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口岸卫生控制杂志

口岸卫生控制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天津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 主办单位:天津国际旅行卫生保健协会
  • 国际刊号:1008-5777
  • 国内刊号:12-1297/R
  • 影响因子:0.26
  • 创刊:1996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天津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 天津市科技期刊二等奖
  • 医药卫生综合
口岸卫生控制杂志   2017年1期文献
  • 浅议国境卫生检疫PCR实验室的质量管理

    目的 研究探讨基因扩增技术准确性的影响因素和控制措施,避免检测结果的假阴性或假阳性.方法 从人、机、料、法、环五个方面分析基因扩增技术准确性的影响因素,提出管理控制要点.结果 管理控制要点:人员、仪器设备、试剂耗材、检测方法和环境.结论 严格做好PCR实验室的质量管理,才能有效提高PCR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提升国境卫生检疫PCR实验室的检测质量,为国境口岸卫生检疫技术执法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作者:蔡丽萍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威海市发展医疗旅游的战略思考

    近年来,医疗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形式在全球各地快速发展起来,它是人们对健康需求的一种新的尝试,也是旅游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威海拥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适合开发发展医疗旅游.我们在探讨医疗旅游意义的基础上,运用SWOT分析方法,研究威海发展医疗旅游的条件和可行性,并提出了应对战略和政策建议.

    作者:张展;宋晓峰;陈守光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三级预防理论在输入性媒介生物防控中的应用探讨

    媒介生物能够传播人类疾病,对生命健康造成威胁,我国每年都有大量外来媒介生物输入,防控工作任重道远.三级预防是较为成熟的疾病控制策略,其主体思想具有广泛适用性.本文对三级预防理论体系在输入性媒介生物防控工作中的应用展开讨论,将现阶段媒介生物检验检疫工作分析整合后建立检验检疫三级预防体系,终认为应用三级预防理论开展输入性媒介防控具有可行性.

    作者:刘宏;李娟娟;郭世学;陈勇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改革形势下对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事业发展之路的探讨

    目的 在政府职能转变、事业单位改革的形势下,为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以下简称保健中心)能够形成自身的特色发展之路,成长为唯一的、不可替代的国际旅行医学机构提供发展思路.方法 结合保健中心工作性质、行业特点和面临的局面,探讨发展思路.结果 各级保健中心要树立危机意识、团队意识和整体意识,从发展定位、服务能力、品牌建设等方面着手,提升社会影响力和社会认可度.结论 改革既是挑战又是机遇,保健中心一定要主动改变,积极作为,顺应新形势,适应新环境,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作用和行业优势,形成中国特色的国际旅行医学机构以促进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杨慧丽;王玉兰;付汝坤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助推国际卫生机场创建,服务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

    目的 探讨如何助推国际卫生机场的创建,以服务天津自贸区建设.方法 根据现行政策法规,分析自贸区的设立对空港口岸卫生安全提出的挑战和要求.结合天津空港口岸具体情况,从服务自贸区建设的角度提出助推国际卫生机场创建的思路和方法.结果 创建国际卫生机场工作既有优势又面临劣势,优势有硬件设施完备、理论基础扎实、技术储备完善,劣势为沟通联动需加强、主体积极性有待提高等.结论 对创建国际卫生机场工作提出建议,包括广泛动员宣传、全面统筹安排、细化工作任务等.

    作者:李力军;李瑞;徐惠诚;赵增强;牛强;李君君;吕淑萍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口岸卫生检疫电子监管系统全国联网必要性探讨

    我国各口岸已开发的卫生检疫电子监管系统在一定程度上便利了卫生检疫工作,但当前存在的大的问题是未能实现国内联网,数据共享,形成“信息孤岛”,入出境口岸对于检疫情况互不了解,缺乏沟通途径.本文结合工作实际,以海港口岸为例,探讨了建立全国联网卫生检疫电子监管系统对卫生检疫工作影响力和检出率提升的重要意义.

