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应用氨基甙类抗生素丁胺卡那霉素(阿米卡星)引起神经肌肉传导障碍已有不少报道[1].现将笔者所遇7例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我院自1998年以来,应用阿米卡星治疗老年人泌尿系感染1 400例,其中7例出现不同程度神经肌肉障碍现象.7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62~84岁;慢性前列腺炎4例,急性膀胱炎2例,尿道炎1例.
作者:张吉楼;刘艳茹 刊期: 2006年第03期
脾破裂是腹部外伤中常见的腹腔内脏损伤,在临床腹外伤的救治中占重要地位.1998年1月-2002年12月我院对外伤性脾破裂行保脾手术26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宏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笔者采用疏血通注射液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急性发作期进行治疗,提高了疗效,并观察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变化,报道如下.
作者:袁峰;邱秀春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2(IL-2)联合阿霉素(ADM)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42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应用胸腔闭式引流排净胸腔积液,自胸腔引流管注入IL-2 5×105IU、ADM 40 mg,每周1次,连用1~3周.结果全组42例患者,总有效率(CR+PR)86%;不良反应为发热5例,白细胞下降6例,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6例.结论 IL-2联合ADM治疗恶性胸腔积液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探讨与应用.
作者:孙向阳;常善玲 刊期: 2006年第03期
小儿胃管是儿科治疗中常用的护理技术,尤其是早产儿及腹部手术,留置胃管是必要的治疗手段.然而,食管毗邻气管,胃管误插入气管的情况临床上并不少见.由于患儿在插胃管时紧张、恐惧、不合作、哭闹不止,难以配合做吞咽动作,加之胃管细软,给插管带来一定的难度,如果掌握不好,极易误入气管,还可造成消化道黏膜损伤及喉痉挛.
作者:朱建芬;唐袁虹 刊期: 2006年第03期
蛔虫性急腹症在我国农村极为常见,若不及时诊治,常导致肠穿孔、腹膜炎、化脓性胆管炎、肝脓肿等严重并发症.笔者1989-2004年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蛔虫性急腹症57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维良 刊期: 2006年第03期
静脉炎是指静脉及其周围组织的炎性反应,静脉注射化疗药物容易引起,主要表现为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红肿、灼热、疼痛.近年笔者采用中药煎剂湿敷治疗静脉炎,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锦丽;冷丽云;姜丽 刊期: 2006年第03期
4 a来笔者应用足三里穴位注射维生素K3治疗多种原因所致顽固性呃逆30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0例,住院患者23例,门诊患者7例;其中男21例,女9例;年龄30~86(54±0.3)岁.
作者:黄代富;万前晴;倪祖文 刊期: 2006年第03期
宫内节育器(IUD)避孕法已有百年的历史,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的避孕法,一次放置能长期避孕,深受广大育龄妇女的欢迎.不规则阴道出血是放置IUD后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10%,是IUD终止使用的主要原因.
作者:孙红娥 刊期: 2006年第03期
下呼吸道感染是肺科临床常见病,其感染细菌耐药性不断升高,临床处理比较棘手.我院应用氯唑西林钠治疗下呼吸道感染50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陈素丽 刊期: 2006年第03期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未明的以直肠、乙状结肠、结肠为主要病变部位的慢性结肠性疾病,本病在我国发病率低,由于病程漫长,症状轻重不一,常反复发作,较难治愈,常影响患者健康和劳动力.笔者1993-2004年临床治愈溃疡性结肠炎3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韩碧 刊期: 2006年第03期
晚期肺癌症状复杂,并发症多,多数患者因放化疗导致身体和精神状态极差,笔者运用中药补中益气汤配合西医常规治疗方法,明显缓解了晚期肺癌患者的自觉症状及并发症,提高了生存质量.
作者:李瑞池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糖尿病合并肢端特别是足部坏死性病变称为糖尿病肢端坏疽(糖尿病足),是糖尿病致残性并发症之一,导致足坏疽的直接原因为肢端中小血管循环和周围神经病变,引起局部缺血、缺氧、营养功能障碍加上局部挤压、摩擦、碰撞、皮肤干燥破裂或合并细菌感染等诸多因素而导致.
