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 主办单位:中国生理学会,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学环境医学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0-6834
  • 国内刊号:12-1339/R
  • 影响因子:0.80
  • 创刊:1985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天津
  • 语言:中文
  • 邮发:6-16
  • 全年订价:22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万方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 优秀国防科技期刊评比一等奖
  • 基础医学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2014年5期文献
  • 西酞普兰对应激大鼠额叶皮质神经细胞PCNA、C-fos表达及凋亡的影响

    目的:研究西酞普兰对慢性应激大鼠额叶皮质神经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原癌基因蛋白(C-fos)表达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将24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n=8):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应激组(应激+生理盐水灌胃)、实验组(应激+西酞普兰灌胃),采用强迫游泳建立慢性应激模型,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CNA、C-fos蛋白表达水平;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尼康图像分析软件测量各指标阳性细胞数量.结果:应激组与对照组比较,可见少量PCNA表达阳性细胞、大量C-fos表达阳性细胞,阳性细胞的体积明显缩小.实验组与应激组比较,可见PCNA表达阳性细胞增多、C-fos表达阳性细胞明显减少,TUNEL阳性细胞数量减少,核浓缩现象较应激组明显减轻,染色也明显变淡,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应激可影响大鼠额叶皮质神经细胞PCNA、C-fos蛋白表达水平,促进细胞凋亡,西酞普兰可调控额叶皮质神经细胞PCNA、C-fos蛋白表达水平,拮抗细胞凋亡,这可能是西酞普兰预防和治疗慢性应激引起的精神心理疾病的机制之一.

    作者:俞爱月;苏巧荣;王岚;周瑾;刘学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缺血后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间质保护效应机制的探讨

    目的:观察缺血后处理(IPTC)对缺血/再灌注(I/R)大鼠心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TIMP-2)变化的影响,探讨IPTC保护I/R心脏间质的机制.方法:24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n=8):假手术组(SC组)、I/R组和IPTC组.记录各组左室血流动力学变化,观察心肌胶原含量,测定血浆中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浓度.以Western blot法测定心肌组织中MMP-2和TIMP-2蛋白表达水平,以实时定量PCR(RT-PCR)法检测MMP-2和TIMP-2的表达水平.结果:与SC组相比,I/R组心肌胶原含量和左室舒缩功能明显降低,血浆CK、LDH活力和心肌MMP-2蛋白表达及mRNA水平明显升高,TIMP-2蛋白及mRNA水平明显降低;而IPTC组,大鼠心肌胶原含量和左室舒缩功能明显升高,血浆CK、LDH活力和心肌MMP-2蛋白表达及mRNA水平降低,TIMP-2蛋白及mRNA水平升高.结论:IPTC对再灌注损伤心肌间质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心肌中MMP-2表达,促进TIMP-2表达有关.

    作者:卢彦珍;王佳;张翠英;宋娟;李宝红;宋晓亮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克伦特罗单克隆抗体的纯化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目的:将自制克伦特罗(CL)单克隆抗体纯化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进行性质鉴定并建立检测标准曲线.方法:用ELISA法测定克伦特罗单克隆抗体的亲和常数和抗体活性,ELISA测定单克隆抗体与BSA的交叉反应及与几种结构和功能类似物的交叉反应,然后采用间接竞争ELISA方法建立检测标准曲线.将制备的含克伦特罗单克隆抗体的小鼠腹水用盐析法和免疫亲和柱层析法进行抗体纯化.结果:经ELISA法测定,单克隆抗体亲和常数为2.90×1010 mol/L,抗体效价高达106.单克隆抗体对BSA无反应,对几种结构和功能类似物的交叉反应率均小于0.005%.建立的标准曲线R2=0.9812,低检测限为1.0 ng/ml.结论:建立了间接竞争ELISA检测CL的标准曲线.自制的克伦特罗单克隆抗体亲和力好,特异性高.为以后实际样品的检测及制备CL免疫检测试纸条和试剂盒奠定了基础.

