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转化医学研究(电子版)杂志

转化医学研究(电子版)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首都医科大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 国际刊号:2095-154X
  • 国内刊号:11-9304/R
  • 影响因子:
  • 创刊:2011
  • 周期:
  • 发行: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医药卫生综合
转化医学研究(电子版)杂志   2014年2期文献
  • 药理学是转化医学研究的重要领域

    转化医学作为一种医学科学研究新理念,其核心是在实验室与临床之间建立一个沟通桥梁.药理学是生命科学领域中一门特殊的重要桥梁学科,是转化医学的重要形式.药理学的发展可以有效地将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药学和医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工程科学与医学、基础科学与临床医学紧密结合起来,形成这些学科之间的桥梁,终实现药物防治疾病的临床应用目的.推动药理学的学科发展,是实现转化医学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实现转化医学终目标的核心内容.

    作者:方莲花;杜冠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从实验室到市场的转化——分子显像剂的开发

    在过去的二十年中,转化医学作为一个新兴的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从而导致国际上努力推进从实验室到临床应用的转化.以研究神经退行性疾病——帕金森症和阿尔茨海默症的两个脑显像剂TRODAT-1与AV-45的发展转化为例,展示从实验室到FDA注册完成和广泛的临床应用过程的难度以及遭遇的多重障碍.

    作者:朱霖;孔繁渊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新药信息-2013年4-6月回顾

    本期报道的几种疾病,尽管常见,但其医疗需求却严重未满足,可见即使是常见的主诉,对原研新药的探求仍是任重道远.有意思的是,本期报道了三种针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估计每10万人中有8-246人罹患此病,给患者造成巨大痛苦,每年耗费西方国家大量钱财.尽管这三种药物处于不同开发阶段,但每种药物的作用机制都不同,说明继续探讨该病的明确病因仍有机遇.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仿制药发展动态-2013年4-6月回顾

    美国高法院在2013年第二季度的两起重大判决备受瞩目,可能会对美国仿制药市场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联邦贸易委员会(Federal Trade Commission,FTC)对决Actavis公司这场旷日持久的诉讼涉及Solvay公司的AndroGel(睾酮),焦点是解决专利侵权诉讼案件中所谓“有偿延迟(pay-for-delay)”调解协议的合法性.该法院多数人的意见是这类调解要接受反垄断审查,应使用多数反垄断举措中使用的“合理原则”标准进行评价.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3D打印医学

    3D (3D Printing)打印技术的个性化、精准化、远程化等优点特别适合于医学领域应用.本文主要阐述了3D打印技术在医学模型、植入物和医疗器械、组织工程三个领域的应用;针对3D打印在医学领域关注度日增,提出了制约其发展的瓶颈,以期引起重视.

    作者:周伟民;闵国全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投资有益健康的未来:伦敦帝国学院转化医学研究

    临床医学研究是一种挑战.对从实验室发现转译到新的医疗方法过程中现存问题的认知激发了各个相关部门的协调努力.在英国,政府和慈善机构共同投入资金来建立医学研究基础设施,用于培训医学研究人员和支撑医学研究长远规划,新设立的资助协作项目包括罕见疾病的深表型分型,建立生物标志物库,及驱动一些仍处于研究初期的项目.英国伦敦帝国学院是英国转化医学研究投资的主要中心,本综述将简概其临床研究中心的发展成就及未来前景.

    作者:Lan Zhao;Martin R Wilkins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可卡因成瘾的转化和反向转化研究:未来的药物治疗

    可卡因(cocaine)成瘾是一种经历依赖性精神障碍,其在医疗、社会和经济等方面所造成的危害日益严重.近年来,通过动物模型的临床前研究,我们加深了对可卡因成瘾的神经化学机制的了解.这些新的知识,促进了对可卡因成瘾的“bench-to-bed”的转化研究.同时,越来越标准化的药物治疗也促进了药物成瘾的“clinic-to-bench”的反向转化研究.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可卡因成瘾的转化与反向转化研究的新进展,重点介绍多巴胺和谷氨酸系统在调节中脑边缘奖赏环路中的作用以及在新药转化研究中的重要贡献.

