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综合临床杂志

中国综合临床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天津市环湖医院、华北理工大学
  • 国际刊号:1008-6315
  • 国内刊号:12-1361/R
  • 影响因子:1.13
  • 创刊:1980
  • 周期:月刊
  • 发行:河北
  • 语言:中文
  • 邮发:18-55
  • 全年订价:264.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临床医学
中国综合临床杂志   2007年11期文献
  • 严重创伤患者小肠黏膜损伤影响因素的临床检测及其意义

    目的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严重创伤患者血清中二胺氧化酶(DAO)、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内毒素水平的变化情况.方法 严重创伤患者30例,根据入选标准及APACHE Ⅱ评分客观地将<20分患者归为轻中组,将≥20分患者归为重危组,同时选取门诊体检符合入选标准的健康的志愿者30例作为对照组.于治疗第l、7、14、21天晨留取空腹静脉血6 ml,分别检测血清DAO、TNF-α和内毒素浓度.结果 2组严重创伤患者血清DAO、TNF-α和内毒素浓度水平在第1、7、14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01),并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01);第21天DAO、内毒素水平2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严重创伤患者血清中DAO、TNF-α及内毒素的水平变化,可以准确反映出小肠黏膜损伤程度和病情变化;常规检测此3种指标在严重创伤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对病情监测及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

    作者:袁权利;白净;刘建辉;于柏龙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胸腔闭式引流在结核性脓胸治疗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胸腔闭式引流在慢性结核性脓胸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胸腔闭式引流治疗156例结核性脓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例不能耐受进一步手术者采用闭式引流术作为永久性的治疗;6例单纯引流治愈;123例因支气管胸膜瘘等经引流后高热、咳嗽、咳痰等症状消失,择期行胸膜纤维板剥脱术或胸廓成形术;23例合并支气管胸膜瘘拟行胸廓成形术的患者,经引流、病灶清除-瘘修补-脏层纤维板剥脱术、再引流,4例治愈,19例减小了手术范围及胸廓畸形的程度.结论 胸腔闭式引流术可使少数结核性脓胸患者得到治愈,又可为必要的根治性手术创造条件,能大限度地保留肺功能,可避免或减轻胸廓成形术带来的术后畸形.

    作者:王成;金锋;刘景亮;祝淮阳;杨宝岭;王明训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FLAG方案治疗难治或复发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氟达拉宾、中剂量阿糖胞苷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FLAG方案)治疗难治或复发急性白血病(AL)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1例难治或复发急性白血病(难治13例,复发8例)患者(19例急性髓系白血病,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给予由中剂量阿糖胞苷组成的FLAG方案治疗,评估其疗效.结果 2个疗程治疗后,21例患者中12例达完全缓解(57%),3例部分缓解(14%),总有效率71%.难治和复发患者,完全缓解率分别为53%和63%(P>0.05).1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的患者经FLAG方案化疗1疗程达完全缓解.骨髓抑制是主要的不良反应,非血液学副作用较轻,无一例治疗相关死亡.结论 中剂量阿糖胞苷组成的FLAG方案治疗难治或复发AL有效,副作用可以耐受,治疗相关病死率低,为常规化疗无效和移植后复发的AL患者提供了治疗选择和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时机.

    作者:李泉;黎纬明;邹萍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多发性脑膜瘤的诊断与治疗

    目的 探讨多发性脑膜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为临床治疗多发性脑膜瘤提供参考.方法 对9例多发性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并复习文献.结果 9例多发性脑膜瘤患者均采取手术治疗,均存活,临床症状消失或改善.术后并发对侧硬膜外血肿并脑疝形成1例,术后癫(癎)1例.结论 多发性脑膜瘤临床少见,治疗以手术为主,伽玛刀是其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

    作者:孙晓峰;刘洪泉;王洪生;邱虹;赵佩林;王立忠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心理干预对直肠癌患者疗效的影响

    目的 在了解直肠癌患者心理状况的基础上,辅以综合心理干预措施并评价其效果,为直肠癌患者及时有效地进行心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将352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干预组接受生物学治疗及心理干预,对照组仅接受生物学治疗,试验前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评定.结果 心理干预前,2组癌症患者各量表评分与全国常模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结束以后,干预组各量表评分与全国常模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直肠癌患者有明显的焦虑以及抑郁症状,心身状况较差;心理干预能够有效地改善癌症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李翠霞;沈丹薇;云晓蕊;刘辉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肾脏损害的临床研究

    目的 分析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并发肾脏损害发病因素、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 328例SAP患者中并发肾脏损害147例,对肾脏损害的发生时间、持续时间、相关因素及预后和病死率进行分析.结果 SAP并发肾脏损害的发生率为44.8%;患者的年龄、CT评分、APACHE Ⅱ评分、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持续时间、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腹腔间室综合征、感染、高脂血症、休克等因素对肾脏损害的发生有显著影响;147例并发肾脏损害的患者死亡3例(2.04%),均为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同时并发MODS是增加病死率的重要因素.结论 SAP并发肾脏损害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与血流动力学紊乱、胰酶释放、炎症递质、细胞因子以及SAP伴发MODS有密切关系,早期液体复苏、控制病情发展、维护重要脏器的功能是预防SAP并发肾脏损害、甚至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关键.

