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天津医药杂志

天津医药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天津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天津市医学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 国际刊号:0253-9896
  • 国内刊号:12-1116/R
  • 影响因子:1.10
  • 创刊:1959
  • 周期:月刊
  • 发行:天津
  • 语言:中文
  • 邮发:6-3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CA 化学文摘(美), Pж(AJ) 文摘杂志(俄),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 2008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国家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天津医药杂志   2012年11期文献
  • As2O3联合热疗对人食管癌EC-1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

    目的:探讨As2O3联合热疗对人食管癌细胞株EC-1增殖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人食管癌细胞株EC-1细胞分为对照组、As2O3组、热疗组及As2O3+热疗组.采用MTT法测定细胞的增殖情况,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变化,TUNEL法观察细胞凋亡.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s2O3组和(或)热疗组24、48、72 h后的EC-1细胞生存率均降低,As2O3+热疗组的细胞生存率低于单纯As2O3组和热疗组(P<0.05或P<0.01).As2O3+热疗组G0/G1期细胞低于热疗组,G2/M期细胞比例高于热疗组和As2O3组,As2O3+热疗组S期细胞比例低于As2O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As2O3组和As2O3+热疗组的细胞凋亡率均高于对照组,As2O3+热疗组高于As2O3组和热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As2O3联合热疗具有协同抗食管癌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联合应用后增强诱导食管癌细胞凋亡、细胞周期特异性治疗及细胞周期调控剂联合增效有关.

    作者:崔艳慧;梁海军;谷见法;姬颖华;张清琴;路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雄激素对前列腺癌细胞系泌乳素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泌乳素相关蛋白(PIP)在前列腺癌不同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以及雄激素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不同浓度(0、0.1、1、10、100 nmol/L)双氢睾酮(Dihydrotestosterone,DHT)或睾酮(Testosterone,T)及不同时间(6、24和48 h)对前列腺癌细胞系(LNCaP、PC-3、DU145)及人乳腺癌细胞系T47D进行处理,通过RT-PCR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PIP及雄激素受体(AR) mRNA表达情况.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细胞系(LNCaP、PC-3、DU145、T47D)中PIP蛋白表达情况.结果:雄激素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系LNCaP中有PIP mRNA及蛋白表达,PIPmRNA的表达随DHT或T浓度增加而增加,且于10 nmol/L浓度DHT或T时达到大峰值.而AR mRNA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系PC-3与DU145中无PIP mRNA及蛋白表达,并且AR表达较少或无AR表达.结论:PIP在前列腺癌发生发展机制中,以及鉴别前列腺癌是否具有雄激素依赖性方面有一定作用.

    作者:崔书霞;郝志梅;郭志义;郝小惠;王素云;田炜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脂代谢异常对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影响

    目的:研究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脂代谢异常对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影响,为合理管理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提供临床参考.方法:106例妊娠女性分为妊娠期糖尿病(GDM组,n=50)组、妊娠期糖耐量受损(GIGT组,n=24)组及糖耐量正常(NGT组,n=32).比较3组孕妇血脂水平、孕期体质量增加及相关围产资料.结果:GDM组总胆固醇(TC)及三酰甘油(TG)水平均高于GIGT和NG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孕妇分娩前体质量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且GDM组明显高于其他2组.GDM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孕妇术中羊水粪染及新生儿转入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概率高于其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孕妇空腹血糖、TG水平及孕妇孕期体质量增加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间存在正相关(r分别为0.528、0.632、0.585,P<0.05).结论: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积极控制血脂水平,可减少巨大儿的发生及围产期并发症,保障母婴安全.

