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后心率变异性的改变.方法应用24 h动态心电图对32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 与80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 进行心率变异性监测,根据心、肾损害情况,对心率变异性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高血压组患者时域指针及频域指针中的高频成分较正常对照组降低,低频成分较对照组升高(均为P<0.05);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与不伴左心室肥厚患者相比,时域指针及频域指针中高频成分降低,低频成分升高(均为P<0.05);原发性高血压伴肾功能不全患者与单纯高血压患者时域指针和频域指针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受损害,且损害程度随血压升高逐渐加重.
作者:王勇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评价罗格列酮在2型糖尿病肾病治疗中的疗效,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50例2型糖尿病肾病(Ⅲ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罗格列酮,4 mg/d.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4、8、12周尿白蛋白排泄率、内生肌酐清除率和C-反应蛋白等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尿白蛋白排泄率和内生肌酐清除率下降比对照组明显,起效更快;治疗组C-反应蛋白明显下降(P<0.01),而对照组下降不明显(P>0.05).结论罗格列酮可能因降低C-反应蛋白的炎症反应而减轻微量白蛋白尿、改善肾功能.
作者:王亦薇;段滨红;冯琨;张秀兰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髂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髂动脉狭窄性疾病的适应证和并发症.方法结合文献回顾分析采用髂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髂动脉狭窄性疾病15例(17条肢体)的诊治经验.结果 15例均行髂动脉经皮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髂动脉支架置入术,其中4例同时行股-腘动脉人造血管旁路术.术后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症状改善.踝肱指数增加0.13~0.35,平均0.21.随访6~32个月,近期通畅率(术后6个月以内)100%,远期通畅率93.3%(14/15),再狭窄率6.7%(1/15),均未发生闭塞和移位.结论髂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下肢动脉狭窄性疾病是微创、安全的,掌握其适应证可得到良好的效果.
作者:金英姬;张福先;张昌明;胡路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老年小肠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对13例老年小肠出血患者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十二指肠出血4例,空、回肠出血9例.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诊断7例,小肠造影诊断5例,诊断性剖腹探查+术中肠镜诊断1例;三者诊断率分别为53.85%、30.77%和15.38%.结论老年小肠出血患者病程长,肿瘤为常见病因,多见于回肠以上部位,易出现伴发病;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有较高的阳性率,内科治疗过程中应选择恰当止血疗法.
作者:吴贵恺;杨秋香;司雁菱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其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低颅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5例低颅压综合征患者均符合诊断标准,经激素及补液治疗后均痊愈.结论低颅压综合征病因及临床表现多样.腰椎穿刺及头部MRI检查具有诊断价值.
作者:姜慧轶;马涤辉;刘仕成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患者血小板功能状态及其血脂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智能血液聚集仪分别测定7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和49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浆P-选择素、血小板聚集率(PAg)及血脂、脂蛋白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急性胰腺炎患者P-选择素、PAg、血浆总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P-选择素、PAg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选择素、PAg均与TC、LDL-C 呈正相关.结论急性胰腺炎患者存在血小板活化和胆固醇水平升高,血小板激活与TC、LDL-C水平升高密切相关.
作者:梁坚;王婉梅;杨勤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救治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CVS)的有效方法.方法治疗组用大剂量生理盐水置换脑脊液并椎管内尿激酶注射治疗20例,并与对照1组单纯大剂量生理盐水等量脑脊液置换10例和对照2组单纯小剂量生理盐水置换脑脊液10例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2、3 d症状明显减轻至消失,均未出现DCVS.对照1组中4例5 d、6例7 d症状减轻至消失,均未出现DCVS.对照2组中2例7 d症状减轻至消失,未出现DCVS;8例发生DCVS,其中6例中度病残,2例死亡.结论应用大剂量生理盐水置换脑脊液可快速消除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急性症状, 对DCVS也有较好预防和治疗作用, 而早期加用小剂量尿激酶椎管内注射,可以明显提高疗效,同时又不会增加再出血的危险.
作者:顾金圣;冀勇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B超下水压灌肠诊治肠套叠的效果.方法自制简易灌肠器,用输液架与B超诊断床的相应高度代替压力装置,对136例急性肠套叠患儿进行B超引导下水灌肠.结果本组136例,水灌肠复位成功124例,12例中转手术治愈.结论 B超引导下水压灌肠可作为肠套叠复位治疗的首选方法.
