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活络通痹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治疗组用自拟活络通痹汤加减治疗,对照组用西药尼美舒利、帕夫林治疗,均治疗30天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治愈9例,显效18例,有效6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76.8%;对照组治愈4例,显效8例,有效9例,无效22例,总有效率为48.8%,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自拟活络通痹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有显著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副作用少,安全性高.
作者:徐小溪;刘桂娟;刘素彩;蔡福金 刊期: 2012年第04期
冠心病是一种由冠状动脉器质性(动脉粥样硬化或动力性血管痉挛)狭窄或阻塞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心绞痛)或心肌坏死(心肌梗塞)的心脏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虽称缺血,但亦强调血脂代谢异常在本病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随着生活状态的改变,其发病年龄日益年轻化,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病种之一.
作者:张瑞珍;贾云芳;侯仙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放射性直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直肠癌、宫颈癌、子宫内膜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中药保留灌肠和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静点,对照组采用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静点,进行疗效对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70.0%,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放射性直肠炎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
作者:刘文华;孙兴华;洪月光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调乳达泰方对乳癖临床症状及停药后复发率的影响.方法:将120例乳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分别用调乳达泰方和三苯氧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变化及停药后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复发率10%,对照组总有效率80%,复发率3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调乳达泰方治疗乳癖疗效肯定,复发率低.
作者:李荣娟;葛建立;刘满君;宋易华;马云龙;徐志峰 刊期: 2012年第04期
乳腺癌是妇女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是治疗乳腺癌的重要手段,而手术造成对身体的损伤和肢体功能障碍.随着乳腺癌的生物学特性不断明了,其治疗观念发生了转变,如手术范围有缩小的趋势、术中可能采用一次性大剂量放射治疗以及术后早期的辅助化疗等,使得围手术期干预因素有所变化.中医药有助于提高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缓解手术创伤和麻醉干扰等带来的副作用,促进术后恢复.本文就中医药参与乳腺癌围手术期治疗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以便日臻规范并发挥更有效的作用.
作者:田春梅;齐静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评价中西药物配合天丁颗粒治疗乳腺增生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门诊就诊的乳腺增生患者4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予红金消结胶囊、三苯氧胺配合天丁颗粒和对照组Ⅰ予三苯氧胺、对照组Ⅱ予红金消结胶囊、对照组Ⅲ予红金消结胶囊与三苯氧胺,对比各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愈19例,总有效率98%;对照组Ⅰ治愈8例,总有效率74%;对照组Ⅱ治愈6例,总有效率76%;对照组Ⅲ治愈10例,总有效率84%;实验组与另3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中西药物配合天丁颗粒治疗乳腺增生疗效肯定.
作者:郭俊芳;马占儒;金佃成;陈晓英;李旭娟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加味香砂六君子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方法:将60 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加味香砂六君子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并设立对照组(口服维酶素片)以作观察比较,连续服用3个月.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症候积分、症状改善情况均较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香砂六君子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来于;吴红金;许宝才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对比评价中药控释药条对智齿冠周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有智齿冠周炎疾病患者60例,实验组采用中药控释药条,以碘甘油为对照组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67%和83.33%,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该中药控释药条治疗冠周炎与每天冠周冲洗、碘甘油上药疗效相当,副作用小,复诊次数少,是一种更为理想的冠周炎用药.
作者:李立芳;张勇;杨士杰;高继英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清络散瘀消翳汤、刺络放血、撕拉式手术三联疗法对复发性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对降低翼状胬肉复发的临床意义.方法:治疗组51例(54只眼)采用撕拉式并钝性分离治疗,手术前后口服疏风清热活血中药清络散瘀消翳汤,取患侧耳穴眼、少泽穴、肝俞穴点刺放血;对照组46例(48只眼)采用撕拉式并钝性分离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49眼,再次复发5眼,对照组治愈35眼,再次复发13眼,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络散瘀消翳汤、刺络放血、撕拉式手术三联疗法治疗能有效降低翼状胬肉再次复发,疗效满意.
作者:刘淑艳;王志刚;尹学永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化浊解毒扶正利水法治疗难治性腹水疗效.方法:将68例肝硬化后难治性腹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同时采用基础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化浊解毒扶正利水方口服,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腹水减少情况以及肝功能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腹水减少及肝功能好转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化浊解毒扶正利水法治疗难治性腹水疗效显著.
