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构建台湾地区35 ~ 74岁健康体检人群代谢综合征5年发病风险(个体化)预测模型.方法 在1997-2006年初次参加台湾美兆自动化健康体检机构(美兆健检)的35~74岁人群中,将随访满5年基线时无代谢综合征13 973人作为随访队列,并分为建模队列(用于建立5年发病预测模型)和验证队列(用于评估模型外部效度),采用logistic回归构建预测模型.以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拟合优度,并将人群的预测风险概率进行风险等级划分.结果 去除基线患者后研究人群5年代谢综合征患病率为11.7%.纳入发病风险预测模型变量有年龄、糖尿病家族史、收缩压、空腹血糖、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体重指数和血尿酸,建模队列建立预测模型的AUC为0.827(95%CI:0.814~0.839),验证队列的AUC分另为0.813(0.789~0.837)、0.826(0.800~ 0.852)、0.794(0.768 ~ 0.820).将建模队列划分为4个风险等级后,提示个体发病概率≥17.6%者为中危人群,发病概率≥59.0%者为高危人群.结论 由美兆健检纵向数据库建立的5年代谢综合征个体风险预测模型有较高的验证效度,对于体检人群5年代谢综合征发病预测具有实用、可行的特点,预测模型对评估代谢综合征个体发病和群体监测均有较高应用价值.
作者:杨兴华;陶秋山;孙凤;曹纯铿;詹思延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1991-2009年中国9省(区)4~ 17岁儿童青少年膳食钙的摄入现状、食物来源及变化趋势.方法 选取1991-2009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7轮调查中4~ 17岁儿童青少年为研究对象,利用连续3天24小时膳食回顾调查数据,按地区分层对历年膳食钙摄入量水平、食物来源分布及变化趋势进行横断面分析.结果 1991-2009年中国9省(区)4~ 17岁儿童青少年平均每日膳食钙摄入量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2009年该人群中男童钙摄入量为311.2 mg/d,女童为294.6mg/d;1991-2009年男女童钙摄入量不足50%适宜摄入量(AI)的比例分别高达81.5%~87.6%和87.0% ~ 91.0%,而达到AI人数的比例仅为0.2%~0.8%和0.1%~0.8%.儿童青少年膳食钙主要来源于蔬菜、豆制品、谷类和乳类食物,其提供的钙占平均每日钙摄入量的70%以上.结论 1991-2009年中国9省(区)4~17岁儿童青少年膳食钙摄入水平仍然较低,需提高该人群的饮奶量增加钙摄入水平.
作者:张伋;王惠君;王志宏;张继国;杜文雯;苏畅;姜红如;翟凤英;张兵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在校大学生男男性行为者(MSM)生存质量现状,探讨其生存质量与社会支持的相关关系.方法 分别采用“滚雪球”抽样和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使用WHO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中文版、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分别对符合纳入标准的重庆市大学生MSM和普通男大学生进行匿名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 共调查253名大学生MSM,其生理、心理、社会关系、环境领域和生存质量总分分别为13.82±2.25、13.14±2.51、13.24±2.96、12.44±2.49、13.12±2.16.大学生MSM生存质量各领域和生存质量总分均低于普通男大学生得分(P<0.05).典型相关分析表明,反映社会支持的第一典型变量(V1)主要由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决定,反映生存质量的第一典型变量(W1)主要由心理领域和社会关系领域决定.结论 改善大学生MSM的主观感受,提高其对社会支持的利用率,根据不同人口学特征特别是无固定性伴、性角色为“0”、圈内朋友个数极少的大学生MSM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有利于提高其生存质量.