    作者:李晓丽;宁保安;刘楠;马新华;欧国荣;高志贤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吴茱萸次碱对肺动脉高压大鼠右心室重构的影响

    目的:观察吴茱萸次碱(Rut)对野百合碱(MCT)诱导的肺动脉高压(PH)大鼠右心室重构的作用及机制.方法:SD大鼠48只适应性喂养一周,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MCT组、MCT+Rut(20 mg/kg)及MCT+Rut(40 mg/kg)剂量组(n=12).MCT(60 mg/kg)皮下注射诱导PH大鼠模型.连续给药4周后,右颈外静脉插管测定大鼠右心室收缩压(RVSP)、平均肺动脉压(mPAP).分离大鼠右心室(RV)、左心室+室间隔(LV+S)并称重,剥离大鼠胫骨并测量其长度,计算RV/(LV+S)及RV/胫骨长度的比值.HE染色观察右心室病理学变化,Masson染色观察右心室胶原沉积的变化.比色法测定右心室总抗氧化能力(T-AOC)、丙二醛(MDA)含量.Real time PCR、Western blot及免疫组化检测右心室NADPH氧化酶4(NOX4)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Rut连续给药4周后能明显降低MCT诱导的PH大鼠RVSP及mPAP,减轻RV/(LV+S)及RV重量/胫骨长度的比值,改善右心室病理变化,降低右心室胶原的沉积及collagen Ⅰ、collagenⅢ的表达,提高右心室T-AOC水平,降低右心室NOX4的表达及MDA含量.结论:Rut能够缓解野百合碱诱导的PH大鼠右心室重构,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OX4的表达,进而降低氧化应激损伤有关.

    作者:李先伟;汪向明;李曙;杨解人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血管活性药物对冷暴露实验动物肢端皮肤温度的调节作用

    目的:在冷暴露实验动物模型上,评价盐酸哌唑嗪(Pra)和消旋山莨菪碱(Ani)对大鼠、小鼠肢端皮肤温度的调节作用.方法:将80只大鼠随机分为8组,室温下灌胃给药,60min后放入指定温度(5℃、18℃)环境中冷暴露,并于给药后180 min和300 min使用红外摄像仪测定实验动物尾部近心端1/3处的皮肤温度,观察皮肤温度的变化,评价药效.结果:单独使用Pra对大鼠肢端皮肤温度无影响,对小鼠肢端皮肤温度提高效果较差;而单独使用Ani对大鼠和小鼠肢端皮肤温度均无提高作用;两药联用后实验动物尾温得到显著提高,且具有一定剂量依赖性.结论:Pra和Ani联用能有效提高冷暴露大鼠、小鼠的肢端皮肤温度,并且不会降低体心温度.

    作者:李曦;安玉林;张莉;肖忠海;刘嘉瀛;张莹;王军;杨丹凤;汪海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病毒性心肌炎所致小鼠心力衰竭心肌组织内质网应激相关的凋亡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病毒性心肌炎心力衰竭小鼠心肌组织内质网应激介导的凋亡途径.方法:40只雄性Balb/c小鼠分为病毒性心肌炎组和正常对照组(n=20),病毒性心肌炎组应用柯萨奇B3病毒制作BALB/c小鼠病毒性心肌炎模型,观察小鼠的一般情况,7d行血流动力学检查后处死取心脏标本,用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RT-PCR检测心肌细胞内质网伴侣蛋白葡萄糖调节蛋白(GRP) 78和GRP94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病毒性心肌炎组小鼠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降低(P<0.01);②TUNEL染色显示病毒性心肌炎心力衰竭小鼠心肌组织凋亡明显增多(P<0.01);③病毒性心肌炎组小鼠内质网伴侣蛋白GRP78和GRF94的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病毒性心肌炎心力衰竭小鼠内质网应激可能介导了心肌细胞凋亡.

    作者:刘磊;王洪军;辛晴;周晓敏;赵亚君;黄侠;赵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康艾注射液对大鼠巨噬细胞酶活性的影响

    目的:研究康艾注射液对大鼠巨噬细胞内酶活性的影响及免疫器官胸腺、脾脏形态变化.方法: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n=12).实验组按5 ml/kg·d腹腔注射康艾注射液,对照组注射等容积生理盐水,持续注射30d.股动脉放血处死大鼠,分别获取大鼠肺泡巨噬细胞(AM)和腹腔巨噬细胞(PM),用二辛可酸法(BCA法)测超微蛋白含量,用生化方法测定AM和PM内乳酸脱氢酶(ⅡD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活性,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酸性磷酸酶(AC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琥珀酸脱氢酶(SDH)的活性.光镜下观察脾脏和胸腺的形态学改变.结果:实验组大鼠AM和PM内LDH、iNOS和GSH-Px酶活性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ACP、SOD和SDH活性均高于对照组(均P< 0.05).光镜下,实验组脾脏动脉周围淋巴鞘增厚,淋巴细胞层次增加,淋巴小结体积增大,中央可见生发中心扩大;两组胸腺在形态学上未见明显差异.结论:康艾注射液可激活巨噬细胞,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的作用.

