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项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的冠状动脉钙化(CAC)积分升高,CAC进展迅速.糖尿病相关血管钙化与高血糖、维生素D缺乏、胰岛素抵抗、肥胖、贲门上部脂肪、肾脏疾病等多种危险因素相关.心血管疾病(CVD)是导致成人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CAC是斑块负担较好标志,其与糖尿病患者的CVD风险增加显著相关.在糖尿病人群中,CAC的发生及程度可以预测未来心血管事件.
作者:王晓来 刊期: 2015年第06期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是一类转录本长度大于200 nt的RNA,自身缺乏编码蛋白质的能力,能在表观遗传学、转录水平和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表达.近年来结合微阵列芯片和基因多态性研究发现了一些lncRNA如BANCR及PTCSC3等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异常表达,调控肿瘤细胞增殖、凋亡、侵蚀及迁移等.深入研究lncRNA的作用机制将会为甲状腺肿瘤的诊治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李潍;陈晓铭;武革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炎性反应与甲状腺肿瘤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业已证实,多种炎性反应因子如白细胞介素及核因子能够调节甲状腺肿瘤的发生、发展,而肿瘤坏死因子及干扰素等则可抑制甲状腺肿瘤细胞的增殖,并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而且,甲状腺自身免疫性疾病与甲状腺癌的发生亦密切相关,特别是桥本甲状腺炎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之间已被证实具有共同的致病基础,而Graves病与甲状腺癌的内在联系尚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郑仁东;刘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多聚ADP核糖聚合酶-1(PARP-1)是多聚ADP核糖聚合酶家族中重要的成员之一,在肾组织中广泛表达.近期研究发现,PARP-1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PARP-1通过加重高糖氧化应激、促进慢性低度炎性反应、抑制组蛋白脱乙酰酶-1活性、增强Toll样受体4活性、上调内皮素及内皮素受体的表达、诱导纤溶系统紊乱等参与糖尿病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而相关研究也证明PARP-1抑制剂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病过程中可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故PAPR-1可能成为糖尿病肾病的新治疗靶点.
作者:于菁;王秋月 刊期: 2015年第06期
肥胖是指体内脂肪堆积过多和(或)分布异常的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肥胖的病因未明,目前认为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有关.高脂饮食是与肥胖存在紧密联系的环境因素之一,但相关作用机制仍不明确,可能与长期高脂饮食所致的消化道脂质感应信号通路受损、胃肠道激素分泌紊乱、肠道菌群的改变有关.
作者:刘剑;吴明昊;高宇 刊期: 2015年第06期
急性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是一种急性起病的可逆的因既往血糖控制很差而近期血糖快速显著下降所致的神经病变.该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认为主要与快速血糖下降所致相对低血糖引起的代谢异常、神经受损及神经内膜局部缺血、缺氧等相关.该病重在预防.
作者:叶小珍;邵加庆 刊期: 2015年第06期
1型糖尿病的病理特征为胰岛素的绝对缺乏,胰岛素治疗是目前1型糖尿病治疗的基石.胰淀素、肠促胰素、自身免疫反应等因素参与了1型糖尿病的发展.1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联合胰岛素增敏剂、α-糖苷酶抑制剂、胰淀素、肠促胰素及免疫抑制剂可能在降低血糖、减少胰岛素用量方面获益,但益处和风险仍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作者:蔡芸莹;苏恒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糖尿病肾病是一类十分常见的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也是糖尿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大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证实,不同的饮食限制如低蛋白限食、低热量限食及限食模拟剂能够减少蛋白尿的产生、提高肾小球滤过率,防止肾结构改变,以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但其具体机制是否与增强自噬、抗氧化应激、抗凋亡相关尚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曹萌;陈堃;茅晓东;刘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足感染(DFI)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对截趾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118例DFI患者,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并于入院当天及7d后复查血清PCT、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计数,根据出院结局分为截趾组40例和非截趾组78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和炎性反应指标的差异;分析截趾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来比较各炎性反应指标对于截趾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截趾组患者深部溃疡比例高[95.0% (38/40)vs.59.0%(46/78),x2=16.730],合并骨髓炎[67.5%(27/40)vs.14.4%(12/78),x2=32.455]、高黏滞血症[80.0% (32/40)vs.33.3% (26/78),x2=23.039]、肢体缺血[62.5% (25/40)vs.30.8% (24/78),x2=10.964]及低蛋白血症[30.0%(12/40)vs.10.3%(8/78),x2=7.322]较多且基线及治疗后PCT(t=7.531,t=6.856)、CRP(t=8.736,t =8.038)、白细胞计数(t=3.058,t=4.154)均高于非截趾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显示:肢体缺血[优势比(OR)=8.228,95%CI:1.624~41.694,P=0.011]、骨髓炎(OR=9.296,95%CI:1.830~ 47.227,P=0.007)、基线PCT(OR=6.499,95%CI:1.785~ 23.664,P=0.005)及CRP(OR=4.433,95% CI:1.391 ~14.130,P=0.012)水平升高是截趾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下基线PCT的面积高于CRP的面积(0.868vs.0.846),基线PCT、CRP的佳截断点分别为383.5 ng/L(敏感性85.0%、特异性76.9%)、10.85 mg/L(敏感性82.5%、特异性82.1%).结论血清高水平PCT、CRP对DFI患者的截趾均具有预测价值,且PCT优于CRP.
