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通过计算机模拟技术研究口岸生物恐怖事件中的炭疽因子扩散模拟和污染区域的划分,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提供决策支持.方法 运用高斯扩散模型对口岸中生物因子的扩散进行计算机模拟,结合典型的生物战剂炭疽的感染浓度对扩散后气溶胶的浓度和分布进行污染区域的划分.结果 通过模拟运算,得到了炭疽在口岸的扩散规律以及浓度分布并划分出污染区域.结论 利用高斯扩散模型可以精确模拟出口岸生物因子的扩散并划分污染区域,为口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提供决策支持.
作者:李林中;陈峰;吴尔翔;唐晓宇;崔萍;陆永昌 刊期: 2017年第02期
黄骅港口岸在对国际航行船舶检疫查验过程中,发现8月份之后在澳大利亚更新的《船舶免于卫生控制措施证书》存在证书无检疫官签字和(或)官方签章、格式使用不统一、格式不符合《国际卫生条例(2005)》要求、真伪难以辨别等问题.其给口岸一线检疫工作带来困扰,若判定无效,则会引起船方的困惑与不解、增加船舶锚地检疫数量、增加一线检疫人员工作强度;若判定有效,则会存在与《国际卫生条例(2005)》冲突、助推伪造证书泛滥及威胁口岸健康安全等问题.建议各海港口岸应积极反馈,尽早形成应对方案;全国口岸统一做法,以避免执法的差异性和随意性;与WHO对此问题进行沟通,寻求解决办法;证书增加防伪方式及溯源查证途径等.
作者:邱义廷;曹鸿海;黄克迈;郑京飞;张振 刊期: 2017年第02期
为了不断提高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的风险管理意识和管理能力,对保健中心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风险降至低,本研究通过运用澳大利亚/新西兰风险管理标准,研究保健中心工作中的风险问题和风险流程,针对性地提出一些风险管理措施,建立保健中心工作的风险管理体系,实现保健中心风险管理的规范化、系统化和科学化,确保其正常、健康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作者:朱俊贤;黄琦容;佘小余;蔡颖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介绍出入境生物制品病毒安全性检测平台及服务体系建设.方法 全面介绍出入境生物制品病毒安全性检测平台质量体系建设、人员要求、设施要求、设备要求、细胞库、病毒库及支原体库的建立、病毒检测能力建设、支原体检测能力建设、平台具备的能力和服务范围.结果 通过出入境生物制品病毒安全性检测平台的建设,检验检疫部门可以加强对出入境特殊物品内生物危害因子的检测,保护国门卫生安全.结论 出入境生物制品病毒安全性检测平台还需强化实验室检测能力建设和进一步开展外源因子风险评估研究.
作者:符丽媛;马丰;张隽;卢艳;周鹏程 刊期: 2017年第02期
我国是劳务输出大国,随着对外经贸往来日益频繁,外派劳务人员数量进一步增多,而主要劳务输出国非洲、东南亚等地是多种传染病的高发区.为保障外派劳务人员健康,防止传染病随其传入我国,本文通过分析外派劳务人员自身及健康服务监管制度上存在的防病隐患,提出外派劳务人员卫生保健体系的优化措施,即完善和落实相关法律法规制度、改革创新相关工作、各方支持和配合等.
作者:魏珊;田珍荣;李万霞;张玉春;梁师泽 刊期: 2017年第02期
非洲大陆是全球疟疾的主要流行区,全球半数以上疟疾发病在非洲.目前,非洲人口死亡第一位病因仍是疟疾,非洲疟疾传播可发生在整年或仅在几个月,或者发生在不同年份间同一地区.按蚊是非洲疟疾的传播媒介.临床症状不明显的、不典型、轻度感染或无症状疟原虫携带者发生率明显升高.绝大部分非洲人红细胞表面缺乏Duffy血型抗原,没有间日疟原虫结合受体,对间日疟原虫具有天然免疫力,非洲主要流行恶性疟原虫.非洲已成为中国输入性疟疾主要疫源地,输入性疟疾已成为中国疫情防控的突出问题.
