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综合临床杂志

中国综合临床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天津市环湖医院、华北理工大学
  • 国际刊号:1008-6315
  • 国内刊号:12-1361/R
  • 影响因子:1.13
  • 创刊:1980
  • 周期:月刊
  • 发行:河北
  • 语言:中文
  • 邮发:18-55
  • 全年订价:264.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临床医学
中国综合临床杂志   2016年07期文献
  •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术中血栓抽吸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直接行急诊PCI术中应用血栓抽吸装置对患者心室重构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间诊断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直接急诊PCI 30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进行血栓抽吸的152例患者定为血栓抽吸组,156例未应用血栓抽吸者定为对照组。评价患者PCI术后心肌灌注指标包括术后2 h的ST段回落和心肌灌注TIMI分级,所有患者术后10 d行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 LVED)及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比较两组患者的指标差异及随访6个月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 ST段回落>50%的病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8.9%(120/152)与71.2%(111/156),χ2=0.428,P=0.669],但对ST段回落>70%的比较血栓抽吸组明显高于对照组[73.7%(112/152)与47.4%(74/156),χ2=4.701, P=0.001]。两组患者术后第10天进行超声心动图复查,显示出血栓抽吸组LVED低于对照组(50.2±4.7) mm与(51.6±4.6) mm,t=2.642,P=0.008),而 LVEF值则高于对照组(56.9±4.9)%与(49.4±4.2)%,t=14.434,P=0.001)。术后随访6个月再发心绞痛明显减少[4.61%(7/152)与10.90%(17/156),χ2=2.056,P=0.040]。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在接受急诊PCI时,采用血栓抽吸术,不仅能有效改善心肌再灌注,尤其是微循环再灌注,还可改善左心室收缩功能,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吴玉营;柴仁贵;赵培华;丛洪良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门卫”导丝技术在冠状动脉开口病变介入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门卫”导丝技术在冠状动脉开口病变及通过冠状动脉开口病变在冠状动脉以远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PCI)时应用的疗效。方法选取需行冠状动脉开口病变PCI术的患者35例,随机分为两组( A组和B组),A组18例应用“门卫”导丝技术行PCI术,B组17例行常规干预,分析两组患者X线曝光时间、对比剂应用量、术后并发症等情况;另选取经冠状动脉开口病变在冠状动脉以远行PCI术患者46例,随机分为两组( C组和D组),C组25例应用“门卫”导丝技术行PCI术,D组21例常规行PCI术,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A组患者X线曝光时间、对比剂应用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B 组[(5.7±0.6)、(9.3±1.1) min,(84.3±6.4)、(94.1±10.0) ml,6%(1/18)与35%(6/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或χ2值分别为-11.80、-3.50、4.80,P均<0.05);C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D组[4%(1/25)与29%(6/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0,P<0.05)。结论“门卫”导丝技术在有冠状动脉开口病变及经冠状动脉开口病变在冠状动脉以远病变行PCI术时应用有较好的疗效及安全性,在临床实践中可行。

    作者:李兵强;王耀辉;宗雪梅;李英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Sirt1基因多态性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Sirt1?rs 2236319多态性与COPD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从我院门诊或病房收集的149例COPD稳定期患者及160例我院同期健康查体者。应用实时 PCR检测 Sirt1?rs 2236319基因型分布频率,并比较人群中炎性因子水平,包括 IL?6及CRP。结果 COPD组及对照组 AA、AG、GG 基因型频率分别为59.1%(88/149)、35.6%(53/149)、5.4%(8/149)与45.0%(72/160)、48.8%(78/160)、6.3%(10/160),等位基因A、G频率分别为76.8%(229/298)、23.2%(69/298)与69.4%(222/320)、30.6%(98/320),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23、6.06,P均<0.05)。 COPD组中携带AA等位基因者IL?6及CRP水平均高于AG+GG等位基因携带者[(10.30±0.40)、(10.16±0.36) mmol/L,(2.56±0.20)、(2.46±0.22) 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值分别为4.52、8.04,P均<0.05);对照组中携带AA等位基因者IL?6及CRP水平与AG+GG等位基因携带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 COPD组携带AA等位基因或AG+GG等位基因的IL?6和CRP均高于对照组[(10.30±0.40)、(9.88±0.56) mmol/L,(10.16±0.36)、(9.86±0.57) mmol/L;(2.56±0.20)、(2.28±0.25) mg/L,(2.46±0.22)、(2.26±0.26) mg/L],差异均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4.52、11.09,73.06、19.38,P均<0.01)。结论 Sirt1?rs 2236319多态性与COPD易感性及炎症因子的高表达相关,其可能通过调节炎症反应参与COPD的发生发展。

