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肿瘤临床杂志

中国肿瘤临床杂志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抗癌协会
  • 国际刊号:1000-8179
  • 国内刊号:12-1099/R
  • 影响因子:1.32
  • 创刊:1963
  • 周期:半月刊
  • 发行:天津
  • 语言:中文
  • 邮发:6-18
  • 全年订价:112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医学文摘, 上海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哥白尼索引(波兰),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 天津市科技期刊优秀期刊奖(01)
  • 肿瘤学
中国肿瘤临床杂志   2009年22期文献
  • 159 例不宜手术的Ⅲ期非小细胞肺癌同步放化疗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同步放化疗治疗不宜手术的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不良反应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99年9月~2007年9月接受同步放化疗治疗的159例不能手术的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全部患者均采用常规放疗,每次2Gy,每周5次,放疗剂量为60~70Gy;在放疗的第1周及第5周各予顺铂15~20mg/m~2,第1~5天静滴联合依托泊苷100mg/d,第1~5天静滴化疗一个周期.结果:全组有效率为75.5%,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为10.6个月,中位生存期16.1个月,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0.8%、32.9%、21.1%.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都显示,治疗前体重下降≥5%和KPS评分<70分预后不良对生存率有明显影响.不良反应主要为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炎、骨髓抑制,均可耐受.结论:同步放、化疗是目前不能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模式.其生存率与治疗前体重下降和KPS评分有关.

    作者:湛永滋;黄昌杰;黄剑峰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卵巢肿瘤CT征象与术后病理的对比分析

    女性盆腔结构紧密,卵巢位置易受膀胱、肠管充盈状态及占位病变影响.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卵巢肿瘤CT与病理,以提高诊断符合率.

    作者:张小妮;杨亚非;王俊明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SPECT核素骨显像诊断鼻咽癌骨转移的临床分析

    鼻咽癌(NPC)是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之一,颅底受侵及全身远处转移是影响NPC临床分期和治疗计划的重要因素,全身骨显像对骨转移病灶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为探讨NPC全身骨显像的临床特点及应用价值,现将我院318例患者骨显像报告如下.

    作者:黄际远;宋文忠;黄劲;钟兴华;周爱群;刘世俊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国产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治疗42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我们于2004年4月至2008年1月应用国产多西紫杉醇(艾素)联合国产澳沙利铂(艾恒)治疗42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现报告如下.

    作者:封元清;王翔;贺泽文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超声刀在小切口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

    超声刀(Ultrasonically activated shears,UAS)是一种新的止血设备,它可以有效地闭合3mm以下的各种血管,且组织粘连和焦痂少,热传导范围小 [1].2009年1月~2009年6月我科对46例甲状腺良恶性疾患采用UAS下颈部小切口甲状腺大部或全切术,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郭文斌;孔辉;高伟;葛述科;孙宝臣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中晚期胸中段食管癌不同放疗模式的剂量学研究

    目的:设计食管癌不同模式下的等中心放疗与三维适形放疗计划,比较重要器官受量和靶区剂量的差别.方法:选取32例中、晚期食管癌病例,按统一标准勾画靶区,在3DTPS上为每个病例设计8组放疗计划,均采用4个共面野(前野、后野、两后斜野)照射.比较指标:肺V5、V20、V30、MLD;心脏Dmean、D60%;靶区VPTV60、VGTV65、VPTV65.结果:①缩野放疗和不缩野放疗比较,靶区适形程度(VPTV60、VPTV65)明显提高,P<0.01;心脏受量降低,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等中心放疗计划中,缩野放疗比不缩野放疗肺受量明显降低,在V5、V20、V30、MLD上有显著差异,P<0.05.②脊髓大剂量由40Gy提高至45Gy后,肺受量(V20、MLD)明显降低,P均<0.05;而V5、心脏及靶区剂量的各项指标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增加脊髓大剂量至45Gy后,等中心放疗结合缩野方法,可以使计划在较大程度上优化,进一步降低肺受量,增加靶区适形程度,达到与适形放疗相似的、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胡洪涛;张艳;单汝波;张洪涛;王春波;鄂明艳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111例复发性卵巢恶性肿瘤的再次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复发性卵巢恶性肿瘤再次手术的临床价值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3月至2004年6月共111例复发性卵巢恶性肿瘤行再次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根据病理类型分为上皮性卵巢癌组和其他类型癌组,根据复发距初次手术的时间分为>6个月复发组和≤6个月复发组,再根据再次手术中所见复发转移灶数目分为单病灶组和多病灶组,后根据再次手术后化疗的次数分为≥6个疗程组、<6个疗程组和未化疗组.观察再次手术中满意减灭术和手术并发症的例数,分析术后生存率.各组数据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上皮性卵巢癌组和其他类型癌组中获得满意减灭术例数分别为70例和2例(X~2=5.91,P<0.05);初次手术后>6个月复发组和≤6个月复发组获得满意减灭术例数分别为45例和27例(X~2=0.39,P>0.05);单病灶组和多病灶组获得满意减灭术例数分别为51例和21例(X~2=25.73,P<0.05).术后并发症主要为术中出血>1000mL、肠梗阻、肠瘘、切口感染、尿路感染等,总发生率为22.5%,单病灶组和多病灶组手术并发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X~2=3.81,P>0.05).予以术后补救化疗后,≥6个疗程组、<6个疗程组和未化疗组术后中位生存期分别是12个月、9个月和2个月.术后1~5年生存率分别为83.7%、69.5%、58.6%、42.3%、29.2%.结论:对于单个复发病灶及初次手术后>6个月复发的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实施再次手术是可行的,术后予以补救化疗可提高治疗的有效性,延长生存时间.

