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设备发生故障的原因多种多样,比如在运输、安装、使用前与整套设备本身的结构设计、制造工艺、零部件选用等因素有关.运输、安装、使用过程中与包装运输条件、安装工艺、技术、调试、检测等因素有关.使用过程中还与操作、使用、维护技术水平,使用频率,工作时间,开机时间等因素有关.当然还与使用环境等外部因素有关.现主要分析季节气候变化这一因素的影响.
作者:张良才;李晓东;李朝伟 刊期: 2006年第09期
我曾接手维修过一台SDU-400黑白B超机,此机是从日本买来的二手机,工作电压为交流100V,电源频率60Hz,无电路图纸及相关资料.
作者:赵春生 刊期: 2006年第09期
1故障现象治疗床前后(G-T方向)运动不能完成,报Table Clutch联锁,观察PSS INTERFACE信号,从上往下数,第6个信号灯亮,即Coarse & Check Pots Disagree,表明其G-T方向的2个电位器(X-Coarse和X-Check)电压值偏差太大.
作者:黄永祥 刊期: 2006年第09期
UF-100检测原理是用流式细胞计数方法和电阻抗检测方法.电阻抗检测方法检测电阻的变化.2个电极附着在管口的两端,连续的直流电通过电路.当尿有形成分通过管口时,两极间的电阻改变.由于细胞和稀释液的电导率或电阻存在很大差异,当细胞通过管口时,电阻增强,引起两极间同电阻变化成比例的电压变化.通过管口的细胞体积与电压变化成比例,此数值可以通过V(电压)=I(电流)×R(电阻)显示.电压根据细胞的大小而改变.从而通过电压作为脉冲波来测出细胞的大小.尿液样本的电导率是易变的,它将影响电阻抗检测的敏感度.为使尿样的电导率稳定,UF-100运用URINOPACK稀释样品减少影响因素.尿样在注入流体室之前,稀释后样品的电导率已被测量.根据这个电导率,检测电流会有所补偿使电压稳定.微处理器分析电信号后区分出单个尿有形成分.
作者:朱丽凤;张学军 刊期: 2006年第09期
我院于2004年引进了新GSO晶体PET,型号为Allegro.机器运行至今没有出现大的故障,但是近段时间该设备总是不定时的自动关机,且频率越来越高.由于一旦PET非正常关机,操作系统就很容易被损坏,甚至会造成重要数据丢失,不仅对机器的寿命有影响,还影响了我院的医疗工作.经过认真分析原因,终于排除故障,保障了PET正常运行和临床需要.
作者:贾峰涛 刊期: 2006年第09期
1故障一故障现象:在本底测试或样品测试时经常出现白细胞堵孔(WBC Clog)报警,且故障频率越来越高.
作者:代兆红 刊期: 2006年第09期
床旁监护仪液晶屏故障是众多监护仪故障中的常见故障.一般表现为液晶显示屏无显示或者显示太弱看不清字符.一旦液晶显示屏出现故障,相应的设备生产厂家都采取更换整个液晶显示屏组件的办法,但是该组件少则几千元多则上万元,价格昂贵,同时还影响临床的使用.如果医院工程师能根据故障现象修复设备,就能够为医院节约一笔不小的开支.现分别就进口和国产2台监护仪液晶屏显示故障维修过程做一描述,以供同行参考.
作者:郑伟;李北强;李晓凯 刊期: 2006年第09期
1故障现象Ⅰ导联拉直线,无波形输出,其它导联有输出波形,1mV标压输出正常.
作者:王倩 刊期: 2006年第09期
医疗设备中超导核磁共振是购置与运行成本较高而又比较难修的.有关专业厂家虽然具备专用检修仪器与队伍,却有维修价格高、检修方法教条和现场情况不能长时间充分了解的弱势.用户工程师如果认真观察、分析和总结,无论对核磁共振的正常运行和检修都很重要.
作者:任艳鸿;苏重清;曾宏 刊期: 2006年第09期
西门子医用直线加速器高压部分一般是由升压变压器将三相交流电源升压整流成约20kVDC电压,经高压控制部件和脉冲形成网络,将其转变成具有一定频率、幅值、宽度的脉冲电压,再经脉冲变压器升压,在其次级产生高压,以满足在负载速调管中实现微波放大,将能量转换为微波功率输出.其主要包括高压直流电源,高压控制电路和脉冲调制器的充放电回路3部分.
