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究不同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作用下,对侧大脑运动区神经血管耦合(neurovascular coupling,NVC)发生的变化.方法:通过设计实验,获得不同刺激频率下受试者脑电(electroencephalography,EEG)信号和近红外光谱(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NIRS)信号,计算rTMS时对侧运动区EEG各频段功率谱和NIRS的血氧(Hb)信号变化特点以及两信号间相关关系.结果:对于不同刺激频率,EEG各频段能量均在刺激后相对刺激前增高,随后快速下降;氧合血红蛋白(HbO2)浓度在刺激过程中降低,刺激结束后增高.不同刺激频率引起2种信号变化速率不同,但变化趋势相同.EEG功率谱与HbO2浓度在刺激后的变化呈负相关关系,且均在刺激结束后一段时间内出现不同程度的迟滞效应.结论:EEG联合NIRS的研究能可靠地揭示rTMS对对侧运动区NVC过程的影响.该研究可为制定有效的rTMS治疗参数提供帮助,研究结果有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作者:刘睿旭;靳静娜;王欣;周晓青;刘志朋;殷涛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针对现有临床移动DR曝光控制距离短、潜在放射性威胁等问题,设计一种面向床边摄影的改进型无线移动DR.方法:在不改变移动DR内部电路情况下,外置增加无线遥控曝光装置,通过对电源的远程无线开关实现远距离的影像曝光控制.无线遥控曝光装置由Wi-Fi控制模块、继电器控制电路及触点开关控制3个部分组成,可通过手机或计算机无线连接该装置,远程对曝光控制电路模块的电源进行控制,继而实现DR曝光控制.结果:该装置有效提升了移动DR的曝光控制距离,曝光成功率达100%,大大降低了医护人员每次临床检查时遭受的辐射剂量.结论:该装置为医护人员的床边摄影作业提供了高安全性保护,也可以高频率应用于无铅屏蔽防护环境下的放射作业场景.
作者:李超;张珍珍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定量分析某型舰船卫勤保障流程及资源配置的设计方案是否合理.方法:基于排队系统理论,利用排队系统仿真分析手段建立系统模型,通过系统运行过程中的人员通过效率、排队等待时间、主要设施资源利用率等过程参数分析系统运行效能.结果:仿真运行结果表明,该型舰船医疗系统的设计方案中各种运行过程参数控制较为合理.结论:利用仿真分析技术能够在舰船设计阶段得到系统运行效能的定量数据,对于提高医疗系统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舰船平台资源的集约化程度具有较强的实际应用价值.
作者:王猛;杨翊方;骆星九;沈俊良;张孝强;杨猛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利用信息化手段对医疗信息进行采集、传输、存储和处理,便于援潜救生医疗队在救生船上开展医疗救治活动,以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卫勤保障水平.方法:以PowerBuilder 11.5作为开发平台设计援潜救生医疗信息系统,架构采用客户端/服务器(Client/Server,C/S),数据库为Oracle 11g;整个系统以伤员流、物流为核心,主要由人员管理、装备管理、药品耗材管理、考核评价、医疗救治、系统管理6个模块构成;在医疗救治模块中,突出检伤分类组、收容处置组、手术治疗组、重伤救治组之间信息的共享和实时互通.结果:该系统可实现救生船上批量伤员救治业务的信息采集、处理、应用与集成共享管理,显著提高工作效率.结论:该系统的研发应用对提升军队医院遂行多样化军事卫勤保障任务、提高卫勤组织指挥能力及综合救治能力有重要借鉴作用.
