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正、反义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基因对小鼠成纤维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应用正、反义人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转染NIH3T3细胞,观察其对NIH3T3细胞增殖的影响,Northern blot检测细胞Ⅳ胶原(α1)、MMP-2、MMP-9、TIMP-1 mRNA的表达,酶谱法分析细胞培养液中MMP-2、MMP-9的蛋白表达ELISA测定细胞培养液中FN、I、Ⅲ、Ⅳ型胶原的含量.结果正义转染组显示出促细胞生长作用(P<0.01);反义转染组显示抑制细胞生长作用(P<0.01);TIMP-1 mRNA在各组均有表达,反义转染组表达明显减弱.正义转染组细胞培养液中FN及I、Ⅲ、Ⅳ型胶原含量明显增高(P<0.01),MMP-2,MMP-9含量降低;而反义转染组FN及I、Ⅲ、Ⅳ型胶原含量明显降低(P<0.01),MMP-2,MMP-9含量增高.结论正义TIMP-1促进NIH3T3细胞的增殖,反义TIMP-1则抑制NIH3T3细胞的增殖;反义TIMP-1通过抑制细胞TIMP-1的表达而促进小鼠成纤维细胞的FN及I、Ⅲ、Ⅳ型胶原降解.
作者:吴泰华;林洪丽;朱正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糖脂消对胰岛素抵抗性高血压大鼠胰岛素抵抗性和血清瘦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喂雄性SD大鼠高果糖饲料造成胰岛素抵抗高血压大鼠模型,然后随机将其分为3组,分别喂高果糖饲料,高果糖加低、高剂量糖脂消4周,观察各组收缩压(SBP)、空腹血糖(FBG)、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和瘦素水平(LP),用稳态模型(HOMA)评估胰岛素抵抗(IR),并对检测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高果糖饲料组SBP、FINS、HOMA-IR明显升高(P<0.01,P<0.01,P<0.05),FBG无明显变化(P>0.05);LP显著升高(P<0.05).②高果糖饲料组大鼠,LP与FINS(r=0.666)、SBP显著正相关(r=0.682),与HOMA-RA显著负相关(r=一0.677),P值均小于0.05,有显著意义.③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高剂量糖脂消组大鼠HOMA-IR、FINS和LP显著降低(P均<0.05).结论高果糖饲料喂养SD大鼠能形成胰岛素抵抗及高血压,并有高瘦素血症.糖脂消能有效改善胰岛素抵抗,糖脂消改善胰岛素抵抗的部分机理可能与其降低血清瘦素水平有关.
作者:赵旭燕;李玉明;王波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地质断裂带及非断裂带之间氡辐射状况与肺癌发病率的关系.方法采取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对69户断裂带及135户非断裂带居民居室内氡及子体的浓度进行了测定,并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检验分析其与天津市肺癌发病率的关系.结果断裂带肺癌发病率明显高于非断裂带,t=10.85,P<0.01;且断裂带与非断裂带居民居室内氡及子体的浓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7.09,P<0.01.结论肺癌发病率与居民居室内氡及子体的浓度有相关性.
作者:郑尧;李润田;王庆生;卢伟;来则民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评价北京郊区农村开展慢性病防治的能力.方法对昌平、顺义、房山、大兴卫生局疾病控制科及健康教育负责人员进行个人访谈,对4个区76名区医院内科医生、193名镇(乡)医院医生、37个镇(乡)医院领导进行问卷调查.结果4个区前5位死因顺位依次是脑血管疾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损伤和中毒;区卫生局和疾病控制中心设立了疾病控制科或慢性病防治职能科室;慢性病防治费用多为16万元,低10万元.平均每个镇医院有医生25人,护士5人;医生中36%具有专科以上学历;平均拥有病床27张;100%镇医院拥有血压计、心电图、X线、B超、救护车,84%镇医院具有生化分析设备.除血脂异常诊断标准镇(乡)卫生院医生回答正确率高于区医院医生外,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血脂异常其它相关知识正确回答率区医院医生和镇(乡)医院医生没有显著差别.高血压危险因素、高血压药物治疗原则、2型糖尿病主要危险因素、冠心病危险因素等知识正确回答率偏低.结论在机构、人力资源、医疗设施等方面农村具有开展慢性病防治的能力,但卫生投入不足,医疗保健制度不完善,人力资源培训还需加强.
作者:左惠娟;姚崇华;邓利群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了解广州市海珠区16岁以上人群2型糖尿病患病率以及其与膳食营养、经济水平、吸烟、饮酒、体力活动、年龄、性别、文化水平、性格等因素的关系,为评估本地区糖尿病现状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海珠区13个社区16岁以上居民共11828人进行调查,并利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筛选出性别、年龄、饮茶、高血压病史、冠心病史及糖尿病家族史等糖尿病危险因素.结论根据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对糖尿病的重点监测人群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以降低发病.