    作者:匡德凤;华绍芳;韩玉环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雌激素受体α基因shRNAi慢病毒载体的构建与滴度测定

    目的:构建雌激素受体(ER)α基因RNA干扰(RNAi)慢病毒载体,检测病毒感染细胞的滴度.方法:针对已经筛选确定的ERα基因RNAi有效靶序列,合成靶序列的Oligo DNA,退火形成双链DNA,与经AgeⅠ和EcoR Ⅰ酶切后的pGCsil-GFP载体[含U6启动子和绿色荧光蛋白(GFP)]连接产生 shERα-LV慢病毒载体,PCR筛选阳性克隆,测序鉴定.用shERα-LV载体、pHelper 1.0载体和pHelper 2.0质粒共转染包装293T细胞,包装产生慢病毒,以293T细胞GFP蛋白的表达水平测定病毒滴度.结果:PCR和测序证实,成功构建ERα shRNA的慢病毒载体shERα-LV.包装慢病毒,浓缩病毒悬液的滴度为2×108 TU/mL.结论:成功构建人ERα基因RNAi慢病毒载体,为ERα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研究提供了基础.

    作者:曾宪旭;班振英;党秋红;楚天骄;雷冬梅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类风湿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对T淋巴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干预作用

    目的:探讨体外培养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滑膜成纤维细胞对T淋巴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滑膜组织取自关节置换术的RA患者,酶消化法获得滑膜成纤维细胞并扩增培养,T淋巴细胞选用Jurkat T淋巴细胞株.将T淋巴细胞按培养方式分为单纯T淋巴细胞培养组及与RA滑膜成纤维细胞共育培养组2组.分别采用噻唑蓝(MTT)法、流式细胞仪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2组T淋巴细胞的扩增能力、凋亡率及白细胞介素(IL)-2 mRNA、IL-23p19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共育培养组4d和7d时T淋巴细胞增殖率高于单纯培养组,而10 d和13 d时增殖率低于单纯培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共育培养组24 h和48 h T淋巴细胞凋亡率均低于单纯培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育培养组较单纯培养组T淋巴细胞表达较高的白细胞介素(IL)-2 mRNA(2.33±0.09 vs 1.00±0.12)和IL-23p19 mRNA(4.01±0.25 vs 1.00±0.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15.03、17.78均P<0.01).结论:RA滑膜成纤维细胞可诱导T淋巴细胞的激活,这可能是RA发病及进展的影响因素之一.

    作者:赵文君;崔爽爽;邢国胜;于顺禄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急性放疗致口腔炎患者唾液和外周血炎症细胞因子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探讨行根治性放疗的鼻咽癌患者急性放射性口腔炎发生发展过程中唾液和外周血中炎症细胞因子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拟行根治性放疗的鼻咽癌患者40例,于放疗剂量(DT)为0、40、70 Gy时,检测其唾液和外周血中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2、IL-4、IL-6、IL-10 6种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结果:(1)在DT为0、40、70 Gy时,唾液中IFN-γ、TNF-α、IL-2、IL-4、IL-6、IL-10的水平均明显高于血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唾液和血液中的IFN-γ、TNF-α、IL-2、IL-4、IL-6、IL-10在放疗剂量达40 Gy时均较放疗前明显升高(P<0.01).(3)放疗剂量达70 Gy时唾液和血液除IL-10继续明显升高外(P<0.01),IFN-γ、TNF-α、IL-2、IL-6均显著低于放疗前(P<0.01),唾液IL-4水平明显低于放疗前(P<0.001),而血液IL-4水平与放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炎症因子在鼻咽癌根治性放疗患者急性放射性口腔炎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唾液和血液中炎症因子变化相似.

