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天津市教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天津医科大学
  • 国际刊号:1006-8147
  • 国内刊号:12-1259/R
  • 影响因子:0.88
  • 创刊:1995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天津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14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 1999年被评为天津市高校学报一等奖
  • 医药卫生综合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2008年1期文献
  • PSMA增强子/启动子特异性驱动shRNA靶向干扰EGFP的研究

    目的:探讨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增强子、启动子(PSMAe/p)驱动shRNA转录效果,比较何种终止序列有效.方法:分别以poly(A),minipoly(A),poly(U)为终止序列设计针对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的干扰序列,克隆入经Sal Ⅰ和BamH Ⅰ双酶切的pPSMAe/p载体上.然后通过脂质体介导,将各重组干扰质粒与pEGFP-C1质粒共转染PC-3和LNCaP细胞.采用荧光显微镜,流式细胞仪,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EGFP在各组细胞中的干扰效果.结果:重组质粒中成功插入了目的基因片段;荧光显微镜和流式测定结果显示各干扰质粒与pEGFP-C1质粒共转染LNCaP后,各干扰组荧光表达均有不同程度减少,与空载体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pPSMAe/p-shEGFP-poly(A)组减少与pPSMAe/p-shEGFP-minipoly(A)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pPSMAe/p-shEGFP-poly(U)组相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各干扰载体与pEGFP-C1质粒共转染PC-3后各组荧光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EGFP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LNCaP细胞各干扰组中EGFPmRNA和蛋白表达与空载体对照组相比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以pPSMAe/p-sh.EGFP-poly(A)组为明显.结论:成功构建了针对EGFP的RNA干扰表达载体pPSMAe/p-shEGFP-poly(A)、pPSMAe/p-shEGFP-minipoly(A)和pPSMAe/p-shEGFP-poly(U);PSMAe/p可特异性驱动shRNA转录;poly(A)终止信号终止转录有效.

    作者:孙建涛;徐勇;张志宏;杨阔;王萌;刘冉录;韩育植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彩超测定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肝血管指数的价值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肝血管指数(LVI)在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明确诊断的45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和30例正常人,分别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门静脉流速(PVV)、肝动脉搏动指数(HA-PI),并计算肝血管指数(LVI).结果:肝硬化组的LVI比正常组明显降低,分别为7.877±2.657和22.163±4.487(P<0.001).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LVI可作为肝硬化诊断的重要参数之一.

    作者:方宇;尹彦玲;刘梅玲;刘悦;张杰;朱莉;刘伟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大鼠寡霉素敏感相关蛋白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目的:克隆大鼠寡霉素敏感相关蛋白(OSCP)基因全长cDNA,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QE30-Xa-OSCP.方法: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从大鼠脑组织中扩增出目的基因,先以A-T连接方式克隆到pTA2载体中,再将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QE30-Xa中,并进行酶切、测序鉴定.结果:RT-PCR扩增出约700 bp特异性片段,重组原核表达载体经酶切鉴定结果同预期相符,经测序鉴定序列同源性与GeneBank报道一致.结论:成功构建了重组原核表达载体pQE30-Xa-OSCP.

    作者:范海鸣;刘艳霞;王宝利;张建红;吴艳娜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子宫内膜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癌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探讨这些因素能否用于判断患者淋巴结状态.方法:选取91例1995年1月~2005年1月行根治性子宫切除手术或次根治性子宫切除手术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分析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与腹膜后盆腔淋巴结转移以及淋巴结转移与患者生存期的关系.结果:91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中,淋巴结转移18例.淋巴结转移在组织分型、分级、肌层浸润、宫颈受累和脉管浸润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组织类型、肿瘤分级、宫颈受累和脉管浸润为淋巴结转移独立的相关因素.年龄、绝经状态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淋巴结转移患者5年生存率(33.7%)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95.8%),有统计学差异.淋巴结转移与患者生存期相关(P<0.05).结论:非子宫内膜样癌、肿瘤低分化、肌层浸润深、宫颈受累和脉管浸润与淋巴结转移相关,淋巴结转移患者生存期短,预后差.