作者:寇世和;孙文丽;周薇莉;袁丽昭;张金辉;梁宏伟;张久莉;郭全伟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儿合并脏器功能衰竭的相关因素.方法对符合SIRS诊断标准的51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SIRS合并严重器官功能障碍或脏器功能衰竭的患儿有27例,单因素分析,衰竭组血糖为(9.28±5.93)mmol/L,无衰竭组为(6.19±2.06)mmol/L;衰竭组白蛋白为(30.89±6.83)g/L,无衰竭组为(37.03±7.11)g/L;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两组比较C-反应蛋白、血钠、血钾无显著性差异.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白蛋白、血糖与SIRS并发脏器功能衰竭具有相关性.结论血糖增高、白蛋白降低的SIRS患儿较易发生严重器官功能障碍或脏器功能衰竭.因此,监测患儿白蛋白、血糖等对SIRS的治疗及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谷强;王莹;李璧如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非糖尿病患者急性心肌梗死时空腹血糖水平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86例,根据空腹血糖(FBG)水平分为4组:正常组FBG<5.6 mmol/L;轻度升高组5.6 mmol/L≤FBG<7.0 mmol/L;中度升高组7.0 mmol/L≤FBG<9.0 mmol/L;重度升高组FBG≥9.0 mmol/L.对比分析各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并发症情况及病死率.结果当FBG≥7.0 mmol/L时,CK-MB峰值、并发症情况及病死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空腹血糖升高提示非糖尿病患者如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则预后不良.
作者:翟绍忠;孙良阁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降低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发生率的方法.方法将食管癌、贲门癌患者各100例分成2组.食管癌、贲门癌切除行胃食管间断缝合吻合时,实验组采用薇乔带针可吸收线行胃食管间断缝合吻合;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丝线缝合吻合.结果两组患者均无死亡,实验组未发生吻合口瘘,轻度吻合口狭窄4例,经行吻合口扩张后能正常进食;对照组发生吻合口瘘2例,吻合口狭窄18例,两组吻合口狭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可吸收线间断缝合法行胃食管吻合术,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发生率低,吻合口狭窄的程度也较轻.
作者:陈新;杨立伟;刘庆熠;孟宪利;何明;王雷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中、老年先天性Ⅱ孔房间隔缺损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继发肺动脉高压的相关因素.方法对45例40岁以上的先天性Ⅱ孔房间隔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组左心室舒张功能显著下降,肺动脉高压发病率显著高于中年组.肺动脉压力与房间隔缺损直径大小显著相关.老年组或肺动脉压力增高患者,手术治疗受到限制.结论老年先天性Ⅱ孔房间隔缺损患者容易合并肺动脉高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并发症;老年患者手术治疗的适应证有待改进.
作者:高磊;李国英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血清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在诊断异位妊娠中的价值.方法选择确诊的异位妊娠患者80例及正常宫内妊娠70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PAPP-A水平并分析比较.结果异位妊娠组PAPP-A均值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妊娠组(P<0.05).结论 PAPP-A可作为异位妊娠的辅助诊断指标,但不能作为确诊的标准.
作者:高丹丽;李桂荣;姬明杰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研究hB7-1基因转染对人卵巢癌SKOV3细胞生物学特性及MHC Ib和HLA-DR抗原表达的影响.方法以腺病毒为载体将hB7-1基因转染SKOV3细胞,噻唑蓝还原法检测SKOV3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技术观察转染前后细胞周期改变以及hB7-1、MHC Ib、HLA-DR分子表达;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 hB7-1基因转染人卵巢癌SKOV3细胞前后细胞生长曲线无明显差异(P>0.05);SKOV3细胞感染病毒48 h后在相同条件下形态上较感染前无明显改变;hB7-1基因转染48 h后,SKOV3细胞表面MHC Ib、HLA-DR抗原表达较转染前分别增高1.10±0.22和1.03±0.17,80%细胞表面有较高水平hB7-1基因表达,差异显著(P<0.05).结论 hB7-1基因转染人卵巢癌SKOV3细胞后对细胞生长能力、细胞周期、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等生物学特性无明显影响,可显著增强人卵巢癌SKOV3细胞表面的MHC Ib和HLA-DR抗原表达,为实现卵巢癌基因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作者:张辉;左连富;杨月敏;焦昆;刘江惠;单保恩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胆结石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423例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以同期行健康体检的1 883例作对照.结果肝硬化患者胆结石发生率26.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P<0.01),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胆结石发生率明显高于代偿期(P<0.01);男女肝硬化患者胆结石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青年、中年和老年3组肝硬化患者胆结石发生率亦无显著差别(P>0.05);肝硬化合并胆结石患者的黄疸、腹痛发生率高于未合并胆结石的肝硬化患者(P<0.01和P<0.05),而腹水、发热和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则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胆结石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且胆结石发生率与肝功能相关,而与性别、年龄无明显关系.