    作者:沈红梅;黄杰;金从国;杨毅;段林灿;赵瑞莲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SinoSCORE对单中心CABG患者术后早期病死率及并发症的预测效能分析

    目的:评价中国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风险评估系统(SinoSCORE)预测单中心接受CABG患者术后早期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1103例行CABG患者的围手术期资料,应用SinoSCORE预测患者的病死率,通过比较实际病死率和预期病死率以评价模型的预测能力.运用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评价其校准度,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其分辨力.再应用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和AUC评价SinoSCORE对并发症发生率的预测能力.计算Youden指数得出对应佳诊断界值(cut-off值),根据cut-off值分组,x2检验比较两组实际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全组术后30日内22例死亡,实际病死率1.99%.SinoSCORE预计全组病死率为3.01%,较实际病死率略高.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评价示SinoSCORE对于术后早期病死率校准度较好(x2=3.473,P>0.05).ROC检验证明SinoSCORE对于本组患者的死亡分辨力良好(AUC=0.751).拥有良好预测价值的并发症为:低心排综合征、脑血管事件、多脏器衰竭、气管切开及术中(术后)植入主动脉球囊反搏仪(IABP).5种并发症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ROC的AUC分别为0.785、0.745、0.829、0.821和0.757.cut-off值分别为6.50、5.50、3.50、3.50和5.50.结论:SinoSCORE对本中心接受CABG患者的术后早期病死率及术后低心排综合征、脑血管事件、气管切开及术中(术后)植入IABP的预测效能良好.

    作者:白云鹏;刘建实;陈庆良;郭志刚;姜楠;王联群;李培军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运用MLPA进行脊肌萎缩症的基因诊断

    目的:应用多重连接依赖式探针扩增法(MLPA)和聚合酶链式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技术对30例临床疑似脊肌萎缩症(SMA)患者进行基因诊断,并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方法:盐析方法提取30例家系成员外周血DNA,常规PCR方法扩增SMN7、8外显子,用DralⅠ和DralⅠ酶切PCR产物,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PCR及酶切产物.同时利用MLPA试剂盒P021方法进行验证比较.结果:经PCR-RFLP方法判断22例SMN1第7+8号外显子纯合缺失患儿和2例Ex7纯合缺失患儿,与MLPA方法一致;其余6例PCR-RFLP方法未见异常家系,经MLPA方法分析发现1例患儿和2例母亲为SMN1外显子7、8杂合缺失携带者;MLPA方法还在SMA家系中发现3例“2+0”型携带者.SMN2拷贝数在SMA患者中以4、5为主,携带者以2、3为主,正常人以1、2多见,其各拷贝数的频率分布在患者组与携带者组(x2=30.694)、患者组与正常人组(x2=21.997)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在携带者与正常人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5,P> 0.05).结论:与PCR-RFLP相比,MLPA更加简单、准确、高效,还能够准确定量SMN1、SMN2,是一种高效的遗传病基因诊断方法.

    作者:陈红苓;孟英韬;舒剑波;宋力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PIM-1基因沉默对前列腺癌细胞生长抑制作用的研究