作者:赵荣亚;王鹏华;张靖航;孙幸幸;侯小丽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足患者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变化及糖尿病足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自2012年1月至2014年7月在保定市第三中心医院内、外科住院的糖尿病患者134例,根据糖尿病足诊断标准将所有患者分为糖尿病组(63例)和糖尿病足组(71例).分别测量HbA1c、肌酐、尿酸、血清胱抑素C、尿微量白蛋白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结果 糖尿病足组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及HbA1c均高于糖尿病组(t=2.37,-4.00,-2.96,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HbA1c、吸烟、体重指数为独立的危险因素,优势比分别为1.095 (95% CI:1.031~1.162)、5.695(95% CI:2.270~14.291)、1.807(95% CI: 1.285~ 2.541)、13.401(95% CI: 4.297~41.792)、1.246(95% CI:1.027~1.510),P均<0.01.结论 糖尿病足患者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HbA1c水平升高.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HbA1c、吸烟是糖尿病足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樊立娜;李鹏辉;王芳;王祯;张雪晴;耿杨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严格随访干预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转归的影响,并分析影响早期DN进展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内分泌科住院首次确诊早期DN的2型糖尿病患者87例为研究对象.出院后开始随访干预,患者自愿选择,如能接受坚持每3个月门诊或住院随访者归为严格随访组,不能接受者归为非严格随访组.观察严格随访对血糖、血压、血脂及DN转归的影响.将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分为严格随访组和非严格随访组,观察严格随访对合并DR患者糖尿病病情控制及DN转归的影响.随访4年后根据DN的进展情况进行分组: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升高至大于300 mg/g为DN进展组,转为正常水平或继续维持在DNⅢ期为DN非进展组.分析影响早期DN进展的相关因素.结果 随访4年后,严格随访组ACR无明显变化(P>0.05),非严格随访组ACR水平明显升高(t=-2.97,P<0.05).严格与非严格随访组相比,血糖、血压、血脂达标率高,DN进展比例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DN合并DR亚组中严格随访组DN进展比例低(7.1%vs.47.8%,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收缩压是2型糖尿病早期DN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1.027,95% CI:1.002 ~1.052,P<0.05).结论 严格随访干预有助于延缓早期DN的进展,尤其是DN合并DR的患者.2型糖尿病早期DN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收缩压.
作者:杨磊;张萍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足在超重或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患病率,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2011年8月至2012年3月,从广东省内60家医院纳入2型糖尿病且合并超重或肥胖的4 03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病史、身高、体重、血糖、血脂、血肌酐、尿酸等资料,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该人群合并糖尿病足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本研究4 037例超重或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中,208例合并糖尿病足,糖尿病足患病率为5.2%.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优势比(OR)=1.018,95% CI:1.002~1.034)]、女性(OR=1.755,95% CI:1.118~2.755)、糖尿病病程(OR=1.038,95% CI:1.013 ~1.064)、体重指数(OR=1.226,95% CI:1.157~1.299)、HbA1c(OR=1.211,95% CI:1.135 ~ 1.293)、吸烟(OR=3.684,95% CI:2.339~5.803)、糖尿病肾病(OR=1.514,95% CI:1.013 ~2.263)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OR=2.250,95% CI:1.547 ~3.273)是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结论 超重或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患病率较高,对于该组人群,尤其是老年女性患者,应该及时平稳控制血糖,减轻体重,避免吸烟,注意定期筛查糖尿病肾病及周围神经病变等并发症.
作者:张如意;张桦;王娇;孙嘉;陈容平;杨锐;冉建民;陈宏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25-羟维生素D3[25(OH)D3]缺乏对胰岛素抵抗及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386例,以血25(OH)D3水平50μg/L临界值分为维生素D缺乏组195例与正常组191例,进行血清25(OH)D3、血糖相关指标、骨密度、骨代谢生化指标检测,比较两组患者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B)与骨量相关指标,并分析25(OH)D3水平与HOMA-IR、HOMA-B及骨密度的相关性.结果 维生素D缺乏组HOMA-IR水平高于正常组,HOMA-B水平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8,9.43,P均<0.05);维生素D缺乏组患者腰椎骨密度水平低于正常组,甲状旁腺激素水平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3,3.26,P均<0.05),两组患者钙磷乘积、碱性磷酸酶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维生素D缺乏组血清25 (OH) D3水平与HOMA-IR呈负相关(r=-0.592,P<0.05),与HOMA-B及骨密度呈正相关(r=0.662,0.553,P均<0.05).结论 血25(OH)D3缺乏可加重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增加骨量丢失.
作者:李少卿;王坚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前国内对食用碘酸钾碘盐人群尿中是否含碘酸根离子(IO3-)的测定方法有碘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法、对苯二胺比色测定法、在线分离在线消化-流动注射砷铈催化光度测定法.对这3种测定方法及其结果的可靠性和可信性进行分析发现,碘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法和对苯二胺比色测定法没有消除尿成分的严重干扰,测定特异性差.在线分离在线消化-流动注射砷铈催化光度测定法特异性好、灵敏度高、准确度好,其得到摄入碘酸钾碘盐人群尿中无IO3-形态排出.
作者:张亚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HPT)是一种常见内分泌疾病,大部分患者缺乏典型症状和体征.2014年第四次国际研讨会发布了关于无症状PHPT的临床管理指南,对PHPT患者的诊断、临床表现、评估、手术管理及药理学治疗做了详尽分析.
作者:胡咏新;刘超 刊期: 201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