    作者:陈涵斌;应丽丽;赵灵灵;项一轩;林刻智;王卫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坦克作业对乘员肾脏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坦克作业对乘员肾脏功能的影响.方法:在我军某坦克部队随机选取152名坦克乘员为观察组,在同一部队选取非坦克作业战士37名为对照组.留取24 h尿和晨尿,检测尿中α1-微球蛋白(α1-MG)、β2-微球蛋白(β2-MG)、IgG、N-乙酰-β-葡萄糖苷酶(NAG)和尿微量白蛋白(UAE)排泄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尿α1-MG、β2-MG、尿NAG、尿UAE均明显升高,且平均值均超过临床检验正常值,尿IgG无明显升高.其中从事坦克作业50摩托小时以上的坦克乘员尿中β2-MG、NAG、UAE均高于对照组(P<0.05),从事坦克作业51 ~ 100摩托小时的尿中α1-MG虽有升高,但未有统计学差异且平均值在正常范围内,从事坦克作业大于301摩托小时的坦克乘员尿中α1-MG显著高于对照组.脱离坦克作业3年后乘员尿中β2-MG、NAG、UAE降低至正常水平,但大于10年者尿中β2-MG再度出现升高,与6~ 10年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脱离坦克作业后坦克乘员尿中α1-MG虽有下降,但始终未降至正常水平.结论:坦克作业对乘员肾脏功能有一定影响,脱离坦克作业后乘员肾功能可得到较好的恢复,但远期仍遗留一定程度的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碍.

    作者:马强;王洪飞;邢长江;马华朝;龚美亮;孙磊;梁洪玲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熊果酸对糖尿病小鼠肾病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目的:观察熊果酸(UA)对四氧嘧啶诱导的糖尿病小鼠肾病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昆明种小鼠一次性尾静脉注射四氧嘧啶(70 mg/kg),72 h后将血糖高于13.9 mmol/L者视为糖尿病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UA组(35mg/kg,i.g.),连续给药8周.测定血糖,肾脏脏器系数,肾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D6);HE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结果:模型组血糖、脏器指数升高;肾组织中SOD活力降低,MDA含量明显升高;TNF-α,IL-6表达增多;病理学显示模型组肾脏细胞萎缩,排列不整齐,可见炎症细胞浸润和间质增生,UA组明显改善上述变化.结论:熊果酸对四氧嘧啶致糖尿病小鼠肾脏损伤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血糖,抗氧化作用和抑制炎症因子TNF-α、IL-6有关.

    作者:齐敏友;杨钧杰;周斌;潘定一;孙娴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间歇低压低氧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及ZFP580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间歇性低压低氧(IHH)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后血清中心肌酶、心肌梗死的影响及锌指核转录因子ZFP580发挥的作用.方法:3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IHH预处理组和常氧对照组(n=16).IHH组大鼠置于模拟海拔高度为5000m的低压氧舱中,每天6h,持续42d.两组大鼠经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心肌I/R损伤模型后,检测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及肌酸磷酸肌酶同功酶(CK-MB)浓度,并利用Western blot方法观察各组大鼠心肌组织中ZFP580的表达情况.每组另外8只大鼠经心肌酞菁蓝-TTC染色后比较心肌梗死面积.培养大鼠H9c2心肌细胞,利用慢病毒介导的基因转染实验获得高表达ZFP580的心肌细胞,并进行心肌细胞模拟缺血/再灌注(SI/R)损伤实验.利用Annexin V-PE/7-AAD染色及流式细胞术检测H9c2心肌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IHH预处理能明显减少心肌I/R损伤后LDH、CK-MB漏出至血清,并明显缩小心肌梗死面积.大鼠经IHH预处理后心肌组织中ZFP580的表达上调,IHH预处理明显上调心肌I/R损伤后心肌组织中ZFP580的表达.高表达ZFP580的H9c2心肌细胞在SI/R损伤后细胞凋亡率明显下降.结论:IHH预处理对于心肌I/R损伤具有明显细胞保护作用,其上调的ZFP580表达具有减少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ZFP580可能作为心肌细胞内源性抗凋亡分子之一,参与IHH预处理抗心肌I/R损伤的过程.

