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天津市医学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 国际刊号:1674-1889
  • 国内刊号:12-1400/R
  • 影响因子:0.69
  • 创刊:1982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天津
  • 语言:中文
  • 邮发:6-63
  • 全年订价:16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 1990年获卫生部《国外医学》系列期刊评比一等奖
  • 妇产科学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2006年2期文献
  • 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近年认识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一种极易漏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确诊EMs主要依靠腹腔镜检查,但妇科检查和盆腔超声也能提供一些有益的线索.EMs发病原因不明并易复发.治疗目的包括:减轻疼痛,增加妊娠可能性和延缓复发.随治疗目的不同应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可用于EMs的药物有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口服避孕药(OCs)、孕酮、雄激素类似物和芳香化酶抑制剂等.为避免相关的内分泌代谢副作用和大程度上发挥疗效,可以选择不同的治疗时间、疗程和用药途径.孕酮类似物或丹那唑宫内缓释装置可能有助于简化治疗.

    作者:张延辉;胡承阅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测定子宫内压在妇产科中的应用

    目前子宫内压的应用已经引起医学界的重视,被普遍用于分娩中子宫状态和子宫收缩强度的监测.近年子宫内压(Intrauterine pressure,IUP)测定在装置,方法以及应用范围都有较大进展,研究结果表明子宫内压的测量对妇产科疾病诊断治疗有重要意义.对健康妇女子宫内压的生理变化,测定装置以及方法,并对子宫内压目前在妇产科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为临床使用子宫内压诊断治疗疾病提供帮助.

    作者:赵璐;顾向应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白细胞介素18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作用

    白细胞介素18为一多功能的细胞因子,可以调节Th1细胞和Th2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可以诱导产生环氧合酶-2、基质金属蛋白酶、多种细胞因子和黏附分子,近年来研究表明白细胞介素18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相关,研究白细胞介素18在血清和腹腔液的变化,对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诊断和研究新的治疗方案可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汪燕兰;王元佩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宫内节育器脱落相关因素的研究

    宫内节育器(IUD)是当今有效,安全,经济的避孕工具之一.分为惰性IUD和活性IUD两大类,前者因脱落率和带器妊娠率高已逐步淘汰,后者可缓慢释放金属离子,药物,磁性物质,孕激素,显著提高避孕效果.但因IUD本身,使用者和放置者等多种因素使得IUD脱落无法避免,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避孕效果.通过阐述影响IUD脱落的有关因素,了解脱落的机理,进而有助于在临床以及基础研究工作中进行改进,减少IUD脱落,为使用者带来方便和健康.

    作者:董艳;顾向应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技术研究进展

    卵母细胞体外成熟(IVM)的研究已有几十年的历史,随着阴道B超、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技术的开展,IVM作为治疗不孕症的一种经济有效的新途径,成为生殖医学的研究热点.目前,世界范围内已有400多例IVM试管婴儿出生,但IVM的妊娠率较低,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到目前为止,IVM的安全性分析显示IVM是可行的.完善IVM培养系统及其相关临床辅助治疗是IVM的关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付敏;章晓梅;李永刚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腹腔镜在妇产科应用的新进展

    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以腹腔镜为代表的微创外科打破了传统的手术理念,成为21世纪发展的趋势.近年腹腔镜在妇产科手术中已广泛应用,可施行子宫全切、附件切除、淋巴清扫等手术,具有使患者痛苦少、损伤小、出血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和并发症少等优点,在妇产科临床的应用越来越普及.现就腹腔镜在异位妊娠、卵巢肿瘤、输卵管吻合术和生殖系统异常等疾病的临床应用新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伊铁忠;糜若然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胚胎干细胞体外分化为原始生殖细胞与精子

    胚胎干细胞(ESC)是全能干细胞,理论上讲可分化为全部生殖层的所有组织细胞包括生殖母细胞,进而分化出成熟精子.结合近研究进展对胚胎干细胞体外分化为原始生殖细胞(PGC),进而分化出可使成熟卵母细胞受精的精子,以及胚胎干细胞和由胚胎干细胞体外分化的原始生殖细胞(PGC)和精子的鉴定,以及促进ESC体外分化为PGC的影响因素和ESC体外分化为精子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做一综述.

    作者:闫登科;徐斯凡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胞饮突--极具价值的种植窗预测工具

    胞饮突是子宫内膜种植窗开放时非常重要的形态学改变,近年来已作为子宫内膜容受性标志被接受.黄体中期扫描电镜可见子宫内膜腔面发育增大的光滑膜凸起,形如蘑菇,称为pinopode或uterodome.分发育中、发育完全、退化3个阶段,表达数量与胚胎种植率紧密相关;总寿命≤48h,出现时间个体差异可达5d,促排周期略提前,激素替代时出现较晚;其与内膜上整合素,LIF,HB-EGF,前列腺素类和谷氧还蛋白/硫氧还蛋白等表达密切关联.因此,胞饮突可作为一个重要的标记物来预测子宫内膜种植窗开放时间.

    作者:王瑶;冯云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囊胚玻璃化冷冻的研究进展

    随着序贯培养液的出现,囊胚移植被认为是提高胚胎种植率、降低多胎妊娠率的有效方法,因此囊胚冷冻愈显重要.囊胚的玻璃化冷冻因其简化了冷冻过程;避免细胞内冰晶形成所引起的一系列物理及化学损伤;并且在冷冻过程中可迅速通过临界温度区,减轻了胚胎冷冻中常见的冻伤现象,使存活率提高等优点,近几年得到逐步发展.现对囊胚玻璃化冷冻(vitrification)的原理、要领、现状及应用前景进行综述.

