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复发性腹股沟疝的临床价值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老年复发性腹股沟疝患者80例,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效果、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20.1±3.1)mL vs(34.6±5.1)mL,t=15.232,P<0.05],下床活动时间[(4.3±0.8)h vs(9.3±1.3)h]、平均住院天数[(5.5±0.8)d vs(7.6±1.2)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0.0%vs 32.5%,t=6.050,P<0.05).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有助于减少术中出血量,缓解疼痛程度,促进术后康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及复发风险.
作者:李莉;张建;马剑;刘亚飞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探讨十二指肠镜与腹腔镜同期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以下简称一步法)的可行性.方法:采用一步法先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取石,然后调整体位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98例,记录ERCP取石及LC的操作时间、术后恢复情况等.并取前期先行ERCP取石、再LC治疗方法的9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等.结果:一步法组98例均治疗成功,ERCP平均取石时间35 min,LC平均手术时间40 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8 d,平均治疗费用3万元,ERCP术后并发症9例.对照组ERCP取石、LC时间分别为38 min、45 min,时间稍长于一步法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平均住院时间12 d,显著高于一步法组(P<0.05).治疗费用平均约3.8万元,明显高于一步法(P<0.05).ERCP术后并发症6例,与一步法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一定条件下,一步法微创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是安全可行的,与两步法相比,住院时间短、总体费用下降、且不增加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与三镜联合相比,不切开胆总管,保持了胆总管的完整性.
作者:孙振海;霍新合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下肢慢性溃疡感染患者病原学特点并进行耐药性分析.方法:采集61例下肢慢性溃疡感染患者创面分泌物,进行一般细菌培养及常规药敏定量分析.结果:61例创面分泌物中培养出病原菌52株,19株为革兰阳性菌,其中多重耐药菌8株,6株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及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94.7% 和68.4%,未发现耐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菌株;28株为革兰阴性菌,其中20株为多重耐药株,15株为肠杆菌科,对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高,耐药率为71.4%,其次为氨苄西林,耐药率为67.9%,未发现耐美罗培南菌株.结论:治疗下肢慢性溃疡感染,必需进行药敏试验,并根据结果指导临床用药.
作者:杨旭;赵钢;贾振;徐永彬;戚昊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尿毒症患者髋部骨折手术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和护理措施.方法:96例尿毒症髋部骨折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传统的措施和中西医结合措施治疗和护理,并对治疗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术后7 d,观察组VAS评分(0.93±0.53)分,抑郁量表(SDS)评分(33.36±2.13)分,焦虑量表(SAS)评分(36.11±1.88)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1 d,观察组血红蛋白(91.22±11.1)g/L,白蛋白(39.12±3.71)g/L,均高于对照组(P<0.05);尿素氮(21.86±3.57)mmol/L,肌酐(577.81±91.33)μmol/L,均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度96%,高于对照组的81%(P<0.05);术后3月,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88%,高于对照组的73%(P<0.05).结论:尿毒症髋部骨折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和护理措施,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作者:康晋梅;鲁青;贾世孔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了解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在踝关节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踝关节骨折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治疗中融入FTS理念,由专职医师用踝关节Baird-Jackson评分系统、WHO疼痛程度分级评分系统、症状自评量表(SCL-90)、Olerud-Molander评分系统进行症状评估,同时比较两组患者平均住院的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数据采用SPSS 19.0进行分析处理.结果:术前踝关节骨折患者SCL-90的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各项因子评分均高于常模(正常人评分,n=1388);拆线后观察组Baird-Jackson评分(84.5±5.3)、Olerud-Molander评分(88.7±6.3)高于对照组(分别为75.3±6.1、81.4±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天数(12.2±2.3)、疼痛评分(1.3±0.3)、并发症数(1)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9.3±2.8、2.2±0.4、8),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CL-90的抑郁、焦虑、精神病性、敌对、恐怖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TS用于踝关节骨折的围术期,有助于改善患者踝关节功能、心理状况,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陈强;张建明;罗振东;陆伟成;郭延皖;邱水强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评估超声引导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对60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采用超声引导结合C臂X线机术中透视技术,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C臂X线技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骨水泥灌注量、住院时间,比较术前、术后3 d的疼痛VAS评分、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比值以及骨水泥渗漏等情况.