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杂志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华预防医学会,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国际刊号:1004-6194
  • 国内刊号:12-1196/R
  • 影响因子:1.09
  • 创刊:1992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天津
  • 语言:中文
  • 邮发:6-71
  • 全年订价:264.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CA 化学文摘(美), 知网收录(中), 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文摘,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哥白尼索引(波兰),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剑桥科学文摘, 维普收录(中)
  • 科技核心(2018自然科学)
  •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杂志   2018年12期文献
  • 2型糖尿病患者流感疫苗接种知信行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深圳市2型糖尿病患者接种流感疫苗知识、态度和行为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开展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提供基础依据.方法 于2018年1-3月,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在深圳市常住居民中抽取2 896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流感疫苗知晓情况、流感疫苗接种情况和接种意愿.用SAS 9.4统计软件进行x2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流感疫苗接种的影响因素.结果 1484例(51.24%)2型糖尿病患者愿意接种流感疫苗,307例(10.6%)2型糖尿病患者接种过流感疫苗,其中176例(6.08%)患者近1年接种过;1295例(44.72%)2型糖尿病患者认为慢性病患者是流感的易感人群,877例(30.38%)患者认为慢性病患者接种流感疫苗能降低门诊、住院和死亡风险,860例(29.70%)患者认为糖尿病患者是流感疫苗的优先接种对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离退休患者,认为接种流感疫苗能降低门诊、住院和死亡风险的患者,认为糖尿病患者是流感疫苗的优先接种对象的患者更加愿意接种流感疫苗(OR值分别为1.539、1.734和1.665,P<0.05);离退休患者,文化程度较高的患者,认为接种流感疫苗能降低门诊、住院和死亡风险的患者以往流感疫苗接种率更高(OR值分别为2.444、1.550、和1.481,P<0.05).结论 深圳市2型糖尿病患者对流感疫苗接种的认知、接种意愿和接种率均较低,应加强对慢性病患者流感防治和流感疫苗接种的健康教育.

    作者:袁雪丽;王瑞;付莹;谢奎;倪文庆;徐健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1990-2016年中国糖尿病患病和伤残导致负担分析

    目的 分析1990-2016年中国糖尿病患病和伤残导致负担变化情况,为评价和制定糖尿病防控的国家政策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利用2016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结果,描述1990-2016年我国糖尿病的患病情况、伤残损失寿命年(YLD)和变化趋势,以及不同性别、年龄和地区人群糖尿病患病和伤残情况变化特点.采用Excel 2015进行数据的清理分析.结果 与1990年相比,2016年糖尿病患病人数增加了116.3%,患病率增加了78.4%,标化患病率增加了17.4%.其中,男性患病率增幅(81.6%)高于女性(77.1%);患病率增加快的是15~49岁人群,增加了53.1%.与1990年相比,2016年因糖尿病导致的伤残人年数增加了119.4%,YLD率增加了82.3%,标化YLD率增加了25.4%.其中,男性YLD率(83.2%)增幅高于女性(81.3%);糖尿病YLD率增加快的是15~49岁人群,增加了56.9%.1990-2016年,中国所有省份的YLD率均呈现增长的趋势,其中前5位为内蒙古(122.8%)、湖北(112.5%)、黑龙江(111.9%)、宁夏(107.7%)和青海(107.2%).结论 1990-2016年间,我国因糖尿病造成的伤残负担呈现上升趋势,应通过多种途径加强糖尿病知识宣传,帮助患者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降低和延缓糖尿病导致的伤残负担.

