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天津市医学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 国际刊号:1674-1889
  • 国内刊号:12-1400/R
  • 影响因子:0.69
  • 创刊:1982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天津
  • 语言:中文
  • 邮发:6-63
  • 全年订价:16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 1990年获卫生部《国外医学》系列期刊评比一等奖
  • 妇产科学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2009年4期文献
  • 4种抗生素治疗宫颈沙眼衣原体感染的疗效观察

    目的:比较4种抗生素临床治疗宫颈沙眼衣原体感染的疗效.方法:258例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患者按就诊号分为4治疗组,莫西沙星组(n=63);克拉霉素组(n=63);阿奇霉素组(n=65);米诺环素组(n=67).分别于治疗结束后的第21天和第60天行宫颈拭子沙眼衣原体检测,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判断疗效.结果:4组微生物学转阴率分别为88.89%,71.43%,75.38%和86.57%;莫西沙星组与克拉霉素和阿奇霉素组在转阴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60天检测复发率分别为3.7%,8.9%,4.1%和3.5%,各组间无统计学意义.结论:4种抗生素对沙眼衣原体感染均有效,莫西沙星和米诺环素治疗沙眼衣原体生殖道感染疗效较好,本结果为临床选择用药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作者:李淑霞;宁雅倩;姜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宫颈病变组织中双链RNA依赖的蛋白激酶表达

    目的:检测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双链RNA-依赖的蛋白激酶(PKR)的表达,探讨PKR在宫颈病变发生发展中的意义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选择临床病历资料和病理资料完整的宫颈癌患者共37例、同期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 Ⅰ-CIN Ⅲ)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因子宫肌瘤等良性病变切除子宫的正常宫颈组织30例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PKR的表达,分析PKR在宫颈病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结果:宫颈癌组织中PKR表达阳性率为54.1%(20/37),宫颈癌分期等临床病理资料均无明显相关(P>0.05);宫颈癌组PKR表达高于CIN Ⅲ,CIN Ⅰ~Ⅱ组和正常宫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KR的异常表达在宫颈病变的发展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李蕾;瞿全新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玻璃化冷冻卵母细胞及卵巢组织研究进展

    玻璃化冷冻技术近年已广泛应用于生殖领域,尤其是在女性生育力的储备方面展示其特有的优势.目前胚胎玻璃化冷冻已较成熟,并应用于临床.首次卵母细胞玻璃化冷冻的成功以及实验动物卵巢组织成功移植并获得分娩给研究带来无限希望,但目前仍处于实验阶段,研究者企图从不同角度解决难题.卵母细胞冷冻后,细胞结构的易损伤性造成的低复苏率.以及对卵巢组织玻璃化冷冻的可行性探索,对生殖领域提出新挑战.由于卵巢组织冻存与卵母细胞的冻存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就两者国内外新进展做综述.

    作者:高静;蔡霞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胞浆内单精子注射临床应用指征及安全性分析

    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技术自1992年起为男性不育症的临床治疗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其在人类辅助生育技术领域的应用逐渐广泛,不同生殖中心对于该技术的应用指征观点不一.多数学者认为在非男性因素、获卵数少、单纯性畸精症方面不推荐使用ICSI受精方式:对于临界精液质量、常规体外受精失败或低受精及不明原因不孕的患者,应综合评估总活动精子数及受精失败原因后酌情应用该技术.多数地区的随访研究表明,ICSI后代的总体缺陷率与正常人群无显著差异.但其潜在遗传学风险可能导致某些特殊疾病的发生.

    作者:杨伟洪;钟凯;李蓉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卵泡刺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进展

    卵泡刺激素是人类重要的生殖激素,通过其受体介导生理功能.目前在卵泡刺激素受体基因中发现大量单核苷酸多态性,特别是Asn 680Ser,可能影响受体活性,引起卵巢功能差异,并与辅助生殖技术中的卵巢刺激反应有一定联系.为即将进行卵巢刺激的患者测定基因多态性,以此定做个体化的卵巢刺激方案具有临床意义.其可以优化不孕症的治疗,减少医源性疾病的产生.但仍需要更多的临床实验检验其有效性.

    作者:夏丽娜;孙晓溪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卵巢癌的二线化疗

    超过80%的晚期卵巢癌患者因复发需要接受二线化疗.目前多项大型随机对照试验表明,对于铂类敏感患者,以铂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如紫杉醇+卡铂或吉西他滨+卡铂,在有效率及改善生存方面优于铂类单药化疗,可作为首选.而对于铂类耐药患者,无论采用何种化疗,效果均不理想,临床上一般采用不良反应较小、使用方便的单药化疗作为姑息性治疗,联合化疗的价值有待更多随机对照试验证明.