结果:本组60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0.2个月.观察组手术时间(31.5±3.2)min,比对照组明显缩短[(45.2±2.8)min,P<0.05];观察组术中透视次数为(8.6±1.2)次,比对照组次明显减少[(14.6±1.3),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骨水泥灌注量分别为(4.8±0.8)mL和(4.8±0.9)mL,住院天数分别为(5.2±1.2)d和(5.3±1.6)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前与术后VAS评分分别为(8.3±1.5)分和(2.4±0.4)分;椎体前缘高度比值分别为(74.9±8.3)% 和(86.3±9.4)%;Cobb角分别为(17.4±3.3)°和(9.5±2.9)°,与术前相比,均具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前与术后VAS评分分别为(8.3±1.6)分和(2.4±0.5)分;椎体前缘高度比值分别为(73.5±7.9)% 和(85.7±9.3)%;Cobb角分别为(17.8±3.3)°和(9.6±2.7)°,与术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有1例出现骨水泥渗漏,但无临床症状.结论:超声引导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能够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透视次数.
作者:黎高明;倪红联;谢伟;徐农;邵文飞;郑建平;朱康祥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康复护理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51例进行椎板减压内固定手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进行手术前后常规基础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体位训练、功能锻炼等围手术期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术前及术后3个月VAS和ODI评分,分析两组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前VAS平均评分分别是8.3分和7.8分,术后3个月分别是2.03分和3.3分;两组患者术前ODI平均评分分别是52.3分和54.6分,术后3个月分别是20.2分和24.7分.两组患者术前VAS和ODI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VAS和ODI评分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手术期康复护理能够有效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疼痛、麻木、无力等症状,促进康复.
作者:裘孝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骨性关节炎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切除滑膜对失血量和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初次骨性关节炎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18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观察组在全膝关节置换手术中切除滑膜,对照组保留滑膜,观察两组手术失血量、手术时间、和手术前后的疼痛情况以及术后膝关节临床和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手术显性失血量(750.9±253.7)mL、隐性出血量(722.8±213.3)mL、理论总出血量(1557.2±346.8)mL和手术时间(111.3±23.9)min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显性失血量(543.2±223.6)mL、隐性失血量(536.1±192.4)mL、理论总失血量(1086.7±242.9)mL和手术时间(90.6±20.2)min(P<0.05);两组手术后3 d、12周和1年时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手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2周和术后1年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标准(AKSS)临床评分和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和感染发生率为11.11%,对照组3.33%(P<0.05).结论:骨性关节炎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切除滑膜,可明显增加失血量和感染风险,但未能显著促进膝关节功能改善的作用.
作者:何云利;张乾;张杭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评价早期中医疗法配合渐进式康复运动锻炼对关节镜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将70例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行关节镜术后给予渐进式康复运动锻炼,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内服、针刺,3个月为1疗程,并随访12个月.分别采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VAS评分、Lachman试验、主动伸膝角度(AAKE)及等速肌力测试,观察术后3月、6月膝关节功能,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术后3月和6月Lysholm评分分别为(68.76±5.2)分、(83.78±8.52)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54.62±4.57)分、(72.16±7.33)分,P<0.05];治疗组术后3月和术后6月VAS评分分别为(2.05±0.34)分、(1.98±0.22)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67±0.45)分、(2.24±0.31)分,P<0.05];治疗组术后3月和术后6月Lachman试验值分别为(2.01±0.31)mm、(1.75±0.06)mm,均低于对照组值[分别为(2.36±0.42)mm、(2.05±0.08)mm,P<0.05];治疗组术后3月和术后6月AAKE分别为(–1.84±0.82)°、(–0.57±0.12)°,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06±0.87)°、(–0.84±0.21)°,P<0.05].结论:早期中医介入配合渐进式康复运动锻炼,能够明显改善膝关节功能及维持膝关节稳定性,安全性高,其可能的机制为增加腘绳肌等屈膝肌力.