    作者:郭本龙;戴胜军;高建功;龚宁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西江黄金水道内河口岸传染病防控体系构建研究

    目的 探讨西江黄金水道内河口岸传染病防控体系的构建及发展规划.方法 以内河口岸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为构建的主体,分析包括全球及口岸传染病风险监测、评估、应急处置、口岸核心能力建设、医学媒介生物监测与防控、检疫交流合作、人才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等方面,结合当前形势,构建内河口岸传染病的防控体系.结果 加大疫情防控基础设施投入,安装出入境船舶GPS定位系统,并加强卫生检疫队伍建设,才能让内河口岸传染病防控体系有效运行及长效可持续发展.结论 西江黄金水道内河口岸传染病防控体系建设,对减少水上对外对内运输畅通的障碍、加快通关速度、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作者:覃凤葵;涂传龙;方晋;张凤芬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泰安归国劳务人员中检出两例恶性疟疾

    目的 加强对来自疟疾疫区归国人员的传染病监测,控制本地流行传播.方法 对2016年归国劳务人员中检出的疟疾感染者进行实验室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根据疟疾诊断标准,诊断为输入性恶性疟,共两例.结论 泰安是山东大的劳务输出地区,每年都有一万多名劳务人员输出,遍布非洲、东南亚等疟疾高发地,所以归国劳务人员的疟疾监测是一项重要工作,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疟疾检测水平尤为重要.

    作者:宗春辉;赵辉;王立军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浅谈发挥风险评估提升应对新发传染病疫情能力

    随着新发传染病疫情已在进入人类的视线,其对人群健康、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都造成巨大的影响.全球各国均采取各类措施控制其发生、发展、蔓延.风险评估作为一种新兴的、现代化的、灵活的应对策略和方法,具有提前预警、应对得当、调整快速等特点.应逐步提升风险评估在防控新发传染病中的作用,树立风险意识,完善风险评估体系,健全中国特色口岸公共卫生体系,保护我国居民健康安全.

    作者:张治富;高建功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陕西口岸归国劳务人员传染病监测现状分析与思考

    本文就陕西口岸归国劳务人员2014-2015年的传染病监测现状进行分析,探讨了目前现状发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关于归国劳务人员传染病监测的工作建议.

    作者:王渊;刘永杰;付强;金子懿;王长英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福州保税港区现代物流区鼠形动物及体表寄生虫本底调查

    目的 掌握福州保税港区现代物流区鼠形动物的种群构成、季节消长、体表寄生虫、携带病原体情况.方法 采用笼捕法与鼠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本底调查工作.结果 共捕获鼠形动物49只,年均密度1.38%;经鉴定隶属2目2科4属6种,其中啮齿目44只,食虫目5只;以褐家鼠为优势种,占40.82%;其次为黄胸鼠占30.61%.由鼠形动物体检出蜱类51只,螨类3只,蚤类4只.共采集38只鼠,肝、脾、肺、肾以及血清各38份,检出汉坦病毒核酸阳性2例,阳性率为5.26%.结论 捕获到福州保税港区口岸媒介新记录:社鼠及其身上检获的长角血蜱.

    作者:孙航辉;蔡斌斌;郑凯斌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鼠迹法是判断交通工具上是否有鼠的快捷方法

    判断交通工具上是否有鼠?在现有的鼠密度的调查方法中,以鼠迹法为快捷,通常当时检查完就能出结果,且适合室内外鼠密度的监测.其它适合交通工具鼠密度调查的方法如夹夜法、粉迹法、盗食法、笼捕法、粘鼠板法均需要经过一夜后,第二天才能确定是否有鼠和鼠密度的高与低.

    作者:李波;张美文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寨卡”疫情对京津冀公共卫生安全带来风险隐患

    1 从国际疫情动态来看1954年,尼日利亚首先证实了3例人类寨卡病毒感染病例.2007年4-7月,位于西太平洋密克罗尼西亚的雅浦(Yap)岛上185例患者出现发热、头痛、皮疹、结膜炎和关节痛的症状,其中49例以实验室证实为寨卡病毒感染的确诊病例,成为有史以来大的一次寨卡病毒人类感染爆发事件[1].

