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
  • 国际刊号:1673-4181
  • 国内刊号:12-1382/R
  • 影响因子:0.42
  • 创刊:1978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天津
  • 语言:中文
  • 邮发:18-86
  • 全年订价:192.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 在首届《CAJ-CD规范》执行评优活动中荣获《CAJ-CD规范》执行优秀奖
  • 生物医学工程
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2014年1期文献
  • 基于荧光分子断层成像的多模成像系统研究进展

    基于荧光分子断层成像(FMT)的多模成像系统已广泛应用于动物实验研究,它将现有的其他成像模态与FMT系统相融合,实现同时对被测生物解剖学结构、生理学功能和分子或细胞水平生物学活动的在体成像.首先介绍了单模FMT系统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并介绍了国内外基于FMT的多模系统的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文献报道的典型的FMT/CT、FMT/MRI和FMT/放射性核素成像系统的系统组成、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及实验应用.对基于FMT的多模成像系统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作者:周源;刘飞;阮秋琦;白净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肌骨模型在膝关节生物力学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肌骨模型是基于生理学、工程分析和计算机三维图像技术的用于分析人体运动系统中肌肉与骨骼之间相对位置关系的几何模型,是分析人体生物力学特性的基础,由于其在研究人体肌肉骨骼系统生物力学上的优越性而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就肌骨模型在膝关节生物力学研究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刘爱峰;魏强;马剑雄;王平;张君涛;金哲峰;张超;王晓东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诱导多功能干细胞源性肝细胞治疗肝功能衰竭的研究进展

    肝细胞移植治疗多种原因造成的肝功能衰竭,在临床上已取得较好的疗效.诱导多功能干细胞(iPS)及其定向分化技术的进步,为获得大量、安全及具有生物学功能活性的肝细胞移植所需的种子细胞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对iPS定向分化成肝细胞并应用于肝细胞移植治疗肝功能衰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肖磊;李军根;刘运来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蛋白质在生物材料表面吸附过程的研究进展

    在生物材料的相容性研究中,蛋白质与材料表面的相互作用极其关键,一直是研究的重点之一.一般认为血细胞是与吸附在材料表面的蛋白质分子层相互作用,而不是与材料表面直接接触,因此蛋白质对于细胞的调控和诱导起到了关键作用.探索控制蛋白吸附行为的分子机制,从而调控细胞的应答为设计生物材料提供了思路.综述了蛋白质与生物材料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作者:黄晓倩;王红;钟锐;刘嘉馨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紫杉醇聚合物胶束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

    目的 以聚己内酯-聚乙二醇-聚己内酯(PCL-PEG-PCL)为载体材料,制备载紫杉醇聚合物胶束,并评价其对EMT-6乳腺癌的抗肿瘤效果.方法 采用薄膜-超声法制备载紫杉醇聚合物胶束并对其进行表征;采用差示扫描热分析法(DSC)分析紫杉醇在载药聚合物胶束中的分散状态;采用MTT法研究紫杉醇聚合物胶束对EMT-6乳腺癌细胞的细胞毒性;建立荷EMT-6乳腺癌小鼠模型,以市售紫杉醇注射液为对照,研究紫杉醇聚合物胶束的体内抗肿瘤活性.结果 紫杉醇聚合物胶束为表面粗糙的球形,具有明显核壳结构,平均粒径为93nm;DSC研究结果表明,将紫杉醇制成缓释纳米粒后其结晶状态发生了变化,以无定型状态存在于聚合物胶束中;MTT研究表明,在相同紫杉醇含量下,紫杉醇聚合物胶束的细胞毒性低于市售紫杉醇/聚氧乙烯蓖麻油注射剂;体内抗肿瘤活性研究表明,紫杉醇聚合物胶束对小鼠EMT-6乳腺癌具有明显抑制作用,相同给药剂量下其抑瘤效果优于紫杉醇注射剂(肿瘤抑制率:85.79% vs 63.37%,P<0.05).结论 制备的载紫杉醇聚合物胶束高效低毒,是一种有潜力的可用于肿瘤治疗的纳米载药体系.