    作者:张丽志;薛凤霞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适用于shRNA表达研究的克隆载体构建

    目的:建立一种适用于shRNA表达研究的克隆载体.方法:通过PCR扩增一段含有自杀基因ccdB和卡那霉素抗性基因的DNA序列.将其双酶切后克隆至shRNA表达载体pSilencer3.1-H1 neo中,得到重组体pSilencer3.1-ccdB.运用此重组体构建荧光素酶的shRNA表达载体并设立对照进行非重组背景的结果比较.结果:成功建立了pSilencer3.1-ccdB克隆载体.应用此载体构建荧光素酶的shRNA的表达载体,结果显示完全消除了非重组背景.结论:建立了适用于shRNA表达研究的克隆载体,为进一步研究siRNA的基因功能奠定了基础.

    作者:焦艳丽;李晓霞;孙紫阳;王宝利;郭善一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HMGB-1基因及其受体RAGE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检测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mRNA和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mRNA在宫颈鳞癌(CSE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探讨它们与CSEC发生、侵袭和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CSEC、癌旁及正常官颈组织中HMGB-1 mRNA和RAGE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1)HMGB-1mRNA在CSES、癌旁组织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宫颈组织(P<0.05).其表达与肿瘤分期、淋巴转移明显相关(P<0.05),而与肿瘤直径、分级无关(P>0.05).(2)RAGE mRNA在CSES、癌旁及正常的宫颈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无明显的统计差异(P>0.05),其表达与肿瘤直径、分级、分期无关(P>0.05),仅与淋巴转移相关(P<0.05).结论:HMGB-1可作为判断宫颈肿瘤侵袭、转移的生物指标,RAGE与CSEC转移相关,HMGB-1/RAGE可能是促进CSEC转移发生的重要信号通路.它们将有可能成为治疗宫颈癌淋巴转移的新靶点.

    作者:杜晓琴;付欣;郝权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高龄肺癌外科治疗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手术方式、辅助化疗等因素对70岁以上高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238例70岁以上行手术治疗的NSCLC患者.分析性别、吸烟史、术前肺功能、肿瘤大小、手术方式、淋巴结清除数目、病理类型、TNM分期、气管断端有无残留、辅助化疗等对高龄NSCLC预后的影响.结果:肿瘤直径大于3 cm、TNM分期、淋巴结清除个数为该组患者的预后独立危险因素;楔形切除及肺叶切除术预后好于全肺切除术(P=0.032);辅助化疗组与单纯手术组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9).结论:对于早期高龄NSCLC,术中需在彻底切除肿瘤的前提下尽可能保留肺功能:系统性清除纵隔及肺门淋巴结有利于提高生存率.辅助化疗未明显改善本组患者5年生存率.

    作者:杨冉;王长利;张真发;岳东升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缺氧诱导因子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研究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中缺氧诱导因子HIF-1α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定量RT-PCR和免疫组化分别测定食管鳞癌组织和正常组织HIF-1α表达水平.对比分析HIF-1α在食管鳞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以及HIF-1α与肿瘤侵犯深度、淋巴结转移、肿瘤组织分化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食管鳞癌组织中HIF-1α mRNA表达高于食管正常组织(P=0.14),食管鳞癌组织中HIF-1α蛋白阳性率50%,明显高于正常组织的14%.HIF-1αmRNA表达趋向于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73).HIF-1α蛋白表达在胞核和(或)胞浆中,HIF-1α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肿瘤组织分化相关(分别P=0.013、P=0.028).结论:肿瘤组织中HIF-1α表达高于正常食管组织,其表达除蛋白水平受缺氧调节外,还可能存在转录及转录后水平调节;HIF-1α亦与淋巴结转移和肿瘤组织分化程度密切相关.因此,HIF-1α有可能作为反映食管癌诊断及进展的生物学指标,成为抗血管生成治疗的靶点.

