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天津市医学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 国际刊号:1674-1889
  • 国内刊号:12-1400/R
  • 影响因子:0.69
  • 创刊:1982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天津
  • 语言:中文
  • 邮发:6-63
  • 全年订价:16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 1990年获卫生部《国外医学》系列期刊评比一等奖
  • 妇产科学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2017年4期文献
  • 卵丘细胞在未成熟卵母细胞玻璃化冷冻保存中的作用

    卵母细胞冷冻技术是生殖医学的一大热点,未成熟卵母细胞冻存是保存女性生育力的重要方法,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卵丘细胞与卵母细胞共处同一微环境,二者通过缝隙连接进行复杂的双相调控和物质交换,目前已知卵丘细胞在人类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成熟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在冷冻过程中的作用尚无定论.随着玻璃化冷冻技术的发展,卵丘细胞对未成熟卵母细胞冷冻的影响有了较多的研究,卵丘细胞可减缓冷冻剂渗透速率,从而避免细胞渗透压的突变对未成熟卵母细胞的损伤,提高细胞冻融后存活率和受精率并支持未成熟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就卵丘细胞在人类未成熟卵母细胞玻璃化冷冻保存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为癌症化疗、延迟生育年龄等需进行的未成熟卵母细胞冷冻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及可靠的实验依据.

    作者:吕爱香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长效GnRHa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中的应用进展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一种常见妇科疾病,生育期妇女EMs发病率约10%~15%,高达50%的EMs患者伴有不孕.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是治疗EMs的常用药,可通过不同作用机制作用于下丘脑一垂体系统和子宫内膜.多数报道肯定了保守性手术术后GnRHa治疗在提高EMs合并不孕患者的妊娠率以及降低复发率上的疗效.在预防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术后复发、缓解深部浸润型EMs疼痛方面,GnRHa电有一定的疗效.在治疗青春期EMs方面,多应用GnRHa联合激素反加疗法,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GnRHa超长方案并不影响鲜胚移植的获卵数,冻胚移植前GnRHa预处理也可提高体外受精(IVF)成功率.

    作者:赵影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支原体感染与辅助生殖技术失败的研究进展

    支原体在女性生殖道中具有较高的感染率,绝大多数女性感染后无明显症状或仅表现为轻微临床症状,易被患者忽视.支原体可通过介导免疫炎症反应,引起输卵管和子宫内膜形态和功能发生改变,从而导致不孕.对于辅助生殖技术(ART)失败的女性,应考虑支原体引起内膜容受性改变造成胚胎植入失败的可能.因此,再次行胚胎植入前,可建议进行宫腔镜检查、内膜活检、宫颈分泌物涂片检测以判断是否存在支原体感染引起的慢性子宫内膜炎.若存在支原体感染,应采用抗生素等多种手段进行干预,再行经阴道超声多普勒(TVS)检测内膜厚度、血流及蠕动波来评估疗效,从而避免辅助生殖的再次失败.此外,支原体感染对辅助生殖失败的影响可能存在个体差异.

    作者:钟娇娇;贺雨南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IVF/ICSI周期中拮抗剂方案扳机方式的选择

    体外受精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VF/ICSI)助孕治疗中,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GnRHA)方案因促性腺激素(Gn)刺激时间短、总费用低、方案灵活、患者易接受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临床.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通常用来促使卵泡后的成熟和排出(又称hCG扳机),与黄体生成激素(LH)促卵泡排出效果相似,但hCG的半衰期更长,延长的黄素化效应增加了患者发生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风险.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在促进卵泡终成熟和排卵的同时(又称GnRHa扳机),又能降低OHSS的发病率,已在临床应用.但目前研究结果表明,GnRHa扳机终会导致黄体功能的缺陷并影响临床妊娠率,增加流产率.GnRHa扳机后采用何种黄体期支持才能消除新鲜胚胎移植时的顾虑仍无定论.综述拮抗剂方案中GnRHa扳机的优势和存在的争议.

    作者:杨媛;胡俊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异位妊娠患者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策略及预后

    异位妊娠是妇科常见急腹症之一,治疗分为期待疗法、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三种方法.异位妊娠的处理趋向于保守治疗,其中以甲氨蝶呤(MTX)为主的药物治疗和腹腔镜手术为主流治疗方式.对输卵管妊娠患者只要对侧输卵管大致正常,输卵管开窗术或切除术对日后生育力影响相似.三种方法适应证选择恰当,治疗成功后患者两年内宫内孕率相似.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近年来明显增多,中国2016年已经出台相应专家共识可参考使用.