    作者:闻强;朱笕青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自然杀伤T细胞与妊娠期免疫耐受

    自然杀伤T细胞(NKT细胞)是一类特殊的T细胞,既可以表达T细胞表面标志,又可以表达自然杀伤细胞表面标志,能识别由白细胞分化抗原ld(CDld)提呈的抗原,并通过调节细胞因子的分泌影响辅助性T细胞1型(Th1)/Th2平衡,广泛参与免疫调节.妊娠是一种成功的半同种移植,正常妊娠妇女体内存在Th2偏倚,免疫平衡在维持正常妊娠和分娩发动中发挥重要作用.在一些病理妊娠如复发性流产、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中,越来越多的研究集中于免疫平衡发生的变化,认为NKT细胞对免疫平衡的影响在妊娠期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陈红波;凌斌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异位妊娠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异位妊娠的诊断方法包括实验室诊断、影像学诊断、综合诊断和腹腔镜诊断.近年异位妊娠的试验室诊断取得长足进展,向诊断早、准确率高的方向发展,使异位妊娠的误诊、漏诊概率减少.异位妊娠早期诊断为患者采取药物保守治疗提供更多的机会.减少了异位妊娠破裂导致腹腔内大出血的危险.研究表明,阴道超声检查和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检测联合应用能使大多数异位妊娠在早期作出诊断,是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诊断方法.

    作者:速存梅;陆海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吲哚胺2,3双加氧酶与妊娠免疫耐受

    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是一种免疫调节酶,是肝脏以外唯一可催化色氨酸分子中吲哚环氧化裂解、沿犬尿酸途径进行分解代谢的限速酶,介导IDO+细胞对T淋巴细胞增殖抑制效应.IDO是妊娠免疫耐受的重要机制之一,参与调节母胎免疫关系,保护胎儿免受母体T细胞攻击,IDO表达异常或者活性失调导致妊娠免疫耐受失调,与多种妊娠相关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关系密切.

    作者:刘凤娟;董曼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转导通路与精子活动力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属于丝/苏氨酸蛋白激酶,激活后可参与调节细胞生长、发育、分化、凋亡等一系列生命活动.MAPK转导通路的一些组成部分,如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蛋白激酶C(PKC);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和p38及底物精子微管蛋白等直接或间接调节精子的活动力.MAPK信号通路的研究对探讨弱精子症发生的分子机制,寻求弱精子症新治疗途径有意义.

    作者:丁玉芹;姜宏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新型非口服激素避孕方式的研究进展

    为改善女性对避孕措施的依从性和满意度,各类非口服激素避孕方式不断更新和完善.新开发的经皮避孕贴片使用方便而有效;新型避孕注射针减少了单孕激素对骨密度的潜在影响,更为安全耐受;单根皮下埋植剂避孕效果好,放置和取出更为方便且取出后很快可恢复生育能力;阴道避孕环操作简单,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这些新的非口服激素避孕方式为不愿每日口服激素避孕的女性提供更多的选择.

    作者:周菊贤;刘晓瑷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妊娠前干预的方法及效果评价

    妊娠前干预是孕前期保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妊娠前风险的准确评估和有效干预可显著改善妊娠结局.目前证明有效的干预方式包括,生活方式改变、环境改善、叶酸补充、遗传咨询以及慢性和感染性疾病控制等.对于生活方式和环境中的危险因素,开展大量的干预研究,效果显著.为保证围妊娠期妇女的叶酸摄入量,普遍采用补充叶酸制剂和食物叶酸强化两种方法.孕前遗传咨询是妊娠前干预的重要手段之一,其涉及生物医学、伦理道德、社会经济等多方面问题,目前还存在一些不足,但发展迅速.对患有慢性或传染性疾病的妇女采取一系列规范化的干预措施,可明显改善妊娠结局.

    作者:梁嬛;李笑天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骨桥蛋白与胚胎着床及胚胎发育的研究进展

    骨桥蛋白是一种细胞外基质蛋白,通过其分子内部的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序列与整合素受体结合,介导细胞与细胞之间、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的相互作用,在细胞迁移和黏附等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发现,骨桥蛋白是蜕膜化的标志,子宫内膜可表达骨桥蛋白,且在内膜的种植窗期高表达,推测与内膜容受性的建立及胚胎着床有关.研究还发现,骨桥蛋白存在于输卵管液中,在受精和胚胎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江平;谢青贞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检测染色体异常

    近年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microarray 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microarray-CGH)技术被应用到临床细胞遗传学领域.该技术是选择DNA特殊片段作为靶,固化在载体上,形成密集、有序的分子微阵列.然后,从测试标本中提取DNA,将测试DNA和参考DNA用不同的荧光色素标记,杂交到微阵列上,通过检测这两种荧光色素的比率,了解待测标本基因拷贝数的变化.其能够检测染色体亚微结构异常.微阵列技术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工具,用于产前、产后和植入前诊断染色体亚微结构异常.

