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天津市教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天津医科大学
  • 国际刊号:1006-8147
  • 国内刊号:12-1259/R
  • 影响因子:0.88
  • 创刊:1995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天津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14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 1999年被评为天津市高校学报一等奖
  • 医药卫生综合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2016年6期文献
  •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髌骨成形联合髌骨减压对早期功能及膝前痛的影响

    目的:探讨髌骨减压术与髌骨成形术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早期膝关节功能及膝前痛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因膝关节骨关节炎行初次全膝关节置换的74例患者的病例资料,男20例,女54例;年龄48~80岁,平均(63.4±8.3)岁.依据不同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髌骨成形组(36膝)、髌骨减压组(38膝).患者均使用相同类型的关节假体,由同一组医师完成手术.术后膝前痛采用VAS评分,髌骨功能使用Feller评分.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美国膝关节协会(KSS)膝评分及功能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比较两者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KSS膝评分、功能评分、Feller髌骨评分及术后膝前痛发生率.结果:两组KSS膝评分术后各时点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12个月的KSS功能评分和Feller髌骨评分,髌骨减压组优于髌骨成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2个月膝前痛发生率分别为30.6%(11/36)、10.5%(4/38),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行保留髌骨TKA可改善膝关节功能和降低膝前痛发生率;TKA术中联合髌骨减压相比单纯髌骨成形可提高术后短期疗效,应用此技术可明显降低膝前痛发生率.

    作者:程鹏;王永清;Kifayatullah;王业林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一期后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重建联合经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严重多节段胸腰椎骨折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重建联合经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严重的多节段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行一期后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重建联合经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严重多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术前及术后患者的椎管内容积、榷体高度、后凸角及椎体复位情况,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脱位椎体均完全复位,患者非严重节段骨折术前椎体前缘高度与后缘比值平均为(40.7±5.1)%,术后为(72.7±4.7)%,后凸角术前为(29.2±6.3)°,术后为(9.2±3.1)°;严重骨折节段术前后凸角度后凸(15.6±1.4)°,术后为前凸(19.7±2.7)°,椎管内骨块占位面积术前(81.2±3.2)%,术后为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7例患者的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一期后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重建联合经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有利于恢复多节段骨折椎体高度、胸腰椎的生理曲度和神经功能,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申庆丰;徐天同;夏英鹏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输尿管双J管联合输尿管导管在输尿管软镜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输尿管双J管联合输尿管导管在输尿管软镜手术中的应用及意义.方法:对经过输尿管软镜手术治疗的172例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29例患者术后联合留置输尿管双J管和输尿管导管,43例患者单留置输尿管双J管.结果:经输尿管软镜手术治疗术后联合留置输尿管双J管和输尿管导管的患者中,113(87.60%)例结石排净,16(12.40%)例出现发热感染,11(8.52%)例出现膀胱刺激、腰痛的临床症状;129例患者平均术后住院时间2~3 d.经输尿管软镜手术治疗术后单留置输尿管双J管的患者中,28(65.10%)例结石排净,16(37.07%)例出现发热感染,7(16.27%)例出现膀胱刺激、腰痛的临床症状;43例患者平均术后住院时间3~4d.两组数据比较,P<0.05.结论:输尿管软镜治疗肾结石术后留置输尿管双J管和输尿管导管可有效预防术后感染,明显缓解肾积水,提高排石率.

    作者:刁呈文;解海杰;高宏伟;杨瑞;杨雄;史启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急性血小板分离或自体血回输对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血液保护的影响

    目的:比较急性血小板(Plt)分离与自体血回输对体外循环(CPB)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的血液保护效果.方法:择期拟在CPB下行CABG患者60例,ASA分级Ⅱ级或Ⅲ级,年龄40~65岁,体质量70~103 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n=20):对照组(C组)、自体血回输组(Z组)和急性Plt分离组(APP组).APP组在麻醉诱导后行APP,提取富Plt血浆,于CPB结束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后10 min回输;Z组在麻醉诱导后行自体血放血入枸橼酸保存液血袋,回输同APP组;C组不作处理.于麻醉诱导后5 min(T1)、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后10 min(T2)和术后即刻(T3),采集中心静脉血样,检测血常规和Sonoclot凝血及血小板功能,记录血红蛋白、Plt、凝血速率(CR)及血小板功能(PF).记录CPB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关胸时间、术后引流量和输血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Z组和APP组T3时Plt、CR升高,APP组T3时PF升高,Z组和APP组术后24h引流量减少,异体血浆输注量和红细胞输注量减少,异体红细胞输注率和异体血浆输注率降低(P<0.05或<0.01).与Z组比较,APP组T3时PF升高(P<0.05).结论:急性Plt分离或自体血回输对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具有相似的血液保护作用,但是前者可以增强血小板功能.