作者:陈敏;张卫东 刊期: 2006年第09期
X光机是各个医院比较普及的设备,出现的问题也较多,现将工作中一些经验介绍给同行.
作者:卞金平;路吉和 刊期: 2006年第09期
1故障现象箱内温度维持在-5℃,H级、L级压缩机工作正常,箱内风扇电机不转.
作者:刘睿 刊期: 2006年第09期
1故障现象0.23T常导MRI机配备YORK YCSA 26-36 TB水冷机.连续2年冬季,突然降温时(室外温度约低于-4℃),水冷机开机正常工作一段时间后,不能制冷.导致MRI机磁体温度过高,磁体自动降磁.经检查,故障发生时散热风扇转速达高,但压缩机未工作,外循环回路内的水未被冷却,其余运转正常,系统未给任何报错信息.
作者:赵永华;吴新淮 刊期: 2006年第09期
我院1999年购入L2000型手术无影灯6台,它以悬臂的形式挂于手术室天花板上,移动方便,变压器置于控制箱内,既减轻了悬臂的重量,又节省了空间.控制箱置于墙壁内,箱盖上有主、副体亮度调节旋钮,操作方便,能满足手术对不同亮度的需要,给手术提供了方便.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加,近几年故障率相对较高.现就排除L2000型手术无影灯故障中得到的一些经验介绍给同行,供参考.
作者:李明际 刊期: 2006年第09期
VARIAN-18/20医用直线加速器是一款中高能机,包括1档18Mev-X线和6、9、12、16、20Mev 5档电子线.考虑到中国人体形的特点,我院要求改加1档10Mev-X线,以更好适应临床要求(即双光子档).北京高能物理研究所的专家成功地将机中原有的照相档改成10Mev-X线档.以下是该机1例少见的故障处理与分析.
作者:马琰;孙永建 刊期: 2006年第09期
Vitros250分析仪采用干化学(dry chemistry)方法,将原来发生在液相反应物中的反应,转换到固相载体上,进行分析测定.由于每测定1个项目就需要1个干片(试剂载体),因此干片的传输与推出、样品架及采样臂的运行等动作极为频繁,工作中难免会有问题出现.尤其是用于急诊化验室的仪器,每日24h持续工作,值班人员交替轮换,还有进修生、实习生,操作使用过程遇到仪器故障更是在所难免.为便于及时顺利地排除故障,现将Vitros250分析仪较为常见或有可能出现的一些硬件故障及清除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江国平 刊期: 2006年第09期
超声是骨折愈合治疗中较为有效的一种恢复手段,研究了一种用于骨创伤治疗仪的超声发生器,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高等优点.在阐述设计思路与系统结构的同时,介绍了超声治疗的机理和常规应用手段,详细说明了发生器波形产生、功率调节、负载匹配等关键技术.
作者:陈峰;吴太虎 刊期: 2006年第09期
肝癌是临床上常见的肿瘤之一,主要讲述肝癌的多种物理治疗方法,并根据目前治疗方法中有效的热疗方法,提出一种用于肝脏手术的新型医疗器械射频热缓释肝癌热疗计划系统的原理及研制过程,以及其在肝癌治疗应用方面较其它方法的优势.
作者:张虎军;田伏州;黄晓明;聂国军 刊期: 2006年第09期
介绍了一种便携式远程心电实时监护仪.将GPRS无线发送模块集成到S3C44B0X高性能微处理器控制的心电信号采集处理模块上,病人佩戴后获取心电数据,借助永远在线的GPRS移动通讯网络实时上传到医院监护中心,经医生诊断后及时将诊断结果反馈给病人,从而实现院外流动病人的远程监护和治疗.该监护仪能在GPRS网络覆盖范围内,随时随地对病人进行心电监护.与现有的同类设备相比,其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廉,佩戴方便,监护效果理想.
作者:代少升;张跃;张和君;刘文煌 刊期: 2006年第09期
为了合成顺丁烯二酸酐改性的环氧二甲基丙烯酸酯树脂及其物理机械性能.按量取E51环氧树脂、甲基丙烯酸、顺丁烯二酸酐,与催化剂N,N-二甲基苄胺一起进行反应.检测了由合成EAM单体或EMA单体配制复合树脂的压缩强度、径向拉伸强度、表面硬度、固化深度、吸水值和水溶解值.与EMA单体比较,含EAM单体的复合树脂明显增强了压缩强度、径向拉伸强度、表面硬度、固化深度值,降低了吸水值和水溶解值.
