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杂志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华预防医学会,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国际刊号:1004-6194
  • 国内刊号:12-1196/R
  • 影响因子:1.09
  • 创刊:1992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天津
  • 语言:中文
  • 邮发:6-71
  • 全年订价:264.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CA 化学文摘(美), 知网收录(中), 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文摘,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哥白尼索引(波兰),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剑桥科学文摘, 维普收录(中)
  • 科技核心(2018自然科学)
  •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杂志   2017年5期文献
  • 呼吸睡眠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对冠心病患者糖脂代谢及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影响

    目的 分析呼吸睡眠暂停低通气综合征(SAHS)对冠心病患者糖脂代谢及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影响,以期进一步揭示SAHS促冠心病发病的机制.方法 选择2013年12月至2016年12月于宝鸡市中心医院老年心脑血管科就诊的136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并发SAHS,分为合并SAHS组(94例)和非SAHS组(42例),进一步根据SAHS的严重程度,分为重度SAHS组(37例)、中度SAHS组(32例)和轻度SAHS组(25例).比较入组患者的睡眠呼吸指标、糖脂代谢水平及血清胆红素水平.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应用Pearson法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冠心病合并中度、重度SAHS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 h P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x-LDL-C)均明显高于合并轻度SAHS组和非SAHS组患者,合并重度SAHS患者上述指标水平均明显高于合并中度SAHS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SAHS组比较,合并轻度SAHS组患者FPG、2h PG、HOMA-IR、Hb&C和ox-LDL-C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合并中度、重度SAHS患者血清中总胆红素(TBIL)、间接胆红素(IBIL)水平均明显低于合并轻度SAHS组和非SAHS组患者,合并重度SAHS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合并中度SAHS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轻度SAHS组患者血清中TBIL、IBIL水平与非SAHS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与FPG、2hPG、HbA1C、HOMA-IR和ox-LDL-C均呈明显的正相关(r值分别为0.976、0.986、0.986、0.987和0.960,P<0.01),夜间低血氧饱和度(L02)与FPG、2hPG、HbA1C、HOMA-IR和ox-LDL-C均呈明显的负相关(r值分别为-0.939、-0.976、-0.957、-0.986和-0.913,P<0.01),而AHI和LO2与TBIL、IBIL无明显的相关关系(P>0.05).结论 SAHS合并冠心病患者普遍存在糖脂代谢及血清胆红素水平异常,这可能是SAHS促冠心病发病的机制.

    作者:毛陇军;李英;强华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长沙市成人糖尿病治疗和控制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长沙市成人糖尿病治疗及控制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糖尿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以长沙市18岁及以上19 580名居民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空腹血糖测定.用SPSS 21.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用x2检验,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糖尿病治疗率和控制率的影响因素.结果 长沙市成人糖尿病患者治疗率为55.43%,城市(58.21%)高于农村(52.28%);年龄越大,糖尿病治疗率越高;同时患糖尿病和高血压的人群糖尿病治疗率(60.51%)高于仅患糖尿病的人群(47.85%);知晓自身患病者的治疗率较高(86.80%);锻炼频率越高的患者治疗率越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长沙市成人糖尿病控制率为34.87%,年龄越大、文化程度越高、锻炼频率越高的糖尿病患者控制率越高,居住在城市(39.50%)、同时患高血压者(36.61%)、知晓患病者(53.97%)、实施治疗者(51.56%)的血糖控制率分别高于居住在农村(29.61%)、未患高血压者(28.48%)、不知晓患病者(1.12%)、未实施治疗者(14.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城市(OR=2.23,95%CI:1.47~3.37)、年龄大(OR=1.88,95%CI:1.44~2.46)、知晓患病(OR=4 281.91,95%CI:592.50~30 944.95)是糖尿病治疗的影响因素;文化程度(OR=1.19,95%CI:1.00~1.40)、知晓患病(OR =427.26,95% CI:129.63~1 408.22)、药物治疗(OR=0.48,95%CI:0.32~0.70)是糖尿病控制的影响因素.结论 长沙市糖尿病患者的治疗率、控制率均较低,应加强糖尿病治疗和控制血糖对健康的重要性的宣传教育.