    作者:刘敏;刘世炜;王黎君;曾新颖;周脉耕;何广学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云南省居民生命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云南省居民生命质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提高居民生命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0年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调查对象,应用问卷及WHO生存质量测定简表(WHOQOL-BREF)分别收集调查对象的人口学基本信息、慢性病患病情况及生命质量相关信息.采用SAS 9.4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组间比较用Wilcoxon秩和检验,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别分析正常人群及慢性病人群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 云南省居民总的生命质量得分[M(QR)]为3.00(1.00)分,总的健康状况得分为4.00(1.00)分,生理、心理、社会关系和环境4个维度的得分分别为75.00(17.85)、66.34(16.67)、66.12(16.67)和53.13(21.88)分.男性总的健康状况及4个维度得分均高于女性,慢性病人群的总的生存质量、总的健康状况及4个维度的得分均低于非慢性病人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正常人群中,年龄增长(OR值为0.14~0.57)、女性(OR=0.73)和饮酒(OR=0.81)是生理维度得分的可能危险因素,高学历(OR值为1.15~1.21)是生理维度得分的可能保护因素;年龄增长(OR值为0.33~0.74)是心理维度得分的可能危险因素;年龄增长(OR值为0.16~0.61)、单身(0R=0.24)、离婚或丧偶或分居(OR=0.56)是社会关系维度得分的可能危险因素;年龄增长(OR值为0.40~0.51)、农村居民(OR=0.69)、单身(OR=0.71)和饮酒(OR=0.77)是环境维度得分的可能危险因素,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慢性病人群中,年龄增长(OR值为0.21~0.50)是生理维度得分的可能危险因素,高学历(OR值为1.22~1.57)是生理维度得分的可能保护因素;离婚或丧偶或分居(0R=0.26)是社会关系维度得分的可能危险因素;农村居民(OR=0.57)是环境维度得分的可能危险因素,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云南省居民的生命质量相对较低,提高居民的受教育水平,加强饮酒危害宣传,关注中老年人健康问题,增强社会支持,积极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和社会环境,将有助于提高居民生命质量.

    作者:石青萍;秦明芳;陈杨;杨永芳;许雯;肖义泽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动机访谈式健康教育减盐干预对高血压患者和高危人群知信行及氯化钠摄入量改变效果分析

    目的 了解动机访谈式健康教育减盐干预对高血压患者或高危人群氯化钠摄人量及减盐的知识、态度、行为的改变效果,为减少钠摄入量适宜技术的研究提供良好基础.方法 于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在浙江省临海市随机整群抽取2个农村社区各200例高血压患者或高血压高危人群,随机分为作为减盐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健康教育管理,减盐组采取项目组研制的动机访谈式健康教育等干预措施.在基线和末期均进行体格检查、问卷调查和3日盐调味品称重和实验室测定.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t检验、独立样本x2检验和配对x2检验,采用倍差法分析动机访谈式健康教育减盐干预的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减盐组饮食油腻程度低于对照组,口味程度清淡比例高于对照组,盐与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所处减盐行为改变阶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减盐组收缩压、氯化钠摄入量、TC、HDL-C和LDL-C降低,空腹血糖略有升高;对照组收缩压、空腹血糖升高,腰围、TC、HDL-C和LDL-C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倍差法分析结果显示,随着时间与减盐干预交互作用,收缩压有所下降,交互效应Jβ=-11.78,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减盐组经过干预收缩压可下降11.78 mmHg.结论 动机访谈式健康教育减盐干预技术对高血压患者或高危人群能够有效地提升减盐的认知、信念,并促进减盐行为,对收缩压降低效果更佳.

    作者:杜晓甫;梁明斌;方乐;王良友;王华;唐宇明;俞敏;钟节鸣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基于广州生物库队列的轻度认知障碍与卒中死亡关系的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 探讨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与卒中死亡的关系,为卒中的防控工作提供科学参考.方法 基于广州生物库中老年队列,排除基线已有卒中或冠心病者,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模式,以2003年9月至2008年2月入组队列并在随访期确认死亡原因为卒中的160名研究对象为病例组,1∶4匹配同期参加队列的640名生存者为对照组;以单词延迟记忆测试(Delayed Word Recall Test,DWRT)得分低于4分作为MCI的评估指标.应用SPSS 22.0软件进行t检验、x2检验,用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对MCI与卒中死亡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病例组DWRT得分低于4分者43人,对照组DWRT得分低于4分者108人,病例组的MCI患病率(26.9%)高于对照组(1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认知功能正常作为参照,在调整了年龄、性别、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吸烟、饮酒、体质指数、体力活动、睡眠时间及教育程度后,MCI增加卒中死亡风险(OR=1.60,95%CI:1.04~2.46,P<0.05).结论 卒中前MCI与卒中死亡风险增高相关,提示MCI早期筛查与有效干预对减少卒中死亡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陆泽雄;江朝强;胡志兵;朱峰;张维森;徐琳;靳雅丽;林大庆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敏感指标风险感知对高血压治疗依从性影响研究