作者:潘小永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提高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的方法.方法采用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结果 根据患者的不同病理性质及不同病程阶段,采用相应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患者全部痊愈.结论炎性周围性面瘫治疗的关键主要在于急性期炎症的治疗,要避免因急性期治疗不当或者恢复期误治而造成的神经变性或神经损害.采用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效果好,疗效快,值得推广.
作者:谭道青;曹颖颖 刊期: 2006年第03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创伤不断增多,胸外伤已成为另一类重要的创伤.有专家提出,应加强开展胸外伤的手术治疗[1].胸外伤的手术治疗遵循就近治疗的原因,因此基层医院的胸外伤手术所占比率不断上升,我院是一所三级乙等综合性医院,年收创伤患者400+例,2002年1月-2005年1月成功地进行胸外伤手术治疗52例,现将手术抢救成功和手术配合的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俞飞燕;章雅萍 刊期: 2006年第03期
颈椎骨折伴高位截瘫多为突发的意外事件所致,是临床上常见的严重创伤性疾病,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并发症多且较严重,护理工作显得特别重要.近年来我院收治颈椎骨折伴高位截瘫患者30例,经过精心细致的护理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金华蓉;何玲 刊期: 2006年第03期
巨大荨麻疹亦称血管性水肿,是荨麻疹的一种特殊类型,其发病突然,发展快,伴有剧烈瘙痒,可反复发作,在护理上有一定的特殊性.本院2004年共收治6例腹型巨大荨麻疹患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卫清 刊期: 2006年第03期
镇静安眠药是临床广泛应用的一类药物,该药在小剂量使用时,可使人处于安静或思睡状态,而一次性服用或静脉应用大剂量药物时,可引起急性药物中毒.临床表现以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为主,可造成身体毒害甚至死亡.我院于2003年2月成功救治1例大剂量口服苯巴比妥中毒的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陈洁;陈静 刊期: 2006年第03期
膀胱癌术后膀胱内灌注化疗药物是目前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安全、有效的方法.我院1999年1月-2003年12月对52例膀胱癌术后的患者定期膀胱内灌注化疗,预防肿瘤复发,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内容报道如下.
作者:曾菁;耿娇霞;沈虹 刊期: 2006年第03期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改善,人口老龄化情况的逐渐加重,冠心病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这就势必要求对冠心病的诊断技术有更高的水准.
作者:许凌霞;李莉 刊期: 2006年第03期
重症急性胰腺炎因起病急、病情发展迅速、并发症多、病死率高而成为现代临床医学治疗的难点和重点.1995年4月-2004年3月,本院在外科治疗基础上结合中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32例,并予相应的护理,大大提高了治愈率,现报道如下.
作者:许士英 刊期: 2006年第03期
随着卫生保健工作的深入开展,尤其产后访视工作的推广,新生儿期疾病的发病率明显下降.新生儿胃食管反流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为充分提高对此病护理的认识,现将我院儿科1999年4月-2003年4月收治的40例胃食管反流患儿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孔云;刘建平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突发性耳聋是一种突然发生的感音神经性耳聋,病因不明,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增加,发病率逐年上升,常规药物治疗疗效不肯定,许多患者成为永久性耳聋.我院203年1月-2005年2月共收治突发性耳聋患者48例,应用高压氧、抗凝、扩血管治疗,予以良好的护理,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倪丽云;王建芬;陈彩娟 刊期: 2006年第03期
非血管介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及其整体护理是近年来医学发展中的一项新技术,对LDH以达到消除或缓解临床症状的目的.我院自2002年以来采用CT导引下经皮穿刺介入治疗LDH共365例,通过对介入前后的治疗和护理,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管福平 刊期: 2006年第03期
外伤性截瘫是外科常见疾病,患者大部分是青壮年,常给本人及家庭造成严重的心理和生活上的负担,为提高截瘫患者生活质量,减轻社会及家庭负担,使他们重新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做好早期康复护理指导是很重要的一环.我院1999年4月-2005年4月共收治此病患者42例,经过早期康复指导,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康桂芝;高岸英;张桂荣 刊期: 2006年第03期
根型颈椎病是临床上多发病.常用的治疗方法有枕颌牵引、手法复位、理疗、针灸、中药内服外敷,都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但治疗时间长,行手法复位有一定的风险.我院从2003年应用牵引加电脑中频同时同步治疗105例根型颈椎病患者,获得一定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汤梅玲 刊期: 2006年第03期
便秘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某种原因或多种原因引起的一个症状.妇科腹部手术后,由于患者惧怕切口疼痛或裂开而忽视便意,同时营养不平衡、进太多精细食物使术后便秘成为一个常见且又容易被忽视的护理问题.笔者对43例妇科腹部手术后患者的便秘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海玲 刊期: 2006年第03期
天疱疮是一种以表皮内棘细胞松解为特点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在患者血清中存在有抗棘细胞间物质抗体[1].按照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改变分为4种类型:①寻常型天疱疮;②增殖型天疱疮;③红斑型天疱疮;④落叶型天疱疮.这一组疾病在临床治疗和护理中比较棘手.
