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
  • 国际刊号:1673-4181
  • 国内刊号:12-1382/R
  • 影响因子:0.42
  • 创刊:1978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天津
  • 语言:中文
  • 邮发:18-86
  • 全年订价:192.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 在首届《CAJ-CD规范》执行评优活动中荣获《CAJ-CD规范》执行优秀奖
  • 生物医学工程
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2005年3期文献
  •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骨诱导作用的研究进展

    介绍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骨干细胞、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和血管形成的可能作用机理,及其与其它生长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对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骨诱导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潘杏兰;程祥荣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血管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研究进展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易于分离培养,增殖能力强,体外培养多次传代后仍保持多向分化潜能其以自身多方面的特点已成为血管组织工程又一种可选择的种子细胞,对临床应用具有重要价值,但其进一步体外成血管的条件尚需深入研究.综述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体外培养、定向分化为内皮细胞的条件及相关研究进展.

    作者:刘丹丹;李玉林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神经干细胞在治疗实验性脊髓损伤中的应用进展

    20世纪90年代初首次体外分离神经干细胞(NSC)获得成功,给脊髓损伤(SCI)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在大量应用NSC治疗实验性SCI的研究中,对于NSC的应用主要有三种方法:①单纯的NSC移植;②以NSC为载体的转基因治疗;③NSC联合生物材料的应用.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试从上述三个方面对应用NSC治疗实验性SCI研究的近期进展及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加以综述.

    作者:张辉;尹宗生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角质形成细胞的分离培养和临床应用

    角质形成细胞在修复各种原因造成的皮肤缺损创面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各国学者对角质形成细胞的各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就其分离、培养和临床应用等方面作一综述.

    作者:黄几平;夏照帆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椎体成形术及椎体后凸成形术灌注剂

    目前椎体成形术及椎体后凸成形术已广泛采用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治疗,并取得良好效果.主要概述被用于椎体成形术和椎体后凸成形术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磷酸钙骨水泥、珊瑚颗粒、珍珠母粉末及陶瓷材料等的研究进展.

    作者:朱雪松;杨惠林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纤维桩研究进展

    随着纤维加强树脂研究的进展,纤维桩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地应用.与传统的金属桩相比,纤维桩的强度、硬度、美学性能、抗腐蚀、抗疲劳性能以及生物相容性均比较优越.而且,纤维桩可以通过树脂类粘接剂与根管牙本质之间达到很高的粘接强度,这可以延长修复体的使用寿命,并能减少根折的发生,有利于牙齿的保存和失败后的再修复.拟从纤维桩的种类、性能及粘结等方面做一综述.

    作者:俞长路;骆小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纳米粒载体研究进展

    纳米粒是近年来载体研究中的热点.理想的纳米粒载体应有特异靶向性、药物释放可控性,无毒性以及可生物降解等.综述了纳米粒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作者:聂亚莉;徐明;宋存先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药物涂层支架的研究进展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人类因心脏病死亡的主要原因,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是其主 要治疗手段,但是术后再狭窄的发病率高达10%-60%,目前大量研究表明,药物涂层支架能显著降低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再狭窄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就药物涂层支架的新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刘兰霞;冷希岗;宋存先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海马区神经元和神经元群放电模型的研究现状

    随着对大脑认知功能研究的发展,在微观一介观水平上对海马区神经元及神经元群放电及其功能的研究已成为近年来脑认知功能研究的热点.从信息学的角度,对神经元和神经元群放电进行建模与仿真是该领域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介绍海马区单个神经元放电模型和神经元群的几类放电模型及其应用概况,并探讨各类模型的特点和面临的问题.

    作者:刘婷;田心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交感神经放电特征分析的研究进展

    对交感神经电活动的分析方法进行分类,介绍国外各小组在交感神经放电特征的统计学分析、功率谱分析、非线性动力学分析以及和其它生理指标的多变量耦合分析方面所取得的研究进展,总结当今交感神经电活动分析上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并展望这一工作的发展趋势.

    作者:曹征涛;秦明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神经信号检测和功能激励微电极

    多学科交叉研究神经功能重建已经成为神经科学和微电子学的一个新的研究热点,主要介绍神经功能重建系统的重要部件--神经微电极.阐述神经电极与神经细胞的耦合原理,从不同角度介绍神经微电极的分类和发展并描述了其具体的微机电工艺实例,对神经微电极的生物相容性也做了介绍.

    作者:王余峰;吕晓迎;王志功;陈弘达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穿戴式生物传感系统的研究新进展

    穿戴式生物传感系统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生命参数动态监测系统.该系统通常由无线的小型传感器、手持单元和专家系统构成.其中,穿戴式生物传感器和数据分析处理部分是生物传感系统中的两大技术.其研究发展分基础和应用两方面.在未来的发展中,穿戴式生物传感器将与多学科相结合并向小型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作者:陈小默;林家瑞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质谱技术研究进展

    质谱技术具有高灵敏度、高精确度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学、生物医学、生物化学等学科的研究,特别是在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研究中作用越来越重要.对质谱技术的研究现状及新技术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对未来予以展望.

    作者:罗治文;朱樑;谢渭芬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电刺激促进创伤修复的研究进展

    电刺激疗法具有无创、操作简便、适应症广、无并发症等优点,已被广大医学工作者和患者所接受,其医学应用领域也不断拓宽.电刺激能促进多种生长因子的分泌和表达,促进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导致细胞电穿孔,增加药物的摄入量.并综述了电刺激在促进骨折修复、治疗骨质疏松、慢性溃疡及瘢痕等创伤的实验和机理研究成果.

    作者:熊兰;漆洪波;姚陈果;米彦;王士彬;孙才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基于PCR的体外诱变技术

    定点突变技术是蛋白质工程中应用的重要技术之一,可以有目的改变DNA序列中的碱基.它不仅可以阐明基因表达的调控机理,还可用研究蛋白质结构与功能间的关系,改造天然蛋白质,使之更符合应用需求.自从PCR技术发明以来,便被用于进行定点突变.综述了各种基于PCR技术的定点突变方法,并与其他定点突变方法进行对比.

    作者:罗师平;冷希岗 刊期: 200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