作者:苏春芝;任晓新;袁平霞;田英华;赵惠;周盼盼;孟宪鑫;张金丽;贾文文;陈艳哲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有遗传性倾向的代谢内分泌疾病,临床上分为胰岛素依赖型(1型)和非胰岛素依赖型(2型).导致本病的根本原因为胰岛素分泌的绝对或相对不足,糖、脂肪及蛋白质等代谢紊乱,表现为高血糖、高尿糖、葡萄糖耐量减低、胰岛素分泌释放试验异常等.[1]2型糖尿病的治疗药物以磺脲类和双胍类为主,但长期应用副作用较大,自然失效率高.
作者:康慧君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由骨髓抑制引起白细胞减少症,是恶性肿瘤化疗中常见的毒副反应,发生率 70 %左右,不同程度影响序贯化疗.近来我科应用再生胶囊治疗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取得较好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周凤伟;方诺;吴向荣;杨林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亚健康状态是由健康状态到疾病状态的中间状态,如不能得到有效的纠正则有可能发展成为疾病状态.中医导引法是传统的防病保健方法之一,也是治未病的重要手段.本次研究通过比较中医导引法与普通针刺方法治疗亚健康的疗效,发现短期治疗后针刺疗法对某些症状的改善优于中医导引法,而在长期治疗后两者疗效基本相似.
作者:袁曙光;邢潇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自拟解郁宁心汤治疗心血管神经官能症的临床疗效.方法:87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解郁宁心汤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及心电图的改善情况,疗程2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12%,对照组总有效率69.44%,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解郁宁心汤治疗心血管神经官能症药证相符,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张彩侠;刘连臣;周新平;李昌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舒肝片治疗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排空的疗效.方法:符合西医功能性消化不良RomeⅢ诊断标准,同时按中医辨证属肝胃不和证型患者211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59例口服舒肝片,对照组52例口服复方胃宁片,观察2组患者胃排空疗效.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胃内钡条排空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2组患者胃内钡条排空率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提高(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5%,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舒肝片能显著提高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胃内钡条排空率,促进胃动力.
作者:刘冰;杨晓锋;齐志军;杨会芳;冯红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理气活血化瘀法治疗肝郁血瘀型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根据病症选择自拟中药复方-祛褐I号治疗;对照组服用维生素C片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67%,且伴见的月经不调、痛经、易怒、乳房胀痛或经前头痛、失眠、舌质瘀点瘀斑等症状和体佂均有明显改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73.33%),降低复发率也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自拟祛褐I号治疗黄褐斑疗效好,服用方便,安全可靠.
作者:闫丽娜 刊期: 2012年第04期
慢性肾衰竭(CFR)是一个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不断进展的综合征,延缓其进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笔者从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采用虫草排毒胶囊治疗早、中期慢性肾衰竭70例,并与单纯西医治疗69例进行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现总结如下.
作者:范晓英;左海宁;马小宁;李亚秋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中药涤痰平喘方对肺炎喘嗽患儿C-反应蛋白(CRP)的干预效果.方法:将120例肺炎喘嗽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涤痰平喘方;对照组60例采用抗生素加基础疗法.均7 d为1个疗程.结果:2组同期疗程结束后,总有效率和CRP水平值治疗后较治疗前比较,干预程度治疗组大于对照组.结论:CRP检测有利于观察对患儿治疗的效应和评价治疗作用;涤痰平喘方对肺炎喘嗽患儿CRP有较好的干预效果.
作者:王久敏;蒋刚;张淑霞;钱秀凤;安福宁 刊期: 2012年第04期
参麦注射液[1]由红参、麦冬两味药材提取制备而成,主要用于益气固脱,养阴生津,生脉,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等方面的治疗,并取得显著疗效.参麦注射液用于静脉滴注,生产过程控制要求严格;药液生产过程需要多次过滤,滤材的规格、材质会直接影响到药液中不溶性微粒数量的多少,使用板框过滤器、钛棒等滤器存在漏液、清洗残留及过滤效果较差等风险.
作者:赵惠;郝吉雪;石红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化浊解毒方配合耳穴贴压治疗慢性胃炎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慢性胃炎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8例,以化浊解毒方口服配合耳穴贴压;对照组20例,单以化浊解毒方口服.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89.29%,对照组总有效率60.00%,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化浊解毒方配合耳穴贴压治疗慢性胃炎失眠症疗效显著.
