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靶向治疗是进入21世纪肺癌治疗具希望的治疗策略,与传统的细胞毒药物不同,分子靶向治疗可以特异性地作用于肿瘤细胞的某些特定位点,而这些位点在正常细胞通常不表达或很少表达.因此,靶向治疗的药物可高度选择性的杀死肿瘤细胞而不杀伤或仅很少损伤正常细胞.其大的特点是靶向治疗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极好,毒副反应轻微,临床应用具有非常大的优势.
作者:韩宝惠 刊期: 2006年第15期
糖尿病的实验室检测项目2.酮体酮体的检测,或者更为特异的β-羟基丁酸的检测一般用于可能发生酮症酸中毒的病人.现在的尿酮体筛查试验利用的是硝基盐法,试验中亚硝基铁氰化钠主要与乙酰乙酸反应,其次与丙酮反应,几乎不与β-羟基丁酸发生反应.因此,尿酮体检测只能作为辅助诊断项目,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治疗监测中不是佳项目.血中β-羟基丁酸的特异性检测可用于糖尿病酮症患者的监测.
作者:张捷;吴永华 刊期: 2006年第15期
对于胸椎畸形的患者,应用前路松解植骨术可以获得满意的矫形效果,且减少假关节发生率,避免了过多的其他治疗.传统的前路松解手术方法为侧卧位、胸腔入路、切除肋骨、侧弯畸形在凸侧行软组织松解,后凸畸形行双侧软组织松解.
作者:张强 刊期: 2006年第15期
肺动脉高压是一大类以肺动脉压进行性升高为特点的肺血管疾病.根据1991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注册登记研究的结果,原发性肺动脉高压(primary pulmonary hypertension,PPH)确诊后平均生存时间仅为2.8年.自1954年首次报道家族性肺动脉高压以来,肺动脉高压的遗传学研究已取得明显进展.现在认为不仅家族性肺动脉高压与遗传有关,各种类型肺动脉高压的发生可能均有遗传因素参与.表1列举了可能与遗传有关的肺动脉高压类型.本文着重对与BMPR2和ALK1基因突变有关的肺动脉高压遗传基础进行阐述.
作者:荆志成;徐希奇 刊期: 2006年第15期
多数学者认为颅内血管畸形是一种先天性的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发育异常,人口发生率0.1%~4.0%.目前广泛采用的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畸形的命名和分类方法是Russell和McCormick等所作的工作,将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畸形分为四种:动静脉畸形、海绵状血管畸形、毛细血管扩张、静脉畸形,后来又提出有混合型血管畸形.
作者:孟国路;赵继宗 刊期: 2006年第15期
幽门螺杆菌(Hp)从发现到现在已经24年了,24年来Hp的研究一直是胃肠病研究中的重点,而Hp感染治疗的研究又是Hp研究领域中的热点.随着抗生素在Hp感染治疗中的应用,Hp耐药株的发生率不断上升,以致Hp根除的难度越来越大,Hp根除失败的原因与Hp对抗生素耐药直接相关,所以Hp耐药株的研究也已经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
作者:胡伏莲 刊期: 2006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