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医学杂志

中华医学杂志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376-2491
  • 国内刊号:11-2137/R
  • 影响因子:1.47
  • 创刊:1915
  • 周期:周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2-588
  • 全年订价:1544.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国家图书馆馆藏, 医学文摘,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剑桥科学文摘, CA 化学文摘(美),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 1992年与1996年连续两次在中宣部、国家科委、新闻出版署组织的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中荣获全国优秀期刊一等奖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华医学杂志   2018年48期文献
  • 激光意外损伤所致黄斑裂孔行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离术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激光意外损伤所致黄斑裂孔行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离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就诊于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因激光意外照射损伤所致黄斑裂孔患者.所有患者均行眼部常规检查、眼底照相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并进行定期随访观察黄斑裂孔的变化.如果在随访中发现OCT示黄斑裂孔持续扩大,则行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离术.术后定期随访并行OCT检查,观察黄斑裂孔闭合情况及视力恢复情况.结果 本研究共入选激光意外照射所致黄斑裂孔患者11例(12眼),年龄(18±4)岁,均为青少年男性.致伤的激光设备包括激光玩具(3眼)、激光笔(4眼)、激光手电筒(1眼)、美容激光设备(4眼).本研究中所有激光意外照射所致黄斑裂孔患者在随访中均未见黄斑裂孔自行闭合者.患者每两周复查一次,所有患眼在随访1~3个月时黄斑裂孔不断扩大,故行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离术.在行手术的这12眼中黄斑裂孔术后均完全闭合,随访时间为3个月~1年,术后随访中佳矫正视力提高3行以上的有10眼(10/12),佳矫正视力恢复到0.5及以上有7眼(7/12).有1眼术后黄斑裂孔闭合但视力较术前无明显变化,考虑与该患眼病程长、裂孔大、裂孔下方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受损明显等因素有关.结论 激光意外照射所致黄斑裂孔患者早期行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离术的黄斑裂孔闭合率高,视力预后好.

    作者:陈燕云;卢宁;李继鹏;于洁;于亚杰;史翔宇 刊期: 2018年第48期

  • 常规腔镜器械完全游离脐环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 总结常规器械完全游离脐环经脐行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经验,评价其临床效用,探讨其广泛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2012年4月至2017年6月间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肝胆外科通过常规器械施行的完全游离脐环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500例,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500例患者中487例患者顺利实施经脐单孔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3例患者术中中转开腹;10例因操作困难等状况而增加操作孔,其中5例留置引流管.平均胆囊切除时间(Trocar放置后至胆囊剥离时间)由初的72.3 min缩短至目前的13.2 min,平均出血量<10 ml,术后出现迟发性胆漏3例,技术开展初期出现术后胆红素一过性升高3例;无出血,无Trocar疝.术后平均住院2.1d.随访美容效果显著.结论 使用常规腔镜器械完全游离脐环的经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切口隐蔽、总体费用低及术后Trocar疝发生率低等特点,适合在各级医院广泛开展.

