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天津医药杂志

天津医药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天津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天津市医学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 国际刊号:0253-9896
  • 国内刊号:12-1116/R
  • 影响因子:1.10
  • 创刊:1959
  • 周期:月刊
  • 发行:天津
  • 语言:中文
  • 邮发:6-3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CA 化学文摘(美), Pж(AJ) 文摘杂志(俄),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 2008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国家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天津医药杂志   2018年10期文献
  • 脂筏蛋白质组学分析揭示快速老化因素对SAMP8 小鼠海马组织的关键影响

    目的 探讨快速老化小鼠SAMP8老年性痴呆的关键细胞学机制.方法 以2月龄和8月龄SAMP8小鼠各40只为痴呆相关快速老化动物模型,以同月龄各40只正常老化小鼠SAMR1为对照,从小鼠海马组织提取脂筏蛋白,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分析.脂筏蛋白质组学检测数据导入DAVID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进行Gene Ontology(GO)生物信息学分析和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代谢网络分析,并用线粒体膜电位和Morris水迷宫方法验证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结果 与SAMR1小鼠比较,快速老化的SAMP8小鼠出现明显的认知障碍.GO分析显示,老年期SAMP8小鼠脂筏蛋白组中线粒体相关蛋白大幅度减少.KEGG分析显示,老年期SAMP8小鼠海马组织线粒体的氧化磷酸化功能大幅度衰退.线粒体膜电位分析显示,老年期SAMP8小鼠海马组织线粒体膜电位大幅度降低.结论 在老化过程中,SAMP8小鼠海马组织关键的细胞变化是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功能的过度衰退,这可能是其痴呆发生的重要细胞学机制.

    作者:张雪竹;付于;贾玉洁;韩景献;聂坤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牙周因素对显微根尖手术治疗慢性根尖周炎效果的影响

    目的 评价牙周因素对显微根尖手术治疗慢性根尖周炎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2015年于我院牙体牙髓科进行显微根尖手术的慢性根尖周炎患者83例,术前进行临床症状检查、影像学检查及牙周附着丧失(AL)值测量,并根据患者吸烟量及吸烟史将其分为吸烟组(37例)及非吸烟组(46例).术后1年随访时,通过临床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分析AL值及吸烟与否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 随近远中向AL增加,治疗有效率下降(97.6%vs.86.4%vs.7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94,P=0.018);不同颊舌向AL患者组治疗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2.6%vs.84.0%vs.97.1%,χ2=4.017,P>0.05);非吸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吸烟组(97.8%vs.78.3%,χ2=6.137,P=0.013).结论 牙周不良因素可降低显微根尖手术治愈率,术前应根据患牙牙周附着丧失情况及吸烟与否严格选择适应证,以提高患牙术后存活率.

    作者:侯铁靖;邵永新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单孔胸腔镜肺大疱切除后中心静脉导管 胸腔引流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 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探讨中心静脉导管代替传统胸引流管在单孔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2013年6月—2016年11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胸外科收治的194例原发性肺大疱继发气胸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中心静脉导管组(CVC组)和28 F聚氯乙烯引流管组(28 F组)各97例.比较2组临床效果、胸腔引流量及相关并发症.结果 CVC组住院时间[(3.4±1.1)d vs.(5.9±1.7)d]、术后首次下地活动时间[(4.7±0.7)h vs.(11.5±2.5)h]、带管时间[(34.9±5.4)h vs.(72.3±9.8)h]较28 F组时间短,疼痛评分(3.1±1.4 vs.7.0±2.5)、引流管口愈合不良发生率(100%vs.93.8%)较28 F组低(均P<0.05);2组肺感染(1.0%vs.3.1%)、皮下气肿(4.1%vs.2.1%)、持续漏气(1.0%vs.3.1%)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中心静脉导管在单孔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中的效果优于传统胸腔引流管,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波;李晓平;闫小龙;王文辰;李磊;张亮;李明江;张卫东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尿蛋白和血红蛋白结合分析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 预后价值的初步探讨