    作者:谢强明;黄渊秀;刘鲲;陈姗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贝伐单抗联合放化疗新辅助治疗局部晚期直肠癌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贝伐单抗联合放化疗新辅助治疗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为临床提供能预测贝伐单抗联合放化疗治疗效果的敏感指标.方法 选择2011年6月至2016年6月宁波市鄞州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60例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30例患者接受贝伐单抗联合放化疗(联合放化疗组),30例患者接受单纯放化疗(对照组),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患者新辅助治疗前后血清VEGF水平变化,分析其与新辅助治疗疗效的关系.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用x2检验,同组治疗前后计量资料的比较用配对t检验.结果 联合放化疗组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联合放化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放化疗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VEGF水平分别为(411.5±38.5)和(320.5±-45.8) ng/L,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VEGF水平分别为(413.5±28.7)和(375.5±35.4) ng/L.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VEGF水平均明显下降,联合放化疗组下降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联合放化疗组有效患者新辅助治疗前后血清VEGF水平下降程度明显高于无效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效患者新辅助治疗前后血清VEGF水平下降程度与无效患者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血清VEGF水平可能成为预测替贝伐单抗联合放化疗治疗效果的敏感性指标,同时也能指导局部晚期直肠癌临床治疗用药.

    作者:顾驰江;陈科;杜金林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对血管内皮活性物质的影响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介入治疗对血浆中血管内皮活性物质的影响.方法 收集汉中市中心医院2012年2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60例ICVD患者为病例组,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患者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0)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分析两组间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支架置入术(PTAS)治疗术间内皮活性物质差异及相关关系.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结果 治疗前,病例组ET-1和vWF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NO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TAS介入治疗后1、12、24 h ET-1和vWF水平均明显高于DSA介入方法同治疗时期水平,NO水平明显低于DSA治疗同时期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SA和PTAS介入治疗后1、12、24 h ET-1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治疗24 h明显低于治疗后1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SA治疗后1、12 h NO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治疗12h明显高于治疗后1h,治疗24 h明显高于治疗12h,PTAS治疗后1、12、24 h NO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治疗后12、24 h明显高于治疗后1h,治疗后24 h明显高于12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TAS治疗后1、12、24 h vWF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治疗后12、24 h明显低于治疗后1h,治疗后24 h明显低于治疗后12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O与ET-1、vWF呈明显的负相关(r值分别为-1.231、-0.786,P<0.05),ET-1与vWF呈明显的正相关(r=0.897,P<0.05).结论 ET-1、vWF在ICVD中高表达,NO低表达,患者经过介入治疗后会对血管内皮细胞产生一定损伤,并且支架介入损害程度较大,临床值得关注.

    作者:高俊丽;李定安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骨质疏松的患病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骨质疏松的患病情况及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以提高临床医生对COPD患者合并骨质疏松的重视程度.方法 选择2013年2月至2014年12月在潞河医院呼吸科住院治疗的120例COPD患者及同期自愿接受骨密度测定的30例门诊体检人员(对照组)作为调查对象,进行骨密度测定、肺功能测定、血气分析和6 min步行试验,计算两组骨质疏松检出率及根据COPD综合评估分组各组中骨质疏松检出率,对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t检验、x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20例COPD患者中29例存在骨质疏松,48例存在骨量减少,骨质疏松检出率为24.2%,骨量减少检出率为40%;对照组中6例存在骨质疏松,7例存在骨量减少,骨质疏松检出率为20.0%,骨量减少检出率为23.3%,COPD组与对照组骨质疏松及骨量减少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P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骨质疏松与骨量减少检出率之间无明显关系.低体质指数和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是发生骨质疏松与骨量减少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0.71、0.13).结论 COPD患者骨质疏松与骨量减少检出率较高,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在诊疗COPD的同时,更要注重合并症的诊治.

