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研究脑卒中后低钠血症发生的时间及治疗中的合理补钠量,降低因脑卒中并发低钠血症所致脑水肿的病死率,改善预后.方法患者入院后常规24 h内采血,并于出现症状加重或厌食、恶心、呕吐等症状时采血测定血钾、钠、氯.结果丘脑与蛛网膜下腔出血易发生低钠血症,治疗中如有症状加重或出现厌食、恶心、呕吐、昏迷等易出现低钠血症.重度低钠血症给予胶体液,可纠正血浆渗透压,减轻脑细胞水肿.结论低钠血症的发生与卒中部位有关;低钠血症可使脑卒中症状加重;治疗宜延长补钠的时间.
作者:徐学新;李甲辰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心脏聚停心肺复苏后静脉溶栓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将AMI心脏聚停心肺复苏成功患者,分为静脉溶栓组(A组)与未溶栓组(B组),并设AMI未发生心脏聚停的静脉溶栓患者为C组;A组与B组、A组与C组分别进行临床特点比较.结果A组较B组心力衰竭发生率及病死率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A组与C组的血管再通率、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死率无差别,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AMI患者心脏聚停心肺复苏成功后,如无溶栓禁忌证均可行静脉溶栓,且能达到与AMI未发生心脏聚停患者静脉溶栓同样的临床效果.
作者:左希宏;沙亚宾;王景俊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闭锁综合征的临床和影像学变化.方法10例患者均在发病72 h内行头颅CT、MRI检查,并应用经颅多普勒(TCD)检测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MCA Vm)和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BA Vm)及其频谱变化.结果头颅CT示3例单侧桥脑基底部梗死,6例为双侧桥脑基底部梗死,1例为双侧桥脑基底部出血.MRI均显示为双侧桥脑广泛受损的长T1、T2异常信号.MCA Vm和BA Vm分别为51.3 cm/s和15.1cm/s,与正常对比降低9.4%和51.6%.结论闭锁综合征患者后循环血流速度比前循环降低更明显,与头颅MRI表现一致,与CT相比,MRI对闭锁综合征的检出率更高.
作者:钟高贤;姜亚平;殷小平;梅爱农;高琼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对颅脑外伤后继发癫癎(PTE)患儿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价.方法通过门诊随访和EEG、Ambulatory EEG、CT、MRI等检查,对患儿的年龄、发作类型、神经体征、颅脑损伤程度、颅内并发症程度等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34例中继发全身性发作23例,部分发作11例;偏瘫18例;颅脑外伤后凹陷性及粉碎性骨折16例.CT示脑内血肿10例,硬膜外血肿8例,硬膜下血肿7例,混合性颅内血肿9例;20例行MRI检查,其中17例有局限性长T2高信号;4~12周后查EEG、Ambulatory EEG示有棘波、尖波、棘慢复合波等特异性癎性放波者共10例,部分或全部爆发抑制、发作性低电压或α、β及δ单一节律放波者共18例.脑外伤后昏迷>12 h 22例.结论PTE可发生于各年龄期,婴幼儿发病较早,年长儿较迟;其主要危险因素:昏迷>12 h的严重颅脑外伤,早期惊厥反复发作,凹陷性颅骨骨折,颅内出血、皮层及皮层下同时损伤,硬膜下出血等.PTE发作主要表现为部分或继发性全身大发作;Ambulatory EEG、EEG、CT、MRI对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有很大的价值.
作者:阮仙利;阮善平;余小彬;胡小铭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评估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分期的准确性,探讨临床分期中边缘性可切除的患者的外科治疗策略.方法回顾分析215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分期和外科病理分期资料.结果102例(47.4%)患者的临床分期与外科病理分期相符合.临床肿瘤(T)和淋巴结(N)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70.7%和49.3%.结论非小细胞肺癌的术前临床分期仍然是粗略的评估.有必要采用纵隔镜检查术行肺癌的术前病理分期.对于cT4N0/1患者,经过谨慎选择后,仍应给予手术机会.