    目的:探讨RNA干扰(RNAi)沉默PIM-1基因表达对前列腺癌细胞体外生长的影响.方法:将RNAi重组质粒(pPIM1-shRNA-3)经脂质体介导转染前列腺癌PC-3细胞,用G418筛选稳定转染、PIM-1基因沉默的PC-3细胞.用空质粒载体(pRNAT-U6.1/Neo)稳定转染的PC-3细胞和正常培养的PC-3细胞作为对照,进行体外研究.利用细胞计数法分别检测3组PC-3细胞的增殖能力.利用流式细胞技术分别检测3组PC-3细胞的细胞周期及凋亡情况.结果:与两对照组PC-3细胞相比,PIM-1基因沉默组的PC-3细胞在培养48、72和96 h的细胞计数显著减少(P<0.01),细胞周期中G1期细胞的比例显著升高,而S期细胞的比例显著降低(P<0.01),发生早期凋亡的细胞比例明显升高(P<0.01).结论:PIM-1基因沉默可以使得PC-3细胞的细胞周期进程受阻,抑制细胞增殖,并诱发细胞凋亡.PIM-1可以作为前列腺癌基因治疗的有效靶点,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晓光;徐勇;张志宏;杨阔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呼出气一氧化氮在慢性咳嗽患者吸入糖皮质激素疗效评价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检测呼出气一氧化氮( FeNO)在慢性咳嗽吸入糖皮质激素(ICS)治疗疗效评价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慢性咳嗽患者临床资料,依ICS治疗结果分为应答组40例和无应答组22例,对2组患者行FeNO检测以及支气管舒张试验,分析2组一般临床资料及诊断结果差异,并比较不同FeNO水平时ICS治疗应答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2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FEV1%预测值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CS治疗应答组FeNO的平均水平高于无应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判断ICS治疗有无应答的FeNO的佳临界值为34.1 ppb.结论:FeNO水平对慢性咳嗽患者的ICS治疗效果有预测作用,可为慢性咳嗽患者选择ICS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万玉峰;郑玉龙;周黎阳;刘淑;徐跃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糖尿病脂肪肝患者血浆Vaspin与代谢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血浆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aspin)水平与代谢指标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T2DM合并NAFLD组(A组)、T2DM不合并NAFLD组(B组)和正常对照(NC)组的血浆vaspin水平,采用间接测热法检测能量代谢指标,同时测定相关的临床指标.结果:B组血浆vaspin水平高于A组和NC组,A组和B组呼吸高(RQ)值和碳水化合物氧化率显著低于NC组,而24 h尿素氮、静息代谢率(REE)、REE/体质量和脂肪氧化率显著高于NC组(P<0.05或P<0.01),A、B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血浆vaspin水平与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REE和性别(男=23,女=20)呈正相关,与RQ呈负相关;B组血浆vaspin水平与BMI、腰臀比(WHR)、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REE、REE/体质量、TG呈正相关,与RQ呈负相关.vaspin值为92.4 μg/L时可作为预测2型糖尿病患者脂肪肝的风险值.结论:血浆vaspin水平与物质及能量代谢密切相关,并可用来预测2型糖尿病患者脂肪肝的风险.

    作者:余红艳;邸阜生;王璐;李强;贾国瑜;张洁;李雪粉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小儿先天性肺囊性腺瘤样畸形手术诊疗体会

    先天性肺囊性腺瘤样畸形(CCAM)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支气管、肺发育畸形,部分小婴儿发病急,进展快,早期可出现呼吸衰竭,需积极治疗.我院1996年1月-2010年10月手术治疗CCAM 28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郭志平;武端清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经胸骨上段小切口主动脉瓣置换术35例分析

    胸骨正中切口作为大部分心脏手术常规入路已得到临床广泛应用,但其存在创伤大、恢复慢等弊端.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种小切口入路逐渐增多,如胸骨上、下段部分切开,经胸侧壁小切口[1]、胸腔镜小切口辅助,全胸腔镜以及机器人辅助[2]等手术方式.这些手术保留了胸廓稳定性,患者恢复快,切口较为美观[3].我科于2009年3月-2011年11月行胸骨上段小切口主动脉瓣置换术35例,报告如下.

    作者:贾立群;梁德刚;阮昕华;付强;李全正;魏民新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颜面再发性皮炎患者斑贴试验及皮肤小红斑量的测定

    颜面再发性皮炎也称颜面部复发性皮炎(facial reccurent dermatitis,FRD),是一种病因、发病机制不明的接触性皮炎,多见于女性颜面和颈部,表现为红斑、鳞屑性皮炎.本病的发生可能与接触过敏、花粉吸入、光敏感有关.本研究拟通过斑贴试验、小红斑量检测探讨天津地区汉族人群颜面再发性皮炎的发病机制.