    作者:万朝晖;刘冰;林勇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脑微出血与梗死后出血转化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脑微出血与梗死后出血转化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2014年诊断急性脑梗死的患者145例,于入院后48 h完成头MRI T2?序列确定是否存在微出血,发病2周内复查MRI或头部CT为梗死后出血转化患者20例,梗死后非出血转化患者125例。结果梗死后出血转化组与梗死后非出血转化组相比较,微出血( P=0.170)、性别( P=0.671)、年龄( P=0.528)、高血压( P=0.597)、糖尿病( P=0.571)、高脂血症( P=0.772)、吸烟( P=0.672)、既往卒中( P=0.469)、凝血功能(P=0.527)、抗血小板治疗(P=0.642)、抗凝治疗(P=0.611)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心房颤动[45%(9/20)与22%(28/125),P=0.034]、NIHSS评分[(10.9±0.5)、(7.8±1.2)分,P<0.001]、静脉溶栓治疗[20%(4/20)与5%(6/125),P=0.015]在两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回归分析进一步发现,心房颤动(OR=2.421,95%CI 1.823~3.256,P=0.012)、NIHSS 评分(OR=9.303,95%CI 3.094~27.970,P<0.001)是梗死后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结论微出血与梗死后出血转化之间无相关性,心房颤动、严重脑梗死是梗死后出血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信瑞强;张双;张殿平;蔡丽朋;那旭;彭如臣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以《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为指导的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以《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 ICF)的核心要素为指导,制定有针对性的个体化康复目标、治疗计划,观察其对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年龄40~65岁的脑卒中患者,对脑卒中患者的身体功能和结构采用NIHS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进行综合性评定,然后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加入运用中国版简明ICF核心要素量表进行评估,对其结果做相关分析后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对照组根据常规康复治疗流程,介入常规康复运动治疗训练。两组其他康复治疗均无差别。治疗8周后对患者进行再次评估,其评估结果与治疗前的评估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NIHS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中国版简明核心ICF要素量表评分分别由治疗前的(7.95±2.37)、(34.5±4.0)、(82.15±17.96)分提高到(4.78±1.63)、(56.3±4.2)、(60.45±11.04)分,而对照组治疗后以上三个量表评分分别由(7.58±2.25)、(34.8±4.0)、(81.55±18.78)分提高到(5.13±1.75)、(48.1±3.8)、(73.56±16.89)分,两组治疗前后均明显改善(观察组:t值分别为4.94、15.51、18.59,P均<0.05,对照组:t值分别为3.17、14.66、12.33,P均<0.05);与对照组治疗后NIHS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中国版简明核心ICF要素量表评分(5.13±1.75)、(48.1±3.8)、(73.56±16.89)分相比,观察组以上三个量表评分(4.78±1.63)、(56.3±4.2)、(60.45±11.04)分改善更加明显( t值分别3.15、14.54、15.45,P均<0.05)。结论以ICF理念和量表作为指导,以患者的诉求为中心,制定个性化的运动治疗方案,能更有成效更有针对性地达到康复目标。