    作者:孟祥艳;于海龙;郭敏;张文成;徐瑞成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上调血红素氧合酶1对糖尿病心肌梗死大鼠心功能的远期影响

    目的:研究上调血红素氧合酶1(HO-1)的表达对糖尿病心肌梗死大鼠心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60只成年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n=12),分别为假手术组、糖尿病组、模型组、诱导剂组、抑制剂组.心梗造模后次日开始给药,1次/周,持续6周,术后28周,应用心脏超声、经颈动脉左心室内插管术等方法观察HO-1诱导剂钴原卟啉(CoPP)及HO活性抑制剂锡中卟啉(SnMP)干预后对心室重构及心功能各项指标的远期影响;测定血糖(GLU)、总胆红素(TB)、C反应蛋白(CRP)、血清肌酐(Cr)、转氨酶(ALT)等指标;采用ELISA测定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一氧化氮(NO)、前列环素(PGI2)、脂联素、超敏CRP(HsCRP)等水平.结果:应用CoPP上调HO-1水平,能够改善糖尿病心梗大鼠左心室压力大变化速率、左室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缩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升高血清胆红素、一氧化氮和前列环素水平,提高心肌组织磷酸化的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peNOS)、磷酸化的活化蛋白激酶(pAkt)、磷酸化的腺苷活化的蛋白激酶(pAMPK)的表达,降低血清TNF-α、hs-CRP水平.使用SnMP后,能够阻断CoPP的上述作用.结论:上调HO-1通过peNOS、pAMPK途径能够长期地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抑制炎症反应,提升血清胆红素等,有效抑制心室重塑,改善梗死后糖尿病大鼠远期的心功能.

    作者:李健;陈天萌;曹剑;陈德友;王浩;石海燕;高萌;范利;Abraham Nader G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Nrf2及其相关因子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炎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目的:通过观察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ASH)形成过程中脂质代谢、肝组织病理学改变、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及相关关键因子的转录和蛋白水平的变化,探讨Nrf2及其相关因子在NASH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SD大鼠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以饲喂高脂饲料建立非酒精性脂肪肝炎模型,分别于4、12周末处死,检测血清和肝组织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油红O染色法检测肝组织内脂肪沉积变化,常规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计算NAFLD活动度积分(NAS),免疫组化检测肝组织Nrf2表达;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肝组织Nrf2及其相关因子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①4周模型组大鼠血清ALT、AST、TC和肝组织TC、TG、LDL-C等指标较同期正常组均显著增高(P<0.01,P<0.05),12周模型组大鼠血清、肝组织脂质含量持续增高(P<0.01,P<0.05),肝组织HDL-C较正常组显著降低(P<0.05),比4周变化明显.②4周和12周模型组大鼠肝细胞内沉积大量脂肪滴,肝细胞脂肪变严重,伴有肝细胞气球样变;且随着高脂饮食喂养时间的延长,肝组织内脂肪沉积以及肝细胞脂肪变程度明显加重,NAFLD评分、Nrf2表达强度均显著增高(P<0.01).③4周、12周模型组大鼠Nrf2、HO1、NQO1、rGCS、GST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上调或抑制,且12周比4周变化明显(P<0.01,P<0.05).结论:Nrf2及相关因子可能参与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在NASH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蔡月琴;张利棕;王德军;陈方明;陈芝芸;朱科燕;李剑霜;严茂祥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小鼠CD4+ T细胞亚群表达酪氨酸羟化酶的作用