作者:唐立辉;陈萍;刘峰;李石保 刊期: 2006年第09期
一种可手动电动两用的野战排用净水机,主要由手动泵、电动泵及净化单元组成.采用陶瓷膜分离及KDF-活性炭吸附联合净水工艺除水中的浊度、微生物,产水浊度小于1.0NTU,对水中细菌总数去除率达到100%,而且净水中未检测出大肠菌群.
作者:朱孟府;王海燕;龚承元;苏建勇;刘红斌;马军 刊期: 2006年第09期
介绍了动态体温数据检测与分析系统(体温HOLTER)的研究过程.重点叙述了与体温HOLTER相关的硬件及软件方面的技术.经临床初步应用,具有良好效果.
作者:韦哲;程自峰 刊期: 2006年第09期
介绍模拟人体系统在雷达式非接触生命探测中的作用和意义,同时针对雷达式非接触生命探测的特点,提出了模拟人体系统中生命信号发生器所需的人体呼吸和心跳的信号标准,并使用一次性可编程语音芯片AP8821设计该信号发生器,所产生的信号为整个系统后级设计提供了精确可调的信号源.
作者:吕昊;王健琪;荆西京;谢昇;李杰;张杨;刘诚睿;路国华 刊期: 2006年第09期
分析了USB总线电源的特点,针对神经网络重建仪各电路的供电要求,设计出了对USB总线电源的各电源电压变换电路,实现了神经网络重建仪的USB总线电源供电.
作者:熊亮;马英杰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结合战备工作需要,以提高机动卫勤分队快速反应和应急机动能力为着眼点,研制一种基于野战条件的快速装卸装置.实践证明该装置具备装卸迅速、安全高效、使用方便、维护简易的特点.
作者:沈定;马炬明;苏国同 刊期: 2006年第09期
以移动互联网作为远程动态心电监护系统的数据传输工具,使病人随时随地都可以做心电监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远程动态心电监测.文章简述了该远程动态心电监测系统,并详细讨论了移动互联网如何实现心电数据传输和反馈诊断信息.
作者:蒋学程;马洪涛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研究了基于电能源的全人工心脏原型样机及其体外循环测试的情况.研制的该原型机采用直流无刷电机驱动推板结构往复水平运动,循环吸入和排出血液.
作者:廖斌;郑小林;邓小燕;彭承琳;曹涌;候文生;张文献;皮喜田;赵志强;崔建国 刊期: 2006年第09期
武警应急救护所装备是基于职能任务需要,依据战时卫勤保障理论,借鉴国外反恐斗争经验启示,应用现代医学科学技术和管理体系而研制的.实现了系列化、模块化和机动化.主要从研制背景、系统结构、性能特点3个方面介绍应急救护所装备概况.
作者:杨希忠;张咏;刘福东;闫青昌;戴卫民 刊期: 2006年第09期
医疗设备的验收是设备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引进医疗设备的质量,使用和安全的核心环节.根据近年工作经历,对于如何验收医疗设备浅谈自身体会.
作者:许敏光;蒋勇;解云虹 刊期: 2006年第09期
建设标准化、专业化的计算机中心机房是医院实现信息化、数字化的重要基础.为了确保数字中心的运行环境,机房建设工程应遵循国家、行业标准,集成多学科知识,采用先进、成熟、实用的技术,合理设计、严格施工.从工程原则、工程要素、工程统筹3个方面对机房建设工程架构进行了探讨.
作者:郭燕南 刊期: 2006年第09期
流动放射体检车作为外出体检的必备工具,目前各家医院根据自己的使用要求自行设计组装,并没有规范的行业标准.尘肺病是我国职业病中发病例数多危害严重的疾病,从业者胸部高千伏X射线摄片是尘肺职业病体检必检项目之一.针对如何更好地把高千伏X线摄片机和普通体检用透视机与大型机动车辆组装起来这个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考察和探索.
作者:高绍英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结合近几年三级维修站下边防部队巡回检修卫生装备的大量经验,对遇到的一些问题及解决办法做了一点小结,论述了三级维修站的重要性.