作者:褚明君 刊期: 2006年第03期
格林-巴利综合征(GBS)又称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我院重症监护病房10 a来共收治GBS并呼吸肌麻痹患儿15例,由于及早行机械通气治疗,使GBS的病死率明显降低.同时合理的临床护理更是患儿机械通气治疗成功的保证.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勤;税利琴;黄俊梅 刊期: 2006年第03期
近年来,由于科技的发展使白内障手术技巧日臻完美,使广大白内障患者受益无穷.今介绍一种时下在国内较流行的手术方法:表面麻醉(简称表麻)下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该手术由于能使患者减少痛苦,还能避免常规麻醉引起的损伤及意外,且有创伤少、术后恢复快、散光小等优点.但是在手术中需要患者与手术医师及手术护士高度密切配合,方能顺利完成手术.现将我院2004年1-12月148例(148眼)行此项手术的患者术前、术中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钱亚芬;沈明海 刊期: 2006年第03期
胎膜具有保持羊水及保护胎儿功能.妊娠期胎膜在临产前自然破裂,羊水经阴道流出,称胎膜早破.胎膜早破是围生期常见并发症,约占分娩总数的10%,可诱发早产,增加宫内及产褥感染危险.妊娠28周以下,因胎儿小,围生儿存活率很低,发生胎膜早破宜尽快终止妊娠.妊娠28~36周者,可应用期待疗法,延长胎龄,促胎肺成熟从而获得存活的婴儿.
作者:金静华;王蔚红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笔者对2001年4月-2004年9月因外伤而致前牙完全脱出进行再植术者的护理要求进行了总结,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年轻恒牙外伤性完全脱出再植术患者38例,男26例,女12例;年龄10~16岁,患牙41个,均为外伤后牙齿完全脱出的年轻切牙(牙根发育完成),经牙齿储存,清洁患牙,清洗牙槽窝,离体牙去髓术,根管治疗,植入患牙,夹板固定患牙后,定期观察.本组病例均为进行一次性再植术患者.
作者:殷洁;郭伟利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由中枢神经系统病损引起的应激性溃疡又称cushing溃疡.机体受到严重创伤后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可达75%以上,引起出血者占5%.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危重、复杂、变化快、病死率高.应激性溃疡可导致胃肠道出血,甚至诱发大出血,使病情加重或危及生命[1].
作者:金淑均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是通过胸腔镜在监视器显示下,用器械完成某些胸部疾病的手术.该手术不用剖胸或辅以胸壁小切口,大大减轻了常规手术的疼痛和肌肉损伤,缩短了住院时间,减少了并发症.我院1997年1月-2003年10月共开展VATS 175例,涉及21个病种和手术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手术前后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饶艳;郑燕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笔者2004年8月-2005年2月对收治的69例ICU胃食管反流(GER)患者进行了护理,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上述时期我院ICU共收治GER患者129例,经24 h食管抽出液监测证实为阳性GER者69例,占53.5%.
作者:姜永杰;姜永梅;姜永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现代化建设不断加快,物质生活不断丰富,人们对健康的要求也日益提高,不仅追求生活上的舒适,更注重于心理和社会各方面的舒适及生活质量.对于患者,更渴求其治疗和护理效果达到生理、心理、社会的和谐统一的健康生活境界.