    目的 探讨术前尿蛋白和血红蛋白水平联合分析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1195例患者,依据术前尿蛋白定性分级和血红蛋白情况分组,A组701例:非贫血,尿蛋白正常;B组247例:非贫血,轻度尿蛋白;C组41例:非贫血,重度尿蛋白;D组134例:贫血,尿蛋白正常;E组52例:贫血,轻度尿蛋白;F组20例:贫血,重度尿蛋白.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患者PCI术后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影响因素,运用ROC曲线分析尿蛋白和血红蛋白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联合指标用Logistic模型得到拟合变量后进行ROC曲线分析.所有患者随访3年,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各组的生存曲线,比较生存率的差异.结果 各组年龄、糖尿病、既往有无心肌梗死、左室射血分数(LVE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尿蛋白阳性、贫血,病变支数多于1支是PCI术后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尿蛋白、血红蛋白两者联合在PCI预后评估中的约登指数高,尿蛋白预测临床不良事件的cut-off值为0.125 g/L,血红蛋白的cut-off值为130 g/L.生存分析显示,贫血组与非贫血组2组间,尿蛋白正常组、轻度组与重度组3组间,6个组间累积生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F组累积生存率低于其余5组;在贫血和非贫血两个层面,随着蛋白尿的严重程度加重,每一层面患者的累积生存率逐渐降低,且贫血组的生存率低于相同尿蛋白情况的非贫血组.结论术前尿蛋白和血红蛋白均与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预后相关,两者联合评估对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晶;袁玉华;贾克刚;柴晓文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临床无肌病性皮肌炎合并快速进展间质性肺疾病患者 铁蛋白与疾病活动度二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目的 通过分析2例临床无肌病性皮肌炎(CADM)合并快速进展间质性肺疾病(RP-ILD)死亡病例的临床资料,总结诊治经验.方法 对2015年1月—2018年1月2例CADM合并RP-ILD死亡病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诊断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治疗方案及死亡原因.结果 2例CADM合并RP-ILD死亡病例抗黑素瘤分化相关基因5(MDA5)抗体结果均阳性,入院时2例患者的SF水平均有明显升高,但胸部CT仅提示散在炎症.随着患者的呼吸情况逐渐加重,SF水平进行性升高,胸部影像学表现进展,给予激素、他克莫司及环磷酰胺3种药物的联合治疗,2例患者分别于发病66 d、61 d因呼吸衰竭而死亡.结论 高SF水平反映了抗MDA5抗体相关的DM患者ILD的病情恶化.在判断疾病的进展方面,SF水平比胸部CT检查具有更早的诊断价值.

    作者:王洁蕊;崔刘福;舒荣;宋海澄;王强庆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心外膜脂肪组织体积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

    目的 探讨心外膜脂肪组织体积(EATV)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冠心病组)170例及未发现冠状动脉狭窄(非冠心病组)患者58例,分析2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采用Gensini积分系统将冠心病组患者分为低分组(108例)、中分组(30例)和高分组(32例),计算患者EATV,评估各组临床资料的差异,Pearson相关分析EATV与患者Gensini评分、病变血管数量的相关性.患者PCI术后1年进行随访,观察有无新出现的冠脉病变进展,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EATV对PCI术后冠脉新发病变的预测价值.结果 冠心病组体质量指数(BMI)、原发性疾病(高血压和糖尿病)比例、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EATV均高于非冠心病组(P<0.05);Gensini评分低、中、高分组间LDL-C和EAT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高分组LDL-C和EATV水平高于低分组和中分组(P<0.05).3组间病变血管数量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EATV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853,P<0.05),病变血管数量与EATV关系为三支及以上病变>二支病变>单支病变(P<0.05).PCI术后1年冠脉新发病变发生率10%,该部分患者EATV高于无新发冠脉病变的患者(P<0.05),EATV预测冠脉新发病变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26(95%CI:0.512~0.740),敏感度88.2%,特异度40.5%,EATV佳截断值124.70 cm3.结论 EATV与冠状动脉硬化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可作为诊断及预后的参考指标,当EATV大于124.70 cm3时,患者PCI术后1年内新发血管病变风险增加.