作者:王芬芬;徐玉峰;欧崇阳;傅梦磊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研制一种多种体位眼部护理装置,以促进烧伤患者眼部康复,提升护理质量.方法:该眼部护理装置利用湿房镜原理和太阳镜遮光原理设计,由镜房、有色遮光镜和固定带组成.有色遮光镜、固定带可分别固定于镜房上,并可根据患者的病情、体位和需求进行自由组合使用.结果:该眼部护理装置适用于多种体位眼部烧伤患者的护理,能够为患者眼部提供一个相对密闭的、无菌的、保持适当湿度和压力的、可持续性的康复环境,可有效促进患者眼部康复,提高患者舒适度和满意度,提升护理工作效率和质量.结论:该眼部护理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使用方便且安全,易于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孙媛;杨阳;周宜芳;杨娟;张静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针对医院本部网络设备过旧、网络组成结构和网络软件配置不合理等问题,对其进行割接改造.方法:基于一院两址的实际物理环境,采用开放式短路径优先(open shortest path first,OSPF)路由协议、端口聚合、堆叠等先进网络技术,提出合理的网络割接改造方案.结果:网络割接改造按时按质顺利完成,取得了预期效果,使得核心交换网络提升为万兆网络.结论:网络割接改造项目优化了网络组成结构和网络软件配置,提升了网络的可靠性,改善了网络性能,满足了医院未来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作者:纪亚亮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设计一种手术器械预处理器,防止手术器械表面上的血渍、污渍干涸,使后续清洗程序更简单、容易.方法:该预处理器采用塑料制作外壳,配有液体存放槽、清洗剂添加装置、送料泵、温度控制装置(包括加热装置和温度校准装置)、脚轮、槽盖.为保证该预处理器处于完全密闭状态,槽盖下方设有压板、连接压板与槽盖的弹簧、穿过槽盖后与压板连接的拉绳、带有转动功能的卷绳器.结果:该装置可以轻松地将手术器械表面上的血渍、污渍等去掉,避免生物膜的产生,从而保证清洗、灭菌质量.结论:该预处理器操作简单、方便,自动化程度高、清洗效果好,可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作者:程俊;李静;周刚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针对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居高不下、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的情况,研制一种用于心脏病监测、老年人居家养老等场合的可穿戴式多参数监护仪.方法:以MSP430F5529微控制器为核心,由ADS1292R芯片双通道模拟前端采集心电、呼吸信号,ADXL345传感器采集体态信息,再通过蓝牙4.0模块将实时采集的数据发送至智能移动终端,并同时存储于TF卡中,实现人体生理信号的采集、传输与存储.结果:设计的可穿戴式多参数监护仪可连续工作24 h以上,能同时监测患者的心电、呼吸、体态等参数,为医生诊断提供更多的辅助信息.结论:可穿戴式多参数监护仪体积小、易穿戴,基本能满足患者心电监护的需要,在移动医疗领域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作者:毛伟;沈桂 刊期: 2018年第06期
介绍了多旋翼无人机的优势及发展新趋势,分析了国内外多旋翼无人机在医学救援领域的应用现状,对多旋翼无人机在医学救援领域各场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并阐述了多旋翼无人机在医学救援领域应用需要关注的问题.指出了随着各种技术的发展和突破,多旋翼无人机在医学救援领域可以实现更多的功能,在更多的应用形式上为医学救援作业提供帮助.
作者:杨阳;罗婷;唐伟革;张加雄;王鹤飞 刊期: 2018年第06期
介绍了18F-FET PET显像的基本原理,并从预估患者生存期、辅助放射治疗计划、监测放疗后效果以及假性进展神经影像学评估4个方面对18F-FET PET在脑胶质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了详细阐述.分析了18F-FET PET在脑胶质瘤诊断中所具有的优势与缺点,指出了18F-FET PET结合先进的结构影像学技术,如MRI波谱分析、MRI灌注和弥散加权成像,可有效提高脑胶质瘤诊断、定位、鉴别、分级和预后评估的准确性及治疗的精准性.
作者:胡彬;胡海勇 刊期: 2018年第06期
0 引言西门子Aptio全自动样品处理系统是西门子公司研制生产的新一套实验室自动化系统(laborato-ry automation system,LAS),该系统通过用按钮操作高分辨力触摸屏而更有效地完成大批量检验[1],可以进行输入、输出、预处理、后处理及体外诊断仪器的连接,以达到实验室标本检测的自动化. 通过自动化,提高了检验工作效率,缩短了样本周转时间(turn-around time,TAT), 降低了差错率, 优化了工作流程,解放了人力[2]. 笔者所在医院于2015年3月引进了一套Aptio全自动样品处理系统, 上接2台ADVIA 2400生化仪、2台ADVIA Centaur XP免疫分析仪、1台CS-5100血凝仪. 此流水线上线后,工作效率、检测能力明显提高,工作差错明显降低,同时检验质量和生物安全性也明显提高. 但在使用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故障, 现将我科遇到的一些常见故障处理过程介绍如下,以供同行参考.