    作者:韩东;王金艳;孙李慧子;夏佳怡;朱燕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血浆miRNA及超敏C反应蛋白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P CI术后非靶病变进展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究血浆miRNA及hs?CRP对ACS患者PCI术后非靶病变进展的影响。方法检测217例ACS患者入院时及随访时的血浆miRNA?142?5P和hs?CRP浓度。所有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并于12个月后行CAG随访。根据CAG结果将患者分为非靶病变进展组(进展组)76例和非靶病变无进展组(无进展组)141例。结果进展组患者hs?CRP浓度[(1.65±0.18) mg/L]高于无进展组患者[(1.52±0.37)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78,P<0.001)。进展组患者miRNA?142?5P表达水平(27.12±2.11)高于无进展组患者(34.73±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035,P<0.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血浆 hs?CRP 和 miRNA?142?5P 高表达是非靶血管病变进展的预测因子( OR=3.496,95%CI 2.046~5.981,P=0.001;OR=1.208,95%CI 1.073~1.361,P=0.002)。结论血浆hs?CRP和miRNA?142?5P表达水平可预测ACS患者支架植入术后非靶血管病变的进展。

    作者:杨莉莉;赵宇;王丽;闫晓丹;邸亚芹;汤柏赞;邵海峰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了解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DNF)的临床意义。方法将我院儿科新生儿病区收治的120例足月、出生体质量>2500 g新生儿,根据胆红素浓度分为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组和对照组。测定其血清TBIL浓度、BDNF浓度。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组出院前行颅脑MRI,比较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组和对照组BDNF的水平及BDNF与TBIL、B/A比值、颅脑MRI相关性。结果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组BDNF浓度(8.84±3.26)μg/L高于其对照组(6.24±1.71)μg/L (t=3.88,P<0.05),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组内 BDNF 与 B/A 呈正相关(r=0.429,P<0.05),但与 TBIL 无相关性(r=0.278,P>0.05)。颅脑MRI异常新生儿BDNF(9.53±2.77)μg/L较MRI正常者(7.81±3.76)μg/L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439,P>0.05)。结论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分泌BDNF增加,且BDNF水平与B/A呈正相关,BDNF作为脑损伤标志物较颅脑MRI变化更敏感。

    作者:杜志方;杨素艳;刘芳;吕朝霞;周春风;郭志梅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不同性别急性肺栓塞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探讨女性与男性急性肺栓塞( APE)患者的临床症状、危险因素、血浆D二聚体水平及病情严重性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153例住院APE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女性与男性临床症状、危险因素、心电图、D 二聚体水平及危险分层的差异。结果女性心悸症状比例高于男性[29.3%(24/82)与8.5%(6/71),χ2=10.46,P<0.01];胸痛症状比例低于男性[4.9%(4/82)与25.4%(18/71),χ2=12.96,P<0.01];同时具备3个及3个以上症状比例高于男性[32.9%(27/82)与7.0%(5/71),χ2=15.41,P<0.01]。女性 D二聚体水平高于男性[334.00(620.00)μg/L 与528.00(812.75)μg/L,Z=-2.447,P<0.05];女性低危患者较男性少[31.7%(26/82)与53.5%(38/71),χ2=7.44,P<0.01],中高危患者较男性多[34.1%(28/82)与14.1%(10/71),χ2=8.20,P<0.01]。结论女性与男性APE患者相比,症状多样,尤以心悸突出,可同时伴有多个症状;女性D二聚体水平更高,女性APE预后的严重性不亚于甚至可能比男性更严重。

    作者:侯银静;秦明照;刘谦;李眉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新生儿窒息复苏后发生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新生儿窒息复苏后发生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商洛市妇幼保健院儿科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256例窒息新生儿临床资料。其中窒息复苏后发生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的新生儿136例,为观察组;复苏后未发生持续性肺动脉高压患儿120例,为对照组。通过回顾性分析两组患儿的病历情况,记录Apgar评分、窒息复苏前血压、血糖、体温及动脉血pH值。结果观察组患儿入院时收缩压、舒张压、体温、血糖、动脉血 pH 值分别为(49.27±8.08) mmHg、(22.25±5.17) mmHg、(34.40±0.41)℃、(2.78±0.65) mmol/L、7.11±0.79,均低于对照组(51.23±4.17) mmHg、(23.87±2.18) mmHg、(36.80±0.85)℃、(3.55±0.33) mmol/L、7.33±0.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2.480、3.334、28.169、12.155、3.166,P均<0.05)。低血糖、低体温、低收缩压、低舒张压是引起新生儿窒息复苏后发生持续肺动脉高压的影响因素( OR值分别为3.660、1.930、8.903、4.543,95%CI值分别为1.061~12.631、1.399~2.661、1.166~67.962、1.636~12.613,P均<0.05)。结论低血糖、低体温、低收缩压、低舒张压是引起新生儿窒息复苏后发生持续肺动脉高压的影响因素。

