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综合临床杂志

中国综合临床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天津市环湖医院、华北理工大学
  • 国际刊号:1008-6315
  • 国内刊号:12-1361/R
  • 影响因子:1.13
  • 创刊:1980
  • 周期:月刊
  • 发行:河北
  • 语言:中文
  • 邮发:18-55
  • 全年订价:264.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临床医学
中国综合临床杂志   2010年8期文献
  • 桡骨多段骨折三种内固定方法比较分析

    目的 总结桡骨多段骨折的治疗体会,为临床选择桡骨多段骨折的治疗方法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 对分别采用重建接骨板固定(8例)、髓内针固定(11例)、交锁髓内针固定(12例)三种方法治疗的31例桡骨多段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前臂旋转功能的丧失评价其临床效果.结果 全部获得随访,时间10.0~28.0个月,平均18.8个月.交锁髓内钉组术后并发症少,前臂旋转功能恢复佳;重建接骨板组次之;髓内针组差.结论 内固定治疗桡骨多段骨折,交锁髓内钉内固定为首选.次选重建接骨板,不主张用髓内针固定.

    作者:吕奉清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法洛四联症并小左心室行体肺分流术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法洛四联症并小左心室应用Groe-Tex人造血管行体肺分流术的手术效果. 方法12例法洛四联症并小左心室患者应用Gore-Tex人造血管行分流术,中心分流术3例,周围肺动脉分流术9例,均在非体外循环下手术.Gore-Tex人造血管直径4~7 mm.术后5~18个月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血氧饱和度和左、右肺动脉直径之和与膈肌水平降主动脉直径比值(McGoon值),分流术前后相关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全组无早期手术死亡,1例术后4个月死于肺炎.术后经皮血氧饱和度由(76.8±9.0)%增加到(87.5±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cGoon比值由1.42±0.27增加到1.62±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VEDVl由(20.1±7.0)ml/m2增加到(34.3±7.4)ml/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0例患者在术后6~18个月内接受二期根治手术,无死亡病例.1例患者缺氧症状改善,等待根治手术.结论 应用合适口径Gore-Tex人造血管行体肺分流术可明显增加法洛四联症并小左心室患者的左心室容积指数,为左心室发育小的患者行根治创造良好的手术条件.

    作者:赵科研;侯明晓;柳克祥;张仁福;孙江滨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细胞角蛋白19片段检测对肺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检测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ECLIA)技术分别对196例肺癌患者和39名体检健康人员的血清标本进行CYFRA21-1含量检测,分析其表达对临床诊断的意义.结果 肺癌组血清CYFRA21-1(范围为0.30~500.00μg/L)与对照组(范围为0.27~3.29μg/L)相比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为-4.65,P<0.01).诊断效能ROC分析显示曲线下面积为0.735(P<0.001),95%CI,为0.663~0.807.CYFRA21-1检测阳性率鳞癌为48.8%(39/80),腺癌为31.7%(20/63),小细胞肺癌为22.6%(12/53),总阳性率为36.2%(71/196).逐步直线回归分析显示cYFRA21-1与鳞状细胞癌、肝转移和骨转移有直线相关关系(r=0.505,P<0.05).结论 CYFRA21-1检测对肺癌有辅助诊断价值,初步判断病理类型,监测肝和骨转移以及对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与调整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作者:呼永华;杨磊;董峰;牛继国;梅澍;赵瑞萍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术前脾动脉多层CT血管成像检查对腹腔镜脾切除术的指导意义

    目的 探讨术前脾动脉多层CT血管成像(CTA)检查对腹腔镜脾切除术(LS)的指导意义.方法 2008年1月至2010年2月完成腹腔镜脾切除术(LS)36例,随机分为CTA组和常规手术组各18例.CTA组术前行脾动脉CTA检查,分析脾动脉及其分支解剖类型和走行,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完成LS术.常规手术组采取常规术式手术,完成LS术.对比CTA组术前CTA记录与术中记录的各项指标的例数及其构成比,采用χ2检验,观察二者是否符合.对2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加以比较.结果 术前脾动脉CTA检查与术中录像所记录各项指标基本符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A组较常规手术组手术时间短[分别为(124.32±21.43)min与(148.27±28.36)min],出血量少[分别为(80.50±16.42)ml与(101.35±26.25)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术前脾动脉CTA可明确脾动脉及其分支解剖类型和走行.指导制定个性化手术方案,增加手术的安全性,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对腹腔镜脾切除术有指导意义.