作者:樊继康;盖引莉;华睿;崔晶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轴向载荷分担比用于胫腓骨骨干骨折术后指导外固定器轴向动力化促进骨折愈合的有效性.方法:选取外固定器治疗的胫腓骨骨干骨折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观察组在轴向载荷分担比指导下行外固定器轴向动力化治疗,对照组未行动力化,随访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12个月,平均6.5个月,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外固定针断裂、松动及再骨折等并发症,观察组1例骨搬移患者轴向载荷分担比<5%,X线片显示骨折断端有连续性骨痂通过,拆除外固定器连接杆后发生移位,恢复原数值行轴向加压再动力化,现已愈合.观察组除外1例骨搬移患者,其余49例患者外固定器固定时间为[(24.4±4.7)周],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为[(22.4±4.7)周],与对照组50例患者外固定器固定时间[(29.3±5.6)周],骨折临床愈合时间[(27.3±5.6)周]比较,显著减少(P<0.05).结论:外固定器轴向载荷分担比指导胫腓骨骨干骨折外固定术后轴向动力化可以加速骨折愈合,但不适合骨搬移截骨端已硬化患者.
作者:雍炜;曹海鲲;赵远航;马继海;刘钊;张宁宁;葛启航;万春友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比较低浓度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与局麻行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的麻醉效果.方法:择期行椎间孔镜微创手术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硬膜外组(R组)和局麻组(L组),每组25例.R组选L2-L3间隙行硬膜外穿刺,向头侧置入硬膜外导管5 cm,平卧位后注入1% 利多卡因3 mL,10 min内分2次注入0.3% 罗哌卡因总量共计15 mL.L组直接侧卧位定位局部注射0.5% 利多卡因20 mL.术中以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痛觉阻滞程度,以改良Bromage评分测定下肢运动阻滞程度.结果:两组改良Bromage评分均为0,R组与L组相比术中生命体征平稳(P<0.05);在刺激脊神经根钳取髓核时,痛觉阻滞良好,VAS评分更低(P<0.05),需静脉辅助舒芬太尼的例数少(P<0.05).结论:0.3% 罗哌卡因15 mL硬膜外麻醉运动神经阻滞轻,在椎间孔镜手术中麻醉效果优于局麻.
作者:罗曼;耿立成;高涛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了解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早期进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或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围手术期指标和疗效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其中PVP组52例、PKP组34例.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总量、术后伤椎增加高度、术后VAS评分)和随访指标(椎体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椎体压缩率)的统计学差异.结果:PVP组(27.7±6.0)手术时间短于PKP组(37.3±8.1);PVP组(4.6±1.4)骨水泥注入总量小于PKP组(6.0±2.7),PVP组(2.6±1.5)术后伤椎增加高度小于PKP组(9.0±2.0),PVP组(2.4±0.4)术后VAS评分小于PKP组(1.9±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比较,PVP组(19.85±2.16)椎体前缘高度低于PKP组(24.18±3.07),PVP组(12.43±2.08)后凸Cobb角大于PKP组(8.01±3.45),PVP组(24.89±5.52)椎体压缩率大于PKP组(20.23±3.4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比较,两组患者椎体前缘高度均显著增加、后凸Cobb角和椎体压缩率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PKP相比PKP能进一步改善OVCF病椎的裂隙修复,尽可能恢复椎体高度,术后疼痛程度轻;但手术时间较长,骨水泥注入量相对较多,且不适用于重度压缩骨折.
