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综合临床杂志

中国综合临床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天津市环湖医院、华北理工大学
  • 国际刊号:1008-6315
  • 国内刊号:12-1361/R
  • 影响因子:1.13
  • 创刊:1980
  • 周期:月刊
  • 发行:河北
  • 语言:中文
  • 邮发:18-55
  • 全年订价:264.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临床医学
中国综合临床杂志   2009年8期文献
  • 电视胸腔镜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气胸的近期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气胸的近期(≤1年)疗效.方法 2005年6月至2007年6月我院手术治疗52例COPD合并气胸患者,分胸腔镜组(n=28)和开胸组(n=24),术后第1、6、12个月进行随访,测定并比较2组BODE各指数,包括体重指数、气流阻塞程度、呼吸困难及运动能力.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和严重并发症发生,气胸无复发;术后第1个月,胸腔镜组与开胸组在气流阻塞程度[(58.62±15.73)%与(50.12±11.38)%]、呼吸困难程度[(1.04±0.37)s与(1.72±0.45)s]及运动能力[(387.32±52.07)m与(318.35±61.52)m]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第6个月2组体重指数相比[(27.19±2.18)kg/m2与(20.90±2.35)kg/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2个月2组BODE各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 电视胸腔镜治疗COPD合并气胸.术后早期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柯宏刚;曹飞;董汉宣;严煜;尤庆生;王晓谭;丁海兵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关于IgA肾病患者血浆过氧化脂质及红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水平的研究

    目的 探讨IgA肾病患者血奖中过氧化脂质(LPO)、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IgA肾病的关系,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IgA肾病患者40例(IgA肾病组),分为肉眼血尿组20例,非肉眼血尿组20例.正常对照组20例为健康成年人.分别进行血浆中LPO及红细胞内SOD活性测定,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40例IgA肾病患者红细胞内SOD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403.4±13.1)U/L比(514±14.2)U/L,t=2.88,P<0.01],血浆中LPO含量则明显高于对照组[(4.92±2.23)μmol/L比(3.96±O.68)μmol/L,t=2.83,P<0.05].其中肉眼血尿组IgA肾病患者红细胞内SOD浓度明显低于非肉眼血尿组,血浆中LPO浓度肉眼血尿组明显高于非肉眼血尿组(P均<0.05).结论 IgA肾病患者体内脂质过氧化反应增强及抗氧化能力降低,因此,抗氧化治疗方案是值得推荐的.

    作者:曹宪英;谷续英;谢忠伟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百草枯中毒患者12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百草枯中毒患者的治疗过程、影响因素,探讨提高生存率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对我院2003年1月至2009年12月救治的45例百草枯中毒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6例患者于院内死亡,9例患者存活出院,经跟踪调查死亡4例.12例患者接受血液灌流治疗,9例早期存活出院,追踪调查死亡4例.所有患者给予抗氧化剂及激素治疗.结论 百草枯中毒病死率高,血液灌流治疗的患者可以提高存活率,建议早期应用.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尤其肺、肾、肝、胃肠道及心肌出现多个脏器损伤的病死率高.

    作者:谢永红;刘宇鹏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CT灌注成像在急性脑梗死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CTP)在急性脑梗死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符合临床溶栓标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6例,根据家属意愿,25例行CTP检查,其中9例符合CTP筛选溶栓标准且同意rt-PA静脉溶栓治疗作为灌注溶栓组;11例未行CTP检查,直接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作为溶栓组.分析灌注溶栓组患者CTP各灌注参数特点,测量梗死区及半暗带区面积.比较2组患者溶栓前与溶栓后1、24 h及10 d NlHss评分情况,分析CTP结果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灌注溶栓组溶栓前与溶栓后1 h、24 h、10d NIHSS评分分别为10.11±4.11、6.11±3.55、6.33±3.71、3.78±3.53,溶栓前与溶栓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作者:赵惠荣;王小玲;元小冬;郭晶;郭庆乐;王燕玲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乳管镜在乳头溢液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乳管镜在乳头溢液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07年3月至2008年3月在我院应用国产FVY-780型乳管镜进行诊治的91例乳头溢液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1例患者操作均荻成功.镜下发现乳管内占位性病变54例(59.3%),其中多发占位19例,采用乳管镜定位下手术治疗,病理证实为乳腺癌5例(5.5%);乳管内非占位性病变37例(40.7%),行乳管内冲洗治疗,部分患者症状得到改善或治愈.结论 乳管镜能够准确、直观地反映乳头溢液的病因、病变部位及范围,是乳头溢液的首选检查方法,也是制定治疗措施的重要依据.乳管镜的应用使乳管炎等非占位性病变免除了不必要的手术,利用乳管镜直视下对乳管内病变进行定位,使手术更加准确、微创.