    作者:闫学文;宋蒙蒙;单士军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左西孟旦治疗老年重度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心力衰竭(心衰)为常见病,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高,总体预后差.左西孟旦(Levosimendan)注射液是一种钙增敏剂,具有正性肌力作用和扩血管作用,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本研究对老年重度心力衰竭患者分别应用左西孟旦和米力农进行治疗,旨在观察左西孟旦对老年重度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任古松;张春霞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罗哌卡因复合小量芬太尼用于妊高征孕妇剖宫产术腰麻效果观察

    蛛网膜下腔神经阻滞(简称腰麻)操作简单、便于管理、费用低、术后并发症少,是外科、骨科、妇科等手术常用的麻醉方法.罗哌卡因具有较低的心脏毒性与神经毒性,适合于产科麻醉[1].因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孕妇特殊的病理生理变化,手术时对麻醉要求尽量保证麻醉效果完善(阻滞平面达到T7),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应激反应,尽快结束妊娠争取短时间内娩出胎儿[2].硬膜外阻滞平面可控性强,不足之处是阻滞不够完善,且麻醉起效时间较长[3].本文将罗哌卡因复合小量芬太尼腰麻与常规硬膜外麻醉用于妊高征剖宫产患者,探讨两者的临床麻醉效果及安全性.

    作者:邵兆军;张朝巍;谭建强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MitoKATP通道开放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线粒体ATP敏感性钾(MitoKATP)通道开放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心肌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清洁级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4组,K组假手术;M组建立SAP大鼠模型;D组和H组分别给予连续腹腔注射二氮嗪(DZ)、DZ+5-羟基葵酸盐(5-HD)3 d后建立SAP大鼠模型.检测4组大鼠术后24h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分光光度法测定心肌组织Na+-K+-ATPase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心肌细胞线粒体膜电位(△ψm)变化;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情况;留取部分心脏、胰腺组织行病理学检查.结果:M组CK-MB、LDH水平、心脏病理评分及凋亡指数较D组升高,Na+-K+-ATPase活性及△ψm较D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M组上述指标与H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toKATP通道开放对SAP引起的心肌损伤有保护作用,且上述作用可被该通道阻滞剂阻断.

    作者:田影;李楠;尤胜义;张朝晖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慢性饮酒对大鼠肺组织中TIMP-1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慢性饮酒大鼠的肺组织及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IMP)-1等指标的变化,探讨乙醇与肺纤维化之间的关系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PF级Sprague-Dawley大鼠20只,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10只,每日给予定量无乙醇液体饲料单笼喂养;乙醇组10只,每日给予定量乙醇液体饲料单笼喂养,不再提供饮水.16周后,处死大鼠,并获取其肺组织,通过Masson染色观察肺间质中胶原沉积的情况,用比色法计算大鼠肺组织中谷胱甘肽(GSH)和羟脯氨酸(HYP)的含量,通过ELISA方法检测肺组织TIMP-1的含量.结果:乙醇组较对照组在肺泡间隔中胶原纤维沉积增多.与对照组比较,乙醇组肺组织GSH含量减少,HYP和TIMP-1含量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慢性摄入乙醇可以引起大鼠肺泡间隔胶原纤维沉积,肺组织中TIMP-1升高.饮酒可能是引起大鼠肺纤维化的原因之一.

    作者:王星;吴琦;于洪志;杜钟珍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抑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与DNA甲基转移酶活性对胶质瘤恶性表型的影响

    目的:探讨阻断组蛋白去乙酰化酶与DNA甲基转移酶的活性后对胶质瘤恶性表型的抑制作用.方法:选择丙戊酸(VPA)为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5-氮杂-2'-脱氧胞苷(Aza)为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将U251胶质瘤细胞分为对照组、VPA治疗组、Aza治疗组和VPA+Aza联合治疗组.采用四唑盐(MTT)比色法分析肿瘤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Annexin V-FITC染色检测细胞凋亡,2D Matrigel、3D Matrigel、Transwell法检测胶质瘤细胞侵袭能力,并建立U251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进行肿瘤局部多点注射上述药物治疗,治疗24 d,每4天测量肿瘤体积.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在治疗2d后各治疗组肿瘤细胞的增殖均出现明显抑制,S期和G2/M期细胞比例减少,诱导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治疗组细胞凋亡率明显下降,侵袭和运动迁移能力均明显下降,各治疗组鼠移植瘤体积增长较对照组明显减缓,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结果均以VPA+Aza联合治疗组为显著.结论:联合阻断DNA甲基转移酶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活性可抑制胶质瘤表观遗传学特征,抑制胶质瘤恶性表型.