    作者:沈蕾;李晓惠;廖敏蕾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30度角扩皮潜行固定器控制PICC扩皮出血的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30度角扩皮潜行固定器对控制B超引导下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PICC)出血量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2月—10月在我院住院的需行PICC置管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在30度角扩皮潜行固定器下进行纵向扩皮,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纵向扩皮,比较2组患者扩皮后即刻、第2天、第7天出血差异.结果 试验组即刻出血量和第2天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第7天穿刺点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30度角扩皮潜行固定器下行纵向扩皮,可使扩皮角度及深度精确化,缩小穿刺点伤口范围及出血量,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作者:居晨霞;庄美华;王晓雯;潘雪芬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hs-CRP联合D-二聚体对急性心梗PCI术后亚急性支架内 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

    目的 探究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D二聚体(D-dimer)联合预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发生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SST)的价值.方法 分析自2012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因AMI接受PCI治疗的9261例患者,其中术后发生SST的72例(0.78%)患者为SST组,根据年龄、性别比例在术后未发生SST的患者中抽取21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2组患者冠心病危险因素(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等)、临床资料[收缩压、舒张压、磷酸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等]、冠脉造影结果情况(病变血管、支架贴壁不良等).将上述资料统计学分析时P<0.1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将hs-CRP和D-dimer进行ROC曲线分析,评估两者联合对SST的预测价值.结果 SST组患者术后D-dimer、hs-CRP和Glu水平、支架贴壁不良例数、支架置入数目均高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dimer升高、hs-CRP升高、血糖升高、支架贴壁不良是SST的独立危险因素,LVEF>0.50是SST的保护因素.hs-CRP和D-dimer的联合指标hs-CRP-D-dimer在ROC曲线下面积为0.875,对SST的佳cutoff值为14.28,其敏感度为77.8%,特异度为80.5%.结论 D-dimer、hs-CRP和血糖升高、支架贴壁不良是影响SST的独立危险因素,LVEF>0.50是SST的保护性因素.hs-CRP和D-dimer联合是预测AMI患者PCI术后发生SST的理想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苑广洋;田凤石;刘勇;刘运德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以高钙血症表现为首发症状的青少年急性白血病一例

    以高钙血症表现为首发症状的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罕见,本文报道1例以高钙血症为首发表现且合并高尿酸血症,经骨髓穿刺等检查确诊为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旨在提高临床对该病并发症的认识.

    作者:卢慧;孙玮;高冠起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良性复发性无菌性脑膜炎一例

    良性复发性无菌性脑膜炎又称为Mollaret脑膜炎(MM),以反复发作的脑膜炎为特征,主要包括反复发作的头痛、颈强直、发热和脑脊液细胞数增多,由Mollaret 1944年首先报道,是神经系统少见疾病.笔者收治了1例良性复发性无菌性脑膜炎的病例,腰穿结果显示无细菌生长的证据,强化磁共振成像(MRI)显示脑膜的高信号,提示应该重视强化MRI在MM的个体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胡月梅;朱莉颖;宋毅军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富含脯氨酸蛋白11在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富含脯氨酸蛋白11(PRR11)在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测定58例人胆囊癌、癌旁组织和49例慢性胆囊炎组织中PRR11蛋白的表达情况,统计分析其与胆囊癌组织学类型、胆囊癌Nevein分期、淋巴结转移、组织分化等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PRR11蛋白在胆囊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5.2%(32/58),远高于其在癌旁组织25.9%(15/58)和慢性胆囊炎4.1%(2/49)中的阳性表达率(均P<0.01).PRR11的表达在不同Nevein分期、组织分化程度和有无淋巴结转移分组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而不同年龄、性别及组织学分型分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RR11蛋白在胆囊癌组织中高表达,而在癌旁组织和慢性胆囊炎组织中微弱表达或不表达,提示其可能参与胆囊癌的发生、侵袭及转移的过程.