作者:陈江鹏;王宏;刘靓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营养与食品安全教育对改善4~6年级小学生知识、态度和行为的有效性.方法 通过整群随机试验,在我国西部2个国家级贫困县中抽取12所小学,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以学生自填的知识、态度和行为问卷进行基线调查,在其基础上根据当地情况编制营养与食品安全教学的辅助材料,对干预组全体学生实施每周0.5学时共2学期的试点教学干预,以相同的调查工具对干预组和对照组进行终期调查.采用广义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拟合个体及群组水平的随机效应及处理因素的固定效应.结果 基线调查共抽取4~6年级学生378人,两组学生的知识、态度和行为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期间无失访群组.终期调查共抽取478人,干预组在个体水平上的各项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群组水平上知识与行为得分的前后变化均高于对照组,但态度得分变化差异较小.混合效应模型参数显示,干预是终期调查时影响知识得分的显著因子(P=0.015)、但对态度和行为得分无明显效应(P>0.05).结论 教学干预可提高4~6年级小学生对营养与食品安全的认知,但态度和行为的改变还需更长时间和更大样本的观察.
作者:沈敏学;彭真;胡婧璇;孙振球;曾娜;李明志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腰围水平与糖尿病前期空腹血糖受损(IFG)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以参加2006-2007年度开滦集团职工健康体检的101 510名职工中空腹血糖(FPG) <6.1 mmol/L、无糖尿病病史、未使用降糖药物且FPG和腰围资料完整的职工作为观察队列,排除2010-2011年度未参加体检者、FPG及腰围资料缺失者,终纳入统计分析的有效数据为52 099名,依据基线腰围测量值将观察对象分为4组,比较组间IFG的患病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腰围增加与IFG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 (1)肥胖组IFG患病率高于非肥胖组(10.5%vs.6.8%,P<0.01).随着腰围水平的增加,IFG的患病率逐渐升高,第一至四分位组患病率分别为6.0%、7.1%、8.6%、11.0%;按性别分层后,男性4组的IFG患病率分别为7.0%、7.9%、9.1%和11.4%,女性分别为2.5%、4.6%、6.8%和9.8%.(2)影响IFG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年龄、性别等因素后,与第一分位组比较,第二、三、四分位组均增加IFG的发病风险,OR值分别为1.03、1.15、1.30.在不同性别人群中,校正上述因素后与第一分位组比较,男性第二、三、四分位组均增加IFG的发病风险,OR值分别为1.45、1.66和2.08,女性第二、三分位组对IFG影响不再显著,但仍增加IFG的发病风险,OR值分别为1.00、1.09和1.23.结论 腰围增加可加大IFG的发病风险.
作者:刘秀荣;李俊娟;王丽晔;王艳;陈卫红;郑秀慧;李乐乐;郝福荣;吴寿岭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1991-2009年中国9省(区)6~17岁儿童青少年蔬菜水果摄人的变化及其受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方法 以1991-2009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项目中12 596名6~17岁儿童青少年为研究对象,应用SAS 9.2统计软件分析连续3天24小时膳食回顾调查及人口经济因素等数据.结果 调查人群蔬菜水果消费率均呈增加趋势.其中浅色蔬菜消费率从94.4%增加至96.9%(x2=11.6,P<0.0001),深色蔬菜消费率从1991年的58.3%增加至82.4%(x2=213.2,P<0.01),水果消费率从12.6%增加至45.4%(x2=571.2,P<0.0001).蔬菜总摄入量中位数从1991年的250.0g/d下降至2009年的225.8 g/d(x2=72.4,P<0.0001),其中浅色蔬菜下降36.6 g/d,深色蔬菜下降约40.0 g/d(x2=92.8,P<0.0001),而水果摄入量增加50.0 g/d(x2=104.2,P<0.01).达到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蔬菜低推荐摄人量(300g/d)的儿童比例从1991年的38.9%下降至2009年的26.8%,而满足该指南水果推荐量(200g/d)的比例从2.0%增加到13.9%;2009年深色蔬菜摄入占蔬菜总摄入量一半以上儿童的比例约为25.1%.母亲受教育程度和家庭经济收入水平是影响水果消费的重要因素.结论 1991-2009年中国儿童青少年蔬菜水果消费率呈增加趋势,但深色和浅色蔬菜摄入量有所下降,存在明显摄入不足.建议采用有效的综合干预措施增加蔬菜和新鲜水果的摄人量,改善儿童营养状况.
