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测量中国儿童青少年不同性别年龄组身高、腰围(WC)、臀围(HC)、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腰围身高比(WHtR)等参数及计算其均数、标准差、百分位数,为进一步确立该人群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提供依据.方法 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选择北京、天津、杭州、上海、重庆和南宁市7~16岁中小学生共22 197人[终入组21 858(男/女:11 460/10 398)人]为调查对象.按标准化方法测定各年龄组儿童身高、体重、HC、WC、BMI和WHtR等数据,并比较不同区(北部、中西部、东部)儿童青少年形体学参数的差异.结果 (1)男女生身高、体重、WC、HC、BMI均随年龄有逐渐上升趋势,而WHR却有逐渐下降趋势(男生7~16岁由0.87逐渐下降至0.81,女生由0.84逐渐下降至0.76).(2)WHtR受年龄影响小.女生基本稳定在0.42~0.43;男生略有波动,≤11周岁基本稳定在0.44-0.45,≥12周岁时逐渐下降(由12周岁时的0.45下降到16周岁的0.42).(3)北部地区(北京、天津)各年龄组平均身高、体重、BMI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重庆、南宁)及东部地区(上海、杭州)(P<0.001),中西部地区又略高于东部地区(P<005).结论 中国不同地区6市儿童青少年形体学参数中WHtR不受年龄、性别影响,其变异程度小且相对稳定,可作为反映儿童青少年中心性肥胖的简易指标.
作者:陈雪峰;梁黎;傅君芬;巩纯秀;熊丰;刘戈力;罗飞宏;陈少科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中国汉族人群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型分布规律.方法 通过多中心、大样本流行病学调查,经具有国际认证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采用国际通用的测序方法分析病毒基因型.结果 共采集全国不同地区18个研究中心764例(男性384例,女性380例)患者血标本,患者平均年龄(44.9±14.3)岁,平均病程(7.7±7.3)年.终对740例患者的病毒基因分型进行结果分析.中国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共有4种主要基因型和9种亚型,其中以基因1型为主(69.6%),尤其是1b型(68.38%).在较少见的基因6型中,以6a亚型较多.以南、中、北地区划分,基因l型在南北地区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基因2a型分布的比例由南向北逐渐增高;较少见的基因3b型、6型主要分布在南方省份.结论 中国汉族人群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共有4种主要基因型和9种亚型,而少见基因型的分布存在地区差异.
作者:聂红明;陈建杰;汪蓉;王成宝;董慧琳;陈逸云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城区学龄前儿童运动发育家庭环境量表( FESMDUPC)的信度和效度,为儿童运动协调能力家庭环境的研究提供有效和可靠测量工具.方法 苏州市区15所幼儿园共1824名学龄前儿童纳入FESMDUPC的信度和效度研究,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Cronbach α系数、项目水平内容效度指数、验证性因素分别分析FESMDUPC的重测信度、内部一致性信度、内容效度、结构效度.以HOME量表修改版(Observation for Measurement of the EnvironmentRevisited)为外在效标,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价FESMDUPC的效标相关效度.结果 将前后两次FESMDUPC调查结果进行ICC评价,各条目ICC均超过或接近0.9.该量表总Cronbach α系数为0.875,分别去除各条目后的Cronbach α系数为0.868 ~ 0.873.正式信效度调查数据分析显示:FESMDUPC中23个条目的I-CVI为0.79~1.00,平均I-CVI为0.92.初始模型拟合结果x2/df=4.810,拟合优度模型度指数(GFI)为0.949和调整拟合优度指数(AGFI)为0.937,均>0.9.规范拟合指数(NFI)为0.889,比较拟合指数(CFI)为0.896,接近0.9.均方根残差RMSEA为0.046<0.05,提示该模型可以接受,各条日的因素载荷均>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但是由于户外运动空间、户内运动空间、玩具3个因子间的相关性较高,进行高阶验证性因素分析,模型拟合结果较为理想,各条目因素载荷也均>0.3.FESMDUPC和HOME量表总分的Spearman相关系数为0.476(P<0.001).其中HOME量表仪学习用品和活动多样性2个因子与FESMDUPC的一阶因子玩具、养育方式、高阶因子的家庭物质环境,以及FESMDUPC总分日常生活照顾相关程度相对较高,其Spearman相关系数均>0.3.结论 FESMDUPC重测信度、内部一致性信度、结构效度、外在效标效度较好,均达到心理测量学的基本要求,可作为评价学龄前儿童运动发育家庭环境的量化工具.