作者:邹宇华;张弛;张冬梅;李丽霞;李坚;麦绮娜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了解某特殊职业人群恶性肿瘤发病趋势,探讨其影响因素,促进职工保健工作的开展.方法回顾性调查北京市某肿瘤医院职工1991~2001年所有恶性肿瘤新发病例,并用灰色模型预测北京市近年发病率作对比.结果该院恶性肿瘤实际累积发病率比预期累积发病率高12.8%,其中男性低12.9%,女性高39.2%.若不计近3年普查发现的5名早期癌,则累积发病率比预期累积发病率低1%,其中男性低23.9%,女性高22.5%.结论该院总的发病趋势与北京市相同.其中,男职工低于北京市水平,女职工约高于北京市水平,但差异均无显著性.
作者:李群英;邵壮;马玉林;胡国荣;蒋舒萍;周珊珊;张万亮;范金虎;张思维;乔友林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糖尿病合并脂代谢紊乱临床极为常见,以合并高甘油三酯血症者居多,少数病人表现为高胆固醇血症为主.对于轻度脂代谢紊乱,通过有效的饮食控制、运动疗法及降糖治疗可获得改善,但中、重度脂代谢紊乱者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常需应用调脂药物才能恢复.本文报告我院内分泌科1999年8月至2002年5月间应用洛伐他汀改善糖尿病合并脂代谢紊乱(以高胆固醇血症为突出表现的78例患者)取得的短期治疗效果.
作者:尹建梅;王霁云;王红;张丽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高血压既是一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同时又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随着我国经济水平及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逐年上升.自1959年的5.11%上升至1991年的11.26%.但是患者的治疗率及控制率却仍然很低,仅分别为12.1%和2.8%[1].高血压病已成为影响我国中老年人群生活质量的重要问题.为了解高血压病的有效预防措施,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非药物预防方法,我们对某矿务局在职职工运动情况进行调查,以探讨运动对高血压病的影响.
作者:郑国华;李玉;李红;李秀芹;游波;李应光;李会庆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众多研究表明,大多数人吸烟始于青少年时期[1],90%成年吸烟者在18岁前开始吸烟[2].青少年吸烟逐渐成低龄化的趋势,而开始吸烟的年龄越早,其成为常吸者的可能性越大,戒烟的可能性越小[3];成年后的烟量也越大,烟草对其身体所造成的危害也就越大[1].
作者:白杉;宋莉;杨功焕;李清;王俊堂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为了解居民疾病谱的特征,分析慢性病流行水平及其对居民健康的危害程度,为慢性病的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我们对1999~2001年全市住院病例进行了调查分析.
作者:吕崇义;王志英;潘秀芳;史正英 刊期: 2004年第01期
长期以来,糖尿病一直是西方世界的一个严重问题,近在发展中国家也迅速蔓延开来.估计美国现有1600万糖尿病患者,其中1/3尚不知自己患有糖尿病,且其中的90%~95%是2型糖尿病.在我国约有3 000万糖尿病患者.据估计,从1995年到2025年,全世界的糖尿病患者将从1.35亿急剧增长到3亿,年增长122%.到2025年,印度、中国和美国将是世界上糖尿病患者多的国家[1].
作者:赵守香;董鹏;顾湲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我市施行的<哈尔滨市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死亡登记报告管理办法>,是对高血压、冠心病(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及冠心病猝死)、脑卒中、糖尿病与肿瘤(包括恶性肿瘤及中枢神经系统良性肿瘤)5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性病)实行报告管理,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慢性病监督监测系统,为正确评价我市慢性病报告的现状,进一步完善慢性病报告工作,使其为管理与控制慢性病提供更为可靠的基础资料,现将我市2001年慢性病监督监测情况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张典丰;张绍艳;兰莉;崔国权;孙波;李红;郭淑珍;隋丛兰 刊期: 2004年第01期
1984年天津市卫生防病中心决定将慢性病预防工作纳入日常工作管理,天津市各医疗机构按照传染病管理模式,将高血压病、脑卒中、冠心病、恶性肿瘤的发病和死亡进行登统,填写发病和死亡卡片,向所辖的区县卫生防疫站按时报卡.1988年这项工作又纳入了微机管理.多年来经过不断的修正与完善,此项工作带来了良好效果,现天津地区不仅对上述4种疾病的发病、死亡情况了如指掌,还对所辖区居民进行了防病知识的宣传,对发病进行了有效干预,在一定程度上遏止了发病率快速上升的趋势,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作者:闫以聪 刊期: 2004年第01期
高血压是当前常见的心血管病,大量研究证实,高血压是冠心病、脑卒中重要的危险因素,防治高血压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关键.
作者:钟文玲;薛常镐;陈铁晖;林宏亮;单坚;陈若林;伍啸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前,青少年肥胖已成为世界性问题,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由于肥胖常并发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严重影响人类生存质量与期望寿命.
作者:徐英;李晓雯;徐耘;周秀丽;冯伟;秦万芬 刊期: 2004年第01期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与社会、心理及行为因素相关的慢性病已成为影响我市居民生命和健康的主要危害因素,特别是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病一直处于我市居民死因的第三位.根据<江苏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治方案>,我市已逐步建立起社区慢性病预防诊疗服务中心,现就其一些情况作简要分析.
作者:陈彦汝;王学东;包建良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中华预防医学会慢性病预防与控制分会第六届学术会议于2003年10月27~29日在青岛召开.中华预防医学会张家喜副秘书长,中国疾病控制中心慢性病预防和控制中心主任吴凡,天津市卫生局副局长田惠光出席了开幕式,并发表讲话.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