    作者:赵华锋;于振涛;齐大亮;赵锡江;唐鹏;刘向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盐酸非索非那定胶囊治疗季节性过敏性鼻炎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盐酸非索非那定胶囊治疗季节性过敏性鼻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用随机双盲双模拟对照临床试验方法.试验组64例,口服盐酸非索非那定胶囊60 mg,每日2次.对照组68例,口服盐酸西替利嗪胶囊10 mg,每日 1次,疗程14 d.结果:试验组显效率为28.13%,对照组显效率为22.06%,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6%,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7%,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盐酸非索非那定胶囊治疗季节性过敏性鼻炎安全、有效.

    作者:高铎;张宏誉;徐为人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抗ABL酪氨酸激酶区胞内抗体抑制K562细胞体外生长

    目的:观察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转导抗ABL酪氨酸激酶区胞内抗体基因后,对其体外生长的影响.方法:通过表达抗ABL蛋白酪氨酸激酶区胞内抗体的模型:K562-ibE-eGFP细胞,观察该细胞与对照细胞在有血清培养条件下的细胞生长和无血清培养条件下细胞活力,并观察无血清培养24 h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K562-ibE-eGFP细胞在有血清培养条件下生长受抑制,在无血清培养条件下细胞活力显著下降,并且无血清培养24h细胞出现早期凋亡形态变化.结论:通过转导抗ABL酪氨酸激酶区胞内抗体的方法能抑制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体外生长,并促进其在无血清条件诱导下凋亡,这可能是细胞内酪氨酸激酶活性降低,BCR/ABL信号途径被阻断,逆转了BCR/ABL对细胞生长和凋亡的影响作用.

    作者:徐冬;付晓达;魏枫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5-氨基水杨酸pH依赖-时间控制型结肠定位微丸的制备与体外释放研究

    目的:制备pH依赖-时间控制型5-氨基水杨酸(5-ASA)结肠定位微丸给药系统.方法:以Eudrasit NE30D为时间控释包衣内层,Eudrasit S100为pH控释外层,柠檬酸三乙酯为增塑剂,采用流化床喷雾包衣技术,制备pH依赖-时间控制型微丸.采用释放度测定法考察影响药物释放的各种因素.结果:包衣增重是影响药物释放的关键因素,在模拟人体胃肠道pH变化条件下,微丸释放基本符合释放要求,显示了良好的结肠定位效果.结论:通过调整内外层包衣厚度可制备5-氨基水杨酸结肠定位给药微丸.

    作者:刘群;李晓华;杨金荣;房志仲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柠檬提取物对多重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

    目的:观察柠檬提取物对多重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初步探讨柠檬提取物的抑菌机制.方法:采用纸片法、对倍稀释法对不同浓度柠檬提取物进行耐药菌株的抑菌试验;采用SDS-PAGE电泳法,观察柠檬提取物作用下菌体蛋白质电泳图谱的变化;通过测定乳酸脱氢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的活性,观察柠檬提取物作用下酶活性的改变.结果:柠檬提取物对临床分离的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纸片抑菌实验抑菌环>30 mm,小抑菌浓度为1:6 400;在不同凝胶浓度的SDS-PAGE中,柠檬提取物作用的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明显的菌体蛋白电泳图谱的改变;柠檬提取物对酶活性无改变.结论:柠檬提取物对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影响了菌体蛋白质的合成.初步揭示了柠檬提取物的作用机制.

    作者:张纬;徐建设;孙晓明;钟启平;李晓霞;张清敏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胰岛素对高糖状态下内皮细胞表达bcl-x、bax的影响

    目的:探讨高糖状态下胰岛素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表达bcl-xL、bax的影响.方法:分离HUVEC.以不同浓度的葡萄糖、胰岛素孵育72 h,提取细胞RNA.内皮细胞表达bcl-xL、bax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SQ-RT-PCR)法.结果:高浓度葡萄糖(33.3 mmol/L)使HUVEC表达bel-xL减少(P<0.05),bax表达增加(P<0.05);加入生理浓度(20.0 mU/L)或高浓度(1000.0 mu/L)胰岛素(INs)后bcl-xL表达增加(P<0.05),加入高浓度INS后bax表达减少(P<0.05).结论:高糖可使HUVEC表达bcl-xL减少,bax表达增加;胰岛素能加强bcl-xL减弱bax表达.提示胰岛素可以通过干预bcl-xL、bax表达影响内皮细胞凋亡.