    作者:周纯;郭青松;凌长春;王鹏 刊期: 2018年第48期

  • 短效氯胺酮和长效帕瑞昔布钠预先镇痛效果的比较

    目的 比较术前单次注射短效的氯胺酮或长效的帕瑞昔布钠在减少术后24 h镇痛药用量方面的差异.方法 收集2015年4至12月北京朝阳医院在静脉全身麻醉下实施腹腔镜子宫手术患者81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C组)、氯胺酮组(K组)、帕瑞昔布钠组(P组).麻醉后手术切皮前10 min分别静脉注射干预用药:K组0.5 mg/kg氯胺酮、P组40 mg帕瑞昔布钠、C组生理盐水2 ml.术后全部采用舒芬太尼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主要观察指标为术后1h和24 h内舒芬太尼的总用量,其他指标包括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法评估术后0、15、30、45 min以及1、2、8、12、24 h的疼痛程度,PCIA触发次数,以及不良反应等.结果 K组和P组患者在术后1h内的舒芬太尼总需求量分别为(4.420±1.836)、(2.878±1.984) μg,术后24 h内分别为(28.200±3.712)、(25.511±4.037)μg,均显著小于C组的(6.144±2.346)、(31.505±7.042) μ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5.360、8.406,均P<0.05).P组术后1h内舒芬太尼用量少于K组(P<0.05),而24 h的总需求量与K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K组和P组术后24 h内PCIA的按压次数分别为2(3.75)、0(1.50)和0(1.00)次,与C组相比,K组和P组按压次数显著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C组相比,K组术后0、15、30 min,P组术后0、15、30、45 min以及2 h VAS评分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腹腔镜子宫手术术前单次注射短效的氯胺酮或长效的帕瑞昔布钠在减少术后24h镇痛药用量方面效果相似,但术后早期帕瑞昔布钠的镇痛表现更优于小剂量氯胺酮.

    作者:刘丝濛;岳云 刊期: 2018年第48期

  • 神经重症患者不同肠内营养方式对肺部感染的影响

    目的 观察经鼻胃管(NGT)和经皮内镜下胃造口(PEG)置管营养对脑卒中和脑外伤后长时间昏迷患者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 2014年1月至2018年2月江苏南通市通州区人民医院295例具有PEG适应证的脑卒中和脑外伤后长时间昏迷患者,病情稳定、无肺部感染.根据家属选择给予患者NGT或PEG置管营养,比较两组患者置管后1个月内发生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结果 209例(70.8%)患者给予NGT置管营养,86例(29.2%)给予PEG置管营养,两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有可比性.置管后NGT组79例(37.8%)、PEG组20例(23.3%)患者出现肺部感染,x2=5.146,P=0.023;其中,NGT组27例(12.9%)、PEG组6例(7.0%)属高危肺部感染,x2=4.793,P=0.029;NGT组置管后(13.1±7.9)d出现肺部感染、PEG组(21.2 ±5.8)d,P=0.034.多因素回归分析,PEG置管发生肺部感染的风险是NGT置管的54%(HR =0.54,95%CI0.290~0.840),年龄≥70岁(HR=1.619,95% CI1.054 ~2.172)、Charlson合并症指数≥2分(HR=1.647,95% CI 1.043 ~2.485)、使用质子泵抑制剂≥7d(HR=1.725,95% CI1.214~2.738)、压疮数≥3个(HR =2.109,95% CI1.128 ~3.844)的患者容易发生肺部感染,血清白蛋白浓度≥35 g/L(HR=0.607,95% CI0.375 ~0.963)是肺部感染的保护性因素.肺部感染患者同时进行口腔分泌物、胃液、深部痰液病原菌培养,NGT组一致性菌株为35株(27.8%)、PEG组为8株(13.3%),x2=4.771,P=0.029.NGT组9例(4.3%)、PEG组3例(3.5%)死于肺部感染(高危型),P=1.000;NGT组感染后死亡中位数时间为11(5 ~25)d,PEG组为20(8 ~27)d,U=1 569.4,Z=-2.748,P=0.012.结论 PEG喂养比NGT喂养能显著减少肺部感染;年龄≥70岁、2个以上合并症、使用质子泵抑制剂≥7d、压疮数≥3个、血清白蛋白浓度<35 g/L的患者容易发生肺部感染.鼻胃管可能导致胃液病原菌沿胃-肺途径逆行感染呼吸道;选择置管方式前应认真评估患者的获益和风险.