    作者:韩学东;甄林林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戊乙奎醚伍用氯解磷定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戊乙奎醚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14例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应用戊乙奎醚伍用氯解磷定;对照组54例,应用阿托品伍用氯解磷定,观察患者中毒症状消失情况,全血胆碱酯酶活性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疗程结束后评价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60例均治愈,治愈率100%,症状消失时间及全血胆碱酯酶活性恢复至60%的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对照组54例中治愈51例,死亡3例,治愈率94.4%;治疗组无一例出现反跳、中间综合征、猝死和迟发性多神经病.结论 戊乙奎醚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起效快、疗程短、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艳英;刘凤芹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新生儿及婴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

    目的 总结新生儿及婴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的外科治疗经验,提高手术治疗效果,降低术后病死率.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心外科2005年3月至2008年9月连续手术治疗的72例新生儿及婴儿先心病的外科治疗经验.均施行一期根治术,应用改良超滤45例,呼吸机支持时间18~96 h.术后34例应用正性肌力药物.结果 无住院死亡病例,术后主要并发症包括低心排血量综合征3例,延迟关胸1例,低氧血症2例,感染2例.结论 完善的围术期综合处理是降低新生儿及小婴儿先心病术后病死率和严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重要环节.

    作者:张爱华;张长平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镜下导航在后颅窝实质性血管母细胞瘤切除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镜下导航在后颅窝实质性血管母细胞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Stryker Leibinger神经导航系统,结合显微镜手术切除16例实质性血管母细胞瘤;19例相似部位行显微手术的颅后窝实质性血管母细胞瘤作为对照组,对两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6例镜下导航患者均顺利实施肿瘤全部切除,与对照组相比,术中出血(312.78 ml与1236.8 ml)和输血量明显减少,术时缩短(4.06 h与8.28 h),手术视野清晰,肿瘤界限清楚,容易切除,且不易误伤邻近正常结构.结论 镜下导航技术的应用对实质性血管母细胞瘤切除可使手术时间缩短,术中出血明显减少,肿瘤切除更为容易,邻近正常结构不易损伤,手术并发症及病死率降低.

    作者:陈伟强;林才;杨应明;蔡丹辉;黄敏东;许燕凯;蔡楚伟;李王安;林重辉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高频超声对乳腺病变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诊断乳腺病变的价值.方法 对88例乳腺肿块的大小、形态、位置、边界、包膜、内部回声、周边及内部血流情况进行分析,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比.结果 乳腺良恶性肿块在肿瘤形态及血流方面具有明显差异.本组88例中,超声诊断乳腺癌16例,良性病变72例;术后病理诊断乳腺癌17例(诊断符合率94.12%),良性病变71例(诊断符合率98.61%).1例乳腺癌误诊为炎性肿块.结论 乳腺病变有典型的声像图特征,高频超声诊断率高,为乳腺疾病提供了可靠的诊断依据.

    作者:顾奇澜;陈忠;陆玲芳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人永生化骨髓基质干细胞单克隆细胞系分化差异性的研究