    作者:周波;张莉;屈小婷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目标性监测控制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效果分析及病原菌研究

    目的:探讨实施目标性监测控制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 CVC?RI)的效果,研究综合性医院与妇幼专科医院CVC?RI感染率及病原菌分布差异,分析主要病原菌耐药特点。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河北港口集团有限公司港口医院、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唐山市人民医院、唐山海港经济开发区医院、乐亭县妇幼保健院行中心静脉置管的住院患者共685例作为研究对象,比较2014年行目标性监测前后导管相关性感染率差异;对疑似感染患者取导管尖端和外周血培养,采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2013年5家医院CVC?RI感染率为18.75%(60/320),2014年为11.51%(42/365),实施目标性监测前后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59, P<0.05);综合性医院 CVC?RI 感染率为15.52%(81/522),妇幼专科医院为12.88%(21/1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2例CVC?RI患者中,91例检出病原菌共105株,革兰阳性球菌占51.43%(54/105),革兰阴性杆菌占40.95%(43/105),真菌占7.62%(8/105),综合性医院与妇幼专科医院在病原菌构成比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革兰阳性球菌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利奈唑胺、奎努普汀/达福普汀、替加环素、万古霉素完全敏感,对利福平敏感性较好,对庆大霉素、四环素、青霉素高度耐药;革兰阴性杆菌主要是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敏感性好,对大多数抗菌药物高度耐药。结论坚持实施目标性监测有助于减少CVC?RI的发生,分离病原菌多重耐药,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作者:杜学娜;张岩;董爱英;苗海霞;王晶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空腹甘油三酯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日常饮食血脂波动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空腹TG正常的T2DM患者日常饮食血脂波动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10月至2014年9月我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198例T2DM患者,按照空腹及日常饮食餐后4 h TG水平分组,空腹正常TG 4 h正常的糖尿病组(38例),空腹正常TG 4 h升高的糖尿病组(78例),空腹升高TG 4 h升高的糖尿病组(82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20名)。按照日常饮食习惯进食,监测空腹及午餐后2、4 h的血糖、胰岛素及血脂。采用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 HOMA?IR)作为评价胰岛素抵抗的指标,并与空腹及日常饮食摄入餐后脂代谢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1)空腹升高TG 4 h升高的糖尿病组、空腹正常TG 4 h升高的糖尿病组及空腹正常TG 4 h正常的糖尿病组的HbA1c[(8.4±1.9)%、(8.2±2.4)%、(7.8±1.8)%与(4.3±0.6)%]、FPG[(8.98±1.93)、(8.62±1.33)、(8.28±1.26) mmol/L与(4.82±0.63) mmol/L]、HOMA?IR(11.07±0.11、6.98±0.08、3.83±0.09、1.24±0.16)、TG[0 h TG(2.35±1.85)、(1.60±0.41)、(1.58±0.46) mmol/L与(0.82±0.25) mmol/L,2 h TG(3.97±2.96)、(2.98±1.49)、(1.83±0.62) mmol/L与(1.22±0.31) mmol/L 和4 h TG(4.24±1.57)、(3.15±1.63)、(1.92±0.53) mmol/L与(1.16±0.24) mmol/L 和胰岛素[0 h 胰岛素(26.51±3.65)、(18.18±6.24)、(10.31±2.38) mU/L与(5.87±1.62) mU/L,2 h胰岛素(59.15±8.34)、(43.75±9.83)、(34.27±1.61) mU/L与(25.24±1.98) mU/L 和4 h 胰岛素(51.22±6.79)、(40.06±7.51)、(31.06±1.77) mU/L 与(13.36±1.37) mU/L]均高于对照组(P 均<0.05)。(2)空腹正常 TG 4 h 升高糖尿病组 WHR(0.90±0.08与0.72±0.06)、HOMA?IR、2 h TG、4 h TG、0 h胰岛素、2 h胰岛素、4 h胰岛素均高于空腹正常TG 4 h正常糖尿病组(P均<0.05)。(3)空腹升高TG 4 h升高糖尿病组BMI[(27.3±3.3) kg/m2与(23.1±1.5) kg/m2]、WHR(0.96±0.10与0.72±0.06)、HOMA?IR、0 h TG、2 h TG、4 h TG、0 h胰岛素、2 h胰岛素、4 h胰岛素均高于空腹正常 TG 4 h正常糖尿病组( P均<0.05)。空腹升高 TG 4 h升高糖尿病组HOMA?IR、0hTG、2hTG、4hTG、0h胰岛素、2h胰岛素、4h胰岛素均高于空腹正常TG4h升高糖尿病组(P均<0.05)。(4)糖尿病组HOMA?IR与BMI、WHR及空腹TG水平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97、0.376、0.326,P均<0.05),与餐后2 h及餐后4 h TG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529、0.693,P均<0.05)。对照组HOMA?IR与BMI和WHR呈显著正相关( r值分别为0.617、0.728,P均<0.05),但与空腹及餐后血脂水平无相关性。结论部分空腹血脂正常的T2DM患者日常饮食摄入存在餐后脂代谢紊乱。 T2DM患者日常饮食摄入餐后脂代谢紊乱与胰岛素抵抗显著正相关,胰岛素抵抗可能是T2DM患者餐后血脂异常的发病机制之一。

