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评估人工流产(指手术流产)对乳腺癌危险性的可能影响.方法:研究在上海267 040例妇女的一项乳房自我检查随机试验的队列人群中进行,由队列研究和巢式病例对照研究两部分组成.结果:依据基线调查表采集的资料分析,人工流产不增加乳腺癌危险性.调整潜在的混淆因素后,OR=1.06(95%CI:0.91~1.25).人工流产次数增加无危险性趋势增加.从更详细的652例乳腺癌病例和694例对照资料分析,得出相似的结果.人工流产发生在首次生育后不增加危险性;少数妇女在首次生育前人工流产以及妊娠13周后人工流产,虽然被观察到危险性有增加,但无显著性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中国,人工流产不是乳腺癌发生的重要原因.
作者:高道利;叶展;秦勤;Ray RM;Thomas DB;王文婉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尝试通过联合注射胰岛素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尝试建立一种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发病机制相近,并有高雄激素分泌的大鼠动物模型.方法:将出生2个月的雌性SD大鼠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第1~10天实验组大鼠注射胰岛素,剂量由0.5 IU/d逐步增加至6.0 IU/d,第11~22天注射固定剂量胰岛素6.0 IU/d,并同时加用6.0 IU/d的hCG分2次注射.第23天将大鼠处死,称重后取卵巢分析组织形态学,采集躯干血测定激素水平.应用RT-PCR和蛋白质印迹比较两组大鼠卵巢组织细胞CYP17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用药结束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大鼠体质量增加(53.9±5.6)g(P<0.05),卵巢呈多囊样变质量为(0.13±0.017)g(P<0.05),雄稀二酮和睾酮的水平升高分别为(08±0.16)μg/L和(4.98±0.5)μmol/L(P<0.05),17-羟孕酮和孕酮的水平也升高分别为(10.79±1.78)μg/L和(108.04±24.83)μg/L(P<0.05),脱氢表雄酮硫酸盐无差异(P>0.05).实验组大鼠卵巢组织CYP17的RNA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升高且蛋白表达也增加(P<0.05).结论:联合使用胰岛素和hCG可建立与PCOS发病类似且CYP17表达异常增高的大鼠模型,该模型在研究PCOS高雄激素血症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作者:李轶;梁晓燕;杨星;熊永崂;庄广伦 刊期: 2008年第01期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育龄妇女中常见的内分泌和代谢紊乱性疾病,以持续性无排卵和高雄激素血症为基本特征.近年许多研究发现,多囊卵巢综合征越来越多地发生于青春期女性中,除对青少年的生活质量产生不利影响,还包括一系列不断增加的并发症,如:不孕症、高胰岛素血症以及相关的2型糖尿病、血脂代谢障碍及心血管疾病等.早期识别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有利于及时纠正、阻断其内分泌紊乱,防止近期及远期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李梅;刘嘉茵;崔毓桂 刊期: 2008年第01期
比较基因组杂交(CGH)是在荧光原位杂交(FISH)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分子细胞遗传学技术,可在一次杂交实验中检测出不同基因组DNA拷贝数的变化并在染色体区带上定位,使间期细胞全基因组的快速检测成为可能.系统介绍比较基因组杂交的基本原理、主要方法、近期应用、方法评价及发展前景.
作者:王玉;陈子江 刊期: 2008年第01期
血红素氧合酶(HO)是催化血红素降解为一氧化碳(CO)、胆绿素和铁的限速酶,在人体内有着广泛的生物学功能,是重要的内源性保护系统之一.HO在人类胎盘组织中表达丰富,在妊娠胎盘处适度表达HO对正常妊娠有重要保护作用,其作用涉及母胎界面免疫耐受、胎盘螺旋动脉的生理性重铸、增加胎盘血流灌注、抗炎、抗凋亡、维持局部氧化-抗氧化平衡等作用,其表达下降可能参与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儿生长受限、自然流产等多种病理妊娠的发生,深入了解其作用和调控机制,可能对病理妊娠的防治有重要作用,成为治疗此类疾病新的靶向目标.
作者:何玉洁;成要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随着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其分子生物学机制受到高度重视,弹性纤维作为盆底支持组织细胞外基质的重要功能性成分,赋予组织重要的弹性功能,若其功能受影响将导致支持组织失去弹性,盆底松弛,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相继发生.弹性蛋白酶特异性抑制物elafin基因在女性SUI患者的阴道组织中高表达,可能与盆底组织弹性纤维的重塑有内在联系,构成女性SUI的发病基础.