作者:何玉杰;朱月蓉;楼小伟;邢继成;盖琳;邱红 刊期: 2018年第06期
0 引言CT是一种功能齐全的病情探测仪器,CT机均配有CT扫描床(平板床),其检查效果好,在医院应用广泛. 操作人员通过CT探测仪对患者检查部位进行扫描,普通患者平躺于检查床即可,如遇正在输液、 心电监护等患者时经常会因为各种设备线路过长随着扫描床进入机器内而卡机, 从而导致整个检查停顿, 且患者还会因导线卡机重新输液、 中断检查,不但延长了检查时间而且增加了患者痛苦.目前大部分扫描床只增加了输液架和简洁束缚带, 并不能解决因患者在输液、心电监护、造影等情况下进行CT扫描出现的问题. 为此, 我们自制了一种CT束缚装置应用于CT检查中,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马琼英;曹秋莲 刊期: 2018年第06期
0 引言S2001型野战X线诊断车是我军基层部队列装的主要卫生装备之一,用于平、战时伤病员头颅、胸、腹、腰椎以及四肢等部位的X线透视和摄影检查.车厢内设备先进,可遥控操作,运动灵活.透视图像数字化输出, 通过影像工作站进行透视图像处理和存储、图文报告书写打印及远程传输等[1].该机主机系统采用德国西门子公司的POLYDOROS LX30型30 kW高频X线机,机械辅助装置即透视摄影机架是由上海医疗器械厂自主设计制造. 机架是在展开状态下工作,一旦发生故障,可能导致野战X线诊断车不能撤收,进而影响整个野战医疗所的及时撤离.本文详细地阐述了透视摄影机架的工作原理、 常见故障维修及调试方法,希望能够给维修人员带来帮助.
作者:李忠红;张永顺;徐世伟;赵德帅;周永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对X线诊断单元的X线防护模块进行研究,以便在野战帐篷医院系统开展立位、卧位战伤X线诊断作业时为X线诊断工作人员、其他医务人员和公众提供X线防护.方法:根据野战帐篷医院系统勤务需求和X线帐篷作业方式,提出以铅作为防护材料、借助立位摄片架和卧位诊断床形成的局部密闭式防护结构方案;基于该方案,针对来自于X线诊断设备的辐射源,应用X线辐射防护原理,测算铅帘铅当量,设计快插式侧向折叠结构的防护支架,研制由铅帘、防护支架和警示牌等构成的X线防护模块.结果:立位投照方向X线辐射剂量高,公众在该方向距帐篷外1 m处所受的年剂量为78.8μSv,该值远低于公众年剂量1 mSv限值;防护支架强度满足使用要求,悬挂铅帘后,支架横杆大变形量为15 mm.结论:该模块设计巧妙、结构简单、操作易行,可快速展开和撤收,便于搬运和装卸,防护效果满足GB 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规定的辐射防护要求,可作为平时和战时对人员进行X线诊断使用.
作者:石梅生;田涛;马军;陈平;张彦军;邓橙;伍瑞昌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设计一种可快速手动拆装的箱仪一体化影像诊断模块,以解决现役野战帐篷医院系统影像装备存在的体积大、质量重、携行性差、配套设施缺乏、防护性能差等问题.方法:根据野战帐篷医院系统影像诊断勤务需求,采用箱仪一体化、模块化、配套集成、缓冲隔振等技术,利用系统建模、结构仿真和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CAD)等方法,完成X线模块的整机结构、立位及卧位摄片装置以及防护装置的设计.结果:影像诊断模块具备对伤病员实施数字摄影、数字诊断、出具诊断报告等功能,设计的立位胸片架和卧位床满足不同体位摄片要求,设计的防护单元解决了战时放射诊断的防护难题.结论:影像诊断模块连续摄片能力强、拆装方便、配套设施全、防护性能突出,可完全满足野战帐篷医院系统伤病员影像诊断需求,对于提高批量伤员影像诊断通过率及检查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陈平;伍瑞昌;孙景工;石梅生;邓橙;高树田;陶学强;吴航;安慰宁;秦晓丽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设计一种箱床一体的分类模块,以提高野战帐篷医院系统伤员分类救治效率.方法:根据野战帐篷医院系统分类帐篷的勤务需求及内部器材品量,结合野战帐篷医院系统对包装箱尺寸模数的要求,充分利用虚拟样机仿真、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CAD)等方法,完成箱床一体分类模块的设计.结果:箱床一体分类模块展开时尺寸为1795 mm×600 mm×600 mm,可作为野战诊疗床使用;收拢后尺寸为800 mm×600 mm×600 mm,符合帐篷医院统一包装箱尺寸系列,成为彩超、心电图机等贵重器材的可靠包装.经过有限元仿真计算与校核,其在恶劣的受力情况下形变与应力符合设计要求.结论:箱床一体化的分类模块展收迅速、材料使用合理、力学结构设计可靠、操作及使用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符合野战帐篷医院系统模块化、一装多能的目标要求,有效提高了野战帐篷医院系统分类单元的伤员分类救治工作效能.
