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的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能够依靠脑功能活动时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对脑组织进行功能成像,为人类的一些高级生理活动提供明确的解剖和功能定位.书写活动作为人类特有的高级活动,涉及复杂的脑活动.现对近年来有关正常人书写活动的fMR I研究及相关的临床研究进行分析,发现有多个脑区均与书写有关,从而对人脑高级功能的神经机制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作者:刘海;章士正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磁共振波谱可检测到创伤性脑损伤的脑组织生化代谢异常,波谱表现因损伤程度及检测时期不同而不同,对评估脑外伤伤情、预测预后及监测治疗有一定帮助.就脑外伤后质子磁共振波谱表现,如NAA、Cho、Cr及Lac等的变化特征及其与脑外伤关系进行综述.
作者:高燕;孙骏谟;田志雄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影像学检查在Chiari畸形Ⅰ型(CMI)的诊断和评价中起到关键性作用.尤其是MRI对Chiari畸形的诊断具有优势,可清晰观察到下疝的扁桃体和可能合并的其他畸形.为了更好地理解CMI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不少学者在MRI上研究了小脑扁桃体的突出程度、后颅窝的容积和形态、枕骨大孔区脑脊液的动力学、脊髓空洞症等.就以上各方面MRI研究的进展及相关的临床和发病机制进行综述.
作者:肖立志;李德泰 刊期: 2004年第03期
脑梗死终容积的预测是脑缺血后影像学检查的重要内容,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就梗死终容积预测的首次MRI检查时间、终容积判断检查时间、容积测定方法、DWI与PWI及MRS在预测中的作用、MRI预测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
作者:全冠民;张云亭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中风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逐年上升,而缺血性脑中风占中风病例的65%~80%.主要探讨了各种新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如,CT灌注成像、MR扩散成像、MR灌注成像及MR功能成像)在评价缺血性中风的优势,追踪中风的影像学演变过程以及在随访中风病人预后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刘亚武;祁吉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主要从胰腺癌病灶本身及邻近受累器官的CT表现、胰周血管受侵、胰周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灶的CT表现等几方面总结了螺旋CT在胰腺癌的诊断及术前评估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其中着重强调了螺旋CT对判定胰腺癌可切除性的指导意义,并详细介绍了螺旋CT对胰周血管重建的研究.
作者:任莹;郭启勇;高玉颖 刊期: 2004年第03期
肝细胞癌的血供与正常肝脏有很大的不同,90%以上的血液由肝动脉供应,门静脉参与肝癌周边供血,并且肿瘤内部血管形态异常,排列紊乱.MRI动态增强即是根据肿瘤血管异常的原理,通过对肝细胞癌强化情况及程度的观察以及定量分析,对其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作者:卫静;邹利光 刊期: 2004年第03期
腹部MR检查日趋广泛,然而缺乏理想的口服对比剂,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MR技术在腹部的应用.综述了口服MR对比剂的作用原理、分类、服用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以促进其研制和应用.
作者:许开元;白人驹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是一组疾病,诊断时须密切结合临床、放射和病理表现.过去曾有很多分类方法,术语也不统一,常造成诊断中的困难.介绍了由美国胸科学会和欧洲呼吸学会的多位学科专家共同制订的本病新的分类法,提出了本组病变中各种疾病的临床、放射和病理特征.
作者:姜蕾;潘纪戍 刊期: 2004年第03期
鸟型、细胞内型分支杆菌是肺部非结核性分支杆菌感染常见的病原菌,放射学表现因病人免疫力不同而各有特点.正常者分典型表现与不典型表现两种,典型表现呈肺实质性病变、空洞等改变,与肺结核较难区分.不典型表现以女性温德密尔综合征、局限性肿块为主.免疫力受抑制者肺部病变一般为全身感染的一部分,可呈正常表现或较广泛的病变.放射学表现可提示为某一种菌属所致的肺炎,确诊需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
作者:李光军;伍建林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由于肺弥漫性疾病的影像表现复杂,临床表现各异,往往给诊断带来困难.就三大类肺弥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影像表现及诊断与鉴别诊断予以分析讨论.
作者:雷志丹;马大庆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作者:臧达;贺能树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经皮椎间盘内电热疗法(IDET)是治疗以椎间盘病变为病因的慢性腰痛的一种新方法,为常规药物及物理治疗无效的病人提供了有效的手段.与传统脊柱外科手术比较,该技术具有微创、安全、并发症少等特点.
作者:范晨;赵辉;倪才方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对于骨质疏松症的骨结构和几何形态等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介绍了影像学中CT的设备和多种技术对不同部位的骨组织的数量和质量的测量和评估,阐述了在骨质疏松症的诊疗中对骨强度的诸多方面进行评价的重要性以及相关研究近况.
作者:吴胜勇;祁吉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乳腺X线普查可降低乳腺癌死亡率,但摄影技术对其临床诊疗存在着一定的影响,如影像密度的影响,因此,有必要探究其摄影质量的标准,并对不利因素加以改进.
作者:王骏;吴虹桥;宋兆祺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磁共振胃肠道成像是近年来腹部磁共振成像的研究热点之一,总结了磁共振胃肠道成像的技术要求、序列选择及在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王彩云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技术可动态观察和评估组织和病变的血供情况,尤其在肿瘤血管的功能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科研和临床价值.综述了对比剂动力学的原理及DCE-MRI在肿瘤诊断、鉴别诊断和疗效评估方面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作者:张竞文;张清;伍建林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磁共振是前列腺癌的佳影像学检查方法,但磁共振常规扫描对早期前列腺癌的诊断率及术前分期准确率尚较低,而磁共振快速序列动态增强扫描可使两者提高并能提供肿瘤的血供信息.综述了磁共振快速序列动态增强扫描的基本原理、检查方法、前列腺癌的诊断及与增生等良性病变鉴别诊断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及限度.
作者:张广英;史浩;杨贞振 刊期: 200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