    作者:朱玉;冯凭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GST-G3BP Domain 1~5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其表达

    目的:构建GST-G3BP Domain 1~5的融合表达质粒,并在大肠杆菌中稳定表达.方法:PCR扩增G3BP Domain 1~5片段,利用限制性内切酶geaR I和Not I将其连接至载体pGEX-4T-1,将连接产物转化大肠杆菌,挑取单菌落,提取质粒,经PCR和双酶切鉴定后测序.将转化正确的大肠杆菌过夜培养,IPTG诱导融合蛋白表达,immobilized Glu-tathione beads钓取目的蛋白.结果:G3BP Domain 1~5片段均成功连接至载体pGEX-4T-1,在大肠杆菌BL21中可得到稳定表达的融合蛋白.结论:GST-G3BP Domain 1~5的融合表达质粒构建成功.

    作者:葛林;何津岩;邵洁;东莉洁;方建飞;李晓东;杨洁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原发干燥综合征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变化的相关研究

    目的:了解原发干燥综合征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并比较原发干燥综合K(pSS)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和对照组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差异.分析T细胞亚群与血沉、血清免疫球蛋白IgG和类风湿因子等病情活动指标的关系.结果:pSS组和SLE组外周血CD4+淋巴细胞水平和CD4+/CD8+比值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低(P<0.05),而pSS与SLE两组则无明显差异(P>0.05).pSS组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和SLE组(P<0.05),SLE组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水平也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SS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水平和CD4+/CD8+比值在疾病活动期下降,并与psS的疾病活动性指标血清IgG、血沉呈负相关性(P<0.05).CD8+细胞水平在疾病活动期明显升高,且与以上指标呈正相关性(P<0.01).结论:pSS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存在异常,与发病密切相关.pSS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和CD4+/CD8+比值与病情活动有关.

    作者:李昕;邱宇杰;韩建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肝细胞肝癌中HSP70和Bcl-2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初步研究热休克蛋白70(HSP70)及抗凋亡蛋白Bel-2在肝细胞肝癌(HCC)中的表达及其与HCC凋亡的关系.方法:145例HCC、78例肝硬化标本经病理复查后制成组织芯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HSP70和Bcl-2的表达情况.结果:HCC组HSP70表达指数高于肝硬化组(P<0.01);HCC组Bcl-2表达指数低于肝硬化组(P<0.01);HSP70阳性表达指数与Bcl-2阳性表达指数呈负相关(P<0.05).结论:HSP70可能作为主要的抑制凋亡蛋白参与HCC的凋亡调控,Bcl-2在HCC中凋亡抑制作用可能减弱.

    作者:王星辉;赵秀兰;刘易欣;高玉彤;孙保存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利多卡因对缺氧/复氧后肝细胞NO、MDA生成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预处理对正常人肝细胞株(L02)缺氧,复氧后肝细胞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生成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L02细胞随机分为3组:缺氧/复氧组(H组)、利多卡因预处理组(L组)和正常对照组(N组).肝细胞缺氧4h后,复氧10h,测定复氧后细胞培养液中NO、MDA、ALT、AST含量,流式细胞仪检测肝细胞凋亡率,通过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复氧10h后,与N组比较,H组细胞培养液中NO浓度明显降低,ALT、AST、MDA含量及肝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电镜下显示细胞损伤明显;L组细胞培养液中NO浓度较N组明显升高,MDA、ALT、AST水平及肝细胞凋亡率高于N组但明显低于H组,电镜下显示细胞损伤较H组轻.结论:利多卡因预处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缺氧/复氧后肝细胞损伤,降低细胞凋亡率,NO和MDA参与了这一过程.