作者:马良赟;伍硕允;叶敏;陈志锦;庞文广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CDK4)、细胞周期蛋白D2(CyclinD2)和P16在人类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9例肺癌组织中CDK4、CyclinD2和P16的表达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69例肺癌组织中CDK4、CyclinD2和P16的阳性率分别为49.3%,39.1%和50.7%,与正常支气管粘膜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CDK4、P16的表达与肺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P<0.05).P16的表达与CDK4、CyclinD2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CyclinD2高表达与肺癌的发生有关,CDK4和P16的异常表达与肺癌的侵袭和转移有关,可作为判断肺癌淋巴结转移和估计预后的重要指标.
作者:金东岭;刘现军;柴锡庆;时志民;田珂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腔内型食管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佳诊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42例腔内型食管肿瘤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腔内型食管癌27例,食管癌肉瘤4例,食管平滑肌瘤3例,食管恶性淋巴瘤2例,食管平滑肌肉瘤2例,食管恶性黑色素瘤2例,食管乳头状瘤癌变1例,纤维血管性息肉1例.其中恶性肿瘤侵及食管纤维膜者12例,未侵及食管纤维膜者26例,局部淋巴结转移者4例;良性肿瘤4例.结论腔内型表现的食管肿瘤,病变种类繁多;术前正确诊断是决定手术方式的关键.
作者:陈新;何明;刘庆熠;平育敏;白世祥;张明道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影响充血性心力衰竭(CHF)预后的高危因素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资料较完整的CHF病例72例.观察其血压、空腹血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血脂、心电图和应用彩色多普勒测量的左室内径(LVD)、左室后壁厚度(LVPW)、室间隔厚度(ⅣS)、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指标的变化.结果CHF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年龄、心衰病程、LVEF、LVD、室性心律失常、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等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0.05).结论CHF患者年龄、心衰病程、LVEF、LVD及室性心律失常、糖尿病是影响其预后的高危因素.
作者:卫苓;王新新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中成药鱼腥草注射液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其临床用药安全性.方法对我院近年使用鱼腥草注射液治疗的患者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进行监测分析.结果2136例鱼腥草注射液使用者中共发生药物不良反应27例(1.26%).临床表现均为变态反应.发生不良反应以老年人及儿童居多,与青壮年比较差异显著(P<0.05).不良反应患者性别间没有差异.结论鱼腥草注射液可以引起不良反应.应该加强对中药不良反应的认识.
作者:杨生文;季建军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观察老年人脑梗死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时胰岛素抵抗(IR)的情况.方法41例单纯脑梗死患者(组1),21例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组2)、19例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组3)及26例正常对照组,分别测定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C肽、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po)A1及Apo B.结果3组患者的SBP、DBP、FBG、FINS、TG、Apo B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胰岛素敏感性指数则明显下降(P<0.05或P<0.01).组1、组2的C肽显著高于对照组,组2、组3的TC及LDL-C显著高于对照组,而HDL-C、Apo A1仅在组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组2与组1比较,SBP、DBP、FINS及C肽有所升高,但仅SBP、DBP有统计学意义.组3与组1比较,TG、TC、LDL-C差异显著.结论老年脑梗死患者存在明显的IR;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时,IR、代谢紊乱更为严重.
作者:耿纪录;苏轮;盛春燕;段林莉;贾金兰;杨晓燕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交感神经-β肾上腺素能系统的变化特征及美托洛尔对其影响.方法对96例心功能分级(NYHA)Ⅱ~Ⅳ级患者和40名健康人采用放射性配基(3H-DHA)结合分析法测定外周血淋巴细胞β受体密度(βmax);放免法测定血淋巴细胞内环核苷酸(cAMP)含量;高效液相-电化学检测法测定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浓度.对68例心功能Ⅱ、Ⅲ级的患者在美托洛尔(12.5~50 mg)治疗12周后,再次测定上述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心功能Ⅱ、Ⅲ、Ⅳ级组惠者与正常对照比较,外周血淋巴细胞β受体密度、cAMP含量依次降低,血浆NE浓度依次增加.美托洛尔治疗12周后外周血淋巴细胞β受体密度、cAMP含量上调,血浆NE浓度降低.结论交感神经-β肾上腺素能系统参与了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过程,美托洛尔能改善心肌细胞的信息传导,有助于心肌细胞生物学功能恢复.