作者:李丽;侯瑞生;张勤;王俊杰;董素勤;王永亮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掌握常熟地区出入境人员传染病感染情况,为有效开展口岸传染病监测和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4-2016年常熟口岸出入境人员的传染病监测体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4-2016年共监测出入境人员2934人,检出各类传染病176例,总检出率为6.00%.其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为142例,检出率为4.84%;丙肝抗体(HCV-Ab)阳性为14例,检出率为0.48%;梅毒15例,检出率为0.51%;艾滋病(HIV)抗体阳性1例,检出率为0.03%;活动性肺结核1例,检出率为0.03%;疟疾3例,检出率为0.1%.出境劳务人员HBsAg阳性、疟疾、活动性肺结核检出率高.出境商务人员梅毒检出率高.入境劳务人员HCV-Ab阳性和HIV抗体阳性检出率高,HBsAg阳性和梅毒阳性为第二.结论 HBsAg、梅毒和HCV-Ab阳性为常熟口岸出入境人员中流行的主要传染病;出境和入境劳务人员是常熟口岸的重点监测人群.应进一步加强口岸传染病监测工作,加大卫生知识宣传咨询力度,提高出入境人员的自我防范意识,有效控制传染病在国际间的传播.
作者:蔡丽萍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为了对新疆喀什地区朝觐人员活动性肺结核情况进行监测,提高肺结核病的放射诊断率.方法 对2013年喀什口岸朝觐人员中确诊为活动性肺结核的52例病人胸部平片X线表现进行分析,并根据X线征象进行分型.结果 血型播散型肺结核1例,占1.92%;继发型肺结核49例,占94.23%;结核性胸膜炎2例,占3.85%.结论 喀什地区朝觐人员肺结核以继发型肺结核多见,并呈现多种病理特征,形态多样,范围广,新老病灶同时存在.
作者:陈翰林;杨美琼;林玲;周晓彬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对2016年广西归国人员进行监测,了解该人群的疟疾感染情况.方法 对在广西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进行体检或咨询的归国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标本,采用快速胶体金免疫层析法、镜检法进行检测.结果 共监测到158例归国人员,其中非洲145例,东南亚13例,其他地区1例;57例(36.08%)有既往感染疟疾发病史,年龄介于24-61岁;共检出5例恶性疟疾病例,阳性率为3.16%(5/158).结论 2016年广西归国人员以非洲劳务人员为主,且存在多次感染史,应继续加强该人群的监测管理及健康教育,提高疟疾防治意识.
作者:黎湘娟;樊幼珍;方晋;张凤芬;甘洁;梁中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发热症状是国境口岸传染病监测的重要指征之一.本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了2015年南京局在空港口岸检出的有发热症状确诊病例处置情况,研究存在的公共卫生风险,并提出相应措施.
作者:胡学锋;翁赟琦;郝雨;苏小建;凌刚;姜志风;金俊;罗岚;吴海磊;韩辉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预测褐带皮蠊在中国的潜在分布区,并评估其入侵风险.方法 基于大熵生态位模型,利用20个环境变量以及全球55个分布点进行建模预测,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进行结果分析.结果 通过模型预测,本研究获得了褐带皮蠊在中国各地区的综合适生指数,从高到低排在前5位的地区依次为香港、广东、台湾、海南、广西.中、高度适生区约占全国面积的3.4%,主要集中在我国东南部.结论 褐带皮蠊在中国的潜在分布区位于东南部,该地区面临较大的入侵风险.
作者:柯明剑;汪海波;杨泽;林继灿;苏影;廉国胜 刊期: 2017年第02期
本文对从2013年至今在我国暴发的H7N9禽流感疫情病原学,传染源,传播途径,临床表现,流行状况,我国在防控防治上的具体做法以及我国检验检疫机关对禽流感疫情采取的应对措施进行了论述.让人们对H7N9禽流感疫情有所了解和认知,防止疫情在我国流行及由口岸的传入传出,确保公共卫生安全,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促进我国经济的平稳发展.