    作者:王永旺;喻文立;王清平;翁亦齐;杜洪印;王刚;于泳浩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泪腺腺样囊性癌93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泪腺腺样囊性癌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93例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泪腺腺样囊性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93例患者中,临床表现为眼球突出78例,眶周肿物63例,眼球运动障碍51例,眶周自发性疼痛或触痛47例.超声显示肿瘤内回声多强弱不等,声衰减显著而不可压缩,内部血流多较丰富,而复发或内部出血坏死肿瘤可以不丰富.CT显示肿瘤多为泪腺区不规则形占位病变,沿眶外壁向眶尖部生长,可伴骨破坏.MRI对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显影较好,T1WI多为中等偏低信号,T2WI多为中等偏高信号.手术联合放疗为其主要治疗手段,多次复发患者可行γ刀治疗.患者3年及5年复发率分别为64.58%、73.33%.结论:结合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该病术前易诊断,综合治疗为目前主要治疗手段,但由于肿瘤恶性程度高,预后较差.

    作者:侯萍;张虹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对丙种球蛋白无反应性川崎病的预测价值

    目的:探讨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对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IVIG)无反应性川崎病(KD)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临床资料完整的KD患儿102例.根据患儿对IVIG治疗的敏感性,分为IVIG敏感组及IVIG无反应组.对惠儿的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查等资料进行比较,并行ROC曲线分析.结果:102例KD惠儿中,有88例(86.2%)对丙种球蛋白敏感,14例(13.7%)无反应.IVIG敏感组血浆NT-proBNP水平为(830.91±748.08) ng/L,无反应组为(1 820.67±1 454.13) ng/L,无反应组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敏感组(P为0.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VIG无反应组患儿WBC、CRP水平显著高于IVIG敏感组(P分别为0.019,<0.001),而前者血清钠(Na+)、肌酸激酶(CK)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明显低于后者(P分别为0.001,0.021,0.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线性相关性分析显示,KD患儿血浆NT-proBNP浓度与CRP存在明显正相关(r=0.37,P=0.02),与Na+成负相关(r=-0.33,P=0.01).血浆NT-proBNP浓度与WBC、血小板、血沉间未见相关性.当血浆NT-proBNP浓度为746.3 ng/L时,预测KD患儿对丙种球蛋白是否敏感的灵敏度为0.917,特异度为0.674.结论:血浆NT-proBNP水平升高可作为预测KD患儿对丙种球蛋白是否敏感特异性指标,特别是当血浆NT-proBNP浓度高于746.3 ng/L时,KD患儿发生丙种球蛋白无反应的可能性大.

    作者:王晓晓;周宇辉;王倩;郑荣秀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GnRH拮抗剂方案与GnRH-a长方案对胚胎质量的影响及IVF-ET结局的比较

    目的: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GnRH-ant)方案与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长方案对胚胎质量的影响及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结局的差别.方法:回顾性分析124例接受GnRH-ant方案和477例接受GnRH-a长方案IVF-ET治疗并行新鲜周期移植的患者资料.结果:GnRH-ant方案组促性腺激素(Gn)天数和Gn用量少于GnRH-a长方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nRH-a长方案组扳机日雌二醇(E2)水平高于GnRH-ant方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扳机日卵泡数、≥14 mm卵泡数、孕酮(P)、子宫内膜厚度、获卵数、正常受精数、正常卵裂数、优胚数和可用胚胎数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GnRH-ant方案组生化妊娠率及临床妊娠率均高于GnRH-a长方案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nRH-ant方案可能对胚胎质量无影响.两组间IVF-ET结局无差异,但GnRH-ant方案Gn天数和Gn用量较少,并倾向获得更高的生化妊娠率及临床妊娠率.

    作者:王蒙娜;张云山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阿戈美拉汀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阿戈美拉汀对肠易激综合征(IBS)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罗马Ⅲ诊断标准选择96例肠易激综合征的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均采用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研究组加用阿戈美拉汀片,均治疗6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2、4、6周评定IBS主要胃肠道症状、排便频率、粪便性状以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HAMD-24)、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结果:96例患者完成研究,胃肠道主要症状、HAMD和HAMA评分均明显减低,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对胃肠道症状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7%,显著高于对照组(68.7%).研究组抑郁、焦虑及睡眠状况在1周后明显改善,各项观察指标评分呈逐周下降趋势,同时期研究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戈美拉汀合并马来酸曲美布汀能明显改善胃肠道症状,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以及昼夜节律,效果优于单纯应用马来酸曲美布汀.