作者:张彦军;宋振兴;马军;田涛;陶学强;王兴永;伍瑞昌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开展卫勤机构指挥组职责与装备需求分析,研制箱组式卫勤作业模块,为野战帐篷医院系统救治工作的组织调度、信息的采集整理提供手段.方法:分析卫勤指挥和作业勤务定位,明确功能需求和技术指标要求,采用模块化、一体化、集成化、缓冲隔震的设计思路和技术形式,利用系统建模、结构仿真和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CAD)等方法,完成卫勤作业模块设计.结果:设计的卫勤作业模块系统集成了野战帐篷医院系统的卫勤作业、通信、广播、网络等功能,实现了箱仪一体化和一装多能,具有展收、运输、储存方便等特点.结论:该模块结构新颖、功能齐全、布局合理、操作方便,满足了野战卫勤指挥的主要功能需求,解决了野战卫勤机构有人员、无装备的问题,提高了组织指挥效能.
作者:陶学强;王兴永;宋振兴;伍瑞昌;李昊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加强超声诊断仪的预防性维护,延长每台超声诊断仪服役的年限,使其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方法:结合多年实践经验列举若干常见使用问题,分析超声诊断仪故障产生的原因及检修、维护的方法,并且建立精细化管理制度确保维护保养做细、做精、做实.结果:通过实行设备精细化管理,提高了操作医生维护保养的责任心、主动性,明显降低了设备故障率,改善了设备周边环境,提高了设备的整洁度.结论:精细化管理能有效延长设备的服役期限,从而使其创造出更多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黄小坪;郭展熊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规范高值耗材的采购流程,防止采购流程中出现收受回扣现象.方法:通过分析某三甲医院高值耗材传统采购流程的不足,借鉴国外高值耗材的采购模式,提出完善高值耗材采购流程和加强医疗机构廉政建设的建议.结果:提出完善高值耗材管理制度、规范医用高值耗材的准入资质管理和采购程序、建立院内监察机制、约束耗材采购行为等建议.结论:完善高值耗材的采购流程,有利于推进医疗机构的廉政建设.
作者:王磊;傅益南;戈志强;张卉泳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探索医疗耗材新型管理模式,以提高医疗耗材管理效率、减少浪费、合理控制医院运营成本.方法:从管理理论及技术角度着手,结合现代化的信息系统,构建医疗耗材新型管理模式,形成一套完整的医疗耗材管理流程.结果:医疗耗材真正实现了从准入到使用全流程追溯;科室二级库房医疗耗材主动管理模式同步建立.结论:建立医疗耗材新型管理模式有助于提升医院的管理水平及竞争力.
作者:任林;吴晓东;杨扬;杜晓冬;谢磊;黄进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提高医学影像学专业学生学习医学影像设备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解决医学影像设备学课程教学所面临的逻辑性强、抽象性强、推理性强、教学内容多、授课学时少、教师难讲、学生难学等问题.方法:合理整合理论课与实验教学内容,针对特定课堂教学内容,设计恰当的课堂导入方法以及教学难点、重点的讲授方法.结果:提高了学生学习医学影像设备学课程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改进了该课程的课堂教学效果.结论:所设计的教学方式对医学影像学专业其他课程的教学具有一定的借鉴与参考意义.
作者:刘燕茹;罗利霞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对临床使用中医疗设备的潜在风险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可行性措施以减少潜在风险给临床正常诊疗带来的不良影响.方法:分析医疗设备在临床使用中机器自身因素、环境因素、人员因素等方面的潜在风险,建立和完善医疗设备使用中不良事件的监测机制以应对潜在风险.结果:临床需对医疗设备日常使用中的潜在风险主动施行有效的管理和监控.依据国际标准ISO 14971进行风险管理,院内医疗设备的临床操作医师、电子网络系统维护工程师及医疗设备厂商等各方面人员均承担起日常风险监管的责任,及时识别、发现并规避潜在风险的发生.结论:临床对医疗设备日常使用潜在风险的有效管理和监控,维护了其在临床应用的合理、合法、安全、有效.