    作者:张红旭;林蕊艳;马国贤;张淑明;胥振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丹参多酚酸盐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及对相关血清指标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丹参多酚酸盐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及对相关血清指标的影响,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于辽宁省葫芦岛市中心医院诊治的9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组先后顺序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首先给予糖尿病教育、运动疗法、饮食控制、门冬胰岛素加甘精胰岛素等降糖药物控制血糖,之后给予甲钴胺注射液,联合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之上加用丹参多酚酸盐,两组均治疗28 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MN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临床疗效和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hs-CRP)、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t检验和x2检验.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MNCV和SNCV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联合治疗组治疗后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MNCV和SNCV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88.89%)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清中IL-6、hs-CRP和MDA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SOD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联合治疗组患者血清中IL-6、hs-CRP、MD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SO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参多酚酸盐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显著,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炎症因子(IL-6、hs-CRP),调整机体氧化应激状态(SOD、MDA)有关.

    作者:刘宏娟;姜峰;贺影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麻杏薏甘汤在治疗痰湿型高尿酸血症患者中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麻杏薏甘汤治疗痰湿型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为高尿酸血症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于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选择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180例痰湿型高尿酸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西医组和中药组,每组60例.对照组仅给予健康指导,西药组给予健康指导联合口服苯溴马隆片,中药组给予健康指导联合麻杏薏甘汤.于治疗前后,检测3组患者中医症状评分、血尿酸、空腹血糖、腰围、体质指数(BMI)和血脂水平.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结果 对照组临床控制6例,显效15例,有效20例,无效19例;西药组临床控制11例,显效21例,有效16例,无效12例;中药组临床控制19例,显效22例,有效17例,无效2例.中药组疗效优于其余两组,西药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状评分、血尿酸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药组中医症状评分、血尿酸、BMI、腰围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和西药组,西药组中医症状评分、血尿酸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后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药组TG、TC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和西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麻杏薏甘汤能显著改善痰湿型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血尿酸,改善血脂水平.

    作者:黄慧贤;刘文兵;王世强;陈素珍;翟海龙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锌离子与心力衰竭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通过对心力衰竭(HF)患者血清锌离子(Zn)浓度的分析,探讨Zn浓度与HF的相关性,为HF的治疗提供新的依据.方法 选取于2015年7-9月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HF患者187例作为研究对象,并人选63例无器质性心血管疾病者作为对照组,分别调查性别、年龄、吸烟史,进行身高、体重、血压的测量,并进行超声心动检查,检测N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Zn浓度、血肌酐、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空腹血糖.应用SPSS 21.0软件对数据进行t检验、x2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和方差分析,用logistic回归和线性回归分析Zn与HF的相关性.结果 HF组患者Zn浓度[627.55 (503.69,785.89) μg/L]明显低于对照组[699.08(562.68,815.41)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F组患者NT-proBNP水平[1 963.25(1 066.10,4 654.31) ng/L]明显高于对照组[92.17 (50.76,220.90)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校正年龄、血肌酐、甘油三酯和空腹血糖后,第2三分位数组(Zn浓度为598.54~774.37 μg/L)Zn浓度与HF患病之间有相关性(OR=0.61,95%CI:0.39~0.97,P=0.04).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F患者的Zn浓度与NT-proBNP呈负相关(β=-0.08,P=0.02),且在校正年龄和血肌酐后结果仍有统计学意义(β=-0.08,P=0.03).结论 血清Zn浓度与HF有关,并且与HF的严重程度呈负相关,这可能有助于进一步揭示HF患者病理生理的变化,并且有可能为HF的新治疗方法提供依据.