    作者:李巍;崔志新;康建省;张延红;张学军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2型糖尿病家系糖耐量正常的一级亲属瘦素水平分析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耐量正常的一级亲属血瘦素(leptin)水平及其体重指数、腰臀围比值、血糖、血脂、血压、血胰岛素等的变化.方法 选择T2DM患者一级亲属中口服糖耐量试验、血脂、血压正常者为观察组(46例),以43名性别、年龄与之相匹配的无糖尿病家族史的正常人为对照组.比较2组leptin、体重指数、腰臀围比值、血糖、血脂、血胰岛素等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体重指数[(22.38±1.95)kg/m2]、腰臀围比值(0.87±0.07)、收缩压[(125±14)mm Hg]比对照组[(21.03±2.67)kg/m2、0.78±0.05、(115±12)mm Hg]显著增高(P均<0.05).leptin[(11.04±4.70)g/L]显著高于对照组[(7.25±3.86)g/L](P<0.001),血糖、血胰岛素、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T2DM患者一级亲属在口服糖耐量试验,血脂、血压正常时,leptin、血糖、血胰岛素、血脂、血压、体重指数、腰臀围比值已明显高于无糖尿病家族史的正常人,呈胰岛素抵抗趋势,Leptin增高与此趋势有关.

    作者:侯英;张秀坤;徐明艳;李显筑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在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分析不同类型血管疾病的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的结果,探讨其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对65例脑血管病患者DSA检查结果进行分析,观察病症与血管病变的关系及术中、术后的并发症.结果 65例DSA检查结果显示:颅内外血管异常58例,阳性检出率为89.23%;其中穿刺部位血肿、皮下出血1例、血管痉挛1例、癫痫样发作1例、小脑梗死1例.结论 DSA检查在脑血管的诊断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是一项有创但相对安全可靠的检查方法.

    作者:高社荣;安志卫;孙红刚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溃疡性结肠炎的肠外表现特点分析

    目的 分析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肠外表现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我院2002年1月至2007年2月的205例U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肠外表现特征中骨关节病变和口腔病变发生率高(均为6.83%,14/205).<40岁的患者肠外表现发生率(41.30%,38/92)明显高于40岁以上(21.24%,24/113)的患者(均为P<0.01);男(28/62)女(34/62)患者肠外表现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全结肠型肠外表现发生率(55.0%,44/80)明显高于左半结肠型(16.3%,8/49)、直乙状结肠型(13.2%,10/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期肠外表现发生率(32.6%,59/181)明显高于缓解期(12.5%,3/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9.5%,7/74)、中(27.0%,17/63)、重度(55.9%,38/68)患者肠外表现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轻度、中度至重度呈递增趋势;病程5年以上组肠外表现发生率(39.3%,35/89)明显高于病程小于5年组(23.3%,27/1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外表现发生率较高,累及的部位依次是口腔、关节、肝胆、皮肤、眼睛.肠外表现的发生随年龄、病变范围、活动性、严重程度、病程增加有增多的趋势.

    作者:桑力轩;常冰;姜敏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唐山市社区女性更年期综合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影响社区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的相关因素,为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将唐山市区10个社区45~55岁的400名女性作为调查对象(有效问卷359份).采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改良更年期Kupperman评分表进行问卷调查,评估更年期综合征主要影响因素.结果 更年期综合征发生率为77.16%(277/359);工作状态、伴侣健康状况、对婚姻满意度、身体健康状况、对更年期的认知水平时更年期症状评分有显著影响(P<0.05,P<0.01).结论 生理-心理-社会因素是影响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的重要影响因素,健康教育可有效改善更年期症状.

