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TAFI)是近年来发现存在于血浆中的一种蛋白酶原,在被凝血酶、血栓调节蛋白、纤溶酶等激活后可以下调纤溶活性,对纤维蛋白溶解有抑制作用.TAFI的发现和研究将为临床防治血栓性疾病如由于血栓倾向造成的不良妊娠早期预防性治疗提供新的思路,现对TAFI的理化性质、生理功能及与妊娠的相关性研究做如下综述.
作者:宋敏;许如秀 刊期: 2005年第04期
辅助生殖技术的诞生,为许多不孕不育夫妇解除了痛苦.但在此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其中突出的包括妊娠率低和多胎妊娠发生率明显增高(比正常妊娠增高10倍).而囊胚移植更接近于人类妊娠的生理过程,可以明显提高妊娠率,减少多胎妊娠发生率.因此在体外把胚胎培养至囊胚阶段是解决该问题的关键.着重从近两年来对囊胚培养条件的改善方面做一综述.
作者:孟庆霞;黄荷凤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人类生殖过程中女性能否成功妊娠的两个重要因素是卵巢的反应性和子宫内膜的容受性.超声波通过测定卵巢、卵泡的血流指数以及对子宫内膜的形态学(内膜回声类型、厚度、体积、子宫结构的改变等)和功能学(内膜、子宫动脉的血流指数和子宫收缩性的变化等)的评价,提供了大量信息,较普遍认为好的妊娠条件是发育卵泡血供丰富,内膜呈三线征、厚度>7mm,子宫动脉搏动指数(PI)<3,内膜下可探及血流.但是一些学者尚有不同的观点,需要实验研究进一步证实.
作者:刘红梅;邢福祺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子宫内膜自然杀伤细胞(uNK细胞)是丰富的蜕膜淋巴细胞,其高度表达穿孔素,为早孕期间滋养层细胞侵入蜕膜提供帮助.且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如集落刺激因子(CSF),肿瘤坏死因子(TNF),白血病抑制因子(LIF),转移生长因子(TGF),干扰素(INF)等,形成一个网络,彼此协调,在母胎界面的免疫调控中起重要作用.就uNK细胞的生物学特征、分化、聚集增生、激活和在子宫内的作用等方面综述该领域的研究进展.
作者:魏静波;翁静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手术创伤所引发的应激反应和免疫功能的抑制是决定患者术后恢复及病率发生的关键因素之一.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具有损伤小、术后病率低、恢复快等优点,可能归因于其术后缓和的应激反应及较轻的免疫抑制.目前,国内外许多学者就腹腔镜手术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力求从基础研究方面阐明腹腔镜技术的优势所在.
作者:李雅钗;黄向华;王振海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是一类活性依赖锌离子和钙离子的降解细胞外基质的主要酶类,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TIMPs)是MMPs的天然抑制剂.MMPs/TIMPs系统的动态平衡在人体内许多涉及细胞外基质(ECM)降解和重建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大量研究证明,MMPs与TIMPs之间的相互作用在月经发生、子宫内膜重塑、胚胎着床及胚胎种植等生理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就MMPs/TIMPs的性质及在子宫内膜的分布、调节和作用做一综述.
作者:刘雪梅;钟刚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抵抗素(resistin)是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多肽类信号因子,有拮抗胰岛素的作用,在肥胖导致的胰岛素抵抗中发挥作用,被认为是联系肥胖和2型糖尿病的介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中抵抗素血清浓度增高可能与高雄激素血症有关,在PCOS肥胖型胰岛素抵抗的调节中抵抗素具有局部旁分泌作用,当PCOS患者体质量指数(BMI)>25kg/m2时抵抗素水平增高明显.在PCOS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机制中,抵抗素在PCOS中的作用有望成为研究PCOS体质量控制、生理调节等机制的新领域.
作者:胥玉梅;张梅心;陈子江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未破卵泡黄素化综合征(LUFS)是无排卵性月经的一种特殊类型.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多认为LUFS与围排卵期黄体生成激素(LH)峰减弱及月经中期孕激素分泌的不足、卵巢局部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卵泡周围的甾体激素和细胞因子变化有关;其临床表现酷似正常排卵周期,只有排卵期过后,B超观察未见卵泡排出才可确诊,尚无有效的方法预防预测其发生;对于因卵泡未破裂而不孕的患者,多采用助孕技术治疗.
作者:王海芳;宋学茹;随笑琳;糜若然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环氧合酶-2(COX-2)是人体内分解花生四烯酸合成各种前列腺素(PG)的一个重要限速酶.COX-2在正常组织中不表达或低表达,在炎症、分娩、恶性肿瘤等情况下表达上调.近年来研究发现其在卵巢癌组织中表达亦上调,并且在肿瘤浸润的前缘及转移灶中表达显著升高.COX-2高表达组的平均生存时间明显低于低表达组,而且高表达组对化疗的敏感性差.因而推断COX-2的高表达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转移以及患者的预后和化疗耐药有关.选择性COX-2抑制剂在肿瘤治疗中有其可行性.
作者:徐伟;陈建利;万小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端粒酶在保持端粒稳定、基因组完整、细胞长期的活性和潜在的继续增殖能力等方面有重要作用,与卵巢卵母细胞及颗粒细胞等的增殖分化、凋亡及激素分泌有着密切关系.为说明端粒酶与卵巢功能调节之间的密切关系,指导药物通过干预端粒酶活性来调节卵巢功能的应用,对其在卵巢中的表达、与甾体激素的关系、在卵泡发育及闭锁中的作用、其活性表达的调节以及临床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作者:夏天;侯莉莉;韩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抗肿瘤药物对生精功能的损害已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但确切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抗肿瘤药物直接损伤生精细胞,促进生精细胞的凋亡,抑制精原细胞的分化及自由基损伤等机制有关.目前尚无公认的防治措施,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几种可能的保护措施:激素疗法,应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借助现代辅助生育技术及移植精原干细胞等.随着现代生殖生育技术的发展,一定会有办法解决患者化疗后的生育问题.
作者:李杜娟;王家富;黄庆玉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细胞凋亡主要表现为凋亡信号通路的启动及相关基因的表达,不同信号转导途径介导和参与细胞凋亡的发生过程,其中死亡受体信号途径是直接启动凋亡的一条具特征性的路径.细胞表面死亡受体是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成员,死亡受体信号通过与其特异性配体结合,以其独特的诱导凋亡方式参与细胞凋亡的过程,介导肿瘤细胞凋亡.卵巢肿瘤的发生除了与多种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异常激活和表达有关以外,细胞凋亡的抑制也是其形成的重要机制.就死亡受体、配体系统的有关机制及其与卵巢肿瘤的关系做一综述.
作者:陈儒新;尹福波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沙眼衣原体(CT)是常见的性传播疾病的病原体之一,为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易侵袭生殖泌尿道黏膜上皮细胞,其感染可无或仅有轻微临床症状,但易反复迁延造成进行性、不可逆的病理变化,引起输卵管性不孕、输卵管妊娠、流产、早产及胎膜早破等疾病,国内外学者对CT感染的抵抗机制做了不少研究,表明:宿主的遗传基因型、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共同参与对CT感染的调节,机制极其复杂,仍有大量未明机制,现对其做一综述,为CT感染的防治及疫苗研制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王红英;李爱荣;李丹;闫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