    作者:左新华;欧阳文;段开明;王明安;李锦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国产甲磺酸帕珠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国产甲磺酸帕珠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多中心、随机、双盲、阳性药物平行对照设计.以盐酸左氧氟沙星葡萄糖注射液为对照药,对比甲磺酸帕珠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试验组74例,甲磺酸帕珠沙星氯化钠注射液300mg每12 h静脉滴注 1 次.对照组72例,盐酸左氧氟沙星葡萄糖注射液200 mg每12 h静脉滴注1次,总疗程均为7~14 d.结果:帕珠沙星组和左氧氟沙星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77.0%和80.6%,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7.5%和91.9%,经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帕珠沙星组和左氧氟沙星组分别为5.40%和6.94%,经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磺酸帕珠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治疗下呼吸道感染安全有效.

    作者:韩雪梅;葛庚芝;陈宝元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血尿酸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210例和非冠心病患者60例;冠心病组又分为单支病变组82例,双支病变组58例,三支病变组70例.分别测定血清尿酸(SUA)及血脂水平,同时记录性别、年龄、吸烟、高血压、糖尿病等相关因素.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清尿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SUA水平呈递增趋势,其中多支病变组与单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与双支病变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尿酸水平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相关.血尿酸水平升高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作者:王煜伦;孙根义;张颖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不同能量半导体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疗效

    目的:探讨不同能量半导体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治疗晚期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晚期难治性青光眼患者37例40眼随机分成两组,分别应用高能量和低能量行半导体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观察眼压、并发症,评价治疗效果.结果:高能量组眼压由术前(43.45±14.51)mmHg降至(20.47±11.17)mmHg,显效率75%.低能量组眼压由术前(44.55±14.89)mmHg降至(28.53±9.47)mmHg,显效率45%.两组术后眼压下降有显著差异(P<0.05),无严重的并发症.结论:应用较高能量半导体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可以有效的降低眼压.减少重复治疗的次数,对于绝对期或近绝对期的患者安全、有效、经济.

    作者:杨海燕;张红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检测乙肝标志物的应用

    目的:探讨电化学发光免疫技术(ECLIA)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原(HBeAg)和乙肝e抗体(an-ti-HBe)的特异性.方法:ECLIA测定和酶免疫测定(EIA)检测乙肝标志物.结果:应用ECLIA方法检测HBsAg精密度,大批内变异≤8.30%,大日间变异≤15.33%,HBsAg灵敏度0.05 ng/ml,HBeAg灵敏度0.03NCU/ml.HBsAg检测范围0.01~7 000 COI.结论:ECLIA检测HBsAg灵敏度高,重复性好,检测范围宽.检测HBeAg灵敏度可能更高.

    作者:王利娜;姚智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阿德福韦酯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阿德福韦酯片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试验分两个阶段,持续48周.将病人随机分为阿德福韦酯组(A组)和安慰剂组(B组),第一阶段A组服用阿德福韦酯片10mg,每日1次.B组服用安慰剂,每日1次,双盲治疗12周;第二阶段A组和B组都服用阿德福韦酯片10 mg,每日1次,开放治疗36周.分别在治疗的4、8、12、24、36、48周末进行疗效和安全性评价.结果:两组治疗至12周,血清HBV-DNA水平(对数值)分别下降2.27、0.48,较基线水平相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阿德福韦酯与安慰剂相比,可显著降低HBV-DNA水平.治疗至48周时,两组可使血清HBV-DNA(对数值)的含量较基线时分别下降3.30和3.40,两组数值较基线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有73.89%和 74.68%的患者血清HBV-DNA的含量较基线时下降≥2 log10,两组数值较基线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片抑制乙肝病毒复制安全有效,是可以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药物.