    作者:宋蓉蓉;陶冶飞;朱春华;居置波;郭云晨;季勇 刊期: 2018年第48期

  • 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引导眼钝伤所致睫状体断离复位手术的应用

    目的 分析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AS-OCT)引导眼钝伤所致睫状体断离复位手术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6年2月在山西省眼科医院就诊,经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检查确诊睫状体断离并行巩膜瓣下睫状体缝合复位术的56例(56眼)患者,其中男41例,女15例,年龄(43.14±13.85)岁,均于术前行AS-OCT检查,观察睫状体断离在AS-OCT中的表现,并在AS-OCT引导下精准确定手术缝合范围.比较患者术前及术后视力、眼压及前房深度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56眼AS-OCT术前检查均可见全周睫状体脱离、睫状体断离及浅前房.睫状体脱离图像表现为全周睫状体与巩膜间有无回声区.睫状体断离则表现为睫状体脉络膜上腔与前房沟通,睫状体断离范围30°~ 240°,断离范围与UBM检查有0°~20°的差异.以AS-OCT直接定位作为睫状体缝合范围.术前佳矫正视力0.21±0.17,术后第5天佳矫正视力0.29 ±0.21,术后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8,P<0.01).术前眼压(8.33±2.29) mmHg,术后第5天眼压(15.40±2.34) mmHg,术后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590,P<0.01).前房深度术前(1.94±0.45)mm,术后第5天(2.69 ±0.44)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76,P<0.01).56眼术后AS-OCT检查睫状体脱离及睫状体断离均良好复位.结论 AS-OCT对于睫状体断离的检查结果与UBM检查结果一致,并能精确定位睫状体复位手术的范围.

    作者:郑东萍;戴昳宁;米立;田娇妮 刊期: 2018年第48期

  • Wells评分、修正Geneva评分联合D-二聚体对慢阻肺急性加重合并肺栓塞风险的预测价值

    目的 评估Wells评分、修正Geneva评分联合D-二聚体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急性加重(AECOPD)合并肺栓塞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为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3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因AECOPD入院且均行CT肺动脉造影的234例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CT肺动脉造影结果分为AECOPD合并肺栓塞组和单纯AECOPD组.对所有患者行Wells评分评分和修正Geneva评分,制作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应用Z检验对ROC曲线下面积(AUC)进行比较,评价其预测价值.结果 234例AECOPD患者中合并肺栓塞组32例(13.7%),单纯AECOPD组202例(86.3%).Wells评分、修正Geneva评分、D-二聚体、Wells评分+D-二聚体、修正Geneva评分+D-二聚体的AUC分别为0.869(95% CI:0.789 ~0.949)、0.710(95%CI:0.588 ~0.832)、0.866(95% CI:0.790 ~0.941)、0.926(95% CI:0.874~0.977)、0.855(95% CI:0.751 ~0.959).Wells评分、D-二聚体的AUC均显著大于修正Geneva评分(Z=2.14、2.12,均P<0.05);Wells评分+D-二聚体的AUC显著大于修正Geneva评分+D-二聚体(Z=2.73,P<0.05).结论 Wells评分+D-二聚体对AECOPD合并肺栓塞的预测价值比修正Geneva评分+D-二聚体高.

    作者:程哲;杨梦;张桢;代灵灵;王茜;贾留群;景晓刚;蒋天赐;安琳;刘梦;杨远舰;李婉芳;李妍;孙迪 刊期: 2018年第48期

  •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的肠黏膜屏障受损的研究

    目的 研究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小鼠肠黏膜屏障功能受损情况及其机制.方法 建立DSS诱导的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模型,设置正常对照组和DSS组,完全随机分组,每组25只,监测小鼠的体质量及结肠长度变化;结肠组织病理检查确认造模成功并评估结肠黏膜屏障的完整性;通过伊文思蓝在肠内的通透性分析评估小鼠结肠黏膜屏障的功能;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印迹评估肠黏膜屏障完整性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小鼠相比较,DSS组小鼠的体质量较低[(25.6±0.7)g比(23.5 ±0.7)g,t=2.14,P<0.05],结肠长度较短[(7.3±0.4)cm比(5.6±0.2)cm,t=3.975,P<0.001];结肠组织病理结果显示肠黏膜变薄,部分区域肠黏膜缺损;结肠肠腔内滴入的伊文思蓝进入肠黏膜的量较多,波长620 nm的光密度(0D620)/结肠组织重量(g)较高[(0.1l±0.01)比(0.15±0.01),t=4.174,P<0.05];免疫荧光及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结肠黏膜中ZO-1、Claudin-1、F-肌动蛋白的表达减少.结论 DSS诱导的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的肠黏膜屏障结构及功能均受损.