作者:张祖进;郭召平;李辉;张宗礼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结合多年医疗卫勤演练的体会,分析了高寒山地医疗卫勤保障的艰巨性、复杂性.从整体构思、确保重点、加强必需、宣讲普及、加强相互救治训练等方面作探讨,为未来高寒山地医疗卫勤保障提出了几点建议.
作者:王华 刊期: 2006年第09期
HIS数据库的安全对医院的正常运行意义重大.概述了多种数据库备份方法,并针对医院实际应用,给出一种同时采用2种备份方法进行数据库备份的方案.
作者:李初民;孟建萍;李军 刊期: 2006年第09期
就医院信息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数据质量缺陷问题,提出了实时数据质量监控和终末数据质量监控方案.该方案实施的是以标准库为基础的服务器端数据质量监控模式,该模式的优点是尽可能快地发现可疑数据,发出预警提示,反馈给有关用户,且不影响客户端数据录入程序的使用.
作者:代伟;胡湖;曹秀堂 刊期: 2006年第09期
无论从加强医院的管理还是从成本核算的角度分析,医疗消耗材料的管理都是医院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依据医院耗材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的实践经历,着重介绍了一个基于C/S模式的医疗耗材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案及系统的主要功能和特点,包括系统数据库设计和系统安全性.
作者:杨丰;温铁祥;涂圣贤 刊期: 2006年第09期
根据医院的特点,采用适合个体的系统架构和单元设计予以工程实施,构建医院的PACS/RIS系统,探讨PACS/RIS系统构建组网方案、关键技术及系统的应用价值.结果是各种不同来源的图像可以相互交流,实现集中存储、异地图像调用和处理、登记预约、报告生成等实现电子化,优化了放射科工作流程.
作者:曹国全;郭献忠;周新朝;朱伟;项剑铮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研制开发病房大楼手术摄像、内窥镜、电子显微镜、病理图像等医学声像信号与科教(培训交流)中心、阶梯教室、示教室、主任办公室等终端医学声像信号的实时双向同步传输示教系统,以弥补PACS系统单向、帧传、滞后的缺陷,为大型学术交流、现场教学示教观摩提供技术支持.
作者:种银保;吴志坚 刊期: 2006年第09期
采用友通公司的方案,对PhilipsX线机进行了数字化改造,改造后的系统增加了数字化X线平板探测器、控制盒和DR影像工作站,使摄片更加方便快捷,为临床诊断提供了更高质量的图像.
作者:曹新志;潘永泉 刊期: 2006年第09期
新型智能冠心病无损诊断仪以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的多通道心音信号为主要分析依据,结合与冠心病有关的其他相关信息,采用了数字信号处理的小波分析技术及人工神经网络模式识别技术设计.临床应用结果表明,这种新技术对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这为大众的普检提供了潜在的可能性.
作者:陈希超;郭希山 刊期: 2006年第09期
针对高压氧舱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其吸排氧装置、医用氧舱面罩防护带的改进方法,解决了吸氧阻力影响治疗效果以及面罩漏气的问题.
作者:文清峰 刊期: 2006年第09期
针对部队医院战备医疗队的任务特点,设计开发了医院战备工作管理系统;用计算机手段对医疗队设备、药品、耗材、人员、预案、训练等工作进行科学有效管理,完善器材仓库物流程序,提高工作效率.
作者:栾振涛;韩大跃 刊期: 2006年第09期
利用VB编程技巧和flash动画制作技术,形象展示多普勒超声血流仪测量血管中血细胞流速的物理机理.
作者:盖立平;王桂莲 刊期: 2006年第09期
介绍多焦视觉电生理检查系统的数据库设计,选用Microsoft Access 97来设计数据库,VC++通过DAO接口来对数据库进行添加、查询、删除等操作.体现了数据库便于管理、查询方便的优点,其设计模式也可以用于其它医学仪器的设计中.
作者:谢刚贵;郭兴明;张思杰;曾孝平;谢礼莹 刊期: 2006年第09期
洁净手术室的净化工作对于医院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是防止手术室内发生交叉感染的1个重要环节.文章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医院洁净手术室的净化工作进行了有关的探讨:(1)洁净手术室的净化管理工作.(2)洁净手术室净化的工作方式.(3)洁净手术室的净化程序和维护性管理.