作者:赵志芳;黄丹文;陈小萍 刊期: 2006年第03期
血透患者在血透过程中急性并发症以心血管系统为主,而常见的是低血压并发症,其发生率为25%~30%.因此,如何预防和及时处理血透患者并发低血压是提高血透质量、延长患者寿命的重要环节.现将我院8 a以来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朱纯敏 刊期: 2006年第03期
麻疹(measles)是麻疹病毒所致的小儿常见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发热、上呼吸道炎(咳嗽、流涕)、结膜炎、口腔麻疹黏膜斑(又称柯氏斑Koptiks spots)及皮肤特殊性斑丘疹为主要临床表现.本病传染性强,易并发肺炎.
作者:刘学 刊期: 2006年第03期
胃肠减压在外科频繁使用,如果引流失效将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甚至危及生命.笔者回顾了2003年10月-2004年10月115例行胃肠减压的病例,其中失效58例,占50.43%,现将常见的失效原因及防范措施总结如下.
作者:罗玉红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研究恶性肿瘤患者晚期白细胞计数与预后的关系.方法观察并分析76例恶性肿瘤患者晚期白细胞计数变化与生存期长短之间的关系.结果肿瘤患者晚期白细胞计数升高与其生存期呈负相关(P《0.005).结论肿瘤患者晚期白细胞计数升高提示预后不佳,生存期短.
作者:刘洁凡;赵亚新;曾谦;吴兰豹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200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静脉点滴疏血通注射液,同时给予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对照组静脉点滴复方丹参注射液,2组其余治疗相同.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其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作者:邓红琼;陈桂芳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TI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治疗组采用复方丹参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对照组总有效率86%,经统计学处理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24 h TIA发作控制率72%,明显优于对照组(53%)(P《0.01);治疗期间治疗组发生脑梗死1例(3%),对照组为5例(14%);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TIA行之有效,安全系数高,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及推广.
作者:麦迎斌;陈瑞华;林泽娜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对肺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以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痰直接涂片找抗酸杆菌法、痰结核杆菌培养法对我院56例确诊肺结核患者痰标本检查比较.结果荧光定量PCR法检出结核杆菌阳性率显著高于痰涂片抗酸染色和培养法,其他非肺结核结果阳性率仅为2.7%,特异度较高.结论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对肺结核诊断方面灵敏度及特异度较高,同时反映抗结核治疗过程中痰标本中的结核杆菌的数量变化,对抗结核药物疗效有良好的监控效果,应列入肺结核常规实验室检查项目.
作者:梁晓海;黄平东 刊期: 2006年第03期
脑血管性痴呆(VD)系指由于各种脑血管病,包括缺血性脑血管病(急性和慢性缺血)、出血性脑血管病引起的痴呆.VD和Alzheimer型痴呆都是老年人发生痴呆常见的病因.随着社会老龄化,VD的患病率明显上升,应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许月丹;毕展建 刊期: 2006年第03期
葛根素(Pur)是祛风中药葛根的主要成分,它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的作用,为豆科葛属植物葛的根中异黄酮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其化学名为4',7-二羟基-8 β D-葡萄糖基异黄酮[1].
作者:孙鹏;刘金龙 刊期: 2006年第03期
肥胖作为原发性高血压的第一危险因素[1],日益引起人类的关注.国内外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约60%的肥胖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肥胖使患高血压的危险性增加2~6倍[2].目前研究认为,原发性高血压肥胖的发病机制可能与血容量和心排血量增多,胰岛素抵抗,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肾上腺活性增高和细胞膜离子转运功能障碍等多种因素有关.
作者:周佳;程志清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联合应用已经被公认为一套安全有效、简便易行的药物流产方法,但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时间长,仍是目前尚未解决的问题.为提高完全流产率,减少阴道出血时间和出血量,临床医师及科研人员对药物流产后出血机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中医中药在防治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方面效果明显,研究报道众多.笔者就国内近5 a的相关临床报道及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陈虹冰;谢德聪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初步探讨蝎毒(SV)及其主要成分蝎毒多肽(PSV)是否有预防大鼠心肌缺血作用以及是否对自由基造成一定作用.方法采用垂体后叶素构建心肌缺血大鼠模型,用琥珀酸脱氢酶(SDH)染色法制作心肌组织切片进行形态学观察.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清及心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SV组、PSV组在同等条件诱导心肌缺血情况下,其心肌细胞结构得到较好保护.自由基含量在缺血血清及缺血组织中均升高,SV和PSV能降低自由基含量,其中SOD在PSV组的缺血心肌局部甚至高于正常组.结论 SV及PSV可能有保护缺血心肌的作用.