    作者:薛冰;王强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当前中国阿尔茨海默病转化医学研究的机遇和挑战——中国科协第89期沙龙纪要

    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日益加剧,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已经成为损害中国和全球健康安全的重大疾病,严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亟需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然而,AD病理损害机制仍然不明,10余年来,针对脑内β-淀粉样蛋白沉积等诸多新药临床试验也先后宣告失败,AD研究似乎陷入了停滞不前状态.为了整合基础、临床研究力量,发挥中国特色和优势开展协同攻关,推动中国的AD研究和创新学说发展,我们在中国科协的支持下于2014年8月中旬举办了一次主题为“基于创新理论的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诊治新靶标研究”小型研讨会.与会专家认为,尽管脑淀粉样蛋白异常沉积和tau蛋白过度磷酸化作为AD特异的病理标志已经确定无疑,但主流的淀粉样蛋白假说已经受到挑战,AD患者脑糖脂代谢异常、环境因素损害等诱发的多级联病理生理反应在AD病理损害机制中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多模式干预、多靶点药物或/和鸡尾酒疗法应该成为AD防治研究的重点.此外,我们目前还缺乏用于早期诊断和筛查AD的理想生物学标志物,现有的脑脊液淀粉样蛋白和tau蛋白定量检测、脑葡萄糖和淀粉样蛋白正电子断层扫描虽然能有效诊断AD,但具有创伤性、操作复杂、费用昂贵等缺点.我们应该加大支持力度,鼓励寻找临床实用的、血源性AD诊断标志物研究.

    作者:陈之春;钟春玖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网络生物标志物、交互网络和动态网络生物标志物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疾病特异性的生物标志物是在疾病发生发展或者治疗过程中出现功能性改变的物质,而在疾病特异性的生物标志物研究过程中,定义和确认交互网络和网络生物标志物日趋重要.本文将分别概述网络生物标志物、交互网络和动态网络生物标志物(dynamical network biomarkers,DNB)的定义、意义、相关研究以及潜在的应用前景.疾病特异性交互网络、网络生物标志物或动态网络生物标志物有助于理解疾病发生的分子机制、风险评估、疾病分类和监测以及评估治疗反应和毒性.基于蛋白的动态网络生物标志物能为区分患者健康状态和疾病前状态提供更多的信息,这有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而临床生物信息学是定义和确认疾病特异性的生物标志物主要的方法.

    作者:王坚;吴晓丹;陈罗南;金美玲;王向东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中国肿瘤细胞免疫治疗的现状与趋势

    肿瘤的细胞免疫治疗属于肿瘤生物治疗范畴,旨在通过调节机体的免疫状态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肿瘤免疫治疗通常分为两类,非特异性免疫治疗和特异性免疫治疗.国内目前开展的细胞免疫治疗主要集中于肿瘤的过继细胞免疫治疗,尤其是以CIK为主的细胞治疗,在多种实体肿瘤的治疗中取得较好疗效.然而,相对国外已经进入肿瘤特异性治疗阶段的现状,我国的细胞免疫治疗仍存在差距和不足.肿瘤疫苗为代表的特异性免疫治疗是目前肿瘤免疫治疗的趋势和发展方向.

    作者:任军;黄红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一种新型多重PCR技术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

    多重基因表达遗传分析系统(GenomeLab gene expression profiler genetic analysis system,GeXP)是一种全新的基因表达谱定量分析平台.它能够在同一反应中对多至35个基因进行定量检测和分析,并将通用引物与特异引物相结合.它采用荧光毛细电泳分离技术对多重PCR产物进行定量检测和分析.本文重点综述了多重基因表达遗传分析系统的技术原理及其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张寒;郑胡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大数据和制药行业的需求

    1 引言Gartner,Inc.公司把“大数据”简要定义为:“海量、高速和多样的信息资产,需要以成本合算的,创新的方式来处理,来增强洞察和决策”.在汤森路透生命科学部看来,“大数据”问题与机遇并存.汤森路透近日的一项调查,对一批制药业的IT领导人征询对大数据的看法.毫无争议,他们百分之百视“大数据”为一个机遇.这不足为怪,从大量证据中找寻经验知识从来都是创新的一个驱动.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糖尿病前期干预研究进展

    糖尿病前期是2型糖尿病发病过程中的必经阶段,也是大血管病变和微血管病变的独立高危因素。参阅国内外相关文献,本文通过对几个大规模糖尿病前期干预研究的分析,概述了近年来中西医干预糖尿病前期的研究成果,并详细论述中药干预糖代谢的有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大量的临床试验和动物实验证明,许多中药及其提取物具有良好的改善糖代谢的作用,其有效成分主要有生物碱、黄酮等。改善糖代谢的作用机制主要为修复β细胞,增加胰岛素分泌,改善胰岛素抵抗等。

    作者:张娜;朱智耀;赵轩;高彦彬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中药丹参资源开发现代研究进展

    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是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的临床常用中药,主要含有两类有效成分:脂溶性的二萜醌类化合物和水溶性的酚酸类化合物,具有显著的抗菌消炎、抗血栓形成、抗心肌缺血、保肝及抗氧化作用。由于直接从丹参中提取有效成分纯度低、效率低,提取纯化困难,加之丹参资源有限,影响了临床用药质量和天然药物的开发与持续利用。为解决此问题,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等多种现代技术手段应用到丹参资源质量及产量的提高中,并已取得不同程度的进展。本文从丹参活性成分的人工合成、生物技术手段的应用、次生代谢调控及次生代谢工程研究四个角度全面综述了丹参资源研究现状,为进一步推动丹参资源开发现代化进程提供借鉴。

