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口岸卫生控制杂志

口岸卫生控制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天津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 主办单位:天津国际旅行卫生保健协会
  • 国际刊号:1008-5777
  • 国内刊号:12-1297/R
  • 影响因子:0.26
  • 创刊:1996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天津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 天津市科技期刊二等奖
  • 医药卫生综合
口岸卫生控制杂志   2019年1期文献
  • 关于国境口岸卫生行政许可“放管服”的思考

    根据《国务院关于在全国推开“证照分离”改革的通知》及海关总署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的总体要求,通过口岸与地方关于对卫生行政许可审批现行模式的对比,探讨如何更好地推进口岸卫生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如何有效实施行政许可中的“告知承诺制”和“优化准入制”.

    作者:李建;祝高峰;周勇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GIS技术在国境口岸卫生检疫工作中的应用前景探索

    近年来,世界范围内不断爆发新的传染病疫情,地域政治经济差异、气候变化、战争、恐怖主义日渐成为影响传染病扩散传播的重要因素.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以下简称GIS)具有强大的统计分析、地图分析和数学模型分析功能,可以综合分析地理、人文、气候等多方面因素对传染病流行的影响,为口岸疫情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本文结合海关卫生检疫业务,综合探讨GIS在口岸传染病风险预警、媒介生物监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等方面的应用前景.

    作者:韩鹏宇;毕秀欣;陈津津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广西口岸出入境人员HIV毒株基因多态性研究

    目的 分析广西口岸出入境人员艾滋病感染者中HIV毒株遗传特征.方法 收集2017年广西各口岸出入境人员HIV感染者血液样本,提取病毒RNA,运用巢式PCR的方法对env区和pol区进行扩增,将扩增产物进行基因测序和进化树分析.结果 共获得C亚型2例,AE亚型5例,BC亚型2例,AD亚型1例等10份样本的亚型,其中中国、越南与泰国的毒株聚集成一簇流行簇,具有较高的遗传同源性.结论 广西口岸出入境人员HIV毒株主要以CRF01-AE流行为主,传播途径以性接触传播为主.各口岸要加强出入境人员HIV的监测,防止HIV毒株亚型在国内进行传播及重组,引起国内HIV毒株亚型流行的复杂化.

    作者:方晋;黎湘娟;樊幼珍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微流控技术在口岸呼吸道传染病检测中的应用

    目的 呼吸道感染是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随着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在人流和物流集中的国境口岸传播风险极高.因此当务之急是口岸卫生检疫部门寻找一种多通量、检测速度快、特异性高和准确性好的呼吸道病原体检测技术.方法 目前呼吸道病原体检测技术主要有微生物的分离培养、血清免疫学和核酸检测技术,但是存在检测时间长、通量小和不适合口岸现场检测等缺点,不能满足口岸现场检测要求.结果 总结分析呼吸道病原体的检测技术,微流控技术应用在口岸呼吸道传染病检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结论 微流控技术具有通量大、便携性和准确性好等优点,可以满足口岸呼吸道传染病检测的方法要求.

    作者:陈峰;唐晓宇;丁培培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渤海新区库蠓采集与初筛方法讨论

    目的 本文旨在讨论渤海新区库蠓采集与初筛的优方法,做好标本制作与种类鉴定的前期工作.方法 分别使用帐诱法、人诱法、挥网法和灯诱法进行采集,采用1 mm孔径(16目)分样筛进行初筛,对调查结果予以对比.结果 2017年使用四种采集法在综合港码头、隔离场、屠宰场均未捕获库蠓,2018年4-6月采用挥网法、灯诱法配合分样筛成功捕获库蠓2056只.结论 采用网扫法、灯诱法配合1 mm孔径分样筛能有效分离出库蠓样本,对标本制作和种类鉴定提供样本保障.

    作者:安鹏天;史剀文;雷早娟;陈宝喜;刘子欢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恙虫病东方体与莫氏立克次体双重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建立及其在鼠类检测中的应用

    目的 建立一种基于TaqMan-MGB探针技术的双重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用于鼠类携带恙虫病东方体和莫氏立克次体的检测工作开展.方法 依据恙虫病东方体56-kDa蛋白基因序列设计恙虫病东方体引物及Taqman-MGB探针,参照文献合成莫氏立克次体引物及Taqman-MGB探针,建立恙虫病东方体及莫氏立克次体双重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结果 利用本文建立的双重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对288份鼠肺脏组织样品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与普通PCR检测结果一致.结论 本文建立的双重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敏感性及重复性,满足国境口岸鼠类携带恙虫病东方体及莫氏立克次体的监测检测工作需要.