    作者:周艳芳;许春进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病理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fms样酪氨酸激酶-1与P53基因表达的关系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病理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fms样酪氨酸激酶-1(Flt-1)和P53表达的关系.方法 应用Envision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0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石蜡标本中VEGF和Flt-1的表达与P53基因的关系.结果 非小细胞肺癌病理组织中P53与VEGF、Flt-1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1,P<0.05).结论 VEGF和其高亲和力受体Flt-1结合,可促进非小细胞肺癌内血管生成,加快肿瘤细胞生长,而P53基因功能丧失,不仅允许肿瘤细胞不受控制地生长,同时通过调控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VEGF及其受体Flt-1的表达为肿瘤转移提供合适的微环境.

    作者:付伟;张志勇;吴喻;高杨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Fogarty导管取栓术治疗急性肢体动脉栓塞87例分析

    目的 探讨Fogarty导管取栓术治疗急性肢体动脉栓塞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87例急性肢体动脉栓塞患者(89条患肢)Fogarty导管取栓的疗效.结果 治愈78例,患肢血供保持良好,治愈率87.6%;4例(4.5%)好转;5例截肢(5.6%),其中2例死亡(2.3%).结论 Fogarty导管取栓术是治疗急性肢体动脉栓塞的有效方法;为防止误诊,对疑有肢体动脉栓塞者应施行超声多普勒检查;一经确诊,尽早手术取栓可减少肢体坏死的危险.

    作者:贠军;王岭;凌瑞;边杰芳;姚青;王廷;易军;李小军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硝酸甘油倾斜试验诱发的心脏停搏

    目的 探讨硝酸甘油倾斜试验(NTTT)的安全性,对其诱发的心脏停搏进行分析.方法 选择基础倾斜试验阴性的患者,舌下含化硝酸甘油0.3 mg,统计该试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心脏停搏.结果 1333例NTTT有32例发生5 s以上的心脏停搏,发生率为2.4%,女多于男,其中复合性窦性停搏28例,一过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伴心室停搏4例,并有25例心脏停搏伴阿-斯综合征.结论 NTTT的安全性并不一定高于异丙基肾上腺素倾斜试验,在实际工作中应根据临床具体情况选择适合患者本人的药物激发试验.

    作者:徐金义;路明慧;王光公;王焕霞;秦巧云;赵桂华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A4B2封堵器置入治疗隔瓣后型室间隔缺损

    目的 评价应用A4B2封堵器治疗隔瓣后型室间隔缺损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选择不同型号A4B2封堵器封堵14例隔瓣后型室间隔缺损,封堵后15 min重复左心室造影和经胸心脏超声检查,观察封堵的即刻效果.术后1、3、6、12个月定期行心电图和心脏超声检查.结果 12例隔瓣后型室间隔缺损患者应用A4B2封堵器封堵成功,置入封堵器直径为4~12 mm,平均(6.8±2.5)mm.术后15 min左心室造影、经胸心脏超声检查显示:9例完全封堵;3例术后造影示少量分流,其中2例24 h后心脏超声复查无残余分流,1例1个月后超声复查无残余分流.术后并发左、右束支传导阻滞各1例,均为一过性,1周内恢复;1例于术后4 d发生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植入临时起搏器8 d后完全恢复.结论 置入A4B2封堵器治疗多出口的隔瓣后型室间隔缺损安全、有效、合理,近期结果显示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解启莲;高磊;王震;张密林;额尔敦高娃;谭慧莲;樊文峰;刘坤申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肺栓塞合并反常栓塞21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肺栓塞合并反常栓塞的诊治方法.方法 对21例肺栓塞合并反常栓塞患者进行溶栓和抗凝治疗,并观察其诊治效果.结果 21例患者中15例抢救成功,6例死亡,抢救成功的患者溶栓治疗时间均较早.结论 肺栓塞合并反常栓塞若能及时溶栓,预后较好.

    作者:杨涛;李予文;赵桂叶;刘伟莉;许世然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侧脑室脑膜瘤显微手术治疗13例分析

    目的 分析侧脑室脑膜瘤临床特点及显微外科手术体会.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手术治疗的13例侧脑室脑膜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均获肿瘤全切,无死亡及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侧脑室脑膜瘤早期临床无特异症状,肿瘤大小、位置及供血影响手术入路的选择.选择合适入路、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保护瘤周重要结构是全切肿瘤的关键.