作者:薛浩;彭应心;齐晓勇;郑师玲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评估CT层面指引经皮穿刺肾囊肿注射无水乙醇治疗的经验.方法71例79个肾囊肿于CT指引下经皮穿刺肾囊肿抽液后注射无水乙醇治疗,术后定期复查疗效.结果本组68例(75个囊肿)用CT扫描或超声检查随访,随访时间为3月~1年以上,单发肾囊肿疗效为96.1%,多发肾囊肿疗效为88.5%,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CT指引经皮穿刺肾囊肿无水乙醇治疗对单发肾囊肿和多发囊肿是一种有价值的治疗方法.
作者:曹凤宏;浦践一;宋晓明;唐秀娟;高伟兴;李晓强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后肺部并发症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与预后的关系.方法112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患者分为GCS 3~5分组和GCS 6~8分组,对其预后进行比较.结果GCS 3~5分组较GCS 6~8分组肺部感染发生率显著增高(P<0.05);肺部感染1周内得到有效控制较未得到有效控制的病死率明显降低,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肺部感染1周内得到有效控制的病例,其预后与GCS评分显著相关.结论重型脑损伤后肺部并发症与GCS昏迷评分密切相关,可做为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
作者:张银清;陈汉民;尹家和;黄国河;余锦刚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凋亡在视神经压迫性损伤导致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死亡中的作用.方法应用TUNEL凋亡原位染色法检测视神经压迫性损伤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的形态和数量.结果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凋亡阳性细胞数于钳夹2,4,8,16,24,48,72 h分别占细胞总数的10.7%,12.9%,14.1%,15.8%,20.3%,34.5%,41.2%;②伤后24~48 h为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的快速期.结论本实验模型可造成明确的视神经和视网膜损伤,较贴近于临床视神经管内持续高压状态.推荐临床视神经损伤确诊后,如需手术减压应在24 h内实施.
作者:刘太平;赵君晖;高鹰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转移性肝癌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法.方法根据原发灶和肝转移灶是否能够同时切除或化疗栓塞,或分期切除,或不能切除分成4组比较.结果①双切除加双置药泵者,或原发灶切除或单个肝转移灶射频消融术者,均存活2.8年,长1例至今存活8.5年;②原发灶切除加肝内多发转移灶化疗栓塞者,平均存活1.6年;③原发灶不能切除或原发灶不明者加继发灶单纯切除者平均存活1.8年;④原发灶不能切除加继发、多发肝转移化疗栓塞者,平均存活10.5个月.结论肝转移灶单个切除或射频消融术,均优于化疗栓塞组;肝多个转移灶者体内介入治疗优于体外插管治疗.
作者:张玲;黄长山;庞春;韩风;韩有志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的疗效.方法73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应用低分子肝素0.4 ml,腹壁皮下注射,每日2次,连用10 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11%,对照组62.16%;治疗组比对照组病情稳定时间短(3.17d与4.48 d).两组总有效率及病情稳定时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无明显副作用.结论进展型脑梗死早期应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有助于尽快控制病情,降低致残率,提高疗效,无明显副作用.