作者:花静;吴擢春;古桂雄;孟炜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甘油三酯(TG)水平与北京市中老年人群5年颈动脉新发斑块的关系,分析TG合并心血管疾病传统危险因素对颈动脉新发斑块的预测作用.方法 应用队列研究方法,选取北京市两社区人群TG指标和基线复查两次颈动脉超声检测数据完整者共1949人作为研究对象.将基线TG分为4组:组1(<1.13 mmol/L)、组2(1.13~1.69 mmol/L)、组3(1.70 ~2.25 mmol/L)及组4(≥2.26 mmol/L),以颈动脉新发斑块作为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评价指标,分析基线TG水平与颈动脉新发斑块的关系.结果 不同TG水平组间新发斑块率比较,新发斑块率随着基线TG水平的上升而增加(分别为30.8%、38.8%、41.9%和44.2%,x2=21.22,P<0.01).单因素分析显示:与组1相比,TG≥1.13 mmol/L可增加颈动脉新发斑块风险(组2、3、4分别增加了42%、62%和78%):调整年龄、性别及传统危险因素后,TG水平在2.26 mmol/L以上人群,颈动脉新发斑块风险增加37%.结论 北京市中老年人群颈动脉新发斑块率随着基线TG水平的上升而增加.高TG(≥2.26 mmol/L)可增加中老年人群颈动脉新发斑块的危险.
作者:张晓婷;赵冬;刘静;冯立群;孙佳艺;王淼;刘军;王薇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城乡社区空巢与非空巢老人抑郁症现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及其差异.方法 以整群抽样方法,调查4265名上海市、黑龙江省、广东省和山西省城乡社区≥60岁老年人,采用老年精神状况量表和自行研制的危险因素问卷开展人户调查,Mann-Whitney U非参数检验和多元逐步非条件logistic回归的方法分析.结果 (1)空巢老人抑郁症状检出率(8.18%)高于非空巢(6.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2)空巢老人居住城市、男性、在婚、文化程度较高、收入水平较高(≥15 000元/年)和有职业的比例较高(P<0.0001);(3)空巢老人健康和生活自评好的比例较高(P=0.0001,P<0.0001),近两年健康出现明显变化和经济出现严重困难的比例较高(P=0.001,P=0.002);(4)女性、独身、健康和生活自评差、躯体疾病≥3种、近两年发生健康明显改变和亲人去世、参加宗教和社区活动均是空巢老人患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空巢老人抑郁症患病率存在地区差异.结论 空巢老人出现抑郁症状的比例要高于非空巢老人.空巢老人具有独身、女性、近两年出现负性生活事件等特征,应是社区卫生工作重点关注的对象.