作者:钱双凤;宋岩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阴道成形术主要适用于先天性无阴道、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男性易性癖、假两性畸形和某些盆腔恶性肿瘤术后等阴道缺如的患者,该术式在解决患者性生活问题的同时,极大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近年肠代阴道成形术广泛应用,回肠、盲肠、结肠均已应用于阴道成形,术式也得以不断改进和完善.同时,有关术后人工阴道的解剖及功能学指标,局部微环境变化,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心理状况,生育问题及术后并发症的预防等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作者:张琳;黄向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丙戊酸盐是抗癫痫治疗的经典药物,女性育龄阶段癫痫的发病比较多见.随着深入了解研究,丙戊酸盐的临床应用范围逐渐扩大,安全性问题凸显.丙戊酸盐对女性生殖内分泌功能的不良影响、妊娠期的应用是否致胎儿畸形和影响神经系统发育以及产后母乳喂养安全性,丙戊酸盐在女性生殖系统肿瘤治疗中的作用等,对这些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宋红娟;刘嘉茵;崔毓桂 刊期: 2008年第01期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一种以盆腔疼痛、盆腔包块以及不孕为特征的常见妇科疾病.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而且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动物模型的应用为研究该病提供了便利.就医学界常用EMs动物模型的类型以及应用动物模型进行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宫庭钰;关铮 刊期: 2008年第01期
妊娠可看作是一种成功的同种半异体移植.在这个过程中,母体免疫系统存在特殊的免疫调节,使胎儿不被排斥.妊娠早期人类白细胞抗原G,E,C(HLA-G,HLA-E,HLA-C)在绒毛外细胞滋养层表达,作用于免疫细胞,调节母体免疫.妊娠晚期胎盘产生细胞因子调节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平衡,维持正常妊娠.如这种调节机制异常,会导致病理性妊娠,如子痫前期.对正常妊娠及子痫前期的免疫调节进行综述.
作者:张玲;廖爱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同源框基因(Homeobox gene,Hox gene)是胚胎发育过程中编码对尿殖管、外生殖管分化发育有重要意义的一系列转录因子.该轴打开的时间及模式可决定副中肾管的发育过程,而激素是Hox基因正常的表达调控者.雌、孕激素及其受体可直接与Hox基因中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结合位点结合而调控Hox基因的表达;此外,孕激素还对内膜腺上皮Hox基因通过间质细胞介导起负调控作用;雄激素可通过雄激素受体介导机制调节Hox基因的表达;维生素D则通过与受体蛋白结合DNA结合蛋白在蛋白基因水平上起作用.
作者:李斌;丰有吉 刊期: 2008年第01期
了解原始卵泡的形成、激活,特别是原始卵泡向初级卵泡转变的调控机制对卵子库的建立和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简要综述与哺乳动物原始卵泡的形成、激活及向初级卵泡的转变过程有关的Fig-a、神经内分泌因子、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c-kit)的配体(K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白血病抑制因子(LIF)、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家族成员、抗苗勒激素(AMH)等调节因子的研究进展.
作者:池海虹;周颖 刊期: 2008年第01期
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活化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s,PPARs)是能量代谢的重要调节因子,除了增强胰岛素的敏感性外,还调控脂肪的积聚、细胞的增生和炎性反应.近年研究发现人类生殖系统中存在PPARs表达,其参与卵巢雌孕激素的合成并影响受孕,通过影响组织的重塑方式调节卵泡的发生、排卵和黄体的发育,参与胚胎种植和发育及调节胎盘功能维持妊娠等.
作者:陈芳;孙晓溪 刊期: 2008年第01期
P450芳香化酶是雄激素转化为雌激素的限速酶,其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在不同的组织中转化不同的底物,产生不同活性的雌激素,P450的表达受多种调节因子的作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卵巢中P450芳香化酶的表达异常的,造成卵巢激素分泌紊乱,影响卵泡成熟和排卵,但是多囊卵巢综合征妇女卵巢中芳香化酶的表达缺陷还是亢进尚无定论,寻找调节P450芳香化酶的特异蛋白也是未来的研究方向之一,就P450芳香化酶在多囊卵巢综合征中的表达及影响因素作综述.
作者:田君;丘彦 刊期: 2008年第01期
哺乳动物生精细胞体外培养技术发展迅速,在人类,已经有体内发育阻滞生精细胞经体外培养发生分化,帮助生精阻滞患者生育遗传学后代的报道.研究较多的生精细胞体外培养和诱导分化的技术包括:生精小管片段培养、生精细胞-支持细胞共培养、生精细胞-Vero细胞共培养.人生精细胞体外分化由于研究例数少,目前技术还很不成熟,人体组织不易获得是限制人生精细胞体外分化研究的瓶颈.新研究表明,通过建立人精原干细胞系,将有望为人生精细胞体外分化研究提供源源不断的研究材料.
作者:石敏;桂耀庭;蔡志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前男性生育调控的有效方法仅有体外排精、避孕套和输精管绝育术,这些方法已应用百余年,除小的改良外没有什么创新.
作者:谷翊群 刊期: 2008年第01期
1994年在埃及开罗召开的国际人口与发展大会(ICPD),提出生殖健康的概念,并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和诸多国家政府的承诺.
作者:吴尚纯;邹燕 刊期: 2008年第01期
注射避孕针LUNELLA含醋酸甲孕酮(MPA)25mg和环戊丙酸雌二醇(E2C)5 mg,是微晶体的水混悬液.每月肌肉注射1针可达到99.8%~99.9%的避孕效果.
作者:雷贞武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由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主办的第十次全国妇科肿瘤学术会议,于2007年10月18日至21日在美丽英雄的城市--南昌召开.
作者:曲芃芃 刊期: 200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