    作者:俞文华;许培源;车志豪;朱强;张祖勇;陈锋;杜权;江林涌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成人急性白血病长期存活患者3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AL)长期存活的因素.方法 总结我院近26年来38例5年以上长期存活AL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8例长期存活患者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4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34例,其中M3 20例;临床治愈者为24例;长期存活者年龄较轻,均为中青年;全部病例均进行规范的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防治;初治外周血白细胞数偏低,中位数3.2×109/L;血小板计数相对较高,中位数为45×109/L;获长期存活复发病例较未复发病例初治外周血白细胞计数高,血小板计数低(P<0.05);1~2疗程达完全缓解(CR)占92.11%;长期存活者中57.89%并发严重感染;长期存活者复发组与未复发组维持治疗长短关系不大(P>0.05).结论 白血病类型、年龄、规范的CNSL防治以及初治时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和化疗敏感性、并发严重感染是影响长期存活的重要因素.

    作者:杨桂玲;严志民;邹湉;陈文准;杨碧云;余莉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前壁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再灌注心律失常对近期预后的影响

    目的 分析前壁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的情况及其与近期(3个月)预后的关系,为急性心肌梗死(AMI)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入选病例65例按有无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分为再灌注心律失常(A)纽28例、无再灌注心律失常(B)组37例.术后3个月进行心脏超声检查和动态心电图检查,统计2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值、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及主要心律失常发生率.结果 2组术后LVEF值、左心室容积大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主要心律失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介入术中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对近期预后无不良影响.

    作者:潘小华;高江峰;白英华;王智勇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氯吡格雷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

    目的 探讨氯吡格雷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135例ACS患者随机分为2组:阿司匹林组69例,首次顿服阿司匹林300 mg,之后以100 mg/d维持;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组66例,首次顿服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各300 mg,之后以阿司匹林100 mg/d+氯吡格雷75 mg/d维持.另选年龄、性别相当的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于治疗前和治疗30 d后抽取空腹静脉血,分别用免疫散射比浊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浓度.结果 治疗前2组ACS患者血清hs-CRP、sCD40L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01),治疗后2组ACS患者血清hs-CRP、sCD40L浓度均明显下降(均P<0.01),但氯吡格雷组较阿司匹林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吡格雷具有独立的抗炎作用,可显著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减轻动脉硬化炎症反应,进而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作者:孙泽刚;王涛;熊攀;左兆凯;徐玉鹏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抗凝与溶栓治疗前后动脉血气指标的变化

    目的 观察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抗凝与溶栓治疗前后动脉血气指标的变化.方法 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48例,其中15例行溶栓治疗(溶栓组),33例行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抗凝组),观察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的变化.结果 溶栓组治疗前后肺泡气-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A-a)O2可作为早期诊断肺栓塞及溶栓后再通的一项指标.

    作者:姚艳敏;王希柱;宋巧风;李会菊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以梗阻性黄疸为主要表现的胆总管结核1例

    1 病历摘要女,34岁.主因黄疸、全身皮肤搔痒1个月于2005年4月5日入院.伴发热、盗汗,偶有恶心、呕吐、上腹部闷痛,无咳嗽、咳痰,无腹胀及腹泻,出现陶土样便1周.

    作者:吴晓锐;潘爱娣;张锋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Endoglin/CD105的表达及其与肿瘤的关系

    血管生成,在正常组织的生长发育和各种病理过程中起中心作用,它是一个涉及到血管内皮细胞增生、迁移及毛细血管发生的复杂多级过程,促进或抑制血管发生的各种因子及其受体严格调节这些过程的一个或多个步骤.Endoglin(又称CD105)是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受体的一部分,可调控细胞对TGF-β的反应,通过抑制TGF-β的生物学效应而促进内皮细胞增殖.目前,不同研究表明CD105参与血管形成,是新生血管的有力标志物.由于血管形成是实体肿瘤的共同特征,因此推断其在肿瘤的诊断、治疗中有一定意义.

    作者:邱虹;韩依轩;阚志生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左西孟旦在心力衰竭中的应用

    左西孟旦是一种钙增敏剂,是一个新型的正性肌力药物和血管扩张剂.临床研究显示,左西孟旦可改善严重心力衰竭患者的症状及血流动力学效应,是治疗严重心力衰竭的安全有效的正性肌力药物.其正性肌力作用是由钙浓度依赖的肌钙蛋白C形态的改变,使收缩期收缩装置对钙离子敏感性增加.血管扩张剂作用由血管平滑肌上的钾通道开放所介导.临床研究显示,严重心力衰竭患者应用左西孟旦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症状好转,病死率降低.

    作者:姚道阔;贾三庆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微创小切口开胸术后皮下积液的治疗

    微创小切口开胸有很多优点,但其术后发生皮下积液较为常见.现分析我科2003年至2006年112例小切口开胸病例,探讨微创小切口开胸术后皮下积液的预防.

    作者:陈志全;王国臣;侯静朴 刊期: 2007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