    作者:李树华;张红梅;梁艳旭;陈海兴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对肾脏保护作用

    目的:研究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对高血压患者的肾脏保护作用,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将96名轻中度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3组,厄贝沙坦组32例,给予厄贝沙坦每日100 mg,/次治疗,氨氯地平组32例,氨氯地平每日10 mg/次治疗,双联组32例,每日50 mg/次厄贝沙坦加服5mg/次氨氯地平治疗.观察各组的降压效果,比较各组之间肾小球滤过率、血、尿微球蛋白的量以及不良反应.结果:厄贝沙坦单药组、氨氯地平单药组、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的双联组,均能明显降低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但双联组的降压幅度明显高于单药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厄贝沙坦单药组、氨氯地平单药组、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的双联组均能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血微球蛋白量、尿微球蛋白量,厄贝沙坦组和双联组的改善效果优于氨氯地平组.双联组治疗高血压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单药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单药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临床用于治疗高血压疗效好,对患者的肾脏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作者:吕永铭;房志仲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不同类型心房颤动患者心脏结构及B型钠尿肽水平的变化

    目的:比较不同类型心房颤动(AF)患者血浆中B型钠尿肽(BNP)水平及心脏结构变化.方法:顺序入选阵发性AF患者35例,持续性AF患者30例,另设无房颤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详细记录各组患者基线资料、血浆BNP水平以及超声心动图测量数据.结果:持续性AF组患者血浆BNP平均水平明显高于阵发性AF组(P<0.001),且这两组患者血浆BNP平均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 <0.001).3组患者间左心房内径(LAD) (P<0.001)及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RVDd) (P=0.023)存在显著差异.血浆BNP水平与超声指标LAD呈正相关(r=0.419,P<0.001).结论:血浆BNP水平随AF进展而升高,并与AF患者LAD呈显著正相关.

    作者:刘运龄;赵艳淑;刘恩照;赵珺;刘彤;许纲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应用QTVI技术、TAPSE和MAD对孤立性阵发房颤者心功能的评估研究

    目的:探究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QTVI)、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TAPSE)及二尖瓣环收缩期位移(MAD)在孤立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右心室功能评估中的应用意义.方法:入选67例孤立性、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作为房颤组,另选取6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M型超声测量患者左心房前后径(LA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舒张末期内径(LVEDD),并计算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MAD、TAPSE值;采用二维超声测量患者右心室面积变化率(RVPCA);采用多普勒超声测量左、右心室E值;采用QTVI测量左、右心室Vs、Ve值.分析房颤组患者左、右心室的收缩及舒张功能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房颤组患者的左、右心室LVEDD、LVESD和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左、右心室Vs、Ve、MAD和TAPSE值明显降低,E值及E/Ve明显升高(P<0.05).结论:孤立性阵发性房颤患者的左、右心室功能下降,在传统的心功能指标未能发现异常时,QTVI联合TAPSE和MAD能够早期和快速地反映房颤患者左右心室功能的变化.

    作者:陈康;富华颖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宫颈腺癌细胞中HPV18-E7与上皮间质转化的关系研究

    目的:探究宫颈腺癌细胞中HPV18-E7与上皮间质化(EMT)之间的关系.方法:针对HPV18-E7的siRNA转染入人宫颈腺癌HeLa细胞,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并运用Real-time PCR技术、免疫印迹实验和细胞免疫荧光染色实验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检测E7、EMT相关的标记因子的表达及定位变化;应用细胞划痕愈合实验及Transwell细胞体外侵袭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结果:特异性沉默HPV18-E7表达后HeLa-SIE7细胞间连接变得疏松,细胞中E7与间质性标记物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细胞显著下降,上皮性标记因子较对照组细胞明显增加(P<0.01);随着HeLa细胞E7表达的下调,Ecadherin在细胞膜上的表达增加,间质性标记因子在细胞质内的表达随之下降.HeLa-SIE7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沉默HPV18-E7表达的HeLa细胞其增殖能力也明显减弱.结论:宫颈腺癌细胞中HPV 18-E7能够引起EMT,促进肿瘤发生侵袭转移.

