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天津市教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天津中医药大学
  • 国际刊号:1673-9043
  • 国内刊号:12-1391/R
  • 影响因子:1.32
  • 创刊:1982
  • 周期:季刊
  • 发行:天津
  • 语言:中文
  • 邮发:6-153
  • 全年订价:163.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国家图书馆馆藏, 哥白尼索引(波兰),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中医学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2015年5期文献
  • 国内外糖尿病预防临床试验研究进展

    通过对近15年来国内外干预糖尿病高危人群临床试验研究文献进行综述,分析目前糖尿病高危人群流行病学现状,干预措施.对今后开展干预糖尿病高危人群临床试验方案的设计,推进循证医学研究,控制糖尿病和冠心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周文龙;黄宇虹;张德芹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不同剂量川芎天麻汤对小鼠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目的]探究不同剂量川芎天麻汤对小鼠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方法]以旷场实验观察实验药物对小鼠运动时间、路程和中央区停留时间的影响.[结果]川芎天麻汤3、12、24、36 g/kg均能使小鼠在旷场中的静止时间增加,运动路程减少.[结论]不同剂量的川芎天麻汤对小鼠中枢神经均有抑制作用,且有剂量依赖性.

    作者:刘晴;王田田;梁源;付彦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心复康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心脏干细胞CD31和VEGFR2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心复康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调节心脏干细胞(CSC)内皮细胞标记物CD31(CD3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的蛋白表达.[方法]原代获取BMSC,制备并鉴定心复康含药血清,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心复康对BMSC分泌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的影响.组织块贴壁法分离CSC,并行流式细胞分选及免疫荧光鉴定.利用Transwell小室建立细胞共培养体系,实验分为对照组、心复康组、抑制剂组,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各组CSC的CD31和VEGFR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另两组相比,心复康组CSC的CD31和VEGFR2蛋白表达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MSC经心复康干预后,可促进CSC的CD31和VEGFR2蛋白表达,提示SDF-1α/CXCR4轴为其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王一婧;曾文赟;李虎虎;魏冰;阚伯红;范英昌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实验的改进

    [目的]将大吞噬实验中的吞噬颗粒鸡红细胞换成酵母菌,硫代乙醇酸钠作为巨噬细胞刺激剂,观察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体内吞噬作用的现象和功能,探索和改进实验方法.[方法]小鼠经腹腔注射3%硫代乙醇酸钠溶液刺激活化腹腔巨噬细胞,96 h后经腹腔注射分别注射鸡红细胞悬液和酵母菌菌液,10、30、60 min后观察巨噬细胞体内吞噬鸡红细胞和酵母菌的现象,并分别测定其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结果]30 min就可观察到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体内吞噬鸡红细胞和酵母菌的现象,吞噬鸡红细胞和酵母菌的平均吞噬百分率分别为15.3%和18.9%,吞噬指数分别为19.3和45.9,结果显示酵母菌作为吞噬颗粒,吞噬细胞对其吞噬百分数和吞噬指数均升高.[结论]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体内吞噬酵母菌现象更明显,吞噬能力较大,而且省去制备鸡红细胞的时间,操作更方便,可作为一种稳定而简单体内巨噬细胞吞噬实验的方法.

    作者:周会芳;徐倩;边育红;刘晓辉;李丹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龙脂配方颗粒防治PCI术后冠脉再狭窄的影响

    [目的]龙脂配方颗粒防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冠脉再狭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符合具有PCI适应症并且PCI术后成功者及中医辨证为胸痹心痛(肾亏痰阻、气滞血瘀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试验组及对照组.对照组:PCI术后常规运用抗凝、抗血小板、降脂稳定斑块、扩冠脉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龙脂配方颗粒,疗程均为6个月.评价治疗PCI术后冠脉再狭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龙脂配方颗粒治疗后支架再狭窄发生情况、中医症状、心绞痛、高敏C-反应蛋白(CRP)及血清总胆红素的改善情况均好于对照组,且均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在常规运用抗凝、抗血小板、降脂稳定斑块、扩冠脉治疗基础上,运用龙脂配方颗粒防治PCI术后冠脉再狭窄具有较好疗效,即使在合并糖尿病时,在中医症状、心绞痛、高敏CRP及血清总胆红素改善情况方面优于对照组,且临床使用安全.

    作者:周渭;赵小兵;周梅;付玲;陈西;唐建华;万贵来;王成朋;张建红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甘酸缓急法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甘酸缓急中药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4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甘酸缓急法治疗组和西医治疗对照组,两组均予苯磺酸氨氯地平口服,治疗组加用甘酸缓急中药,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诊室血压以及动态血压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后相比,两组中医证候、诊室血压以及24 h动态血压各项参数均明显改善(P<0.05);两组相比,治疗组中医证候改善更加明显(P<0.05),治疗组24 h收缩压、24 h舒张压、夜间收缩压、夜间舒张压下降更加明显(P<0.05).[结论]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甘酸缓急中药能够更好的改善临床症状,进一步降低血压.