    目的:本研究应用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的动物模型,通过研究CD4+T细胞亚群表达酪氨酸羟化酶(TH)的变化与作用,探讨CD4+T细胞亚群来源的儿茶酚胺与CIA的炎症反应之间的关系.方法:雄性DBA/1小鼠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35天模型组和55天模型组(n=12).用Ⅱ型胶原(CⅡ)乳剂免疫DBA/1小鼠诱导CIA,在初次免疫后第35天和55天进行关节临床评分并检测血清中抗CⅡ IgG抗体水平的变化.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肠系膜淋巴结中Th1、Th17、Th2和Treg细胞的特异性转录因子及其细胞因子以及TH表达的变化.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肠系膜淋巴结中表达TH的CD4+T细胞亚群数目的变化.结果:CIA小鼠在发病早期(初次免疫后第35天)和发病晚期(初次免疫后第55天)临床评分和血清中抗CⅡ IgG抗体水平显著升高.CIA小鼠肠系膜淋巴结中Th1和Th17细胞的特异性转录因子和细胞因子表达增加而Th2和Treg细胞的细胞因子表达减少.CIA小鼠肠系膜淋巴结中TH的表达增加,且CD4+T细胞中TH+的细胞数目增多,这主要是来自CD4+T细胞亚群中Th1和Th17细胞的作用.结论:CIA小鼠肠系膜淋巴结中存在CD4+T细胞亚群来源的儿茶酚胺的增加,可能在CIA的发展过程中且有一定的抗炎作用.

    作者:王小琴;彭聿平;刘展;邱一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富硒板党对老龄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

    目的:研究富硒板党(BCPA)注射液对老龄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2月龄、12月龄和22月龄大鼠(雌雄各半)60只,分别作为年轻组、中年组、老龄组.每个年龄段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BCPA实验组(n=10).BCPA实验组每天腹腔按7.2 g/kg注射BCPA,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常规饲养连续45d.BCPA给药后第15天,进行免疫注射.第22天,迟发型免疫应答(H)诱导.第15天、30天及45天尾静脉采集各年龄组大鼠血液,抗原特异性IgG、IgG1及IgG2α检测.第45天,取脾细胞分析主要T细胞亚群,并增殖脾细胞.结果:年轻、中年组BCPA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DTH反应均无显著差异,老龄BCPA实验组DTH反应则明显增强.特异性IgG、IgG1及IgG2α抗体年轻BCPA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老龄BCPA实验组则明显增高(P<0.05).CD3+T淋巴细胞、CD4+辅助T淋巴细胞在年轻组中比较无显著差异,中年、老龄组中有显著提升(P<0.05).年轻BCPA实验组脾细胞有很强的增殖反应(P<0.05).结论:BCPA能增强老龄大鼠DTH反应,增强抗KLH特异性IgG、IgG1和IgG2α抗体的产生,可提高对抗原的反应性,提高CD4+T细胞数量,促进免疫应答,在对抗免疫衰老,提高抗氧化能力方面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王先丽;陈龙菊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有氧运动和褪黑素对2型糖尿病大鼠抗氧化运动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和褪黑素对糖尿病大鼠抗氧化功能的影响.方法:成年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n=10):正常对照组(N)、糖尿病组(D)、糖尿病运动组(D+E)、糖尿病褪黑素组(D+M)、糖尿病运动和褪黑素组(D+E+M),观察大鼠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血糖和血脂的变化.结果:与N组相比,D组大鼠血清SOD、GSH-Px水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下降,MDA水平、血糖、胆固醇(TC)、血清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明显上升(P<0.05,P<0.01).D+E组和D+M组大鼠与D组比较血清中SOD、GSH-Px活性、HDL-C含量显著升高,MDA水平、血糖、TC、TG和LDL-C含量显著降低(P <0.05,P<0.01),有氧运动和褪黑素同时干预可使糖尿病大鼠血清中SOD、GSH-Px活性、HDL-C含量进一步升高,MDA水平、血糖、TC、TG和LDL-C含量进一步降低(P<0.05,P<0.01).结论:有氧运动和褪黑素均能对糖尿病大鼠氧化应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两者联合干预的效果更加显著,其可能机制与糖尿病大鼠的糖脂代谢紊乱状态改善有关.

    作者:景会锋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青海湖裸鲤HIF-2α基因的克隆及其ODD功能域羟化分析

    目的:克隆青海湖裸鲤低氧诱导因子-2α(HIF-2α)完整编码区,并分析HIF-2α ODD域与脯氨酸羟化酶3(PHD3)的相互作用.方法:通过RT-PCR与RACE克隆青海湖裸鲤HIF-2α基因序列,GST pull-down法分析HIF-2α ODD域能否与PHD3相互结合.结果:获得的青海湖裸鲤HIF-2α cDNA序列长为3 013 bp,其中开放阅读框(ORF)为2 502 bp.GST pull-down分析表明,HIF-2α ODD域羟化后能与PHD3形成酶/底物聚合物.结论:青海湖裸鲤HIF-2α ODD域没有发生类似HIF-1α的羟化位点变异,能够被PHD3正常识别并结合.