作者:陈康;李秋萍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为了保证医疗安全,加强医疗耗材的规范化管理,确保临床和科研工作的正常进行.方法: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具体措施.结果:确保了医疗耗材的质量,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结论:规范化管理有利于医疗耗材的质量安全.
作者:杨金城;卢启宗;李春梅 刊期: 2006年第09期
医用耗材已是医院医疗诊治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而医用耗材的生产厂家和供应商繁多,供应渠道复杂,用国际标准化质量管理体系规范和监控医院医用耗材的管理,是确保医用耗材的质量、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保护患者权益的有效措施.
作者:郝平;王义辉;唐伟;陈静;张德昌 刊期: 2006年第09期
变频器在现代控制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变频器将对控制电路及周围电气设备产生一定的电磁干扰,有时可能引起某些设备的误动作.文章对电磁干扰进行了实验分析,并有针对性地制定一些抗干扰措施.
作者:侯加全;白雪冬 刊期: 2006年第09期
PET-CT实施质量控制的目的在于使PET-CT检查技术形成1种比较科学的标准化的统一管理体系,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是PET-CT质量控制的基础;技术人员的培养是PET-CT质量控制的关键;建立放射防护制度是PET-CT影像质量控制的保证;加强PET-CT质量控制是提高PET-CT敏感性和准确性的重要环节.
作者:杨军;吴建伟;艾书月;黄伟 刊期: 2006年第09期
50年前人们就发现了超声的增透效应,经过40年的研究对比发现低频超声(20kHz<f<100kHz)更有利于促进分子的透皮传输[1].低频超声之所以具有较高的增透效应是因为该频段有利于空化作用的发生.发生在皮肤表面附近的惯性空化作用在低频超声增透效应中发挥主要作用.影响低频超声增透效应的既有超声因素又有非超声因素,关于超声因素的研究已比较成熟,但有关非超声因素的研究报道还很少.人们已将低频超声增透效应用于药物透皮注入,并在积极进行将低频超声增透效应用于微创透皮检测的研究.此项研究充满机遇和挑战.
作者:于海霞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磁流变液是1种新兴的智能材料.由于磁流变液快速可调的磁流变效应,使其广泛地应用于减振器、离合器、液压阀和抛光器等器件.文中主要介绍了磁流变液、磁流变效应和磁流变减振器的工作模式、特点以及在伤员运输车上的应用展望.
作者:任旭东;孙景工;高振海;牛福 刊期: 2006年第09期
应用专利技术开发的家庭用电话传送心电图系统(Transtelephonic ECG Monitoring,TTM)的研制过程、应用范围、价值、前景,并与动态心电图(HOLTER)系统进行了对比.对TTM监测系统的认识和开发将改变心脏病患者的日常保健方式,彻底进行医疗保健的革新.
作者:张福利;李亘松 刊期: 2006年第09期
随着现代临床医学工程的发展,尤其是大型医疗设备的发展,医学工程科更加需要医疗设备管理和维修的专业人才.针对医院医学工程科学科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提出思考和建议,希望能够引起有关领导的重视,充分利用人才、培养人才,为医院的长远、稳定、良性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赵杰宇;南喜文;李俊礼;徐德祥;贾吉 刊期: 2006年第09期
在动态的情况下,利用CFD软件,模拟了某BSL-3实验室内散流罩送风情况下的气流分布和污染颗粒的扩散情况;模拟和风口实测结果的吻合表明本次模拟有较好的可靠性,同时也证明在主实验室能够形成合理的定向气流,气流的运动状况是决定污染颗粒运动轨迹的主要因素.
作者:马宗虎;南国良;杨坤 刊期: 2006年第09期
定量PCR技术以其高特异性、高灵敏性以及高自动化等特点在临床病原微生物诊断、部分遗传性疾病诊断和癌症辅助诊断等方面得以广泛应用.设计和建立符合相关标准的临床定量PCR实验室不但是相关基因扩增、检验的需要,而且是保障生物安全和保持检测结果准确性的需要.文中介绍了优化设计的单流向、一体化临床定量PCR实验室的结构布局、内部设施以及温度、噪音等人体适应性指标.
作者:江其生;金济民;李峰生;毛立新;鲍伟国 刊期: 2006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