作者:周盼盼;王彦刚;魏娜 刊期: 2012年第04期
小儿秋季腹泻大多是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儿科常见病.多发生于夏秋季节,好发于6个月~2岁婴幼儿.临床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大便形状改变为特征,可伴轻度发热及呕吐,或有脱水症状.2009年7月至2011年9月,笔者运用针刺推拿配合神阙灸治疗小儿秋季腹泻10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桂娟;徐小溪;蔡福金;高运合 刊期: 2012年第04期
骨质疏松症(OP)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骼的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临床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及特发性骨质疏松.原发性骨质疏松多见于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所引起的骨折等并发症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受到世界各国老年病研究者的关注.
作者:胡永红;李丽春;梁燕;和学欣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分析数码显微互动系统在中医专业实验诊断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探索高效实验教学方式.方法:采用对照研究方法对比分析数码显微互动系统(实验组)和传统教学方式(对照组)的教学效果;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分析学生的认可度及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同学对于5种血液细胞的识别正确率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多数同学认为数码显微互动系统教学方式的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方式.结论:实验诊断学实验课应用显微数码互动系统教学显著优于传统教学,并应成为中医专业实验诊断学实验教学的发展趋势.
作者:李强;宫志强;杨红芳;耿秀超;梁文杰 刊期: 2012年第04期
<中药学>是专门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来源、产地、采集、炮制、性能、功效及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1]是中医辨证施治、理法方药的重要环节,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既是中医的基础课程之一,也是从基础过渡到临床的桥梁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教学质量的优劣,不仅关系到本门学科的成绩,也将直接影响到方剂学和其它后续临床课程的顺利进行,决定着学生综合素质的水平.
作者:曹丽静;张一昕;李春香;郭秋红;郝蕾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通过观察富硒灵芝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清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水平,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的影响,探讨其抗氧化能力.方法:采用腹腔注射VitD3及喂养高脂饲料方法复制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将50只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富硒灵芝高剂量组、富硒灵芝低剂量组、血脂康阳性药对照组.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SOD、MDA水平和GSH-PX活性.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富硒灵芝可显著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大鼠MDA水平,升高HDL-C、SOD水平,增强GSH-PX活性.结论:富硒灵芝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损伤作用.
作者:陈利明;苑留云;陈海英;杨红兵;师正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和:以麻黄为例,观察相须配伍与发汗作用的相关性.方法:将SD大鼠分为空白组、麻黄组、麻黄配桂枝组(简称麻桂组)及麻黄配苍术组(简称麻苍组)4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给大鼠灌服等量生理盐水外,其他组分别给大鼠灌服麻黄、麻黄桂枝(1︰1)、麻黄苍术(1︰1)药液,于给药30 min时观察大鼠后足趾肉垫汗腺着色点数、大鼠后足跖肉垫汗腺分泌量.结果:两配伍组大鼠后足趾汗腺着色点数及汗腺分泌量均明显多于麻黄组(P<0.05);麻桂组大鼠后足趾汗腺着色点数及汗腺分泌量虽多于麻苍组,但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相须配伍有助于增强麻黄的发汗作用.
作者:侯小双;丁芳;王亮;孙琦;李春香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聪智灵对血管性痴呆(VD)模型小鼠脑组织海马区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及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探讨聪智灵对血管性痴呆的治疗效应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反复结扎双侧颈总动脉的方法复制VD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聪智灵高剂量组、聪智灵低剂量组、尼莫地平组.造模当天动物苏醒后开始治疗,灌胃给药15 d后,采用跳台法检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变化,分光光度法检测海马组织AchE活力.结果:模型组小鼠学习与记忆成绩较假手术组均显著降低(P<0.01),各用药组小鼠学习与记忆成绩较模型组均显著提高(P<0.05或P<0.01);模型组小鼠海马组织AchE活性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1),各用药组小鼠海马组织AchE活性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或P<0.01).结论:聪智灵具有保护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提高海马组织内AchE活性、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对海马区神经元损伤有关.
作者:张会珍;白亚平;肖红玲;王鑫国;张闯;孙彦辉;吴中秋 刊期: 2012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