    作者:章湝;任纪龙;沈灵燕;项主;陈学群;曹诣斌;杜继曾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山药多糖对大鼠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作用

    目的:探讨山药多耱治疗大鼠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方法:将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n=10):对照组、模型组、苯那普利组和山药多糖组.复制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实验第10周统一处死大鼠,测定大鼠肾重/体重、血糖(BS)、血脂及肾功能.结果:山药多糖能显著降低肾重/体重、血糖(BS)和血脂,改善肾功能.结论:山药多糖具有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作用.

    作者:谭春琼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三种人工栽培大黄的泻下作用比较研究

    目的:对比研究三种人工栽培大黄的泻下作用.方法:本研究采用KM小鼠96只,雌雄各半,按性别体重分层随机分为8组(n=12).采用复方地芬诺酯复制便秘动物模型,通过药物干预,对比观察甘南栽培唐古特大黄与西宁栽培唐古特大黄、礼县栽培掌叶大黄的泻下作用.结果:2.0~6.0 g/kg剂量范围内的甘南栽培唐古特大黄、西宁栽培唐古特大黄及礼县栽培掌叶大黄可明显缩短便秘小鼠的排便时间,增加排便次数,提高大肠含水量,抑制结肠Na+-K+-ATP酶的活性;甘南栽培唐古特大黄的上述作用明显强于礼县栽培掌叶大黄,而甘南栽培唐古特大黄与西宁栽培唐古特大黄的上述作用未见明显差异.结论:甘南栽培唐古特大黄具有明显的泻下作用,甘南栽培唐古特大黄与西宁栽培唐古特大黄的泻下作用无明显差异;抑制结肠Na+-K+-ATP酶的活性是甘南栽培唐古特大黄泻下机制之一.

    作者:马丹;郭玫;王志旺;刘雪枫;王瑞琼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高原脱习服人群脑电图的变化

    目的:探讨高原脱习服成人的脑电图变化规律.方法:117名健康成人(海拔≤4 300m组有39人,>4300m组有78人)在高原居住1年以上返回平原(海拔l 380 m),3d内接受脑电图检查分析.结果:≤4 300m组、>4 300m组脑电图异常率分别为30.8%和57.7%(P<0.0l);背景脑电图少-中量θ波节律检出率分别为18.0%和37.2%(P< 0.05);过度换气试验所检测到可疑波形的检出率分别为12例(30.8%)和43例(55.1%)(P<0.05).此外,与≤4 300m组相比,>4300m组的异常波、睁闭眼、闪光刺激未出现明显异常.结论:高原习服人群由高海拔低氧状态恢复至低海拔常氧状态下生活工作,机体需经历一个高原脱习服过程,高原脱习服人群脑电图易发生异常,海拔越高愈加明显;所记录的θ波表明高原脱习服成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常处于抑制状态.

    作者:张晓馨;梁晓慧;吴思思;吕云;安泉;杨海军;徐江涛;王引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慢性吗啡依赖大鼠条件性位置厌恶过程杏仁核中央核Kappa阿片受体表达变化

    目的:探讨阿片依赖戒断后厌恶动机形成的生物学基础.方法:采用慢性吗啡腹腔注射注射一日两次(10 mg/kg)后予一次纳洛酮(0.3mg/kg)催瘾注射(同时与条件性位置训练箱搭配)建立大鼠条件性位置厌恶(CPA)模型.在CPA建立前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杏仁核中央核(CeA)内Kappa阿片受体(KOR)表达情况.结果:CPA建立前,吗啡注射+纳洛酮催瘾组(MN组)KOR蛋白表达水平(132.89±10.35)与吗啡对照组(MS组)(109.83±7.30)和纳洛酮组(SN组)(121.00±2.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PA建立后,三组KOR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MN组(99.56±7.67)低于MS组(85.43±7.81,P<0.01),高于SN组(118.25±1.71,P<0.01).结论:①杏仁核中央核内Kappa受体的适应性变化,可能是慢性吗啡依赖大鼠纳洛酮催瘾戒断条件性位置厌恶模型建立的基础.②杏仁核中央核内Kappa受体的表达变化可能引起了慢性吗啡依赖大鼠纳洛酮催瘾戒断条件性位置厌恶模型发生突触可塑性的变化.