    作者:苏宝威;白明辉;刘海潮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头孢唑肟致Stevens-Johnson综合征一例

    Stevens-Johnson综合征是一种累及皮肤和黏膜的急性水疱病变,通常可由感染或口服某些药物后发生,其病死率可高达10%.本文报道了1例头孢唑肟引起的Stevens-Johnson综合征,回顾了该患者的诊治经过并进行相关文献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作者:沈黎;王诚;江翊国;季士亮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甲基转移酶SETDB2对肝癌侵袭迁移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目的 检测甲基转移酶SETDB2对肝癌侵袭转移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应用Western blot、免疫组化以及Real-time PCR等方法检测37例肝癌及对应癌旁组织标本中SETDB2蛋白及mRNA表达情况.将靶向SETDB2的短发卡RNA(sh-SETDB2)和空载体(sh-NC)分别转染至人肝癌MHCC97H细胞构建稳转细胞系,应用Tanswell侵袭实验、细胞划痕实验检测2组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通过基因芯片检测敲低SETDB2后表达有变化的基因.敲低SETDB2后,运用Real-time PCR检测PTEN的mRNA的表达变化以及Western blot检测PTEN和组蛋白H3第9位赖氨酸的三甲基化(H3K9me3)的表达变化,CHIP检测H3K9me3在PTEN的启动子区域的变化.在敲低SETDB2的同时敲低PTEN的表达,T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 (1)Western blot和Real-time PCR的结果均表明肝癌组织中SETDB2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癌旁组织;SETDB2表达的高低与肝癌组织学分级和TNM分期有关.(2)转染sh-SETDB2的MHCC97H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均明显低于sh-NC组.(3)基因芯片、Western blot以及Real-time PCR等实验结果显示敲低SETDB2后PTEN表达上调.(4)在敲低SETDB2后H3K9me3表达下调,PTEN启动子区域的H3K9me3减少.(5)与敲低SETDB1组相比,敲低SETDB2的同时敲低PTEN后细胞的侵袭能力恢复.结论 SETDB2通过下调PTEN的表达促进肝癌细胞的侵袭迁移.

    作者:贾龙梅;殷香宝;曾磊;陈新;饶燕飞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基于液相色谱-质谱技术的乳腺癌转移相关 代谢标志物的筛选

    目的 应用代谢组学技术筛选与乳腺癌转移相关的代谢标志物.方法 收集100例乳腺癌患者和50例健康志愿者的血清标本,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轨道离子阱质谱联用(HPLC-LTQ Orbitrap XL MS)代谢组学研究平台分析乳腺癌未转移患者、乳腺癌转移患者和健康人群血清标本的代谢轮廓,并通过模式识别方法结合非参数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由乳腺癌未转移组、乳腺癌转移组和健康对照组的代谢轮廓构建的正交偏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模型具有很好的判别能力(R2=95.2%,Q2=86.7%),可以鉴别出用于区分乳腺癌转移与否的8个代谢标志物,包括溶血磷脂酸[18:1(9Z)/0:0]、溶血磷脂酰胆碱(18:0)、溶血磷脂酰胆碱[20:3(5Z,8Z,11Z)]、胆碱、磷酸二羟丙酮(18:0e)、2R,3S-番石榴酸、芥酸、L-氢化乳清酸.结论 利用代谢组学方法获得的血清代谢轮廓可以用来构建区分模型和寻找乳腺癌转移相关的代谢标志物,为乳腺癌的早期诊治、预后评估和药物治疗靶点的选择提供支持和依据.