    目的 研究单克隆永生化骨髓基质干细胞在体内和体外多向分化的差异性.方法 对挑取的单克隆细胞系和亲代细胞系分别在体外进行脂肪、骨、神经样细胞诱导分化;接种联合免疫缺陷性鼠,对移植物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比较体内分化的不同.结果 在体外诱导分化中,单克隆细胞系丢失成骨分化的能力;体内分化中,人永生化骨髓基质细胞(HMSC-TERT)-2较其他细胞系在人白细胞共同抗原,神经胶质酸性蛋白,波形蛋白表达上明显增强;HMSC-TERT-C19较HMSC-TERT-2,HMSC-TERT-20以及MSC-H在角蛋白表达上明显增强;HMSC-TERT-C2比HMSC-TERT-2在肌动蛋白表达上明显增强.结论 人永生化骨髓基质细胞单克隆细胞系在体内和体外的分化存在差异性.提示标准化体外培养的条件和体内接种的程序,对早日将干细胞应用于临床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孙泽林;张亚卓;桂松柏;王红云;孙梅珍;李丹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三种宫内节育器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观察3种宫内节育器(IUD)GyneFix IN、MCu、TCu220C的临床避孕效果.方法 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我院以随机方法选择放置IUD,GyneFix IN IUD、MCu IUD、TCu220C IUD各100例,于放置后1、3、6、12个月进行对比性研究.结果 放置IUD 12个月随访,3种IUD带器妊娠率[2%(2/100)、4%(4/100)和5%(5/1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29,P>0.05);GyneFix IN IUD和MCu IUD的脱落率[均为3%(3/100)]低于TCu220C IUD[22%(22/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8.44,P<0.01);GyneFix IN IUD和MCu IUD的因症取出率[4%(4/100)、10%(10/100)]低于TCu220C IUD[24%(24/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04,P<0.05);GyneFix IN IUD和MCu IUD的12个月的累积续用率[91%(91/100)和83%(83/100)]高于TCu220C IUD[50%(50/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94,P

    作者:胡碧洪;陈建宇;李燕萍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电子支气管镜及胸水癌胚抗原和CA125检查对不明原因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电子支气管镜、胸水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25)检查对不明原因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方法 2007年2月至2008年6月住院的不明原因的胸腔积液患者45例,行电子支气管镜及胸水CEA、CA125检查.结果 恶性胸腔积液CEA、CA125呈高活性,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对不明原因胸腔积液诊断有较高价值.结论 电子支气管镜结合胸水CEA、CA125检查可作为一种诊断不明原因胸腔积液的有效手段.

    作者:薛岑;吴健丽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贝那普利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足细胞脱落的影响

    目的 通过观察使用和未使用贝那普利的糖尿病肾病(DN)患者尿中足细胞脱落情况,探讨贝那普利对此类患者足细胞脱落的影响,以寻求DN足细胞损伤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将2004年至2006年我院DN患者30例分为使用贝那普利组和未使用贝那普利组各15例,同时选取15例健康人尿足细胞检测的健康对照组,选取8例微小病变(MCD)患者作为MCD组.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使用贝那普利和未使用贝那普利以及健康对照组3组的单克隆抗体podocalyxin标记的尿足细胞数目及足细胞阳性率;同时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观察2组DN患者及MCD组患者的肾脏病理标本的肾小球单克隆抗体podocalyxin标记的足细胞脱落情况.结果 使用贝那普利组、未使用贝那普利组及健康对照组的尿中阳性足细胞数目分别为(1.35±3.5)、(3.85±4.O)个/ml和0,足细胞阳性率分别为65%、90%和0;使用贝那普利组的尿中阳性足细胞数目及足细胞阳性率明显少于未使用贝那普利组和健康对照组(P均<0.05).使用贝那普利组肾脏病理标本的肾小球足细胞特异性蛋白podocalyxin(PCX)的表达较为完整,未使用贝那普利组表达缺失较重,MCD组表达完整.结论 尿足细胞脱落可能是监测糖尿病肾病进程的安全无创方法之一,贝那普利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足细胞脱落可能有抑制作用.

    作者:龙香菊;林珊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阴道超声在早期宫颈癌及宫颈癌前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阴道超声在早期宫颈癌及癌前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临床疑诊的早期宫颈癌和宫颈癌前病变患者分别经阴道超声检查及液基细胞学病理检查和组织活检,再对超声声像图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对早期宫颈癌、宫颈癌前病变,经阴道超声灵敏度分别为90.9%和83.3%,特异度70.6%和60.O%,漏诊率9.1%和16.7%.结论 阴道超声在早期宫颈癌诊断中起重要辅助作用.

    作者:郭全伟;袁立昭;李芙媛;寇桂芹;韩秀清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肠内营养控制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预后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在控制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展、预后对临床的价值.方法 采取分组方式,将30例MODS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采用同样的基础治疗,同时第一组15例采取肠内营养,并保障胃肠道的通畅;第二组采用传统的完全肠外营养(TPN).结果 第一组病死率6.67%,治愈率86.67%;第二组病死率53.33%,治愈率33.33%,2组病死率、治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对于MODS的患者,早期争取肠内营养对于控制MODS的发病、发展和预后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作者:郭权;张彧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对患者排尿和性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对患者排尿和性功能的影响,以及局部复发率.方法 对我院2002年1月至2008年8月保留盆腔自主神经(PANP)的低位直肠癌根治术156例(研究组)与一般低位直肠癌根治术10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自主排尿的情况,男性阴茎勃起功能、射精功能,女性性高潮变化,以及局部肿瘤复发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研究组患者术后排尿功能、男性阴茎勃起功能、射精功能以及女性性高潮保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局部复发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低位直肠癌根治术能较好保留直肠癌患者术后的排尿和性功能,不增加局部复发率.