    作者:崔丽娟;马玲;韩玉;黄丽玮;杨云花;张晓楠;徐静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腔内激光疗法联合透光旋切术与传统手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对照研究

    目的:比较腔内激光疗法(EVLT)联合透光旋切术(TIPP)与传统手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方法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共收治77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37例接受腔内激光疗法联合透光旋切术,40例接受传统手术,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疗效。结果 EVLT+ TIPP组手术平均时间为(66.1±14.7) min,平均出血量为(24.4±10.5) ml,手术切口数量为(5.7±1.7)个,平均住院时间为(5.6±1.4) d;传统手术组手术平均时间为(84.3±18.5) min,平均出血量为(59.0±15.6) ml,手术切口数量为(8.0±1.8)个,平均住院时间为(10.1±3.1) 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749、-11.460、-5.714,P均<0.001)。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EVLT+ TIPP组发生皮下硬结6例、皮下血肿5例、皮肤感觉异常7例;传统手术组发生皮下硬结2例、皮下血肿3例、皮肤感觉异常2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两组患者随访12~24个月,平均(18±7)个月,EVLT+ TIPP组复发1例,传统手术组复发2例,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 EVLT+TIPP治疗大隐静脉曲张效果确切,安全性好,与传统手术相比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住院时间短、微创和美观的优点。

    作者:王钟林;冯传波;张海军;邓建武;王刚;邵华;苗永昌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Quadrant辅助下MIS-TLIF单边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

    目的:探讨单侧小切口经Quadrant 通道辅助下MIS?TLIF单侧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退行性腰椎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共收治腰腿痛患者56例,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25例,腰椎管狭窄症18例,椎间盘源性腰痛10例,腰椎后路镜术后复发2例,椎间孔镜术后复发1例。均采用可扩张管道系统MIS?TLIF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应用VAS、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评分系统( ODI)评估患者术前、术后疼痛及功能恢复情况,应用Suk方法观察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术后有5例出现非手术侧腰背痛,经佩戴腰围及消炎止痛对症治疗后好转;1例术后出现皮下脂肪液化,经换药后治愈;1例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摘除术( MED)术后复发患者术中出现脑脊液漏,经卧床、脱水等治疗后治愈。其余未见感染、螺钉松动、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出现。术后1个月VAS 评分从术前(6.82±0.92)分降至(1.95±0.55)分,ODI 评分从术前(35.21±2.73)分降至(10.05±1.72)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意义( t值分别为36.775、65.858,P均<0.05),根据Suk的融合判断方法,2例患者可能融合,其余均融合。结论单侧小切口经Quadrant 通道辅助下MIS?TLIF单侧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退行性腰椎疾病具有明显优点,只要我们选择合适病例大多数患者均可获得满意效果。

