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天津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天津市医学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 国际刊号:1674-1897
  • 国内刊号:12-1398/R
  • 影响因子:1.03
  • 创刊:1978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天津
  • 语言:中文
  • 邮发:6-21
  • 全年订价:19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特种医学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08年1期文献
  •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CT研究

    脑血管痉挛是蛛网膜下腔出血致残和致死的重要原因,因此脑血管痉挛的早期诊断较为重要,就CT成像在脑血管痉挛中的诊断应用价值和限度予以综述.

    作者:刘静红;李智勇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脑卒中后运动功能恢复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进展

    脑卒中后运动功能恢复与皮层功能重组、白质纤维束变性程度等多方面因素有关,就BOLD-fMRI和DTI两种功能磁共振成像方法对脑卒中后运动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吴志远;缪飞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颅内囊肿的病理-影像学表现和鉴别诊断

    颅内囊肿和囊性肿物种类繁多,影像学表现不尽相同.回溯颅内多种囊性病变的病理学表现、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并依据病变发生部位明确了缩小鉴别诊断范围的诊断思路.

    作者:苗延巍;伍建林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脑肿瘤瘤周水肿的MSCT灌注成像研究进展

    瘤周水肿是脑肿瘤的常见并发症,国内外已经有很多关于脑肿瘤瘤体的CT灌注研究的报道,对多层螺旋CT (MSCT)灌注成像技术及脑肿瘤瘤周水肿的灌注参数在脑肿瘤诊断、边界界定及治疗后的评估等方面的临床价值进行综述.

    作者:任广;陈爽;冯晓源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大肠癌中的诊断应用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是利用水分子扩散运动特性成像的新技术.它对人体的研究深入到细胞水平,反映着人体组织的微观结构和细胞内外水分子的转运等变化.随着MRI技术的发展,DWI在大肠肿瘤的应用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就DWI的基本原理及在大肠癌诊断中的应用现状予以综述.

    作者:王建明;侯俊琪;李健丁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翼状韧带的影像解剖学研究

    目的 探讨翼状韧带的位置、形态及走行,并深入研究其断面解剖形态及CT和MRI表现.方法 采用经福尔马林固定的正常成人头颅标本12例,其中3例用于大体解剖观察,3例制成5.0 mm厚的冰冻切片,6例制成0.5 mm厚的薄层切片;选取2组各51例健康志愿者分别行CT和MRI检查.结合大体和断面解剖,分析翼状韧带的CT和MRI表现,并对其进行影像学测量.结果 大体和断层解剖均能清晰显示翼状韧带的位置、形态及走行.齿状突上部的横断面和齿状突中部的冠状面是显示翼状韧带的理想层面.翼状韧带在CT和MRI横断面、冠状面及矢状面上的显示率均为100%(51/51).对于翼状韧带结构的显示,MRI优于CT,尤其是质子密度加权成像的显示效果佳.翼状韧带宽度在男女性别及左右侧别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和MRI均能较好地显示翼状韧带,结合大体和断层解剖进行研究,可为翼状韧带创伤、畸形及感染等病变的诊断提供影像解剖学支持.

    作者:郝彩仙;刘筠;靳颖;王建;钟进;王金月;朱淼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骨肿瘤的MR灌注和扩散加权成像研究

    目的 对临床常见的骨肿瘤进行MR灌注成像(PWI)和扩散加权成像(DWI)研究,探讨其在骨肿瘤定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恶性骨肿瘤18例,良性骨肿瘤21例,行MR PWI和MR DWI,应用Functool 2软件分析,于灌注像上得到病灶时间一信号曲线(TIC)、首过期(FP)信号递减幅度、TIC大线性斜率、两次稳态信号差值;于DWI上获得病灶表观扩散系数(ADC)值;采用SPSS 13.0统计分析软件,将从良、恶性骨肿瘤两组样本中获得的各种参数用成组设计的两样本均数进行t检验,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选择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的阈值,计算MR PWI和MR DWI诊断恶性骨肿瘤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果 MRP PWI显示,17/21的良性骨肿瘤TIC表现为Ⅰ型(平稳型)及Ⅱ型(缓降缓升型),恶性骨肿瘤TIC表现为Ⅲ型和Ⅳ型(速降型);良、恶性骨肿瘤之间的FP信号递减幅度、TIC大线性斜率及两次稳态信号差值在良、恶性骨肿瘤之间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其据此诊断恶性骨肿瘤的准确度分别为82.1%、79.5%和87.2%;有4例良性骨肿瘤可根据其MR-PWI作定性判断,结果误诊为恶性肿瘤.MR DWI显示:b=300 s/mm2时,良、恶性骨肿瘤的ADC值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若以ADCI.63x103mm3/s为恶性阈值,其诊断恶性骨肿瘤的准确度为79.5%.MR PWI和MR DWI诊断恶性骨肿瘤的准确度分别为89.7%和79.5%.结论 MR PWI比MR DWI更有助于鉴别良、恶性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但恶性骨肿瘤与富血供良性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灌注参数存在重叠,此时结合MR DWI可以提高诊断准确度.