作者:马颖;傅华;王家骥;樊立华;郑建中;陈若陵;秦侠;胡志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将多状态Markov模型引入到轻度认知损害(MCI)向阿尔茨海默病(AD)转归研究中,探讨影响MCI转归的因素并进行转归预测,为老年人AD的预防和早期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利用MCI患者6次随访资料,以MCI为状态1,中重度认知损害为状态2,AD为状态3,拟合一个时间离散、状态离散的三状态齐性Markov模型,分析MCI向AD转归不同发展阶段的影响因素.模型拟合优度评价后预测不同状态间的转移概率和生存曲线.结果 经多因素筛选,在α =0.05的检验水准下,性别(HR=1.23,95%CI:1.12~1.38)、年龄(HR=1.37,95%CI:1.07~1.72)、高血压(HR=1.54,95%CI:1.31~2.19)对状态1→状态2转移有统计学意义;年龄(HR=0.78,95%CI:0.69~0.98)、文化程度(HR=1.35,95%CI:1.09~1.86)和常读书看报(HR=1.20,95%CI:1.01~1.41)对状态2→状态1转移有统计学意义;性别(HR=1.59,95%CI:1.33~1.89)、年龄(HR=1.33,95%CI:1.02~1.64)、高血压(HR=1.22,95%CI:1.11~1.43)、糖尿病(HR=1.52,95%CI:1.12~2.00)、ApoEε4等位基因(HR=1.44,95%CI:1.09~1.68)对状态2→状态3转移有统计学意义.基于多状态Markov模型估计了协变量取值为平均水平下,从基线起到3年后的转移概率.结论 为延缓MCI疾病进程,应该根据各阶段转移的主要影响因素,开展分阶段重点疾病防治;多状态Markov 能够模拟疾病的自然史,在动态地评价多因素、多阶段的慢性疾病进展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
作者:高建伟;杨珊珊;周立业;王晓成;高彩虹;宋平平;余红梅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中国9省区50~79岁中老年居民的维生素C摄入状况及变化趋势.方法 利用“中国居民健康与营养调查”项目中连续3天24小时个人膳食回顾调查的数据,分析1991、1993、1997、2000、2004、2006和2009年中国9省区50 ~ 79岁健康中老年居民维生素C摄人状况及其变化趋势.结果 7轮共调查50~79岁中老年人24 321人,其中男性11 739人(48.3%),女性12 582人(51.7%).农村居民平均维生素C摄人量均高于同年份的城市居民,1991-2009年城市男女性中老年居民维生素C摄入量分别增加了8.7 mg和10.2 mg,而农村男女性该年龄人群分别下降了12.1 mg和11.8 mg.农村居民来源于深色蔬菜的维生素C的摄入量男性下降15.1mg、女性下降13.9mg,而城市男女性居民同等来源的维生素C均有一个缓慢上升又缓慢下降的过程.来源于浅色蔬菜的维生素C的量基本保持平稳.除1997年外,中国南方地区中老年居民维生素C摄人量显著高于北方地区居民(p<0.01).维生素C摄人量达到中国居民营养素膳食参考摄入量的比例分别为19.8%~ 30.4%(城市男性)、31.1%~43.9%(农村男性)、15.9% ~ 24.9%(城市女性)、26.4%~ 38.1%(农村女性).结论 中国50~79岁城乡居民维生素C摄入量出现不同的变化规律,城乡居民维生素C摄入量的差异日益减小,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仍然不足.
作者:马玉霞;张兵;王惠君;杜文雯;苏畅;张继国;张伋;翟凤英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在婚男男性行为者(MSM)亚群特征、艾滋病感染状况、性行为和安全套使用情况.方法 在北京、哈尔滨、郑州和成都市采用“滚雪球”方法招募调查对象,通过匿名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同性和异性性伴种类、同性和异性性行为、安全套使用情况等,并进行HIV抗体检测.结果 4个市共有858名在婚MSM参加调查,平均年龄(38.3±9.1)岁,其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36.7%;自认为是同性、双性性取向和异性性取向/不确定者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0.9%、54.3%和4.8%.感染HIV检出率为8.0%,其中成都市高为13.3%.多因素分析显示,非本市户籍、同性性取向、居住在哈尔滨市、第一次发生插入性行为年龄<18岁可能增加近6个月与男性肛交时从不使用安全套的危险性(OR=1.5~2.1).年龄≥46岁、非本市户籍、居住在北京、异性性取向或性取向未确定、近6个月与男性肛交性行为从未使用安全套者可能增加与女性性交时从不使用安全套的危险性(OR=1.7~5.9).结论 在婚MSM亚群中HIV感染已处于高流行状态,该亚群存在的高比例无保护同性和异性性行为,加剧HIV在MSM和在婚女性人群间传播.
