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873年我国卫生检疫在上海吴淞创建后,至今已有142年历史.从1910年东北鼠疫控制、1952年抗美援朝细菌战到2002年SARS应对、2009年甲型H1N1流感防控、201 1年日本地震核辐射泄露事件处置、2014年埃博拉出血热防控,卫生检疫人秉承我国卫生检疫先驱伍连德博士于1926年提出的“海港检疫,当与时并进,不容缓图”的骨气与志气,与疫情不停抗争,为保卫人民卫生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进入新世纪,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质检总局)提出的“做强卫检,确保安全”,进一步强化了检验检疫部门在口岸的职责和使命.
作者:王晓中;臧宇婷;石楠;于畅;黄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近年来,随着社会进步和医学科技的迅速发展,人类疾病谱发生的变化,医学模式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因此,提高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对于现代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只有认清新形势下疾病预防控制体系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积极寻找提高疾病预防控制能力的对策,从而有效解决新形势下疾病预防控制体系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提高整个疾病预防控制服务能力水平,并且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专业队伍的不断壮大[2].
作者:达争此吉 刊期: 2016年第01期
国境卫生检疫工作已经走过了一百多年的风雨历程,在抵御疾病入侵,维护国门卫生安全方面起到了巨大的、无可替代的作用.[1,2]改革开放30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生产、生活、国内国际环境均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国境卫生检疫工作也要顺应时代潮流、积极作为、勇于改革,在新时期、新常态下有所作为.国境卫生检疫工作要充分吸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理念,采取严格的管理措施和有效的管理手段,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决心和魄力推动国境卫生检疫工作向前发展.笔者认为国境卫生检疫工作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好文章.
作者:付汝坤;王玉兰;杨慧丽;许崇龙;卢新存;段寅生;李继宇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利用流感监测数据进行早期预警.方法 利用天河口岸2010-2013年流感病毒核酸分月阳性率数据建立数据库,采用流行控制图法建立预警模型,对2009年5-12月流感疫情进行回顾性验证预警,分析该模型的预警效果.结果 以阳性率均数为中心线,中心线加2个标准差为上控制限,较好地识别了天河口岸2009年流感流行.结论 流行控制图法可用于口岸流感疫情预警.
作者:孙珞;吴洁;蔡小萍;黄平超;欧阳英华;汪光霞;廖壮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掌握淮安市特殊监管区成蚊密度、种群构成及消长规律,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CO2诱蚊灯法,将诱集的成蚊在冰箱冻死后进行分类鉴定和统计.结果 2014年5月至10月共诱集成蚊2 170只,蚊类总密度为10.9只/(台·小时),淡色库蚊为绝对优势种群;场站存储仓库为成蚊主要栖息繁殖场所.结论 开展蚊类防治应以环境治理为主,并结合种群特点和密度消长规律进行科学防治.
作者:行岳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提高对不流动水的重视程度,掌握黄骅港口岸国际航行船舶不流动水携带输入性蚊类卵、幼虫、蛹的情况,为进一步做好蚊媒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5年1月-8月间,对黄骅港口岸国际航行船舶上所携带的不流动水进行采样,观察水中携带蚊类卵、幼虫及蛹情况,并在实验室进行恒温培养,观察是否有成虫发育,并对成虫鉴别分类.结果 共调查船舶177艘,发现存在不流动水船舶17艘次,不流动水存在率9.6%;采集水样47份,未发现蚊类幼虫、卵及蛹,培养未见阳性结果.结论 黄骅港口岸国际航行船舶不流动水存在携带输入性蚊类的潜在危害程度较低;其危害性有待进一步验证.
作者:邱义廷;曹鸿海;黄克迈;郑京飞;李克明;聂维忠;安鹏天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泰安地区出境人员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及获取途径,为下一步涉外艾滋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名出境人员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并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出境人员艾滋病知晓率为75.8%,主要通过电视、网络、广播、报刊书籍途径了解和掌握艾滋病知识.结论 采取灵活的艾滋病宣教模式,并加强对回国人员的传染病监测.
作者:赵辉;宗春辉 刊期: 2016年第01期
丙型肝炎起病隐匿、慢性化程度高,一直未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对丙型肝炎的新传播途径和预防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力求全面了解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以期降低丙型肝炎的发病率.