    作者:王绍武;孙美玉;张丽娜;宋清伟;高茵松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基于稳态的三维高分辨扩散加权序列在颅神经成像中的应用初探

    目的 探讨基于稳态的三维高分辨扩散加权成像序列(3D DW-SSFP)在颅神经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2例志愿者行3D DW-SSFP序列和常规MRI扫描,将获得的3D DW-SSFP序列原始图像进行大信号强度投影(MIP)、薄层MIP、多曲面重组(MPR)等后处理,由2名高年资放射科医师观察并参照格氏解剖学图谱评价后处理影像,评价内容包括颅神经显示情况、影像质量.结果 3D DW-SSFP序列能够产生信号均匀且对比良好的颅神经影像,除嗅神经以外的所有颅神经颅内段,头、面、颈部所有颅神经颅外段主要分支均能清晰显示.结论 3D DW-SSFP序列能够准确清楚地显示颅神经主干及分支,对于颅面部颅神经病变的诊断和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为周围神经成像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张中伟;陈应明;孟悛非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1H-MRS联合DCE-MRI扫描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磁共振氢质子波谱(1H-MRS)中胆碱峰的升高有助于判断肿瘤的良恶性,而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技术可动态观察乳腺疾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两者的联合应用有望提高乳腺癌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就1H-MRS联合DCE-MRI扫描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予以综述.

    作者:陈林丽;赵建农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螺旋CT在评价Ⅰ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中的价值

    肺癌中80%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晚期NSCLC无法治愈,但Ⅰ期病人的生存率相对较高,5a生存率达60%~70%.Ⅰ期NSCLC一般采用手术根除,但术后有30%~40%的病人治疗失败,主要表现为远处转移和(或)局部区域性复发.通过一些特征性术前CT表现来准确预测其预后,可为临床个体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新靶点.

    作者:关玉宝;杨海虹;曾庆思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多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支架再狭窄诊断中的应用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已经成为冠心病介入治疗的主要方式,但支架再狭窄的问题仍未完全解决,支架再狭窄的无创性影像学评价备受关注.综述冠状动脉支架类型和再狭窄的发生机制以及多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支架再狭窄诊断中的应用现状.

    作者:王照谦;刘玉清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肺静脉成像及解剖学研究与房颤射频消融术

    肺静脉的解剖存在变异,其与房颤的发生关系密切,射频消融术可完全治愈房颤.术前影像学检查对肺静脉解剖结构的观察、手术径路的设计及手术器具的选择有指导作用.目前,肺静脉的主要影像学检查技术包括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及磁共振血管成像.

    作者:金彪;朱铭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冠状动脉的双源CT血管成像

    双源CT的时间分辨率为83ms,可进行不依赖心率的冠状动脉数据采集,即使对于高心率的病人也可获得满意的影像质量,不需要服用降低心率的药物,真正满足了冠状动脉CT成像进人临床的需求,能可靠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综述双源CT的基本原理和在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

    作者:张龙江;卢光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股骨上段骨强度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骨密度并不是骨强度的唯一决定因素,骨的几何形态、显微构筑、骨质量也能反映骨强度.股骨上段作为骨密度减低及骨折发生的敏感部位,近来对其的研究颇多.对该部位骨强度的诸多影像学评价及相关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贾慧惠;蔡跃增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CyberKnife治疗良性病变的现状与进展

    CyberKnife作为目前先进的放射治疗设备,国内外近来发展很快.该设备在许多方面具有传统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设备无可比拟的优势,已广泛应用于全身大多数部位的良性病变的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该技术目前尚不成熟,治疗标准有待统一,需继续研究及探讨.

    作者:于海丽;王志震;王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MRI在宫颈癌诊断和治疗效果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MRI是宫颈癌术前确定分期的佳影像学手段,扩散加权成像及灌注成像在评价肿瘤复发、监测放疗效果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刘颖;孙浩然;白人驹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肾脏磁共振功能成像的研究进展

    随着磁共振设备及序列的不断发展,磁共振功能成像在腹部脏器的应用成为现实.肾脏的磁共振功能成像近年来发展迅速,就其研究现状、存在的问胚及其发展方向予以综述.

    作者:张雷;张敏鸣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头颈部恶性肿瘤有无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预后的关键.因此,有效地鉴别转移性淋巴结和良性淋巴结非常重要.就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对转移性淋巴结诊断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曾泳瀚;刘筠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影像学诊断及治疗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常见的非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确诊和及时治疗可以显著降低病残率和死亡率.综述了确定蛛网膜下腔出血和动脉瘤的形态位置的各种影像学方法的优势与不足,总结了影像学判断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症的作用,对比了手术夹闭和血管内动脉瘤栓塞术的危险性,并归纳了血管内动脉瘤栓塞术的新进展.

    作者:刘亚武;祁吉 刊期: 200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