作者:张晓星;代灿;邓志龙;苟景跃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开腹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与腹腔镜辅助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两种术式的并发症风险及Clavien-Dindo分级.方法:回顾性分析136例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开腹组和腹腔镜组,每组68例患者,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差异.结果:开腹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3.5%(16/68),腹腔镜组16.1%(11/68,P>0.05);两组心血管、肺部及腹部并发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Ⅰ、Ⅱ、Ⅲ期结肠癌患者术后并发症无显著性差异(P>0.05);左半结肠癌与右半结肠癌术后并发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并发症Clavien-Dindo分级,开腹组I级2例,II级10例,IIIa级0例,IIIb级1例,IVa级1例,IVb级0例,V级0例;腹腔镜组I级1例,II级11例,IIIa级0例,IIIb级1例,IVa级0例,IVb级0例,V级0例,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与开腹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相比,腹腔镜辅助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术后并发症风险未见明显差异,具有安全性.
作者:王铁;韩亚妹;韩锦胜;崔东晖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评价红花黄色素联合低分子肝素预防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全面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NKI、维普和万方数据库中收录的红花黄色素联合低分子肝素预防骨科术后DVT的随机对照研究(RCT),检索时限从2000年1月—2018年6月.提取资料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 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个RCT,包括624例患者.与对照组相比,联合组显著降低了DVT发生率[RR=0.28,95%CI(0.16,0.51),P<0.0001];联合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MD=5.34,95%CI(2.31,8.36),P=0.0005]、凝血酶原时间(PT)[MD=3.09,95%CI(1.75,4.44),P<0.00001]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红花黄色素联合低分子肝素预防骨科术后DVT疗效优于单用低分子肝素.
作者:刘玉波;孙岩;阎姝 刊期: 2019年第01期
胆汁淤积并非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以瘙痒、黄疸、乏力及肝功能障碍为表现的一组临床征候群.胆汁淤积的病因复杂,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后天性因素中多与医疗过程中继发性损害有关,但继发性胆汁淤积仍然未能引起足够关注.当病情加重时才有黄疸出现,严重者可导致肝脏功能衰竭,甚至危及生命.本文就继发性胆汁淤积病因、病理机制及中医临床治疗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作者:方贵龙;邢迎清;张大鹏 刊期: 2019年第01期
针刺技术是我国瑰宝,经历数千年仍有更多价值不断被发现.近年来,其衍生出的相关技术包括针灸、电针、经皮神经电刺激、经皮穴位电刺激等,无论是临床试验,或是动物实验,对细胞因子、神经内分泌活性物质和免疫细胞等的影响已有较多研究,针刺调节免疫功能的机制主要是局部刺激和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本文就相关研究作出简要综述,为针刺技术应用于临床改善免疫功能提供新的思路与方向.
作者:张丽慧;赵晓英;李雁楠;王哲;程子健;杨建新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前治疗肛瘘的术式层出不穷,本文对肛瘘微创手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对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总结.后的结论是,建议具体病例具体选择适合的术式.今后对治疗肛瘘的微创手术研究还需深入.
作者:张国兴;石荣 刊期: 2019年第01期
超声引导下痔动脉结扎术的手术机理源于痔血管增生学说,作用就是断流、减积,属于痔精准治疗范畴,随着痔病分期程度的加重,必须配合相关术式方能提高临床疗效,通过对痔动脉治疗术式分析,为推进痔动脉微创手术提供新路径、新思路.