作者:耿丽梅;赵亮;石静;李云峰;宋锋林 刊期: 2016年第01期
境外长期劳务输出群体是国际旅行中精神障碍的高危人群,对数例归国劳务人员的回顾性调查显示,劳务输出群体确实存在着突出精神障碍和心理卫生问题,而且在其群体中有相互“传染”、相互影响等心理暗示现象.人人关心精神卫生、人人接受精神卫生教育的理念,对全社会开展心理疾病的健康预防具有重要意义,关注我国出境人群身心健康,针对出入境劳务人群,开展出境劳务群体精神心理卫生的健康预防,是国际旅行卫生保健的社会职责.
作者:王永亮;侯瑞生;王俊杰;李丽;李红;申瑛惠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分析3种梅毒血清检测方法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中心2014年5月-2015年4月期间采集并明确诊断为梅毒患者98例血样标本,并另行抽取来我中心体检所采集的120例健康人员血样标本进行对照检验,全部血样均分成3等份.结果 ELISA方法的阳性检出率为96.9%、TPPA阳性检出率为99.0%,TRUST的阳性检出率仅为83.7%明显低于另外两种方式(x2 =9.9462,P=0.0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ELISA与TPPA方法在梅毒血清检测中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可作为梅毒血清学检测的首选手段.
作者:徐海英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内蒙古边境口岸2009年-2011年期间蒙古国入境旱獭皮染疫鼠疫菌的情况,从而指导口岸鼠疫疫情通过旱獭皮传播的防控方向.方法 分析内蒙古二连浩特、阿日哈沙特、满都拉、甘其毛都等口岸的2338份入境旱獭皮样品鼠疫菌反相血凝试验(RIHA)检测结果.结果 内蒙古边境4个口岸的旱獭皮鼠疫菌检出阳性率分别为0.82%、0.65%、1.12%、0.86%,平均阳性率为0.86%;第二、三季度鼠疫菌阳性率分别为0.64%、0.94%.结论 各口岸蒙古国入境旱獭皮存在染疫鼠疫菌的可能性,应该积极关注旱獭皮贸易及主要季节的管理监督工作.
作者:魏怀波;乔舜;田丽;任星历;宋爱英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国际航行船舶感染鼠患状况,探讨船舶除鼠的措施和方法.方法 对发现鼠征的国际航行船舶实施器械和药物除鼠,对捕获的鼠进行种属鉴定和病原体检测.结果 捕获马来家鼠、黄胸鼠、褐家鼠各一只,相关病原体检测阴性.结论 口岸卫生检疫部门应加强对船龄长、装载原木等易藏匿滋生鼠类的国际航行船舶的检疫查验力度,采取科学有效措施防制鼠患,并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船方医学媒介生物防制意识.
作者:乔学权;杨朝春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对首次检出的典型病例处置程序的分析,总结经验,发现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探讨科学合理的涉外医学突发事件处置标准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移民体检工作中首次出现的病例,总结分析其诊断及处置过程,发现并讨论处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结果 广东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医务工作人员正确诊断妥善处置,有效防止了传染病的跨境传播.结论 制订科学合理有针对性的涉外医学突发事件处置标准,加强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切实保障国门安全,是我们进一步工作的重点.
作者:明宏艳;陈晨;黄永欣;梁少军;陈建东;朱云枫;栗召辉;林静华;曾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随着国际邮轮产业逐渐向亚洲倾斜,中国成为邮轮产业的新热点.邮轮产业逐渐升温给各方的监管工作提出了新挑战,如何更好的服务邮轮产业发展,同时有效防控群体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检验检疫面临的大问题.本文从提高邮轮和邮轮旅客通关便利化,支持邮轮食品供应行业发展等角度探索了自贸试验区内检验检疫模式的创新和突破.
作者:杨颖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国境口岸截获的医学媒介生物标本是口岸识别媒介生物种类的重要依据,将标本管理数字化,建立标本信息数据系统有利于标本保存,便于查询,实现资源共享,有效提高标本资源的利用率.方法 本文通过整理天津口岸医学媒介生物标本,将标本信息数字化,并对建立天津口岸医学媒介生物标本信息系统分析.结果 对现有的存储标本进行整理归档,采集文字信息和图片信息,论证天津口岸医学媒介生物数字化系统可行性.结论 天津口岸媒介生物标本数字化管理的建立对卫生检疫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
作者:郭强;陈卫军;张琛;赵丹云;王福山;刘志辉;张仁敏;朱晨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测定5种杀虫喷射剂的杀虫效果.方法 GB/T 13917.1-2009.结果 5种喷射剂对蚊、蝇和美洲大蠊的药效KT50分别为2.88min~8.60min、2.44min~5.49min和11.15min~83.85min之间,对蚊、蝇和美洲大蠊的致死率均达到90%以上(除4号喷射剂对蝇的致死率为86.70%).结论 5种喷射剂对蚊、蝇和美洲大蠊均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同种喷射剂对3种试虫的击倒速度不一,按其优劣依次为蝇、蚊、美洲大蠊;对3种试虫的致死效果不同,按其优劣依次为蚊、蝇、美洲大蠊(4号为蚊、美洲大蠊、蝇).