    作者:高玉峰;孔文;罗佳;程晓兰;王萍;米伟惠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应用家属互补式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对小儿发热患者干预效果分析

    目的 探究应用家属互补式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对小儿发热患者干预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6年2月-2017年3月接诊的86例小儿发热患者通过奇偶法将其平均分为实验组(n=43)与对照组(n=43),予以对照组小儿患者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小儿患者在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予以家属互补式健康教育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对比两组小儿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家长的护理效果.结果 对照组小儿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小儿患者家属相关护理知识(体温测量、降温措施、药物选择、发热初期处理、小儿发热知识)的总及格率均明显低于实验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产生统计学意义.结论 将家属互补式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应用于小儿发热患者中,能够提高治疗总有效率,缩短小儿发热患者的康复时间,促进小儿患者家属正确了解小儿发热后的各项处理措施.

    作者:张晓燕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在胫骨平台骨折修复中的价值

    目的 探索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胫骨平台骨折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我院骨科收治的10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均接受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和X线摄片,整理两种方法的诊断符合率、分型准确率等.结果 CT三维重建对胫骨平台骨折术前诊断的符合率为94.0%,分型准确率为90.0%,X线摄片的诊断符合率为76.0%,分型准确率为71.0%,两种方法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的检查中:X线摄片检出32.0%患者有关节面塌陷情况,平均塌陷程度(1.79±1.02)mm,CT三维重建检出46例患者有关节面塌陷情况,平均塌陷程度(2.69±1.15)mm,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有利于术前准确诊断胫骨平台骨折,并进行骨折分型,利于手术医师制定科学合理的手术方案,同时在术后应用有助于临床医师观察手术效果,观察关节面有无塌陷情况,为术后综合治疗、功能锻炼等提供可靠依据,值得推广.

    作者:许禹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乳腺癌术后患肢功能锻炼的护理配合分析

    目的 探究乳腺癌术后患肢功能锻炼的护理配合效果,并总结相应的临床经验.方法 选择2015年7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287例,均接受手术治疗,术后引导患者参与功能锻炼,并实施同步的护理配合.观察护理前后患者的关节活动度、肢体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生活质量等实验数据.结果 护理后患者的关节活动度、外展、前屈、后伸、内旋、外旋测量与护理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护理前后分别对患者实施肢体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评估,可得肢体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 乳腺癌术后患肢功能锻炼患者进行全面、细致的护理配合,其临床效果较好.

    作者:徐瑾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基于手机的延续护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护理质量及依从性影响

    目的 探讨基于手机的延续护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护理质量及依从性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3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2例)及对照组(51例),观察两组的治疗依从性,两组护理前后的SAS评分及生活质量各项评分.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SAS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精力状态、精神健康、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社会功能、躯体疼痛、健康状况及生理机能评分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手机的延续护理可提高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降低焦虑情绪,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张迎;宋志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102例痔疮术后排尿排便困难患者康复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痔疮术后排尿排便困难的积极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3月到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痔疮术后排尿排便困难患者共102例,随机抽签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积极的个性化护理干预,比较患者的排尿、排便以及排便所用时间等指标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排尿时间、排便时间及排便耗时均较对照组缩短(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VAS疼痛评分及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痔疮术后患者排尿排便困难患者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能有效促进术后患者排尿、排便,降低患者疼痛感知,降低抑郁水平,具有积极推广意义.

    作者:赵娟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观察超声雾化吸入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急性咽炎的效果

    目的 对比观察超声雾化吸入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急性咽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小儿急性咽炎患儿6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68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34例,两组患者均应用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应用的治疗药物为庆大霉素、0.9%氯化钠溶液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治疗组应用药物0.9%氯化钠溶液、利巴韦林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患儿经3d连续治疗后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内容为治疗有效率,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症状缓解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小儿急性咽炎患儿应用超声雾化吸入利巴韦林治疗效果显著,可促进患儿的康复痊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李荷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MRI诊断新生儿低血糖脑病的临床价值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目的 探讨分析MRI诊断新生儿低血糖脑病的临床价值及影像学特征.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017年4月我方医院收治确诊的62例新生儿低血糖脑病患儿,针对患儿病情分为两组.30例新生儿低血糖脑病损伤患儿为观察组,32例新生儿低血糖脑病无脑损患儿为对照组.给予62例患儿进行MRI诊断,分析两组检查结果的特征.结果 观察组血糖低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MRI诊断新生儿低血糖脑病灵敏度为93.33%,特异度90.63%,准确度91.94%.结论 MRI对新生儿低血糖脑病有较高的灵敏度,对新生儿低血糖脑病的有无损伤判断评估较为准确,新生儿低血糖脑病脑损患儿的血糖明显较低,且影像学特征为双侧枕顶叶后部以及胼胝体受损较为严重,呈现为对称分布,MRI对新生儿低血糖脑病的评估准确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刘凤娟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人工泪液以及普拉洛芬联合使用治疗青光眼术后干眼症的临床效果