    作者:郑兴斌;孙素红;曾庆良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微炎症状态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及氟伐他汀的干预作用

    目的 探讨微炎症状态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影响及氟伐他汀的干预作用.方法 以2005年6月至2007年6月我院血液透析中心行MHD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均在入组后第1天、6个月分别检测前白蛋白(PA)、ALB、BUN、Cr、TC、TG、HDL-C、LDL-C、脂蛋白a[Lp(a)]、转铁蛋白(SF)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IL-6、TNF-α.据CRP水平将患者分为炎症组(CRP≥8 mg/L)及非炎症组(CRP<8 mg/L).另设正常对照组30例,炎症组给予氟伐他汀治疗,非炎症组不给予氟伐他汀;观察时间为6个月.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MHD患者hs-CRP[(8.96±5.33)mg/L与(2.97±1.53)mg/L]、IL-6[(11.32±4.94)ng/L与(4.40±1.51)ng/L]、TNF-α[(15.89±6.20)ng/L与(9.62±3.45)ng/L]、TG[(2.98±1.36)mmol/L与(1.35±0.97)mmoL/L]、Lp(a)[(0.46±0.41)mg/L与(0.21±0.25)mg/L]、sF[(179.45±101.36)μg/L与(106.11±75.55)μg/L]水平明显升高(P<0.01或P<0.05);ALB[(35.02±4.83)g/L与(43.16±5.53)g/L]水平明显降低(P<0.01);炎症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炎症组,且微炎症状态越明显,脂质代谢紊乱和营养不良越显著;炎症组较治疗前hs-CRP[(6.03±2.46)mg/L与(10.32±1.46)mg/L]、IL-6[(9.91±0.75)ng/L与(13.50±3.11)ng/L]、TG[(1.50±1.01)mmol/L与(3.05±1.55)mmol/L]、TC[(3.35±1.66)与(5.26±1.63)mmol/L]、LDL-C[(2.45±1.35)mmol/L与(3.46±1.36)mmol/L]、Lp(a)[(O.26±0.30)mmol/L与(0.50±0.31)mmol/L]水平明显降低(P<0.01或P<0.05),ALB[(38.16±4.63)g/L与(33.43±3.08)g/L]、HDL·C[(1.76±0.82)mmol/L与(0.96±0.58)mmol/L]明显升高(P均<0.05).结论 MHD患者普遍存在微炎症状态及血清脂质代谢紊乱和营养不良,微炎症反应状态对MHD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血清脂质代谢紊乱和营养不良起着重要的作用;氟伐他汀具有改善MHD患者微炎症反应状态的作用,其抗炎作用独立于调脂作用之外;早期发现及干预治疗微炎症反应状态对改善MHD患者的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杨焕荣;蔡淑芳;徐炳侠;常玲玲;张晓速;武文斌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左炔诺孕酮宫内释放系统治疗子宫腺肌症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左炔诺孕酮宫内释放系统(LNG-IUS)对子宫腺肌症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对2005年5月至2007年10月就诊的30例子宫腺肌症患者于月经结束第4~7天宫腔放置LNG-IUS,采用PBAC及VRS法比较放置前及放置后3、6、12月月经量及疼痛评分,同时在放置后3、6、12个月予B超测量子宫大小,放置前及放置后6、12月时测血清癌抗原125(CA125),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宫腔放置LNG-IUS后3、6、12个月,痛经的VRS评分由治疗前的2.3±0.5下降为1.6±0.6、O.9±0.4、0.6±O.3(P均2 kg,16.6%(5/30)的患者发生卵巢无回声囊肿.治疗12个月时53.3%(16/30)的患者对治疗的综合效果表示非常满意或满意.结论 LNG-IUS治疗子宫腺肌症相关疼痛效果明显,并能明显减少月经量.不规则子宫出血及体质量增加是其主要的不良反应.