作者:王志宏;张兵;王惠君;张继国;杜文雯;苏畅;张伋;姜红如;翟凤英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行动)开展的效果.方法 在全国每个省(区、市)随机抽取1个开展行动的区县(开展行动组)及1个GDP和人口数与其相似的未开展行动的区县(未开展行动组),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每个区县随机抽取≥18岁常住居民500名.采用面对面问卷方法调查生活方式知识和行为情况,并采用广义估计方程进行多因素比较.结果 城市和农村开展行动组与未开展行动组相比,对行动和健康生活方式的知晓以及自觉控制盐和油摄入的比率更高,如城市开展行动组和未开展行动组对行动的知晓率分别为57.1%和31.7%(OR=3.33,95%CI:1.63 ~ 6.80,P=0.001),农村开展行动组和未开展行动组自觉控制盐摄入的比率分别为51.5%和38.8%(OR=1.70,95%CI:1.13 ~2.56,P=0.011).城市开展行动组使用各健康支持工具的比率均高于未开展行动组,如限盐勺的使用率分别为49.2%和29.5%(OR=2.46,95%CI:1.45~ 4.17,P=0.001),农村两组仅见控油壶使用率有差异(OR=2.11,95%CI:1.09~ 4.09,P=0.028).农村开展行动组身体活动情况好于未开展行动组,而城市两组人群无差异.城乡两组人群在自觉控制体重、每天摄入蔬菜和水果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可提高居民健康生活方式知识和健康意识,对改善居民健康行为的效果还有待进一步评价.
作者:李园;张娟;施小明;梁晓峰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中国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状的流行特征和性别差异.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在全国9个协作地区选取9.0~ 18.9岁汉族城乡各年龄组儿童青少年男女生各50人,每个地区低样本量为2000人.采用儿童抑郁量表(CDI)评定小学四年级至高中三年级青少年的抑郁症状,评估第二性征(男女童阴毛、女童乳房和男童外生殖器)发育指标.结果 中国青少年抑郁症状总检出率为14.81%,男女生抑郁症状检出率分别为15.35%和14.43%.农村地区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状检出率(16.41%)高于城市(13.23%).10、11岁组男生抑郁症状检出率均高于同龄女生(x2=11.625,P<0.005;x2=5.807,P< 0.005),17岁组女生抑郁症状检出率(21.5%)高于同龄男生(17.26%) (x2=6.192,P<0.005).仅在Tanner发育Ⅱ期,男生抑郁检出率(18.4%)高于女生(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593,P<0.005).结论 在特殊年龄段和特定发育阶段,中国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状检出率存在性别差异,但还需要进一步纵向研究加以证实.
作者:王熙;孙莹;安静;郝加虎;陶芳标 刊期: 2013年第09期
作者:陈东科;许宏涛;胡付品 刊期: 2013年第09期
恙虫病是人感染恙虫病立克次体所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一般呈散发,偶有暴发或流行.广东省属恙虫病自然疫源地[1,2],全年均有病例报告,夏季病例数较多,以散发为主,也有暴发疫情发生[3].近年来广东省恙虫病发病呈现增加趋势[4],2006-2011年发病率在0.41/10万至1.40/10万.因恙虫病不是法定报告传染病,加上该病早期临床症状不典型,基层医疗机构无特异检测方法,易发生误诊和漏诊,实际发病数应高于目前所报告的发病数.2011年6-7月汕头市潮阳区报告发生多例疑似恙虫病病例,为核实疫情及查找原因进行此项调查.