    作者:吴楠霖;尹如铁;潘小玲;彭芝兰;赵霞;蒲爽;黄礼燕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EBVDNA和EBV抗体指标早期诊断鼻咽癌方案的筛选

    目的:探讨EB病毒DNA及EB病毒抗体在鼻咽癌联合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1例未经治疗的病理确诊鼻咽癌怠者和89例健康体检者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EB病毒DNA,计算病毒拷贝数,采用间接免疫酶法测定EBV VCA/IgA和EMIgA,采用酶联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EBNA1/IgG、EBNA1/IgA以及ZTA/IgG.通过ROC曲线评价各指标单独和联合诊断鼻咽癌的效果.结果:分析发现VCA/IgA、EBV DNA和EBNA1/IgA 3个指标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分别为95.06%、83.95%和81.63%.而EA/IgA、EBNA1/IgG和ZTA/IgG则具有较高的特异度,分别为94.38%、95.51%和89.89%.EBNA1/IgA与VCM/IgA并联时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84.27%.结论:EB-NA1/IgA与VCA/IgA并联时灵敏度和特异度都在比较高的水平,可作为鼻咽癌早期筛查的选择方案.

    作者:姜世强;柳青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MSCT双对比剂充盈对胃癌TNM分期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MSCT双对比剂充盈、三期增强结合三维重建在胃癌术前分期及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4例经胃镜活检证实的胃癌患者术前行MSCT平扫、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及三维重建扫描,再运用多平面重建、容积重建及CT仿真内窥镜等后处理技术,进行胃癌MSCT-TNM分期,并与手术病理分期结果相比较.结果:1)MSCT表现病灶厚度与手术病理的浆膜侵犯,淋巴结转移均相关(P<0.05);MSCT的强化特点与手术病理的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与浆膜侵犯不相关.2)MSCT-TNM分期:MSCT对胃癌T、N、M分期的判断准确率分别为79.4%、75.6%和100%,其中对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3.9%和88.9%.MSCT对胃癌TNM临床分期判断的准确率为81.8%.结论:MSCT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微小病变的检出率,可对癌肿侵犯胃壁的深度、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周围脏器浸润以及远处转移情况做出较为准确的判断,较准确的作出TNM分期.MSCT作为一种新型、无创、在体的评价手段,能较准确的对胃癌进行术前分期及评估,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刚;程雪;王志铭;雷振;张祥林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非小细胞肺癌CT灌注成像诊断价值综合评估

    目的:综合评估CT灌注成像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05年3月至2008年1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周围型NSCLC 44例,按本室已标准化的方案行CT灌注成像获得病变的灌注参数(BF值),并行表面遮盖法(SSD)、大密度投影法(MIP)、容积再现技术(VRT)等三维成像(3D)技术全面了解病灶形态学特征.同时以术后2年为随访终点,对其中22例NSCLC进行随访,追踪术后2年内新发转移和复发的情况,运用Spearman多元相关分析探讨病灶形态学特征、灌注参数BF值与NSCL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用Logistic回归分析灌注参数BF值预测病灶恶性潜能的价值.结果:44例纳入的NSCLC灌注图像均比较满意.恶性病变中胸膜凹陷征、支气管征与血管聚集征出现率分别为84%、91%和100%;分化程度与空泡征显著正相关(r值为0.649.P值为0.000),pTNM分期与毛刺征显著正相关(r值为0.652,P值为0.000),结节大小与衰减密度显著负相关(r值为-0.742,P值为0.000).BF值与分化程度、术后转移或复发显著负相关,r值分别为-0.613、-0.419,P值为0.000、0.005.BF值与p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负相关,r值为-0.310、-0.351,P值为0.046、0.020.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BF值是NSCLC术后发生转移或复发的显著影响因素(P=0.005),BF值越低,术后发生转移和复发的危险性越高,用Logistic回归方程预测术后出现转移或复发总的正确率为86.4%.结论:灌注成像能从形态与功能两方面综合评价病灶,预测恶性潜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熊曾;刘进康;胡成平;陈伟;周漠玲;周晖;朱智明;夏宇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THP膀胱灌注预防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复发的Meta分析