作者:姚君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宫颈癌容积旋转调强放疗计划中弧数目对治疗计划的影响,为临床应用中容积旋转调强放疗弧数目的选取提供参考.方法:取10例宫颈癌术后患者的定位CT图像,由放疗医师勾画靶区以及危及器官,给予靶区5040 cGy/28次的处方剂量,用RayStation计划系统针对同一患者分别设计单弧、双弧和三弧计划,比较其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学特性,记录计划设计优化所需时间,分析机器跳数和治疗时间的差异,并对完成后的计划进行剂量验证,分析弧数目对通过率的影响.结果:10例宫颈癌患者的单弧、双弧和三弧计划均能满足临床要求,随着弧数目的增加,靶区分布更优,危及器官直肠、膀胱、股骨头受到40、45 Gy剂量照射的体积V40、V45及平均剂量Dmean逐渐降低,正常组织在接近处方剂量部分的35、40、45 Gy剂量照射的体积V35、V40、V45随弧数目的增加而减少;随着弧数目的增加,计划单次优化时间和出束时间随之增加,但三者的机器跳数相差较小;3种计划的剂量验证通过率均达99.5%以上,且差异较小.结论:宫颈癌容积旋转调强放疗计划随着弧数目的增加,其靶区剂量分布以及对危及器官的保护更具优势,但是治疗时间也随之延长,相应的费用也随之增加.因此,需综合考虑选取容积旋转调强放疗计划的弧数目.
作者:龙雨松;谭军文;王占宇;贺先桃;梁卫学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应用1.5T高分辨力磁共振成像(high 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HR MRI)对症状性和无症状性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粥样硬化狭窄管壁进行成像,探讨症状性和无症状性MCA粥样硬化狭窄的管壁特点.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经MRA或CTA证实的MCA M1段明显狭窄(≥50%)的行HR MRI检查的患者36例,其中有症状组25例,无症状组11例,分别测量窄层面的血管横轴位管壁厚度、管腔的横截面积,比较2组患者血管狭窄的差异.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结果:有症状组MCA狭窄段的管腔面积为(3.04±1.03)mm2,无症状组MCA狭窄段的管腔面积为(3.28±0.96)mm2,2组之间的管腔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无症状组MCA狭窄段的管壁厚度[(2.10±0.77)mm]相比,有症状组MCA狭窄段的管壁明显增厚,约为(2.32±0.61)mm,且注射对比剂后,有症状组的偏心性强化更多见(83.3%).结论:HR MRI可以显示症状性和无症状性患者MCA粥样硬化性狭窄段管壁的不同特征,症状性患者的MCA在HR MRI上显示较大的管壁厚度,管壁强化更多见.
作者:王小刚;杨连军;杨茂生;彭君;刘凯莉;李春海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对Sysmex XN-9000血液分析仪体液模式检测胸腹水的性能进行验证及评估,以确保其更好地应用于临床.方法:参照国际血液学标准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Standardization in Hematology,ICSH)相关指南的要求,对Sysmex XN-9000血液分析仪体液模式检测红细胞总数(RBC-BF)、有核细胞总数(TC-BF)的本底计数、携带污染率、精密度及线性范围等性能进行验证;再将RBC-BF、TC-BF、多个核细胞分类计数(PMN%)、单个核细胞分类计数(MN%)、中性粒细胞计数(N%)、淋巴细胞计数(L%)、单核细胞计数(M%)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的检测结果与显微镜镜检法计数分类结果比较,验证其准确度.结果:RBC-BF和TC-BF的本底计数均为0.00.RBC-BF和TC-BF检测携带污染率分别为0.00%和0.07%,批内精密度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分别为0.96%~17.89%和2.19%~10.33%,批间精密度CV分别为3.34%~4.73%和8.33%~10.75%,线性范围分别为(0~5)×1012/L和(0~20)×109/L.Sysmex XN-9000血液分析仪检测RBC-BF、TC-BF、PMN%、MN%、N%、L%、M%、E%结果与镜检法结果相关性高,其Spearman秩相关系数(rs)分别为0.977、0.995、0.863、0.929、0.926、0.949、0.965、0.816,P均<0.05,相关关系有统计学意义.Sysmex XN-9000血液分析仪检测结果与镜检法结果的Bland-Altman偏倚分析显示,RBC-BF的偏倚程度小于TC-BF,偏倚分别为4.6%、5.6%;MN%的一致性好于PMN%,偏倚分别为-2.0%、4.2%;其余参数中,L%的一致性好(偏倚为-0.5%),N%、M%、E%的偏倚(分别为4.4%、-5.9%、-1.6%)也均小于生产厂商的正确度要求.结论:Sysmex XN-9000血液分析仪体液模式性能评估合格,可用于临床胸腹水标本的常规检测.
作者:张驰;李莹;夏丽波;管青 刊期: 2018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