作者:刘隽;陈邦华;吴德;刘文华;姚丽君;毛晓庭;肖亮恒;钟豪杰;彭志强 刊期: 2013年第09期
人偏肺病毒(hMPV)多与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有关,较少引起成人呼吸道感染聚集性疫情.2013年3月1日广州市一所职业学校出现大学生感染hMPV导致的成人急性呼吸道感染疫情,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病例调查:2013年3月1日起广州市一所职业大专学校师生员工中具有以下临床症状之一者定义为疑似病例:①呼吸道症状(咳嗽、咳痰、咽痛、流涕);②全身症状(发热>37.5℃、头痛、肌肉酸痛).慢性咳嗽、有明确诱因的肌肉酸痛、头痛等症状者经临床医生确认后排除.疑似病例咽拭子经real time PCR方法检测hMPV核酸阳性者为确诊病例.通过查看校医院门诊日志、设计统一调查表逐班调查、建立日报制度以及对病例同宿舍学生进行访谈等方式开展病例搜索.收集患者临床表现、症状出现及消失时间等信息.
作者:肖新才;吴莉萍;魏凌云;刘慧;陈宗遒;陆剑云 刊期: 2013年第09期
2013年3月在我国上海和安徽两地首先发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疫情迅速波及到杭州地区,共报告30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为此对30例确诊病例的分布、暴露史及其传播来源进行探讨.1.资料与方法:
作者:谢立;丁华;孙昼;考庆君;黄仁杰;温圆圆;杨旭辉;黄春萍;于新芬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2006-2012年上海市克雅氏病(CJD)监测病例的检测结果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分析上海市CJD监测网络中可疑CJD病例的临床和流行病学资料,采集病例脑脊液及血液标本检测14-3-3蛋白和129位氨基酸多态性及PRNP基因突变.应用EpiData 3.0软件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 17.0软件分析.结果 2006-2012年上海市发现散发型CJD确诊病例1例,临床诊断病例56例,疑似病例17例;家族遗传型CJD确诊病例1例,临床诊断1例,均为E200K突变.病例分布无季节聚集性,历年报告病例数保持稳定.CJD病例居住地散在分布,但2例家族遗传型CJD患者住址相近.确诊和临床诊断病例的平均年龄为62岁,大于疑似病例的年龄(56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2006-2012年上海市CJD历年发病例数稳定,均以散发型为主,职业分布广泛,确诊和临床诊断病例的平均年龄大于疑似病例.
作者:黄埔;朱奕奕;胡家瑜;姜晨彦;陈波;张宏;陈健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2006-2012年广州市人禽流感监测结果,综合评估人群感染H5、H7、H9(H5/H7/H9)亚型人禽流感病毒的风险.方法 广州市人禽流感监测系统包括职业暴露人群血清流行病学监测、环境标本病原学监测、禽流感疫情应急监测、流感样病例病原学监测、不明原因肺炎监测和重症肺炎排查5个部分.采用RT-PCR检测环境和呼吸道标本中H5/H7/H9禽流感病毒核酸,血凝抑制试验检测职业人群血清H5/H7/H9抗体.结果 2006-2012年共采集禽鸟职业暴露人群和一般人群血清标本4103份,H5/H7/H9抗体总阳性率为3.82%.其中H5抗体阳性为0.22%,H9抗体阳性率为3.70%,H7抗体阳性率为0.有4份血清标本同时检出H5和H9抗体阳性.职业暴露人群H9阳性率(4.21%)高于对照人群(2.16%).共采集外环境标本2028份,其中H5核酸阳性标本55份,阳性率为2.71%;H9核酸阳性标本14份,阳性率为0.69%.有5份标本同时检出H5和H9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其中菜市场禽类摊点H5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率高(3.03%,46/1518),未检出H7禽流感病毒核酸.历年应急监测所排查的高危人群和医学观察密切接触者、流感样病例病原学监测、不明原因肺炎和重症肺炎排查对象均未检出H5/H7/H9禽流感病毒核酸.结论 广州地区涉禽环境中存在H5/H9禽流感病毒污染,以菜市场禽类摊点污染为主,禽类职业暴露人群存在一定的H5/H9禽流感病毒无症状感染者,提示广州地区禽类职业人群存在感染禽流感病毒的风险.