    作者:方冠军;刘先银;黎松波;黎建文;陈耀鑫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血尿酸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生的关系

    目的:探讨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NAFLD)发病中血清UA水平及其变化的作用。方法将2012年和2015年2年均参加广东省广州市某三甲医院体检中心成人健康体检人群,根据随访3年后是否发展为NAFLD分为NAFLD发生组与阴性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体检者的人体测量、实验室检查和腹部超声检查资料。结果男性NAFLD组91例,男性对照组317例,两组基线体质量、BMI、UA、TG、HDL?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6.10、4.98、4.21、1.91、-4.06,P均<0.05);以血UA<149μmol/L、≥149~<416μmol/L、≥416μmol/L分组,男性各组NAFLD检出情况分别为0例、55例(19.1%)、36例(30.3%),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8,P=0.012);以血UA<89μmol/L、≥89~<357μmol/L、≥357μmol/L 分组,女性各组 NAFLD 检出情况分别为0例、91例(20.0%)、39例(37.9%),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87,P<0.001);以年龄为调整变量的相关分析显示,血UA水平与体质量、BMI、SBP、DBP、BUN、SCr、ALT、TG、LDL?C水平呈正相关性,与HDL?C水平呈负相关性(r分别为0.349、0.248、0.152、0.157、0.201、0.251、0.132、0.191、0.148、-0.228,P均<0.05);血UA差值在NAFLD发生组及阴性对照组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z=0.811,P=0.41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AFLD的发生与BMI、UA、ALT、TG、HDL?C及体质量、ALT、TG、HDL?C差值之间密切相关[ OR值(95%CI )分别为0.767(0.709~0.830)、0.996(0.994~0.998)、0.964(0.937~0.992)、0.702(0.516~0.955)、4.948(2.414~10.144)、0.890(0.852~0.930)、0.957(0.937~0.979)、0.601(0.441~0.818)、3.111(1.197~8.080),P均<0.05]。结论血UA水平与NAFLD的发生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关系密切,血UA水平是NAFL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张苗;张洁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呼吸肌受累的带状疱疹性急性脊髓炎一例