    作者:王卓群;黄磊;吴宪明;黄晶晶;高玉霞;姚薇;杨振文;李永乐;于向东;徐绍鹏;徐哲龙;张文娟;孙跃民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的疗效及其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以期为临床合理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三门峡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患者26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85例)、B组(88例)及C组(89例).3组患者均予以常规药物控制血糖,在此基础上,A组患者加用阿托伐他汀10 mg/d,B组患者加用阿托伐他汀20 mg/d,C组患者加用阿托伐他汀40 mg/d,3组均进行为期12周的治疗.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血液流变学参数、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疗效以及治疗后不良反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和x2检验.结果 3组患者治疗前血脂水平、血液流变学参数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上述指标均明显好转,以C组变化幅度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总有效率为71.76%,B组为79.55%,C组为91.01%,C组疗效佳,3组间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5%,B组为3.41%,C组为5.62%.3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高剂量阿托伐他汀可更加有效地改善患者血脂水平、血液流变学参数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安全性良好,可耐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锁建军;杨红旗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与近期不良预后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近期不良预后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在衢州市第三医院收治的220例老年AE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预后转归(入院后第28天)将220例老年AECOPD患者分为存活组(175例)和死亡组(45例),收集两组一般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指标,用SPSS 19.0软件进行t检验和x2检验;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RDW与患者死亡的关系.结果 存活组与死亡组在糖尿病比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计数(WBC)、血清降钙素(PCT)、血肌酐(SCr)和RDW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死亡组RDW水平(15.86%±1.23%)明显高于存活组(14.25%±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73,P<0.05);RDW升高组死亡率(41.4%)明显高于RDW正常组(1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758,P<0.05).Pearson相关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显示,RDW与hs-CRP、WBC、PCT、SCr水平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87、0.354、0.218、0.267,β值分别为0.376、0.276、0.339、0.208,P<0.05);而与Hb呈负相关(r=-0.236,β=-0.307,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DW是老年AECOPD患者近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1.894,95%CI:1.327~2.889,P<0.05).结论 机体高水平的RDW可能是老年AECOPD患者近期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临床检测RDW水平对于评估此类患者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周淑华;刘江燕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早期肠内营养对70岁以上急性脑卒中伴吞咽困难患者氮平衡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 研究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70岁以上急性脑卒中(ABS)伴吞咽困难患者氮平衡及预后的影响,为提高患者营养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天津市职业病防治院2014年11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ABS患者87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肠内营养支持组(43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患者人院后72 h内留置鼻胃管并给予流质饮食,肠内营养支持组给予肠内营养支持.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氮平衡情况、血浆白蛋白水平、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用STATA 4.0软件进行t检验和x2检验.结果 治疗第1~4周肠内营养支持组氮平衡分别为(-4.4±1,2)、(-3.6±1.3)、(-2.9±1.4)和(-2.1±1.0)g/d,对照组分别为(-8.6±3.2)、(-7.2±2,1)、(-6.4±1.4)和(-5.9±1.0)g/d,肠内营养支持组患者氮平衡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内营养支持组治疗2、3、4周后,血浆白蛋白水平分别为(34.2±2.1)、(35.1±1.9)和(36.2±1.7)g/L,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8.6±1.9)、(27.7±2.1)和(28.4±1.8)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3.05、18.16和20.77,P<0.05).治疗前及治疗1周时,对照组血浆自蛋白分别为(37.2±2.4)和(35.3±2.0) g/L,肠内营养支持组分别为(38.0-±2.2)和(35.1±2.4)∥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21、0.42,P>0.05).肠内营养支持组和对照组治疗前NIHSS评分分别为(14.8±3.1)、(15.1±3.3)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4,P>0.05);治疗后,肠内营养支持组NIHSS评分为(6.1±2.3)分,明显低于对照组[(8.3±2.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4.36,P<0.05).肠内营养支持组住院治疗期间误吸、肺感染、腹泻、腹胀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能够快速纠正老年ABS患者负氮平衡,提高营养水平,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