作者:陈宗遒;陆剑云;肖新才;刘慧;狄飚;李魁彪;鲁恩洁;罗雷;杨智聪 刊期: 2013年第09期
流行病学研究中常用率比(rate ratio)或率差(rate difference)测量暴露对结局的影响.其中后者有重要的临床和公共卫生学意义,但从结局的形成机制及三级预防的角度而言则需估计率比.常用的率比指标有相对危险度(RR)、优势比(OR)和患病率比(prevalence ratio,PR),这有赖于研究设计类型而选择.如横断面研究中常使用PR,病例对照研究中则使用OR,而队列研究又可分两种情况.即在封闭的队列研究中,研究个体的风险期固定,此时宜用累积发病率(cumulative incidence rate,CIR);而在开放性或动态队列研究中需用发病密度比(incidence density ratio,IDR),CIR和IDR常通称为RR.
作者:郜艳晖;周舒冬;李丽霞;杨翌;陈跃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比较分析中国糖尿病患者和非糖尿病居民年医疗费用及其变化趋势,评估糖尿病个人和家庭额外医疗费用及经济负担.方法 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数据,采用特征分数配比法根据特征变量,对糖尿病患者和非糖尿病居民匹配出的679对研究对象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000-2009年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居民年人均医疗费用的差值从3361.93元增长至6608.48元;两组研究对象的费用比值约为4倍、个人经济负担和家庭经济负担的比值约为4~5倍.结论 与非糖尿病居民相比,中国糖尿病患者年人均医疗费用明显较高,绝对费用增长幅度显著,个人经济负担和家庭经济负担较重.
作者:王海鹏;侯志远;孟庆跃 刊期: 2013年第09期
探讨Bootstrap自抽样如何在层次结构数据中实现,为组内相关系数(ICC)可信区间的计算方法提供选择.文中利用混合效应模型估计重复测量数据和两阶段抽样数据的ICC及利用Bootstrap法估计ICC的可信区间,比较不同的自抽样模式下ICC可信区间结果.重复测量实例结果显示Bootstrap整群抽样估计的可信区间包含ICC真值,如忽视数据的层次结构特征,Bootstrap方法得到无效的可信区间估计;两阶段抽样实例结果显示整群Bootstrap自抽样方法估计的ICC均数与原样本ICC偏差小,可信区间宽泛.表明对层次结构数据进行Bootstrap自抽样,需考虑数据的产生机制,即高水平Bootstrap自抽样的统计量估计更接近原样本统计量.
作者:梁融;周舒冬;李丽霞;张俊国;郜艳晖 刊期: 2013年第09期
尽管肿瘤标志物的研究已历经多年且产出颇丰,但真正能够应用到临床者却很少.其中不规范、不全面的报告严重影响了研究质量及结果评估,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肿瘤标志物的发展及应用.本文旨在介绍肿瘤标志物预后研究报告规范(Reporting Recommendations for Tumor Marker Prognostic Studies,REMARK)的清单内容,并对一些重要条目进行说明及解读.
作者:邓秋菊;陈茹;詹思延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评价遗传关联研究Meta分析中文文献的方法学质量.方法 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资源系统和维普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2012年12月前的遗传关联研究Meta分析文章.2名研究者独立按纳入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意见不一致时咨询第三位研究者.运用系统综述评价工具(AMSTAR)量表对入选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共纳入440篇文献.方法学质量得分平均为5.77分(满分11分).没有文章符合AMSTAR量表全部11项条目的要求.人选文章中,89.5%有前期设计方案,38.6%在纳入文献和信息提取方面有可重复性,72.7%实施了广泛文献检索,14.8%考虑了文献发表状态,10.9%提供了纳入和排除文献清单,92.5%描述了纳入文献特征,32.0%评估了文献质量,50.0%将文献质量用于结论推导,93.2%合并文献结果方法恰当,82.3%评估了发表偏倚,0.5%声明利益冲突.结论 遗传关联研究Meta分析中文文章方法学质量中等,在文献的筛选和信息提取、考虑文献的发表情况、提供纳入和排除文献清单、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估、声明利益冲突等方面需要提高.
