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肿瘤学的研究,从影像学诊断角度,深入到分子生物学、基因水平。将影像医学与肿瘤分子生物学相结合,有助于解释肿瘤影像表现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并为临床术前评价肿瘤的良恶性程度及治疗方案的选择、预后评估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本文综述了脑胶质瘤的影像学表现与其分子生物学特性的关系。
作者:张辉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脱髓鞘疾病,而MRI是脑及脊髓白质内脱髓鞘病变重要的旁临床检查方法。近年来,MRI新技术的一些量化研究方法(如磁化传递直方图分析、弥散成像、磁共振波谱等)不断应用于MS,在确定MS斑块的病理特异性、检测常规MRI无法显示的正常表现脑白质内的微观病变等方面有很大进展,从而为MS的早期诊断、疗效随访及预后推测提供依据。
作者:初曙光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磁化传递成像是一种较新的MRI技术。它不需要更换硬件,与一般的序列合用可增强不同组织间的对比度,与对比剂合用还可提高增强作用,在定量描述组织结构和组成方面具有巨大潜力,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就磁化传递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进展及在神经系统疾病应用情况作一概述。
作者:王宏伟 刊期: 2002年第03期
CT脑灌注成像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研究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像学方法,具有成像快速简便、空间分辨力高、经济实用等特点,尤其对于急性脑缺血的诊断,显示了很高的应用价值。本文综述了该方法的原理、技术要求、临床应用及其与其它影像学方法的比较。
作者:卢洁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便秘是临床常见的症状,引起便秘的原因诸多,有心源性、恶性肿瘤等,其便秘的程度可因病变的性质和时间不同各异。本文介绍了便秘的定义和分类并就便秘的影像学诊断进行了综述。
作者:王成林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小肠疾病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虽多,但特异度、敏感度均不很高。近年来,MR成像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使其对小肠疾病的检查成为可能,临床应用范围也日见扩大。本文着重对小肠MRI检查技术、临床应用及诊断诸方面进行详细评述。
作者:张依勤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作者:冯捷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作者:邬伟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作者:吴永红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作者:徐亮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作者:中文江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作者:古杰洪;王海林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作者:鲁晓燕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作者:朱丽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金属栓塞剂是临床常用的栓塞材料,但其致栓性一般较差。具有良好致栓性的铜性栓塞剂的研究与开发具有很好的前景,现就其实验研究及应用综述如下。
作者:汪国忠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本文阐述了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理论基础及介入技术。其将来的地位不仅取决于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与内支架成形术的随机试验比较结果,还取决于血管内介入器械、技术和安全性的进一步改进与发明。
作者:李永东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本文从循证保健学(EBHC)的原则、EBHC与放射学的关系以及EBHC在放射学的应用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阐述了EBHC的发展,明确了EBHC的方法学的核心及目的。本文指出了EBHC的原则同样适用于包括影像诊断和介入放射学的现代放射学,并对处在各个培训或教育阶段的放射医师都非常有益。且定义了循证放射学的概念、实践技巧以及其在放射学实践、教育和研究中的作用。
作者:左红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分子影像学是在分子水平,对活体特征和生物进程成像。相对于经典的影像诊断学,它偏重于疾病的基础变化、基因分子水平的异常,而不是基因分子改变的终效应。分子信号成像技术是一个全新领域,放射学家在其中担任重要的任务。本文主要介绍分子医学及分子影像学的新进展来评估靶分子。将来,通过加深对疾病本质的理解,靶分子成像技术将广泛用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及早期疗效的评估。
作者:熊正平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在评价关节疾病方面,MRI已成为一种有效的影像学工具,和关节镜联用能更详细地了解关节解剖及内部疾病。本文阐述了磁共振关节成像的方法、作用及临床应用现状。
作者:杨州 刊期: 2002年第03期
骨样骨瘤是一种较常见的良性骨肿瘤,瘤巢的确定是影像诊断骨样骨瘤的关键。平片仍然是诊断骨样骨瘤的重要手段,CT是目前发现瘤巢的佳方法,MRI可为骨样骨瘤的诊断提供较大的帮助,尤其能敏感地显示瘤巢周围髓内和软组织的炎性水肿,但可能造成误诊。
作者:肖利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腰椎间盘突出(LDH)是腰腿痛的主要病因之一。目前对LDH的分型尚无统一的国际命名标准。MRI具有高组织分辨力和多方位成像等特点。本文回顾了椎间盘突出分型及概念的有关文献,并对MRI在LDH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中的作用进行了综述。
作者:张燕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弥散加权成像是在分子水平研究组织中自由水质子随意运动的功能性磁共振技术,是除灌注成像之外另一种评价正常和病理组织的功能性改变的无创性方法。本文介绍弥散加权成像在肌肉骨骼系统中的实验、临床研究,重点综述肌骨系统良恶性病变的弥散特征、鉴别诊断及信号改变基础。
作者:楼海燕 刊期: 2002年第03期
螺旋CT门静脉成像作为一项无创性血管成像方法,在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本文综述了近年有关文献,概述了螺旋CT门静脉成像的检查技术,重点介绍了技术参数和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吴东 刊期: 2002年第03期
肝容积的变化一直是临床诊断肝病常用的指标之一,但由于测量方法的精确与方便程度不够,其应用受到了限制。本文重点介绍了CT肝容积测量常用的方法、肝容积的正常值,及其测量肝容积的主要临床意义。
作者:涂蓉 刊期: 2002年第03期
MRI可以多种方式评价心肌活性。近研究显示,对比增强MRI可用于区别可逆性与不可逆性心肌损伤,预测血运重建术的效果。对比增强MRI因空间分辨力高。可确切显示心外膜下存活心肌,并提供其它无创成像技术不能显示的诊断信息。本文综述了对比增强MRI评价可逆性心肌功能不良的应用。
作者:苗翠莲;张兆琪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影像学检查是发现和诊断肾上腺意外瘤(AI)的主要方法,CT、MRI和B超在AI诊断和随访中各有所长,而核医学检查可进一步提供其功能特征以协助确诊,诊疗的关键在于合理选择和综合应用各种方法,快速、全面、准确地做出诊断。
作者:王军;程洁 刊期: 200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