    膀胱癌是我国泌尿系统常见的肿瘤,其中初发者70%~80%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经尿道肿瘤切除可以治愈,但术后复发率可达50%~75% [1].膀胱内灌注治疗是目前预防非肌层浸润膀胱癌术后复发的常用的一种治疗手段,且灌注采用的药物种类繁多.

    作者:朱一平;叶定伟;姚旭东;张世林;戴波;张海梁;沈益君;朱耀;施国海;马春光;林国文;秦晓健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24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螺旋CT征象与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分析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螺旋CT征象及病理特点,提高术前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胰腺SP7的螺旋CT征象,包括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边界、密度、强化方式、强化程度、囊实比例、钙化、临近组织器官侵犯及淋巴结转移等,并与手术结果及病理对照分析.结果:1)肿瘤发生于胰头部10例,体部7例,尾部6例,体尾部1例,大部分呈圆形或类圆形,部分有分叶,边界清楚,有完整包膜.2)肿瘤内部可见实性及囊性成分,实性部CT平扫呈稍低或等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轻至中度强化,门脉期进一步强化,与胰腺实质大密度差出现在动脉期,囊性部分平扫及增强扫描均呈低密度.3)囊性为主型6例,实性为主型8例,囊实相仿型10例.4)8例肿瘤内部可见钙化,其中一例呈蛋壳状钙化,6例胰管轻度扩张,1例胆总管、肝内胆管可见扩张.5)9例患者CT征象见恶性倾向,1例呈弥漫性生长,5例推压、包绕脾血管,2例与肠系膜血管粘连,1例肿瘤包绕右肾静脉,其余15例CT表现为良性,包膜完整,与周围器官、组织分界清楚,术中所见有一定差异.结论:胰腺SPT病理学特点明显,螺旋CT征象有一定特征,肿瘤呈囊实性两部分,血供较为丰富,呈逐渐强化改变,与大多数胰腺癌缺乏血供有较大差别,血浆CEA阴性也有较大的参考价值,CT检查对胰腺SPT的术前诊断、良恶性判断、治疗方法的选择均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学文;黄子林;谢传淼;莫运仙;尹韶晗;李立;蔡木炎;李卉;李建鹏;吴沛宏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榄香烯临床研究进展

    榄香烯是温莪术抗肿瘤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抗瘤谱广泛,疗效确切,毒副作用轻微,能明显提高肿瘤患者生存质量等突出优点.本文就榄香烯临床应用的现状及其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一综述.

    作者:谢恬;花宝金;孙敏;秦叔逵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妊娠及分娩后TA2小鼠T细胞亚群及IL-2水平变化在自发乳腺癌中的作用

    目的:观察自发乳腺癌和妊娠及分娩后不同时间,TA2小鼠T细胞亚群及IL-2水平的变化,探讨妊娠及分娩在TA2小鼠自发乳腺癌中可能发挥的作用.方法:将TA2小鼠分为正常未妊娠组、自发瘤组、妊娠5、10、20天组和分娩后1、7、14、21天共9组,采用流式细胞术、ELISA等方法,测定小鼠脾脏CD3+、CD4+、CD8+T细胞亚群,计算CD4/CD8,并测定血清IL-2水平.结果:与正常未妊娠组比较,TA2小鼠妊娠及分娩后不同时间内CD3+T细胞亚群百分比均有下降(P<0.01),在妊娠10天下降至低(P<0.01),CD4+细胞百分比、CD4+/CD8+在妊娠20天降至低(P<0.01;P<0.05),而CD8+细胞百分比升至高(P<0.01).与自发瘤组比较,除妊娠10天CD3+T细胞亚群百分比与荷瘤小鼠无明显差别外,其他各组均高于自发瘤组(P<0.05或P<0.01);妊娠期各组CD4+、CD8+、CD4/CD8均与自发瘤组无差别.IL-2在妊娠期间有所下降,以10天和20天组下降显著(P<0.05),分娩后1天恢复至正常未妊娠时水平,但在分娩后7、14、21天又逐渐下降,在分娩后21天明显低于正常未妊娠组(P<0.01),甚至与自发瘤组接近(P<0.01).结论:妊娠和分娩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TA2小鼠T细胞亚群分布和IL-2水平的变化,使其细胞免疫功能受抑制,成为TA2小鼠自发性乳腺癌发生的可能诱因之一.