    作者:王晓蕊;杜汋;浦佩玉;康春生;韩磊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低氧大鼠肺内凝血酶敏感蛋白-1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的变化

    目的:了解低氧肺动脉高压时肺内凝血酶敏感蛋白-1 (TSP-1)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与肺血管重建的关系.方法:将20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为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组(低氧组)和对照组各10只,低氧组以常压低氧3周建立肺动脉高压模型,以微导管法测定2组大鼠肺动脉压,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法检测大鼠肺内TSP-1、EGFR蛋白及mRNA的表达,对肺组织切片进行图像分析.结果:低氧3周后,低氧组形成明显的肺动脉高压模型,肺小动脉管壁增厚和管腔狭窄,低氧组肺动脉压、右心室肥厚指数[RV/(LV+S)]、管壁厚度占外径的百分比(WT%)、管壁面积占血管总面积的百分比(WA%)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低氧组肺小动脉TSP-1、EGFR蛋白阳性染色和TSP-1 、EGFR mRNA阳性染色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强(P<0.01).结论:低氧所致TSP-1及EGFR增多在低氧性肺血管重建和肺动脉高压的发病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

    作者:杨艳娟;程德云;杨桂兰;郑西卫;李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胺碘酮急性灌流对左室肌3层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和L-型钙离子流异质性的影响

    目的:研究正常兔心室内膜心肌(Endo)细胞、心外膜心肌(Epi)细胞及中层心肌(M)细胞的动作电位时程(APD)、跨壁离散度(TDR)和3层心肌细胞的L-型钙通道(Ica-L)电流的异质性,以及胺碘酮急性灌流对上述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以混合气-二型胶原酶解法分离30只兔左室游离壁3层心肌,采用全细胞膜片钳记录生理台氏液和10μmol/L浓度胺碘酮急性灌流时的动作电位(AP)和Ica-L电流,并记录APD20、APD50及APD90.结果:(1)生理台式液下APD以M细胞长,Endo细胞短;胺碘酮处理后Endo细胞的APD20、APD50及APD90,Epi细胞的APD20、APD50与生理台式液比较均延长(P<0.05),M细胞的APD20、APD50、APD90缩短(P<0.05);胺碘酮处理后3层心肌细胞的APD20、APD50及APD9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胺碘酮处理后TDR较生理台氏液下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生理台式液下各组电流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胺碘酮急性灌流对3层心肌细胞的Ica-L均有所抑制,但只有M细胞处理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胺碘酮对3层心肌细胞的电流电压(Ⅰ-Ⅴ)曲线形态和Ica-L电压依赖性无显著影响.结论:兔3层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存在明显的异质性,应用胺碘酮后APD减小,但不影响3层心肌细胞的Ica-L形态.

    作者:李琼;李健;王佩显;周欣;李玉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老年心房颤动快速心室率急诊患者用药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并比较静脉注射毛花甙C、地尔硫革及胺碘酮控制老年心房颤动(房颤)伴快速心室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心房颤动伴快速心室率的老年患者97例,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静脉注射毛花甙C(A组,30例)、地尔硫(艹卓)(B组,32例)和胺碘酮(C组,35例)组.观察用药前及用药后患者的心室率、血压、心律变化、药物起效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毛花甙C、地尔硫(艹卓)和胺碘酮均能有效控制心房纤颤伴快速心室率患者的心室率.总有效率分别为77%、91%和86%,平均用药有效时间分别为(35.7±8.1)min、(9.7±2.4) min和(18.8±3.5)min.A组恢复窦律6例,低血压1例;B组恢复窦律5例,低血压2例,窦缓1例;C组恢复窦律8例,窦缓1例;均自行缓解.结论:毛花甙C、地尔硫(艹卓)及胺碘酮均能有效、迅速、安全地控制老年房颤伴快速心室率患者的心室率.但地尔硫(艹卓)更迅速,而胺碘酮相对安全.