    作者:张新平;岳静玲;陈长香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创伤性气管和支气管断裂的诊断及治疗

    目的 总结创伤性气管、支气管断裂的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0年3月至2009年10月诊治的27例创伤性气管、支气管断裂患者的临床资料,气管主干完全断裂1例急诊手术.其他24 h至1周手术18例,1~2周手术6例,伤后2、6个月手术各1例.主支气管断裂均经第5肋间或肋床后外侧切口完成手术;气管主干断裂1例在颈部切口.结果 全组患者无手术死亡,无肺部感染,无吻合口瘘发生.3例术后出现阻塞性肺不张,经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治愈;1例术后3个月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示吻合口略狭窄.所有患者术后1~3个月复查X线胸片示肺复张良好.结论 提高认识、尽早做出诊断、及时手术治疗是创伤性气管、支气管断裂救治成功的关键.

    作者:路培发;孔令贵;王斌;方志勇;杜宝青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血栓素A2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后喘息发生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在儿童喘息发作中的作用及血栓素A2受体(TBXA2R)基因T924C多态性与RSV感染后喘息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研究对象为2008年5月-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儿科就诊的哮喘急性发作患儿125例(病例组),又分为<3岁组39例,≥3岁86例,选取同期健康儿童49名作对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RSVIgM、IgG,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对血栓素A2受体基因T924C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 ①125例喘息发作患儿血清RSV特异性抗体阳性者57例(45.60%),49名健康对照者RSV抗体阳性者8例(16.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890,P=0.000).②2组RSV特异性抗体阳性构成比≥3岁组[31.40%(27/86)]与<3岁组[76.92%(30/3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420,P=0.000).③病例组及健康对照组的RSV特异性抗体阳性者基因型分布经χ2检验,χ2=5.346,P=0.021,提示2组基因型构成不同,哮喘组TC+CC基因型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病例组和健康对照组T和C等位基因频率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60,P=0.103).结论 RSV感染是诱发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的主要原因,尤其是3岁以内婴幼儿.同样有RSV感染,血栓素A2受体基因924位点TC、CC基因型可以增加喘息的发生率.

    作者:王雪艳;刘长山;韩忠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唐山地区乳腺癌患者血清有机氯农药残留物水平研究

    目的 研究唐山地区乳腺癌和乳腺良性疾病患者血清有机氯农药残留物水平.方法 收集唐山地区(丰南区和唐海县)乳腺疾病患者287例,乳腺癌组158例,乳腺良性疾病组129例.采用附ECD检测器的气相色谱仅检测其血清中有机氯农药(DDTs和HCHs)含量并比较其差异,其结果与年龄及体重指数(BMI)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乳腺癌患者血清中α-HCH、β-HCH和PP'-DDE含量高于乳腺良性疾病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患者血清中β-HCH、PP'-DDE含量与年龄及BMI呈正相关(乳腺癌组:r值分别为0.272、0.330和0.207、0.313,P均<0.01;乳腺良性疾病组:r值分别为0.339、0.260和0.227、0.209,P<0.01或P<0.05).结论 乳腺癌患者血清有机氯农药残留物水平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疾病患者,且含量与年龄及体重指数呈正相关,符合有机氯在高等生物体内的蓄积和排泄特性,为乳腺癌的病因研究和科学预防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李明;代小秋;孙东良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国产雷帕霉素支架和进口紫杉醇支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对比研究

    目的 比较国产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和进口紫杉醇洗脱支架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1年内接受国产雷帕霉素洗脱支架(51例)和进口紫杉醇洗脱支架(46例)治疗的STEMI患者共97例,观察术后9个月死亡、再次心肌梗死、支架内血栓形成、靶病变血运重建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 国产雷帕霉素支架和进口紫杉醇支架置入成功率均为100%.术后随访9个月,再发心绞痛(9.8%与8.7%)、死亡(0%与0%)、再次心肌梗死(2.0%与2.2%)、支架内血栓形成(0%与0%)、靶病变血运重建(0%与0%)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11.8%与10.9%)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在STEMI患者直接PCI术中应用国产雷帕霉素洗脱支架与进口紫杉醇洗脱支架相比,具有相似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而性价比优于进口紫杉醇支架.