    作者:赵晓曦;其木格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层粘连蛋白、纤维粘连蛋白在胚胎发育中表达及作用

    细胞外基质(ECM)主要分布于细胞外空间,包括胶原蛋白、非胶原蛋白和蛋白多糖三大类,在与其特殊黏附受体结合后,连接构成复杂的网架结构,起到调节组织发生和细胞生理活动的作用.层粘连蛋白(LN)、纤维粘连蛋白(FN)作为ECM的重要组成成分,广泛存在于各种动植物的细胞表面、细胞外液、结缔组织以及多数基底膜中.不仅在支持、连接和维持组织形态方面起重要作用,而且具有调节细胞黏附、生长、分化、促进细胞迁移、增殖、离子交换和信息传递的功能.对LN和FN的分子结构、合成分布及在胚胎着床、发育过程中表达与作用进行综述.

    作者:高玲;刘延;喇端端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在辅助生殖技术中应对双胎妊娠的策略

    医学上认为,双胎妊娠是辅助生殖技术(ART)的并发症.有效、根本的应对策略就是降低双胎妊娠在ART妊娠者中的比率,预防性地对妊娠率较高、胚胎良好的年轻患者选择性地单胚胎移植,可显著减少双卵双胎的发生,达到预期目的.阻碍中国推广单胚胎移植的主要原因:1.ART是自费医疗,且较昂贵.2.中国晚婚晚育,高龄不孕女性较多.3.患者和医生对双胎妊娠围生期风险的认识和重视不足.ART也增加高风险的单绒毛膜性单卵双胎的发生率,甚至偶可诱发以往未曾发现的单绒毛膜性双卵双胎.对于单绒毛膜性的单卵双胎以及单绒毛膜性的双卵性双胎.还没有很好的应对策略.对双胎膜性予以早期诊断,以及对单绒毛膜性双胎进行早期围生医学干预,是ART中应对单卵双胎增加的唯一策略.

    作者:邵小光;王磊;史艳彬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复方口服避孕药的避孕效果和依从性

    在美国和世界其他一些国家,复方口服避孕药(combined oral contraceptive,COC)是育龄妇女常用的可逆性避孕方法之一.2002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在美国有1 160万15~44岁的妇女正在使用COC,大约有4450万15~44岁的妇女曾经使用过COC.

    作者:史惠蓉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子宫内膜癌合并多种严重内科疾病手术治疗1例

    病例报告患者女,68岁,因绝经后阴道不规则出血1个月余,于2007年2月27日入院.入院前1个月出现阴道间断流血水样分泌物,淡红色,有臭味,入院前10 d,患者因有糖尿病肾衰行血液透析时突然大量阴道出血,约500 mL,暗红色,较稀薄,轻微下腹不适,其后一直间断阴道流血水样分泌物,时多时少、味臭.

    作者:李秀平;杨莉莉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147例分析

    目的:探讨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处理、分娩方式选择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47例妊娠28~36+6周胎膜早破妊娠妇女.按破膜时妊娠周分为:28~34+6妊娠周和35~36+6妊娠周2组.分析不同妊娠周的分娩方式和新生儿结局,破膜至分娩的时间与宫内感染的关系.结果:2组妊娠周剖宫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8~34+6周组新生儿发生各种并发症的比例明显高于35~36+6周组(P<0.01);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和Apgar评分明显低于35~36+6周组(P<0.01);新生儿治愈出院的时间明显长于35~36+6周组(P<0.01);破水≥48h分娩新生儿诊断宫内感染的比例明显高于破水48 h内分娩者(P<0.01);妊娠35~36+6周组延长孕龄对新生儿结局无明显改善(P>0.05).结论:妊娠28~34+6周发生胎膜早破在排除感染且大羊水池深度>2 cm者采取期待治疗,妊娠35~36+6周发生胎膜早破者考虑终止妊娠;无明确剖宫产指征时应选择阴道试产,出现产科指征和感染征象选择剖宫产.

    作者:李丽军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85例胎儿脉络丛囊肿病例研究

    目的:通过超声检查探讨胎儿脉络丛囊肿与胎儿出生后不良结局的关系.方法:通过8600例未经筛选的低危妊娠妇女进行常规超声检查,发现脉络丛囊肿85例.妊娠妇女平均年龄30.08岁,平均妊娠周为21+2.85例均成功随访.结果:85例脉络丛囊肿胎儿中正常胎儿67例:合并其他异常18例,其中染色体异常5例.结论:脉络丛囊肿虽然是一种形态学上的异常,但并不意味着胎儿畸形.其出现提示与胎儿出生后不良结局有一定相关性.超声医师必须应对胎儿作进一步的系统超声检查.

    作者:王小莉;刘丽;吴钟瑜;周敏;陈叙 刊期: 2009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