作者:陈元鸿;李红艳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改良切口小骨窗经外侧裂后部入路超早期显微手术治疗壳核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改良切口小骨窗经外侧裂后部入路清除壳核出血患者41例,采用大骨瓣开颅清除血肿并去骨瓣减压患者19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手术效果、近期疗效及远期疗效等均无显著性差异,但小骨窗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P<0.01).结论改良切口小骨窗经外侧裂后部入路清除脑内血肿方便可行,同样能够达到大骨窗手术组的效果,且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等优点.
作者:张新庆;张锟;许康;尹晓亮;朱军;程爱国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评价无创正压通气用于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次(12例)特发性肺纤维化并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无创正压通气的疗效.结果 12例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因14例次发生呼吸衰竭住院并接受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发生呼吸衰竭的原因7例次为肺部感染,其中4例次(2例,4/14,28.6%)治疗成功;余7例次为特发性肺纤维化急性恶化或进展.10例次(10例)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失败患者中7例次改用气管插管有创通气,3例次持续无创正压通气治疗,10例均死亡,病死率83.3%(10/12).结论无创正压通气仅对少数特发性肺纤维化并呼吸衰竭患者治疗有效,多数预后不佳,且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效果不明显,改用有创通气亦不能改善预后.
作者:李坚;张德厚;丁明;孙丽萍;束国荣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E-钙粘素、CD44V6的表达与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评价二者在乳腺癌诊断、浸润、转移及预后判断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例乳腺增生及60例乳腺癌组织中E-钙粘素、CD44V6的表达情况.结果乳腺良性肿瘤组织中E-钙粘素呈强阳性表达,阳性率为80%(8/10);乳腺癌组织中E-钙粘素表达减弱,阳性率为38.33%(23/60),两者差异显著(P<0.01),E-钙粘素表达减弱与乳腺癌分化程度相关;乳腺癌组织CD44V6的阳性率为71.67%(43/60),显著高于乳腺增生阳性率(50%,5/10,P<0.01);CD44V6的表达强度与乳腺癌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相关.乳腺癌中E-钙粘素的表达与CD44V6的表达呈负相关.结论 E-钙粘素及CD44V6的表达失调可能是乳腺癌发生、发展的重要分子学改变,与肿瘤的浸润、转移密切相关.
作者:郑宝军;潘立峰;冯俊伟;李大志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纯收缩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发病与年龄、脉压及昼夜节律变化的关系.方法总结收缩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发病年龄、脉压及昼夜变化规律,再计算出昼夜各时段发病例数距平均值的百分率.结果①收缩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多为60~69岁年龄组,其次为70~79岁年龄组.②发病多的60~69岁年龄组患者的脉压差大.③发病时间以9:00~10:00、17:00~18:00、15:00~16:00为高峰,以凌晨1:00~5:00为低谷.结论收缩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以60岁以上居多,脉压差越大发病率越高,出血时间具有一定生物钟关系.积极有效地控制血压是预防脑出血发生的重要环节.
作者:黎雪芳;卢奕南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2(IL-12)、白细胞介素-18(IL-18)及γ-干扰素(IFN-γ)在心力衰竭发生与发展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36例心力衰竭患者和20例正常人血浆IL-12、IL-18和IFN-γ水平,并分析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与心力衰竭病情程度的关系.结果 心力衰竭患者血浆IL-12、IL-18及IFN-γ水平分别为(181.5±38.5)ng/L、(378.4±185.3)ng/L及(1.86±0.52)ng/L,均显著高于正常人水平[(22.4±4.5)ng/L、(228.5±77.5)ng/L、(0.08±0.03)ng/L](P<0.01),而三者相互呈密切正相关(P<0.05或P<0.01),且3种细胞因子水平在不同心功能的心力衰竭患者间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并随心功能的恶化而升高(P<0.05或P<0.01).结论 IL-12、IL-18和IFN-γ可能共同构成一局部网络,并可能参与心力衰竭的发生及发展过程.监测三者的血浆水平可能对判断心力衰竭病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许金成;王淑斐;凌文革;梁庆祥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2(IL-2)联合白细胞介素-12(IL-12)对人脐血单个核细胞(CBMC)抗肿瘤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噻唑蓝还原法和半固体培养方法研究IL-2联合IL-12激活的CBMC对白血病细胞株K562和HL60的抗肿瘤活性及其造血祖细胞活性.结果①10 U/ml IL-12激活的CBMC对K562及HL60细胞杀伤率分别为(35.12±3.46)%和(45.60±4.32)%;500 U/ml IL-2激活的CBMC对K562及HL60细胞的杀伤率分别为(37.23±4.82)%和(23.69±4.86)%;IL-2、IL-12联合可产生明显的协同作用,对K562及HL60细胞的杀伤率分别达(68.60±4.68)%和(67.69±4.84)%.②CBMC经IL-2和IL-12刺激72 h,可产生更多的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γ-干扰素.③IL-2、IL-12单独或联合应用激活CBMC产生抗肿瘤活性的同时对CBMC原有的造血祖细胞活性无明显影响.结论 IL-2联合IL-12可提高CBMC的抗肿瘤活性,为临床应用CBMC治疗白血病提供了实验依据.
