骨显像示左侧颅骨顶部异常放射性浓聚影.给予弥凝(去氨加压素)口服 0.05 mg/次,2 次/d,患者尿量减少至 2~2.5 L/d,夜尿1次.为进一步诊治入院.既往史、个人史、婚育史无殊,49岁绝经.家族史:两个哥哥分别患有自身免疫性肝炎、肾炎,一个姐姐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
作者:陈茹萱;段炼;宋玉文;连小兰;李伟;王鸥;金自孟 刊期: 2018年第24期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是一种以睡眠打鼾伴呼吸暂停和日间思睡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睡眠呼吸疾病,患病率为2%~4%[1].该病可引起间歇性低氧、高碳酸血症以及睡眠结构紊乱,并可导致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脑血管病、认知功能障碍、2型糖尿病等多器官多系统损害[2-3].研究表明,未经治疗的重度 OSA 患者病死率比普通人群高3.8倍[4].国内20家医院的数据证实,我国OSA患者高血压患病率为49.3%,而顽固性高血压患者中OSA患者占83%,治疗OSA对这部分患者血压的下降效果肯定[5].此外,OSA人群发生卒中的概率是对照组的4.33 倍,病死率是对照组的1.98 倍[6].OSA对身体多个系统都会造成损害,是一种名副其实的全身性疾病[7].因此,对于OSA对身体危害的广泛性和严重性,医师、患者及全社会都应予以重视.
作者:中国医师协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应用实验用肾脏模型验证了一种新型基于混合现实技术的经皮肾穿刺方法,为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中经皮肾穿刺技术提供精准引导.方法 6位泌尿外科医生对实验用肾脏模型进行了混合现实引导的经皮肾穿刺.统计每位医生计划穿刺的时间,尝试穿刺的次数以及穿刺的时间.结果 成功完成12次穿刺,中位计划时间和穿刺时间分别为13(11~19)s和19(15~44)s,所有医生进行1~2次穿刺即可确认穿刺成功.结论 使用混合现实引导的经皮肾穿刺,有助于提高经皮肾穿刺的准确性,可以克服传统X线和超声技术的内在局限性,需要通过动物实验、临床试验来进一步验证.
作者:朱鹤;李宁忱;赵子臣;王洪光;张滨;那彦群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老年胃癌患者低压腹腔镜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以及相对于非低压腹腔镜手术的优势.方法 选取2014年4月—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66例老年(≥70岁)胃癌患者,随机分成3组(其中低压腹腔镜组26例,常规腹腔镜组20例,开腹组20例),并收集临床资料,比较手术前后左室射血分数(EF)、中心静脉压(CVP)、B型钠尿肽(BNP)、氧分压的差异和术前、术中、术后二氧化碳分压水平,以及这3组患者的局部并发症和心肺并发症的差异.结果 低压腹腔镜组、常规腹腔镜组和开腹组的年龄、性别、EF、CVP、氧分压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低压腹腔镜组相较于其他两组在术后BNP、术中二氧化碳分压方面有明显改善(P<0.05).在局部并发症中,低腹压腹腔镜组总共1例,明显低于常规腹腔镜组和开腹组(3例和6例)(P=0.027<0.05),在心肺并发症方面,特别是在术后肺部感染方面明显有明显改善(P=0.044<0.05).结论 低压腹腔镜降低了对老年患者的手术刺激,并降低了术后并发症,证明了低压腹腔镜对于老年胃癌患者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作者:王建军;汪勇;方跃君;柳韬;吴益夫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CYP2A6基因多态性和胃癌患者术后辅助含替吉奥(吉美嘧啶和奥替拉西钾组成的复方制剂)化疗方案临床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入组200例病理分期为Ⅱ~Ⅲ期的胃癌患者,给予标准替吉奥给药方案(40 mg/m2,每天两次,第1~28天,休息2周,每6周为一个周期,连用8个周期).对CYP2A6进行基因分型,野生型为CYP2A6*1,突变型为CYP2A6*4,*7,*9,*10.结果 200例患者的中位的随访时间是46.5个月.野生型的患者(W/W)(n=49)3年的无复发生存(RFS)率为95.9%,突变杂合子患者(W/V)(n=94)的为83.1%,突变纯合子患者(V/V)(n=57)的为72.5%,3组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2).不同基因型患者之间的3级以上血液学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2%与14.9%与10.5%,P=0.628).结论 CYP2A6基因型和替吉奥化疗方案的长期疗效有关,其多态性位点的检测可为胃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的化疗方案选择提供个体化的指导.
作者:胡方宽;沈杰;高书文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观察了解胃癌根治术后患者化疗期间白细胞减少与无病生存期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了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解放军第三〇九医院普通外科接受胃癌根治性手术以及术后辅助化疗的273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发现195例(71.4%)患者出现至少1次白细胞减少,78例(28.6%)未发生白细胞减少.白细胞减少者和正常者的中位无病生存期分别为49.7个月、44.0个月(P=0.009),白细胞减少是患者无病生存期的独立影响因素(HR=2.758,P=0.022),但白细胞减少的程度和频次对无病生存期无显著影响(P=0.446、0.123).结论 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是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的预测指标.
作者:吴有军;秦荣;何建苗;曹志宇;董立国;杨波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分析进展期胃癌门静脉后淋巴结(No.12p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福建省立医院收治的183例进展期胃癌的临床病理资料,183例病例均进行标准D2淋巴结清扫+门静脉后淋巴结清扫,对No.12p淋巴结转移潜在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8例(9.8%)存在No.12p淋巴结转移,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Borrmann分型(Ⅲ/Ⅳ与Ⅰ/Ⅱ,P=0.008),肿瘤大小(≥6 cm与<6 cm,P=0.001),浸润深度(pT4与pT2/pT3,P=0.049)对No.12p淋巴结转移风险比分别呈9.5倍,8.5倍及3.2倍增加.Logistics回归分析还显示No.5(P=0.002),No.12a(P=0.002)对No.12p 淋巴结转移风险分别呈7.5倍及7.3倍增加,另外No.12p淋巴结转移阳性与No.12p淋巴结转移阴性患者的5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1%与32.7%,P=0.042).结论 Borrmann分型、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是判断No.12p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因素;No.5 淋巴结及No.12a淋巴结转移阳性提示No.12p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大.
作者:林达佳;曾长青;陈林昊;黄海啸;黄良祥 刊期: 2018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