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头颈部复发/转移恶性肿瘤的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2月—2015年12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行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头颈部复发/转移恶性肿瘤的122例患者.其中男78例、女44例. 76例( 62.3%)既往有头颈部手术史. 106 例(86.9%)有局部外放疗史.外放疗总累积剂量为30 ~140 Gy,中位剂量为68.4 Gy.在CT扫描下参照术前计划植入粒子,粒子数目为5~158枚,中位粒子数38枚.125I粒子的活度范围为14.8 ~28.9 MBq /枚,中位活度为22.2 MBq.术后验证PTV剂量范围 D90 为46 ~282 Gy,中位剂量为121 Gy.对肿瘤局部控制率、生存率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 总体客观缓解率为75.4%.中位局部控制时间为10个月(95%CI 9.8~24.2个月). 1、2、3及5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41.9%、21.2%、3.7%及3.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粒子植入术后D90≥120 Gy组的局部控制从曲线上看有增加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8).鳞癌的局部控制效果低于非鳞癌(P=0.032).多因素分析提示鳞癌的局部控制效果差(P=0.03).全组中位生存时间为14 个月(95%CI 14.4~35.8个月). 1、2、3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51.5%、34.2%、19.4%及19.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客观缓解率、术前KPS>80分、术后D90≥120 Gy三个因素从生存曲线上看对总生存有提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病例未发生3级以上放射性损伤.结论 组织间125I粒子植入治疗复发性头颈部癌,是一种有效的挽救治疗手段.经CT引导下的粒子植入,植入粒子位置准确可靠,剂量分布精确.
作者:姜玉良;吉喆;田素青;郭福新;袁慧书;柳晨;孙海涛;王俊杰 刊期: 2018年第45期
目的 比较改良双腔引流管与传统硅胶管在慢性硬膜下血肿置管外引流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6年7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慢性硬膜下血肿需要手术的患者49例行钻孔置管外引流术,随机分为试验组(采用改良护脑双腔引流管23例)和对照组(使用传统硅胶引流管26例),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血肿残余量、置管时间、引流管接触脑组织和蛛网膜例数、感染例数、术后癫痫发生例数、改良Rankin量表分值变化等指标.结果 试验组拔管时血肿残余量(13 ±7) ml,对照组(17 ±8) ml,两组患者在拔管时血肿残余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引流管留置时间,试验组(2.0 ±0.9)d,对照组(2.7 ±0.8)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无出现引流管接触脑组织和(或)蛛网膜患者,对照组出现引流管接触脑组织和(或)蛛网膜7例;两组均无发生感染例数;两组患者术前均无癫痫发生例数,试验组术后发生癫痫0例,对照组1例.两组各自手术前后改良Rankin量表分值变化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两组患者术后改良Rankin量表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改良护脑双腔引流管在慢性硬膜下血肿置管外引流术中引流效果良好,留管时间短,引起并发症少,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安全有效的工具,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孙涛;韩易;姜之全;张少军;娄飞云;郑夏林;张弢;李小绪;李磊;董小辉;孙季威 刊期: 2018年第45期
目的 从一个前瞻性多中心研究中比较基于形态学分类的急性孤立性桥脑梗死(AIPI)临床特征、危险因素和预后差异,探索AIPI基于形态学的分类方法的临床价值.方法 自2008年6月至2010年10月全国47家中心连续入组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 821例,包含DWI序列1 129例,筛选AIPI并根据病灶形态学及是否合并基底动脉狭窄(>50%)将AIPI按病因分为三类:基底动脉穿支动脉疾病(BABD),小动脉疾病(SAD)及大动脉闭塞性疾病(LAOD).排除心源性栓塞及前循环梗死.记录人口学特征、临床资料,危险因素及预后等,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75例AIPI终纳入研究.各分类亚型中,BABD常见(46.3%),其次为SAD(36.0%),LAOD少见(17.7%).危险因素方面,高血压在三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就诊时神经功能缺损SAD组(平均NIHSS 3.49分),LAOD组(平均NIHSS 5.93分)和BABD组(平均NIHSS 5.97分),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所有AIPI患者不良预后(mRS>2)占13.7%,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根据AIPI的形态学分类,BABD是AIPI的常见亚型.不同形态学分组间具有特定的临床特征和独立的危险因素,提示AIPI的形态学特征与病因可能存在相关性,研究支持基于形态学的AIPI分类方法,临床应用简便,对病因机制评估及治疗决策具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周立新;姚明;倪俊;朱以诚;彭斌;崔丽英 刊期: 2018年第45期