    作者:彭超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3及其在活性氧簇介导的生殖系统疾病中的作用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3 (sirt3)是定位于哺乳动物线粒体基质、依赖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的Ⅲ型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s)sirtuin家族成员之一,通过去乙酰化组蛋白发挥作用,并且完成线粒体中大部分蛋白质的去乙酰化.sirt3去乙酰化从转录因子到代谢酶类等底物[如缺氧诱导因子1(HIF-1)、p53、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y共激活因子1α(PGC-1α)等因子,抗氧化酶过氧化氢酶(CAT)、谷氨酸脱氢酶(GDH)、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1(SOD1)等代谢酶类],影响活性氧簇(ROS)水平,导致胚胎发育潜能下降、卵巢功能衰退、卵巢肿瘤等生殖系统疾病的发生.总结sirt3的生物学特性、sirt3调控ROS水平的相关分子机制,进而为sirt3在ROS介导的生殖系统疾病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作者:黄巧瑶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大气污染物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关系

    雾霾是一种严重的大气污染形式,主要由气态污染物和颗粒物组成.颗粒物理化特性强,危害性大,是加重雾霾天气污染的重要原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严重危害母婴健康的妊娠期特有疾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妊娠期妇女的生理特性使孕妇和胎儿对污染物的易感性增加.现有研究证实,HDP与妊娠期孕妇大气污染物的暴露关系密切,发生机制主要与大气污染物激活机体氧化应激反应和系统性炎症有关,其具体致病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现就雾霾与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综述.

    作者:马世月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随着女性健康意识及超声检查技术的提高,超声发现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增厚的比例明显上升.根据有无阴道出血可将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分为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伴阴道出血及无症状的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的病因及病理类型复杂,早期无临床症状或仅表现为绝经后阴道出血(postmenopausal bleedirg,PMB),诊断性刮宫或与宫腔镜检查联合是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主要方式.目前子宫内膜厚度与子宫内膜病变的关系尚未明确,而对有无阴道出血的子宫内膜增厚的患者,对内膜增厚的评估的标准是不同的.根据子宫内膜厚度决定是否进一步检查以对子宫内膜病变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有重要意义.对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的发病原因、子宫内膜增厚的评估和诊疗进行阐述.

    作者:王田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糖原合成酶激酶3在精子成熟、获能和顶体反应中的作用

    糖原合成酶激酶3(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GSK-3)是一种广泛表达于各组织细胞的激酶,参与调节多种生物活动.在精子细胞中,其两种亚型(GSK-3α和GSK-3β)均有表达,参与调控精子在附睾中的成熟、女性生殖道中的获能和顶体反应等过程.GSK-3通过磷酸化隔膜蛋白、蛋白磷酸酶1一y2(PP1一y2)等靶蛋白影响精子获能与顶体反应.同时,作为参与了精子细胞中的Wnt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以及环磷酸腺苷/蛋白激酶A(cAMP/PKA)介导的蛋白质磷酸化通路等多条通路的激酶,GSK-3的活性也受到严格的控制.因此,研究GSK-3在精子成熟、获能和顶体反应中的作用对进一步阐明精子在附睾和女性生殖道中发生的各种生理过程和男性不育的发生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屈夏;王昊;周家豪;赵紫薇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胚胎培养液中游离DNA应用于植入前遗传学筛查中的研究进展

    植入前遗传学筛查(preimplantation genetic screening,PGS)是指在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过程中,对具有高遗传风险患者的胚胎进行种植前活检和遗传学分析,选择遗传物质正常的胚胎植入母体宫腔,从而获得健康子代的诊断方法.目前,PGS仍主要通过胚胎活检获取细胞进行遗传学检测,而该有创过程可能会对胚胎发育及产科结局产生不良影响.近年研究发现胚胎培养液中含有胚胎来源的游离DNA片段,其含量与胚胎的碎片率呈正相关,并已在胚胎染色体及单基因疾病的检测和诊断方面得到了初步应用,开创了胚胎无创性PGS的先河.对胚胎培养液中游离DNA进行植入前遗传学筛查具有无创、取材简便、在分子水平检测胚胎的遗传物质等优点,有巨大的应用前景.但目前该技术尚处于研究阶段,存在易污染和特异性较差等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