作者:曹臻;张洪波;佘敏;王君;许娟;段毓雯;宋丹丹;汪敏;董振鑫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大学生故意自伤行为和自杀行为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 整群选取某医科大学4063名一、二年级在校生为研究对象,采用x2检验比较不同性别大学生故意自伤行为、自杀行为检出率差异,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拟合多种研究变量对故意自伤行为-自杀行为的影响.结果 4063名大学生近1年故意自伤行为检出率为13.4%,其中单次自伤检出率为3.7%,多次自伤检出率为9.6%,男生高于女生;近1年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未遂和自杀行为的检出率分别为4.5%、1.4%、0 6%和4.9%,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以有自伤无自杀组为参考,有自伤有自杀组表现为积极应对程度低(OR=0.5,95%CI:0.3 ~ 0.8)、伙伴个数相对较少(3~5个vs.≤2个:OR=0.6,95%CI:0.3 ~0.9;≥6个vs.≤2个:OR=0.4,95%CI:0.2~0.8);消极应对(OR=2.1,95%CI:1.2 ~ 3.7)、抑郁症状(OR=2.9,95%CI:1.6 ~ 5.2)、焦虑症状(OR=2.2,95%CI:1,2 ~ 3.8)、睡眠问题(OR=1.7,95%CI:1.1~2.8)、自评体型偏胖(偏胖vs.正常:OR=2.0,95%CI:1.1~3.6)较为常见.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大学生故意自伤行为者中自杀行为的发生风险显著增加(OR=4.7,95%CI:3.5~6.4),而抑郁、应对方式、自评体型等社会心理因素会减弱两者的关联程度(OR=3.3,95%CI:2.4 ~ 4.5).自杀行为发生的风险随自伤次数的增加而增加(OR=3.1 ~ 10.0),社会心理因素也会减弱两者的关联(OR=2.4~5.9).结论 自伤行为虽然不是个体自杀行为发生的信号,但有必要在自伤者中开展自杀行为发生可能性的评估.
作者:万宇辉;高荣;陶兴永;陶芳标;胡传来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正常体重指数(BMI)人群中心性肥胖对代谢综合征(MS)其他组分聚集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黑龙江省兰西县平山镇>35岁并在当地居住5年以上的农村居民进行体格检查,选取正常体重(BMI=18.5~24.9 kg/m2)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问卷调查和采集空腹静脉血标本.数据分析采用x2检验、协方差分析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 回归模型.结果 (1)调查共抽取平山镇农村正常体重居民1821人,其中男性844人,女性977人.MS患病率为8.68%,中心性肥胖患病率为15.87%,MS及中心性肥胖患病率均是男性低于女性(MS:3.32%vs.13.31%;中心性肥胖:5.57%vs.24.77%,均P<0.001).(2)MS其他组分(血压、血糖、血脂)聚集的检出率为36.02%,男性为34.12%、女性为37.67%;在MS其他组分检出率上,男女性中心性肥胖患者所有指标检出率均高于正常者.(3)协方差分析显示,男性和女性的腰围指标都随着MS其他组分聚集数目的增加而增加(均P<0.001).(4)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中心性肥胖是MS其他组分聚集的危险因素.结论 控制正常BMI人群的腰围水平对于MS和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是重要的措施.
作者:高孟;傅世英;李莹;马牧原;赵玉娟;赵景波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广东省佛山市男男性行为者(MSM)的抑郁状况、性行为特征及关联.方法 通过同伴推动抽样法募集在佛山市居住至少6个月≥18岁的MSM,调查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及自行设计的问卷,对所有指标计算粗的人群比例、估计总体的比例及其95%置信区间(CI),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抑郁症状和相关因素的关联.结果 共募集佛山市249名MSM,平均年龄(31.9±8.5)岁,教育年限以7~9年(43.5%)和10~12年(25.9%)居多.已婚者占49.7%;56.7%是双性恋,63.3%的首次性行为对象为异性,42.3%和34.1%的人在公园/公厕和网络上寻找性伴.估计的总体抑郁症状发生率为34.8%(95%CI:28.2 ~ 42.3).与抑郁症状有关联的因素为低年龄(OR=3.31,95%CI:1.39~7.86)、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OR=2.23,95%CI:1.01~4.93)、同性性行为方式为口交(OR=3.09,95%CI:1.10~8.70)、在实体场所寻找性伴(OR=2.38,95%CI:1.20~4.75).结论 佛山市MSM的抑郁症状与社会人口学和性行为特征有关,对该人群进行心理干预时要考虑社会人口学和性行为因素.
