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亲二倍体(UPD)是指同源染色体或染色体上的部分片段均来源于双亲中的一方,其发病率较低,但可继发隐性基因纯合突变或基因印迹障碍,从而导致各种各样的临床表型.临床上常用的检测技术,如染色体核型分析、无创产前筛查以及染色体拷贝数目变异等都难以发现UPD的存在.在临床工作中,可能会因对UPD的认识不足或者检测技术有限而导致医者对该类疾病的误诊.通过全面搜集与单亲二倍体相关的研究报道,系统地对其形成机制、致病机制、临床检测技术以及预防和治疗手段进行综述,以便更好地指导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治.
作者:贾静;何梦舟;张婧怡;陈凯月;唐红菊 刊期: 2017年第05期
辅助生殖技术(ART)是治疗不孕不育症的有效手段,其生殖遗传安全性也一直备受关注.ART子代不良妊娠结局如低出生体质量儿、自然流产、胎儿畸形、早产、围生期死亡等的发生率不断增加,大量研究显示不孕不育患者通过控制性超促排卵、体外受精、胚胎操作等非生理性的干预对表观遗传造成一定的影响;表观遗传修饰中印迹基因对胎儿的发育具有重要的作用,ART实施于表观遗传重编程的关键时期,印迹基因的失调不仅影响胚胎的发育,还可诱发子代出生后的发育异常而导致多种相关性疾病的发生.本文从表观遗传修饰与印迹基因、ART与印迹基因失调性疾病进行综述,概括介绍与ART相关的印迹基因失调性疾病,如Beckwith-Wiedemann综合征、Prader-willi综合征、Angelman综合征、Silver-Russell综合征等的发病率及相关机制.
作者:贾青鸽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神经管畸形(neural tube defects,NTDs)是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神经管闭合不全导致的严重出生缺陷,NTDs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叶酸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其参与的一碳代谢涉及嘌呤和嘧啶合成、体内甲基化等重要反应,影响体内多种发育相关基因和通路的调控,对神经管发育过程至关重要.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证实补充叶酸可有效预防NTDs的发生,但是叶酸降低NTDs发病率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DNA甲基化是目前广泛研究的表观遗传机制,研究表明DNA甲基化异常与NTDs发生关系密切.综述叶酸代谢过程、叶酸代谢关键酶与相关基因、DNA甲基化与NTDs的关系,以阐明叶酸及DNA甲基化在NTDs中的作用,为NTDs的发病机制和NTDs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作者:常歌 刊期: 2017年第05期
近年来,健康女性为保存生育力以防未来不孕而进行社会性卵子冷冻(social egg freezing)的趋势不断增加.这一技术为暂时还不想成为母亲的女性保存了生育力,使她们有机会在年纪较大时依然有可能有自己的遗传学后代.然而,一般倾向进行社会性卵子冷冻的妇女年龄都超过35岁,卵子的数量、质量和终获得成功妊娠和健康活产的概率都已明显下降,妊娠相关的并发症增加.对于社会性卵子冷冻业界和社会大众意见不一.反对者认为社会性卵子冷冻有失公正性、存在过度医疗、成本效益低、不符合孩子意愿和利益等问题;支持者认为女性有生育自由、这项技术可避免单亲妈妈的产生、保存生育力且冻卵优于供卵.这项技术的推广涉及到合格的父母亲角色、女性自主权、医疗风险、成本效益等问题,仍存在伦理争议.
作者:张伟伟;杨琨 刊期: 2017年第05期
Wnt信号通路是一种高度保守的信号通路,也是一个复杂的网络系统,包括多种配体、受体及多条下游通路.该通路参与胚胎发育、细胞生长、干细胞增殖和肿瘤的发生.Wnt信号通路也是女性生殖系统分化的关键因子.同时,该通路的异常与女性多种生殖系统疾病有关,甚至会导致肿瘤的发生.有研究证实,Wnt信号通路的异常与上皮细胞间质化过程有关,该过程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另外,Wnt信号通路与肿瘤的转移、复发和耐药性都有一定的关系.本文综述Wnt信号通路在女性生殖系统中的作用及其与女性生殖系统疾病的关系.