    作者:屈凤英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利格列汀在单用二甲双胍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利格列汀在单用二甲双胍效果不佳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的治疗效果,为利格列汀在糖尿病治疗方面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3年8月至2014年5月在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内分泌代谢科门诊就诊的60例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利格列汀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利格列汀组在二甲双胍的基础上加用利格列汀进行治疗,对照组在二甲双胍的基础上使用安慰剂进行治疗.分别于基线和治疗24周后,测量两组患者的体重、血压,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 hPG)、空腹胰岛素(FINS)、肝功能、血脂和血淀粉酶的变化,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用SPSS 18.0软件进行t检验和x2检验.结果 治疗24周后,利格列汀组患者HbAm水平由治疗前的8.5%±1.7%降至6.8%±2.1%,FPG由治疗前的(8.9±2.4) mmol/L降至(6.6±2.2)mmol/L,2h PG由治疗前的(13.8-±3.4) mmol/L降至(8.8±3.9)mmol/L;对照组患者HbAm水平由治疗前的8.5%±2.0%降至7.8%±1.3%,FPG由治疗前的(8.9±3.5)mmol/L降至(8.1±2.9)mmol/L,2hPG由治疗前的(13.9±3.8)mmol/L降至(10.7±4.1)mmol/L.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24周后,利格列汀组的HOMA-β为(53.6±16.2),较治疗前(46.3±13.4)明显升高,HOMA-IR为(2.2±0.4),较治疗前(3.6±0.7)明显下降;对照组的HOMA-β干预后为(48.3±18.6),较治疗前(45.9±13.9)明显升高,HOMA-IR(2.4±0.6)较治疗前(3.6±0.2)有所下降.两组治疗前后HOMA-β、HOMA-I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体重及血压均有所下降,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单用二甲双胍治疗效果不佳的T2DM患者,加用利格列汀能够有效地控制血糖,改善胰岛β细胞的分泌功能,并且不增加低血糖及体重增加的风险.

    作者:刘向阳;高彬;黄新喜;赖敬波;李晓苗;姬秋和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及对血清胱抑素C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及对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宝鸡市中医医院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90例TI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患者均口服氯吡格雷治疗,联合治疗组患者在以上治疗基础上口服阿托伐他汀钙治疗,于治疗前后测定两组患者血脂和血清CysC水平,并进行颈动脉狭窄及程度的超声检查.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TC、TG、LDL-C和HDL-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TC、TG、LDL-C水平均明显降低,HDL-C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后TC、TG、LDL-C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H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与斑块面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IMT与斑块面积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患者IMT和斑块面积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CysC水平分别为(1.51±0.78)、(1.51±0.78) m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分别为(1.08±0.06)、(1.27±0.06) mg/L,两组患者治疗后Cys C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后Cys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不同病变程度CysC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多支病变患者CysC水平均明显高于双支病变和单支病变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IA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CysC水平呈正相关(r=0.679,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氯吡格雷治疗TIA颅内动脉粥样硬化可以明显改善患者血脂水平,降低粥样硬化发生风险,并且可能通过降低CysC水平起作用.

    作者:刘智峰;杨飞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改善作用

    目的 探讨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肠道菌群、肝功能、胰岛素抵抗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为NAFLD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3年6月至2016年1月于鹤壁市传染病医院肝病科门诊或住院诊治的1 10例NAFL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治疗组给予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2.0 g口服,3次/d,观察组不给予药物治疗,共治疗6个月.同时,选择健康查体者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治疗前后的肠道菌群、肝功能指标、胰岛素抵抗指数和血清炎症因子的变化情况.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 治疗前,NAFLD患者双歧杆菌、乳杆菌及双歧杆菌与肠杆菌之比(B/E)明显低于对照组,肠杆菌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与治疗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双歧杆菌、乳杆菌数量明显增加,肠杆菌数量明显减少,B/E值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NAFLD患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GGT)、稳态模型下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与治疗组间无明显差异.治疗后,治疗组ALT、AST、GGT、HOMA-IR、内毒素、TNF-α和IL-6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治疗后各指标仍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有助于恢复NAFLD患者肠道菌群平衡,降低转氨酶,改善胰岛素抵抗,缓解炎症反应.