    作者:毛幼林;袁义强;于力;王瑞敏;孙运;宋爽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509 C/T多态性与原发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的关联研究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509 C/T多态性与汉族人群原发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AAV)的相关关系.方法 收集88例原发AAV患者血样DNA和临床资料,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的方法,鉴定TGF-β1基因上调控区域-509 C/T基因多态性,并与107名健康对照者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并行临床病理资料分析.结果 ①88例患者中,TGF-β1基因-509C/T存在CC、CT和TT三种基因型,依次占29.5%、45.5%和25.0%,对照组三种基因型比例为34.6%、44.9%、20.5%,2组相比,TGF-β1基因-509 C/T基因型及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②临床分析显示:78例患者中,尿蛋白在三种基因型的患者中[CC型为(3246±1183)g/24 h、CT型为(1585±1180)g/24 h、TT型为(1337±1075)g/24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C基因型的患者其尿蛋白均显著增加;③28例患者得以肾活检,中重度系膜增生的发生率在CC型患者中较多(5/6),与其他2组(分别为4/16和4/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汉族人群中,TGF-β1基因-509 C/T可能与AAV遗传易感性不相关,但可能与蛋白尿和较重的系膜增生相关.

    作者:薛超;罗佐杰;廖蕴华;项新;许佳;王明军;冯炜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间断两切口法切取桡动脉的应用价值

    目的 总结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间断两切口微创切取桡动脉的应用体会,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 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101例患者中,58例采用间断两切口法切取桡动脉(A组),43例采用全程切口法切取桡动脉(B组).比较2组的切口长度、切取桡动脉长度,取材时间及其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低于B组(延迟愈合为3与9例,切口疼痛为6与22例,神经麻痹及感觉异常10与3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57、χ2=0.532、χ2=33.232,P<0.05),切口长度显著短于B组[(7.2±2.0)cm与(18.1±1.8)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45,P<0.01),且美容效果显著.结论 间断两切口法切取桡动脉安全可行,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正清;张建亮;朱宇翔;靖文斌;刘晓程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环磷腺苷葡胺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环磷腺苷葡胺干预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谷氨酸含量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等指标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效果和作用机制.方法 将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0例,均采用红花注射液和银杏叶注射液等行改善脑供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环磷腺苷葡胺注射液,90 mg/d,疗程14 d.动态监测谷氨酸含量以及对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分,评价疗效.结果 ①治疗14 d时,治疗组血清中谷氨酸含量[(76.54±41.28)μmol/L]明显降低,与对照组[(93.38士40.97)μmol/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作者:韩新生;谭军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和QT离散度的动态观察