作者:刘宁 刊期: 2017年第05期
欧洲人类生殖与胚胎协会在2002年对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治疗效果提出了准确定义的衡量标准,即单个健康婴儿的出生.减少ART治疗中出现的严重并发症——多胎妊娠有效的措施就是进行单囊胚移植(single blastocyst transfer,SBT).从理论上讲,SBT可以杜绝双卵双胎的发生,但是无选择地对所有患者采取SBT策略,则可能会导致妊娠率和活产率降低,给患者带来更高的经济和时间成本以及精神压力.所以,对合适的患者进行选择性单囊胚移植(elective single blastocyst transfer,eSBT)有利于提高该部分患者的临床妊娠率及活婴出生率.分析影响SBT临床妊娠结局及活婴出生的相关因素,评估患者自身条件及预测SBT的成功概率,从而使患者更容易接受SBT,终使其获得健康婴儿的出生.
作者:孙青;熊风;李观贵;万才云;陈培林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对妊娠前女性进行常见耳聋基因突变筛查,初步测算天津地区育龄女性常见耳聋基因的突变频率和突变类型.方法:应用耳聋基因芯片,针对GJB2,SLC26A4,GJB3基因以及线粒体12S rRNA基因的9个突变热点,对201例妊娠前女性进行携带者筛查,对检测到携带突变的女性的配偶进行GJB2或SLC26A4基因的Sanger测序.结果:在201例样本中共检出突变携带者10例,检出率为4.98%.包括GJB2基因突变6例,SLC26A4基因突变3例,线粒体12S rRNA基因突变1例.对10例携带者配偶进行测序发现1例GJB2基因235delC杂合突变携带者的配偶携带109G>A杂合突变.结论:对听力正常女性进行常见耳聋基因突变检测可有效筛查出携带者,进而可以为减少聋儿出生提供线索和依据.
作者:梁玥宏;任晨春;王文靖;张海霞;杨微微;李德明;张月香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URSA)与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83例URSA患者(URSA组)和90例健康育龄期妇女(对照组)行MTH FR基因C667T、A 1298C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比较2组患者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情况,并评估不同基因型致URSA发生的风险.结果:2组患者MTH FR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2组患者MTHFR C677T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THFR A1298C基凶型、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URSA组TT纯合子出现频率高于对照组(30.1% vs.13.3%,x2=7.237,P=0.007).TT纯合子基因型发生URSA的风险是CC纯合子基因型的3.289倍(OR=3.289,95%CI:1.342~8.063).结论:MTHFR C677T位点基因多态性与URSA的发生有关,TT纯合子基因型可增加患病风险.
作者:黄山鹰;唐国玲;刘庆芝;姚吉龙;姚秀华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评估剖宫产后阴道分娩(VBAC)的影响因素及其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研究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本院分娩的孕妇210例.所有孕妇均有1次剖宫产史,足月单胎,头位,无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意愿阴道试产(TOLAC).根据终分娩方式分为TOLAC成功组(VBAC组)和TOLAC失败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剖宫产后再次阴道分娩的影响因素,并比较2组的妊娠结局.结果:TOLAC成功率为80.5%(169/210),41例因产时胎心异常或产程停滞中转剖宫产终止妊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阴道分娩史(OR=9.61,95%CI:1.20~76.96)、自然临产(OR=5.88,95%CI:2.36~14.64)及体质量指数(BMI,OR=0.86,95%CI:0.76~0.97)是剖宫产后再次阴道分娩的影响因素,其中阴道分娩和自然临产是有利因素,高BMI是不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6.2组妊娠结局比较,TOLAC成功组出血量和输血率低于TOLAC失败组(P<0.05),新生儿窒息率和新生儿入新生儿监护室(NICU)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发生子宫切除和母儿死亡等严重并发症.结论:VBAC的影响因素为阴道分娩史、自然临产和BMI,对于前次剖宫产后再次妊娠的孕妇进行充分个体化评估,进一步构建VBAC预测模型,提高TOLAC成功率.