    作者:史保生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常熟市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及其他慢性并发症发生情况,为糖尿病足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15年7-8月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常熟市的大义镇、藕渠镇、虞山镇和冶塘镇4个乡镇,以每个乡镇的电子健康档案中的所有糖尿病患者为抽样对象进行方便抽样.每个社区调查样本量约为300人,共对1 320人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测和临床检查.依据加文氏(Gavins)评分将患者的糖尿病足风险分为低危组和中高危组,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t检验、x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足中高危组患者年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2 h PG)、病程均大于低危组,中高危组患者舒张压、文化程度、总体力活动低于低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62)、2 hPG(OR=1.039)、病程(OR=1.072)、文化程度(OR=3.200)是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足的影响因素.中高危组患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发生率(分别为1.8%、4.7%、2.5%)明显高于低危组(分别为0.5%、1.3%、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重点关注高龄、病程长、低文化程度及2hPG水平高的糖尿病患者的足部健康,防治糖尿病足及其他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张秋伊;顾淑君;薛雨星;盛红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深圳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和艾滋病流行现状

    目的 分析深圳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和艾滋病流行现状,为干预艾滋病的传播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2年8月至2016年10月30日居住在深圳市内的921例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对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做基线调查和随访,收集相关信息.用SPSS 20.0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用x2检验.结果 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共921例,多为青壮年,户籍地以省外为主,职业以工人、家政、家务及待业为主,占64.2%;感染途径以性接触传播为主,其中异性传播占55.8%,同性传播占41.4%;样本主要来源于门诊,其中性病门诊占22.7%,其他就诊者或术前检测占25.8%,检测咨询占28.3%.随着随访次数的增加,多数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低CD4+T淋巴细胞组的人数构成比增加.结论 深圳市艾滋病的传播以性传播为主,应加强对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的宣传教育,重点在于采取干预措施减少经性传播途径造成艾滋病的流行.

    作者:周如意;江碧红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汉中地区2013年女性乳腺癌发病及诊治现状调查

    目的 了解汉中地区女性乳腺癌流行病学特征及诊治现状,为该地区乳腺癌的科学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3年1-12月收集汉中地区开展乳腺癌治疗的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医保合作报销机构及汉中市两癌筛查办公室所登记的292例女性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获取疾病特征与临床诊治资料.用SPSS 15.0统计软件包进行x2检验.结果 2013年汉中地区女性乳腺癌粗发病率为17.95/10万,标化发病率为18.74/10万,患者平均年龄为(47.7±3.6)岁,病例以农村患者为主(67.2%),三级医院收治率占65.1%;穿刺活检率为41.8%,三级医院进行术前穿刺活检率(51.8%)高于二级医院(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1.47,P<0.05).病理类型以浸润性导管癌居多(89.0%);免疫组化以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比例高,占35.9%;Ⅰ~Ⅱ期与Ⅲ~Ⅳ期患者间Ki-67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式选择上以改良根治术为主(67.5%),保乳手术仅占7.8%,接受化疗的比例为70.5%,放疗及内分泌治疗的比例分别为27.4%和67.8%.结论 汉中地区乳腺癌发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该地区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匀,基层医院采取的辅助检查手段单一,术前病理确诊率及保乳术后比例低,辅助治疗欠规范.