    患者男,81岁,农民,四肢无力8.5 h入院。既往“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病史10余年,时有喘息发作;右侧腹部带状疱疹感染病史20余天,当地给予营养神经、抗病毒等治疗后逐渐好转,遗有色素沉着。患者入院前8.5 h出现四肢无力,逐渐加重至双下肢不能行走,右上肢完全不能抬举、持物,左上肢可抬举、抓握无力,伴恶心、呕吐2次,为胃内容物,无咖啡色液,伴尿潴留。入院查体:BP:194/106 mmHg (左,1 mmHg=0.133 kPa),196/93 mmHg(右);神清语利,双瞳孔等大正圆,直径3.0 mm,光反射灵敏,眼球各方向活动到位,无震颤,无面舌瘫。左上肢肌力Ⅳ级,余肢体肌力0级,左上肢肌张力正常,余肢体肌张力低下,左侧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腱反射存在,余腱反射消失。双巴宾斯基征可疑,双侧双划征阳性,双侧腹股沟以下痛觉减退。脑膜刺激征阴性。桶状胸,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干性啰音;心率76次/min,律齐;腹软,下腹部膨隆,右侧腹部可见色素沉着。肝脾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入院当天夜间曾出现一过性喘息、呼吸稍费力,考虑末梢血氧正常,暂给予异丙托溴胺雾化吸入解痉治疗;第2天晨起出现呼吸无力,末梢血氧下降,意识模糊,急查血气分析酸碱度7.180,二氧化碳分压82.6 mmHg,氧分压43.9 mmHg,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颈椎MRI示颈段脊髓内异常信号,见图1。入院诊断:急性脊髓炎。查肺CT未见肺结核,见图2,给予甲泼尼龙500 mg/d静脉滴注冲击治疗,同时给予抗病毒、抑酸、保护胃黏膜、补钾、补钙等治疗。发热,体温38.5℃,诊断为肺炎,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静脉滴注抗感染治疗,病情好转。入院后第3天复查血气分析:酸碱度7.391,二氧化碳分压44.5 mmHg,氧分压91.6 mmHg,给予撤机,患者呼吸平稳,末梢血氧正常。入院第4天拔除气管插管,嘱由口进食。入院第5天行腰椎穿刺检查:脑脊液常规、生化正常,病情逐渐好转,右上肢可抬举,双下肢可屈曲略抬离床面,逐渐予甲泼尼龙减半静脉滴注治疗。入院第7天主诉胸闷,查体左侧胸廓略塌陷,左肺呼吸音弱;查肺CT:左侧胸廓略塌陷,左侧胸腔沿后胸壁见条状液性低密度影,邻近肺组织受压,左肺下叶容积缩小,呈片状实变影,右肺容积扩大,纵隔结构略左移位,见图3。请呼吸科会诊后转呼吸科,再次给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并予美罗培南静脉滴注加强抗感染治疗,复查X线胸片逐渐好转,见图4。住院12 d后回家康复训练,电话随访恢复好,可他人搀扶下行走,无呼吸费力,可自行排尿。

    作者:张锐利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高级别胶质瘤诊断及治疗进展

    系统回顾对原发性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进行的标准治疗,并讨论有效的新的治疗方法。手术、放疗、化疗是治疗高级别胶质瘤的主要方法,分子标记是补充临床预后因素某些情况下能够指导治疗决策。快速发展的技术可使用分子数据提高我们对这种疾病发病机制和增殖的认识。有效地验证预后生物标志物和识别肿瘤,可提高疗效。

    作者:赵思任(综述);李仙锋(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幽门螺杆菌与肝炎、肝硬化及肝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目的: Hp感染是胃肠道疾病重要的致病因素,包括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及胃癌等疾病。然而近的实验及临床研究表明,其除引起胃肠疾病外,还与许多系统疾病相关,其中与肝脏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现就近几年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归纳,包括与肝炎、肝硬化的关系及肝癌的发生及发展等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孙美洲;唐小鹤;孙坤;王玉凤;孙辉;周存金;谢宜奎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适度运动训练对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

    心力衰竭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心脏失去其本职,不能够正常工作以满足机体的需要,即泵衰竭,从而使患者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明显降低,适度的运动训练作为心力衰竭的一项辅助性治疗措施,能使这些情况得到一定改善。现就适度运动训练对心力衰竭患者相关因素(如心功能、生活质量、医疗费用等)影响综述如下。

    作者:许艳梅;冯玉宝;苏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靶向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研究进展

    目的: VEGF是调节血管形成的关键,在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随着对抗肿瘤血管形成的认识,研究者们以VEGF及其受体为靶点,不断探索新的药物,现从VEGF的生物学特性、靶向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特点及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何晓娟;尹列芬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微透析技术在监测肝移植术后并发症及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微透析技术是一项可以连续监测某物质在特定组织器官中代谢水平的技术,利用该技术对移植肝进行一系列物质监测,尤其是葡萄糖、乳酸、甘油、丙酮酸及部分氨基酸的监测。通过这些物质的变化,对移植术后移植肝的并发症及缺血再灌注损伤作提前预知。本文主要综述了微透析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其在监测肝移植术后机体并发症及移植过程中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应用,并指出当前该技术所遇到的主要问题以及未来研究的趋势,以期为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郇传胜;王丹;王进;周丁华;周静超 刊期: 2016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