    作者:赵雪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不同黄体支持方案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诱发排卵自然周期冻融胚胎移植中的临床结局分析

    目的:分析不同黄体支持方案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诱发排卵自然周期(NC)方案冻融胚胎移植(FET)过程中的不同临床结局.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采用hCG诱发排卵NC方案FET的35岁以下患者,随机分组,终入组286例.根据黄体支持方案分为:Ⅰ组(n=81)无黄体支持;Ⅱ组(n=104)口服地屈孕酮20 mg,2次/d;Ⅲ组(n=101)肌内注射黄体酮20 mg/d,同时口服地屈孕酮10 mg,2次/d.比较3组患者一般资料、临床特征、治疗结局.结果:3组患者年龄、不孕年限、不孕类型、不孕原因、基础卵泡刺激素(FSH)水平,体质量指数(BM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患者的控制性超促排卵方案、受精方式、新鲜周期治疗结局、hCG日激素水平和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患者的移植胚胎数、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异位妊娠率、继续妊娠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年轻患者hCG诱发排卵自然周期冻融胚胎移植,不进行黄体支持是可行的.但是临床中需要与患者进行深入的沟通交流.对于有顾虑的患者,口服地屈孕酮方案满意度高、用药方便,可以选择应用.

    作者:王力;周雪源;闻姬;崔薇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子宫非典型息肉样腺肌瘤九例临床分析及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子宫非典型息肉样腺肌瘤(atypical polypoid adenomyoma,APA)的治疗和随访策略.方法:对我院2008-2016年收治的9例AP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7.4(20~50)岁.其中3例为单纯APA;1例为APA合并子宫内膜样腺癌;1例为APA合并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1例为APA,而后随访病理为子宫内膜复杂型不典型增生;1例为子宫内膜复杂型不典型增生,而后随访病理为APA与子宫内膜复杂型不典型增生共存;l例为APA,而后随访病理为子宫内膜复杂型增生;1例为APA与子宫内膜复杂型增生并存.3例初始治疗为分段诊刮术,6例为经宫腔镜病灶切除.随访截至2017年1月,平均随访45.5(3~103)个月,9例APA患者均未见复发、癌变,3例原发不孕患者均尚未妊娠.结论:APA临床上虽为良性疾病,但由于其潜在恶性应积极治疗,而且其治疗方案应依据患者年龄、腺体组织结构异型指数、子宫内膜情况以及是否有生育要求来决定.

    作者:董珍珠;林婷婷;许淑霞;许沐;刘达宾;孙蓬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冻融周期非优质单囊胚移植妊娠结局的比较

    目的:比较D5和D6非优质单囊胚玻璃化冷冻复苏移植后的临床结局,优化非优质单囊胚的移植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12月在福建省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施行冻融周期非优质单囊胚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230例,依据囊胚质量和囊胚发育的天数将非优质单囊胚移植的患者分为4组,分别是D5的AC/BC组(内细胞团、滋养层评分为AC或BC,53个周期)、CA/CB组(51个周期)、D6的AC/BC组(65个周期),CMCB组(61个周期),比较各组的临床妊娠率和早期流产率.结果:D5组非优质囊胚临床妊娠率高于D6组,且CA/CB(D5)组的临床妊娠率高于AC/BC(D6)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BC组的早期流产率高于CA/C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JP<0.05).结论:在非优质单囊胚移植周期中,优先考虑滋养外胚层评分高的D5囊胚,可提高妊娠率,降低早期流产率.

    作者:陈清汾;林典梁;杜生荣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术后妊娠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通过对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合并不孕患者行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前后多个因素分析,探讨可能影响其术后妊娠的主要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47例EMs合并不孕且进行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患者的相关资料,采用x2检验、t检验、秩和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术后患者自然试孕157例,直接进入体外受精(IVF)助孕周期90例.终未妊娠者105例,成功妊娠者142例.术后成功妊娠者和未妊娠者不孕年限、子宫内膜异位症分期(r-AFS分期)、子宫内膜异位症生育指数(EF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不孕类型、是否合并子宫内膜息肉(EP)和卵巢EMs异位囊肿病灶单双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着时间延长,自然妊娠率和IVF助孕妊娠率逐渐下降,趋势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AFS分期、EFI评分与术后妊娠情况密切相关(P<0.05),EFI评分高为术后妊娠的保护性因素,而r-AFS分期高为术后妊娠的危险性因素.结论:r-AFS分期、EFI评分和不孕年限是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后妊娠的重要影响因素,对此类患者可通过腹腔镜手术探查及治疗,尽早根据相应指标评估病情,积极采取措施指导受孕,可显著提高术后妊娠率.