    作者:范志刚;段小艺;李万军;柳仲秋;梁明;王丽;王永恒;王健生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三级医院联合社区规范化管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和血压及血脂水平的影响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患病率也在快速上升.在我国糖尿病人群中主要以2型糖尿病为主,占90.0%以上,如果对其管理和治疗不当以及血糖控制不佳,将会导致多种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和残疾.一般认为,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社区规范化管理是有效控制其疾病进展的重要措施,对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有重要作用[1].但目前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医疗水平以及健康教育培训能力还不足,对患者管理作用有限,因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三级医院合作开展2型糖尿病患者规范化管理可能是一种比较可行的措施.本研究中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三级医院合作开展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规范化管理,评估其对患者血糖、血压、血脂水平的影响以及对联合达标率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慧君;刘伟;彭科娟;刘芹;杨芳荣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家庭血压自测对社区高血压管理的效果及其对血压变异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家庭血压自测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管理的效果及其对血压变异性的影响,为高血压患者的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本社区医院门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80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随机分为家庭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140例,两组患者入组时均采用动态血压监测仪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然后根据个体情况进行高血压药物治疗,家庭干预组患者进行家庭血压自测的培训,嘱咐患者进行家庭自测并记录结果,每周由专职护士电话随访血压控制情况,监督血压自测.对照组患者未进行家庭自测的要求,每月门诊随访测血压.6个月后全部患者进行第2次24 h动态血压监测.观察干预前后患者血压控制情况并分析血压变异性的改变.用SPSS17.0软件进行x2检验和t检验.结果 入组时两组患者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 DBP)、24 h收缩压变异性(24 h SBPV)、24h舒张压变异性(24 h DBP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24 h SBP、24 h DBP、24 h SBPV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24 h DBPV干预前后差异均元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干预组干预后24 h SBP、24 h SBPV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干预组患者总体血压达标率为82.8%,明显高于对照组(7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家庭血压自测的培训,使之养成家庭监测血压的习惯,能有效增强高血压控制,改善血压变异性,提高社区高血压管理水平,值得应用.

    作者:王桂招;徐彩勤;廖宁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社区健康管理对脑卒中后疲劳的影响

    目的 探讨实施社区健康管理对脑卒中后疲劳(PSF)的影响,为PSF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9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社区健康管理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针对社区健康管理组建立健康管理档案,进行定期随访,应用欧洲卒中评分(ESS)评价患者的神经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MBI)量表评价患者卒中后日常生活能力,疲劳情况的检测应用疲劳严重度量表(FSS)和个人强度目录(CIS).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常规出院指导进行管理.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和x2检验.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ESS评分、MBI评分和FS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社区健康管理组ESS评分[(63.12±3.24)分]、MBI评分[(55.46±4.85)分]均明显高于本组干预前和对照组干预后,FSS评分[(25.45±4.06)分]均明显低于本组干预前和对照组干预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CIS量表各维度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社区健康管理组患者疲劳严重度[(27.14±0.34)分]、注意力[(16A5±0.32)分]、动机[(11.34±0.46)分]、体力活动的水平[(10.75±0.51)分]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干预后及本组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社区健康管理能够降低PSF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刘凤丽;李焰;焦丽艳;王培培;赵朝贤;周燕;程冉冉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碳水化合物交换份法饮食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的影响

    目的 研究碳水化合物交换份法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临床治疗中的作用,探讨其对改善患者血糖水平及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 于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选取浙江医院内分泌科(中美糖尿病中心)、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吉县人民医院和平湖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新发或发现后未服用或仅口服降糖药的糖尿病患者361例,随机分为干预组(185例)和对照组(176例).干预组实行碳水化合物交换份法饮食干预,包括糖尿病饮食指导和提供住院期间糖尿病标准餐,对照组实行常规的饮食指导.测定干预前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h血糖和血脂水平,并观察两组患者相关临床结局指标.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t检验、秩和检验和x2检验.结果 经过综合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h血糖水平均较干预前明显改善,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的住院医疗费用[M为5 713.3(IQR:3 114.1)元]明显低于对照组[M为8 262.1 (IQR:4 886.9)元],干预组空腹血糖达标率(62.2%)和餐后2h血糖达标率(57.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50.6%、3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碳水化合物交换份法的饮食干预对糖尿病的治疗和控制有效.

    作者:郑培奋;束龙;章小艳;斯彩娟;余小龙;张伦;廖丹;王卫光 刊期: 201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