    作者:张琳华;王海;马桂蕾;张超;孙洪范;宋存先;孔德领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SIRT1及其突变体T200I、E420K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目的 克隆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l)基因的全长cDNA,构建含有SIRT1基因及其突变体T200I、E420K的重组真核表达载体,为进一步研究SIRT1基因功能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RT-PCR方法扩增SIRT1基因的全长cDNA,扩增产物通过双酶切将全长cDNA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得到pcDNA3.1 (+)-SIRT1重组质粒;同时采用定点突变法构建其突变体pcDNA3.1 (+)-T200I和pcDNA3.1(+)-E420K表达载体.重组质粒经酶切鉴定和DNA序列测定,筛选出重组成功的真核表达载体.结果 成功克隆了SIRT1基因全长cDNA,并成功构建了pcDNA3.1 (+)-SIRT1及其突变体的真核表达载体;阳性重组质粒酶切后经测序比对鉴定,与预期序列完全相符,转染293T细胞后可以表达带有HIS标签的SIRT1蛋白.结论 此方法可成功构建重组质粒pcDNA3.1(+)-SIRT1及其突变体pcDNA3.1(+)-T200I、pcDNA3.1(+)-E420K真核表达载体,为SIRT1基因及其突变体T200I、E420K的生物学功能研究提供了基因材料.

    作者:安晓静;崔敏;张燕;牟清海;朱玉红;金昌洙;曹璋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染色体驱动蛋白KIF4A稳定低表达胃癌细胞系的构建及鉴定

    目的 构建稳定低表达染色体驱动蛋白KIF4A的胃癌细胞系,观察KIF4A低表达细胞的有丝分裂期纺锤体中央区的形成.方法 针对人类驱动蛋白KIF4A mRNA的编码区设计特异性siRNA序列,构建KIF4A短发夹RNA(shRNA)表达质粒pGPU-GFP-KIF4A.将质粒转染胃癌细胞SGC-7901,经过G418筛选获得稳定低表达KIF4A的细胞株.使用蛋白免疫印迹方法鉴定细胞株内KIF4A蛋白的敲降效果,并通过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细胞纺锤体中央区的形成.结果 成功获得了3株不同水平稳定低表达KIF4A的SGC-7901细胞株(SGC-shKIF4A)和稳定表达无意义shRNA的对照细胞(SGC-shNC);同时,与对照细胞SGC-shNC相比,SGC-shKIF4A细胞中有丝分裂纺锤体中央区延长,并随KIF4A蛋白表达水平的降低而增加.结论 成功构建了不同水平稳定低表达KIF4A蛋白的胃癌细胞SGC-shKIF4A,为进一步研究驱动蛋白分子KIF4A的功能及其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作者:钟铠泽;赵健;李陪;陈蔚文;朱长军;董智雄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输注分子嵌合小鼠前体T细胞抑制异源小鼠T细胞增殖反应的研究

    目的 研究分子嵌合前体T细胞(pre-T细胞)对异基因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旨在为研究同种异体器官移植诱导免疫耐受提供新策略.方法 RT-PCR获取C57BL/6小鼠MHC-Ⅰ等位基因H-2Kb和H-2Db基因,并与pIRES质粒连接,构建重组质粒并转染体外培养BALB/c小鼠pre-T细胞构建分子嵌合细胞,并设立未转染及转染空质粒对照组.各组细胞回输BALB/c小鼠,7d后提取各组小鼠脾脏T细胞,将其与C57BL/6小鼠T淋巴细胞混合培养,观察刺激指数(SI).结果 构建质粒测序表明,插入序列的结果包含GenBank检索的C57BL/6小鼠H-2Kb和H-2Db序列,流式细胞仪检测质粒pIRES-H-2Kb和pIRES-H-2Db转染后,pre-T细胞表面H-2Kb及H-2Db蛋白的表达增高,与未转染组及转染空质粒组相比,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培养结果显示:2质粒共注射pre-T细胞组的SI值(0.764±0.074)较空质粒组(0.983±0.081)和未转染组(0.994±0.142)明显下降,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分子嵌合细胞可降低受体T细胞对异基因T淋巴细胞刺激的增殖反应,有望应用于体内诱导免疫耐受.

    作者:陆礼;宋东旭;李卫东;付蔚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