作者:刘珺;郜艳晖;粱自勉;李艳;杨翌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不同剂量食盐加碘干预后队列人群的尿碘频数,探索较为适宜且安全的碘盐浓度.方法 2007-2010年采用多级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观察对象,以抽样A、B县的各3个乡镇为单位进行不同食盐加碘浓度[(15±5)、(25±5)、(35±5)mg/kg]的社区干预,随访观察分析干预后队列人群的尿碘频数变化.结果 下调浓度后,2县4个试验乡镇人群尿碘中位数随着干预时间逐步降低.A县(15±5)mg/kg和(25±5)mg/kg组儿童尿碘频数主要集中在100~200 μg/L和200~ 300 μg/L.B县儿童尿碘频数>300 μg/L总体有所下降,100~μg/L和200 ~μg/L比例升高,但趋势较为缓慢.4个试验组尿碘频数100~300μg/L的比例较大且保持平稳,始终处于一个较理想的状态;对照组仍以>250 μg/L为主.结论 建议在重庆市逐步实施分类补碘,在经济较发达地区可将食盐碘浓度从现行的(35±15)mg/kg下调至(25±5)mg/kg,并继续随访其变化.
作者:宋银吟;牟李红;李革;王豫林;肖邦忠;李心术;雷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黄热病是由黄热病病毒引起的蚊媒传染病,主要发生在非洲亚撒哈拉地区和南美洲热带地区,是我国《国境卫生检疫法》规定的3种检疫传染病之一.为了解广州国境口岸入境人员黄热病病毒感染情况,本研究进行了黄热病毒抗原、抗体检测及其感染风险预测.
作者:黎满全;张劲峰;张建明;柯伟;白静;杨云凯;粱蓉蓉;孟颖;周艳容;陈美丽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构建与中国结核病流行特征相适应的监测预警指标体系.方法 采用定性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应用文献研究及专家会议法拟定初始的指标体系框架,然后通过Delphi法构建预警指标并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结果 两轮Delphi法咨询专家的积极系数分别为87.0%、90.0%;专家权威系数的均数分别为0.850±0.055、0.917±0.017.专家意见集中程度各指标总得分均数分别为7.063±1.435、8.156±0.611;变异系数均数分别为0.352±0.161、0.170±0.057;专家意见协调系数分别为0.322(x2=499.472,P<0.05)和0.393(x2=241.126,P<0.05).经过两轮咨询,终建立包含4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48个三级指标的结核病监测预警指标体系.结论 初步建立了中国结核病监测预警指标体系,为该病的预测、预警模型的建立提供参考.
作者:后永春;王敏;李晓倩;舒文;成诗明;陈伟;聂绍发;许奕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妇女孕28周前终止妊娠对神经管缺陷(NTDs)总患病率的影响.方法 2004-2010年山西省太谷和平定县进行以体表缺陷为主的出生缺陷监测,计算孕28周前、后(围产儿)和NTDs总患病率,分析其变化趋势并进行比较.同时计算孕28周前因产前诊断引产的NTDs病例数及构成.结果 2004-2010年太谷和平定县共监测围产儿52366名,其中NTDs患儿485例,总患病率为92.6/万;NTDs总患病率呈下降趋势.孕28周前NTDs患病率为60.9/万,围产儿中NTDs患病率为31.7/万,因此,两县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到的NTDs患病率比NTDs真实患病率低估66.0%.近年两县孕28周后监测到的NTDs病例数在NTDs总病例数中的构成比占40.0%左右.结论 基于围产儿的出生缺陷监测,低估了人群中NTDs的真实患病率,无脑缺陷更严重.建议改进目前的出生缺陷监测方案,将任何孕周因产前诊断出生缺陷而引产的病例纳入监测范畴.