    作者:刘锐;高卫真;徐道振;皇甫玉珊;胡大荣;唐美芳;龚作炯;潘晨;姚晨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酚红棉线试验在诊断干眼中与Schirmer'sⅠ试验及BUT一致性的比较

    目的:比较在诊断干眼方法中酚红棉线,Schirmer's Ⅰ试验及泪膜破裂时间测量泪膜的一致性.方法:110只白内障术眼术前分别用酚红棉线试验,Schirmer's Ⅰ试验测量泪液分泌量,两种方法间隔5 min,然后均行泪膜破裂时间测定(break up time,BUT),所有资料均采用Kappa统计学方法,分析其一致性.结果:酚红棉线测量泪液分泌试验,棉线湿长<10 mm的患者,占总眼数的36.4%,湿长<20 mm者,占总眼数的89.1%;Schirmer's Ⅰ试验滤纸湿长<5 mm者,占总眼数的10.9%,湿长<10 mm者,占总眼数的40.0%.BUT<5 s者占总眼数的23.6%,<10 s者占总眼数的65.5%.酚红棉线试验与Schirmer's Ⅰ试验,BUT的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从0.03到0.29,从-0.028到0.13,酚红棉线试验与Schirmer's Ⅰ试验及BUT的一致性较差.同样Schirmer's Ⅰ试验与BUT的一致性Kappa值从0.12到0.31,两者的一致性较差.结论:酚红棉线试验与Schirmer's Ⅰ试验,BUT试验在测试泪液量方面的一致性较差,而且Schirmer's Ⅰ试验与BUT试验相比较一致性也较差,因此诊断干眼患者需要联合多种检查方法.

    作者:朱彦霞;汤欣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酮洛芬印迹聚合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目的:探讨采用分子印迹技术制成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对酮洛芬的特异性吸附作用.分析比较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之间的作用,同时对以不同功能单体合成的聚合物的结合性能进行研究.方法:以酮洛芬为模板分子.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分别以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酸和加入甲基丙烯酸丁酯的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合成了对酮洛芬具有特异性吸附能力的3种分子印迹聚合物.结果:用丙烯酰胺合成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对模板分子酮洛芬的结合能力强.其中以丙烯酰胺和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制成的聚合物对酮洛芬都存在两类不同亲和性的结合位点,而以混合功能单体制成的聚合物对酮洛芬存在一类亲和性结合位点.结论:该方法条件简单方便,对分子印迹技术用于环境、血液等复杂样品中酮洛芬的分离和富集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邵园;刘照胜;郝兰芳;段宏泉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症与相关躯体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症发生与相关躯体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Zung抑郁自评表(SDS)对113例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分别进行抑郁状态评估.同时测定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肌酐(Cr)、尿素氮(BUN)等生化指标.利用改良主观全面营养评价法(MSGAN)对患者进行营养不良的评估.采用Charlson并发症指数评估患者的并发症状况.结果:抑郁组52例(45.92%),年龄、身体质量指数、hs-CRP、营养不良评分(MS)、Chadson并发症指数明显高于非抑郁组(P<0.05),血清Alb、Hb明显低于非抑郁组(P<0.05),而BUN、Cr、Kt/V 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尸>0.05).结论: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状态与贫血、低蛋白血症、营养不良、身体微炎症状态、并发症等躯体因素相关.

    作者:魏震;姜埃利;魏芳;于海波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胃肠间质瘤47例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分析胃肠间质瘤(GISTs)的手术治疗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GISTs患者临床和病理资料及治疗方法并分析影响生存因素.结果:所有47例均手术治疗,43例(91.5%)完全切除.全组术后5年总体生存率为76.3%,5年无病生存率为68.7%.完全切除术后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总体生存率的因素有术前转移、肿瘤大小、坏死、核分裂像数目及术后复发(P<0.01).完全切除后多因素分析发现影响无病生存率的因素为术前转移(P<0.05)及核分裂像数目(P<0.001).结论:手术完全切除对于GISTs是主要的治疗方法.术前转移及核分裂像数目是GISTs重要的预后因素.