作者:陈淑慧;张淑敏;刘建平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心脏手术期间血浆肾上腺髓质素(AM)的变化规律.方法选择中低温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患儿10例,分别于全麻诱导后10 min、阻断主动脉前即刻、阻断主动脉后5 min、开放主动脉后5 min、术后3 h采集动脉血,采用特异性放射免疫方法测定血浆AM浓度.结果CPB开始患儿血浆AM即逐渐增高,开放主动脉后血浆AM浓度显著增高(P<0.05),术后3 h进一步升高(P<0.01),且净增值(△AM)与CPB时间呈显著正相关(r=0.89,P<0.01).结论小儿心脏手术期间血浆AM浓度增高,可能与拮抗心脏手术期间外周血管阻力增加或调节围术期的体液、电解质平衡稳态有关.
作者:耿智隆;刘东;马辉兰;王英峰;王鹏;汪惠文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术中漏诊消化系肿瘤的原因及其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胆囊切除术漏诊消化系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现漏诊胃癌9例,十二指肠腺癌1例,结肠癌6例,肝癌1例.结论消化系肿瘤与胆囊疾病并存几率大,临床医师应重视此问题并注意分析不典型体征,完善相关检查,术中进行常规探查,从而避免漏诊的出现.
作者:夏金堂;徐波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卡孕栓用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剖宫产产后出血的理想给药方式.方法妊高征剖宫产者100例,随机分为A组(卡孕栓舌下含服组)50例和B组(卡孕栓宫腔给药组)50例.A组在腹膜切开后舌下舍服卡孕栓1 mg,B组在胎盘娩出后宫腔放置卡孕栓1 mg,两组产妇在胎儿娩出后均静脉滴注缩宫素20 U,观察两组术中和术后24 h出血量及用卡孕栓后血压的变化.结果A组术中和术后24 h平均出血量分别为190.3 ml和315.4 ml;B组分别为210.6 ml和345.5 ml,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用卡孕栓后其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无显著改变(P>0.05),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妊高征产妇剖宫产手术中,卡孕栓舌下含服较宫腔给药更方便、安全和有效.
作者:谭淑卓;胡建秀;朱丛革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男性不育患者生殖激素水平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体外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患者血清睾丸酮(T)、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激素(FSH)、泌乳素(PRL)水平.与正常生育对象作对照,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不育组和生育组的T、FSH和E2相差非常显著(P<0.01),LH和PRL的测定值相差显著(P<0.05).除血清T为不育组非常显著低于生育组外,其它激素测定值均为不育组显著高于生育组.无精症不育组FSH、LH较正常人明显增高,且FSH升高幅度>LH,少精症FSH明显下降,PRL在少精症中明显升高.T/LH值少精、无精者与正常人比较均有差异.结论男性不育、少精、无精在内分泌方面与生殖激素有非常密切关系.
作者:常德辉;王养民;景德善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颈段食管癌非开胸手术的治疗方法.方法对41例颈段食管癌患者进行非开胸手术治疗,其中单独手术治疗者23例,术后结合放疗18例.胃代食管33例,结肠代食管8例,同期行颈廓清扫术15例.结果手术加放疗组3,5年生存率(55.6%,46.7%)均高于单纯放疗(29.5%,17.0%)和单纯手术组(30.4%,20.0%),局部复发和淋巴结转移是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结论手术加放疗对颈段食管癌疗效较好,但有效地控制局部复发和颈淋巴结转移问题仍需要进一步探讨.
作者:赵瑞力;葛俊恒;张军;胡俊兰;周维安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细胞凋亡抑制物可溶性Fas(sFas)及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Ⅰ(sTNFR-Ⅰ)的水平.方法6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心功能分级(NYHA)分为3组:Ⅱ级组20例,Ⅲ级组20例,Ⅳ级组22例;另设15例健康人作对照.血清sFas、及sTNFR-Ⅰ含量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结果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sFas及sTNFR-Ⅰ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分级组间血清sFas及sTNFR-Ⅰ含量也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sFas及sTNFR-Ⅰ含量的变化可能参与慢性心力衰竭的致病机制,它们的含量变化对慢性心力衰竭时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作者:杨建峰;魏经汉;董建增;陈庆华;魏太星 刊期: 2004年第08期
2002年1月~12月,我科诊治晚期脊髓损伤伴脊髓压迫症56例,其中1例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病史超过20年,为完全性截瘫;减压术后脊髓、神经功能获得一定程度改善,报告如下.