    目的 研究高血压患者对敏感指标的风险感知及其与治疗依从性之间的关系,为制定有效的风险告知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于2015年12月至2016年1月和2016年6-7月,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选取武汉市4个区的780例高血压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统一的调查问卷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基本情况、患病及治疗状况、治疗依从性和高血压风险敏感指标等.采用SAS 9.4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单因素和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研究对象治疗依从性总均分为(3.93±0.50)分,治疗依从性量表4个维度的均分分别为:遵医服药行为(3.48±1.41)分、不良管理(4.07±1.15)分、日常管理(3.32±1.18)分和烟酒管理(3.51±1.08)分.重要脏器的严重损伤指标(中风、心肌梗死、肾衰竭或尿毒症等)的风险感知得分高[(4.00±1.03)分~(4.12±0.94)分],而生活方式指标风险感知得分相对较低[(3.17±1.26)分~(3.29±1.18)分].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遵医服药行为的敏感指标包括收缩压升高(β=0.106)、冠心病(β=0.086);影响不良管理的敏感指标包括心脏损伤(β=0.299)、冠心病(β=0.191);影响日常管理的敏感指标包括心肌梗死(β=0.222)、中风(β=-0.132)和年龄增长(β=0.099);影响烟酒管理的敏感指标包括舒张压升高(β=0.101)、心肌梗死(β=0.277)和肾脏衰竭或尿毒症(β=0.152);影响治疗依从性总得分的敏感指标包括舒张压升高(β=0.155)、中风(β=-0.150)、冠心病(β=0.160)和缺乏锻炼(β=0.090),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定期开展血压测量,以及对重要脏器损伤进行早期筛查并及时将结果反馈给患者,使其感知到高血压的健康威胁,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作者:代鑫;龚洁;严亚琼;李芳;郭燕;赵原原;周小琦;汪敏生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对不同性别急性心肌梗死PCI手术患者近期疗效的影响

    目的 探讨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疗效及出血并发症的性别差异,从而为替格瑞洛的应用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番禺院区实施PCI的169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女性57例,男性112例.术前、术后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替格瑞洛片.记录术前、术后即刻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术中无复流或慢血流的发生和再灌注时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术后12个月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住院及术后1年患者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采用SPSS17.0进行f检验、完全随机设计的x2检验和配对设计的x2检验.结果 男性和女性患者PCI术后TIMI血流均明显改善,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男性和女性患者TIMI血流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和女性AMI患者PCI术中无复流或慢血流发生率分别为1.79%和1.75%,再灌注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分别为2.68%和3.5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者住院期间及术后1年随访期间,恶性心律失常、严重心力衰竭、再发心肌梗死和心源性死亡的发生率分别为1.81%、1.79%、0.89%和0.89%,女性患者分别为1.85%、1.75%、1.75%和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轻微出血的发生率(8.93%)与女性(14.04%)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对直接实施PCI的AMI患者的疗效及出血并发症无性别差异.