作者:彭兰;陈大立;吴晓;柴利强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评价紧急宫颈环扎术联合阿托西班在治疗宫颈机能不全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2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因宫颈机能不全行紧急宫颈环扎手术,并使用阿托西班保胎的2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紧急宫颈环扎术联合阿托西班治疗宫颈机能不全的疗效、妊娠结局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应用紧急宫颈环扎术联合阿托西班延长孕周(8.6±5.4)周,分娩孕周为(31.8±4.7)周,成功率为74.1%(20/27),应用阿托西班后抑制宫缩的有效率为62.9%(17/27).仅有3例患者出现短时间轻微恶心、呕吐症状,1例出现轻微头痛,未出现因不良反应停止阿托西班治疗的情况.结论:紧急宫颈环扎术联合阿托西班能明显延长妊娠时间,妊娠结局良好,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作者:王秋明;武海英;党群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C9orf3基因多态性(rs3802457)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收集就诊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106例PCOS患者与41例健康女性的乙二胺四乙酸(EDTA)抗凝全血,提取核酸后,对C9orf3基因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后进行Sanger测序,统计C9orf3基因rs3802457位点的基因多态性,同时对比PCOS组与对照组的临床及血脂生化指标.结果:C9orf3基因rs3802457位点有3种基因型,分别为CC、CT和TT.PCOS组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87.7%、12.3%和0%,对照组分别为68.3%、29.3%和2.4%;PCOS组的C、T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分别为93.9%和6.1%,对照组分别为82.9%和17.1%;2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等位基因C在PCOS组中的分布高于对照组,等位基因T低于对照组.PCOS组患者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及三酰甘油(T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C基因型PCOS患者HDL水平低于CT基因型PCOS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9orf3基因多态位点rs3802457可能与PCOS发病相关.
作者:李娟;潘文锋;张春仁;刘利东;马红霞;宋金龙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雌激素对去势雌性Sprague-Dawley大鼠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及Ras同源基因家族成员A (RhoA)水平的调控及其机制,研究雌激素对心血管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5只3月龄雌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ON,n=10)、假手术组(SHAM,n=10)、去势对照组(OVX,n=12)和去势实验组(OVX+E2,n=13).去势实验组给予200 μg/(kg·d) 17β-雌二醇灌胃,余3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灌胃16周后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血清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MCP-1及RhoA水平;ELISA法检测心脏组织沉默调节蛋白1(SIRT1)、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心脏组织MCP-1及RhoA水平.结果:灌胃16周后去势实验组血清及心脏组织MCP-1、RhoA水平低于去势对照组(P<0.05);去势实验组心脏组织匀浆SIRT1、AMPK水平高于去势对照组(P<0.05).结论:外源性17β-雌二醇可下调去势雌性大鼠血清及心脏组织MCP-1,RhoA表达水平,从而发挥其心血管保护作用.其可能的机制是17β-雌二醇通过上调AMPK/SIRT1调控MCP-1及RhoA的表达水平.
作者:刘文华;张治芬;汤珊珊;陈临节;黄哲人;魏双双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醋酸乌利司他(ulipristal acetate,UPA)是一种孕激素受体调节剂,目前作为紧急避孕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本研究探索在体外UPA对人精子参数与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5例精液参数正常的标本,液化后以G-IVF调节精子浓度为2×106/mL.每例标本再分为6份,每份0.5 mL,共6组(n=15).密度梯度离心后,其中4组分别在含0.04、0.4、4、40 μmol/L UPA的培养液中孵育1h;另2组为空白对照组、二甲基亚砜(DMSO)对照组.检测各组精子活力、存活率、形态、DNA完整性、顶体反应、精子超活化、精子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结果:不同浓度的UPA体外处理精子,精子存活率、活力、形态与对照组(空白+DMSO)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PA浓度达到0.4 μmol/L时处理精子,精子损伤的比例和彗尾长度显著增加,精子超活化的比例降低(P<0.01);顶体反应被抑制,精子内钙离子浓度也显著降低(P<0.01).结论:UPA在体外可抑制精子的顶体反应和超活化,降低精子内钙离子浓度,可能与UPA致精子损伤有关.
作者:王璐;段彪;石珍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recombinant human growth hormone,rhGH)对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的卵巢反应正常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生殖中心行IVF-ET的卵巢反应正常患者180例.其中添加rhGH治疗者为研究组(91例),未添加rhGH治疗者为对照组(89例).比较2组患者基本情况及IVF-ET结局.结果:2组不孕时间、促性腺激素用量、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A型内膜比例和移植胚胎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年龄、体质量指数(BMI)、hCG日内膜厚度、hCG日雌二醇(E2)水平、优质胚胎数高于对照组,基础FSH水平、获卵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比较,研究组有增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IVF-ET周期卵巢反应正常患者添加rhGH可促进卵子成熟、胚胎和子宫内膜发育,改善子宫内膜对胚胎的容受性,但并不能改善卵巢反应正常患者的临床妊娠结局.