    作者:葛君;李亚俊;刘爱琴;黄文宇;杨峰;马玲;翟惠虹 刊期: 2018年第48期

  • 血栓性微血管病临床诊疗进展

    血栓性微血管病(TMA)是由各种原因所致的一组以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MAHA)、血小板减少、缺血性器官受累为特征的急性临床病理综合征.其病理及临床表现相似,而发病机制多样,疾病谱涉及肾脏病、风湿、血液、产科及肿瘤等专业领域,诊断和治疗较复杂.近年,随着对TMA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其诊疗方案有了较大突破,但仍存疑惑.本文拟从临床实用角度对TMA研究进展作一梳理归纳,其中重点叙述非典型溶血尿毒综合征(aHUS)和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

    作者:戴艳玲;代思源;李晓照;宁建平 刊期: 2018年第48期

  • Castleman病腹腔占位一例

    患者男,16岁,因“体检发现腹腔占位5d”于2018年3月30日入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胰腺中心.患者于5d前因餐后腹痛入住当地医院,考虑胃肠炎,予以住院治疗,期间腹部彩超及腹腔CT均提示腹腔占位.为求进一步治疗,遂于2018年3月30日来我院就诊.有过敏性哮喘病史2年,经治疗后有所好转;有慢性腹泻病史1年余,未予以系统检查治疗.否认传染病、药物及食物过敏、手术外伤、输血及家族史.初步诊断为后腹膜占位.

    作者:韦莉 刊期: 2018年第48期

  • 初始治疗失败重症军团菌肺炎一例

    患者男,36岁,因持续发热4d,咳嗽咳痰1d于2016年2月3日入院.患者4d前着凉后出现高热,高达40℃,伴畏寒、头晕、乏力、肌肉酸痛,无咳嗽、咳痰、恶心、呕吐、胸闷、胸痛及寒战;伴腹泻,为黄色不成型样便,无腹痛.患者自服“退热药”后体温可暂时降低,但不能降至正常.1d前患者于外院静点阿奇霉素,口服头孢丙烯胶囊,体温未降就诊于盛京医院急诊,予莫西沙星静脉滴注,患者出现咳嗽咳黄色黏痰,遂收住院.患者既往无慢性病病史,无传染病病史.饮酒10年,否认吸烟史.

    作者:金丽媛;陈愉;刘宏博;傅方洁;杜美材;赵立 刊期: 2018年第48期

  • 2019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创议更新要点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仍然是世界范围内的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严重影响着人民群众的健康.2018年11月,慢阻肺全球创议根据近年来发表的重要文献,系统总结了慢阻肺领域的研究进展,发布了2019年版慢阻肺全球创议报告,更新了涉及慢阻肺的危险因素、早期筛查与诊断、积极预防、稳定期及急性加重期的管理等诸多方面的内容[1],现就其更新要点解读如下.

    作者:申永春;陈磊;文富强 刊期: 2018年第48期

  • 第454例 贫血—发热—咳嗽—肺部阴影

    病历摘要患者男,29岁,因“贫血10个月,发热、咳嗽3个月,再发2周”于2017年12月19日入院.患者2017年2月发现轻度贫血,2017年9月因高热、咳嗽、咳黄痰在外院抗感染治疗无效后就诊北京协和医院.住院期间监测血常规波动较大:白细胞(1.62 ~9.66)×109/L,中性粒细胞(0.63~6.85)×109/L,血红蛋白73 ~ 94 g/L,血小板(133 ~ 307)×109/L.查骨髓检查及染色体分析后明确诊断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MDS-RAEB).红细胞沉降率(ESR) 103 mm/1 h,超敏C反应蛋白(hsCRP)242.01 mg/L,痰细菌培养均阴性.