作者:李凯;何祥波;张乐;李智文;叶荣伟;刘建蒙;翟瑞琴;段先进;任爱国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黑龙江省旅游区蜱伯氏疏螺旋体和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复合感染的动态变化.方法 运用PCR方法检测2010年捕获蜱中两种病原感染状况并测序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在威虎山和镜泊湖景区采集点捕获蜱标本共849只.两地优势蜱种分别为全沟硬蜱和嗜群血蜱,其中伯氏疏螺旋体和斑点热群立克次体感染率分别为26.15%、10.05%和0.00%、13.33%,提示全沟硬蜱复合感染.两地优势蜱种活动高峰分别出现在7月和6月上旬,蜱携带病原率因时间差异而不同.序列分析显示旅游区伯氏疏螺旋体有3种基因型,除B.garinii型、B.afzelii型外,首次在东北地区发现B.valaisiana-like group型.对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序列分析表明,所得两序列分别与Rickettsia sp.HL-93和Rickettsia sp.H820,其同源性为100%.结论 两旅游区蜱中存在伯氏疏螺旋体和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复合感染,且携带的基因类型存在多样性;动态调查显示蜱种、蜱密度的分布以及蜱携带病原状况因生境、时间和人群的不同而有差异.
作者:唐琨;左双燕;李颖;郑元春;霍秋波;于季红;张圆;倪雪冰;姚囡囡;谭红专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利用PCR熔解曲线法快速筛查结核分枝杆菌(MTB)对链霉素、乙胺丁醇耐药性,并与药敏试验结果比较,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深圳市2007-2009年331株MTB临床分离株,应用PCR熔解曲线法检测embB基因306、378~380、406和497、rpsL基因43、88及rrs基因513~517、905 ~ 908位点耐药突变,并与药敏试验结果比较.结果 以药敏试验结果为标准,PCR熔解曲线法检测MTB链霉素耐药突变的敏感性为78.6%、特异性为90.1%、准确性为86.7%;检测MTB乙胺丁醇耐药突变的敏感性为83.0%、特异性为93.3%、准确性为91.8%.PCR熔解曲线法与药敏试验检测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结论 PCR熔解曲线法能够快速、特异地检测MTB对链霉素、乙胺丁醇耐药突变,可用于临床筛查.
作者:王峰;胡思玉;桂静;崔运勇;刘小立;李庆阁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血清杀菌试验(SB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两种C群脑膜炎奈瑟菌(Nm)疫苗免疫后血清抗体滴度的差异.方法 采用SBA测定75名未免疫健康成年人(40~70岁)血清、143名3~8月龄婴儿及194名3~5岁儿童NmA和C群结合疫苗或A+C群多糖疫苗免疫前后血清中Nm杀菌抗体水平,然后用ELISA测定相应血清的Nm特异性IgG含量,并利用线性相关与回归分析两种测定结果的相关性.结果 未免疫健康成年人血清中Nm杀菌抗体水平和特异性IgG含量之间的相关性较高(r=0.814 33,P<0.001);3~8月龄婴儿和3~5岁儿童接种结合/多糖疫苗前,Nm杀菌抗体水平和特异性IgG含量之间相关性较差(3~8月龄:r=0.140 64,P>0.l00/r=0.2899,P<0.05;3 ~5岁:r=0.540 40,P<0.05/r=0194 36,P<0.05),接种1剂结合疫苗后,杀菌抗体水平和特异性IgG含量之间的相关性较好(r=0.809 38,P<0.001和r=0.837 23,P<0.001);接种多糖疫苗后,杀菌抗体水平和特异性IgG含量之间的相关性较差(r<0.500 00).结论 健康成年人血清和结合疫苗免疫后的婴幼儿血清中特异性C群Nm IgG含量可以间接反映血清杀菌抗体水平,ELISA方法可以替代SBA.但ELISA检测方法不适用于3~8月龄婴儿多糖疫苗免疫后的效果评价.