    作者:王璇;谷彦军;黄纯;李岩;崔艳芬;徐少艳;张诗武;孙保存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磁流体热疗对小鼠胰腺癌治疗作用的研究

    目的:探讨磁流体热疗对小鼠胰腺癌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4周龄雌性昆明种小鼠,利用我们前期建株的小鼠胰腺癌细胞系MPC-83建立小鼠胰腺癌皮下肿瘤模型,将0.2mL浓度为1.2g/mL磁流体直接注射到肿瘤内,24h后置入交变磁场中升温至46℃和50℃,作用30min,观察磁流体热疗对荷瘤小鼠的影响及其病理学检查.结果:实验组的肿瘤瘤体中心温度分别迅速升温并稳定在46℃和50℃,而直肠温度保持在30℃~36℃之间.热疗后即刻组织病理学见肿瘤细胞呈凋亡、坏死样改变.热疗后14

    作者:王露方;董坚;欧阳伟炜;王晓文;唐劲天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复方中药紫龙金对肾癌kerr-3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

    目的:探讨复方中药紫龙金对肾癌ketr-3细胞的体外增殖抑制作用.方法:采用MTT比色法检测紫龙金对肾癌kerr-3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ketr-3细胞的凋亡率;RT-PCR方法检测肿瘤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ax,bcl-2的表达;运用血清药理学实验方法,检测含紫龙金的大鼠血清对ketr-3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结果:紫龙金对ketr-3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且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10%含药血清对ketr-3细胞亦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与0.1mg/mL紫龙金工作液的抑制作用相当;紫龙金作用ketr-3细胞48h时,1.0mg/mL组早期凋亡率(11.18±3.14)%、死亡率为(11.24±3.41)%(P<0.01);同时下调bcl-2,上调bax基因表达.结论:紫龙金通过对kerr-3细胞增殖的抑制,诱导凋亡及调节凋亡相关基因表达发挥抗肿瘤作用.

    作者:王军起;崔增林;陈家存;李望;孙晓青;郑骏年;梁云燕;王代树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自杀基因协同表达促肝癌细胞凋亡的研究

    目的:观察偶联去唾液酸糖蛋白(AF)的人端粒酶的逆转录酶启动子(hTERTp)驱动的自杀基因(tk/cd)协同表达对肝癌细胞株HepG2的靶向杀伤作用.方法:细胞培养,PCR方法构建AF-pGL3-hTERTp-cd与AF-pGL3-hTERTp-tk质粒,通过瞬时转染方法联合转染肝癌细胞HepG2和正常肝细胞L-02,MTT法观察药物浓度对肝癌细胞存活率的影响,流式技术观察其对肝癌细胞生长和凋亡的影响.结果:MTT法显示GCV、5-FC对自杀基因协同转染的HepG2细胞有较强的细胞毒作用,联合作用可降低药物浓度.流式结果表明在hTERTp驱动下自杀基因协同作用于肝癌细胞后细胞总的凋亡率为87%,高于单-AF-pGL3-hTERTp-cd组(77%),以及单一AF-pGL3-hTERTp-tk组(70%),对正常肝细胞L-02的生长影响较小.结论:偶联有AF的hTERTp驱动的自杀基因tk/cd协同表达可增强肝癌细胞的自杀效果,并促使其凋亡的作用.

    作者:马兰芳;李慧;何敬堂;刘小丽;刘江奎;杨长青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MMP-2 EGFR表达及MVD的研究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与肺癌生物学行为以及血管形成之间的关系,着重分析MMP-2、EGFR的表达以及新生血管形成在肺癌侵袭、转移及预后中的生物学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62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12例癌旁正常组织中MMP-2、EGFR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值,并分析MMP-2、EGFR的表达及MVD与组织类型、肿瘤大小、TNM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MMP-2在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2.9%,在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16.7%,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MMP-2、EGFR表达明显升高,以及MVD明显高于正常组织.与肿瘤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均有相关性(均P<0.05),与肿瘤的大小、病理分型无关(均P>0.05).MMP-2、EGFR在NSCLC中的表达以及肿瘤MVD三者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同时检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的MMP-2、EGFR的表达及MVD对判断肿瘤的恶性程度和估计预后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王立波;席妍;王彦荣;任既晨 刊期: 2009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