    作者:何文凯;崔永生;李明琰;蔡梅峰;梅啸;晋荣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关怀性触摸对老年肿瘤患者抑郁和疼痛及对护士人文关怀品质的影响

    目的 探讨关怀性触摸对老年肿瘤患者抑郁和疼痛及对护士人文关怀品质的影响,为老年肿瘤患者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2月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盐城医院肿瘤病区的320例老年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前期通过文献综述及患者、肿瘤科护士访谈制定“老年肿瘤患者关怀性触摸流程”,经过2轮专家咨询后形成终流程,护士与护生通过培训后对老年肿瘤患者实施“关怀性触摸”.干预前后,应用中文版老年抑郁量表(GDS)、数字评分法(NRS)对老年肿瘤患者抑郁和疼痛进行评分,应用护士人文关怀品质量表对护士和护生的人文关怀品质进行评分.用SPSS 19.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干预前后比较用配对t检验.结果 出院前患者GDS评分[(16.02±3.93)分]明显低于干预前[(18.11±4.08)分],干预后21 d NRS评分[(1.44±1.17)分]明显低于干预前[(1.80±1.4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护士人文关怀感知和人文关怀能力2个维度得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护生人文关怀品质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老年肿瘤患者进行关怀性触摸可改善患者的抑郁与疼痛,提高生活质量,同时能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品质.

    作者:蒋洪霞;韦秀霞;李青荷;张秀伟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多模态CT检查联合肿瘤标志物评估塞来昔布联合调强放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

    目的 探讨多模态CT(PET-CT)检查联合肿瘤标志物评估塞来昔布联合调强放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于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选取丽水市中医院、丽水市中心医院和丽水市人民医院3家医院共92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调强放疗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塞来昔布.检测两组患者的标准瘦体重摄取值(SUI),评估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采集空腹静脉血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的水平.采用SPSS 19.0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和x2检验.结果 联合组的治疗有效率为65.22%,对照组为43.48%,联合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的△SUI为51.26%±13.68%,高于对照组(43.85%±12.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癌胚抗原和细胞角蛋白19可溶性片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均明显降低,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和对照组急性放射性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0.43%和34.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塞来昔布能提高调强放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多模态CT检查联合肿瘤标志物能对其疗效进行有效的评估.

    作者:雷新军;涂建飞;王慧梅;叶鸿;吴玲秀;张永平;应尚峰;王乐兵;黄岳云;封伟顺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手部运动功能康复的疗效

    目的 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后手部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花都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0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初发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rTMS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及物理康复治疗,对照组对健侧第一躯体皮质运动区给予假刺激,rTMS组采用依瑞德磁刺激器对健侧半球M1区进行rTMS,每天1次,共治疗14次,治疗前后测定患侧大脑半球运动诱发电位(MEPs)的潜伏期和波幅来评定大脑皮质兴奋性情况,采用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FMA)、Wolf运动功能测试量表(WMFT)评判手功能恢复情况,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用电子握力器测定大握力值(MVC).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用x2检验,计量资料的比较用t检验.结果 对照组和rTMS组治疗后MEP波幅明显高于治疗前,且rTMS组治疗后MEP波幅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EP潜伏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rTMS组治疗后FMA、WMFr、MBI评分及MVC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升高,且rTMS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不良反应,rTMS组出现2例刺激部位的轻微疼痛,治疗结束后疼痛消失,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频rTMS对脑卒中后手部运动功能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其作用机制与提高患侧大脑半球皮质运动区的兴奋性有关.

    作者:刘湘敏;李光宁;陈伟英;利伟江;刘文锋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海南省常住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其危险因素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海南省常住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为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15年9-12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琼海市和五指山市抽取1200名40岁及以上常住居民作为调查对象.采取面对面调查方式进行问卷调查,进行体格检查、基础肺功能检查以及支气管舒张试验后肺功能检查.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加权后计算该省患病率,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OPD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共调查1103人,其中COPD患者113例,加权后总患病率为10.4%;琼海市患病率(11.7%)高于五指山市患病率(4.7%),男性患病率(13.1%)高于女性患病率(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0R=0.452,95%CI:0.218~0.934)、高龄(0R=1.124,95%CI:1.094~l.155)、高吸烟指数(OR=1.298,95%CI:1.015~1.661)、儿童期因呼吸疾病住院史(0R=4.033,95%CI:1.695~9.598)、呼吸系统疾病史(OR=2.368,95%CI:1.369~4.094)是COPD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男性、高龄、吸烟、儿童期因呼吸疾病住院和反复呼吸道感染是COPD发病的危险因素,应通过加强健康教育、控烟、体育锻炼和普及肺功能检查等手段预防COPD的发生发展.