    作者:米合日尼沙·买买提;阿比丹·吐尔汗江;韩莉莉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IL-11调控gp 130/JAK2/STAT3信号通路促进Wistar大鼠雪旺细胞中PMP22的表达

    目的:探索白介素-11(IL-11)对大鼠雪旺细胞分泌髓鞘蛋白的调节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取成年Wistar大鼠坐骨神经,分离纯化培养雪旺细胞.加入重组大鼠IL-11,分别采用Realtime RT-qPCR和Western boltting检测雪旺细胞髓鞘蛋白的表达情况,进一步检测IL-1 1调控髓鞘蛋白表达的相关通路的激活情况.结果:Realtime RT-qPCR和Western boltting结果均提示IL-11可以显著提高雪旺细胞中用围神经髓鞘蛋白22(PMP22)的表达水平,而对雪旺细胞中髓鞘碱性蛋白和髓鞘蛋白零的表达水平则没无明显影响,该生理作用可被JAK特异性抑制剂AG490所抑制.在经过IL-11处理的雪旺细胞中可以观察到pJAK2(Y1007+Y1008)和pSTAT3(Y705)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伴随着gp130表达的上调.结论:IL-11可通过调剂gp/30/JAK2/STAT3信号通路以促进雪旺细胞中PMP22的表达.

    作者:郭巍;李岩;段会全;孙超;冯世庆;徐云强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氨基噻唑酮Cu(Ⅱ)核酸酶的合成、结构及活性研究

    目的:探究氨基噻唑酮Cu(Ⅱ)核酸酶的合成、晶体结构及其活性,预期得到一种高效的体外化学核酸酶试剂.方法:利用单晶衍射、琼脂糖凝胶电泳分别确定氨基噻唑酮Cu(Ⅱ)核酸酶试剂的空间结构及其活性.结果:氨基噻唑酮Cu(Ⅱ)核酸酶试剂为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n,由单个[Cu(TZD)Br2] (1) (TZD=(Z)-3-methyl-2-((E)-(1-phenylethylidene)hydrazono)-thiazolidin-4-one)单元组成,相比原来配合物[Cu(4ML)Cl],经改造后的1在外界诱导剂的存在下30 μmol/L即可将DNA由FormⅠ完全转变为Form Ⅱ,核酸酶活性提高10倍以上,核酸酶机制以氧化切割为主.结论:该研究获得一种氨基噻唑酮配体和一个新颖的氨基噻唑酮Cu(Ⅱ)配合物,并表征其晶体结构,1作为一种高效的核酸酶试剂,其能力比[Cu(4ML)Cl]提高一个数量级,可作为一种潜在的抗肿瘤药物.

    作者:邵佳;徐靖源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线粒体损伤及p-STAT3表达

    目的:研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线粒体中信号转导和激活子3(STAT3)的表达情况,探讨线粒体中磷酸化STAT3(p-STAT3)与脑缺血后线粒体损伤的关系.方法:线栓法制作大鼠脑局部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和大脑中动脉栓塞再灌注(I/R)组.透射电镜观察皮质区神经元内的线粒体损伤情况.Western blotting及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线粒体中STAT3及p-STAT3表达.结果:与SHAM组比较,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皮质区神经元内的线粒体损伤严重;线粒体中存在STAT3表达,且在脑缺血再灌注后表达量无变化,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STAT3表达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TAT3在大鼠脑组织线粒体中表达,脑缺血再灌注后被显著激活,推测脑缺血再灌损伤后,线粒体中STAT3的激活可能参与了脑缺血再灌注病理生理过程中线粒体的损伤和修复.

    作者:陈爽;赵亚倩;苟芸;黄国伟;张绪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NF-κB和eIF4E在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和子宫内膜样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κB(NF-κB)和eIF4E在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EIN)和子宫内膜样癌(EC)中的表达规律及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NF-κB和eIF4E在增殖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生、EIN及EC中的表达,应用Mann-Whitney U检验及Wilcoxon检验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1)NF-κB在4组中呈递增性表达,EIN组与EC组间无显著差异性(P>0.05),与其余两组组间表达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eIF4E在EC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增殖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生及EIN,且EIN组与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NF-κB和eIF4E在EIN及相关病变中的表达有显著相关性(r=0.949,P<0.05).结论:NF-κB和eIF4E在EIN及EC中高表达,在EIN发展为EC的过程中逐渐被激活,进而加速转录、翻译,增大EIN进展为子宫内膜样癌的可能性.