目的 探讨绝经因素对已育女性膀胱尿道及阴道精细解剖结构的影响.方法 对2013年1月至2016年10月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就诊的妇科患者,选择满足重建要求的MRI数据、有阴道分娩史、无剖宫产史、初胎分娩年龄≤30岁,排除有盆底功能障碍相关症状的患者.共纳入238例患者.利用Mimics和UG软件对所有MRI数据进行建模与测量,已绝经组与未绝经组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1)共构建238例盆底器官三维模型. (2)与膀胱尿道相关指标:膀胱尿道后角、β角、尿道耻骨角、α角、尿道横纹肌厚度、耻骨后间隙以及膀胱颈距离耻骨联合下缘中点连线长度(BN-PB连线长度),已绝经组比未绝经组要大;尿道倾斜角,已绝经组则要比未绝经组小,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3)与阴道解剖相关指标:近端尿道阴道间隙已绝经组要比未绝经组小,而中段和远端尿道阴道间隙已绝经组要比未绝经组增宽,近端和远端阴道前壁宽度和阴道前壁中线长度已绝经组要比未绝经组小,除外中段尿道阴道间隙,其余参数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已绝经组中段阴道H型占比明显低于未绝经组,浅凹型占比则明显高于未绝经组.结论 绝经会改变女性盆底器官的部分解剖参数,尤其是阴道形态改变明显,中远段尿道阴道间隙明显增宽,阴道浅凹型占比明显增加,反映绝经后,尿道和阴道后壁及旁侧支持功能下降,阴道开始出现萎缩表现.
作者:陈兰;陈春林;刘萍;冯婕;乔文俊;唐连;陈硕臻;陈金洋;曹小娟 刊期: 2018年第45期
目的 分析不同病因引发的急性缺血性卒中血栓的组成特征及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7年3至8月在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通过机械取栓获得的血栓标本58例,58例中大动脉粥样硬化组17例,心源组31例,不明原因组10例.通过苏木精-伊红(HE)染色,定量分析急性缺血性卒中大血管闭塞患者脑内血栓的组成.结果 (1)血栓分析:不明原因组与心源组的血栓成分相似,纤维蛋白原和红细胞含量分别为(53%比54%;47% 比46%, P=0.732);心源组与大动脉硬化组血栓成分相比,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高(54% 比42.0%,P<0.001),而红细胞含量明显低(46%比58.0%,P<0.001). (2)临床预后:不明原因组、动脉粥样硬化组与心源型组在预后良好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动脉硬化组血栓富含红细胞,心源组血栓富含纤维蛋白原;不明原因组血栓成分上与心源性相似.血栓成分对急性缺血性卒中不同病因的再通技术选择和不明原因型卒中的二级预防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薛亚;赵颖;曹洁;朱旭成;邵华明;陈荣华;宣井岗;彭亚 刊期: 2018年第45期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对前置胎盘是否合并胎盘植入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产前经超声和MRI诊断为前置胎盘的患者共220例.选取两名妇产影像亚专科医师(医师A、B)分析220例前置胎盘是否存在胎盘植入,分别计算两位医师诊断胎盘植入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由kappa检验验证两者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的一致性,两者的诊断价值比较采用χ2检验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 手术病理证实220 例均存在前置胎盘,其中胎盘植入71 例、无胎盘植入149例.医师A/B诊断胎盘植入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1%/84.5%、88.6%/89.9%、89.1%/88.2%、79.0%/80.0%、95.0%/92.4%.医师A和病理诊断胎盘植入的一致性好(κ=0.759),医师B和病理诊断胎盘植入的一致性较好(κ=0.734).医师A、B诊断胎盘植入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ROC曲线分析显示医师A、B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58、0.847,两者的 AUC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80).结论MRI判断前置胎盘是否合并胎盘植入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较高,前置胎盘患者需要MRI检查.