    作者:王健;王振强;张万辉;孙滢;申建国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心脑舒通中黄酮类成分研究

    [目的]研究心脑舒通中黄酮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反相色谱中低压柱色谱,硅胶柱色谱及Agilent 1260制备液相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NMR和LC-MS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6个黄酮类化合物,经鉴定分别是槲皮素(1);异鼠李素(2);槲皮素-3-O-3-D-葡萄糖苷(3);槲皮素-3-O-龙胆二糖苷(4);芦丁(5);山奈酚(6).[结论]首次分离鉴定了心脑舒通中6个黄酮类化学成分.

    作者:栾晓莹;白洋;陈颖;谢燕;胡利民;常艳旭;王晓明;张鹏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凹叶厚朴叶总黄酮纯化工艺研究

    [目的]研究凹叶厚朴叶总黄酮纯化工艺.[方法]采用大孔树脂纯化方法,考察大孔树脂静态和动态吸附对凹叶厚朴总黄酮纯度的影响,并比较凹叶厚朴叶总黄酮纯化前后的总黄酮纯度及其DPPH和ABTS体外模型的抗氧化活性.[结果]确定佳型号大孔树脂为HPD722大孔树脂,其对凹叶厚朴叶总黄酮具有较好的纯化作用,佳纯化工艺为上样液浓度为0.12 g/mL,以2 BV/h上样,上样体积为5.5倍柱体积,用3.5倍柱体积10%乙醇除去杂质,再用4倍柱体积50%乙醇洗脱.凹叶厚朴叶总提物经HPD722大孔树脂纯化后总黄酮纯度由原来的27.44%提高到61.67%,且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纯化后[IC50为(19.97±0.85) mg/L]较纯化前[IC50为(44.88±1.31) mg/L]强,清除ABTS自由基能力纯化后[IC50为(169.78±0.99) mg/L]较纯化前[IC50为(592.2±13.14) mg/L]也得到提高.[结论]HPD722大孔树脂可以作为凹叶厚朴叶总黄酮纯化的吸附剂,为凹叶厚朴叶总黄酮资源开发提供依据.

    作者:易骏;吴岩斌;吴锦玉;王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以天津地区为例,谈中医师承教育的发展与对策

    通过对建国60多年以来天津市中医师承教育发展状况进行了梳理,总结了天津中医师承教育的历史发展脉络、发展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天津中医师承教育的发展对策.

    作者:康瑛;张健;于虹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国内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启示

    翻转课堂即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对教学结构的颠倒安排,真正实现个性化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将成为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通过分析美国和中国各两所著名大学进行翻转课堂教学的过程及经验,并对教学改革进行了思考,认为翻转课堂教学对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团队协作、创新意识以及知识的内化方面均比传统课堂教学有一定优势.这为中医药院校教育课堂教学改革,实施翻转课堂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作者:赵骏;寇晓娣;尹飞;琚辉;张师愚;刘睿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遗精源流考

    从病名、病因病机、治则治法三方面对遗精的源流进行考证.分列历代医家对遗精的不同命名,总结历代医家对遗精病因病机的认识,同时对遗精病的治则治法进行深入的探讨,旨在拓宽临床思路,提高疗效.

    作者:姜德友;杜文章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养生类纂》征引文献考略

    南宋周守忠纂辑的《养生类纂》是中国现存早的汇编类养生专著,该书摘录了190余种著述中的养生内容,这些著作广泛涉及经史子集及佛道文献,其中有不少是佚书.通过对《养生类纂》征引的文献进行了考察,分析了其在辑佚、整理古籍方面的文献学价值.同时也发现其引文存在脱文、文字讹误、误注出处等问题.后探讨了该书与明代养生文献《养生余录》的关系,认为《养生余录》上篇《总论养生篇》的内容是摘自《养生类纂》卷一《养生部》.

    作者:宋盈盈;邢永革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天津市各警种警务人员有关性传播疾病职业暴露与职业防护的研究

    [目的]了解天津市各警种警务人员对性传播疾病(STD)以及STD职业暴露和职业防护的认知,总结归纳公安民警的职业防护措施,为后期开展职业防护研究提供现实依据.[方法]将天津市各警务部门人员分为治安警、侦察警、监所警、交通警、其他警共5组,设计针对天津市警务人员的有关STD认知和STD职业暴露认知以及职业防护意识的问卷,各组随机抽取100名民警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对STD认知的调查结果:警务人员对STD病种、STD传播途径认知情况较差,且各警种警务人员之间没有区别.2)对STD职业暴露的调查结果:在常见的5种受伤方式中,治安警、侦察警被拳头打伤、被咬伤的几率明显高于监所警、交通警和其他警;对于常见的4种体液接触方式,治安警、侦察警接触血液、带血的呕吐物或排泄物的几率明显高于监所警、交通警和其他警.3)对STD职业防护的调查结果:警务人员对接触血液、体液等污染物后的自我防护意识差,普遍缺乏STD职业防护相关的学习培训,对STD职业防护措施采取不足,且各警种警务人员之间没有区别.[结论]天津市警务人员对STD认知差,职业暴露风险高,职业防护意识和职业防护措施的采取均存在明显的不足,应该加强相关知识的教育以及培训;警务人员各警种之间比较对STD的认知及职业防护意识和防护措施的采取无明显差异,但治安警、侦察警职业暴露的风险高于监所警、交通警和其他警.

    作者:马兰兰;顾礼忠 刊期: 201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