    作者:赵庆庆;宋文静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NB4细胞和HL60细胞向粒细胞分化过程中细胞表面CD11b和CD18表达的比较

    目的:比较髓系白血病细胞株NB4细胞和HL60细胞向粒细胞分化过程中细胞表面抗原CD11b和CD18的表达.方法: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NB4细胞和HL60细胞向粒细胞定向分化,用MGG染色法进行初步鉴定,用FACS检测并比较两株细胞在分化前后细胞表面CD11b和CD18的变化,用Western blot检测两株细胞分化前后CD18的蛋白表达.结果:与分化前相比,两株细胞分化后细胞表面CD11b和CD18的表达均明显升高,并且这样的变化在NB4细胞中较HL60细胞更加显著.结论:分化NB4细胞可能较分化HL60细胞是更方便的粒细胞模型.

    作者:王长莹;支蕾;姚智;高颖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由Block-HF临床试验看心室同步化治疗的进展

    尽管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不断发展,但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仍然很高,仍是60岁以上老年人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近十几年来,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得到较广的应用,CRT在治疗左束支阻滞的宽QRS波的心力衰竭患者中发挥了有益作用.心室失同步主要发生在QRS波增宽,特别是左束支阻滞的患者,但部分窄QRS波的患者也可能存在失同步.心室失同步使心脏失去同向收缩,室间隔收缩提前,左室游离壁收缩延迟,舒张期充盈时间缩短,左室舒张末压力升高,射血分数(LVEF)下降,心输出量减少.本文结合CRT的进展和Block-HF试验,对CRT的应用做一综述.

    作者:刘莲莲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PD-1通路调控淋巴细胞分化参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的研究进展

    PD-1通常参与诱导T细胞耐受,除了目前广受关注的在肿瘤领域的应用,其在免疫和感染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也广受关注[1].PD-1/PD-L1通路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病毒感染领域的研究和治疗应用也不断进展.PD-1/PD-L1抗体诱导自身免疫反应通过影响IFN-γ、TNF-α、TGF-β、IL-17、IL-23、IL-4和IL-13等细胞因子的表达,调节抗肿瘤免疫和自身免疫反应的平衡.对于PD-1等抑制性受体参与的免疫调节反应被称为“T细胞耗竭”,此种现象与病毒感染清除失败相关,但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预后较好相关.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常常存在CD4+T细胞共刺激过度激活,T细胞耗竭受抑制[2].因此,PD-1信号通过改变T/B细胞的亚群分化,上调炎症因子的表达从而诱导自身免疫性疾病反应,值得关注和研究[3].本文将对这一领域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郑忠青;焦国慧;郭丽萍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五味子咀嚼片处方

    目的:以自提五味子浸膏为模型药物,应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其咀嚼片处方.方法:采用湿法制粒,以处方中蔗糖、阿司帕坦、磷酸氢钙的用量为主要考察因素,以制剂的硬度、口感为评价指标,根据星点设计原理进行试验,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和二次多项式方程拟合指标与影响因素之间的数学模型,经效应面法预测佳处方.结果:采用二次多项式拟合的相关系数优于线性方程,具有较高的可信度.综合效应面优化和评估结果,终五味子咀嚼片的佳处方为:蔗糖用量(X1):41%;阿司帕坦用量(X2):1.6%;磷酸氢钙用量(X3):40.6%.结论:通过星点设计-效应面优化法所建立的模型可以用于五味子咀嚼片处方的优化.

    作者:李继彬;邢正英;李晗;杨金荣;房志仲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睾丸女性化综合征合并精原细胞瘤1例报道

    睾丸女性化综合征是一种胎儿发育障碍罕见的综合征,又称为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患者具有男性染色体核型,性腺为睾丸.但因为雄激素受体缺损、缺失或突变,患者向男性化方向的发展受限,体型与外生殖器部分或全部呈女性化表型.人群发病率仅为1:20 000~1:60 000,占女性原发性闭经6%~10%[1].睾丸女性化综合征发生睾丸恶性肿瘤倾向约占4%~9%,现结合文献总结报道1例病例.

    作者:史艺;姚爱琳;张爱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儿童嗜酸性胃肠炎伴血性腹水1例报道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EGE)是一种少见的胃肠道某些部位有弥漫性或局限性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ic cell,EC)浸润为特征的消化系统疾病,儿童更为罕见,现报道1例儿童EGE合并血性腹水的病例,并结合文献回顾分析,探讨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病理改变及治疗和转归,希望临床医师加深对该病的理解与认识.

    作者:王瑜;郑荣秀 刊期: 201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