    作者:张夏楠;关红雨;高伟;刘长利;罗容;李佳;王秀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针刺治疗出血性中风的研究进展

    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是我国高发的脑血管病之一,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等特点。通过对将近5年的针刺治疗脑出血相关文献的研究,我们认为针刺在脑出血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与单纯西药治疗相比,针刺的辅助治疗能提高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并提高治疗有效率等。

    作者:王茜;杨超;崔海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is one of the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which occurs frequently in China with the high rate of occurance,disability and death.Through the acupuncture in treating cerebral hemorrhage related literature study in recent 5 years,we found that acupuncture compared with the simple western medicine has certain advantages in the treatment of cerebral hemorrhage,the help of acupuncture treatment can improve the patients neurological function score and increase the effective rate.Through these datas research,we hope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further study.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Diabetic nephropathy is the main reason of the end-stage renal failure and endanger human health seriously.Ef-fective treatment of diabetic nephropathy is in an urgent demand.In recent years,we confirmed the good effect of TCM on dia-betic nephropathy by evidence based medicine method.We also explored the treatment mechanism of TCM on diabetic ne-phropathy from overall level,cellular level and molecular level and found that both single herb and Chinese herbal compound can treat diabetic nephropathy by multiple targets control.TCM may become one of the effective methods for treating diabetic ne-phropathy.This paper will review the advances in this research field of recent years and provide references for future researches.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研究进展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引发终末期肾衰竭的主要原因,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迫切需要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我们采用循证医学的方法研究证实中医药治疗DN 有一定的临床疗效,并从整体、细胞、分子等不同层次上探讨了中医药治疗DN的作用机制,发现单味中药及复方可以通过多靶点、多途径发挥治疗作用,中医药有望成为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将概述近年来本领域的研究进展,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吴晓明;张娜;高彦彬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Prediabetes is the necessary stage of type 2 diabetes(T2DM),and also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of macrovas-cular and microvascular diseases.Referred to the related literature at home and abroad,we analyzed several large-scale studies of prediabetes intervention.This article summarized the achievements ofprediabetes intervention in recent years with western and Chinese medicine.It also showed a detailed discussion on effective ingredients and mechanism of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improving glucose metabolism.A large number of clinical trials and animal experiments have proved that lots of Chinese medicines and extracts showed positive effect in improving glucose metabolism.The effective components mainly include alka-loids,flavones and so on.The mechanisms are primarily through repairing beta cells,promoting insulin secretion,improving insulin resistance and so forth.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中医药防治多发性硬化的研究进展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一种难治性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其复发率及致残率高。目前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明,目前开发的药物不能控制该疾病的发展进程。本文总结了近十年来中医药治疗 MS 的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并分析中医药治疗 MS 的优势、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设想,为 MS 患者提供了一条新的治疗途径。

    作者:安辰;王蕾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孕期氯氮平暴露提高子代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并促进海马 MAPK42磷酸化

    目的:检测孕期氯氮平暴露对子代大鼠学习记忆行为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在妊娠中期(G6-15 d)的大鼠,每天腹腔注射氯氮平(10 mg /kg)。子代中的雄性成长至8周龄时接受 Morris 水迷宫试验,测试其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然后处死动物,分离出海马和前额叶,采用 Western-blot 技术检测总MAPK 及磷酸化 MAPK 的水平,应用 RT-PCR 技术检测 zif268基因表达。结果有孕期氯氮平暴露史的子代大鼠空间记忆的获取、再认、和巩固均较对照表现更好。它们的海马部位 MAPK42的磷酸化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但是其他指标两组间无差别。结论上述结果提示海马组织 MAPK42的磷酸化可能在孕期氯氮平暴露导致的子代大鼠空间学习记忆提高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曾海燕;马光瑜;崔立谦;唐昭;王文强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Schizophrenia is a common severe mental disorder,the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which remains to be elu-cidated.Some schizophrenia patients respond poorly to the current pharmacological treatments.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TMS)treatment is a simple,safe and non-intrusive physical therapy with little side-effects,which has been gradually applied as an adjunctive therapeutic technique for schizophrenia.Recent studies indicated that the rTMS treatment has efficacy on medication-resistant auditory verbal hallucination,negative symptoms and cognitive deficits.This article will briefly review the recent progress in rTMS treatment of schizophrenia,and summarize its potential therapeutic mechanisms. We suggest that rTMS may target damaged white matter and impaired neuroimmuomodulation.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