    作者:吴静;杨睿;张磊;康华;范志娟;刘树业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在多发性骨髓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是一种新型的靶向治疗方法.随着基础和临床研究的不断进展,越来越多的靶抗原得以发现,使得Car-T的适应证逐步扩大.多发性骨髓瘤(MM)目前仍被认为是一种无法治愈的疾病,基于基因工程和靶向治疗的Car-T细胞免疫治疗技术正在成为治疗复发难治MM的一种新型手段.本文对该领域的近期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董倩倩;吴玮玮;张锡友;陈峰;李丹丹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CD4+T细胞的分化调节及其在再生障碍性贫血中 作用的研究进展

    CD4+T细胞接受抗原的刺激后能够分化为多种辅助性T细胞(Th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Treg),是人体免疫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对再生障碍性贫血和CD4+T细胞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CD4+T细胞各亚群平衡失衡、功能亢进及细胞因子的异常活化造成的骨髓损伤是诱导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的重要原因.因此,研究CD4+T细胞各个亚群的细胞分化调节,分析CD4+T细胞在再生障碍性贫血中的作用机制,可为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细胞亚群平衡的恢复提供治疗思路.本文拟从CD4+T细胞、相关细胞因子等方面阐述CD4+T细胞免疫异常对再障机制及治疗的影响.

    作者:张珊;宋新龙;王爱迪;谢东杰;张乐;刘宝山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微小RNA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由于血小板破坏增加或生成减少导致外周血血小板的减少,引起皮肤、黏膜及内脏出血等临床表现为特点的常见出血性疾病.ITP的发病机制迄今为止尚未得到完全阐明,积极探索本病的发病机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可能为本病的治疗提供新的策略.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一类长度约为19~22个核苷酸的小分子非编码RNA,通过调控其靶基因,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目前miRNA在ITP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越来越广泛,本文就近年来针对miRNA在ITP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赵海丰;阚育田;王鑫源;张翼鷟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放疗导致心脏损伤的发生机制及防治进展

    放疗作为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广泛应用于乳腺癌、食管癌、肺癌、纵隔肿瘤和淋巴瘤等疾病.接受放疗患者长时间在X线照射下很容易导致心脏损伤,引起不同程度的放射性心脏病(RIHD),RIHD可以破坏心脏的任何结构,因此心脏损伤在癌症幸存者中成为危及生命的疾病,而有效的临床管理及防治仍然具有很大的挑战性.本文对放疗后心脏损伤的表现、发生机制、心脏相关指标监测及防治进展等方面作一综述.

    作者:迟红玉;曹月娟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是小分子蛋白质,主要在心脏中表达,在长链脂肪酸进入线粒体进行β氧化时起着关键的作用.目前临床上H-FABP用于持续的心肌损伤及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标志物,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H-FABP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疾病的诊断和预后有密切关系.

    作者:王翠华;刘衍恭;郑明奇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腹主动脉球囊封堵治疗凶险性前置胎盘 伴植入的Meta分析

    目的 系统评价腹主动脉球囊封堵治疗凶险性前置胎盘(PPP)伴植入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数据库获取文献,检索时间均为数据库建库至2018年3月.由2名评价员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进行文献筛选、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终纳入6项回顾性队列研究,共515例患者(球囊组342例,对照组17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球囊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SMD=-0.51,95%CI:-0.80~-0.23,P=0.0004);球囊组子宫切除率低于对照组(OR=0.40,95%CI:0.21~0.74,P=0.003);而2组间红细胞输注量(SMD=-0.23,95%CI:-0.54~0.07,P=0.13)和术后住院时间(SMD=-0.23,95%CI:-0.12~0.58,P=0.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腹主动脉球囊封堵相关不良反应主要为穿刺点血肿和动/静脉血栓形成,对症治疗后均缓解.结论 腹主动脉球囊封堵治疗PPP伴植入可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子宫切除率,且无严重相关并发症报道.但上述结论仍需更多高质量、大样本的研究进一步予以验证.