作者:朱兵清;徐丽;周海健;邵祝军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调查北京市农村人群及家畜新发查菲埃立克体和嗜吞噬无形体感染状况.方法 按地理位置选择北京市西北(延庆)、东北(密云)及东南(通州)地区3个植被率较高的旅游县(区).按在册户籍随机以家庭为单位,调查并采集562人及90只山羊、71头牛和2只家犬血液标本,按WHO推荐间接免疫荧光方法(mIFA)检测血清IgG抗体.动物血球提取DNA扩增无形体16S rRNA基因并测序分析.结果 人群查菲埃立克体和嗜吞噬无形体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6.5%和14.0%;山羊和牛嗜吞噬无形体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3%和0;2只家犬未检测到相应抗体.山羊、牛无形体16S rRNA扩增阳性率分别为48.9%和23.9%.16S rRNA序列(228 bp)分析显示,3类优势流行株无明显地理分布特征.结论 北京市农村人群存在查菲埃立克体和嗜吞噬无形体感染,调查地区家畜存在无形体感染.
作者:张秀春;张立霞;李伟红;王誓闻;孙玉兰;王圆圆;关增智;刘秀军;杨育松;张曙光;禹惠兰;张丽娟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登革热是一种经蚊媒传播的病毒性传染病,患者以突然高热、剧烈头痛、眼眶后痛、肌肉和关节痛为主要表现,部分可有皮疹、出血倾向和淋巴结肿大等症状,严重者可能出现登革出血热或登革休克综合征[1].登革热广泛流行于热带、亚热带的非洲、美洲、东南亚、西太平洋和欧洲个别境域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作者:赵丹;李中杰;周航;赖圣杰;殷文武;杨维中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血清尿酸水平与急性脑卒中短期临床结局的关系.方法 以3231例住院急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人口统计学、生活方式、疾病史、人院尿酸及出院结局等临床特征资料.将出院时神经功能评分≥10或住院期间死亡定义为不良结局.结果 入院时尿酸水平升高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短期不良结局的危险性下降有关.经多因素调整后,尿酸水平每升高1个单位,发生不良结局的OR=0.856(95%CI:0.795~0.898).按尿酸水平的5分位分析,经多因素调整后,与尿酸< 197 μmol/L者相比,尿酸水平在197~241、242~285、286 ~ 346和≥347 μmol/L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不良结局的OR值(95%CI)分别为0.552(0.354~0.861)、0.417(0.263 ~ 0.661)、0.390(0.241~0.630)和0.352(0.213 ~0.581),呈现随尿酸水平升高,不良结局危险性而下降的趋势.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尿酸水平每升高1个单位,发生不良结局的OR值无统计学意义.按尿酸水平的5分位进行分析,经多因素调整后,与尿酸<150 μmol/L者相比,尿酸水平在150~185、186~230、231~297和≥298μmol/L的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不良结局的OR值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清尿酸水平升高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短期预后良好的独立预测因子.
作者:张晓龙;张金涛;彭颖;许锬;张永红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经股动脉途径和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360例患者随机分为经股动脉介入(TFI)组和经桡动脉介入(TRI)组,观察分析术后两组患者的血管病变特征、可行性因素(介入治疗成功率、穿刺时间、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血管病变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TFI组和TRI组介入成功率分别为97.78%和96.67%,两组的介入治疗成功率、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两组的平均穿刺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经股动脉途径和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及成功率相当;但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治疗的并发症较少,安全性高,在临床上具有推广和应用价值.
作者:何峰;张寰;李焕明;刘勇;邢晓春;顾秀峰;罗芝宽 刊期: 2012年第05期
鼠疫菌基因组型与鼠疫生态地理景观型及其主要宿主、媒介密切相关,自然组合形成鼠疫生物群落,互相依赖,互相制约,相互适应,同步进化,维持鼠疫自然疫源性和生物群落的延续.鼠疫菌差异区段/多位点串联重复序列(DFR/MLVA)基因组型反映了鼠疫自然疫源地生物学特征.
作者:方喜业;周冬生;崔玉军;李艳君;刘起勇;许磊;杨瑞馥 刊期: 2012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