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雌激素的雌激素样或抗雌激素活性有着广泛的临床治疗价值,将为与雌激素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手段,具有广阔的研究和开发前景.介绍近年来植物雌激素对围绝经期综合征、骨质疏松、心血管疾病和肿瘤的临床应用情况.
作者:樊官伟;王虹;张琚;高秀梅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现已研究的、来源于天然植物的抗肿瘤剂分布于60科150余种植物中,具有不同的化学类别与结构特征,常见的有生物碱、黄酮、萜类等,为研发抗肿瘤新药提供大量先导化合物.对莲叶桐科、鸢尾科、胡桃科、唇形科、樟科、豆科、百合科、桑寄生科、木兰科、锦葵科的抗肿瘤植物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顾关云;蒋昱 刊期: 2008年第03期
涂膜剂是用有机溶媒溶解成膜材料和药物而制成的适合于治疗皮肤病、口腔病及骨科疾病等的外用剂型,比较适于中药复方制剂.通过查阅文献,对涂膜剂的涵义、特点、成膜材料、制备工艺与质量控制、临床应用等情况进行综述.
作者:孙晶;王向涛;季宇彬 刊期: 2008年第03期
蓬子菜资源丰富,在很多国家有药用基础,其主要化学成分为黄酮、蒽醌类,活性化合物香叶木苷具有改善微循环、止血、保肝等药理作用.简述蓬子菜及其制剂研究的新进展,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认为蓬子菜有良好的利用价值和开发潜力,其活性部位作用机制研究有待深入,尤其应重点关注其量多的活性成分香叶木苷.
作者:崔明宇;冀有良;苏连杰;卢卫红;马英丽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建立补天注射液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补天注射液有效成分.色谱柱为Spherisorb C18,流动相为甲醇-水(8:2),检测波长205 nm,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30.6℃.结果 黄芪甲苷的质量浓度在0.064~200 μg/mL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89%,RSD为2.23%;所测补天注射液富含黄芪甲苷质量浓度为2.51~2.95 μg/mL.结论 本方法操作简便、可靠,分离度较好,结果准确,可作为补天注射液的制备与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刘宏胜;吴胜群 刊期: 2008年第03期
依据海关数据、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整理发布的资料显示:2007年我国中药材及饮片出口额为4.8亿美元,植物提取物出口额亦为4.8亿美元,较2006年均有增长.现将2007年植物药与中药出口市场、出口品种等情况做简要介绍.
作者:张中朋;刘张林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刺五加脑灵液样品中活性成分紫丁香苷进行测定.方法 采用YMC-PackODS-A C18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15:85);检测波长为265 nm;体积流量为1.0mL/min;柱温30℃.结果 紫丁香苷在0.012 4~0.049 6 mg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2,平均回收率为100.67%,RSD为0.96%.结论 经方法学考察试验,此方法可以作为刺五加脑灵液的测定方法.
作者:王洋;武晓丹;金哲雄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刺五加注射液临床应用的不良药物反应(ADR)及相关因素.方法 对文献报道的刺五加注射液临床应用ADR 50例资料进行分类统计及分析.结果 刺五加注射液主要的不良反应为过敏性休克,高达40%.结论 加强对刺五加注射液的安全性监督和管理.
作者:常晓红;于玥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对刺五加总苷片制备工艺进行优选并建立片剂的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考察影响片剂制备工艺的各因素(A:淀粉用量;B:糊精用量;C:蔗糖用量),以多指标综合评分法进行直观分析及方差分析,筛选出符合片剂成型质量要求的处方,并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刺五加总苷片中丁香苷的量,对制剂的质量标准进行研究.结果 佳处方为A2B3C1,即刺五加总苷浸膏粉末20 g、淀粉10 g、糊精15 g、蔗糖2 g;以HPLC法测定该片剂中丁香苷的量,方法精密度、稳定性、重现性良好,回收率为98.8%,RSD为0.69%(n=6).结论 此工艺简单易行,稳定可行,适于工业化生产;拟定的质量标准稳定、可靠.
作者:曲中原;金哲雄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对产于我国甘肃省的中药秦艽的3种基源植物秦艽、麻花秦艽与小秦艽进行RAPD分析,建立具有鉴别意义的DNA指纹图谱.方法 采用RAPD分子标记对秦艽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利用NTSYSpc 2.1和Popgene 3.2软件分析3种秦艽间的亲缘关系,构建树系图.结果 从80条RAPD引物中筛选出4条具有鉴别意义的多态性引物,在3种秦艽中共得到39个DNA条带,其中共有条带2条,多态条带37条.据此获得了能有效区别3种秦艽的多态性RAPD指纹谱.结论 甘肃产秦艽的3种基源植物遗传分化明显,RAPD方法能有效地将它们区分鉴别.
作者:徐红;王峥涛;胡之璧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对刺五加根、茎、叶原药材及总苷提取物的红外光谱图进行整体分析.方法 采用红外光谱三级宏观指纹鉴定的方法.结果 原药材谱图显示,根和茎谱图较为相似,主要体现在草酸钙和淀粉特征峰,而叶的草酸钙特征峰几乎消失,淀粉特征峰的峰形也变得不明显.总苷提取物的一维谱图显示根、茎、叶在1 602、1 514、1 452(苯环骨架振动)、1 271 cm-1(=C-O)附近均有特征吸收,因此,推测3者共有的成分为酚苷类化合物.二阶导数谱图给出叶在1 656 cm-1(黄酮的C=O)附近特征峰明显强于根和茎,说明叶中黄酮类成分高于根和茎.二维谱图在1 350~1 700 cm-1波段根和茎均体现苯环骨架振动的5个自动峰1 636、1 600、1 521、1 462、1 453 cm-1,叶除了苯环骨架振动峰外还出现1 656 cm-1黄酮类成分的C=O振动,进一步证实叶中黄酮类成分高于根和茎.结论 初步建立了刺五加的宏观质量控制标准,提供了宏观质量控制的重要参考数据和评价依据.
作者:金哲雄;徐胜艳;孙素琴 刊期: 2008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