作者:宋慧玲;蒋灵军;蒋乐真;张文奇;王雪;严志汉 刊期: 2018年第45期
目的 探讨β受体阻滞剂对左室收缩功能保留或轻度下降且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稳定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连续纳入2013年1至12月在阜外医院行PCI、既往无心衰病史,入院左室收缩功能保留或轻度下降的稳定冠心病患者3 946例.比较出院时是否服用β受体阻滞剂的两组患者2年全因死亡、再发心肌梗死和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包括全因死亡、再发心梗、血运重建、脑卒中和支架内血栓形成)发生率,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和倾向性评分匹配分析无β受体阻滞剂是否为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与服用β受体阻滞剂组相比,未服用β受体阻滞剂组患者合并临床危险因素更少.术后2年,两组全因死亡、再发心肌梗死和MACCE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未使用β受体阻滞剂不是2年全因死亡(HR=0.65,95%CI 0.23 ~1.86,P=0.421)、心肌梗死(P=0.718)和MACCE(P=0.674)的独立危险因素;倾向性得分匹配后,结论一致.结论 介入术后服用β受体阻滞剂的稳定冠心病且左室射血分数保留或轻度下降患者合并危险因素更多;未服用β受体阻滞剂并非此类低危患者临床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陈艳;宋莹;许晶晶;唐晓芳;王欢欢;蒋萍;姜琳;刘如;赵雪燕;高立建;宋雷;张茵;陈珏;高展;乔树宾;杨跃进;高润霖;徐波;袁晋青 刊期: 2018年第45期
目的 探索胡黄连苷Ⅱ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 I/R)后对脑组织细胞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应用栓线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腹腔注射胡黄连苷Ⅱ干预治疗.造模前及再灌注22 h后,对大鼠神经行为学进行mNSS评分和体质量测定,大鼠脑缺血2 h再灌注22 h后,TTC染色测量梗死体积,干-湿重法测定大鼠脑含水量,电镜下观察神经元的结构,运用试剂盒测定活性氧(ROS)含量和NADPH氧化酶的活性,Western 印迹、RT-PCR检测Rac-1和Nox2的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结果 大鼠造模后,mNSS评明显增高(12.6 ±1.3 比0, P<0.001),体质量明显减轻(13.3%±2.5%比4.9%±0.8%, P<0.01),皮质区梗死明显(33.5%±3.4% 比0, P<0.001),脑含水量明显增加(81.5%±0.9%比77.7%±0.9%, P<0.05)、神经元结构形态遭到破坏,ROS含量和NADPH氧化酶活性显著提高;且脑皮质区Rac-1、Nox2的蛋白及基因表达均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5).经胡黄连苷Ⅱ治疗后,mNSS评分明显降低(7.9 ±0.8 比12.6 ±1.3, P<0.05),体质量增加(9.3%±1.1%比13.3%±2.5%, P<0.05),大鼠脑组织梗死体积明显缩小(18.2%±1.9%比33.5%±3.4%, P<0.05),脑含水量下降(79.1%±0.7%比81.5%±0.9%, P<0.05),神经元形态结构明显恢复,ROS含量和NADPH氧化酶活性显著降低,Rac-1、Nox2的蛋白及基因表达均明显下降(P<0.05).以上实验结果表明胡黄连苷Ⅱ对脑I/R后的脑组织及神经元细胞有较好的保护作用.结论 胡黄连苷Ⅱ可能通过降低Rac-1和Nox2的基因及蛋白表达来降低活性氧的产生,拮抗脑缺血再灌注带来的氧化应激损伤,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翟丽;王娟;季亚清;王婷婷;刘敏;郭云良 刊期: 2018年第45期
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中常见、侵袭性强的原发恶性肿瘤,具有复发率高、生存期短、常规治疗效果差等特点.经典理论认为,胶质瘤细胞的高度异质性与肿瘤的恶性特征高度相关[1].而免疫系统在肿瘤发生发展的不同时期亦发挥重要的作用.研究发现,肿瘤环境中糖代谢改变与肿瘤的发生进展高度相关,整体代谢分析已证实肿瘤细胞代谢重构能促进胶质瘤进展,代谢改变在免疫调节中起重要作用[2].应用代谢相关节点抑制剂能消除肿瘤介导的免疫抑制状态,显著改善病人的临床预后[3].现将胶质瘤代谢重构和肿瘤免疫抑制相关性综述如下.