作者:欧阳小娥;胡蓉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下丘脑垂体性闭经患者应用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联合小剂量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的促排卵疗效.方法:对4例下丘脑垂体性闭经患者HMG联合小剂量hCG促排卵和单纯应用HMG促排卵进行比较,观察血清激素水平、卵泡生长发育及妊娠结局.结果:4例患者应用HMG联合小剂量hCG 8个周期和单纯应用HMG促排卵4个周期比较,新方案优势卵泡数1~4个,周期妊娠成功率50%,无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发生,均成功足月分娩.结论:HMG联合小剂量hCG促排卵能够安全有效地应用于下丘脑垂体性闭经的患者,可减少优势卵泡的数目,减少多胎风险.由于例数较少,尚需大规模临床试验进一步证实.
作者:王海燕;李北氢;谷祝君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卯泡输出率(FORT)对进行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GD)患者卵巢反应性及临床结局的预测效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6年4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科因染色体异常行长方案控制性促排卵治疗的PGD助孕患者共158例.统计所有患者月经来潮第3天计数窦卵泡数(AFC)、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治疗日B超计数排卵前卵泡数(PFC),计算FORT,按照FORT大小排序分为高、低2个FORT组(各79例),比较2组获卵数、可移植胚胎数、优质胚胎率及囊胚形成率.结果:高FORT组的获卵数、可移植胚胎数显著高于低FORT组(P<0.05),但2原核(2PN)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及囊胚形成率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ORT可有效地预测辅助生殖技术PGD周期中获卵数及可移植胚胎数,但不能预测胚胎发育潜能.FORT可作为PGD周期常规控制性促排卵治疗过程中预测卵巢反应的一项可靠指标.
作者:张园;舒黎;吴畏;马翔;冒韵东;王媁;刘嘉茵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根治性宫颈切除术(radical trachelectomy,RT)患者术后同源盒基因A11(HOXA 11)的表达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应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RT术后不孕症患者(n=16)与正常生育能力女性(n=16)分泌期子宫内膜组织中HOXA 11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并应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2组患者分泌期子宫内膜组织中HOXA11、整合素β3(Integrin-β3)以及β-catenin、Dickkopf-1(DKK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HOXA11基因在RT组和对照组的分泌期子宫内膜中均有表达,但RT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HOXA11、Integrin-β3以及β-catenin、DKK1蛋白在RT组的表达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HOXA11与Intergin-β3蛋白、β-catenin蛋白及DKK1蛋白的表达强度均呈显著正相关(盼别为0.006、0.004和0.007).结论:在RT术后不孕可能由于宫颈组织的缺失从而影响宫腔内HOXA 11基因的正常表达,并相应调节Integrin-β3及Wnt/β-catenin通路的表达,从而干扰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形成,导致胚胎着床失败而不孕.
作者:张丹丹;宋子璇;刘丹;庞丽 刊期: 2017年第05期
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reimplantation Genetic Diagnosis,PGD)是将辅助生殖技术中体外培养的胚胎通过极体活检、卵裂球活检或囊胚滋养外胚层细胞活检的方式,获取有限个细胞进行遗传学分析,根据回报的分析结果选择无出生缺陷的胚胎进行助孕[1].因此通过PGD可挑选出表型正常的胚胎移植入患者体内,从而防止遗传病患儿的妊娠,分娩出健康的婴儿[2].高通量测序技术可以一次对几十万到几百万条DNA分子进行序列测定,由于其具有高准确性,高通量,高敏感度等突出优势,在PGD中日益广泛应用.PGD完成在妊娠发生之前,可避免传统绒毛和羊水检查等有创诊断技术发现胎儿异常后的人工流产或人工引产手术,极大地降低了对妇女的身心伤害,从妊娠的源头上实现优生[2].随着对优生的要求越来越高,PGD将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檀畅;王喜良;白雪;肖玉红;曲胜强;张金艳;崔鑫;魏威;于月新 刊期: 201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