    作者:杨绍时;陈剑秋;刘庚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纳米蒙脱土复合义齿基托材料的制备及耐磨性能分析

    目的:制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纳米蒙脱土(MMT)复合义齿基托材料并进行摩擦磨损实验.方法:利用悬浮聚合法制备PMMA/MMT复合物;用红外光谱图(FT-IR)、X射线衍射图谱(XRD)表征其纳米复合结构的形成;通过摩擦磨损实验并与临床常规义齿基托材料进行比较了解复合材料的耐磨性能.结果:悬浮聚合法可以成功制备PMMA/MMT复合物.复合材料表现出高摩擦、低磨损的性能.结论:MMT的加入可以提高复合材料的耐磨性能.

    作者:陶伟;郑俊萍;王红艳;王传增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尿羧肽酶对急性重症胰腺炎诊断价值的探讨

    急性胰腺炎是一种常见急腹症,年发病率6.5~80/10万,占急腹症的10%,其中约20%将发展为急性重症胰腺炎[1].传统的诊断主要基于临床症状、病史、物理检查再结合淀粉酶上升等辅助检查方法.然而,除急性胰腺炎外,其他许多疾病如消化性溃疡穿孔、阑尾炎、肠梗阻、心肌梗死等疾病均可引起淀粉酶升高.

    作者:郑治钢;常艳敏;韩煦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巨大多囊肾切除同时行肾移植26例报道

    我院自1993~2007年共完成终末期多囊肾肾移植39例,其中26例为多囊肾双肾切除同时行肾移植术,现将其临床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刘航;王智平;王建立;史屹;杨洋;沈中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正电子药物标准品及其前体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是一种先进的医学影像手段,在肿瘤、神经与精神疾病以及心血管疾病等的诊断、治疗与研究中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在临床及药理学研究中也有非常大的价值[1].正电子核素标记的药物进人体内后发生衰变,一个质子转变为一个中子和一个正电子.

    作者:刘磊;李彦生;陈秋松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缬沙坦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普遍存在微炎症状态,所谓慢性微炎症状态是指尿毒症患者没有全身或局部显性的临床感染征象,而是机体在微生物、内毒素、各种理化因素、补体、免疫复合物等刺激下以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激活CRP、IL-6、TNF-a为主促炎症细胞因子释放为中心的所有炎症反应,其实质是免疫性炎症.

    作者:赵继红;田洁;王泳月;李春红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格列齐特缓释片的含量

    糖尿病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且与其高病死率相关.格列齐特缓释片是格列齐特的改良新剂型,通过合理的处方设计和制备工艺,以短效格列齐特为主药,辅以磷酸氢二钠、亲水性聚纤维素等辅料,压制成格列齐特缓释片,临床上用于单用饮食控制疗效不满意的轻、中度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格列齐特大吸收波长228 nm.因其吸收波长较短,给测定带来一定困难.笔者参照文献[1-5]色谱条件优化,采用ODS2柱成功测定了该制剂中格列齐特的含量.

    作者:张虹;林静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葛根黄酮滴丸对心肌缺血大鼠血液中脂肪酸含量变化的影响

    葛根为豆科植物野葛(pueraria lobata cwilldo-hwi)的干燥根,其中含有的主要有效成分葛根总黄酮制成葛根黄酮滴丸可以明显地扩张冠状血管,从而改善缺血区的心肌血供,具有抗心肌缺血、抗心率失常的作用,临床可用于治疗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1].其作为一种新制剂,国内外尚未上市,本实验观察了葛根黄酮滴丸对心肌缺血大鼠的预防保护作用,报告如下.

    作者:丁鑫;郭建平;王欣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局灶增生硬化型IgA肾病的肾血管病变及其临床意义

    IgA肾病(immunoglobulin A nephropathy,IgAN)是全球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之一.是导致终末期肾功能衰竭(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的主要原因.由于IgAN自然病程的漫长和病变本身的多样性,目前对其预后的判断有一定的困难[1].

    作者:李栋;林珊;郑振峰;韦丽;商文雅 刊期: 200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