    作者:刘璞瑜;吴红英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合肥地区体检和就诊人群甲状腺结节患病情况与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合肥地区体检和就诊人群甲状腺结节的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该地区甲状腺疾病的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2016年2-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就诊或体检且均完成甲状腺功能检测的人群为调查对象.对1053名10~60岁合肥地区常住居民中体检或就诊者进行问卷调查,测定尿碘、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和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水平,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调查对象的甲状腺进行检测.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t检验、秩和检验和x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甲状腺结节患病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调查人群尿碘中位数为183.6 μg/L,女性(193.4 μg/L)高于男性(175.2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尿碘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市区居民尿碘中位数(188.5 μg/L)高于县区(179.4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甲状腺结节组尿碘中位数(196.7 μg/L)高于无甲状腺结节组(172.6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结节患者与非甲状腺结节者的甲状腺功能异常率(分别为12.93%和11.5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肥市区及3县居民甲状腺结节检出率为24.98%,其中女性甲状腺结节检出率(36.72%)高于男性(9.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龄组人群甲状腺结节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检出率随年龄增大而上升(x2趋势=45.16,P<0.01).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甲状腺结节组和无甲状腺结节组居民的尿碘水平与FT3、FT4、TSH、TPOAb和TGAb之间均无相关性(甲状腺结节组r值分别为0.068,0.068,0.067,0.062和0.162;无甲状腺结节组r值分别为1.413,0.109,0.029,0.042和0.066,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1.08,95%CI:1.03~1.09)、高龄(OR=1.36,95%CI:1.10~1.32)和甲状腺疾病家族史(OR=1.64,95%CI:1.21~2.02)为甲状腺结节的危险因素.结论 合肥地区体检和就诊人群甲状腺结节患病率较高,对女性、高龄、甲状腺疾病家族史人群应加强甲状腺结节的筛查工作.

    作者:陈赟;何瑶;马维青;王国娟;陶存武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2010-2015年天津市河东区恶性肿瘤发病趋势变化

    目的 了解天津市河东区恶性肿瘤的流行特征和变化趋势,为制定恶性肿瘤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本研究资料来源于天津市肿瘤登记系统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中2010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河东区户籍肿瘤诊断病例资料.采用SPSS 19.0计算粗发病率和标化发病率.计算发病率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APC),用Joinpoint Regression Program 4.2软件分析恶性肿瘤发病率的变化趋势.结果 2010-2015年天津市河东区恶性肿瘤年平均粗发病率为404.55/10万,标化率为204.28/10万.男性粗发病率为414.18/10万,女性粗发病率为394.76/10万,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标化发病率为196.96/10万,女性标化发病率为211.71/10万,女性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河东区2010-2015年恶性肿瘤粗发病率APC为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标化发病率APC为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0-2015年,河东区全人群恶性肿瘤发病率前5位依次为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胃癌和肝癌,肺癌发病率高,为101.77/10万,居恶性肿瘤发病首位.河东区恶性肿瘤标化发病率均随年龄的增长呈上升的趋势,在80岁组达到高峰,之后发病率逐渐下降.结论 天津市河东区居民恶性肿瘤年均增长速度时间趋势不显著,趋于平稳,肺癌、乳腺癌和消化系统肿瘤对天津市河东区居民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尤其是老年人及女性作为恶性肿瘤的高危人群,应作为日常干预重点人群.