    作者:赵志强;李广平;李飞雪;刘相丽;张晓伟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血清干细胞因子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血清干细胞因子(SCF)的水平及意义,以及该细胞因子与血清中嗜酸粒细胞计数(EOS)、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T-IgE)、第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实测值/预计值比值(FEV1实/预%)、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之间的关系.方法:将65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中、重度组(均为哮喘组),以同期37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分别测定并比较各组血清SCF、EOS、T-IgE、FEV1实/预%及FeNO,并将哮喘组SCF浓度与实际测得患者各组血清T-IgE、FEV1实/预%、FeNO作相关分析.结果:哮喘各组的SCF、FEV1实/预%、FeN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中、重度组血清SC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及轻度组(P<0.01),轻度组与对照组SC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组血清SCF与FeNO呈正相关(rs=0.447,P=0.004).结论:血清SCF的水平可较准确反映气道炎症变化,可能与哮喘急性发作的严重程度有关.

    作者:钱雪娇;蒋萍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急诊PCI中血栓抽吸及不同途径给予替罗非班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血栓抽吸及不同途径给予替罗非班的急性期及远期效果.方法:99例心肌梗死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单纯血栓抽吸(A)组、血栓抽吸+周围静脉替罗非班(B)组及血栓抽吸+梗死相关动脉内替罗非班组(C)组.观察各组术前及术后90 min心电图ST段回落情况,肌酸肌酶同工酶(CK-MB)峰值,术后24 h及术后6个月时左心室射血分数.随访患者的出血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3组患者血栓抽吸后前向血流均达到TIMI 3级.B组及C组术后90 minST段回落、CK-MB峰值较A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术后90 min ST段回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CK-MB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C组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B组及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术后6个月3组左心室射血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随访期间均未发生出血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结论:血栓抽吸+替罗非班在改善心肌灌注、保护急性期左心功能方面优于单纯血栓抽吸,且梗死相关动脉内给药优于周围静脉给药;血栓抽吸及不同途径给予替罗非班对远期左心功能影响无差别.

    作者:王立文;浦奎;翟耀东;李冬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活体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

    目的:探讨影响活体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行活体右半肝移植手术的患者75例,按是否有胆道并发症分为胆道并发症组19例、非胆道并发症组56例.分析2组的相关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并发症组的手术时间、冷缺血时间(CIT)、门脉开放至肝动脉开放时间均高于非并发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门静脉开放至肝动脉开放时间间隔(P=0.018)、肝动脉闭塞(P=0.047)是活体右半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门静脉开放至肝动脉开放时间间隔、肝动脉闭塞为活体右半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作者:范鹏飞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PPARγ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PPAR)γ是一种重要的核受体超家族中由配体激活的核转录因子之一,主要通过调节基因转录而发挥多种生物学效应.近年研究表明,PPARγ对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1],已成为脑血管病研究的热点.本文就PPARγ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余智;刘开祥;廖小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Copeptin的生物特性及与疾病的关系研究进展

    1895年发现的精氨酸加压素(arginine-vasopressin,AVP)具有缩血管、抗利尿和参与应激反应等多方面生理效应,但因半衰期短,体外测定困难使其临床应用受到限制.Copeptin即和肽素弥补了AVP的不足,而两者反映的病理生理信息相同,目前已将Copeptin代替AVP用于研究.近年来,研究发现Copeptin水平在急性心梗、心力衰竭、脑卒中、肺部感染、创伤及危重症患者中显著升高[-4],在疾病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价方面显示一定的临床价值.因此,Copeptin有望作为新的生物标志物用于临床实践.

    作者:曹芳英;朱智明 刊期: 2012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