作者:张仁敏;苗英迁;陈卫军;刘志辉;王福山;郭强;朱晨阳;张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国际卫生安全形势日益严峻,口岸卫生检疫部门应逐步重视风险分析在卫生检疫工作中的实际应用,以有效保卫国门卫生安全.卫生检疫风险分析首先要确定风险因子,在收集资料后,选取不同形式的风险评估方法,建立指标评价体系、确定风险因子权重,对风险因子进行综合危害性分析,有效提高了口岸卫生检疫针对性,降低了公共卫生风险.近期常用于风险评估的技术方法主要有识别评价法、问卷评价法、专家咨询法、logistic回归与多重线性回归、趋势面分析法等.口岸卫生检疫部门应不断探索风险评估技术方法,按照风险评估结果进行风险管理,结合风险评价和风险交流,以有效保证卫生检疫工作质量的持续提升.
作者:畅琦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敏感、特异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 O157∶H7的交叉引物等温扩增(Cross Priming Amplification,CPA)检测方法.方法 根据EHEC O157∶H7 stx1基因特征性保守序列(GenBank83460),设计交叉引物、剥离引物和检测探针,建立了EHEC O157∶H7的CPA检测技术.用该方法检测19株细菌常见的食源性细菌,以验证其特异性;并用菌液浓度梯度稀释的方法对该方法的检测灵敏度进行评价.并通过60份食品模拟样品验证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可性行,该检测结果与经典的细菌分离培养鉴定方法及常用的荧光定量PCR法进行比较.结果 在检测的19株细菌中,只有EHEC O157∶H7菌株的检测结果为阳性.其它菌株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证明其特异性良好;通过浓度梯度稀释证明该方法检测的灵敏度可达l02 cfu/mL;与分离培养鉴定法及荧光定量PCR法比较,其检测的灵敏度均为96.77%和96.67%、特异度分别为93.10%和90%、准确性分别为95%和93.33%.结论 用于EHEC O157∶H7的CPA检测体系具有简便、快速、灵敏、特异的优点,可用于进出境口岸现场及食品EHEC O157∶H7的快速检测.
作者:祁军;詹曦菁;李智慧;左锋;王馨;柴宏森;刘振宇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系统阐述“国际卫生船队”创建工作历程,全面介绍“国际卫生船队”创建目的、意义、依据、步骤和成果.方法 研读《国际卫生条例(2005)》、《船舶卫生指南(第三版)》、《国际船舶医疗指南(第三版)》、《船舶卫生操作手册》及相关文件资料,结合卫生检疫工作实际和已有的应用实践,研究“国际卫生船队”的创建规程、考核验收标准和管理体系.结果 制定了“国际卫生船队”的创建规程、审核验收标准和管理体系,对达到“国际卫生船舶”相关要求的国际航行船舶授予“国际卫生船舶”称号,并给予相应的检验检疫便利措施.结论 应用“国际卫生船队”创建规程指导“国际卫生船队”的创建工作,并推广应用于全国口岸以及全世界范围.
作者:时永辉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调查天津口岸远洋船员的抗HCV-IgG阳性率和HCV RNA检测阳性率的符合度,了解处于传染期的远洋船员占抗HCV-IgG阳性船员的概率.并证明利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对远洋船员这一处于狭小、封闭空间的特殊人群进行HCV筛查的局限性,探讨使用更灵敏、准确的技术对船员进行HCV检查,以防止船员由于彼此的密切接触而增加感染风险的重要性.方法 利用RT-PCR方法检测38份抗HCV-IgG阳性血清标本和76份阴性血清标本,此标本来自于2012年度于天津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进行《国际旅行健康检查证明书》办理的远洋船员.结果 RT-PCR检测结果表明,受检船员中,抗HCV-IgG阳性者RNA检测阳性率为34.21%,抗HCV-IgG阴性者RNA检测阳性率为1.31%.结论 由于ELISA方法本身的局限性、HCV感染病程和远洋船员生活环境的特殊性,导致使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需要辅以RNA检测.
作者:潘娟;左锋;詹曦菁;李智慧;李浩辰 刊期: 201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