作者:施佳;董军 刊期: 2018年第45期
2018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重症协作组和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神经重症专业委员会推出《颅内压增高监测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1].推出的目的在于与时俱进,改变一成不变的颅内压监测与治疗模式;优化尚不完善的颅内压监测与治疗方案;使更多的神经科医师、急诊医师、重症医学科医师目标明确、措施得当、止于至善.
作者:宿英英 刊期: 2018年第45期
影像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是肺部病变小标本取材的常用方法,在肺部疾病的诊断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目前临床影像引导方式包括常规计算机断层成像( computed-tomography, CT)引导、CT透视引导、C臂CT引导、超声引导、透视引导、常规磁共振(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引导、磁共振透视引导等,上述引导方式各有利弊,其中常规CT引导应用为广泛[1-11].近年来,高场强磁共振成像被逐渐应用至肺部病变的影像诊断和引导经皮穿刺活检术,该技术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分辨率、血管流空效应、多参数多序列成像、功能成像、任意平面成像允许灵活设计进针路径及无电离辐射等优点,但是也存在空间分辨率低和成像时间长等缺点[12-21].高场强MRI引导下肺部病变穿刺活检术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和较低的并发症发生概率[21-22],该技术作为一种无电离辐射且具有良好软组织分辨率的引导手段,在肺部病变经皮穿刺活检中可发挥重要的作用.
作者: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介入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国家肿瘤微创治疗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磁共振介入专业委员会 刊期: 2018年第45期
初始CD4 +T细胞根据在不同转录因子和细胞因子的作用下可分化为不同的辅助性T细胞亚群.CD4 +CD25 +CD127dim/-调节性T细胞( Tregs)高表达转录因子FoxP3,主要通过分泌白细胞介素( IL)-10和IL-35抑制免疫应答;Th17细胞表达维甲酸相关孤独核受体γt(尚罕见,RORγt),可分泌 IL-17和IL-22促进炎症应答[1].冠心病患者中存在 Tregs和 Th17 细胞失衡[2], Notch 信号通路在丙型肝炎[3]、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4]、哮喘等[5]疾病中可调控Tregs和Th17细胞的失衡,但尚罕见此调控作用在冠心病中的研究.因此,我们观察Notch 信号通路对冠心病患者中Tregs和Th17 细胞比例和功能的影响,旨在探索此调控过程在冠心病中的作用.
作者:冯金花;赵统秀 刊期: 2018年第45期
目的 探讨经皮内镜辅助下经椎间孔腰椎减压融合术(PE-TLIF)治疗L4/5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 2016年9月至2018年3月北京朝阳医院骨科采用PE-TLIF手术治疗7例L4/5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其中男1例,女6例;年龄43~77岁,平均(57 ±13)岁.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输血量及并发症,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价手术效果.手术前后各参数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7例患者术后随访平均13.3个月(6~21个月),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术后3 d和末次随访时腰痛和腿痛VAS评分分别为(2.28 ± 0.48)分、(1.57 ±0.53)分和(0.42 ±0.53)分、(0.14 ±0.37)分,均较术前[分别为(7.42 ±0.78)分、(6.14 ±1.77)分]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9.718、6.672、18.520、7.937,均P<0.05).末次随访时ODI评分亦较术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54%±10%和15%±9%,t=12.551,P<0.05).随访期间,除1例患者在术后即刻出现一过性腱反射亢进,其余6例无明显并发症发生.无神经根损伤甚至下肢瘫痪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PE-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可以取得令人满意的近期疗效,同时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恢复快.
作者:杨晋才;海涌;丁一;尹鹏;张耀申;刘畅;张黎明 刊期: 2018年第45期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俗称老年痴呆症,是一种严重危害老年人群身心健康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展,该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据统计,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中,AD患病率为3.21%[1],已成为严重危害老年人群健康和影响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疾病之一.因此,探索该病的发病机制,并寻求可能的防治手段及措施,显得十分紧迫和重要.
作者:郭艳苏;曹河圻;董尔丹 刊期: 2018年第4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