作者:熊梅;刘锦丽;常瑛 刊期: 2005年第08期
1 病历摘要女,33岁.孕4产1.主因孕6+月,第二胎,以死胎、贫血急诊入院.停经后早孕反应不明显,孕3+月时当地医院B超检查确诊为早孕,孕4+月自觉胎动.入院2 d前突然出现下腹胀痛,伴恶心、上腹部不适;阴道无血及液体流出;无肛门坠胀感,自觉胎动消失.于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孕6+月,第二胎,死胎,贫血,建议入院治疗.为进一步确诊转我院,急诊请血液科医师会诊,诊断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除外其他血液疾病.该患者有两次流产史,均为死胎流产并行清宫术.查体:T 36 ℃,P 110次/min,R 23次/min,BP 100/60 mm Hg(1 mm Hg=0.133 kPa);重度贫血貌,心、肺听诊未闻及异常.产科检查:子宫如孕足月大小,张力大,宫底触诊不满意,未闻及胎心音,无下腹压痛.B超示孕6+月,死胎,胎盘附着于子宫底左侧,腹腔少量液体(腹水).血常规:WBC 12.1×109/L,RBC 1.80×1012/L,Hb 5.9 g/L.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入院诊断:①孕6+月,第二胎;②死胎;③重度贫血;④窦性心动过速;⑤腹水.入院后给予输血.
作者:赵晓霞;宋宝君;张华 刊期: 2005年第08期
1 病历摘要女,14岁.因交通伤致腹部闭合伤,于当地县医院住院治疗,B超及CT检查示胰腺损伤、胰腺周围积液.期间因间断高热,体温达39~40 ℃,抗生素治疗20 d无好转,于1995年3月24日转入我院.我院B超检查示胰腺囊肿,胰周可见15 cm×13 cm液性暗区;CT示胰腺囊肿;实验室检查示肝、肾功能正常.入院诊断:胰腺假性囊肿继发感染.入院后仍间断高热,抗生素治疗无好转,于1995年4月24日行胰腺假性囊肿外引流术,术后第4天体温恢复正常,外引流管通畅,术后2周带管出院,切口一期愈合.术后6个月拔除外引流管.痊愈,生活无异常.2000年体检时,B超及CT检查均提示左肾缺如.查阅既往住院时B超及CT片均未见双肾及肾周损伤影像.继续追踪观察,至今右肾功能正常,生活状况良好.
作者:魏希亮;程树杰;刘为民;杨季红 刊期: 2005年第08期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好发于青壮年,是常见的中枢神经脱髓鞘疾病,也是除外伤之外常见的致残原因之一,目前尚无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治疗MS的大型临床随机对照实验相继报道,综述如下.
作者:王敦敬;胡学强 刊期: 2005年第08期
尿嘧啶核苷磷酸化酶(Uridine Phosphorylase,UPase)是嘧啶补救通路中的一个关键酶,具有可逆性,催化尿苷转变为尿嘧啶的异化和磷酸化,调控血浆和组织中尿嘧啶核苷浓度的自我平衡,以及调控正常和异常新生组织中氟尿嘧啶的细胞毒作用,激活细胞内氟尿嘧啶.大多数正常组织中有UPase的存在,嘧啶核苷磷酸化酶包括UPase和胸腺嘧啶核苷磷酸化酶(TP),在许多类型的实体肿瘤组织中高度表达,且其表达水平与疾病的进展有关,并可能是肿瘤细胞对嘧啶核苷类似物细胞毒性敏感的机制之一.以UPase、TP和尿嘧啶磷酸核糖基转移酶(UPRT)或称乳清酸磷酸核糖基转移酶(OPRT)基因转染为基础,激活氟尿嘧啶,导致高水平抗肿瘤活性的自杀基因,将是未来肿瘤治疗的研究方向.本文就UPase在肿瘤诊断和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张正茂;张风华;单保恩;田川雅敏 刊期: 2005年第08期
Cilaiditi综合征系指结肠嵌入肝与横膈之间,发病率0.025%~0.280%[1].多因临床医师对此综合征缺乏认识而导致漏诊误诊.现将我们收治的2例老年Chilaiditi综合征患者误诊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苏少慧;杨晶;胡义亭 刊期: 2005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