作者:赵小东;余汉全;谭志学 刊期: 2017年第02期
本文建立了一种采用QuEChERS样品前处理方法,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仪和三重四极杆质谱仪联用同时测定茄果类蔬菜中5种杀螨剂残留的方法.该方法在13 min内完成5种杀螨剂的分离,在1.0~100.0μg/L范围内线性良好,校准曲线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检出限0.014~0.222μg/L之间.在2种茄果类蔬菜基质(茄子、辣椒)下保留时间和峰面积相对标准偏差分别在0.086~0.165%和2.709~4.875%之间,加标回收率在94.7~101.8%之间.该方法分析速度快、重复性好、灵敏度高.
作者:张伟来;陈颖;郭宏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掌握蛇口口岸的蝇类本底,为口岸蝇类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2016年4~9月,采用笼蝇诱捕法,对蛇口口岸的蝇类种群和夏秋季节的消长进行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共捕获蝇类2078只,经鉴定分为5科6亚科12种,大头金蝇为优势种,丝光绿蝇、铜绿蝇次之.蝇类密度随季节消长,平均密度为69.3只/笼,5月为高峰期.结论 本次调查基本摸清了蛇口口岸蝇类的种群构成与夏秋季节消长状况,为进一步开展蝇类媒介生物防治、蝇类传染病调查和控制提供了依据.
作者:夏新生;许大蔚;李国栋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建立一种适合医学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期间核查新方法,利用不同时间段的质控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判断维持仪器设备的稳定性,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方法 根据医学实验室的特点,利用计量周期内两个时间段的质量控制数据,统计分析两组数据有无显著性差异,判断仪器设备在两个时间段内的稳定状态.结果 统计分析两组数据,得到显著性检验的结果,两个时间段的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选取全自动酶标仪计量初期和计量中期的两组质控数据,分别计算出的均值(X)和标准差(SD),对两组数值进行统计学分析,判断两个时间段的数据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从而判断这段时间内仪器设备的稳定性,达到对仪器设备期间核查的目的.
作者:宗春辉;赵辉;王玉兰;王立军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报告某患者的HIV感染情况,说明对入境外籍新娘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方法 对一入境外籍新娘血样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作初筛试验,确认试验采用免疫印迹法.结果 HIV抗体阳性,经流行病学调查,感染者曾有回国史,后送福建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艾滋病检测确认实验室确认为HIV-1抗体阳性.结论 对外籍入境人员的HIV的监测,是发现HIV感染者与防止艾滋病传播的有效措施之一.
作者:魏景辉;朱小燕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2012-2015年甘肃省朝觐人员境外死亡率及死亡原因.方法 收集甘肃省2012-2015共4年11305人朝觐穆斯林的体检数据,对朝觐人员在境外的死亡率及死亡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2012-2015年甘肃省朝觐穆斯林境外死亡11人,总体死亡率为97/10万人.不同性别、年龄段死亡率无明显差异,60-69岁年龄段死亡率高.常见的死亡原因为心血管系统疾病.结论 甘肃省朝觐人员境外的死亡率较低,心血管系统疾病为朝觐人群常见的死亡原因.朝觐前健康评估及预防接种可降低朝觐人群的死亡率,建议所有朝觐人员在朝觐前进行常规旅行健康评估.
作者:尹海萍;裴莉;罗永;刘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保证抢救设备完好,延长抢救设备寿命,确保抢救设备随时处于备用状态.方法 将抢救设备的管理落实到个人,加强培训,建立设备运行记录本,完善抢救设备管理制度,确保设备100%的完好率.结果 在数次模拟演练及省局组织的内审过程中,抢救设备均处于完好状态.结论 抢救设备落实到专人管理,有利于增强管理者的责任心,确保设备完好,随时处于备用状态.
作者:高晓丽;梅霓;杨凤英 刊期: 201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