作者:林晖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中药桃仁对2型糖尿病大血管纤维化大鼠模型中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200只,随机选取30只为空白对照组,余170只采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高脂高糖饲料持续喂养的方法制备2型糖尿病大血管纤维化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分为空白对照组(n=29)、模型对照组(n=34)、早期干预组(n=34)、低剂量组(n=32)和高剂量组(n=32).空白对照组不予特殊处理,早期干预组和低剂量组予桃仁颗粒剂水溶液10 mL/(kg·d)灌胃,高剂量组予桃仁颗粒剂水溶液20 mL/(kg·d)灌胃,模型对照组给予10 mL/(kg·d)生理盐水灌胃.干预7周后分别从各组随机选取5只大鼠处死、取材.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AKT 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ting检测股动脉组织AKT信号通路关键信号分子AKT、磷酸化AKT(p-AKT)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显示,空白对照组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及中膜平滑肌细胞中有散在黄色物质,呈弱阳性改变,模型对照组呈强阳性反应,早期干预组和高剂量组呈弱阳性反应,低剂量组呈阳性反应.QPCR检测,与空白对照组(1.05±0.05)比较,模型对照组(5.68±0.61)、药物干预组(4.27±0.32、5.33±0.60、4.72±0.28)AKTmRNA表达上调(P<0.05或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药物干预组AKT mRNA表达均上调,且以早期干预组(4.27±0.32)和高剂量组(4.72±0.28)为著(P<0.01);Western blotting检测,与空白对照组(0.16±0.01、0.10±0.03)比较,模型对照组(0.38±0.03、0.21±0.02)、药物干预组(0.27±0.04、0.18±0.01;0.30±0.05、0.17±0.01;0.28±0.03、0.19±0.02)AKT、p-AKT表达均显著上调(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药物干预组AKT、p-AKT表达均上调(P<0.01或P<0.05);药物干预组两两比较显示,AKT、p-AKT表达无差异(P>0.05).结论:中药桃仁可以抑制糖尿病大鼠大血管纤维化,其机制可能和抑制AKT信号通路有关.
作者:周玉;刘国涛;卢增珍;徐阳;王军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经皮激光椎间盘汽化减压术(PLDD)结合中药和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7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行PLDD结合金匮肾气丸加减和针灸治疗,术后4~6个月随访,依据MacNab标准判定疗效.结果:71例中优56例,良8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90.1%.结论:PLDD结合金匮肾气丸加减和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张志波;朴哲;李继海;姚进;郝剑;李晨光;王奇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X线平片影像征象与CT重建对足部隐匿性骨折对比分析,提高足部隐匿性骨折诊断的检出率.方法:收集76例患者经X线平片(DR)检查阴性但临床高度怀疑足部骨折的急性外伤患者,于伤后lh-2d行多层螺旋CT,明确诊断为隐匿性骨折.通过回顾X线平片影像表现进行分析,采用Cochran-Mantel-Haenszel (CMH)检验方法统计观察骨折各种征象之间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单发骨折患者为41例,多发骨折患者为35例,骨折的部位126处,其中跖骨骨折56处,足舟骨骨折12处,楔骨骨折29处,跟骨骨折16处,骰骨骨折11处,距骨骨折2处.126处骨折X线平片示:软组织肿胀占98.41%,骨质密度不均匀占31.74%,骨质形态不规整占30.15%,骨质致密线占1.58%,软组织内散在稍高密度影占1.58%.结论:足部隐匿性骨折极易漏诊,常见部位为跖骨和楔骨.X线平片足部骨质致密线、密度不均匀与骨折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与骨折有明显相关性.骨折软组织肿胀、骨质形态不规整、软组织内稍高密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作者:勾振恒;王海屹;苏晓华;王平怀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痔动脉结扎加胶圈套扎术治疗老年痔病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120例老年Ⅲ度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痔动脉结扎加胶圈套扎术、对照组l采用选择性痔上黏膜吻合术(TST)、对照2组采用传统内扎外剥术,比较3组治愈时间、治愈率、复发率、术后并发症、肛门功能等指标.结果:3组治愈率均为100%,治疗组的术后并发症评分(3.7±1.6)分,显著低于对照1组(7.1±3.6)分和对照2组(6.8±3.2)分,治愈时间(6.7±1.6)d)也显著低于对照1组(9.4±2.9)d和对照2组(16.0±3.3)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月,3组间复发率和肛门功能评价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痔动脉结扎加胶圈套扎术是一种安全的微创术式,术后恢复快、患者痛苦少,近期疗效好,值得在治疗老年痔病的临床中推广.
作者:张宸;林晖;孙健;归玉琼 刊期: 201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