    作者:宋秀花;吕江玲;李文强;张景丹;石玉中;张瑞岭;李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优秀赛艇运动员不同部位肌肉微循环血流灌注量的变化特点

    目的:探讨优秀赛艇运动员不同部位肌肉微循环血流灌注量(MBF)的变化特点,为无创微循环相关指标更好的应用于运动员机能监控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运用PeriFlux System5000系列激光多普勒血流仪对12名优秀男子赛艇运动员不同部位肌肉微循环血流灌注量进行无创测试,测试环境为室内,温度(25±3)℃,湿度45.0%~65.0%.结果:①基础值:肱二头肌>肱桡肌>股四头肌>腓肠肌,且肱二头肌显著高于肱桡肌(P< 0.05),极显著高于股四头肌和腓肠肌(P<0.01);②加热后值及加热前后差值:肱桡肌>肱二头肌>股四头肌>腓肠肌,且肱二头肌、肱桡肌显著高于腓肠肌(P<0.05).结论:优秀男子赛艇运动员上肢肌肉值MBF值要明显高于下肢肌肉,尤其加热后值上肢肌肉明显高于下肢肌,而上肢肌肉或下肢肌肉之间则不存在明显差异,因此为了使监测结果更具有代表性,赛艇运动员进行微循环血流灌注量及其相关指标监测时应选取上肢相同肌肉上同一空间的解剖位点.

    作者:朱欢;高炳宏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不同居住条件对中国树鼩生殖生理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居住条件对中国树鼩生殖生理的影响.方法:将30只中国树鼩放在大、小不同的笼内临近饲养,分为3组(n=10):对照组,小笼饲养组和利血平组.给予利血平作为干预措施,饲养180 d,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液和组织中激素和核苷酸的水平,光、电镜观察脑和睾丸组织线粒体超微结构变化.结果:实验第180天检测,与对照组比,小笼内中国树鼩血肾上腺素(A)、去甲肾上腺素(NA)、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GMP)含量分别升高了71.71%,46.68%,35.14%,19.24%;睾酮(T)、雌二醇(E2)分别降低了34.33%,9.67%;丘脑(thalamus)、前额叶皮层(PFC)、海马(Hipp)、睾丸(Testicle)组织中cAMP含量分别升高了31.61%,45.82%,30.17%,28.56%;thalamus、Hipp、Testicle组织细胞线粒体的体密度(VD)增加了172.04%,151.69%,132.79%;数密度(ND)增加了66.27%,69.28%,67.37%;面密度(SD)增加了34.46%,54.83%,31.60%;曲细精管明显萎缩,精原细胞显著减少.利血平组A、NA水平比对照组分别降低了65.95%,77.80%(P< 0.01),其他成分均接近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居住条件对中国树鼩生殖生理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作者:俞发荣;连秀珍;张红梅;谢明仁;李登楼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17β-雌二醇及其受体调节剂对去卵巢大鼠子宫钙黏蛋白和连环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17β-雌二醇(Est)及其受体调节剂对去卵巢大鼠子宫钙黏蛋白和连环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卵巢切除后隔日皮下注射17β-雌二醇以及17β-雌二醇合并他莫昔芬(Tam)的芝麻油溶液,21 d后取子宫组织,用免疫组化法及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不同处理组上皮钙黏蛋白(E-cadherin)、α-连环蛋白(α-catenin)、β-连环蛋白(β-catenin)的表达.结果:①钙黏蛋白和连环蛋白在卵巢切除组中具有较高表达,显著高于假手术组;17β-雌二醇可下调钙黏蛋白和连环蛋白的表达.②他莫昔芬对Est(0.1 mg/kg)引起的钙黏蛋白、连环蛋白表达下调表现为拮抗作用,而对Est(1.0 mg/kg)则表现为协同作用.结论:17β-雌二醇可下调大鼠子宫钙黏蛋白和连环蛋白的表达但无剂量效应,该作用可能部分通过雌激素受体起作用.

    作者:都中蕊;李红芳;张伟;田治峰;邱小青;卢研宇;梁乾坤;汪龙德 刊期: 201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