    目的 研究人工泪液以及普拉洛芬联合使用治疗青光眼术后干眼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7年11月诊治的青光眼术后干眼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采取人工泪液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观察组联合采取普拉洛芬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泪腺分泌试验、泪膜破裂时间以及荧光素染色评分.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泪腺分泌试验、泪膜破裂时间以及荧光素染色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更加明显(P<0.05).结论 人工泪液以及普拉洛芬联合使用对于青光眼术后干眼症患者具有极为显著的治疗效果.

    作者:房亚都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PDCA循环法对呼吸科危重症患者的影响

    目的 探讨和分析在呼吸科的危重症患者中PDCA循环法的效果.方法 此次抽取2013年3月-2018年6月在我院医治的62例患者当分析的对象,以入院顺序分乙组、甲组,每组31例.此次研究乙组患者行常规管理,研究甲组患者行PDCA循环法管理,总结抢救成功情况、院内感染情况、护理人员急救知识的掌握情况、满意度.结果 甲组抢救的成功率大于乙组,差异显著,P<0.05.甲组院内感染的总发生率小于乙组,差异显著,P<0.05.甲组护理人员的抢救要点评分、病情观察评分、急救技能评分、急救知识评分都大于乙组护理人员,差异显著,P<0.05.甲组的总满意度大于乙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呼吸科的危重症患者中,PDCA循环法可提高抢救成功率、患者满意度、护理人员急救知识的掌握程度,并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的概率.

    作者:睢德道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T-SPOT与结核菌素实验对结核病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 分析T-SPOT与结核菌素实验对结核病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12月疑似结核病患者202例,经过实验组织学检验100例患者确诊为结核病患者,进行外周血T-SPOT检测和结核菌素实验,比较两组患者诊断结果.结果 以终实验组织学检验为金标准,T-SPOT阳性检出率明显优于结核菌素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SPOT监测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均优于结核菌素实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SPOT检测Kappa值为0.985,说明一致性良好,结核菌素实验检测Kappa值为0.512,说明两者一致性中等.结论 利用T-SPOT诊断结核病患者,敏感度高且特异性明显,对结核和肺外结核都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磊;孙超;曲德鑫;刘福奎;马彦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生殖医学门诊女性患者支原体感染年龄分布及药敏分析

    目的 探讨生殖医学门诊女性患者支原体感染状况及其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2月3612例女性初诊患者解脲脲原体(U.urealyticum,Uu)和人型支原体(M.hominis,Mh)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 支原体感染检出率为62.15% (2245/3612),Uu、Mh及混合感染(Uu+Mh)阳性率分别为52.99%、2.13%和7.03%;21-30岁组Uu阳性率高,≥41岁组Mh阳性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Uu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达85.01%,Mh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达98.7%,Uu+Mh混合感染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达90.16%.结论 生殖医学门诊女性患者支原体感染率较高,Uu为主要感染类型,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为首选.

    作者:侯高林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高通量测序技术在病原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进展

    高通量测序技术(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又称为下一代测序技术(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具有高准确性、高通量、高灵敏度和低运行成本等突出优势.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迅猛发展,科研工作者开始越来越多地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来解决各种生物学问题.本文即对高通量测序技术在病原生物学的应用以及研究进展方面作以综述.

    作者:刘永杰;王渊;付强;金子懿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流感疫苗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监测及处理

    目的 分析秋冬季流感疫苗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处理方法 .方法 选取我局703名2018年10月中旬进行流感疫苗预防接种的官兵和职工为本次研究对象,进行不良事件监测及处理情况分析.结果 703例流感疫苗接种的官兵和职工中发生不良反应的总数为34例,发生率为4.84%,所有不良反应均在3天左右消失,没有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流感疫苗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可以普遍进行接种.

    作者:赵月琳;祝丙华;陈秀奇;卢岳青;王立贵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无疫通行”背景下开展国际航行船舶动植物检疫工作的几点思考

    国际航行船舶作为各国贸易往来间的重要运输工具,在方便贸易的同时也是各种卫生与动植物疫情传播的载体.如何通过检疫模式的创新实现把关成效与通关效率的双提高成为海关服务地方港口经济的一个新课题.本文就无疫通行模式在国际航行船舶检疫中的应用进行了简要概述,结合当前国际航行船舶动植物检疫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对无疫通行背景下如何开展动植物检疫工作提出几点思考.

    作者:高晓清;华文浩;张明江 刊期: 201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