    作者:郑明俭;顾建平;徐文健;施万印;鲁景元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非布司他治疗慢性肾脏病伴高尿酸血症患者疗效及对 肾功能影响的Meta分析

    目的 探讨非布司他治疗慢性肾脏病伴高尿酸血症患者的疗效及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ce Central Rig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OVID、Embase数据库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有关非布司他治疗慢性肾脏病伴高尿酸血症患者疗效及对肾功能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筛选和提取资料后依据改良的Jadad评分量表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12篇随机对照试验,慢性肾脏病伴高尿酸血症患者共1031例,其中非布司他组516例,对照组515例.Meta分析结果示,非布司他对可反映疗效及肾功能的指标如血尿酸(MD=-61.28,95%CI:-67.68~-54.88,P<0.001)、血肌酐(MD=-31.51,95%CI:-36.25~-26.76,P<0.001)、血尿素氮(MD=-2.14,95%CI:-2.87~-1.41,P<0.001)、估算肾小球滤过率(MD=4.13,95%CI:1.67~6.58,P=0.001)的影响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55,95%CI:0.15~1.92,P=0.35).结论 非布司他治疗慢性肾脏病伴高尿酸血症患者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作者:龚书豪;卢婉君;欧阳柳荣;王缨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延长机械通气 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目的 系统评价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延长机械通气的危险因素.方法 系统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linicalTrials.gov、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查找关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延长机械通气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或队列研究,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并提取相关危险因素调整混杂因素后的比值比(OR)及95%CI,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7篇文献纳入研究,累计研究对象5336例,分别研究人口因素: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术前因素:左室射血分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肾功能不全;术中因素:手术时间;术后因素:再次手术等因素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延长机械通气的相关性.Meta分析结果显示:高龄(OR=1.06,95%CI:1.05~1.07)、女性(OR=1.92,95%CI:1.37~2.68)、肾功能不全(OR=2.35,95%CI:1.41~3.90)、手术时间长(OR=1.50,95%CI:1.22~1.85)、再次手术(OR=9.56,95%CI:3.65~25.00)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延长机械通气的独立危险因素,左室射血分数偏高(OR=0.97,95%CI:0.95~0.99)是其保护因素.尚没有足够的证据证实高体质量指数(OR=0.95,95%CI:0.68~1.3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OR=3.94,95%CI:0.68~22.81)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延长机械通气的发生具有相关性.结论 高龄、女性、术前左室射血分数偏低、术前肾功能不全、手术时间长、术后再次手术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延长机械通气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延长机械通气的预防和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提供了理论支持.

    作者:王子玉;傅强;王树英;张斌;刘君玲;孙贺元;闫渭清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LC-MS/MS法分析人血浆中西格列汀浓度及其应用研究

    目的 建立一种测定人血浆中西格列汀浓度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分析方法,并将该方法应用于西格列汀在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 以西格列汀-d4为内标,血浆样品经CleanertPPT沉淀板沉淀后,通过Diamonsil C18色谱柱(100 mm×4.6 mm,5μm)进行分离,使用甲醇-10 mmol/L甲酸铵水溶液(含10%甲醇,0.1%甲酸)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0.5 mL/min.通过电喷雾电离源(ESI),以多反应监测(MRM)模式进行正离子检测.从选择性、残留、线性范围与定量下限、精密度与准确度、基质效应和回收率、稳定性方面进行方法学验证.同时考察健康人口服西格列汀片100 mg后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西格列汀、西格列汀-d4的MRM离子对分别为m/z 408.0→235.2、m/z 412.1→239.0.人血浆中西格列汀在0.5~1000μg/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定量下限为0.5μg/L;定量下限和质控样品的批内、批间精密度(RSD)在0.83%~12.80%之间,准确度(RE)在±10.0%以内.健康人口服西格列汀片100 mg后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达峰时间(Tmax)、达峰浓度(Cmax)、、生物利用度(AUC)、半衰期(T1/2)分别为(2.44±1.29)h、(375±138)μg/L、(2915±585)h·μg/L、(11.10±2.41)h.结论 本LC-MS/MS分析方法敏感度高且样品处理方法简单快速,满足生物分析的法规要求,可应用于人体内西格列汀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作者:刘珊珊;夏媛媛;刘静媛;耿雅杰;魏广力;司端运 刊期: 2018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