    作者:陆逸云;师晓华;汪劭婷 刊期: 2018年第48期

  • 第455例 腰背痛—发热—念珠菌合并曲霉菌性脊椎病变

    病历摘要患者女,43岁,因“腰背痛5个月余,间断性发热1个月”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感染科.2014年1月患者于夜间睡眠时突发腰背痛,呈针刺样疼痛,阵发性发作,俯卧时疼痛减轻,疼痛反复发作,逐渐出现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外侧疼痛,伴双下肢乏力.3月出现双下肢无力,站立行走困难,4月出现发热,体温高达40.2℃,伴畏寒、寒战、大汗,伴头痛,以前额部闷痛为主,每日发作一次,呈不规则发热,同时腰背痛加重,呈持续性,伴双下肢疼痛、无力,患者不能坐起.

    作者:钟册俊;曲俊彦;李峥艳;吕晓菊 刊期: 2018年第48期

  • 腹腔镜下腔静脉滤器取出术三例

    例1:患者女,32岁,因下腔静脉滤器取出失败2次,于2016年12月5月收入院.患者于2016年1月怀孕期间发生右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患者在当地医院置入1个可回收的下腔静脉(IVC)滤器.置入滤器3个月后在当地医院行腔内滤器取出术,手术失败.然后患者被转到我院血管外科,采用腔内鹅颈抓捕器套取滤器仍未成功.腹部CT显示:滤器倾斜,部分滤器脚穿透腔静脉壁(图1A).

    作者:王海东;刘建龙;贾伟;蒋鹏;翟建坡;朱晓斐;刘宁;王海;满立波 刊期: 2018年第48期

  • 一种新型艰难梭菌产毒株检测试剂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 通过与G eneXpert工作站检测及质谱鉴定结合的参考方法检测临床粪便标本中艰难梭菌产毒株结果的比对,评价一种液体形式即用型显色培养基检测艰难梭菌产毒株的性能.方法 此研究为临床应用研究.收集2017年3至11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322例腹泻患者粪便标本,分别用显色培养基、GeneXpea工作站及CCFA选择性培养并质谱鉴定,以GeneXpert工作站结合质谱鉴定为参考方法,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kappa分析,并用标准菌株考察显色培养基的检测限及抗干扰能力.结果 显色培养基检测敏感度92.86% (52/60),特异度96.99% (258/266),阳性预测值86.67%(52/60),阴性预测值98.47%(258/262),kappa分析两者的一致性较好(kappa=0.874,P<0.01),显色培养基对产毒株ATCC9689的检测限为菌液浓度103 CFU/ml,而非产毒株ATCC43593和产气荚膜梭菌ATCC13124即使0.5麦氏单位也不产生干扰.结论 即用型显色培养基直接检测艰难梭菌产毒株性能与参考方法相似,且操作简单、无需厌氧培养条件,值得扩大临床研究,为基层医疗机构推广做准备.