    目的 观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心率变异性(HRV))及QT离散度(QTd)的长期动态变化规律,评价PCI术后心肌供血改善对HRV及QTd的影响.方法 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并适合行PCI的冠心病患者35例.对入选患者于PCI前,术后1周,1、3、6个月进行HRV及QTd检测.结果 反映HRV时域指标的所有窦性RR间期标准差(SDNN)、第5分钟节段窦性RR间期均值的标准差(SDANN)、连续窦性RR间期差值均方根(rMSSD)、两相邻窦性心动周期差大于50 ms的次数占所有窦性心动周期的百分比(pNN50),PCI前分别为(78.2±21.6)ms、(70.7±18.5)ms、(29.6±11.8)ms、(5.8±2.9)%,PCI后1周和1个月SDNN为(69.7±18.8)ms和(70.9±18.6)ms,SDANN为(65.2±15.9)ms和(66.7±14.6)ms,rMSSD为((22.6±19.2)ms和(23.5±18.8)ms,pNN50为(4.9±2.6)%和(5.1±2.2)%,较术前降低;术后3个月SDNN为(72.9±19.0)ms、SDANN(80.1±16.5)ms、rMSSD(42.2±17.5)ms,较前逐步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9,P<0.05)、pNN50(8.3±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2,P<0.05);于6个月时较术前改善为明显[SDNN(90.5±20.1)ms(t=2.51,P<0.05)、SDANN(90.6±17.5)ms(t=2.62,P<0.05)、rMSSD(48.6±17.8)ms(t=2.66,P<0.05)、pNN50(9.1±2.9)%(t=2.63,P<0.05)].QTd PCI术前为(48±17)ms.术后1周(36±11)ms较术前缩小(t=2.48,P<0.05),1个月后(30±13)ms明显缩小(t=3.17,P<0.01),3个月、6个月时变化不明显.结论 冠心痛患者PCI术前HRV减低,QTd增大.术后动态观察HRV及QTd随时间延长有明显改善.证实PCI术后心肌供血改善,自主神经得到新的平衡,心肌复极的均一性得到改善.

    作者:张桂娟;张香梅;尹建华;李海泽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双尖双孔双槽弧形缝合针在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双尖双孔双槽弧形缝合针在腹腔镜驰囊高位结扎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小儿腹股沟斜疝患儿300例(单侧斜疝240例,双侧斜疝60例)应用双尖双孔双槽弧形缝合针在腹腔镜下经皮缝合,行疝囊高位结扎术.结果 本组300例均成功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单侧18 min,双侧30 min.术后住院时间2-3 d.3例术毕拔出脐部套管时部分网膜脱出,其余无并发症.266例随访6个月至7年,无复发.结论 利用双尖双孔双槽弧形缝合针腹腔镜下经皮缝合高位结扎疝囊,效果佳,操作简单,创伤更小.

    作者:周凤刚;张海涛;樊占兵;李树森;张志学;刘淑文;崔伟;常素兰;武玉清;李守成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新生儿Dandy-Walker畸形伴颅内出血一例

    1病历摘要患儿男性,系第二胎,第二产,胎龄36周.自然分娩,顺产于我院,生后无窒息,Apgar评分9~10分,出生体重2600g,头围32 cm.孕期未做常规产前检查,否认有家族性遗传病史.

    作者:徐瑞峰;易彬;高红霞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SAPHO综合征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SAPHO(synovitis,acne,pustulosis,hyperostosis,osteitis)综合征被定义为由滑膜炎、痤疮、脓疱病、骨肥厚、骨炎组成的综合征.鉴于SAPHO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和特征性表现,有学者提出诊断标准如下:①无菌性滑膜炎、骨肥厚或骨炎伴有特征性的脓疱病或痤疮.

    作者:刘晓梅;李冬雪;黄建敏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带锁髓内钉在下肢长骨骨折中的应用

    下肢长骨骨折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以高能量创伤病因居多,治疗措施不当可导致感染、内固定失败、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等并发症的发生,因其部位的重要性,下肢长骨粉碎性骨折的治疗效果直接关系到患者生存质量,如何在现有条件下提高该类患者治疗效果显得尤为重要;内固定可使骨折复位并一定程度上维持断端稳定性,便于患者早期活动和功能锻炼,利于恢复的同时,降低并发症发生的概率,从而逐渐成为治疗下肢长骨粉碎性骨折的主要手段.带锁髓内钉是目前常用的治疗下肢长骨骨折的内固定器械之一.

    作者:王永恒;徐彬;杜艳辉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子午流注音乐治疗知识连载(二十六)

    作者:张硕;张立忠 刊期: 2010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