    作者:龚敏;赵红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糖尿病足与胰岛素抵抗及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与肿瘤坏死因子-α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足的发生及其严重程度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以及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和人TNF-α是否参与其发生.方法 选取2004年10月至2006年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糖尿病足患者48例,分为糖尿病足溃疡组(1组)及糖尿病足非溃疡组(2组).非糖尿病足患者30例,为对照组(3组).比较各组患者一般情况、大血管及微血管并发症、生化指标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PAI-1和TNF-α的水平.结果 ①3组与1、2组在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患病率的比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脑血管病患病率1、2、3组分别为14.1%(11/78)、14.1%(11/78)、1.3%(1/78),颈动脉疾病患病率1、2、3组分别为21.8%(17/78)、28.2%(22/78)、0,P均<0.01].②空腹胰岛素及HOMA(IR)在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空腹胰岛素1、2、3组分别为(11.68±8.26)、(8.77±4.06)、(5.90±2.44)mU/L,HOMA(IR)1、2、3组分别为74.72±55.65、52.03±33.57、32.23±11.72.P均<0.05].PAI-1与TNF-α在1组中明显高于2组与3组[PAI-1在1、2、3组分别为(47.71±16.62)、(37.46±12.66)、(33.97±10.13)μg/L,TNF-α1、2、3组分别为(1.45±1.03)、(O.89±O.71)、(0.96±0.55)μg/L,P均<0.05].③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病程与胰岛素抵抗与糖尿病足的发病呈正相关关系(回归方程为糖尿病足的发病=O.026病程+0.073HOMA(IR)+0.257,P=0.048).结论 糖尿病足的发生与糖尿病痛程及胰岛素抵抗、血糖控制较差等因素有关.胰岛素抵抗及TNF-α、PAI-1等炎症因子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者:马雅辉;王立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肺炎衣原体感染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发病的作用

    目的 探讨肺炎衣原体感染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所起的作用.方法 选择我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30例(急性期组),稳定期患者30例(稳定期组),正常对照组30例(来自门诊健康体检者).利用nPCR法检测痰中肺炎衣原体DNA,并利用微量免疫荧光试验(MIF)测定血清中IgG、IgM,组间抗体阳性率及急慢性感染率.结果 急性期组肺炎衣原体痰菌阳性率明显高于稳定期组及正常对照组(10%与0、0,P均<0.01).急性期组急性感染率及总感染率明显高于稳定期组及正常对照组(25.9%与6%、0;90%与67.7%、16.7%,P均

    作者:胡波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和血红素氧合酶-1在百草枯中毒大鼠肾脏中的表达

    目的 观察百草枯中毒大鼠肾组织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血红素氧合酶-1(HO-1)的表达,探讨其可能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 SD大鼠84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42只和染毒组(B组)42只.B组百草枯(25 mg/kg)、A组等量盐水腹腔注射.观察2组肾组织病理学变化及iNOS、HO-1表达,并检测HO-1 mRNA.结果 ①A组组织结构清晰.未见充血、水肿及空泡变性等病理变化;B组组织结构清晰度下降,染毒3 h即可见充血、水肿及空泡变性等病理变化,1 d达顶峰,其后缓解趋势不明显.②iNOS:A组多不表达;B组染毒后3 h在皮质部肾小管上皮细胞及肾小球内皮细胞的胞质中出现表达,随时间延长明显增强,1 d达高峰,其后维持较强表达.③HO-1与HO-1 mRNA:A组多不表达;B组染毒3 h在皮质部肾d、管上皮细胞的胞膜及胞质HO-1呈阳性表达,免疫组织化学评分(IHS)升高,HO-1 mRNA的表达增强,与A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 d达顶峰,之后减弱,5 d仍有阳性表达,但与A组相比,IH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NOS和HO-1参与百草枯中毒肾损伤的发病过程,但其作用方式、调节途径等尚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刘芙蓉;李大伟;张天敏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维生素E联合左卡尼汀对血液透析患者氧化应激及内皮细胞功能的干预作用