    作者:李仕珍;邓晓惠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AMH对辅助生殖妊娠结局预测价值的Meta分析

    目的:系统评价抗苗勒管激素(anti-Mullerian hormone,AMH)对接受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治疗,如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或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等不同助孕方式患者卵巢反应性和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检索Pubmed、Medline、Cochrane Library、CNKI等相关中英文数据库,按纳入与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收集血清AMH用于预测接受IVF/ICSI治疗的不孕症患者卵巢反应性及妊娠结局的研究数据.采用Stata 12.0软件,通过合并诊断效应量,汇总受试者工作特征(summary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ROC)曲线,进而综合评价AMH对卵巢反应性及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本研究终纳入文献15篇,累计病例3 475例.AMH预测卵巢反应性及妊娠结局的合并敏感度分别为0.814和0.661,合并特异度分别为0.826和0.768,合并阳性似然比分别为3.900和2.848,合并阴性似然比分别为0.229和0.357,合并诊断比值比分别为21.334和9.403.SROC曲线显示,AMH预测卵巢反应性及妊娠结局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90 8和0.822 1,Q指数分别为0.821 6和0.755 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MH对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与其对卵巢反应性的预测价值相近,可作为妊娠结局的预测指标,但其敏感度较低,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作者:欧阳小娥;胡蓉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子宫内膜息肉合并不孕症患者术后自然妊娠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息肉合并不孕症患者接受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TCRE)治疗后的妊娠情况,同时研究各种因素对术后自然妊娠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1月因不孕且有生育要求而就诊于苏州市立医院本部,接受TCRE的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以确诊为子宫内膜息肉的15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及手术情况,分析术后自然妊娠率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完成随访的153例患者中,共105例患者自然妊娠,总体妊娠率为68.63%.单因素分析显示,TCRE术后患者按照年龄、不孕年限、体质量指数(BMI)、不孕类型、既往宫腔操作次数、息肉生长部位、息肉数目、术后是否使用地屈孕酮分层后,自然妊娠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BMI值高、息肉数目>1个影响子宫内膜息肉患者TCRE术后妊娠率,而TCRE术后使用地屈孕酮治疗有利于提高患者自然妊娠(OR=3.719,95%CI:1.376~4.945).结论:TCRE可显著提高子宫内膜息肉合并不孕症患者的术后自然妊娠率,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合并不孕症的有效手段.患者年龄、BMI、不孕类型和息肉数目为TCRE术后自然妊娠率的影响因素,而TCRE术后使用地屈孕酮周期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术后自然妊娠率.

    作者:栾雪峰;陈大立;侯文杰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X-连锁慢性肉芽肿病的植入前遗传学诊断方法学研究

    目的:采用多重置换扩增(MDA)建立一种可靠、准确的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GD)方法,可应用于X-连锁慢性肉芽肿病的PGD.方法:采用16个位于CYBB基因两侧的短串联重复序列(STR)位点对X-连锁慢性肉芽肿病家系进行单体型分析,采用MDA对单细胞进行全基因组扩增,对其产物采用在家系分析中具有多态性的STR位点及特异性扩增CYBB基因进行分析,同时采用位点Amel进行性别诊断.结果:家系分析结果显示共有7个STR位点具有多态性.共进行了10个单淋巴细胞及10个单卵裂球的MDA,全部扩增成功.对致病基因CYBB外显子8的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效率为100%,其中1个单淋巴细胞发生致病位点的等位基因脱扣(ADO),10个单卵裂球诊断结果均为215 bp,未检测出异常的204 bp条带,ADO率为10%(1/10);对于7个有多态性的STR位点和位点Amel,PCR扩增效率为96.9%(155/160),ADO率为11.3%(13/115).结论:采用MDA结合致病基因特异性扩增及单体型分析在单细胞水平对X-连锁慢性肉芽肿病进行检测,两者相结合可避免污染、ADO等导致的误诊,可提高PGD的诊断效率,为进一步的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作者:吴海涛;沈晓婷;刘瑜亮;钟依平;王静;曾艳红;丁晨晖;周灿权 刊期: 201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