    作者:吕丽娜;陈楠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徐州市城区高血压患者社区健康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了解徐州市城区高血压患者参与社区健康管理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为采取相关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7年2-11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在徐州市5个辖区各抽取2个社区,共纳入10所社区1116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统一制定的问卷进行一对一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基本情况、疾病特征和居民健康素养等内容.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x2检验、秩和检验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本研究中徐州市城区1116例高血压患者中共有650人参与社区健康管理,社区健康管理率为58.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45岁及以上(45~<55岁 OR=0.346,95%CI:0.177~0.674:55~<65岁 OR=0.281,95%CI:0.143~0.553;≥65岁 OR=0.275,95%CI:0.140~0.540)、高中或中专文化程度(OR=0.672;95%CI:0.463~0.974)、病程≥1年(1~5年OR=0.529,95%CI:0.3670.761;6~10年OR=0.331,95%CI:0.215~0.508;>10年 OR=0.314,95%CI:0.2150.459)、从不吸烟(OR=0.623;95%CI:0.465~0.835)为高血压患者参与社区健康管理的保护因素,不知晓心电图监测(OR=1.479;95%CI:1.128~1.940)为危险因素,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应针对不同年龄、文化程度、病程、生活习惯和健康素养的高血压患者采取多元化的管理策略,提高高血压患者社区健康管理率.

    作者:李俊敏;陆召军;赵利珍;高修银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一种基于核酸序列依赖性扩增技术的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E6/E7mRNA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目的 建立一种高效的基于核酸序列依赖性扩增技术(NASBA)的检测方法,为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的普查和宫颈癌防治提供快速准确的分子检测方法.方法 收集用于宫颈筛查或宫颈细胞学异常的液基细胞学样本406个,采用NASBA技术检测这些样本中的高危型HPV E6/E7 mRNA.通过probit回归分析法预测了14种高危型HPV E6/E7 mRNA的95%检测极限.以5种低危型HPV RNA和8种常见病原体RNA为模板对该NASBA检测方法的特异性进行了评估.结果 406个检测样本中各项检测数据齐全者356个.比较病理诊断、HPV DNA和HPV E6/E7 mRNA3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发现随着病理学级别的升高,高危型HPV DNA感染阳性率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且高危型HPV E6/E7 mRNA感染阳性率同样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probit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PV16、18、33、35、39、45、56、59、66和68预测的95%检出限都低于100拷贝/反应,HPV31、51、52和58预测的95%检出限介于100~300拷贝/反应之间.5种低危亚型HPV RNA和8种病原体RNA的NASBA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表明该检测方法未检出非特异性扩增.结论 该研究建立的检测高危型HPV E6/E7 mRNA的方法,具备很好的敏感性、准确性和特异性,同时它的快速、高通量等特点进一步提高了其在预测宫颈癌患病风险中的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欧琼;刘珏;周寿红;张志伟;何宜静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慢性睡眠紊乱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究SD大鼠慢性睡眠紊乱后与胰岛素抵抗发生的相关性及其潜在机制.方法 选取SPF级SD雄性大鼠30只,随机分为慢性睡眠紊乱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只.从两组中各随机选取5只大鼠处死,进行胰岛时钟基因表达的基线数据采集,其余大鼠进行后续实验.慢性睡眠紊乱组通过经典水平台法诱导慢性睡眠紊乱模型,对照组置于不含水的平台玻璃笼中,实验干预4周后,观察两组大鼠体重变化,测量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以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水平,同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法检测胰岛昼夜节律时钟基因转录表达水平变化.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t检验.结果 实验造模前两组大鼠基线数据中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周后,与对照组相比,慢性睡眠紊乱组体重明显增加,空腹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胰岛时钟基因CLOCK、BMAL1、PER1基因转录表达水平下调,而CRY1基因转录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PER2、PER3、NR1D1在转录水平表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睡眠紊乱可改变部分大鼠胰岛核心时钟基因的转录表达水平,引起大鼠体重的增加,与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密切相关.

    作者:田琳琳;汤云昭;林来祥;李代清 刊期: 2018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