作者:杨仕云;陈子伟;李智勇;黄耀明;陈文标;陈耿娜;周锶;郑金耀;何慧华;陆丽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2种缝合方法对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采用拆线缝法和普通逐层缝合方法同时作用于实验兔腹部,从病理上观察异物反应、成纤维细胞数量、炎症细胞浸润及胶原增生4方面情况.结果采用拆线缝法的实验组在异物反应、炎症细胞浸润及胶原增生方面于拆线后较普通缝合法有明显改善.结论拆线缝法有利于组织修复和伤口的重建,能减少瘢痕的过度形成并减轻了瘢痕的挛缩情况,比普通逐层缝合更有利于创伤的修复.
作者:吴艾竞;王毓敖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寻求治疗子宫肌瘤的新方法.方法①腹腔镜引导经皮氩氯靶向治疗:硬膜外麻醉或全麻,在电视腹腔镜引导下,经皮氩氦靶向冷冻治疗,刀尖温度达-130~-150℃,持续15~20 min,热融温度升至20~30℃,重复1次.术后患者定期复查B超.②中药治疗:自拟散结消坚汤水煎服,每日1剂,3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随访6个月以上9例,其中16个月2例,12个月3例,9个月3例,6个月1例,9例患者共17个肿瘤大部分完全吸收,各种症状基本消失.结论腹腔镜下经皮氩氦靶向冷冻消融配合中药治疗子宫肌瘤,创伤微,反应小,安全性高,疗效肯定,是治疗子宫肌瘤的一种新方法.
作者:白广德;谢爱玲;谢桂珍;李林;练祖平;黄丁平;黄嘉庆;凌晴 刊期: 2006年第03期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常见的良性肿瘤,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发病率占肌瘤患者的0.5%~1%,占妊娠的0.3%~0.5%[1].笔者将1999年4月-2005年4月剖宫产的50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剖宫产时对子宫肌瘤的处理进行归纳探讨,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玉峰 刊期: 2006年第03期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临床常见,其危害性较非孕期大,对母儿均可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早期诊断及时治疗非常重要.现将我院10 a来收治的53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索丽娜;黄壮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5例确诊为子宫肌瘤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口服米非司酮12.5mg,每天1次,连服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均用彩色超声监测子宫及肌瘤大小,实验室查血尿常规、肝功能、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激素(E2)、孕酮(P)、泌乳素(PRL)、雄激素(T).结果 52例患者在治疗期间均出现闭经,痛经和下腹坠胀感消失,贫血得以纠正.子宫及子宫肌瘤体积均明显缩小,缩小率分别为26.85%和45.68%(P《0.01).血FSH、LH、E2、P测定治疗后平均水平较用药前下降(P均《0.01),其中以E2和P下降为显著.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效果好,不良反应少,是一种理想的药物治疗方法.
作者:耿爱芝;王振峰;李艳珍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对《清史稿》记载顺治八年(1651年)-光绪三年(1877年)共227 a间三胞胎及以上的多胞胎进行研究,对其时间、空间的历史意义进行探讨,为继续研究多胞胎作铺垫.方法对《清史稿·卷四十·灾异一》中记载的三(209例)、四(11例)、五胞胎(2例)共计222例逐个列表并统计,同时结合古今地图分析空间分布,参照古今年代时代的发展,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发现地域分布依密集程度分为5个地带,但其多胞胎的产生具有极大的随机性;由于历史的局限性,歧视女性,而致纯女胎的记载为零.结论《清史稿》在多胞胎的研究中具有很大的历史意义;多胞胎的产生具有一定比率,是基因与环境互相作用的结果,它不会带来人口问题.
作者:卢大为;王米渠;曾倩;林乔;姜峰;洪威阳;张天娥;周锐;王米娟;邹跃炳 刊期: 2006年第03期