    作者:王山梅;王则宇 刊期: 2018年第48期

  • 软式内镜操控机器人YunSRobot在人体胃镜检查中的初步应用

    目的 评价软式内镜操控机器人YunSRobot在上消化道内镜仿真模型以及人体志愿者中进行胃镜操作的性能.方法 应用我们团队发明的YunSRobot机器人接连奥林巴斯GIF-H 260胃镜.由经验丰富的内镜医师操作机器人的双操作手柄对仿真模型和志愿者进行胃镜检查.记录操作时间、各部位观察、人机互动友好等,并与内镜医师手工操作内镜进行对比.结果 模型实验中4位医师每人操作机器人操控胃镜及直接手工操控胃镜对仿真模型进行5次操作.机器人组和手工操作组平均操作时间为(626.4±120.7)s与(241.5 ±24.7) s(t =14.0,P<0.001),机器人组操作检查时间长于人工操作组.但4位内镜医师使用机器人操作由第1例至第5例时间呈明显缩短[(783.5±154.8)、(667.75±85.1)、(582.0±74.7)、(555.0±28.9)、(543.8 ±29.7)s;F=15.353,P=0.03].人体实验中3位医师每人操作机器人及直接手工操控胃镜分别为7名志愿者,共计21名志愿者进行胃镜检查.机器人组和人工操作组平均时间为(875.6±179.8)s与(378.8±80.4)s(t=10.278,P<0.001),机器人组操作检查时间长于人工操作胃镜组.但3位内镜医师使用机器人操作由第1例至第7例时间呈明显缩短[(954.7±62.1)、(936.7±116.9)、(968.7±227.1)、(1 008.0±229.4)、(876.7±110.5)、(735.0±t49.2)、(649.3±81.0)s,F=3.79,P=0.024].两组均能清晰、熟练地观察食管、贲门、胃底、胃体、胃角、胃窦、幽门、十二指肠第一、二段及乳头.所有操作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YunSRobot软式内镜操控机器人可实现对人体胃镜检查的全面操作.初始学习YunSRobot机器人进行人体上消化道内镜检查时间稍长于标准的人工操作时间,但学习曲线显示应用机器人操作能迅速缩短检查时间、提高操作熟练度,表明该系统具有人机互动友好的功能,易于掌握.

    作者:彭丽华;刘浩;杨云生;闫斌;江维;潘飞;王重阳;周圆圆;张旭;史以超;张修礼;王潇潇;王子恺;王淑芳;王雷;李剑锋;王巍峰;杨竞;王向东 刊期: 2018年第48期

  • 医学期刊临床研究类论文的伦理学标注情况调查

    随着生物医学研究技术的发展,新的诊断、治疗方法不断涌现,而这些问题该不该研究、所要开发的技术该不该开发,例如在基因检测、胚胎干细胞的研究、艾滋病的研究、器官移植的研究中,就存在对人的尊严、利益和权利的尊重和保护问题.鉴于伦理学的重要性,伦理问题是研究者在医学研究中无法回避的问题.

    作者:张媛;霍永丰;刘雪松;陈新石 刊期: 2018年第48期

  • 新疆和田地区维吾尔族长寿相关基因的全基因组筛查

    目的 初步筛查新疆和田地区维吾尔族长寿相关基因.方法 应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基于DNA池技术(DNA-pooling)及全基因组扫描(SNP-Map)策略,2014年1至6月对和田维吾尔族长寿组(年龄≥90岁,n=54)及对照组(70岁之前死亡者,n=54)进行全基因扫描,选取可能有差异的基因位点后,用直接测序和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方法,对各位点进行大样本验证,按上述标准选取500人为长寿组,250人为对照组,计算出基因型及相应等位基因的频率.结果 长寿相关基因的全基因组SNP中,rs6450874、rs6800573和rs6741735三个位点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rs1718307、rs4449651、rs11217987和rs2907092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s11217987 TT基因型(OR=1.462,P=0.034)、rs2907092 GG基因型(OR =3.000,P=0.018)与长寿呈正相关,rs11217987位点T等位基因(OR=1.382,95% CI:1.075~1.776)、rs2907092位点G等位基因(OR=1.672,95% CI:1.267 ~2.205)携带者长寿的频率较高.rs4449651(OR=6.892,P=0.009)、rs1718307(OR=4.036,P<O.001)TT基因型与长寿呈正相关,且OR值均>4.O;这两个位点的T等位基因携带者(OR=1.793,95% CI:1.298~2.477;OR=1.830,95% CI:1.391~2.407)长寿的频率较高.结论 GWAS能够有效及大范围地分析人类长寿相关基因,rs1718307、rs4449651、rs11217987和rs2907092与新疆和田地区维吾尔族长寿相关.

    作者:古再努尔·阿迪力;陈凤辉;程祖亨;邱长春;玛依拉·吾甫尔 刊期: 2018年第4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