    作者:赵小东;曹立华;杨延源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茂名口岸进口盐湿生牛皮检疫处理效果评价

    为了全面了解口岸常用熏蒸剂对进口生皮携带酪蝇的检疫处理效果,在21℃以上温度条件下,用3种熏蒸剂在不同浓度梯度熏蒸处理24h或72h.结果表明:使用溴甲烷浓度48g/m3熏蒸24h,对酪蝇的各虫态均可杀灭;使用硫酰氟浓度35g/m3熏蒸24h,对成虫与幼虫均有良好的杀虫效果,但对卵与蛹有部分杀灭作用;使用磷化氢浓度7.8g/m3熏蒸72h,其实验结果与硫酰氟的杀虫效果一致.

    作者:李海林;戚浩儒;赵晨;张勇军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60例食品中致病微生物的调查分析

    目的 本研究对60例食品中致病微生物进行调查分析,深入分析食品中致病微生物种类和食品监管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的VITEK Compact微生物鉴定系统对60例食品中致病微生物进行鉴定,分析致病微生物的组成.结果 60例食品中致病微生物含革兰阳性菌29株,其中β-溶血性链球菌7株,占24.1%,金黄色葡萄球菌6株,占20.7%,F型溶血性链球菌5株,占17.2%,屎肠球菌3株,占10.3%;革兰阴性菌31株,其中产气肠杆菌7株,占22.6%,沙门氏菌5株,占16.1%,铜绿假单胞菌4株,占2.9%,阴沟肠杆菌4株,占12.9%.结论 食品中也存在致病菌污染,需加强监管.

    作者:苏远科;王志宏;吕斐;罗晓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顺德口岸一例输入性鼠类携带汉坦病毒的处置报告

    目的 探讨出入境小型货船鼠类疫情的有效预防和控制方法.方法 对一例入境船舶检疫发现鼠类,实施控制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除鼠和消毒、实验室鉴定及检测等措施,控制传染病传播风险.结果 实验室种属鉴定为褐家鼠,病原学监测检出汉坦病毒,后续未检出鼠或发现病例.结论 检疫查验对鼠的发现和妥善处置能力,船舶及其运营公司对鼠类的控制能力,是有效控制鼠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重要手段.

    作者:李诗敏;夏文;李伟;张德云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一起国际航行船舶船员突发肠道传染病处置报告

    目的 了解国际航行船舶肠道传染病传播途径及传播风险因素,探讨船舶突发肠道传染病应急处置方法及控制措施.方法 对患病船员便样进行采样化验,采用荧光PCR方法进行核酸测定.结论 患病船员便样检测沙门氏菌核酸阳性.口岸卫生检疫部门应加强卫生监督宣传力度,加强风险排查与处置,防止国际航行船舶发生群体性肠道传染病.

    作者:张振;安鹏天;黄克迈;曹鸿海;邱义廷;闫冀焕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美国CDC出于公共卫生目的对包括病毒性出血热患者在内人员申请联邦旅行限制的标准

    美国健康和人类服务部(HHS)下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公布了本条公告,告知公众出于公共卫生目的,CDC考虑申请联邦旅行限制的标准,包括使用不得登机名录(Do Not Board,DNB)和公共卫生边境警示记录(Public Health Border Lookout records).患有传染性疾病并对旅行者构成公共卫生威胁的人员,将被置于目录之中,以限制他们搭乘商业航班出入美国或在美国境内旅行.本公告进一步阐述了HHS/CDC考虑的是否将暴露于病毒性出血热病毒的人员置于DNB名录的涉及因素,DNB名录由美国国土安全部(the Department of Homeland Security,DHS)实施.本公告也包含了被置于名录中人员如果认为该决定是错误的情况下,该如何应对.本公告于2015年3月27日生效.

    作者:胡学锋;郝雨;翁赟琦;吴海磊;王水明;罗岚;陈晗;凌刚;马赞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2014~2015年河南口岸出入境人员心电图结果分析

    目的 掌握河南口岸出入境人员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情况及特点,以利于加强国际旅行卫生保健健康咨询工作.方法 对河南口岸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58633名出入境人员的心电图检查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检出心电图异常3902人次,检出率6.655%.结论 出入境检验检疫机关在加强对传染病监测的同时,应加强对直接威胁人体健康和旅行安全的非传染性疾病特别是心血管疾病的监测,以更好地为出入境人员服务.

    作者:李丽;刘亚俊;薛云红;张新;李红;王永亮;侯瑞生;朱恪岩 刊期: 201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