作者:陈琳;黄红云;王锐;修波;马文彬 刊期: 2004年第08期
1病历摘要患儿男,8个月.因生后至今无汗,于2002年12月17日就诊.患儿皮肤干燥,发黑,无汗.头颅顶部头发稀疏,细软,灰黄,颞枕部无发.眉毛稀少,前额前突,马鞍鼻,无牙齿.心、肺、腹未见异常;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腱反射正常,病理征(-),皮纹未见异常.系第六胎足月顺产,父母非近亲结婚.母孕6产2.第一、二胎为人工流产.第三胎,男,3个月时因持续发热不退(不出汗)而亡.第四、五胎为自然流产.患儿有一表兄,10岁,与患儿外貌相似,症状相同.调查该家3代共17人,绘制家系图谱(见图1).患儿背部皮肤活检病理报告:送检皮肤表皮细胞层变薄,乳头变平,真皮层未见毛囊及汗腺结构.电镜示表皮各层细胞排列可,基底膜结构完整,可见半桥粒,真皮层可见毛细血管散在分布,未见各类皮肤附属器发育.
作者:安静;邹丽萍;郎志奇;田世文 刊期: 2004年第08期
弥漫型恶性胸膜间皮瘤(diffuse malignant pleural mesotheliona,DMPM)是起源于间皮细胞的原发性恶性肿瘤,临床甚为少见.以液气胸为首发表现的DMPM目前未见报道[1] ,我们诊治1例,报告如下.
作者:韩志海;段蕴铀;李辉;冯华松 刊期: 2004年第08期
胆道梗阻所致的梗阻性黄疸(obstructivejaundice,OJ)是外科常见病,可以造成全身多器官、多系统形态和功能的改变,术后易发生出血、感染、休克、胃肠道功能损害、肝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病死率较高.近年来,很多国内外学者发现OJ时肝细胞损害,是OJ术后并发症的重要诱因.本文对近几年OJ时肝细胞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王长友;陈永平 刊期: 2004年第08期
1病历摘要例1:男,8岁.因腹痛伴恶心、呕吐2 d住院.腹痛在脐周和右下腹,疼痛呈阵发性加重,吐出物为胃内容物,无腹泻.查体:T 37.8℃,P 95次/min;皮肤粘膜无出血点,巩膜无黄染;心肺听诊无异常发现,肝脾不大;满腹有轻压痛,右下腹有压痛和反跳痛,腹部无包块触及.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2×109/L,中性粒细胞0.85,淋巴细胞0.15;二便常规检查正常.诊断为急性阑尾炎.予手术治疗,术中见腹膜、肠壁与肠系膜间有大小不等的出血点,阑尾正常.术后诊断为过敏性紫癜(腹型).后按过敏性紫癜治疗而治愈.
作者:陈莉;朱薇薇;张清秀 刊期: 2004年第08期
1病历摘要女,28 d.因体重不增、面色苍白、呼吸困难15 d住院.患儿系第2胎第2产,足月顺产,出生史无异常.出生体重2.7 kg,生后母乳喂养.近15 d患儿体重不增,皮肤渐苍白,呼吸急促憋闷,吃奶时呛咳,不能正常喂养而就诊.病程中无发热;无呕吐、腹泻、血尿、血便;无皮疹、皮肤出血及黄染等.其父母在焦化厂工作,非近亲婚配.母亲孕期体健,无用药及放射线照射史.否认家族中有传染病、遗传病及类似疾病史.查体:T 37℃、R 50次/min、P 160 次/min、体重2.6 kg、身长50 cm、头围32 cm;营养不良貌,面色苍白,皮肤弹性差,皮下脂肪0.2 cm,无皮疹、出血、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
作者:程亚颖;尹建英;蔡宝萍;张淑琴 刊期: 2004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