作者:李帅;方凯;孙傲伊;孙可欣;胡永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中国城市气温与人群死亡风险的关系,分析纬度对气温与死亡风险关系的修饰作用.方法 收集国内有关气温与人群死亡风险关系的研究,采用Meta分析合并效应值,再通过Meta回归模型进一步分析纬度对该关系的影响.结果 共纳入10篇文献,包括15个城市.气温每增加1℃,非意外死亡风险增加2%(95%CI:1% ~ 3%),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增加4%(95%CI:2%~6%),呼吸系统疾病死亡风险增加2%(95%CI:1% ~ 4%);气温每降低1℃,非意外死亡风险增加4%(95%CI:2%~7%),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增加4%(95%CI:1%~7%),呼吸系统疾病死亡风险增加2%(95%CI:0%~4%).纬度0°~25°、26°~30°、31°~39°、≥40°时气温每下降1℃,人群总死亡风险分别增加6.5%(95%CI:-2.7%~15.6%)、5.8% (95%CI:2.4% ~ 9.3%)、0.8%(95%CI:0.4%~1.2%)、0.5%(95%CI:-0.5%~ 1.5%);气温每上升1℃,人群总死亡风险分别增加0.6%(95%CI:-0.3%~1.4%)、1.9% (95%CI:0.7% ~ 3.1%)、2.0%(95%CI:1.0%~3.0%)、5.8%(95%CI:-3.2%~ 14.8%).纬度每增高5°,高温时人群死亡风险增加0.3%(95%CI:0.1%~0.8%),低温时人群死亡风险减少0.8%(95% CI:0.5% ~ 0.9%).结论 气温过高或过低均增加人群的死亡风险.中低纬度地区人群对冷的适应能力要比高纬度地区更为脆弱,而对热的适应能力则较强.
作者:胡梦珏;马文军;张永慧;刘涛;林华亮;罗圆;肖建鹏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学校水痘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传播因素和扩散方式,明确疫情控制的难点.方法 根据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和步骤,确定病例定义并完成病例搜索,描述病例三间分布特征,重点分析可能的传播因素与该起疫情间的关系,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探讨相关传播因素.结果 该起水痘暴发的总罹患率为4.4%(122/2742),小学生罹患率(8.3%,118/1419)明显高于初中生(0.3%,4/1323),但小学生罹患率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疫情波及全校9个年级22个班,罹患率高的是五年级(23.7%)和三年级(13.4%),呈现明显的班级聚集性.该起疫情为人与人接触传播,共持续72 d,出现4个发病高峰.“军训”促成疫情在首发病例的班级内传播,而疫情期间全校组织学生健康体检,又引发疫情的跨年级传播;未及时有效的落实隔离措施,是该起水痘在班级内传播的原因,但参加校外辅导班和乘坐社区免费接送车与疫情扩散的关联无统计学意义.该起疫情突破性水痘病例占所有病例的52.5%(64/122),病例均接种过一剂次水痘减毒活疫苗(VarV),从接种到发病的时间中位数为7年,接种疫苗与病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可能由于VarY剂次不足或接种疫苗年限较长而引发疫情.结论 水痘暴发是学校重要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隔离措施难于落实,且跨班级的疫情传播链一旦形成,一般性的控制措施很难在短时间内显效.
作者:郑庆鸣;曾华堂;王铁强;刘义;王广力;梅树江;张顺祥 刊期: 2013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