    作者:方明珠;谭丽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在妇产科领域的研究进展

    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EMMPRIN)是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之一,广泛存在于肿瘤组织及正常组织.经过糖基化的EMMPRIN蛋白质可通过细胞间的相互作用诱导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的表达,间接参与细胞外基质(ECM)降解及重塑的过程,因此可能在妇科肿瘤的发生、浸润、转移中具有一定意义,同时可能在排卵、黄体形成、胚胎植入及分娩时胎膜破裂等生殖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

    作者:杨扬;刘慧娟;李奕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控制性超促排卵对子宫内膜种植窗的影响

    在种植窗期,子宫内膜形态、组织结构、激素受体、旁分泌以及免疫环境都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以达到大的接受状态,胚胎才能植入.控制性超促排卵(COH)使雌、孕激素异常升高时,影响子宫内膜形态、组织结构、激素受体、旁分泌以及免疫环境,种植窗提前开放,子宫内膜发育与胚胎发育不同步,子宫内膜接受性下降,胚胎植入障碍,妊娠率低下.临床上,在行COH治疗时,密切监测并适当调整雌、孕激素水平,将有助于提高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胚胎植入率.

    作者:罗国群;王芳;李英勇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多囊卵巢综合征高雄激素血症的成因研究进展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常见的妇科内分泌疾病,在性激素水平、糖代谢和血脂代谢等方面影响人体健康,以高雄激素血症、无排卵、胰岛素抵抗为主要特征,其所致闭经和不孕对女性身心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其中高雄激素血症是其典型临床特征,也是引起无排卵性不孕的重要原因,参与无排卵的病理发生过程,从细胞、分子水平论述高雄激素血症的病理生理及其发生机理.

    作者:李萍;李奕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泌尿生殖系沙眼衣原体感染研究进展

    沙眼衣原体(CT)感染是目前为流行的性传播疾病,其发病率呈明显示上升趋势.CT的泌尿生殖系慢性感染会导致一系列严重后果.作为一种细胞内感染性疾病,CT侵入宿主的过程和机制,侵入后CT与宿主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都与CT的致病性有密切联系.CT感染的无症状性特征使CT感染的筛查和抗生素治疗对控制CT流行极为重要.就上述3方面近几年的研究进展综述,以期对临床治疗有指导作用.

    作者:周隽;李红发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015冻融囊胚可获得高妊娠率/016患者对于捐赠多余冷冻胚胎用于治疗和研究的态度/017体外受精成功夫妇的情感适应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020胎儿心脏缺损与颈部透明带厚度:一项前瞻性研究/021性取向与青少年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013不明原因不孕妇女人FORMIN-2(FMN2)基因特性和突变分析

    在不孕夫妇中,约15%未查到确切的致病原因.对不孕夫妇的标准治疗集中在提高产生配子的质量和改善其输送以及卵母细胞内在的因素等方面.原始卵母细胞从第一次减数分裂前期停滞到第二次减数分裂中期停滞的成熟是由体内黄体生成激素(LH)峰诱发的.该过程结果导致发育中的卵母细胞胞质的不平衡分裂,并且通过第一极体的排出,卵母细胞的遗传物质由4n减少至2n.

    作者:王磊光;邱毅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024结合型雌激素对子宫切除术绝经后妇女的影响/025饮食中的植物雌激素与乳腺癌发病的关系/026患有和未患子宫内膜异位症妇女口服避孕药、生育史与发生卵巢上皮性癌危险性的研究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014供卵用于干细胞研究的相关问题

    正如Hwang等在Science中所描述,利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SCNT)创建人胚胎干细胞(hESC)进一步认识到干细胞研究的前景,利用有严重疾病或残疾个体的细胞核和供卵者的卵细胞已创建了11个细胞系,这项工作引发了伦理和政策方面的问题.随着胚胎干细胞研究向国际化发展,必须强调这些问题.现着重讨论3个值得注意的方面:①对具有不同伦理标准的科学家的科学研究进行伦理监督.②保护供卵者.③避免不切实际的期望.

    作者:王毅娜;张云山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022 15岁时月经周期模式,BMI,激素水平和PCO对18岁时月经稀发或闭经的预测价值/023纳他霉素在妊娠妇女霉菌性外阴阴道炎综合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011乙二醇原位十字连接材料:一种侵蚀性极小的方法

    研究通过动物实验将一种可注射的生物制剂置入输卵管,在输卵管内因化学十字连接由液体转化为固体阻塞输卵管,而达到避孕作用.

    作者:江静;王振海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012抗组合帽猴ZP1和ZP3糖蛋白表位嵌合肽抗体能体外抑制人精-卵结合

    透明带(ZP)糖蛋白的组织特异性和在哺乳动物受精期间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一直是研制避孕疫苗潜在的候选抗原.但用ZP蛋白主动免疫实现的避孕效果总是出现卵巢功能障碍问题,因此近年来许多研究开始尝试用ZP合成肽作为免疫原,以克服对卵巢严重的副反应.但是已有研究表明仅含单一表位的ZP3合成肽疫苗,其避孕效果都是不完全的.

    作者:何亚萍;徐万祥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018外源性血小板刺激因子处理精子对IUI的作用/019含单绒毛膜囊的多胎减胎术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