    目的 研究维生素E联合左卡尼汀对维持血液透析(MHD)患者氧化应激、内皮细胞功能及营养状态的干预作用.方法 83例MH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左卡尼汀治疗组(B组),维生素E治疗组(C组),两药联用治疗组(D组).在每次透析结束时B组给予静脉注射左卡尼汀1.0 g,C组每日给予口服维生素E 400 mg,D组联合使用左卡尼汀和维生素E.分别检测各组患者的血生化指标及血浆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一氧化氮(NO).结果 A组3个月末时MDA较透析前增加[(4.81±0.08)nmol/L与(4.62±0.06)nmol/L(P<0.05)],第3个月末时GSHPx降低[(72.02±2.05)μmol/L与(74.62±1.46)μmol/L(P<0.01)],血红蛋白(Hb)、血白蛋白(Alb)降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B、C组在3个月时MDA明显低于A组[(3.86±0.06)、(3.81±0.19)nmol/L对(4.81±0.08)nmol/L(P均<0.01)],而GSHPx、NO则显著增高[(92.11±1.62)、(92.14±1.37)μmol/L对(72.02±2.05)μmol/L;(64.24±1.72)、(64.35±1.67)μmol/L对(49.91±1.19)μmol/L(P均<0.05)].在第3个月时,患者的Hb、Alb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均<0.05).D组效果优于B、C组(P均

    作者:王莉华;周建辉;王晓玲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进展期胰头癌并门静脉及肝转移外科治疗回顾性研究

    目的 探讨进展期胰头癌并门静脉及肝转移扩大根治切除与改良术式,以提高切除率、生存率及生活质量.方法 以美国癌肿联合委员会(ALCC)TNM分期标准入选的胰腺癌住院患者为受术对象,选择胰头癌剖腹探查60例,其中27例扩大根治合并门静脉转移部分切除19例,肝左叶及肝右叶肝段切除8例,采用改良Whipple术式间置空肠Y形重建消化道和门静脉血管重建;27例术后分介入灌注化疗治疗组13例和对照组14例.结果 27例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及手术死亡,治疗组和对照组2、3、5年生存率分别为61.5%、38.4%、23.O%和42.8%、21.4%、14.3%.治疗组和对照组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

    作者:向宏市;官德元;李云;利士文;冯正勇;方富义;王志刚;邓波;蓝莉;孙红戎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抗病毒治疗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比较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患者应用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前后临床和病理方面的变化,探讨其抗病毒治疗的必要性、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患者80例,根据肝穿病理结果将其分为3组:拉米夫定组、阿德福韦酯组和对照组,常规保肝治疗相同,拉米夫定组加用拉米夫定片0.1g/d;阿德福韦酯组加用阿德福韦酯酯胶囊10 mg/d,对照组不用任何抗病毒及调节免疫的药物,疗程36周,定期监测肝肾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A)、HBV DNA定量指标,计算Child-Pugh分值,对部分肝穿组织病理变化进行比较.结果 拉米夫定组及阿德福韦酯组Child-Pugh评分分别降低为3.9分和2.1分;HBV DNA定量分别降低为(4.1±0.9)copies/ml和(2.8±1.0)copies/ml;肝脏炎症积分均减少2以上;肝纤维化积分减少1以上,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患者应用核苷类药物抗病毒治疗后临床与病理方面均有明显改善,抗病毒治疗对于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非常必要且安全.

    作者:张振英;王要平;李思洁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热休克蛋白70的研究进展

    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s,HSPs),也称应激蛋白,是一类结构上高度保守的蛋白,广泛存在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1].多数HSPs因环境改变而被诱导,如热损伤、缺血、氧化应激、射线、组织损伤、病毒、细菌及其产物等损伤和应激刺激因素以及某些化学物质如乙醇、亚砷酸钠等[2].

    作者:张国彬;张宇;孙秀红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尼莫地平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中的应用

    目前有多种药物应用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其中钙通道阻滞剂的应用及研究有了许多新的进展,现针对目前钙通道阻滞剂--尼莫地平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的治疗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作者:杨小巍;柏金秀;姬静璐;孙东明;贾浩;许月红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联合用药疗效观察

    不稳定型心绞痛(UA)[1]是指介于稳定性心绞痛和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组临床心绞痛综合征,及时、正确的治疗常可减少该病发展至急性心肌梗死及猝死的风险.

    作者:沈春雷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结直肠癌合并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的治疗

    我科2005年10月至2008年10月收治结直肠癌合并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患者38例,因其诊治有其特殊性,总结如下.

    作者:崔伟;陈纲;于波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和转化生长因子-β1与慢性心力衰竭的关系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血管疾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血管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并与心肌纤维化密切相关.

    作者:刘国红;孙尧;朱莉军 刊期: 2009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